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d91de833c1ec5da51e27074.png)
孔子拜师的故事一:项橐tuo,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活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孔子一口起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adccf6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4.png)
VS
治理理念
孔子的礼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也有 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他的礼仪制度规 范人们行为的思想可以应用于现代社会的 法律和规章制度中。
06
总结
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1 2 3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 一,儒家学派由他创立,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利”等,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具有永恒的价值。
02
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古
代中国,也对现代世界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03
智慧与精神
孔子的智慧和精神内涵丰富,包括“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思
想,这些思想为人类思考世界、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具
拜师阶段
孔子到达洛阳
经过一段艰苦的旅程后,孔子 终于到达了洛阳。
孔子寻找老师
在洛阳,孔子开始寻找合适的 老师,他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学
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拜师的过程
最终,孔子找到了他认为可以 学习的老师,并进行了拜师仪 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向老师 表示了极度的尊重和诚恳的求
学态度。
03
孔子拜师的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强调学生独立思考
01
孔子的拜师行为启示现代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重视师德建设
02
孔子的尊师态度,引导现代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树
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弘扬传统文化
03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04
孔子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是讲什么
![孔子拜师的故事是讲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2362cc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6.png)
孔子拜师的故事是讲什么孔子并不是从出生后就是圣人,他也曾经拜师学习。
关于孔子拜师的故事也跟他的贤明一起流传了下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师的故事讲什么,希望大家喜欢!孔子拜师的故事年轻的时候孔子曾拜在大思想家老子门下学习学问,并且据传,他还曾拜一个被人称为神童的七岁儿童为师,虚心向其学习,而孔子作为圣人却不耻下问的举动也被世人所敬重和传颂。
孔子年轻时即使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老师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还需要学习。
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为拜师离开家乡,前往洛阳寻找大思想家。
孔子的家乡与洛阳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孔子一路风尘仆仆,日夜赶路,终于在几个月后走到了洛阳。
在城外,孔子看到一个身穿长袍站在马车旁的七十多岁老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孔子觉得这样的老人大概就是他所想要找的老师了,就上前行礼并询问老人是否是老子先生。
老子对于自己一眼就被人认出来很纳闷,在听到孔子说想要拜他为师学习学问时,更为纳闷,就问孔子的学问不比自己差,为什么还要拜他为师。
孔子听后再次行了一次礼,回答老子学无止境,老子先生学识渊博,拜先生为师,自己肯定会有所进步。
从此,孔子每天都跟老子在一起,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他的疑问,而作为老师的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全部教授给了孔子。
不论是孔子拜学问不比他差的老子为师,还是在传闻中他拜一个七岁孩童为师,在孔子的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不耻下问的品德,以及他对学问的热衷追求。
至圣孔子的父亲是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前622年—前54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
宋国的贵族,后来流亡,来到了鲁国昌平陬。
叔梁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人才和品德非常的出众,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身怀武艺。
大家称赞叔梁纥、孟氏秦堇父、鲁国将军狄虒弥为“鲁国三虎将”。
叔梁纥逃亡到鲁国之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
其夫人施式为他生了九个女儿,小妾为他生了一个男孩。
这位男长子,名为孟皮,字伯尼。
但是伯尼在童年时期遭遇不幸,身体留下缺陷,不能继任叔梁纥的后位。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4d4308376baf1ffc4fadb7.png)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那么你知道孔子拜师的故事吗?下面由为大家介绍孔子拜师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读后感今天,放学回家后,我从书柜里拿出李一本写的<<孔子拜师>>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是一位对知识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热爱学习,到处向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由于孔子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学问,他年轻时就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老师了,但他从不满足在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
他认为学无止境,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时,他决心再拜老师,继续学习。
于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距家乡上千里的洛阳,拜当时的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找到了老子。
可老子对他说:“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您的学问很深,跟您学习,必有长进。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d82ba6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f.png)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事迹广为流传,其中关于孔子拜师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据史书记载,孔子年轻时,曾游学于各地,向名师学习礼乐道德。
他十分勤奋好学,对于各种学问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的求学过程中,拜师学艺成为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最为人熟知的是孔子拜师于老子的故事。
老子,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道家思想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深受当时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孔子年轻时听闻老子的名声,便决心要拜他为师,学习道家思想。
于是,孔子踏上了拜师之路。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老子的居所。
孔子虽然年轻,但他心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他向老子陈述了自己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希望能得到老子的指点和教诲。
老子见到孔子的诚意和才华,对他的求学之心十分赞赏。
他欣然收下了孔子,并传授给他许多道家思想的精髓。
孔子在老子的教导下,不断汲取道家思想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通过与老子的交流和学习,孔子的思想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在拜师老子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了后世儒家学派的伟大领袖。
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拜师学艺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
通过拜师学艺,可以向前辈学习经验和智慧,获取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孔子拜师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拜师学艺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精神。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不断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像孔子一样,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进步,成为时代的先锋和领袖。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拜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50fd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d.png)
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拜师》是一部关于孔子拜师学习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向老师学习,虚心接受教诲,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谦逊的美德。
首先,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虚心向老师学习,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而且,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我们要像孔子一样,虚心向老师学习,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孔子拜师的故事告诉我们谦逊的美德。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自负,不骄傲。
这告诉我们,谦逊是一种美德,只有谦逊,才能更好地学习。
在现代社会,有些人自负,不愿向他人学习,这样只会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而且,谦逊也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只有谦逊,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因此,我们要像孔子一样,谦逊待人,虚心学习,才能更好地进步。
最后,孔子拜师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虚心向老师学习,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谦逊的美德。
因此,我们要像孔子一样,虚心向老师学习,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通过阅读《孔子拜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谦逊的美德。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因此,我要像孔子一样,虚心向老师学习,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https://img.taocdn.com/s3/m/66574885a0116c175f0e4893.png)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 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
《老子》、《道德经》
相距 止境 敬重
学问 长进 品行
纳闷 请教
迎候 保留
学海无涯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等候 传授
远近闻名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等候 迎候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 在这儿( 迎候)。” 等候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 )” 拜见 拜访 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 )的 老师吧! 拜见 2、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 ) 老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 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 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 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 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 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 ,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 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 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孔子拜师解读
![孔子拜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f876b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f.png)
孔子拜师解读孔子拜师是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也是孔子求学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礼”和“仁”的重视。
以下是对这个故事的解读。
首先,孔子拜师的故事发生在孔子年轻的时候,那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学问还很有限,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为了实现自己的求知目标,他决定向老子求学。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等级制度森严,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异被视为不可逾越的鸿沟。
孔子身为贵族子弟,却选择向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学习,这体现了他谦虚好学的精神。
在孔子拜师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尊重和谦逊的态度。
他知道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愿意放下身段向他人学习。
他虚心请教问题,认真听取老子的教导,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种谦虚和诚实的态度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品质,也是孔子成为伟大思想家的基础。
孔子拜师的故事还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仁”的观念。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一种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手段。
孔子身为贵族子弟,却能够以平民的礼仪对待老子,这表明他尊重不同身份的人,不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自居。
这种“礼”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一种美德,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
另外,“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一种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其本质是爱人、关心他人。
孔子拜师的故事中,他不仅是为了自己的求知欲望而学习,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知道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他人,因此他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这种以“仁”为核心的学习观念,使孔子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此外,孔子拜师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孔子身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仍然认为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有限,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他提倡“学而时习之”的观念,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6ee5c1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0.png)
【导语】《孔⼦拜师》这篇课⽂讲述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拜⽼⼦为师的故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原⽂ 孔⼦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师了。
他总觉得⾃⼰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去洛阳拜⼤思想家⽼⼦为师。
曲⾩和洛阳相距上千⾥,孔⼦风餐露宿,⽇夜兼程,⼏个⽉后,终于⾛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看见⼀驾马车,车旁站着⼀位七⼗多岁的⽼⼈,穿着长袍,头发胡⼦全⽩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想:这位⽼⼈⼤概就是我要拜访的⽼师吧!于是上前⾏礼,问道:“⽼⼈家,您就是⽼聃先⽣吧?”“你是——”⽼⼈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眼就认出了⾃⼰,有些纳闷。
孔⼦连忙说:“学⽣孔丘,特地来拜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听了再次⾏礼,说:“多谢⽼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定会⼤有长进的。
” 从此,孔⼦每天不离⽼师左右,随时请教。
⽼⼦也把⾃⼰的学问毫⽆保留地传授给他。
⼈们佩服孔⼦和⽼⼦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
【篇⼆】⼩学三年级语⽂《孔⼦拜师》教案 教学⽬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孔⼦拜师的经过,激发对⼤思想家孔⼦和⽼⼦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中的好词佳句,能⽤查字典、联系⽣活或结合上下⽂等⽅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的品⾏。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为⼈真诚⽆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及⽼⼦的图⽚及资料; 学⽣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和⽼⼦的资料。
孔子拜师原文
![孔子拜师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07f3e9227916888586d7ca.png)
孔子年少的时间,便已经是近近闻名的教授了.他总感触自己的知识还不敷渊专,三十岁的时间,他离启家乡直阜,去洛阳拜大思维家老子为师之阳早格格创做
直阜战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跋山涉水,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毕竟走到了洛阳.正在洛阳乡中,孔子瞅睹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衣着少袍,头收胡子齐黑了,瞅上去很有教问.孔子念:那位老人大概便是尔要考察的教授吧!于是上前止礼,问讲:“老人家,您便是老聃先死吧?”“您是——”老人睹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少人一眼便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立刻道:“教死孔丘,特天去拜会教授,请支下尔那个教死.”老子道:“您便是仲僧啊,听道您要去,尔便正在那女迎候.钻研教问您不比尔好,为什么还要拜尔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止礼,道:“多开教授期待.教习是不止境的.您的教问渊专,跟您教习,一定会大有少进的.”
今后,孔子每天不离教授安排,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教问毫无死存天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战老子的教问,也敬沉他们的品止.。
孔子拜师教案孔子拜师教案优秀12篇
![孔子拜师教案孔子拜师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91bca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0b.png)
孔子拜师教案孔子拜师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孔子拜师教案优秀12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拜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使用生字卡、工具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和词语;2、激发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3、组织学生交流和搜集资料,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的幻灯片;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继续学习(出示幻灯片)说一说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二、深入研读,感悟品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交流:(1)谈孔子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重点词语理解)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谦虚礼貌)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2024年孔子拜师反思总结
![2024年孔子拜师反思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8960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e.png)
2024年孔子拜师反思总结
作为2024年的孔子,我觉得拜师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经历。
通过拜师,我得以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开阔了我的眼界,并且在学术和人生道德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启发。
首先,拜师使我深刻理解到学问的不尽终点。
在拜师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比如天文学、医学和音乐等等。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学者,永远不应该自满于已有的知识,而应该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和领域。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自己的智慧和学问的发展。
其次,拜师也让我体会到了学术与人生道德的紧密联系。
在和各位师长的交流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术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贯彻于日常生活中。
学问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时,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力量。
因此,我将坚守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并且将学问与道德相结合,将学问用于指导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最后,拜师还让我学会了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在和各位师长的交流中,我时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有限,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沧海一粟的学者。
因此,我将保持谦虚的姿态,虚心向学,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学问境界。
总之,2024年的我通过拜师,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学问修养,将学问与道德相结合,为人类的进步与幸福不断做出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孔子拜师歇后语
![孔子拜师歇后语](https://img.taocdn.com/s3/m/6f6145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9.png)
孔子拜师歇后语孔子拜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拜师的过程中,孔子的心态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可以通过歇后语来表达这个过程中孔子的心态和情感。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拜师歇后语。
1、闻鸡起舞:孔子拜师之后,每天早上起来听鸡的叫声,然后就开始练习舞蹈。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早起努力,勤奋不懈,不断提高自己。
2、天生我才必有用:孔子在拜师之前,就已经有了非常出色的才华和能力。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天赋异禀,必定有所作为。
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孔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和小事情。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任何大事都需要从小事做起。
4、不怕天生一般窄,只怕痴心不改变:孔子不畏自己的天赋有限,只怕自己没有改变自己的愚痴之心。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能够改正错误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拜师后,十分注重学习和练习。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学习和练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的思想非常高尚,他首先关注的是社会上的问题和人民的疾苦。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先考虑别人的烦恼和痛苦,然后才考虑自己的快乐。
7、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认为在生活中,即便是平凡的人也可能成为自己的老师。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从任何人身上都可以汲取到有益的知识和智慧。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多方面涵盖,不仅要广泛地学习,还要深入思考,并将所学用于实践。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要深入探究和实践。
9、吃一堑,长一智:孔子认为人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这些经历可以使人更加成熟和坚强。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从挫折中学习,成长为更强大的人。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孔子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反复地阅读可以深入理解阅读的内容。
这句歇后语意思是只有深入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义。
总之,孔子拜师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体现了他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在拜师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非常高尚和优秀的品质。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2b83cea5e9856a561260fb.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孔子拜师》课文孔子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知识点一、多音字:7、相距:相互间距离。
8、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风餐,在风里吃饭;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9、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10、迎候: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到来的人)。
11、请教:请求指教。
12、毫无保留:一点儿也不保留。
毫,数量极少,一点儿。
毫不费力、毫无办法、明察秋毫、秋毫无犯13、止境:尽头14、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
五、词语辨析:1、渊博广博二者都有宽广的意思。
但渊博是专指学识深而且广,而广博则着重指范围大,知识多,还可指胸怀等。
、例:这位渊博的学者为听众们展示了一个广博的世界。
2、大概大约都有大致的情况的意思。
区别在于:大概侧重表示对情况的推测,有时也表示对事物数量的估计;大约侧重表示对事物数量或时间的粗略估计,有时也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表定程度比大概轻。
例:工人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作品。
孔子拜师的故事
![孔子拜师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8a198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f.png)
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拜师的故事孔子拜师的故事篇1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孔子拜师》读后感
![《孔子拜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dbb20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9.png)
《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拜师》读后感《孔子拜师》是一本以孔子求学时期为背景的著作。
作为历史名人中最受欢迎的人之一,孔子的生活和思想一直备受研究和讨论。
这本书阐释了孔子拜师的经历和他求学中获得的智慧。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获得了很多启示。
首先,这本书向我展示了孔子的拜师之路。
在古代,拜师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仪式,需要严格遵循规定。
孔子是几乎每一个老师都要求敬仰的一位学生,他的师父们也认为他默默听讲,并努力记忆所学内容,因此让他被他们所喜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师长,虚心学习并做一个谦逊的人。
其次,这本书也讲述了孔子在求学过程中所吸取的智慧。
学校教育和个人修为在古代都被认为非常重要,这让我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孔子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统一,这使得我们意识到人的修行和学习是不能分开的。
我们需要通过重视道德和学术来成为真正的人。
《孔子拜师》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忽略了对师长的敬重和对道德规范的重视,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是非常危险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到鲜为人知的价值体系,重视道德。
正如孔子所说,“品德第一,学术第二”,就算我们取得了成就和知识,如果没有品德和道德的支撑,我们也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壳。
最后,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有一些创新的想法和观点。
我发现我们‘圣人’们的拜师过程具有现代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例如由受教育者产生主导性意愿,接受有用而多元的内容补充知识,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善待彼此。
同时我认为孔子强调了对于一种美德,诚实和纯洁的态度的要求,他强调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让自己属于生命欣喜的状态。
而这种情感和品格在现代却是许多学校教育所缺少的地方。
总之,《孔子拜师》是一本充满启示的好书,它通过孔子的求学经历和智慧,让我们学习并体验到,尊重他人,理解智慧最重要的意义以及培养品格对于自己、朋友和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拜师的读后感
![孔子拜师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067dc8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7.png)
孔子拜师的读后感
《孔子拜师》是一篇讲述孔子拜师学习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向不同的老师学习,从中汲取了许多智慧和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拜师学习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孔子对待学
习的认真和执着。
首先,孔子拜师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
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拜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老师们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可以指导我们走向正确的
道路,帮助我们更快地成长。
正如孔子一样,他向多位老师学习,
吸取了他们的智慧,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其次,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拜师
学习的过程中,孔子非常虚心和谦逊,他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不断
地努力。
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能够虚心地向老师学习。
这种态
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大的
成就。
最后,孔子拜师学习的故事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汲取知识,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地提
高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指导,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之,通过阅读《孔子拜师》,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拜师学习的重要性,也深受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所感染。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愿我们都能够像孔子一样,不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成长。
人教版小学语文《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532d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a.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孔子拜师》课文原文及赏析《孔子拜师》原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了。
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决定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一路上,孔子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洛阳。
他来到老子的住处,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我是一名求知者,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诲。
”老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暗自赞赏他的谦虚和好学精神。
他微笑着答应了孔子的请求,开始传授他各种知识和智慧。
孔子在老子的指导下,更加深入地研究了古代的经典文献,同时也学习了道德、哲学和治国之道。
他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几年后,孔子学有所成,准备返回家乡。
临别时,他对老子深深鞠了一躬,感激地说:“您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我会将您传授的知识和智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老子也对孔子的表现深感欣慰,他说:“你已经超越了我,你的学识和品德都令人敬佩。
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赏析:《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孔子年轻时为了追求知识,不远千里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的谦逊、好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课文通过描述孔子在路上的艰辛和到达老子住处后的恭敬态度,强调了孔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同时,老子的接纳和教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在老子的指导下,孔子深入研究古代经典,学习道德、哲学和治国之道,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提升了他的个人修养和品格素质。
孔子的勤奋学习和虚心求教,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最后,孔子对老子的深深感激和承诺传承知识的表态,以及老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和期待,都表明了教育和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总的来说,《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孔子求学的经历,弘扬了尊师重教、勤奋好学、追求真理和传承知识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拜师作文素材
![孔子拜师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60549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2.png)
孔子拜师作文素材
《孔子拜师》
孔子可是个厉害的人物,他学富五车呀,可就是这样的他,当年还跑去拜师呢!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去学骑自行车,我觉得自己挺聪明的,肯定一学就会。
我雄赳赳气昂昂地推着车子就到了广场。
一开始,我还信心满满地跨上车子,脚一蹬,哎呀,车子就歪歪扭扭的,我赶紧使劲把住车把,可还是摔倒了。
我不服气呀,爬起来又骑,结果又摔了。
就这样一次次摔倒,我这身上都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疼得我直咧嘴。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孔子拜师的事呀,孔子那么有学问的人都还虚心拜师学习呢,我这才哪到哪呀。
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坚持练习,慢慢地,我好像找到了点感觉,能骑一小段距离了。
经过好多天的努力,我终于能自由自在地骑着自行车在广场上兜风啦!
从这件事我就知道了,不管你多厉害,都有要学习的地方,都得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就像孔子一样,他那么伟大都去拜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学习、去进步呢。
我也要向孔子学习,一直不断地去追求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就是我从孔子拜师这个素材里领悟到的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旅程的艰辛,体会孔子的好学、谦虚。
3、在情境中识字,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巩固生字,在朗读中自我感悟,深入体悟,在解疑中自主合作、主动探究。
4、能够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2、体会孔子的好学、谦逊,深切体会路途的艰辛。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引子: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我发现大家都特别的认真,个个都精神饱满。
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老师。
很高兴认识大家。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2S)师: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做(板书1:孔子)师:那你对孔子有多少了解?师:请看大屏幕,这就是孔子,我们一起来读读有关孔子的资料。
生: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师:读完这段文字我们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有很多弟子。
今天我们要学却是孔子拜师傅的故事。
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在空中跟老师一起书写2“拜师’两个字。
师:孔子拜师-----四个字连贯起来再读一读。
不要有拖音,试着一口气读完题目。
孔子拜师,预备齐!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有什么想问的吗?生:a、孔子为什么要拜师?b、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师:孔子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为什么还要拜师的?我们都很好奇孔子到底是怎样拜师的?(可以在拜师2字下面画o)师:三(1)班的孩子真会学习,读课题提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把课文来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8S1.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即做批注)(2S)师:我看我们的同学都读的很认真,下面我们先认识下生字朋友2.出示生字朋友:一行:曲qū fù阜纳闷学问二行:远近闻名毫无保留渊yuān博bó三行:风尘仆pú仆风餐露宿sù日夜兼jiān程读音曲阜;风尘仆仆词义: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先一人领读,再师评读准字音,接着师问词义,然后开火车读,最后全体再读一遍。
师:谁来领读第一行词语。
---你来领读,其他同学跟着他读,好这位同学都读对了,我们来看第2行。
那第二行词语你来,大声的读出来。
第三行,你来。
很好,大家都能读准字音。
我们来看第三行的词语,有点难,不看工具书,谁能来说它的意思。
风尘仆仆:全身都被风吹上了尘土,形容行路劳累。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下睡觉。
形容旅途艰辛。
日夜兼程:白天晚上都在赶路。
形容赶路拼命。
师:我们理解词语可以先看字面意思,再结合课文,这样就能知道词语的大概意思了。
开火车读读这三行生字词语,最后全体大声地念一遍。
(3S)3.分享读书成果:3S巩固了生字词语,我们再回到课文里。
刚才读课文时,很多同学都做到了边读边划,这是读书的一个好习惯要保持下去。
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课文。
等一下来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句子,来大声地读出来。
听PPT上的朗读孔子拜师的课文。
(1)谈孔子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我们找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接下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下自己对孔子、老子的看法。
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25s1请人朗读课文第1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孔子为什么要向老子拜师?0.5S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陈老师有疑问了,是孔子没什么文化所以才去拜师的吗?课文里是怎么说的?生:不是没文化,而是知识还不够渊博。
师:谁告诉我渊博是什么意思?生1和生2说,是知识很多,知识很丰富的意思。
师:课文是用哪个成语来说明孔子其实是知识渊博的?生:(远近闻名)师:什么意思?生1远的近的都知道他。
生2:周围的人都知道他。
师:给远近闻名找一找近义词,谁会?生:著名有名。
师:好,既然孔子已经是有名的老师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从这里你能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生1谦虚、好学。
生2:爱学习,学无止境。
师:非常好,能够用所学的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
师:老师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书写3:谦虚好学。
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生2人读,师指点问: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孔子是个谦虚好学的人。
生2:孔子是个知识渊博的人。
教师对朗读的评价:非常好,每个人读书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你对孔子的敬佩之情;从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的孔子。
2、读课文第2段师:孔子说干就干,从曲阜出发,去洛阳拜师。
孔子是怎样拜师的。
请同学们把课文的第二段读一读,笔拿手中,把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圈一圈。
1S现在请一位同学把你找到的孔子怎样拜师的句子读出来。
你找的是这句,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一)陈老师想给这个句子换个写法: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几个月,走到了洛阳。
想一想: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师:课文中得这句话好,那好在哪里呢?生:前面的句子说明孔子路上很艰辛。
文中的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艰辛,板书4艰辛。
师:很好,那我们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艰辛?你说。
生:我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体会到孔子的艰辛。
师: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词。
(师领读,生跟读)想一想这是怎样的旅途?------现在我们来扮演对话,陈老师当路人问,你们当孔子回答。
谁愿意跟陈老师对话?先同桌间说一说预演一下。
师: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孔子,停一停你赶路的脚步,找户人家遮遮风,挡挡雨吧?生:不,我还是继续赶路吧,我要早点要洛阳。
师:走了一整天,孔子,饿了吧,去吃点热米饭吧?生:不好,我就在树上摘几个野果子,在地里挖几根野菜吃吧。
师:天已经黑了,孔子,你的脚都磨起了水泡,停下来,找家旅馆歇歇脚吧?生:不,我要节约时间,就靠在路边休息一下吧!师:天还没亮呢,孔子,你起来干什么,再睡会儿吧?生:我要抓紧时间赶往洛阳。
师:刚才我们扮演的就是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形。
师:读到这里,你能感受到孔子拜师之路的艰辛了吗?师: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些词语也表明艰辛了?生:上千里。
终于师:上千里到底有多远啊?(二)“相距上千里:知道有多远吗?陈老师大概去算了下,100里相当于50万米,那1000里就相当于500万米,就咱们小学的操场,如果是两百米的跑道,我们小朋友该绕上多少圈?请我们班的数学能手来算算看。
生:2500圈师:2500圈啊,这路太长了。
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把上千里这三个字拖长一些。
师:这上千里的路,同学们想象一下,经过几个月的行走,他从头到脚会怎么样?生2-3人自由说:(衣服被荆棘刺破、黑眼圈非常厉害、汗流浃背、衣服全湿。
)师:是的,几个月来都如此。
这时候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孔子?生:不怕辛苦,坚持到底。
教师书写5在黑板上。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生1读,师点评,很好,我发现你能把关键词语读重一些。
生2读,师点评,你的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勇敢的孔子。
生3读,师点评,你的读让我看到了一个不怕辛苦,坚持到底的孔子。
我们大家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
师:现在你们能体会到这是个怎样的孔子了吗?生:谦虚好学,不怕辛苦,坚持到底。
(三)师:经过千辛万苦,孔子终于见到了老子。
他是怎么做的?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师:从这里,你又发现了什么?聪明的孩子一直都在动脑筋。
生:孔子很有礼貌。
孔子很谦虚。
教师书写6:有礼貌。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孔子谦虚有礼的?生:上前行礼。
师:谁来表演上前行礼的动作?师:行礼在古装片里很常见,可以来看看图片。
这就是拱手行礼。
教师读PPT上的文字。
师:谁能边行礼边说,谁愿意来当一回小演员?生2人表演。
师:看来我们班以后还能出明星呢。
师:老子见这个年轻人给自己行礼,有些纳闷。
这时候孔子又是怎么表现的?(四)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指名读。
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孔子很有礼貌。
师: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来体会孔子的有礼貌的?生:连忙、特地师:很好,你通过连忙、特地这两个词语看出孔子是有礼貌,还有孔子称自己为学生,这也说明孔子是???生:孔子是谦虚的。
师:是的,孔子是谦虚有礼的。
师:孔子走了上千里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他这么辛苦的目的就是为了拜见老子,做老子的学生。
除了谦虚有礼,我们还能看出孔子拜师是怀着怎样的心?生:诚恳的心。
是的,我们用真心诚意来形容他。
教师板书7:真心诚意请大家带着谦虚有礼和真心诚意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四、拓展延伸5s师:学到这里,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谁能说?生:谦虚好学,不怕辛苦,有礼貌,真心诚意师:看来我们班都是火眼金晶的孙悟空!我们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不怕辛苦,有礼貌,真心诚意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