【我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精选17篇)《我的家乡》篇1活动目标:1、认识地图,掌握用尺测量的基本方法,对测量活动有初步的兴趣。

2、对自己的家乡有初步的了解。

喜欢自己的家乡,以自己的家乡为荣。

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的有关自己家乡的资料(图片、照片、土特产、风景录像等)2、三张地图(黄浦区、上海、中国)、尺和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1、我住在上海——说说你的家庭地址是什么?出示上海黄浦区行政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出自己家的位置。

——为什么小朋友的家在黄浦区地图上找不到?——找找你知道的上海有名风景点。

——我们住在上海,可是我们许多小朋友的家乡却不在上海,你的家乡在哪里?——这是什么地图?你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上海吗?找到你的家乡吗?——还有谁的家乡也是xx省的?让我们一起对来自同一省份的幼儿人数做一个统计——用测量工具量一量家乡到上海的距离,小组成员间统计一下测量结果,然后比较出谁的家乡最远,谁的家乡最近。

——你们小组谁的家乡离上海最远?距离是多少?我们班级谁的家乡离上海最远?3、创设“家乡风情展”和“各地土特产展览”。

——通过幼儿的相互观摩和介绍,进一步感知家乡的美、中国是个好地方。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标:1、感受上海的美好,增进喜欢上海的情感。

2、通过分享交流多角度地了解上海的文化与特点。

3、大胆交流,用语言表达对上海的喜爱。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关于上海的物品; PPT。

活动过程:一、喜欢上海(互动交流)提问:你了解上海吗?你喜欢上海吗?为什么?小结:每个人都有喜欢上海的理由,上海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爱上海!二、这就是上海梳理上海的地理位置,饮食特点,风俗习惯,节日派对,海派文化。

小结:上海在中国的东部,海岸线的中部。

这里经济繁荣,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商品繁多。

这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我们喜欢上海,因为这里有孩子们喜爱的游乐场、博物馆,有年轻人喜欢的高雅艺术,运动赛事;有老人们喜欢的生态公园,水乡古镇;有外国人喜欢的海派文化,时尚派对。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掌握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风情等。

2.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家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作文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家乡的人文风情和民俗习惯3. 家乡的发展变化和未来展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家乡的能力。

2. 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作文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景色、人物、事件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

3. 示例引导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1.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和印象,引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家乡基本情况介绍2.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风情等。

2.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家乡的特点。

3. 写作指导3.1 教师讲解作文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3.2 学生根据家乡的特点,选择写作角度和内容。

4. 学生作文实践4.1 学生按照写作要求,当场完成作文。

4.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

5. 作文互评与展示5.1 学生分组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5.2 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总结写作方法和技巧。

6. 总结与反思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作文的收获和不足。

6.2 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家乡的发展变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家乡发展变化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和表达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2. 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和交流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

2. 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3. 写作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

2.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 交流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作文创作: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

5. 作文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和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作文评分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准确性、逻辑清晰性等。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收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情感的反馈,以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

2. 邀请家乡的专家学者或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丰富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让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3. 让学生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故事、传说等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 课堂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资料,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4.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

5. 作文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的家乡。

2. 对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故事、传说等资料。

2. 作文评价标准。

3.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学生是否能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作文评价和指导环节,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家乡”、“山水”、“田野”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家园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家乡的图片、实物等。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家乡图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为学生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乡的美丽景色和特色。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游客介绍家乡。

(2)各组展示角色扮演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家乡的景色,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短文的写作能力。

《我的家乡》社会领域教案汇总《我的家乡》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社会领域教案汇总《我的家乡》社会活动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社会领域教案汇总《我的家乡》社会活动教学设计我的家乡教案社会领域1一、这是我的家乡(搜集整理阶段)活动目标:1、通过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长阳有关的图片、照片、书籍、磁带、影碟、事物等使幼儿在亲自参与中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

2、指导和协助幼儿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家乡的美,从而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豪感。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重难点:指导和协助幼儿给所有的物品进行分类活动的形式:1、此活动延续的过程为两周2、此活动不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幼儿爱平时的生活中做有心人,去搜集材料,内容可以是挂历、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实物等。

3、在活动室内设置四个展区:秀丽的风光(清江河、隔河岩大坝、天柱山、盐池温泉、武落钟离山,伴峡、鸣凤塔、叹气沟、长阳人化石洞,巴王洞等)浓郁的风情(美丽的土家服饰、民歌、婚丧风俗等)悠久的历史(巴人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的传说、长阳人化石、土家第一军的故事、七七纪念碑相关的英雄故事等)灿烂的文化(土家吊角楼、碰柑、香肠、清江石文化等)。

4、及时协助幼儿将搜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

5、鼓励幼儿课余多到这四个展区参观,可以对实物进行操作,组织幼儿品尝特色小吃,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展品,并不断鼓励幼儿充实展区的物品。

6、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协助幼儿分类,并请家长予以配合,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如果发现展区内的物品不够全面,教师应给予帮助。

二”我爱我的家乡”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阶段)活动目标:1、通过竞赛活动,巩固幼儿在第一阶段所了解的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在竞赛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亲子的快乐。

培养竞争意识。

3、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活动准备记分牌四个人手一套绘画用品小奖品若干巴山舞曲布置竞赛环境邀请幼儿家长参加活动形式:1、幼儿自由选择代表队(按颜色分类)2、围绕展区的内容设置题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物产等。

(2)学会用普通话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家乡的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家乡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教师板书课题《我的家乡》,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在哪里。

(2)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4. 练习说话(1)教师给出话题:“我心中的家乡”,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表达。

(2)学生练习说话,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乡的景物,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如学生的参与度、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是否得到培养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掌握情况,是否能灵活运用。

3. 学生用普通话表达自己心中的家乡的情况,是否能清晰、流畅地表达。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我的家乡》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豪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2. 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

3. 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其表达技巧和构思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热情。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示例法: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其表达技巧和构思方法。

4. 练习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

2. 第二课时: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家乡。

3. 第三课时:分析优秀作文,学习其表达技巧和构思方法。

4. 第四课时: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第五课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6. 第六课时: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热情。

7. 第七课时:总结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8. 第八课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第九课时:进行作文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0. 第十课时:总结本单元教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词语。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描述的家乡景色、风土人情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描绘的家乡特点。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2)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的特点。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精选8篇)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精选8篇)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家乡》作文教案设计篇1【习作要求】写景状物类习作是学生口语交际和作文中常见的内容。

此次习作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家乡的景色,捕捉景色的特点和姿态,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体会——要思考、分析、动情。

只有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才会有生动逼真的描写,才会流露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家乡自然景色,激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表达的欲望。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3、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家乡的景物。

4、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抓住家乡景色的具体特点并能有序表达出来。

2、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家乡的特有风景。

【教具】关于家乡景色的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文,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呢?你听,这位小朋友介绍的自己的家乡多美啊!(老师配乐朗诵)家乡的景色又到了六月,在炎热的六月里,回想起我的家乡,心中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的感觉。

我的家乡在袂花里的其中某一处地方。

那里很平凡,有人家,有树……其中,我觉得一个地方的景色最美丽——那一片片翠绿的青竹林。

那里的竹子四季常绿,笔直笔直的,看起来像一群坚强的士兵,震撼威严。

竹子前面有不少房子,在房子的楼顶上坐下来,抬头一看,一片蔚蓝蔚蓝的天空映入眼帘。

蓝天并非全都是蓝的,其中还占有些微薄的白色。

蓝白混合的颜色,使天空看起来异常美丽,格外可爱。

还有奇异的云,变化万千,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它们看起来有些像少女在翩翩起舞,有些像威严的狮子在傲视前方,有些像温驯的小兔子小巧依人……走到屋檐旁边,抬头向前看,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布满了绿色。

社会领域《我的家乡》教案(3篇)

社会领域《我的家乡》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用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关于家乡的资料,如照片、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里?你对此有什么印象?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特点。

a.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如:位于哪个省份、哪个城市,周边有哪些城市等。

b. 介绍家乡的历史,如:古代、近代、现代的重要事件。

c. 介绍家乡的文化,如:方言、民俗、特色美食等。

d. 介绍家乡的风景,如: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资料,如照片、故事等。

三、互动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有哪些变化?你对家乡的发展有什么期待?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写作方法,如:如何写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开始写作。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乡的重要性。

2. 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立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班《我的家乡》教案6篇

大班《我的家乡》教案6篇

大班《我的家乡》教案6篇大班《我的家乡》教案篇1设计意图: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目前,长兴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几座公园的建成,给人们创造了美的休闲、娱乐的环境。

人们正在为创建“绿色长兴”而辛勤的劳作着。

那么,老师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们为我们的家乡做些什么呢?首先,应该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爱家乡。

因此,我设计了涉及语言、社会、艺术三大领域的综合活动《我的家乡》。

孩子们从小生活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家乡的一草一木已十分熟悉。

而当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孩子们却只顾着玩而对家乡的变化、了解却很少。

教学活动《我的家乡》通过幻灯,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让幼儿对早已熟悉的环境有美的感受;再利用沥糊画那特有的亮丽的色泽和立体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同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闯关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与合作意识,体现团队精神。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应为幼儿提供人际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因此我将活动的难点定位在培养幼儿协商、合作作画的能力上。

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感受家乡的美,能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上。

最后,通过延伸活动,结合“六不”活动的开展,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幼儿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目标:1、初步尝试合作沥糊画,并能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通过说说、画画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

3、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家乡的美,能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乡》

三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乡》

三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我的家乡》这篇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我的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我的家乡》的内容,能够流畅朗读;2)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简单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词语,如“家乡”、“田园”等,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语文教材《我的家乡》2. 教具:图片、PPT、课件等3.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营造家乡的氛围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等,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美好。

2.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课文《我的家乡》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向往之情。

3. 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教师朗读,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家乡的场景中,描述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5. 语言实践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风景、人文等,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强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延伸1. 课外拓展带领学生走进家乡,实地感受家乡的美丽风景,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一篇《我的家乡》的作文,展示对家乡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我家乡教学设计(共3篇)

我家乡教学设计(共3篇)

我家乡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我的家乡教学设计《我的家乡》写话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2.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去描绘自己的家乡;3.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话的策略;4.采用扶放结合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话才能;5.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的1.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家乡,试图做到把话说完好;2.正确使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乐于与人交谈。

养成在交谈中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恰当评价别人的话;3.通过交际活动,感受家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口述自己家乡的特点教学难点用生动详细的语言表达家乡的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观看家乡风光,播放《家乡美》的MP3音乐,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怎么样赞美自己的家乡的?师: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师:是啊,我相信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家乡却是各不一样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让其他同学理解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我的家乡〕〔设计意图:充满家乡特色的图片加上富有节奏感的歌曲,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亲临家乡的感觉,并激发学生想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其他同学的欲望。

〕二、指导写作方法,范文引路1、明确写作的顺序有几种〔1〕、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早晨、中午、黄昏、晚上〕〔2〕、按空间顺序〔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地点变换、游览顺序〕〔3〕、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2、范文引路师:同学们,如今让老师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家乡的四季我的家乡可美丽、可漂亮了。

春天,一棵棵桂花树开花了,一阵阵清香飘荡在家旁,只要一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

桂花还可以做茶叶,在树上,把它一朵又一朵的摘下来,在炎热的天气里晒上几天再把它放在瓶子里放上五六个月,就可以泡茶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家乡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家乡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家乡的描述。

(2)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家乡特点。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分享和展示。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家乡的特点。

(2)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资源,珍惜家乡的环境。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家乡,并写上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 调查家人或朋友对家乡的了解,分享调查结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访谈或调查报告,了解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引导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特色美食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

3. 家乡的名胜古迹: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 家乡的特色美食: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包括制作过程和风味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相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知识。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家乡的美景,记录家乡的特色。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怀。

板书设计1. 我的家乡2. 副了解家乡,热爱家乡3. 内容: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作业设计2. 小组作业: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份关于家乡的PPT,展示家乡的美景和特色。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创新等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代表性景点或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如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节日庆典等,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的好奇和兴趣。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4篇)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4篇)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通用4篇)《我的家乡》篇1之二作者:诸葛建军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确良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朝”和“倒”的字音,了解字义;理解“家乡、月牙、倒映、河岸、火红、朝霞、绿油油、农田”等词之意。

3、学会看图用“许多”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2、老师的家乡在杭州,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3、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7 我的家乡(齐读)“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又怎么样呢?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哪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指名读第一段。

2、哪风段是具体写家乡的美丽?指名读2、3、4段。

3、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3、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上的插图,想想叶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哪几段具体介绍家乡的美丽?四、检查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乡、苹、映(后鼻音)栽(平舌音)、绕、朝(翘舌音);多音字:朝、倒2、字形分析。

绕:左右结构,注意右上不要加点,右下是“兀”,不是“几”。

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

3、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绕(围),河岸、(河边的陆地);用理解词语:许多(很多)、缓缓地(慢慢地);分析词素来理解:朝霞——朝,早晨;霞,云霞;朝霞就是早上日出时东方火红的云霞。

倒映可放在讲读时理解。

4、练一练:(口头)湾:共有笔,第12笔是绕:共有笔,第7笔是缓:共有笔,第8笔是霞:共有笔,第14笔是五、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一段。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我的家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我的家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我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我的家乡》,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风景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特色风景。

2. 难点:学生能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现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家乡》的教材和课件。

2.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学生的家乡介绍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4. 学生的绘画工具和纸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向往和热爱。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我的家乡》,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和句子。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特色风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

4.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内容,分享家乡的美丽和特色。

5. 作文练习:要求学生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乡,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

6. 互评交流: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7. 作品展示: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8.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家乡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延伸1. 家乡手绘:让学生用绘画工具在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乡景色,展示给同学欣赏。

2. 家乡故事:让学生听家长或长辈讲述家乡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好奇和向往。

3. 家乡游记:鼓励学生在假期时写一篇家乡游记,记录家乡的美丽和变化。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我的家乡》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我的家乡教案(通用13篇)

我的家乡教案(通用13篇)

我的家乡教案(通用13篇)我的家乡教案篇1【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只有住在一个小区或是靠近的人才算是家乡人。

他们接触地图的机会比较少,对地图知道的不多,但由于在二年级数学课上他们学习了方向,这为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他们在语文课上已学习了我国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对省级行政区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为认识中国行政地图扫清了障碍。

教师课前要渗透什么是家乡,家乡与籍贯的区别,既要让学生自己学看地图,又要在课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认识地图,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兴趣。

【设计思路】突出三性—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重要的理念支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学生的生活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生活化。

“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需要教师的具有开放性,在认识地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地图的哪些知识?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介绍自己了解的信息,开阔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识,接着依据他们了解的信息,顺势利导,让他们说说福建所在的地理位置,计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白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白鹭,同学们见过吗?请见过白鹭的同学介绍它的样子。

(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作简单介绍。

2、郭沫若先生曾为白鹭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13课《白鹭》。

(板书课题:1
3、白鹭)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型,读通句子。

B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

C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看图理解蓑毛、、流线型。

(3)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同座讨论,集体交流。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书写。

(强调生字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字右边的笔顺)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习题3)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蓑毛配合嗜好美中不足
长孤独安稳韵味无穷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精读课文
1、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谈谈听后的感受。

2、浏览课文,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两句话。

(1)指名发言。

(板书: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2)讨论:
1、精巧、韵味无穷是什么意思?
2、我们学过很多诗,你认为诗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诗,是韵味无穷的诗呢?
3、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句子。

4、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第2自然段是概括描写,第5自然段是具体描写;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相机板书: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觅食栖息飞行)
5、自由轻声读第29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好在哪儿。

6、你认为哪些句子精彩,读给同学们听听。

7、好句子要细细咀嚼,才能品出味道。

投影映示,引导讨论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2)如果你来写这个自然段,会怎么写?
投影显示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露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1)这句话是什么句?
(2)白鹭是站着钓鱼吗?为什么这样写?
投影映示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1)理解或许、美中不足。

(2)将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一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8、朗读全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露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9、说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10、小结:白露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

同学们要好好体会。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给你的同座听。

2、指名读,引导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名试背课文。

四、总结课文
1、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第3、4两题中选做一题)
1、背诵课文。

2、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适宜()寻常()忘却()反义词:精巧()生硬()偶尔()3、用下面的词语造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成了

4、请你查阅资料,写一封爱鸟护鸟的倡议书。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