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合集下载

神经生物学中的学习和记忆机制

神经生物学中的学习和记忆机制

神经生物学中的学习和记忆机制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对人类的认知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学习和记忆机制是重点研究的领域。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最复杂的功能之一,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但具有不同的特征。

学习是对新事物的感知和理解,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记忆则是保存和存储获得的信息以便日后使用的过程。

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学习和记忆是由与神经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有关的分子、细胞和电信号所支配的。

当人们接收到新的信息时,这些信息会产生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活动,以及与突触有关的分子和电信号的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神经元的突触产生长期的改变,从而加强或削弱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记忆。

在学习的过程中,长期记忆的形成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一种是称为条件反射的基础性学习,当一个有意义的刺激与另一个刺激相结合时,人们就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训练学习与行为的研究;另一个是通过语言和经验类似的学习方式进行的高级认识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涉及到许多大脑区域的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连接和互动。

长期记忆的形成需要触发另一种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神经物质: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

BDNF是一种蛋白质,它促进了神经突触的形成和发展,并加强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研究表明,在适当的情况下,BDNF可以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形成。

因此,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作为神经系统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保障。

此外,神经生物学家们也研究了另一个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蛋白:卡曼体素(CAMK)。

CAMK是一种酶,它通过将磷酸基团添加到突触内的分子上,来增强突触的活性。

在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如果在学习之前或学习期间增加CAMK活性,就可以促进记忆的形成。

这一发现为对神经元的准确控制提供了希望。

总之,学习和记忆是大脑最为复杂的过程之一,有许多分子和电信号与之关联。

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脑营养因子和卡曼体素等基础蛋白质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学习和记忆形成的运作机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从而为日后的医疗保健和神经疾病治疗提供帮助。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

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

生理心理复习答案详解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有几题答案真心找不到了,答案仅供参考)(2012-2013-2)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理心理学 P1生理心理学是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机制的科学。

二、简答题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 P5①脑立体定位技术②脑损伤法(包括: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点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损伤、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③刺激法(包括: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④电记录法⑤生物化学分析法⑥分子遗传学技术⑦脑成像技术第十三章精神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从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对其靶细胞产生兴奋或者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

2.神经调质神经调质是指一些自身不直接触发所支配的细胞功能效应,但可以调制传统递质活动的一类神经活性物质。

二、简答题1、简述药物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作用效果:①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②影响神经递质的贮存和释放;③影响受体功能;④影响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

影响因素:①机体因素②药物因素③其他因素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一、名词解释1.警觉网络 P16①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景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参与选择性注意);②上行多巴胺系统行为激活,将动机转化为动作);③上行胆碱能系统(提高信噪比,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④上行5-HT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

2.定向网络 P21①顶叶(与注意定向有关,损伤后破坏了对同侧注意摆脱的能力);②中脑上丘(损伤影响视觉定向,破坏了有效线索引导行为定向的作用);③丘脑枕核(损伤患者或猴子在隐蔽定向任务上表现困难)。

3.执行网络 P24①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②额叶损伤不能维持注意;③额叶可能对目标的权重选择有重要作用。

4.对侧忽视综合症 P21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既表现出来的感觉和注意障碍称为对侧忽视综合症。

或者脑损伤后在感觉性输入和运动性输出的密切关系中产生的,患者不能注意到从对侧来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

记忆和神经学

记忆和神经学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摘要:学习和记忆是脑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学习是指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的神经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所获取信息的编码,巩固,保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学习被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非结合性学习,结合性学习。

记忆可分成下列几种类型: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学习和记忆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海马是学习和记忆的关键部位,LTP(突出后长时程增强)海马记忆形成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是神经细胞突出可塑性的两种主要特征:受体和通道是产生LTP生物学基础;神经递质即早基因的转录因子CREB ( cAMP反应成分结合蛋白)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

NMDA受体,钙离子,蛋白激酶C,该调速,cAMP,蛋白激酶A,以及CREB在产生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钙离子和CREB,钙离子是而价带电粒子,同时有是强效第二信使物质,它具有将点活动与长时程结构变化直接偶连起来的特殊能力;而CREB的激活则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最初几步生物化学反应中最关键一步。

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我们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字:学习记忆神经海马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重要机能之一。

人类和动物所以能适应环境而生存,完全依靠其具有学习与记忆的能力。

人类的语言文字,科学文化和劳动技巧,由于学习才能获得。

学习能力关系到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水平的提高。

研究学习与记忆的机制影响因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智力发展,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防治老年性痴呆和智力发育不全,以及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等。

(一)学习和记忆的定义学习是经验或训练引起行为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它是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表现。

机体周围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机体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新的行为或习惯的过程,就是学习。

记忆是保持和回忆过去经验的能力,是学习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贮存。

(二)学习的类型学习被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非结合性学习,结合性学习。

1.非结合性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是一种简单的学习类型,包括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两种. 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具有习惯化和敏感化的学习行为。

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

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

记忆分类
长时记忆
记忆保持的时间
短时记忆 陈述性记忆 信息储存和回忆的方式 非陈述性记忆
记忆的储存有阶段性
普遍接受的一种记忆分类就是将记忆分成
短时记忆:数秒到数分钟 长时记忆:相对长期稳定,但随时间的推 移会逐渐减弱
记忆的储存有阶段性
记忆储存的阶段性



记忆储存的阶段 性是从短时记忆 向长时记忆的转 化过程 刚学到的新知识 先在短时工作记 忆中加工,然后 经过一步或若干 步转化为永久性 的长时记忆。 当回忆时,一个 搜寻和提取系统 从储存的记忆中 找到所要的信息
Ca2+ 积累→突触前末梢持续释放神 经递质→突触后电位增强
Copyright 2001 by Allyn & Bacon
非联合性学习
敏感化
习惯化仅仅涉及一个反射 敏感化是一个反射回路的兴 回路中的各个神经元 奋对另一个反射回路的影响
联合性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

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时间上很 接近地重复发生,最后在脑内逐渐形成 联系。
PKA/PKC磷酸化并开放L型Ca通道,进一步增加Ca内流。
3.
第2、3种功能依赖于PKA和PKC的协同作用。
补充概念:
强直后增强 (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定义:突触前末梢受到一短串强直性
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产生的突 触后电位增强,可持续60s。
机制:强直性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内


陈述记忆是有关时间、地点和人物的知识 ,这种记忆需要一个清醒地回忆的过程。 它的形成依赖于评价,比较和推理等认知 过程。 陈述记忆储存的是有关事件或事实的知识 ,它有时经过一次测试或一次经历即可形 成。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就是指的陈述记 忆。

神经生物学教案-神经生物学原理与神经递质

神经生物学教案-神经生物学原理与神经递质
过突触后膜回收
神经递质的调节:通过 神经递质合成、释放、
回收等过程进行调节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 作用
乙酰胆碱的作用包括调节肌肉 收缩、调节心血管活动、调节 胃肠道活动等。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主 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 神经系统中。
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经冲动、
激素水平等。
尿苷:参与神经传递,调节 细胞代谢
腺嘌呤:参与神经传递,调 节细胞代谢
鸟嘌呤核苷:参与神经传递, 调节细胞代谢
肽类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
作用:调节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参与神经调节、记忆、学习、情绪等过程
特点:分子量较小,易通过细胞膜,作用时间短
举例:乙酰胆碱在运动控制、认知功能、记忆形成等方面发挥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在情绪调节、注意力集中等方面发挥作用;多巴胺在奖赏、动 机、运动控制等方面发挥作用;5-羟色胺在情绪调节、睡眠、食欲等方面发挥作用。
神经递质的储存: 神经递质储存在 突触前膜的囊泡 中,通过囊泡运 输到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的释放: 当神经冲动到达 突触前膜时,囊 泡与突触前膜融 合,神经递质释 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的再摄取: 神经递质释放后, 通过突触后膜上的 转运蛋白被再摄取 到突触前膜,进行 下一次释放。
神经递质的降解: 神经递质在突触 间隙被酶降解, 或者被突触后膜 上的转运蛋白摄 取,进行降解。
01
受体分类: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 白偶联受体、酶偶联受体等
受体作用机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结 合,引发信号传递,调节细胞功能
02
03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结合, 影响神经递质传递,改变细胞功能
药物分类:激动剂、拮抗剂、抑制 剂等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科学领域。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总结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点。

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细胞体内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轴突传递神经元产生的信号,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2. 神经传导,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导信息。

当神经元受到
刺激时,会产生电信号,这个信号沿着轴突传播到突触,然后释放
化学物质来影响相邻神经元或肌肉细胞。

3. 神经系统的分布,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
神经。

4.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突触
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来实现的。

5. 神经调控,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调控身体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感觉、情绪和认知等方面。

6.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传导障碍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以上是对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的多角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学习和记忆神经生 物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引言 •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 • 记忆的种类和神经基础 •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化学机制 •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 学习与记忆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 学习和记忆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引言
学习和记忆的定义
学习和记忆的定义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学习是指获取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这些 知识或技能进行存储和回忆的过程。
神经环路与学习和记忆
总结词
神经环路是大脑中信息处理的关键结构,未来研究将深入了解其在记忆和学习能力中的 作用。
详细描述
神经环路是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的复杂网络。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神经环路的 活动模式发生改变,以实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解析不同类型神经 环路在学习和记忆中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揭示大脑信息处理的奥秘
络中。
神经元网络的编码和存储机制具有高度 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可以同时处理多种 类型的信息,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信息
的提取和回忆。
短期与长期记忆的神经机制
长期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持久保持的过程,可以持 续数小时、数天、数月甚至数年。长期记忆主要依赖 于大脑皮层和海马体等区域的结构性改变,如新突触 的形成和原有突触的强化等。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药物来抑制亨廷顿蛋白的聚集和毒
03
性,以及探索基因治疗等方法。
精神分裂症(SZ)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 病,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情
感淡漠等症状。
神经生物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 症患者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异常
是导致症状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药物 来调节多巴胺的释放和再摄取, 以及探索其他神经递质系统在精

生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生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生理心理学考试大纲导论1、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大都是分子量较小的简单分子,包括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胺类等30多种物质。

2、神经调质并不直接传递神经信息,而是调节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效率和速率,其发生距离比神经递质大,但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可能与同类神经递质相同,也可能与神经递质完全不同。

3、逆信使: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

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

4、通道蛋白是一种横跨细胞膜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分子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质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的蛋白质第一章感觉1、功能柱: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该种视觉特征的功能单位。

2、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意义是什么?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

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颞侧分开,称为分散。

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双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

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体能更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知觉。

3、开反应和闭反应: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为开反应;相反,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称为闭反应。

4、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皮层神经元感受野有什么不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抗的同心圆的感受野。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超柱:在⼤脑视觉⽪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超柱仅实现同⼀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

它们看见蛇也视⽽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

因⽽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的反应,⽽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 注意 注意并不是⼀个独⽴的⼼理过程,只不过是⼀种⼼理状态,是某种⼼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活动的突然中⽌,头⾯部甚⾄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向。

通过眼、⽿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是⾮随意注意的⽣理基础。

经典神经⽣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即停⽌,狗将头转向声源⽅向,两⽿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四肢肌⾁紧张,⼼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明显的负诱导,因⽽抑制了已建⽴的条件反射活动。

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神经生物学》学习总结

《神经生物学》学习总结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任何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有其运动规律和物质基础。

人类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都不是神秘的、不可知的,它们都是神经系统活动(特别是人类的大脑活动)的结果。

学习神经生物学就是要从最基本的生物学角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最基本的角度探索人类心理的奥秘,开发人类的潜能,为人类的自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一部分第一章1细胞: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是特化的即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人和其他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分化,由分化的细胞组成具有专门功能的组织、器官和系统,在神经系统的主导之下,并且互相协调统一,进行完整的生命过程;2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蛋白质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关----载体、通道、离子泵等;与辨认和接受细胞环境中特异的化学刺激有关----受体;具有酶的催化作用----如腺苷酸环化酶、Na+-K+ATP酶;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如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等;3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界膜,是物质转运、能量传送、维持细胞代谢和动态平衡的枢纽,物质的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一些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扩散到低的一侧-----不需要能量和其它物质的参与如常见的气体分子;2)易化扩散一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扩散到低的一侧----需要细胞膜蛋白质的参与,但不需要能量;载体协助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的扩散;通道扩散------神经细胞膜在活动中对离子的通透作用;3)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或离子由低浓度侧移向高浓度侧的过程;它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也需要镶嵌蛋白质(泵)的参与;4)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入胞作用----大分子物质和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出胞作用----大分子物质和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的过程(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受体功能:细胞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它与环境中的特定结构的物质(信息)相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理效应(如兴奋传递过程中的递质受体);4基本组织:组织是指构造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人体的组织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是构成器官的基本结构,故称为基本组织;5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是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因此,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组织中起支持、营养、联系的作用;(神经,神经核,神经节,灰质,白质也属于组织)6器官:是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如:脑(脑干,大脑,间脑等)、脊髓、,神经,心、肺、肝、肾、脾、胃;7系统: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功能,即为系统;如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器官组成人体的消化系统,执行消化和吸收功能;人体有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九个;神经系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主导系统,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之下,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方式,作为统一的整体活动;第二章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接受,识别,整合体内,外环境传入的信息,调节机体各系统的功能,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2中枢神经系统有脑(位于颅腔)和脊髓(位于椎管)组成;外被有三层连续的脑脊膜(硬膜,蛛网膜,软膜)3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连接;下端齐第12胸椎至第3腰椎(由此可以认为,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发育不同步);两侧有31对脊神经附着;故为31个节段(颈段8节,胸段12节,腰段5节,骶段5节,尾节1,与人体的体节相对应);4脊髓内部分别形成灰质和白质;灰质:神经元及其突起共同组成;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的传导束(有上行传到束和下行传导束)组成;5脊髓灰质: (由神经元的胞体组成)在脊髓内部呈”蝴蝶形”结构,每侧前部扩大为前角,与前根相连,前根为传出纤维,属于远动行成分);后部狭长为后角(与后根相连,后根为传入纤维,属于感觉性成分);在胸-腰段脊髓节段的前后角之间有向外突出的侧角(交感神经起源);中央管前后的灰质相互连接称灰质连合.中央管为神经管发育为中枢神经系统遗留的管状结构;6脊髓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 由前索,后索,侧索组成;它们中起止相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构成一条传导束(通路),包括上行(脊-脑感觉信息)传导通路和下行(脑-脊运动信息)传导通路,它们位于灰质的周边;紧贴灰质边缘的是短距离的传导纤维(起止于脊髓上下节段,起联系上下节段的作用)是固有束;7脑: 由大脑,间脑,小脑,脑干组成;脑干自上而下为中脑,脑桥,延髓组成;由神经元胞体为主形成的大脑,小脑表面的皮质(灰质);由神经元深入脑实质聚集成的团块结构(脑神经核团); 脑内神经元发出的突起及脊髓神经元,脊神经节神经元突起形成的纤维束(白质,也称传导束,传导通路) ;脑干的灰质结构主要有:与脑神经(Ⅲ-ⅩⅡ)相关的神经核;脑干的白质纤维束:有上行传导束和下行传导束;另外,脑干网状结构是界与灰质与白质的神经组织)8脑干网状结构:为脑干内灰质与纤维之间的区域,纤维纵横交织,并分布大量的神经元胞体故得名;其内有上行激活系统,生命中枢;它参与躯体的运动与感觉,内脏活动调节,控制脑的觉醒与睡眠,机体的节律性活动和神经内分泌;9小脑:参与运动的协调与控制,但不参与运动的启动(非随意);一旦小脑受到损害,机体的协调活动就会发生障碍(如注意性震颤,问题:与静止性震颤的神经机制有何不同?); 10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通过横行的神经纤维板--胼胝体相连;大脑分4个叶(额,顶,颞,枕叶)和脑岛;大脑表面为灰质,隆起为”回”,凹陷为”沟”;11大脑深部为白质,由联络系,投射系,连合系3部分纤维组成;以投射束最重要,由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的上行,下行纤维组成,集中于内囊部位(易发生中风的部位);12-1大脑表面的灰质也称皮质,分化成为特殊的功能区-----脑中枢;有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听中枢,视中枢,平衡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又分化为与视,听,读,写有关的视觉性,听觉性,运动性,书写语言中枢;12-2人类大脑皮层的发达从两个方面体现出:(1)沟回的出现,使其表面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特殊功能区的分化13边缘系统:从发生上由古皮质,旧皮质演化成的结构------包括梨状皮质,内嗅区,隔区,眶回,扣带回,胼胝体下回,海马回,海马,杏仁核,视前区,下丘脑乳头体----部分大脑核团及部分皮质区构成围绕间脑的环周结构-----与情绪,记忆等有关;14外周神经系统也称为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结构;由神经节和神经组成;脊,脑神经:与脊髓,脑相连:分布与躯体的骨骼肌,皮肤等参与躯体的感觉与运动;内脏神经:也与脑,脊髓相连,分布与内脏器官的心肌,平滑肌,腺体等;15-1脑神经12对:对称性分布于头,颈,躯干,四肢;脊神经31对:颈神经C1-8对,胸神经T1-12对,腰神经L1-5对,骶神经S1-5对,尾神经1对;15-2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后根合并而成,从椎间孔穿出椎管;前根为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传出性突起组成;后根为传入性神经,与脊髓的后角相关连;15自主神经系统:为内脏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部分,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内脏运动神经系统的活动因较不受随意控制而得名;16在血液和神经组织之间存在一道屏障------血脑屏障; 人体内除血脑屏障之外,还有血-睾屏障和胎盘屏障,对人类的生存有极其重大的意义;17神经系统是进化的产物: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的细胞虽然对刺激产生反应,但它不是专门的神经细胞;海绵动物(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但细胞分化程度低,也没有典型的神经细胞; 原始神经元最早出现在腔肠动物(如水螅),突起相互交叉连接呈网状;构成了弥散神经系统; 节状神经系统--------神经元只集合为若干神经节节肢动物;(如虾)的节状神经系统; 另外还出现了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绝缘,支持,营养等作用; 梯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如涡虫)的神经细胞集中形成两条并列的神经索,通过横向的神经联系. 管状神经系统---脊索动物在个体发生中,由外胚叶的神经板凹陷封闭围成神经管发育而成;脊椎动物及人的脊髓的中央管和脑室就是管状神经系统的证明;在管状神经系统的脑部进化中,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虽然都有逐步集中和增大,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大脑两个半球表面的大脑皮质的出现和发展.高等的哺乳动物的大脑皮质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人的大脑皮质不但面积大而且厚,其分化程度也很高;18人脑功能的可塑性: 一般认为,高等哺乳动物脑所实现的行为多数是定型化的;它们后天的习得性行为很少;而人脑的功能在出生后还有很长的发育成熟阶段;人脑的这种可塑性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大致在15-17岁才达到高峰.这表明,人脑在出生后还有为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发展潜能;即存在巨大的可塑性;但可塑性存在着临界期;狼孩的发现及后来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18-2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PPT课件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PPT课件

杏仁核是情绪记忆的主要区 域,负责处理情感相关的信 息。
海马体是短期记忆和长期记 忆的转换区域,负责信息的 整理和分类。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记忆的 基础,通过突触的改变来存 储和回忆信息。
06 学习与大脑发展
大脑发展的阶段
婴儿期
大脑突触连接大量增加,形成 初步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青少年期
大脑进行神经重塑,对知识的 学习和记忆能力达到高峰。
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中长时 间存储的过程,可以持续数小时、
数天、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长期记忆涉及大脑皮层、海马体、 杏仁核等多个区域的活动,用于 存储和回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
长期记忆的容量无限,可以存储 大量的信息,但需要不断巩固和
提取才能保持记忆。
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大脑皮层是记忆的主要区域 之一,负责信息的编码和存 储。
神经可塑性
基因影响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即大脑在经验和学习过程中改变的能力。 不同的基因组合可以影响大脑对学习刺激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 条件可以塑造个人的学习方式和 效果。
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 解释,从而影响学习过程。不同的 文化对知识、学习和教育有不同的 观念和期望。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目录
• 学习概述 • 神经生物学基础 • 学习与神经生物学 • 学习的影响因素 • 学习与记忆 • 学习与大脑发展
01 学习概述
学习的定义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获得并长期保 留新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些知识或 技能可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学习的过程

[医学]24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医学]24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二、结合性学习(联想式学习)
• 定义: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 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 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一)尝试与错误学习
•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某种情 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这 种联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个尝试与错误的 过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养成。学习的 过程就是一个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 复的过程。
四、哺乳动物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TP)
• Lomo实验:在突触传递可塑性研究中,洛莫(Lomo)观察
到,以短串(10s)高频(15Hz)电刺激作用于麻醉或清醒动 物的海马传入纤维后,海马的突触传递可在数秒内增强 (即EPSP增大,潜伏期缩短),其增强效果能持续数小时 至数周,这一现象称为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 • 目前对LTP发生机制的解释是:突触后细胞兴奋时, Ca2+直接激活或由其激活的第二信使,可促使释放一种 逆行可塑性因子,从突触后细胞逆行弥散至突触前终末, 激活那里的第二信使,兴奋突触前神经元,由此LTP得以 维持长达数周之久。现已证明与运动学习相关的神经通路 中多处突触均能产生LTP。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 经典条件反射实际就是一个刺激替代的过程,即 由一个新的、中性刺激替代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 刺激的过程。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过程如下: • 1、UCS(食物) UCR(唾液分泌) • 2、CS(铃声) (只能引起无关的反应) • 3、CS(铃声等) UCS(食物) UCR(唾 液分泌) • 4、CS(铃声等) CR(唾液分泌)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 行为;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它不与特定的刺激相 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地做出的随意反应。 • 由此条件反射也有两类,一类是刺激性的,相当 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一类是反应性的, 相当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 斯金纳把重点放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上。 他认为大多数人的行为,甚至几乎所有人类的条 件作用或学习都是操作性的,操作行为更能代表 实际生活中的人的学习情境。

神经可塑性与记忆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神经可塑性与记忆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神经可塑性与记忆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或可变性,也称为神经可塑性。

它指的是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神经回路的可塑性,也称为突触可塑性。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不断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刺激,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并不断改变和适应,从而发现神经生物学基础的记忆形成。

在神经元之间,主要的突触包括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通讯突触,其实它是神经可塑性研究的重点。

从功能上讲,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神经网络,从而控制脑部的基本功能。

其中,突触可塑性现象是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发生变化的基本单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生物通路是通过电突触完成的,比如成千上万的肌肉表现异质性。

神经可塑性越高,神经细胞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就越好。

这意味着,我们的人脑能够不断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新的刺激。

就溶质扩散来看,突触后突触膜的增强抑制作用和突触后内现象产生的抑制东西,可分别反映 glutamatergic 和 GABAergic 神经元的可塑性改变。

任何突触调节的产生,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突触锻炼” 来完成,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节神经元和神经回路的效率,从而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这个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经系统的子结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数、突触形态、神经元之间的历史活动,神经元的类型以及实验参与者的年龄和情感状态等。

因此,神经可塑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现象,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除了神经元之间的化学通讯之外,神经元之间的电通讯,也同样具有突触可塑性现象。

在电突触中,信息是通过电流而不是化学途径传递的。

电流通常是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将电子流向其他神经元。

这里的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的地方,可以协调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

这种电流的流向可以通过电压门控通道调节。

电流流向另一个神经元时,它能够对其产生一定的改变,从而改变神经元之间的通讯方式。

神经可塑性是人类或动物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神经基础。

神经生物学原理

神经生物学原理

神经生物学原理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通过对神经元、神经网络和神经系统的研究,神经生物学揭示了人类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基本过程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神经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从神经元的结构到神经传导机制,深入了解神经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信息传递和处理。

神经元主要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树突负责从其他神经元接收信息,而轴突则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区域,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电位差,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着轴突传递,并通过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这种电化学信号的快速传递机制,是神经系统高效、快速响应的基础。

二、神经传导的原理神经传导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神经传导依赖于离子通道的开闭和神经递质的释放。

离子通道是嵌入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通过调节离子的进出来控制细胞膜的电位变化。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存在差异,细胞内为负电位。

当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打开,正离子(如钠离子)进入细胞内部,使细胞内外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态。

这种兴奋态在细胞膜上以波动的方式传导,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会沿着轴突传导,并通过突触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储存在突触前膜囊泡中的化学物质,在动作电位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再次产生电位变化,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三、神经网络的组织与信息处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通过这些网络,大脑实现了复杂的信息处理和功能实现。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兴奋性连接或抑制性连接,形成复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

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主要通过突触连接的强度和频率来实现。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4. 简述递质共存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神经生物学原理 pdf

神经生物学原理 pdf
神经生物学原理
1
目 录
contents
• 神经生物学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 • 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 • 感觉信息处理与感知觉形成 • 运动系统பைடு நூலகம்制与运动协调 • 认知功能、情绪与行为调节 • 神经生物学在医学中应用前景
神经生物学概述
3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神经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结构 、功能、发育、演化以及神经系统疾 病的跨学科科学。
化学突触两种类型。
传递过程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神经信号通 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 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 后膜电位变化,从而实现神经信
号的传递。
突触可塑性
突触传递具有可塑性,即突触传 递效能可随神经活动而发生变化 ,这是学习和记忆等高级神经活
动的基础。
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 胺、谷氨酸等。
运动系统控制与运动协调
3
运动单位组成及功能特点
运动单位
指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 单位。
功能特点
运动单位大小决定了肌肉收缩的精细程度,不同肌肉的运动 单位大小不同,且同一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大小也存在差 异。
运动信息传导通路和执行过程
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发出运动指令,经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传至运动神经,再经神经-肌肉 接头传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组成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 经系统的最主要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接收、整合、处理和传 递来自体内外的信息,以调节机体的各种 生理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脑的功能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学习和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

了解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对于深入理解人类思维与认知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包括突触可塑性、神经元活动与脑区功能。

一、突触可塑性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之一是突触可塑性。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突触可塑性指的是突触连接的强度和效率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

研究表明,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

长期增强型突触可塑性(LTP)是突触连接强化的过程,而长期抑制型突触可塑性(LTD)则是突触连接削弱的过程。

这种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使我们能够获取和储存新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将不再需要的信息遗忘。

二、神经元活动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还涉及神经元活动。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的形成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活动密切相关。

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或技能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产生新的突触连接或者增强已有的突触连接来实现。

这些突触连接的改变进一步促进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形成了记忆。

三、脑区功能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还涉及脑区功能。

脑区是大脑的特定区域,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研究发现,不同的脑区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海马体是深度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脑区之一。

研究表明,海马体对于将短期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至关重要。

另外,杏仁核与情绪记忆有关,大脑皮层则负责高级认知和学习。

此外,脑区之间的相互连接和网络也对学习与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促进了学习和记忆的形成。

结语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研究领域。

通过理解突触可塑性、神经元活动和脑区功能等方面的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与记忆的过程。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注:本文中无法提供具体外部参考链接,如需查阅相关文献,请自行搜索相关学术数据库或图书馆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界 信 息
注意
学习
记忆
学习的脑机制


整体水平——哪些脑结构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水平——这些脑结构是怎样建立突 触联系的? 分子水平——突触联系的物质基础是什 么?
概述
学习模式 非联想式学习的脑机制 联想式学习的脑机制 联络区皮层与认知学习 边缘系统与情绪性学习 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模式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学习(Learning)



学习是指神经系统接受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的 行为习惯(或经验)的过程,即个体获取环境 信息改变自身的神经活动过程。 记忆是学习后经验、信息的贮存、保持和读出 的过程。 广义地说,学习是发现或把握外界事物变化发 展规律的过程,也是经验获得和积累的过程。
化区的递质释放库
思考题


非联想式学习的定义 两种非联想式学习的模式及机制
结合性学习(联想式学习)

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 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实 现的学习过程

尝试与错误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尝试与错误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EL Thorndeick(1898) 问题箱和迷津箱 学习行为形成的指标:正确反应所需要 的时间逐渐缩短
5-HT受体结合→Gs蛋白→激 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
激活PKA→使膜上的K+通道
磷酸化而关闭→感觉神经元 兴奋时复极化的K+外流↓→
动作电位时程↑→钙通道开
放时间↑→Ca2+内流↑ 2)5-HT通过受体-G0蛋白→激
活PLC(磷脂酶C)→DAG(二脂
酰甘油酯)生成↑→激活PKC (加上PKA)→使囊泡移向活

W.Kohler(1935) “顿悟式学习” A.Bandura(1977)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形成

建立在视觉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称之为 认知学习
联络区皮层与认知学习


人类大脑皮层80%属于联络区 前额叶皮层 颞顶枕联络区皮层 与纹状体、杏仁核、海马等结构有主要 的神经联系
颞顶枕联络区皮层与学习
能激活感觉神经元,后者 再与运动神经元构成直接
的突触联系,运动神经元
又与肌细胞构成直接突触 联系。感觉神经元也可兴
奋几个中间神经元再支配
运动神经元。 当触觉刺激作用于喷
水管皮肤时,感觉神经元
兴奋,使中间神经元、运 动神经元产生EPSP,通过
总和使运动神经元放电而
导致缩鳃动作。
1.习惯化是突触传递的减弱 指对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颞下回与认知学习


手术损毁猴与枕叶相邻的两半球颞下回, 需对之进行73次训练才能重新习得这种 行为;而损毁与枕叶远隔部位的颞下回, 则训练1500次仍不能重新学会这种行为 模式。 认知学习行为和物体记忆中,远隔枕叶 的颞下回具有重要作用。


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的高级整合部位, 是人类复杂认知过程的生理基础 次级视皮层、顶下叶和颞下叶共同构成 颞下回又可分两分:

远离枕叶的部分与三维物体的认知学习有 关, 与枕叶距离较近的部分与二维图形鉴别学 习有关。
颞下回与认知学习

Mishkin对猴进行了延缓的物体不匹配训 练
猴 10秒
对喷水管皮肤重复刺激十次→感觉神经元轴突末 梢突触前膜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突触小 泡运动能力↓ →神经递质释放量↓→中间神经元和运 动神经元产生的EPSP↓→缩鳃动作减弱、最后消失, 产生习惯化
2.敏感化是突触传递的增强
(1)敏感化:
指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指当一种伤害性刺激出现在海兔的头部或尾部时,对重复刺激喷 水管皮肤引起的缩腮反射大大增强的现象。
联想式学习


共同特点;环境条件中那些变化着的动因 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性,造成脑内两个 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 成脑内中枢的暂时联系 外部动因间(CS-US)、刺激-反应(SR)、脑内中枢间的联结(暂时联系)
思考题

联想式学习的3种形式
认知学习


与经验式学习不同 高等灵长类和人类的许多学习过程,并 不总是建立在重复个体经验基础之上, 往往一次性观摩或模仿就会完成
(2)结构基础:
易化性中间神经元 与喷水管皮肤的感觉神
经元轴突末梢形成的轴
突-轴突突触。
(3)机制: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海兔 的头部或尾部→易化性中间 神经元释放5-HT→感觉神经 元兴奋时递质释放↑→运动神经元活动↑→缩腮反射↑→产生敏感化
易化性中间神经元使感觉神经元兴奋时递质释放增加的机制
1)5-HT与感觉神经元末梢上的

从行为学水平上包括


非联想学习 联想学习 印记学习 经验式学习 认知学习 情绪性学习

从环境及学习任务不同分为

非联想式学习


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与之相应在 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从 而出现行为变化 美国E.R.Kandel(1976)

以海生软体动物海兔(aplysia)为研究对 象 两种非联想式学习模式

延缓或痕迹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BF skinner(1938) S-R联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 4种基本类型



固定比率强化(FR) 可变比率强化(VR) 固定间隔强化(FI) 可变间隔强化(VI)


固定比率强化和可变比率强化---促成动 物形成高反应率的操作反应 固定间隔和可变间隔的强化----促成动物 较稳定的操作反应
海兔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其神经系统较简单。它有 一组缩尾、缩鳃和缩喷水管的防御反射。
非联想式学习
习惯化: 指当一个不产生伤害性效应的 刺激重复出现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 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敏感化: 指一个新异的、强烈的伤害 性刺激可引起对另一个弱刺激的反应明 显加强。
海兔的缩鳃反射
对喷水管皮肤的刺激

效果律:具有生物学或社会强化效果的联 想能较快形成与巩固 练习律:只有那些与情境多次重复发生的 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迷津箱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UR) 非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US) 自然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CR) 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