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实验名称: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实验要求:

1.掌握固体、液体的药品的取用方法。

2.会正确使用胶头滴管

3.通过碳酸钠与指示剂、稀盐酸、氢氧化钙反应,巩固和加深对碳酸钠某些性质的认识

4.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药匙、烧杯、试管架、试管刷、废液缸、污物杯、抹布、纸片实验药品:碳酸钠粉末、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

交流与小结:

1、实验时哪些操作容易出错?你是如何改正的?

2、本节课中碳酸钠能与那些物质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初三化学 2017年10月19日 知识与技能:1.了解CO的物理性质;知道CO具有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等化学性质(重点) 2. 知道CO的主要用途及防治 3.知道CO 和CO2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学会区分二者的方法(难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CO和CO2化学式的不同,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CO的性质 3.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验并得到其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怎样防治CO 中毒,保护环境的意识 没有还原性,有微弱的氧化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和CO2的鉴别与除杂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将其编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可鉴别CO和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2.①除去CO中混有的CO2:____________; ②除去CO2中混有的CO:___________ 备选项: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溶液 ⑤灼热的氧化铜;⑥灼热的碳层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自习课练习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 1.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CO2 B.CO C.N2 D.SO2 2.下列有关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人说闻到了煤气味,证明CO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有人说屋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证明CO可溶于水 C.有人说工业上可利用CO冶炼金属,证明CO有还原性 D.有人说CO有毒,说明CO 不能 做燃料 3.(多选)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 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 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CO和CO2都会污染空气 F.CO和CO2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 G.CO和CO2都不支持燃烧 H.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I.CO和CO2都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 J.CO和CO2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K.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L.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形成酸雨 M.CO和CO2溶于水,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N.CO能与氧结合而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氧化性 4.CO和CO2性质不同是由于() A.组成元素不同 B.原子排列不同 C.分子构成不同 D.二者含碳量不同 5.下列各组气体,可用同一方法收集,且又是该气体最佳的收集方法,这组是() A.H2 O2 CO B. H2 O2 CO2 C.H2 CO CO2 D.O2 CO2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 6.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 题: (1)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其目的是赶走玻璃管 中留存的空气,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3分钟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 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 别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 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 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 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 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 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 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培养学生猜 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 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完整版)《钠》学案

第一节钠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钠的物理性质, 能准确的写钠化学性质的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并能用氧化还原反 应的知识分析两剂两产物,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 2、通过对钠的有关性质实验的观察、分析、讨论,慢慢学会如何较为全面 的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感受到实验是认识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 学习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性质实验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学法指导 1、利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 2、具体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去认识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理解性的记住化学方程式,并用前一章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化学方程式得出钠的强还原性,学习中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化学用语、文字表述等。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读】 1、认识什么是碱金属(要求记住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知道名称的由来) 碱金属元素包括: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等,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_____,在反应中易__________最外层电子,是非常活泼的金 属。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称为碱金属。以钠为 代表,学习碱金属的有关知识。 2、预习第一节《钠》的内容要求对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和主要用途有大概的认识。注意相关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 【课堂学习】 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验:1、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 用小刀切开,观察颜色及表面变化。 2、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刚才切开的钠投一小块到烧杯中,注意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时注意:①手不能接触钠②取的钠不要太大,约为黄豆粒大 ③观察时不要太靠近④剩余的钠放入原试剂瓶 一、钠的物理性质 通过刚才的实验及教材介绍指出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一种质______,_______色_____金属光泽,密度______水______煤油,熔点

上海高考化学碳及其化合物学案

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四.碳酸正盐和酸式盐的比较 注:CaCO3,难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岩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之一,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高考试题】 1.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同分异构体D.同系物 2.已知酸性大小: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3.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场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A.有放射性B.易燃、易爆C.能导电D.有剧毒 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g)、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 至少含有H2、CO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 至少含有CO2、H2中的一种 C.一定含有CO、CO2, 至少含有H2O、H2中的一种 D.一定含有CO、H2, 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5.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入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6.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 B.Fe2O3C.CuO D.Cu2O 7.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同素异形体D.同位素 【巩固练习】 1.把少量CO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的①Ba(NO3)2溶液;②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2溶液中。预计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①和②B.只有②C.②和③D.只有③ 2.已知偏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AlO2-+ HCO3-= Al(OH)3↓+ CO32- 现将足量CO2通入KAlO2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m m m m v v v v 3.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 A.是①、②、③B.只有①C.是①和②D.只有③ 4.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 5.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种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3O2的结构式为:O=C=C=C=O 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6.过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最终不可能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 ①苯酚钠溶液②硅酸钠溶液③饱和碳酸钠溶液④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⑤饱和氯化钙溶液 A.只有①④⑤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③⑤D.只有④⑤ 根据下列信息,回答7~12题。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定,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适应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摸索、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味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把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定。 教学方法 问题情形→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预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伙儿观看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观看]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设计老师:化学备课组班级:姓名: 【课前预习】: 1、地球上金属元素的存在主要形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本彩图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金属在反应中的作用(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作用______________ 3、上面四幅图基本概括了初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上述性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钠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钠(Na):钠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点的良导体;钠质软,钠的密度是 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 向学生展示钠并演示钠的切割: 问题思考:那为什么储存在煤油中? 二、钠原子的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预测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三、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2.钠与H2O的反应

碳单质的导学案(2)9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学年化学导学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的化学性质 编制:王静复核:使用时间:2013.4. 编号:9 【学习目标】 碳的化学性质,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思维导航】 碳的化学性质与温度相关,温度升高,性质变得活泼 【复习旧知】 1、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 ,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 【自主学习,尝试归纳】 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色,所以,常温下, 2、高温下,碳单质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碳与氧气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烧充分: 燃烧不充分: 【合作探究,尝试发现】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⑴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试管内的()色粉末逐渐变成()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 ⑵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在此反应中,木炭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作。被还原的物质是,被氧化的物质是。 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巩固基础,尝试提高】 1、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 (1)木炭(2)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3)金刚石(4)黑火药(5)铅笔芯 A、(1)(2)(4) B、(2)(3)(5) C、(2)(3) D、(3)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 A、可作催化剂 B、疏松多孔,吸附性强. C、无毒 D、是黑颜色的 3、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4、在2Fe2O3+3C=4Fe+3CO2↑反应中,还原剂是() A、C B、CO2 C、Fe2O3 D、Fe 5.系列各项中,影响单质碳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B氧气C温度D光照 6、木炭、活性炭、炭黑等具有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 7、已知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现往盛有NO2气体的圆底烧瓶中投入少许木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其原因是。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还原氧化铁 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9、推断题 A物质:B物质:C物质:D物质: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南京市西善桥中学何乐群) 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初步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Mg Fe Zn Cu ) (3).置换反应的定义 一、课前预习 1.完成家庭小实验 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 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Mg Al Fe Cu Au 2. 铝的抗腐性能良好。为什么呢? 3.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写出铁、镁、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置换反应:。 二、自主体验 活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 1.在一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条,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 察现象,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少量锌粒、铁丝和铜丝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 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 稀盐酸稀硫酸 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情况记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想想四支试管控制的条件有什么异同比一比,盐酸与稀硫酸的现象一样吗? 小结与交流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 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关于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上表中镁、锌、铁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比较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置换反应。 3.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我学会了控制变量,即: 三、自我检测 1、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 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

————————————————————————————————作者: ————————————————————————————————日期:

钠及其化合物 【基础梳理】 1.钠 (1)物理性质:色固体、硬度小、熔点(钠的熔点于水的沸点),实验室中常保存在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特别提醒: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和汽油中。 (2)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Na+Cl2(现象:剧烈燃烧、白烟) 4Na+O2 (现象:银白色固体变暗) 2Na+O2 (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产物是固体) ②与酸、水、醇反应 2Na+2HCl 2Na+2H2O(装置如下图,浮、熔、游、响、红) 2Na+2CH3CH2OH (沉、慢) (3) 钠的工业制备:2NaCl(熔融) 2. 氢氧化钠 (1) 物理性质:NaOH的俗名为、火碱或苛性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 (2) 化学性质 ①具有碱的通性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变红。 与强酸反应:H++OH-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SiO2+2OH- 与盐反应:Cu2++2OH- ②其他性质 与两性氧化物反应:Al2O3+2OH-

与金属单质反应:2Al+2OH-+2H2O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2+2OH- (3) NaOH的制取 ①土法制碱:Na2CO3+Ca(OH)2 ②现代工业制碱:2NaCl+2H2O (4) NaOH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提供碱性环境,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酯类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 微课1 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产物判断 例题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和二氧化硫B.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 变式1 一定条件下,将Na与O2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 0.5mol·L-1稀盐酸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 Na2O2 C. Na2O和Na2O2 D. Na2O2和NaO2 【题组训练1】 1. 金属钠着火,不能用H2O、干冰灭火的原因是,通常用掩埋。 2.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填序号)。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3)2溶液 3.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3、通过实验探究,在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典题引路 1、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官方规定火炬质量不超过1500 克)。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 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 回收的环保材料。“祥云”火炬制作流程: ①在金属表面上镀一层防酸材料②在防酸材料上刻出“祥云”图案 ③再用稀盐酸对表面进行处理,盐酸能“吃掉”金属 ④除去防酸材料层,金属板上显现出“祥云”图案 (1)制作火炬的金属可选用合金(选填”铝”、“铁”或“银”) 不选其他两种金属的原因是 (2)“祥云”图象在金属材料上显现出来的原理是 。 2、“嫦娥一号”卫星已于2007年10月24日奔赴月球,实现了 中国人千年的梦想,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航天热。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嫦娥一号”的镀金模型出售。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嫦娥一号”卫星模型螺丝所用的黄色金属块是黄铜(铜锌合金,金黄色)而不是真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简述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物理 方法 化学 方法 三、考点链接----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与酸反应 3、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活动性:由____到_____ 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___,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______反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活动性____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_____________中置换出来 四、学以致用 请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药品设计实验,证明铁、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五、实验探究 请根据金属的相关化学性质,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药品,设计实验除去铜屑中的铁屑,看谁设计的方案更多。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一、碳的几种单质 1. 金刚石(C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石墨(C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所以无定形碳都为混合物;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净化气体,防毒面具,冰箱除臭剂)、木炭(制火药,吸附色素)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 C 60 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式像足球,是一种很稳定的分子,主要用于材料科学和超导体方面 5. 注意“碳”和“炭”的区别 前者是指核电荷数为6的碳元素,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用。如“二氧化碳” 后者是指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原因:碳原子的空间排列不一样)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同种元素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 (一)常温下稳定性强 (二)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 点燃2CO 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其中充分燃烧是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在用煤作燃料的时候要使炭充分燃烧 注意 碳和氧的比值不一样的时候产物也不一样 当m g 碳和 n g 氧气反应时,要根据m 和 n 的比值进行判断生成物是什么 (三)还原性: 1.C+2CuO 高温 2Cu+CO 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 浑浊。 2.应用:冶金工业 ①碳还原氧化铁(用于炼铁) 2Fe 2O 3+3C 高温4Fe+3CO 2↑ ②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镁条、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钠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钠及其化合物 【基础梳理】 1. 钠 (1) 物理性质:色固体、硬度小、熔点(钠的熔点于水的沸点),实验室中常保存在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特别提醒: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和汽油中。 (2)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Na+Cl2(现象:剧烈燃烧、白烟) 4Na+O2(现象:银白色固体变暗) 2Na+O2(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产物是固体) ②与酸、水、醇反应 2Na+2HCl 2Na+2H2O(装置如下图,浮、熔、游、响、红) 2Na+2CH3CH2OH(沉、慢) (3) 钠的工业制备:2NaCl(熔融) 2. 氢氧化钠 (1) 物理性质:NaOH的俗名为、火碱或苛性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 (2) 化学性质 ①具有碱的通性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变红。 与强酸反应:H++OH-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SiO2+2OH- 与盐反应:Cu2++2OH- ②其他性质 与两性氧化物反应:Al2O3+2OH-

与金属单质反应:2Al+2OH-+2H2O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Cl2+2OH- (3) NaOH的制取 ①土法制碱:Na CO3+Ca(OH)2 2 ②现代工业制碱:2NaCl+2H O 2 (4) NaOH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提供碱性环境,如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酯类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 微课1 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的反应产物判断 例题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和二氧化硫 B.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常温下铁能被浓硝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 【答案】 C 变式1 一定条件下,将Na与O2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 0.5 mol·L-1稀盐酸中和, 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 Na2O B. Na2O2 C. Na2O和Na2O2 D. Na2O2和NaO2 【答案】 C 【题组训练1】 1. 金属钠着火,不能用H2O、干冰灭火的原因是,通常用掩埋。 2. 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填序号)。 ①MgSO 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⑤Ca(HCO3)2溶液【案】①④⑤4 3. 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

专题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专题复习金属的化学性 质导学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专题复习十:金属的化学性质 复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1.反应条件: (1)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 (2) 酸指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硝酸。 练习1、下列金属跟酸能反应而放出氢气的是() 和稀H2SO4 和稀HCl 和稀HNO3和浓H2SO4 练习2、不能由金属跟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SO4)3 2. 反应快慢比较: 练习3、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情况如图所示: 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 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 反应结束后一定没有剩余的是() 1、A 2、B 3、C 4、硫酸 二、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反应条件: 1.单质金属要排在盐中金属元素前面 2.反应物之一盐必须是可溶性,即是溶液。 3.K Ca Na除外 练习4、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u+2AgCl=2Ag+CuCl2 B、Zn+2AgNO3=Zn(NO3)2+2Ag C、2Na+CuSO4=Cu+Na2SO4 D、2Fe+3CuCl2=2FeCl3+3Cu 练习5、将锌片投入下列盐溶液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MgCl2 B、CuCl2 C、Hg(NO3)2 D、Al(NO3)3 三、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重难点)。 2.记住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难点)及对应的用途。 3.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且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 单质 【课前预习】 1.单质是指。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 2.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 3.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碳的单质 【阅读】课本P104-106,补充下方表格: 金刚石石墨 物理性质 外观 光泽 硬度 导电性用途 【实验】P105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 1.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 2.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 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 【交流讨论】 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3.结合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结论: 【归纳小结】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石墨(见上表格) 2.无定形碳(属于物) ⑴结构: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⑵性质&用途:①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_________,用于;②焦炭用于; ③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碳”和“炭”的区别: “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部分单质。如:。 二氧化碳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3.新型碳单质 ⑴C60分子是由60个构成的分子,形似。 ⑵状的碳单质。 知识点二: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北宋张择端用墨汁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完好保存至今,说明碳在常温下有什么性质? 你是否能从碳的原子结构中获得启示?(请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阅读】自学课本P107、108,请概括出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观察教师演示P107实验6-2,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归纳小结】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性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碳的性 ①氧气充足时:;(请写化学方程式) ②氧气不充足时:。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填反应类型)。 3.碳的性 ⑴实验现象 ⑵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在此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被氧化的物质是。 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 ⑷化学方程式, 所以,这类反应可表示为: C + 金属氧化物=== + 。 【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⑴木炭还原氧化铁 ⑵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讨论】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说出碳有哪些用途?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109.1~6 1.写标语和春联用的墨汁是用烟炱做的,烟炱的主要成份是,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 虽年深日久却不变色,这是因为。 2.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经典导学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 1.掌握Na2O、Na2O2等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2.比较Na2CO3、NaHCO3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的差异及相互转化。 『知识梳理』 一、钠的氧化物 1.氧化钠的性质 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与酸性氧化物(如CO2)反应:Na2O+CO2===Na2CO3; (3)与酸(如HCl)反应:Na2O+2HCl===2NaCl+H2O。 2.过氧化钠的性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试管发烫,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②滴加酚酞后溶液先变 红,然后褪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同 时放出较多的热量,中间 产物具有漂白性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与H2O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微自测] 1.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a 2O 2是白色固体,和冷水作用得到O 2和NaOH B .Na 2O 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 2O 2,还原剂是水 C .Na 2O 不稳定,能继续被O 2氧化生成Na 2O 2 D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氧酸盐,都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 C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Na 2CO 3性质稳定,NaHCO 3不稳定,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 +CO 2↑+H 2O 。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 2CO 3:CO 2-3+2H +===CO 2↑+H 2O ; ②NaHCO 3:HCO -3+H +===CO 2↑+H 2O__。 (3)与碱(氢氧化钠)反应: ①Na 2CO 3与NaOH 不反应。 ②NaHCO 3: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微自测]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 ) (2)分别加热Na 2CO 3和NaHCO 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 ) (3)NaHCO 3溶液中加入稀HCl :CO 2-3+2H +===CO 2↑+H 2O( ) (4)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第一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Na和Al的物理性质 2、掌握金属(Na、Al等)与O2反应的特点 【学习重点】 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和总结 【预备知识】 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金属以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为、、、。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有:有金属光泽()、透明()、不透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属于绝缘体()、导热性差()、有良好的延展性()、常温下大多为固体()。 3、金属活动顺序表:。 【思考与交流】 1、分析图3-2的化学反应,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预测:金属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2、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原子结构看,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因而表现出性,做剂。 1

【实验】 实验1、用镊子取钠块置于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下绿豆大的一块钠,放置观察断面。 现象: 解释: 实验2、如实验1切割绿豆大小的钠放入坩埚中加热,仔细观察有何变化。 现象: 解释: 【推出结论】 1、钠的物理性质:。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常温下: 加热下: Na2O和Na2O2,更稳定。 【科学探究】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 现象: 解释: 实验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 解释: 思考:铝是否能燃烧?若能燃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

实验3、加热铜丝 现象: 解释: 【梳理比较】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Mg + O2 = Al + O2 = Fe + O2 = Na + S = Na + Cl2 = 小结: 【随堂检测】 1、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 A、铜 B、铁 C、铝 D、钠 3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案.doc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案 班级:姓名: %1.教学目的: 1. 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 从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并掌握碳在常温下具有的稳定性 3.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1.自学指导: 1. 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吗? 2. 常温下,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3. 碳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当氧气充足时生成物是什么?如果氧气不足,又会生成什么? 4. 碳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该实验说明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5. 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该实验说明碳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1.知识归纳: 1. 从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褪色、木桩埋入地下时要把埋入地下的一 端烤焦、填写要长期保存的档案要用碳素墨水,这都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2.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光,放出热量,生 成一种—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是,当氧气不足时,碳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就会生成一氧 化碳,相关化学方程式为。煤气中毒实际上是因为碳和 氧气反应时碳的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致,故在烧煤时一定要注意通风。 碳的化学性质:(2)可燃性 3. 碳在高温时可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氧元素,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3)还原性。 例如,碳和氧化铜反应,就生成单质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是: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为色,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