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番茄红素和合成番茄红素的差异性比较
番茄红素 论文
番茄红素论文摘要:综述了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番茄红素提取方法的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番茄红素;提取;生理功能番茄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西红柿。
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是蔬菜之冠。
番茄富含纤维素与钙、磷、钾、镁、铁、锌、铜、碘等多种元素。
番茄还含番茄红素、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
其中的番茄红素在近些年颇受研究者关注。
据科学研究证实:番茄中所含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效地减少胰腺癌、直肠癌、口腔癌、乳腺癌的发生,尤其可阻止前列腺癌变的进程。
番茄也含有谷胱甘肽,具有推迟细胞衰老, 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作用,因此番茄拥有“长寿果”之美誉。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
天然的番茄红素是反式结构,而动物体内的番茄红素则以顺式结构为主,研究表明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预防疾病的作用比反式结构的番茄红素强。
通过高温处理或油炸的番茄红素由反式向顺式构型转变,颜色变浅,溶解度降低。
而简单加工(加热)不会改变番茄红素的同分异构体形式。
番茄红素是含有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正是由于番茄红素具有同一平面上较多共轭双键的结构,其化学结构不稳定,极易被氧化,所以它们具有还原性,使其在清除自由基的反应中速率最大,其清除速率是维生素E的1 OO倍,是β—胡萝卜素的2倍[1-4]。
共轭双键还能降低电子跃升到高能阶所需的能量,使分子吸收更长波长的可见光。
番茄红素能接受不同电子的激发,生成基态氧或三重态氧番茄红素。
一个三重态氧番茄红素,可消除数千个单线态氧自由基。
由于番茄红素吸收大多数的可见光,因此是红色。
有颜色的化学物质结构中大多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发色团和助色团,由以上可得明白为什么保健专家提倡大家多吃深色蔬菜和水果用以达到抗氧化、抗衰老的目的的理由。
生化与医药
张连富[2]对溶解状态(过饱和)下番茄红素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 研究 由于溶剂的存在隔绝了空气中氧的作用,存放于有机溶剂 (石油醚)中番茄红素样品呈色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全反式结构番 茄红素发生了部分顺式异构化而造成的,基本没有氧化降解反应发 生 此时,避光保存及抗氧化剂 BHT 的存在更有利于番茄红素样 品的稳定,较低的环境温度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邱伟芬[4]等人分别研究了番茄红素在豆油及猪油体系光敏氧化 过程中的稳定性 豆油体系中,在光照条件下,亚甲基蓝试剂的引
发下,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残存率逐渐降 低,稳定性下降,相互间无显著差异 添加a 生育酚也不能增加 番茄红素在大豆色拉油光敏氧化中的稳定性 故添加番茄红素的 豆油应避光保存 为增强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可同时添加其它天然 抗氧化剂 在猪油体系中,番茄红素稳定性差于豆油体系 但a 生育酚能明显增加番茄红素在猪油体系中的抗光敏氧化作用 且 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a 生育酚对番茄红素氧化稳定性所起的作 用越大 a 生育酚添加的越多,番茄红素的残存率越高 总之,番 茄红素在豆油体系中氧化稳定性好于猪油体系 a 生育酚增加番 茄红素氧化稳定性的效果在豆油和猪油体系中不一样,有关添加的 a 生育酚的剂量大小需进一步探讨 1.4 固态(膏状)番茄红素产品稳定性研究
番茄红素
1、工艺识别:番茄红素原料的制备有多种工艺,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化学合成技术:原理是以醇、醛或膦盐类化学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番茄红素,原料、产品均为化学品,且产品结构与天然品存在差别,其特点是安全性、有效性一直备受质疑。
微生物发酵技术:原理是利用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菌生物合成,其特点生物安全风险。
化学溶剂提取技术:原理是基于番茄红素的脂溶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然后以高温蒸馏方式将溶剂挥发。
其特点是:1.介质均为化学溶剂,有溶剂残留风险;2.高温条件下,其他有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被破坏。
SFE(超临界萃取)技术:原理是利用番茄红素在超临界CO2流体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从而在高于临界温度(Tc=31.26℃)、临界压力(Pc=7.2Mpa)条件下萃取产品,然后减压、调温,超临界流体恢复气体状态,番茄红素析出。
其特点是1.无任何污染,天然、安全;2.植物甾醇、β-胡萝卜素、天然磷脂、VE等有效营养成分得以充分保留,抗氧化成分协同作用,效果佳;3.技术难、得率低、成本高。
合成法因为成本较低,故为大多低端产品首选;化学溶剂提取的产品属天然产品,但由于溶剂残留的可能性,如果处理不当,会有潜在危害,此类产品以中基、中粮为代表品牌;超临界萃取工艺因其不用溶剂的特点,相对更为安全,但因成本较高,并不被很多厂家青睐,代表品牌有红帆、天健齐康和来康蓓。
番茄红素的来源包括从番茄中提取、化学合成、生物工程生产等方法,lyc-o-mato 天然番茄红素是由全球天然番茄红素领导者以色列Lycored NatuialIndusuies Ltd. 公司经特殊番茄品种LRT番茄萃取的天然番茄红素,该品种的番茄番茄红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6-10倍。
以色列的Lycored Natuial Indusuies Ltd. 公司,是最早进行天然番茄红素的工业化提取,在相关生产领域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拥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番茄红素生产工厂,是世界最大天然番茄红素供应商。
番茄红素软胶囊
3、配方科学,功效显著。我公司生产的番茄红素软胶囊以番茄红素油、沙棘果油、蜂蜡为主要原料,番茄红素为脂溶性功效成分,将其溶于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沙棘果油中,可增加人体对番茄红素的吸收,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几种成分协同作用,具有美容(祛黄褐斑)、抗辐射的双重保健功能。
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番茄红素,必须从蔬菜和水果中获得。
1、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之一,其抗氧化能力约是β胡萝卜素的3.2倍,是维生素E的100倍。科学家证明,番茄红素能够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淬火单线态氧,捕捉过氧化自由基,因而起到抗氧化作用。
2、番茄红素的抗肿瘤、抑制诱变作用。肿瘤生成的生理机制之一是组织细胞在外界诱变剂的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番茄红素能阻断这个过程,发挥抗癌变作用。
名称:番茄红素软胶囊
净含量:500mg/粒 124粒/瓶
零售价:257元/瓶
成分:番茄红素油、蜂蜡、沙棘果油
一、产品介绍
含纯天然番茄红素油、蜂蜡、沙棘果油。
经功能实验证明,具有美容(祛黄褐斑)、抗辐射的保健功能。
产品适用人群及服用量
1. 接触辐射的办公室白领:每日2次,每次2粒
另外,番茄红素的功能试验显示,当受到强烈辐射时,番茄红素可以显著提高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有效保护人体中的SOD;因此番茄红素具有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作用及抗辐射作用。
沙棘果油在番茄红素软胶囊中作为植物油填充剂。沙棘果油中含有大量而多种抗氧化成分,能直接作用机体而防止机体过氧化反应,加速体内自由基过氧化物的清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番茄红素。剖析
番茄红素。
剖析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誉为“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色素。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
之后,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天然甜味剂在番茄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天然甜味剂在番茄加工中的应用研究2、新疆冠农果茸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本文简述了甜味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等。
由于消费者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有所顾忌,因此甜度高、热量低、兼具多重功能特性的天然甜味剂成为开发研究的热点。
本文还对天然甜味剂在番茄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为天然甜味剂在果蔬加工中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然甜味剂;食品添加剂;番茄一、甜味剂概述甜味剂是食品工业和保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是指能赋予软饮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按能量的高低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通常所说的甜味剂主要指合成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只提供甜味不提供热量,只要少量就可使食品具有较强的甜味。
我国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剤使用标准》规范管理使用的甜味剂有甜菊糖苷、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乙酰磺氨酸钾(安赛蜜)、甘草、木糖醇、麦芽糖醇等十余种,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中。
二、天然甜味剂的研究现状天然甜味剂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高甜度、低热量甚至不含热量的甜味剂。
主要包括甜菊糖、罗汉果苷、甘草甜素、醇类糖等多种甜味剂,名称、来源、状态和甜度分别如下:甜菊糖(菊科甜叶菊、白色粉末状、300)、罗汉果苷(葫芦科罗汉果、棕色粉末、260)、甘草甜素(豆科甘草、白色结晶粉末、80~300)、醇类糖(木糖醇等、农作物等、五碳糖醇)。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甜菊糖、罗汉果苷和木糖醇等。
2.1甜菊糖是从草本植物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
甜菊糖的甜度是蔗糖的 150~300倍,但甜菊糖溶液具有随其浓度上升而增加的苦涩后味。
甜菊糖苷在高温稳定,因此可用于烘焙或加热的产品中,而且甜菊糖在酸性和碱性介质(pH3~9)中稳定。
甜菊糖还具有长期贮存,不会发酵,不发生褐变反应的特性,同时还具有抗菌活性。
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天然色素的应用前景
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天然色素的应用前景作者:汪文秀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第09期摘要:食用色素按照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
其中,人工合成色素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价格低廉、稳定性好、不易褪色等优点。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本身为化学合成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存在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就人工合成色素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做出相应的研究与评价,并就天然色素的使用前景与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出分析。
关键词: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安全性颜色是食品主要的感官质量指标之一,不同颜色的食品会引起人们对其味道的不同联想。
因此,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其又分为人工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
同天然色素相比,尽管人工合成色素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工合成色素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违规使用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1]。
因此,探讨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对保证百姓的日常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现状在许多合成色素被证明对人体有害后,其使用规范已逐渐受到限制。
1958年,全球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超过90种,时至今日,被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种类大幅减少——日本10种、英国6种、我国7种……就日本而言,其食品行业的天然色素年用量已经超过1.8万吨,为合成色素用量的10倍以上。
目前,发达国家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大多以天然色素为主,合成色素为辅。
在我国,天然色素的研发起步较晚。
据调查显示,我国天然色素使用量不足20%,其余均为人工合成色素。
当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有机合成色素,包括新红、赤藓红、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亮蓝、日落黄和靛蓝及其铝色淀;第二类为无机合成色素,主要为合成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第三类为天然等同合成色素,主要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第四类为其他合成色素,主要是叶绿素铜钠(钾)盐[2]。
2 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与安全性评价近年来,经国内外研究发现,人工合成色素的毒性表现可分为一般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及联合毒性。
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
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摘要番茄红素是由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构成的高度不饱和直链型烃类化合物,具有预防癌症、防治心血管疾病、缓解骨质疏松症和提高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由于番茄红素含量低,提取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化学合成法存在收率低、产物不稳定以及合成成本高等缺点;发酵法被认为是生产番茄红素最有潜力的方法,文中对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番茄红素,发酵工程,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分离纯化番茄红素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天然色素,呈红色, 因最早发现于番茄中得名。
番茄红素(Lycopene)是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的一种。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有色体中,其中番茄中含量最高,达3-14mg/100g,是由l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构成的高度不饱和直链型烃类化合物,分子式C40H56,分子量536.85。
番茄红素结晶为暗赤色针状或柱状晶,熔点175℃,易溶于氯仿、苯,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难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
性质十分活泼,易受氧、紫外线、温度的影响而迅速氧化。
在酸性环境和有CO2存在的条件下以及温度低于50℃的酸性条件下,色素性能稳定。
在自然界中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等蔬菜水果中。
1903年Schundc发现番茄中提取的番茄红素的吸收光谱不同与胡萝卜素,将其命名为Lyco-pene。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
美国学者最近发现秋橄榄浆果所含的番茄红素相当于番茄的1.8倍。
番茄红素与其他类胡萝卜素一样,动物自身不能合成。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类似胡萝卜素那样的芷香环而没有VA活性,在过去一直不被重视。
然而,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在类胡萝卜素中,其抗氧化作用最强。
其对单线态氧的淬灭作用是β-胡萝卜素的2倍,维生素E的100倍。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探讨
体 萃取 法以及化 学合成法和酶反 应法等 。 本文介 绍 了番茄 红素 的天 然分布 、 理化性质及 生理功能 , 并就 目前番茄红素
提 取 的 常 用 工 艺作 一 简要 综 述 。 关键词 : 番茄红素 ; 生理功能 ; 提取工 艺
Di s c us s i o n o n Ex t r a c t i o n o f Lyc o p e n e
( 如D N A, 蛋 白质 , 酶和脂质 ) 结合 , 引起 生物膜结构 改
变及 蛋 白质功 能丧失等多 种氧化损 伤 , 番茄 红素 能吸 收单线 态氧 的活化 能 , 产生 基态氧 和活化 的三重态 番
通信作者 : 鲍波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柴星星, 等: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探讨
u hr a s o n i c e x t r a c t i o n, mi c r o wa v e e x t r a c t i o n,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lu f i d e x t r a c t i o n, c h e mi c a l s y n t h e t i c a n d e n z y me r e a c t i o n
专题 论述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5 - 6 5 2 1 . 2 0 1 3 . 0 6 . 0 3 3
食品研究与并发
F o o d Re s e a r c h An d De v e l o o me n t
2 0 1 3年 3月 第3 4卷 第 6期
4 生理功能
番茄红 素的分 子式为 c 加 H , 分 子量 5 3 6 . 8 5 , 它是 由1 1 个共 轭 双键及 2个 非共 轭碳 一 碳 双键 构成 的直
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lycopene)是膳食中的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人体内各组织器官也有较多分布。
由于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的生物活性,所以其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好的生物活性,并且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因子,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骨质疏松、抗辐射等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番茄红素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 A 类营养素,并被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目前,番茄红素健康相关产品的开发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和新药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被誉为“21 世纪的保健品新宠”。
一、番茄红素的国内外研究历史1、国外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最早由Hartsen 在 1873 年从莓果中分离发现,为结晶性深红色色素。
1989年,Masic发现番茄红素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对单线态氧的淬灭速度最高;1991年,Campbell发现肝癌患者的肝脏中番茄红素含量较低;1994年,Franceschi发现消化道癌的发生与番茄红素的摄入有关。
之后,与番茄红素有关的报道越来越多,内容涉及番茄红素的吸收、运输及新陈代谢的动力学;番茄红素与癌症、心脏病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关系;番茄红素的提取、测定及番茄产品的开发研究等。
2、国内对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对番茄红素的研究在2000年以前鲜有报道,近几年骤然升温,出现了大量综述类文章,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性质和提取方法;番茄红素及其研究进展;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的研究现状;番茄红素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及其生产应用研究;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研究进展;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等。
生物技术合成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第42卷 第4期2023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Vol.42 No.4July 2023,244~253生物技术合成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石彬1,邓小敏2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开放大学),武汉 430205;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口 571101摘要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高价值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清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
目前番茄红素主要来源于天然番茄提取,产能不足导致其市场应用受限。
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为番茄红素的工业生产带来了曙光。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生产方法,重点分析了当前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番茄红素的代谢工程改造策略、发酵和提取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番茄红素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对未来生物技术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方向及存在问题提出展望,旨在为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类胡萝卜素; 合成生物学; 解脂耶氏酵母; 三孢布拉霉菌; 代谢工程; 发酵优化中图分类号 TS202.3 ; Q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21(2023)04-0244-10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属于萜类家族中的四萜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番茄及西瓜、葡萄柚等水果中,是成熟番茄中的主要色素。
番茄红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脂等生理学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1-2]。
目前番茄红素已被许多国家列为营养增补剂和着色剂而广泛使用[3]。
番茄红素原料全球累计销售额近20亿美元(https :///Report/16581/lycopene -market.ht‐ml ),并且在逐年增高,市场前景广阔。
番茄红素生产方法的研究现状
为1 7 4℃( 反式 ) , 与B 一 胡萝 卜 素是 同分异构体 。近十 年来 的研究表 明 , 番茄红 素是所有 类胡萝 卜 素 中最 强
的单线 态氧淬灭 剂 , 它 的抗氧化功 能也优 于其它类 胡 萝 卜 ( 如 ~ 、 3 - 胡萝 卜 素) 。此外 , 大量研 究表 明番茄
比较 分析 的基 础 上 , 展 望 了微 生 物 发 酵 法 生 产 番 茄 红 素 的发 展 前 景 。 关键词 : 番茄红素; 天 然 产 物提 取 法 ; 化 学合 成 法 ; 微 生 物发 酵 法
Re s e a r c h Ac t u a l i t y o f Ly c o p e n e Pr o d uc t i o n Me t ho d s
番茄红 素广泛分 布于各种植 物 中 , 主要存 在 于细 胞 的有色体 中 , 多与 蛋 白质等 形成 复合 物 , 以某些植
红素 对肺癌 、 胃癌 、 胰腺癌 、 前列腺 癌 、 消化 道癌 、 乳 腺
癌等癌症均有抑 制作用 【 1 _ 3 J 。基 于对 国内外 番茄红素生 产方 法 的大量 文献调研 ,综述 了天然产物 提取法 、 化 学合 成法 、微生 物发酵法 生产番 茄红素 的发展现 状 ,
现, 含量 最 高 的是 番茄果 实 , 可达 3 a r g / 1 0 0 g( F w) ~
1 4 m r , / 1 0 0 g( F W) , 一般成熟 度越高 , 番茄 红素 的含量
T e c h n o l o g y , Xi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Ur u mq i 8 3 0 0 4 6 , Xi  ̄i a n g, C h i n a )
番茄红素
不同品系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对比及其抗氧化性的检测和天然面膜的制备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别从圣女果和西红柿中提取番茄红素,并研究其抗氧化性,为番茄红素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超声波法提取番茄红素,通过邻苯三酚检测其抗氧化性。
结果:圣女果和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圣女果中番茄红素的含量高于西红柿中番茄红素的含量,番茄红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
关键词:番茄红素超声波圣女果西红柿邻苯三酚面膜制备1.前言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开链式的不饱和类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天然色素,[1],其主要存在于番茄、西瓜、南瓜、葡萄、柑橘等果实和茶的叶片以及萝卜、胡萝卜、芜菁、甘蓝的根部,其中在番茄中含量最高,且番茄成熟度越高,番茄红素的含量越多。
[2]番茄红素是人们膳食中的一种主要类胡萝卜素,它是由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双键组成的直链型碳氢化合物,动物无法生物合成,只能由食物摄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体内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预防和抑制癌症、抑制诱变、保护心血管、延缓衰老、防治白内障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功能。
[3]番茄红素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抗氧化剂受到普遍关注。
本文是在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对番茄红素进行提取,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且产品品质好,提取率较高,质地纯且无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实验目的2.1比较不同品系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含量2.2 熟练掌握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2.3熟练掌握番茄红素的定量及检验番茄红素抗氧化能力的方法2.4学会利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2.5实用生活小应用-“巧制番茄祛皱美白面膜”2.6锻炼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3.实验原理3.1超声波提取原理番茄红素易溶于氯仿、苯、乙酸乙酯,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不溶于水,利用这一性质用有机溶剂将番茄红素提取出来,同时,萃取时利用超声波的空化和振动作用,使得植物细胞壁破裂,而且整个破裂过程在瞬间完成,不仅加速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且有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
番茄红素详细介绍
番茄红素英文名 lycopene from tomato一、分子结构化学式C40H56分子量 536.87番茄红素(Lycopene)又称ψ(普西)—胡萝卜素,属于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
由于最早从番茄中分离制得,故称番茄红素。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只有那些具备β—紫罗酮环并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等才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关,而番茄红素因缺乏此结构,不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故对此研究很少;然而,番茄红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它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
它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
不仅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而且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各种成人病、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以及延缓衰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功能性天然色素。
科学证明,番茄红素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远胜于其他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其淬灭单线态氧速率常数是维生素E的100倍。
它可以有效的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
因此,它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关注。
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通称山药)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
1910年,Willstaller和Escher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
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
1930年,Karrer等人提出,番茄红素是一种化学结构式中含有11个共扼双键及2个非共扼双键的非环状平面多不饱和脂肪烃,经过环化可形成β一胡萝卜素。
天然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全反式,但通过高温下的蒸煮、油炸等加工方式可使番茄红素由反式构型向顺式构型转变。
而干燥番茄或干燥番茄渣中的顺式构型也会有部分的转变。
研究还表明,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反式异构体相比,番茄红素的顺式异构体的熔点低,摩尔消光系数小,极性强,不易结晶,更易溶解,而且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回复到全反式状态。
晨光番茄红素软胶囊介绍
晨光生物牌番茄红素的优势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天津有限公司是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番茄红素软胶囊,经过多年研发改进,形成自己专利技术并申请了保护,具有独到的优势,产品畅销国内外,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晨光生物牌番茄红素软胶囊有以下几大优势:
1. 原料优质。
本品所用番茄红素,是从新疆产番茄中采用先进的萃取技术提取的纯天然番茄红素。
新疆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产地,其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无污染,所产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和质量均高于其他地区。
天然番茄红素在生理活性及吸收性方面均优于发酵法和合成的番茄红素。
2. 工艺配方科学。
我公司生产的番茄红素软胶囊以精制的番茄红素、维生素E等为主要原料,番茄红素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精制,质量优良,利于人体吸收,有效成分利用率高。
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协同作用,发挥抗氧化的作用优势。
内容物配方科学,对番茄红素保护严密,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
3. 剂量合理,剂型先进。
根据番茄红素的体内代谢研究,番茄红素在肝脏内的容纳限量约为8~12mg,代谢时间周期大约在8h。
每次服用量太大,吸收不了会造成浪费;服用量过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晨光生物牌番茄红素软胶囊采用国内独特的250mg小胶囊剂型,便于用户吞服,为顾客提供贴心的服务。
每粒含10mg番茄红素,每日2次,每次1粒,剂量合理,剂型先进。
4.性价比优势大
我们通过市场调研,掌握了市场同类产品的情况,根据性价比计算排名如下,便于用户比较选择:
通过性价比计算和排名得知,晨光生物牌番茄红素软胶囊性价比排名第一,具有巨大的优势。
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及发展前景
番茄红素的保健作用及发展前景摘要:番茄红素在预防人类某些癌症和其他疾病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番茄红素的结构与性质、番茄红素的发布、番茄红素的营养保健功效(其中包括抗氧化延衰老、防癌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辐射美容美肤、保护男女性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营养保健功效天然番茄红素是从天然番茄中用物理方法萃取的精华,其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是人工合成番茄红素和生物合成番茄红素无法比拟的。
1.番茄红素的结构与性质番茄红素(Lycopene)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又叫番茄烯,呈红色,属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同时又可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
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communis L)中分离出这种红色晶体。
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并使用至今。
1.1 分子结构及顺反异构番茄红素分子式为C40H56 是由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碳双键组成高度不饱和直链型碳氢化合物,由于没有D一芷香酮环结构,所以番茄红素没有维生素A源活性。
由于分子中位阻原因,作为多烯类物质的番茄红素其顺反异构体有72种左右。
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番茄红素主要以全反式形式存在,只有小部分为顺式构型,以5-顺、9-顺、13-顺和15-顺构型为主。
番茄红素的全反式构型可经光、热和化学反应等异构化作用转化为顺式构型。
在人体血液及组织中,番茄红素是以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顺式异构体占多数。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具有比其他类胡萝卜素更优越的性能,如抗氧化性能在类胡素中最强,清除单线态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VE的100倍,是β一胡萝卜素的2倍多。
流行病方面的资料显示,人体内番茄红素含量过低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还与人的寿命有关。
1.2 溶解性番茄红素是一种呈红色的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
番茄红素副作用是什么?
番茄红素副作用是什么?
现在经常有患者问,番茄红素副作用是什么?关于番茄红素副作用的问题,只要对于番茄红素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番茄红素是没有副作用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番茄红素有副作用呢?
这主要因为市面上番茄红素品牌种类多,品质也是参差不齐,由于很多厂家没有生产资质,随便找个场地,拉起机器就对外宣称是某某进口番茄红素,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环境,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到劣质番茄红素之后,受到伤害,从而认为番茄红素有副作用,对番茄红素失去信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番茄红素的副作用不是来自于番茄红素本身,而是来自这些不良厂家的非法生产。
因此番茄红素是没有作用的。
真正高品质的番茄红素的保健和防治各种疾病的效果非常的好,特别是华宝通番茄红素。
华宝通番茄红素为什么品质优良,效果好,一、纯天然番茄红素,不像一般番茄红素很多都是人工合成番茄红素品质极低,天然提取番茄红素效果优良,安全无副作用,而且天然提取番茄红素,需要非常高的工艺水平才能生产,因此如果您选择天然番茄红素,既保证了品质,又从根源上断绝了与低劣番茄红素的关系,不会再遭遇番茄红素的副作用这种危害。
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同时华宝通番茄红素是专业番茄红素品牌。
国食健字保健品,安全权威,自推出以来,就深受消费者喜爱。
国珍产品介绍
【保健功能】抗氧化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每日1次,每次2粒 【规格】0.5g/粒 【保质期】24个月 【贮藏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本品添加了营养 素,与同类营养素同时食用不宜超过推荐量; 蜂产品过敏者慎用。
神奇的葡萄籽提取物+不可缺少的维生素E+助 悬剂蜂蜡
神奇的葡萄籽提取物 葡萄籽VE软胶囊所采用的葡萄籽提取物是从酿酒葡萄的种子中提 取出来的一种多酚物质混合物,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从20世纪80年 代以来,人们对葡萄籽提取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葡萄 籽提取物原花青素是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能够防治多 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及关节炎等病症。葡萄籽提 取物还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减轻水肿、瘀伤。此外,葡萄 籽提取物还有抗过敏、抗辐射和改善视力等作用。葡萄籽提取物最突出 的生物活性表现为抗氧化活性。 本品选用的葡萄籽提取物主要源自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蛇 龙珠、美乐、品丽珠几大品种。它们均为世界名贵的酿酒葡萄品种,其 葡萄籽中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活性成分。其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占葡萄果实 总酚的50%~70%,其中包括高效抗氧化剂原花青素,具有显著抗癌 作用的白藜芦醇等;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矿物质K、 Ca、Mg等;以及亚油酸和多种氨基酸,是葡萄籽提取物的优质来源。
助悬剂蜂蜡 蜂蜡是工蜂为了构筑蜂巢和封盖蜂房而从蜂腺分泌出来的脂肪性蜡 状固体。是一种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总的来说,蜂蜡的主 要成分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所合成的脂,占70%~75%,游离 脂肪酸占12%~15%,碳水化合物占11%~17%,水约占2.5%,还有 少量的芳香物质、色素和微量元素等。蜂蜡与其他植物蜡、矿物蜡、脂 肪酸、脂肪醇、甘油脂、烃及合成蜡等几乎所有的蜡类及油脂产品都有 良好的相溶性。其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品工业等。 蜂蜡在葡萄籽软胶囊中主要充当助悬剂,利用了其良好的塑型性、防潮 性和防氧化变质等特性,使葡萄籽软胶囊内容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番茄红素生产
番茄红素⽣产1、项⽬简介番茄红素是类胡萝⼘素代谢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具有很强的清除⾃由基的能⼒,并在调控、抑制癌细胞增殖⽅⾯有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已⼴泛应⽤到保健品、医药等领域。
番茄红素的⽣产⽅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天然产物提取法和⽣物合成法。
相较⽽⾔,微⽣物发酵⽣产番茄红素成本低、污染⼩、产量⾼,具备⼯业化潜⼒。
⽬前在全球范围内,三孢布拉⽒霉菌是唯⼀能够实现β-胡萝⼘素⼯业化的⾼产菌株。
根据三孢布拉⽒霉菌的代谢途径,若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合适的阻断剂,阻断番茄红素到β-胡萝⼘素的环化途径,就可以⼤量积累番茄红素。
2、发酵原理与⽅法(如菌体⽣长所需条件)⼀种利⽤三孢布拉⽒霉菌发酵制备番茄红素的⽅法,采⽤三孢布拉⽒霉菌(+)和三孢布拉⽒霉菌(-)为微⽣物菌种,经种⼦培养、发酵培养、提纯得到番茄红素,其特征是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正⼰烷或正⼗⼆烷作为氧载体;具体步骤和⽅法如下:(1)种⼦培养:将三孢布拉霉(+)(-)菌种分别接种到pH6.5的种⼦培养基,在24-30℃,避光,150-200rpm摇床中培养36-40h;(种⼦培养基:淀粉4%、⽟⽶浆5%、42PO KH 0.1%、MgS 4O 0.01%、1VB 0.001%、pH6.5、115℃灭菌30min )(2)发酵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三孢布拉霉(+)(-)菌种培养液以1∶2-1∶4的体积⽐混合得到种⼦液,将种⼦液接种到添加有正已烷或正⼗⼆烷且pH6.5的发酵培养基,在24-30℃,200-280rpm摇床培养4-7天后收获菌体,在发酵培养46-50⼩时后,加⼊浓度为15g/L吡啶或叔胺类化合物阻断剂;(发酵培养基:淀粉4%、⼤⾖粉饼2%、⽟⽶浆2.5%、42PO KH 0.1%、MgS 4O 0.01%、1VB 0.001%、pH6.5、120℃灭菌30min )(3)提取:将步骤(2)得到的湿菌体在50℃真空⼲燥,得到的⼲菌粉⽤⽯油醚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后,再加⼊⽆⽔⼄醇进⾏冷冻结晶,得到番茄红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番茄红素和合成番茄红素的差异比较
1. 化学合成合成的工艺比较简单,成本低,但不利于长期服用,且含有无法脱离的化学残留。
2. 微生物发酵法(半化学合成),成本低,速度快,工艺简单,但含有机溶剂残留。
3.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红素含量低,农残高。
4. 国外包括欧洲的食品法规中经过风险评估,目前不允许在保健食品中使用合成红素,包括生物发酵法提取的番茄红素,仅允许其作为色素使用。
中国目前也不允许在食品中添加。
5. 英国剑桥有一项科研成果,即通过多年研究,确定相比较人工合成的番茄红素,天然番茄红素更有益于人体吸收和人体健康。
而人工合成的红素含有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6. 相比较人工合成红素,天然番茄红素中含有鲜番茄中的更多营养成分,如同样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天然磷脂,亚油酸,亚麻酸,22 碳烯酸,含有天然的生育酚,这些源于天然番茄的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并有益。
7. 生物发酵法可能会使用非食品来源的生物阻断剂,最终产品中可能含有微生物细胞提取物等,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不确定。
总之,近年来,我们所得到的市场反馈是国外客户纷纷寻找来自番茄的天然番茄红素,而非合成红素。
更为有益于人体的天然番茄红素受到更多关注,也会是未来的市场所向。
此致
北京嘉康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