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4.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5.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分类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2.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伴随着温度升高-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伴随着温度降低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酸味、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的性质:苦味、滑腻感、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的性质:大多数盐可溶于水,可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取用药品:使用药匙、镊子等工具,遵守“三不”原则- 溶解与过滤:溶解要充分搅拌,过滤要用到漏斗和滤纸- 酸碱中和滴定:使用滴定管,记录滴定终点2. 实验安全- 穿戴防护用品:实验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处理废弃物:按照规定分类处理- 紧急情况处理: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和事故处理方法五、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健康- 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2. 化学与环境- 常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化学原因- 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3. 化学与材料- 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前景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doc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 氧 H 氢 N 氮 Cl 氯 C 碳 P 磷 S 硫金属:K 钾 Ca 钙 Na 钠 Mg 镁 Al 铝 Zn 锌 Fe 铁 Cu 铜 Hg 汞 Ag 银 Mn 锰 Ba 钡原子团 (根 ):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 -NO3-CO 32-SO42-PO43-NH 4+2、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 (根 )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 价K +、 Na+、H +、 Ag +、+ 2 价Ca2+、Ba 2+、Mg 2+、Zn 2+、Cu2+、+ 3 价Fe3+,Al 3++Hg 2+、亚 Fe2+NH 4- 1 价Cl -、 OH -、 NO3-- 2 价O2-、S2-、CO32-、 SO42-、- 3 价PO43-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单质 C水银汞Hg干冰二氧化碳固体CO 2水水H 2O双氧水过氧化氢H 2O 2铁锈氧化铁Fe2O3生石灰氧化钙CaO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 2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碳酸钙CaCO 3盐酸氢氯酸 (氯化氢 ) HCl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 4酒精乙醇C2H 5OH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 4===K 2MnO 4+MnO 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 2O+O 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 ===2KCl+3O2 ↑3( 4)实验室制法 CO 2:CaCO3+2HCl==CaCl 2+H2O+CO 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 2SO4==ZnSO 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 2O===2H 2↑ +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 Fe+CuSO4==FeSO4 +Cu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 2(9)生灰水 [Ca(OH) 2 ] 的制取方法: CaO+H 2O==Ca(OH) 2(10)生石灰 (氧化钙 )制取方法: CaCO3 ===CaO+CO 2↑用途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石墨做铅笔芯、电极温度计人工降雨,致冷剂最常见溶剂消毒剂食品干燥剂改良酸性土壤建筑材料、制水泥除铁锈燃料燃料、乙醇汽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1.2 原子结构及其性质•原子模型的演变•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性质1.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的分类标准•元素周期律的规律1.4 化学键、化合价及其应用•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的特性•化合价的概念•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二章化学反应2.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的定义和分类•生成物的定义和分类2.2 反应类型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类型•能量变化的概念•反应热和稳定性的关系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方程式的平衡条件•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的关系2.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3.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金属的特性•金属的分类•金属的应用3.2 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非金属的特性•非金属的分类•非金属的应用3.3 酸与碱•酸的性质和定义•碱的性质和定义•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应用3.4 盐及其制备•盐的性质和定义•盐的分类•盐的制备方法第四章空气和氧的性质和应用4.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性质•空气中杂质的处理4.2 氧气的制备和性质•氧气的制备•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应用4.3 其他气体的性质和应用•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其他气体的应用第五章溶液的组成和性质5.1 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的分类和特性5.2 溶质的浓度和稀释•溶质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溶液的稀释原理和方法5.3 溶解度和饱和度•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饱和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5.4 中和和加热溶解•酸碱中和和计算方法•加热溶解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总结初三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梳理涵盖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空气和氧的性质和应用、溶液的组成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实验与探究1.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和焰心温度较低。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都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热量。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三、化学与生活1.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盐:用于调味、腌制食品、制备生理盐水等。
醋:用于调味、清洁等。
小苏打:用于发酵粉、清洁剂等。
2. 化学与环境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
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对空气的污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知识点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写清楚。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要平衡。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从左到右读,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 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2.1 空气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知识点2:气体的性质-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气体可以被压缩。
- 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
2.2 水知识点1:水的性质- 水的化学式为H₂O。
- 水的沸点为100°C,凝固点为0°C。
-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知识点2:水的净化- 沉淀: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 过滤:通过过滤网将悬浮物和溶液分离。
- 吸附:通过吸附剂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 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
知识点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
3.2 反应类型知识点1: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或吸热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2×10^23个粒子的任何物质的量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2.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常见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状的改变,不涉及原子的重新排列- 化学变化: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通常伴随能量变化四、常见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其中的一种元素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五、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使用各种实验器具,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2.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潜在危险-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熟悉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六、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计算- 利用摩尔概念进行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2. 化学反应的计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3. 溶液的浓度计算- 计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等七、化学与生活1. 化学元素的应用- 金属元素在建筑、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非金属元素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2. 化学与环境保护- 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如何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3. 化学与健康- 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学习如何通过化学知识维护个人健康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与化合物、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类型、实验操作与安全、化学计算以及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第一章元素及其周期性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和化学性质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成一张表,表头为元素符号,表格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布。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行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列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依据是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是指性质落在半导体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那些数字属于瞬时、振荡、瞬变或有独立共振结构的元素或离子。
•半金属元素通常被描述为同时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如硼、硅等。
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性是指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族内变化规律元素周期性的表现有周期性的趋势和族内的变化规律。
1.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递增;原子半径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反比关系;原子半径和原子核电荷数成正比关系。
2.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增大,电离能逐渐增大;电子亲和能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正比关系;电子亲和能和原子核电荷数成反比关系。
3.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半径的变化规律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随原子半径和电子密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密度越低,相应的,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越活泼。
第二章化学式和化合式化学式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所含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的符号组合。
1.分子式分子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种类与相对数目所表示的化学式。
2.电离式电离式是指化合物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离子化的化学式。
3.范德华(分子)式范德华式是指在离子化学式的基础上,表示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和分子的化学性质。
化合价化合价是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结合力大小的一种量度,用于表示元素或原子在化合物中所起的化学作用性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而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而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观察中,需要观察物质变化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变化中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以及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在药品取用时,需要遵守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同时,应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时,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里。
在基本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药品的取用。
对于块状固体,需要一横、二放、三慢竖;对于粉末状固体,需要一斜、二送、三直立;对于液体的取用,需要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污染和溅出浪费。
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给固体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对于液体的加热,也需要预热、用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趣味的学科,九年级上册的化学知识为我们打开了这扇神奇之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蒸发、蜡烛的熔化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的生锈、纸张的燃烧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块状药品用镊子。
(3)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4)给物质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仪器的连接和洗涤:连接时玻璃管要沾水,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2、氧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3)氧气的制取: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
3、氮气和稀有气体(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2)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常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5.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具有质量和电荷。
6.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一张表上。
7.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数、周期、族、族号、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8. 元素的符号:用拉丁文或拉丁文的首字母缩写表示。
9.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化学结合而成的粒子。
10. 元素的化合价: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数。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涉及原子、离子、分子之间的组合、重新排列和断裂。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相等。
4.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5.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和原子的氧化数的改变。
7.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8.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接受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提供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三、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改变,但其组成不变。
2. 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和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可逆,化学变化不可逆。
4.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5. 溶解度:单位温度下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6. 饱和溶液:溶剂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时形成的溶液。
7. 非饱和溶液:溶剂中溶质未达到最大溶解度时形成的溶液。
8. 过饱和溶液:溶剂中溶质超过最大溶解度时形成的溶液。
初三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的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学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综合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控好这门学科。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的内容,欢迎浏览,内容仅供参考!初三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色彩、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野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制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0.94%0.03%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视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摸索:(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3.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3)产生装置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避免冷凝水倒流引发试管破裂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避免避免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平均连续时再收集;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避免避免水倒吸引发试管破裂(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三、反应类型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产生的反应(1)剧烈氧化:如燃烧(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品腐烂、酒的酿造等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四、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2.纯洁物:只含有一种物质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洁物.如N2、Fe等;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洁物,如H2O、KMnO4等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实验如右图:两极产动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分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三、净化水的方法: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2.自来水厂的净水进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彩和蔼味.净化成效最好的是蒸馏.四、硬水和软水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五、爱惜水资源措施:(1)节省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②预防和排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公道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秘密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二、元素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表示的意义:(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分:核电荷数不同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定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固.三.元素周期表规律: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2.纵行(族):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类似.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四.离子: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3.原子和离子:(1)(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4.原子和离子的区分和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分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于电子数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五、化合价1.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 4,元素一样显n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 4,元素一样显—(8-n)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六、化学式1.意义:(以H2O为例)(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硝酸银AgNO3;硝酸铜Cu(NO3)2;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乙醇(酒精)C2H5OH;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盐酸HCl;硫酸H2SO4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一、氧气的性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现象: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C+O2点燃2CO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和原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4、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并发生能量变化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
5、酸碱盐: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解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6、化合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化合物中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和该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7、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实验基础1、实验室常用仪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有试管、烧杯、漏斗、酒精灯等。
2、实验基本操作:加热、搅拌、过滤、蒸发等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基本操作。
3、化学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发生事故。
4、实验记录:实验时需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等信息。
5、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需要编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6、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三、化学计算1、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或物质的量之比。
2、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涉及到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分数是指某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比例。
5、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四、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2、烃类:烃类是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3、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灯泡发光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等。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有轻微气味,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要点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点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例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专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比如说水,化学要搞清楚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它为啥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还有它怎么从液态变成气态(蒸发)或者固态(结冰)的。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这就像是给物质化个妆,外表变了,本质可没变。
像把冰融化成水,水再变成水蒸气,虽然状态变来变去,但它还是水,没有变成别的东西。
- 化学变化:这个就比较酷了,是物质彻底改头换面,变成了新的物质。
就像木材燃烧,最后变成了灰烬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回不去原来木材的样子喽。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现象,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或者生成沉淀。
不过要注意哦,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比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取用- 固体药品:块状的要用镊子夹,就像夹菜一样,把它放到试管口,再慢慢竖起来让它滑下去;粉末状的就用药匙或者纸槽,把它送到试管底部。
- 液体药品:如果是少量的,就用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可别伸进容器里面,不然就像乱闯禁区一样不礼貌啦。
大量液体就直接往细口瓶里倒,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液体流下来把标签腐蚀了,就像给标签穿个防护服。
- 物质的加热- 加热用酒精灯,灯帽要正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得用灯帽盖灭,就像给它戴个小帽子让它安静睡觉。
加热固体的时候,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就像给试管里的固体一个小斜坡,让水顺利流走。
加热液体呢,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然液体就像调皮的孩子容易溅出来伤人。
二、空气1. 空气的组成空气就像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好多成员呢。
主要是氮气,占了大约78%,氮气就像个低调的大哥,虽然含量多,但不怎么爱出风头。
氧气占了大约21%,这个氧气可就厉害了,是我们呼吸离不开的东西,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燃料,让我们能有活力。
还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虽然含量少,但每个都有自己的小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第1页共7页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上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
4.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5.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7.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1. 氧气(O2):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
2. 氢气(H2):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可燃烧。
3. 水(H2O):无色液体,生命的基本物质,可溶解许多物质。
4. 碳(C):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 铁(Fe):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四、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1.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光,如甲烷燃烧:CH4 + 2O2 → CO2 + 2H2O。
2. 腐蚀反应:金属与环境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如铁生锈:4Fe + 3O2 → 2Fe2O3。
3.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五、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使用防护装备。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溶液的性质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
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微观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同种元素或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 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化学反应的两个基本要素。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化学计量关系。
6.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7.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 非金属通常具有绝缘性、脆性等。
8. 溶液的性质:-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
9. 实验操作:-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 包括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实验的步骤和结果的记录等。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应通过课堂学习、实验操作和课后复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详解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详解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以及相关的能量变化等诸多内容。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教学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进行详解。
一、物质与能量1.1 纯物质与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等;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等。
1.2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物质可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相应的相变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和升华等。
1.3 物质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原子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2.2 元素的概念与命名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的增加,将元素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指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族是指元素原子结构中电子的特点。
三、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原子、离子和分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2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通过化学方程式互相转化。
3.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称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比。
平衡状态下的化学方程式表达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比。
四、氧气和酸碱中的化学反应4.1 氧气参与的反应氧气是许多物质燃烧的必需物质,与非金属元素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4.2 酸碱中的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酸以H+离子为正离子,碱以OH-离子为负离子。
五、盐与电解质5.1 盐的分类及性质盐可分为酸性盐、碱性盐和中性盐,不同种类的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物质的构成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
•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1-2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3 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离子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
•正离子是失去电子的原子或分子,负离子是获得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以是放热或吸热。
2-2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置换反应:两种物质互相交换离子或原子,形成新的物质。
•复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同时另一种物质合成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2-3 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摩尔比例。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观、状态或位置上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3-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3 物质的分类•金属:具有光泽、导电、导热、延展等性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