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3-2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统计与概率-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人教A版)
第3课时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统计案例
考纲下载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 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 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3.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 2×2 列联表)的基本思想、 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y2 总计
x1
a
x2
2
总计 b
21 73 25 27 46
则表中a、b处的值分别为( )
A.94、96
B.52、50
C.52、54
D.54、52
答案:C 解析:a=73-21=52,b=a+2=54,故选C.
5. [原创]某医疗研究所为了了解某种血清预防感冒的 作用,把 500 名使用过血清的人与另外 500 名未使用血清 的人一年中的感冒记录作比较,提出假设 H0:“这种血清 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利用 2×2 列联表计算得 K2 ≈3.918,经查临界值表知 P(K2≥3.841)≈0.05.则下列结论 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x1 x2 总计
y1 a c a+c
y2 b d b+d
总计 a+b c+d a+b+c+d
随机变量 K2=(a+b)(cn+(da)d-(bac+)c2)(b+d), 其中 n=a+b+c+d 为样本容量.
(3)独立性检验 利用随机变量 K2 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
个分分类类变变量量有有关关系系”的方法称为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
nn
(xi - x )(y i- y )
ii==11
为:^b=
, ^a=y-y---^b^bx-x- .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2-2
(3)∵f(x)在[0,+∞)是单调递减函数. ∴f(x)在[2,9]上的最小值为f(9).
x1 9 由fx =f(x1)-f(x2)得,f3=f(9)-f(3), 2
而f(3)=-1,所以f(9)=-2. ∴f(x)在[2,9]上的最小值为-2.
规范解答2——如何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示例】►
(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x2-2ax+2,当x∈
[-1,+∞)时,f(x)≥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利用函数性质求f(x)的最值,从而解不等式 f(x)min≥a,得a的取值范围.解题过程中要注意a的范围的讨 论. [解答示范] ∵f(x)=(x-a)2+2-a2,∴此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 轴为x=a(1分) (1)当a∈(-∞,-1)时,f(x)在[-1,+∞)上单调递增, ∴f(x)min=f(-1)=2a+3.(3分) 要使f(x)≥a恒成立,只需f(x)min≥a,即2a+3≥a, 解得a≥-3,即-3≤a<-1.(6分)
双基自测 1.设f(x)为奇函数,且在(-∞,0)内是减函数,f(-2)=0,则 xf(x)<0的解集为( ). B.(-∞,-2)∪(0,2) D.(-2,0)∪(0,2)
A.(-2,0)∪(2,+∞) C.(-∞,-2)∪(2,+∞) 答案 C
2.(2011· 湖南)已知函数f(x)=ex-1,g(x)=-x2+4x-3.若有 f(a)=g(b),则b的取值范围为( A.[2- 2,2+ 2] C.[1,3] ). B.(2- 2,2+ 2) D.(1,3)
x2+a 【例2】►已知函数f(x)= x (a>0)在(2,+∞)上递增,求实数 a的取值范围. [审题视点] 等价性. 求参数的范围转化为不等式恒成时要注意转化的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理)人教A版-第23讲 正(余)弦定理
1 2 2 = ×4R sinAsinB× 2 2 3π = 2R sinAsin( -A) 4
2
1 2 π = R [ 2sin(2A- )+1]. 2 4 3π π π 5π 因为 0<A< ,所以- <2A- < , 4 4 4 4 π π 3π 所以当 2A- = ,即 A= 时,S△ABC 取最大值. 4 2 8 2+1 2 (SR,它的内接△ABC 中,有 2R(sin2A-sin2C)=( 2a-b)sinB,求角 C 和△ABC 面积 S△ABC 的最大值.
a b c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sinA= ,sinB= ,sinC= , 2R 2R 2R a2 c2 b 则 2R( 2- 2)=( 2a-b)× , 4R 4R 2R 即 a2-c2=( 2a-b)b, a2+b2-c2 2 π 3π 所以 cosC= = ,于是 C= ,A+B= . 2 4 4 2ab 1 所以 S△ABC= ab· sinC 2
π π π asin -C 2RsinAsin -C sinAsin -C 6 6 6 (3) = = b-c 2RsinB-2RsinC sinB-sinC 31 3 cosC- sinC 2 2 2 = π sin -C-sinC 3 3 3 cosC- sinC 4 4 1 = = . 2 3 3 cosC- sinC 2 2
1 1 3 【解析】由 S= bcsinA,即 3= ×1×c× ,所以 c=4. 2 2 2 所以 a= b2+c2-2bccos120° 1 = 16+1+2×4×1× 2 = 21. a 21 所以 2R= = =2 7. sinA 3 2 a+b+c 2RsinA+sinB+sinC 所以 = = 2R = sinA+sinB+sinC sinA+sinB+sinC 2 7.
2013版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课件第3单元-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理科)
6
理解 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2011课标全国11 2011安徽9 2011山东6
2011浙江6 2011辽宁7 2011天津6 2011辽宁4
8
6
第三单元 │ 高考纵览
题 型 三角 函数 与 三角 恒等 变换 解三 角形
考点统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 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义
第三单元 │ 使用建议
(6)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经常出现在高考中.解三角形 的实际应用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的三角形中测量出一些角度 和距离,通过在可解三角形中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把求 解目标纳入到一个新的可解三角形中,再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加以解决,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问题 时要把这个基本思想教给学生,这是解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的 本质所在.
图16-1
第16讲 │ 问题思考 问题思考
► 问题1 角的概念的推广 ) )
(1)小于90° 的角是锐角;(
(2)第一象限的角一定不是负角.(
[答案] (1)错
(2)错
[解析] (1)小于90° 的角也可以是零角或负角;(2)第 一象限的角可以是负角,如α=-300° 就是第一象限的 角.
第16讲 │ 问题思考
第三单元 │ 高考纵览 高考纵览
题 型
三角 函数 与 三角 恒等 变换 解三 角形
考点统计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 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定义
考查 频度
8
考查 要求
了解
考例展示
2011课标全国5 2011山东3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5课时 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3)由指数函数的性质: ∵0<0.9<1,而5.1>0, ∴0<0.95.1<1,即0<m<1. 又∵5.1>1,而0.9>0,∴5.10.9>1,即n>1. 由对数函数的性质: ∵0<0.9<1,而5.1>1,∴log0.95.1<0, 即p<0.综上,p<m<n.
图所示,则a,b满足的关系是( A.0<a-1<b<1 B.0<b<a-1<1 C.0<b-1<a<1 D.0<a 1<b 1<1
- -
第二章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解析】 首先由于函数φ(x)=2x+b-1单调递增, 可得a>1;又-1<f(0)<0,即-1<logab<0,所以a-
【解析】 设f1(x)=(x-1)2,f2(x)=logax,要使当x ∈(1,2)时,不等式(x-1)2<logax恒成立,只需f1(x)=(x- 1)2在(1,2)上的图像在f2(x)=logax的下方即可.(如图所示)
第二章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当0<a<1时,显然不成立. 当a>1时,如图,要使在(1,2)上, f1(x)=(x-1)2的图像在f2(x)=logax的下方,只需 f1(2)≤f2(2), 即(2-1)2≤loga2,loga2≥1,∴1<a≤2.
第二章
第5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参数方程
π
当α= 4 时,射线l与C1交点A1的横坐标为x=
2 2
,与
C2交点B1的横坐标为x′=3
10 10 .
π
当α=- 4 时,射线l与C1,C2的两个交点A2,B2分别
与A1,B1关于x轴对称,因此四边形A1A2B2B1为梯形. 故四边形A1A2B2B1的面积为 (2x′+2x)2 (x′-x)=25.
(2)由(1)知xy==t12+2t
① ②
由①得t=x-2 1,代入②得y=(x-2 1)2,∴(x-1)2-4y=0.
[答案] (1)1 (2)(x-1)2-4y=0
[规律总结] 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关键是消去参
数建立关于x,y的二元方程F(x,y)=0,常用方法有代入
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恒等式法,方法的选取是由方程
=0.
由题意可得圆心C(-1,0),则圆心到直线x+y+3=
0的距离即为圆的半径,故r=
2= 2
2 ,所以圆的方程为
(x+1)2+y2=2.
高考测点典例研习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例1 [教材改编]已知某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
x=1+2t y=at2
(其中t是参数,a∈R),点M(5,4)在该曲线
点.当α=0时,这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当α=
π 2
时,这
两个交点重合.
(1)分别说明C1,C2是什么曲线,并求出a与b的值;
(2)设当α=
π 4
时,l与C1,C2的交点分别为A1,B1.当α
=-
π 4
时,l与C1
,C2的交点分别为A2,B2求四边形
A1A2B2B1的面积.
[思路点拨] (1)将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2)求出A1B1A2B2点的坐标结合图形求四边形的面 积.
【高考调研】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 导数的应用课件 理 新人教版
探究 1 给定解析式求函数的图像是近几年高考重 点,并且难度在增大,多需要利用导数研究单调性知其变 化趋势,利用导数求极值(最值)研究零点.
思考题 1 (2011·安徽文)函数 f(x)=axn(1-x)2 在区间 [0,1]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n 可能是( )
A.1 C.3
B.2 D.4
探究 2 ①本题是将不等式证明转化为求函数的最 值,体现了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②借助函数单调性、最值、恒成立等知识证明函数不 等式是近几年高考热点.
思考题 2 (2011·辽宁)设函数 f(x)=x+ax2+blnx,曲 线 y=f(x)过 P(1,0),且在 P 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2.
(1)求 a,b 的值; (2)证明:f(x)≤2x-2.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专题研究 导数的应用
题型一 导数与函数图像 例 1 (2011·山东)函数 y=2x-2sinx 的图像大致是( )
【解析】 y′=12-2cosx,令 y′=0,得 cosx=14, 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知这个方程有无穷多解,即函数 y =2x-2sinx 有无穷多个极值点,函数是奇函数,图像关于 坐标原点对称,故只能是选项 C 的图像.
思考题 3 (1)(2011·辽宁文)已知函数 f(x)=ex-2x+a 有零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原函数有零点,可将问题转化为方程 ex-2x+a=0 有解问题,即方程 a=2x-ex 有解.
令函数 g(x)=2x-ex,则 g′(x)=2-ex,令 g′(x)=0, 得 x=ln2,所以 g(x)在(-∞,ln2)上是增函数,在(ln2, +∞)上是减函数,所以 g(x)的最大值为:g(ln2)=2ln2- 2.因此,a 的取值范围就是函数 g(x)的值域,所以,a∈(- ∞,2ln2-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2-3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课件-理
•f(x)在R上是奇函数, •∴f(x)在区间[-2,2]上是增函数, •∴f(-1)<f(0)<f(1),即f(-25)<f(80)<f(11).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考点二 函数周期性的应用 【例 2】(1)(2014·安徽卷)若函数 f(x)(x∈R)是周期为 4 的奇函
数,且在[0,2]上的解析式为 f(x)=xsin1-πxx,,1<0≤x≤x≤2,1, 则 f 249+f 461=________. (2)已知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 f(x+2)=-f(x),当 2≤x≤3 时,f(x)=x,则 f(105.5)=________.
• 第3讲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 考试要求 1.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及判断,B级 要求;2.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研究函数的奇 偶性,A级要求;3.函数的周期性、最小正周 期的含义,周期性的判断及应用,B级要求.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 知识梳理 • 1.函数的奇偶性
奇偶 性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课堂总结
【训练 2】 (2014·南通模拟)已知函数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且是以 2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若当 x∈[0,1)时,f(x)=2x-1,则
f(log16)的值为________.
2
解析 ∵f(x)是周期为 2 的奇函数.
∴f(log16)=f
2
log1
2
法二 易知 f(x)的定义域为 R. ∵f(-x)+f(x)=log2[-x+ -x2+1]+ log2(x+ x2+1)=log21=0,即 f(-x)=-f(x), ∴f(x)为奇函数. 对于 g(x),由|x-2|>0,得 x≠2. ∴g(x)的定义域为{x|x≠2}. ∵g(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 ∴g(x)为非奇非偶函数. 答案 (1)① (2)奇 非奇非偶
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六章 第3节 (2)
...第3节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最新考纲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3.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知识梳理1.等比数列的概念(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数学语言表达式:a na n-1=q(n≥2,q为非零常数).(2)如果三个数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其中G=±ab.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1)若等比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比是q,则其通项公式为a n=a1q n-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a m q n-m.(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 n=na1;当q ≠1时,S n =a 1(1-q n ) 1-q =a 1-a n q1-q .3.等比数列的性质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1)若k +l =m +n (k ,l ,m ,n ∈N *),则有a k ·a l =a m ·a n . (2)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a k , a k +m ,a k +2m ,…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m .(3)当q ≠-1,或q =-1且n 为奇数时,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q n .[常用结论与微点提醒]1.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c ·a n }(c ≠0),{|a n |},{a 2n},⎩⎨⎧⎭⎬⎫1an 也是等比数列. 2.由a n +1=qa n ,q ≠0,并不能立即断言{a n }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a 1≠0.3.在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必须注意对q =1与q ≠1分类讨论,防止因忽略q =1这一特殊情形而导致解题失误.诊 断 自 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等比数列公比q 是一个常数,它可以是任意实数.( ) (2)三个数a ,b ,c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2=ac .( )(3)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a n ,则其前n 项和为S n =a (1-a n)1-a.( )(4)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则S 4,S 8-S 4,S 12-S 8成等比数列.( ) 解析 (1)在等比数列中,q ≠0.(2)若a =0,b =0,c =0满足b 2=ac ,但a ,b ,c 不成等比数列. (3)当a =1时,S n =na .(4)若a 1=1,q =-1,则S 4=0,S 8-S 4=0,S 12-S 8=0,不成等比数列. 答案 (1)× (2)× (3)× (4)×2.(必修5P53AT1(2)改编)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14,则公比q 等于( )A .-12B .-2C .2 D.12解析 由题意知q 3=a 5a 2=18,即q =12.3.(2018·湖北省七市联考)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5a 6+a 4a 7=18,若a 1a m =9,则m 的值为( ) A .8B .9C .10D .11解析 由题意得,2a 5a 6=18,a 5a 6=9,∴a 1a m =a 5a 6=9, ∴m =10. 答案 C4.(2015·全国Ⅰ卷)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2a n ,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126,则n =________.解析 由a n +1=2a n ,知数列{a n }是以a 1=2为首项,公比q =2的等比数列,由S n =2(1-2n )1-2=126,解得n =6.答案 65.(2017·北京卷)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4=b 4=8,则a 2b 2=________.解析 {a n }为等差数列,a 1=-1,a 4=8=a 1+3d =-1+3d ,∴d =3,∴a 2=a 1+d =-1+3=2.{b n }为等比数列,b 1=-1,b 4=8=b 1·q 3=-q 3,∴q =-2, ∴b 2=b 1·q =2,则a 2b 2=22=1.答案 1考点一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例1】 (1)(2017·全国Ⅲ卷)设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1-a 3=-3,则a 4=(2)(2017·江苏卷)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74,S 6=634,则a 8=________.解析 (1)由{a n }为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 由⎩⎨⎧a 1+a 2=-1,a 1-a 3=-3,得⎩⎨⎧a 1+a 1q =-1,①a 1-a 1q 2=-3,② 显然q ≠1,a 1≠0,②①得1-q =3,即q =-2,代入①式可得a 1=1, 所以a 4=a 1q 3=1×(-2)3=-8.(2)设数列{a n }首项为a 1,公比为q (q ≠1), 则⎩⎪⎨⎪⎧S 3=a 1(1-q 3)1-q =74,S 6=a 1(1-q 6)1-q =634,解得⎩⎪⎨⎪⎧a 1=14,q =2, 所以a 8=a 1q 7=14×27=32. 答案 (1)-8 (2)32规律方法 1.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的一类基本问题,等比数列中有五个量a 1,n ,q ,a n ,S n ,一般可以“知三求二”,通过列方程(组)便可迎刃而解.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涉及对公比q 的分类讨论,当q =1时,{a n }的前n 项和S n =na 1;当q ≠1时,{a n }的前n 项和S n =a 1(1-q n )1-q =a 1-a n q1-q.【训练1】 (1)(2018·武昌调研)设公比为q (q >0)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3a 2+2,S 4=3a 4+2,则a 1=( ) A .-2B .-1C.12D.23(2)(2016·全国Ⅰ卷)设等比数列满足a 1+a 3=10,a 2+a 4=5,则a 1a 2…a 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1)由S 2=3a 2+2,S 4=3a 4+2得a 3+a 4=3a 4-3a 2,即q +q 2=3q 2-3,解得q =-1(舍)或q =32,将q =32代入S 2=3a 2+2中得a 1+32a 1=3×32a 1+2,解得a 1=-1,故选B.(2)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a 1+a 3=10,a 2+a 4=5⇒⎩⎨⎧a 1+a 1q 2=10,a 1q +a 1q 3=5,解得⎩⎪⎨⎪⎧a 1=8,q =12, ∴a 1a 2…a n =a n 1q1+2+…+(n -1)=2-n 22+7n2.记t =-n 22+7n 2=-12(n 2-7n ),结合n ∈N *,可知n =3或4时,t 有最大值6.又y =2t 为增函数.所以a 1a 2…a n 的最大值为64. 答案 (1)B (2)64考点二 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应用【例2】 (1)(必修5P68BT1(1))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 5a 6+a 4a 7=18,则log 3a 1+log 3a 2+…+log 3a 10=( ) A .12B .10C .8D .2+log 35(2)(2018·云南11校调研)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若a 1+a 2+a 3=4,a 4+a 5+a 6=8,则S 12=( ) A .40B .60C .32D .50解析 (1)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a 5a 6=a 4a 7,又a 5a 6+a 4a 7=18,所以a 5a 6=9,则原式=log 3(a 1a 2…a 10)=log 3(a 5a 6)5=10.(2)由数列S 3,S 6-S 3,S 9-S 6,S 12-S 9是等比数列,即数列4,8,S 9-S 6,S 12-S 9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S 9-S 6=a 7+a 8+a 9=16,S 12-S 9=a 10+a 11+a 12=32,因此S 12=4+8+16+32=60. 答案 (1)B (2)B规律方法 1.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特别是性质“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 2.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训练2】 (1)(2018·西安八校联考)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若a 1·a 6·a 11=-33,b 1+b 6+b 11=7π,则tan b 3+b 91-a 4·a 8的值是( )A .- 3B .-1C .-33D. 3(2)(一题多解)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6S 3=3,则S 9S 6=________.解析 (1)依题意得,a 36=(-3)3,a 6=-3,3b 6=7π,b 6=7π3,b 3+b 91-a 4·a 8=2b 61-a 26=-7π3,故tan b 3+b 91-a 4·a 8=tan ⎝⎛⎭⎪⎫-7π3=-tan π3=- 3.(2)法一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S 3,S 6-S 3,S 9-S 6仍成等比数列,由已知得S 6=3S 3, ∴S 6-S 3S 3=S 9-S 6S 6-S 3,即S 9-S 6=4S 3,S 9=7S 3,∴S 9S 6=73.法二 因为{a n }为等比数列,由S 6S 3=3,设S 6=3a ,S 3=a ,所以S 3,S 6-S 3,S 9-S 6为等比数列,即a ,2a ,S 9-S 6成等比数列,所以S 9-S 6=4a ,解得S 9=7a ,所以S 9S 6=7a3a=73.答案 (1)A (2)73考点三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3】 (2016·全国Ⅲ卷)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1+λa n ,其中λ≠0. (1)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若S 5=3132,求λ.(1)证明 由题意得a 1=S 1=1+λa 1,故λ≠1,a 1=11-λ,a 1≠0.由S n =1+λa n ,S n +1=1+λa n +1,得a n +1=λa n +1-λa n , 即a n +1(λ-1)=λa n ,由a 1≠0,λ≠0得a n ≠0,所以a n +1a n=λλ-1.因此{a n }是首项为11-λ,公比为λλ-1的等比数列,于是a n =11-λ⎝ ⎛⎭⎪⎫λλ-1n -1. (2)解 由(1)得S n =1-⎝⎛⎭⎪⎫λλ-1n.由S 5=3132得1-⎝⎛⎭⎪⎫λλ-15=3132,即⎝ ⎛⎭⎪⎫λλ-15=132. 解得λ=-1.规律方法 证明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常用定义法与等比中项法,其他方法只用于选择题、填空题中的判定;若证明某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要证明存在连续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可.【训练3】 (2017·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已知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满足S n -2a n =n -4.(1)证明:{S n -n +2}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S n }的前n 项和T n . (1)证明 因为a n =S n -S n -1(n ≥2), 所以S n -2(S n -S n -1)=n -4(n ≥2), 即S n =2S n -1-n +4(n ≥2),所以S n -n +2=2[S n -1-(n -1)+2](n ≥2),又由题意知a 1-2a 1=-3,所以a 1=3,则S 1-1+2=4, 所以{S n -n +2}是首项为4,公比为2等比数列. (2)解 由(1)知S n -n +2=2n +1,所以S n =2n +1+n -2,于是T n =(22+23+…+2n +1)+(1+2+…+n )-2n =4(1-2n )1-2+n (n +1)2-2n =2n +3+n 2-3n -82.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a n },{b n }都是等比数列,那么( ) A .{a n +b n },{a n ·b n }都一定是等比数列B .{a n +b n }一定是等比数列,但{a n ·b n }不一定是等比数列C .{a n +b n }不一定是等比数列,但{a n ·b n }一定是等比数列D .{a n +b n },{a n ·b n }都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解析 两个等比数列的积仍是一个等比数列. 答案 C2.(2018·太原模拟)在单调递减的等比数列{a n }中,若a 3=1,a 2+a 4=52,则a 1=( ) A .2B .4C. 2D .2 2解析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a 4=a 23=1,又a 2+a 4=52,数列{a n }为递减数列,所以a 2=2,a 4=12,所以q 2=a 4a 2=14,所以q =12,a 1=a 2q =4.答案 B3.(2017·全国Ⅱ卷)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A .1盏B .3盏C .5盏D .9盏解析 设塔的顶层的灯数为a 1,七层塔的总灯数为S 7,公比为q ,则依题意S 7=381,公比q =2.∴a 1(1-27)1-2=381,解得a 1=3.答案 B4.设等比数列{a n }中,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8,S 6=7,则a 7+a 8+a 9等于( ) A.18B .-18C.578D.558解析 因为a 7+a 8+a 9=S 9-S 6,且公比不等于-1,在等比数列中,S 3,S 6-S 3,S 9-S 6也成等比数列,即8,-1,S 9-S 6成等比数列,所以有8(S 9-S 6)=(-1)2,S 9-S 6=18,即a 7+a 8+a 9=18. 答案 A5.(2018·昆明诊断)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a 3,a 7是方程x 2+4x +2=0的两根,则a 5的A .-2B .- 2C .± 2D. 2解析 根据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得a 3+a 7=-4, a 3a 7=2,由a 3+a 7=-4<0,a 3a 7>0, 所以a 3<0,a 7<0,即a 5<0, 由a 3a 7=a 25,得a 5=-a 3a 7=- 2. 答案 B 二、填空题6.(2018·河南百校联盟联考改编)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40,且S 6+3a 7=S 8,则a 2等于________.解析 由S 6+3a 7=S 8,得2a 7=a 8,则公比q 为2,所以a 2=a 523=4023=5. 答案 57.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S n =1(n ∈N *),则通项a n =________. 解析 ∵a n +S n =1,①∴a 1=12,a n -1+S n -1=1(n ≥2),②由①-②,得a n -a n -1+a n =0,即a n a n -1=12(n ≥2),∴数列{a n }是首项为12,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则a n =12×⎝ ⎛⎭⎪⎫12n -1=12n .答案 12n8.(2018·成都诊断)已知数列{a n }中,a 1=2,且a 2n +1a n =4(a n +1-a n )(n ∈N *),则其前9项的和S 9=________.解析 由a 2n +1a n=4(a n +1-a n )得,a 2n +1-4a n +1a n +4a 2n =0,∴(a n +1-2a n )2=0,a n +1a n =2,∴数列{a n }是首项a 1=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S 9=2(1-29)1-2=1 022.答案 1 0229.(2017·全国Ⅰ卷)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 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可得 ⎩⎨⎧a 1(1+q )=2,a 1(1+q +q 2)=-6,解得⎩⎨⎧q =-2,a 1=-2.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2)由(1)得S n =a 1(1-q n )1-q =-2[1-(-2)n ]1-(-2)=23[(-2)n -1],则S n +1=23[(-2)n +1-1],S n +2=23[(-2)n +2-1],所以S n +1+S n +2=23[(-2)n +1-1]+23[(-2)n +2-1]=23[2(-2)n-2]=43[(-2)n -1]=2S n , ∴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10.(2018·惠州调研)已知数列{a n }中,点(a n ,a n +1)在直线y =x +2上,且首项a 1=1.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中,b 1=a 1,b 2=a 2,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请写出适合条件T n ≤S n 的所有n 的值. 解 (1)根据已知a 1=1,a n +1=a n +2, 即a n +1-a n =2=d ,所以数列{a n }是一个等差数列,a n =a 1+(n -1)d =2n -1.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等比数列{b n }中,b 1=a 1=1,b 2=a 2=3, 所以q =3,b n =3n -1.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1-3n 1-3=3n -12.T n ≤S n 即3n -12≤n 2,又n ∈N *,所以n =1或2.能力提升题组 (建议用时:20分钟)11.数列{a n }中,已知对任意n ∈N *,a 1+a 2+a 3+…+a n =3n -1,则a 21+a 22+a 23+…+a 2n 等于( )A .(3n -1)2B.12(9n -1) C .9n -1 D.14(3n -1) 解析 ∵a 1+a 2+…+a n =3n -1,n ∈N *,n ≥2时,a 1+a 2+…+a n -1=3n -1-1, ∴当n ≥2时,a n =3n -3n -1=2·3n -1,又n =1时,a 1=2适合上式,∴a n =2·3n -1,故数列{a 2n }是首项为4,公比为9的等比数列.因此a 21+a 22+…+a 2n =4(1-9n )1-9=12(9n -1). 答案 B12.(2018·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和{b n }满足: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成等比数列,且a 1=1,a 2=3,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2b n =a n +a n +1,a 2n +1=b n ·b n +1,∴a n +1=b n b n +1,当n ≥2时,2b n =b n -1b n +b n b n +1,∵b n >0,∴2b n =b n -1+b n +1,∴{b n }成等差数列,由a 1=1,a 2=3,得b 1=2,b 2=92,∴b 1=2,b 2=322,∴公差d =22,∴b n =n +122,∴b n =(n +1)22, ∴a n =b n -1b n =n (n +1)2. 答案 a n =n (n +1)213.(2017·合肥模拟)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1)推导{a n }的前n 项和公式;(2)设q ≠1,证明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1)解 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当q =1时,S n =a 1+a 1+…+a 1=na 1;当q ≠1时,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qS n =a 1q +a 1q 2+…+a 1q n ,②①-②得,(1-q )S n =a 1-a 1q n ,∴S n =a 1(1-q n)1-q ,∴S n =⎩⎨⎧na 1,q =1,a 1(1-q n )1-q ,q ≠1. (2)证明 假设{a n +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 ∈N *, (a k +1+1)2=(a k +1)(a k +2+1), a 2k +1+2a k +1+1=a k a k +2+a k +a k +2+1,a 21q 2k +2a 1q k =a 1qk -1·a 1q k +1+a 1q k -1+a 1q k +1, ∵a 1≠0,∴2q k =q k -1+q k +1. ∵q ≠0,∴q 2-2q +1=0, ∴q =1,这与已知矛盾. 故数列{a n +1}不是等比数列.。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6课时 空间向量及运算
y2-y1,z2-z1). _________________
6.向量 a 与 b 的夹角 设 a=(a1,a2,a3),b=(b1,b2,b3),则
Cos<a,b>=
a1b1+a2b2+a3b3 2 2 a2+a2+a2· b1+b2+b2 1 3 2 3
.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 1→ 1 → → 解析 FG= AC= (BC-BA), 2 2 → → 1 → → → ∴FG· = (BC-BA)· BA BA 2 1 → → →2 1 1 1 = (BC· -BA )= ×( -1)=- . BA 2 2 2 4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5.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 a=(a1,a2,a3),b=(b1,b2,b3)则 ①a+b= ; (a1-b1,a2-b2,a3-b3) ②a-b= ;
2 a1b1+a2b2+a3b3 , a2+a2+a2 ; 3 ③a· b= 特殊地 a· a= 1 a1 ④a∥b⇔ a1=λb1,a2=λb2,a3=λb3(λ∈R,b≠0)或b1
|a|cos<a,e>,e 为单位向量
;
b=0 ; ②a⊥b⇔ a·
a ③|a|2= a· .
第八章
第6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运算律:
b) ①(λ· b= λ(a· ; a)·
②a· b= b· a ③a· (b+c)=
(交换律);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1-1
2- 2 2
②若m=0,代入验证,可知不符合题意;
m 1 2 ③若m>0,则当 2 ≤m ,即m≥ 2 时,集合A表示一个环形区 域,集合B表示一个带形区域,从而当直线x+y=2m+1与x+ y=2m中至少有一条与圆(x-2)2+y2=m2有交点,即符合题 |2-2m| |2-2m-1| 2- 2 意,从而有 ≤|m|或 ≤|m|,解得 2 ≤m≤2 2 2 1 2- 2 1 + 2,由于2> 2 ,所以2≤m≤2+ 2. 1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 ≤m≤2+ 2. 2 答案
双基自测 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设集合A={x|2≤x<4},B={x|3x -7≥8-2x},则A∪B等于( A.{x|3≤x<4} C.{x|x>2} ). B.{x|x≥3} D.{x|x≥2}
解析 B={x|3x-7≥8-2x}={x|x≥3}, ∴结合数轴得:A∪B={x|x≥2}. 答案 D
2. (2011· 浙江)若P={x|x<1},Q={x|x>-1},则( A.P⊆Q 解析 答案 B.Q⊆P C.∁RP⊆Q
).
D.Q⊆∁RP
∵∁RP={x|x≥1},∴∁RP⊆Q. C ).
3.(2011· 福建)i是虚数单位,若集合S={-1,0,1},则( A.i∈S 解析 答案 B.i ∈S
一、集合与排列组合 【示例】► (2011· 安徽)设集合A={1,2,3,4,5,6},B= {4,5,6,7,8},则满足S⊆A且S∩B≠∅的集合S的个数是( A.57 B.56 C.49 D.8 ).
二、集合与不等式的解题策略 【示例】► (2011· 山东)设集合M={x|x2+x-6<0},N= ). C.(2,3] D.[2,3]
空集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课件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2-11 板块一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ppt版本
第2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第11讲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板块一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必备知识] 考点1 函数的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 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1)若f′(x)>0,则f(x)在这个区间内 单调递增 ; (2)若f′(x)<0,则f(x)在这个区间内 单调递减 ; (3)若f′(x)=0,则f(x)在这个区间内是 常数函数 .
1
-
a.
∴
f′(x)
=
1 x
-
ax
+
a
-
1
=
-ax2+1+ x
ax-x.①若
a≥0,当
0<x<1
时,f′(x)>0,f(x)
单调递增;当 x>1 时,f′(x)<0,f(x)单调递减,所以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②若 a<0,由 f′(x)=0,得 x=1 或 x
=-1a.因为 x=1 是 f(x)的极大值点,所以-1a>1,解得-
命题角度2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范围
例2 已知a≥0,函数f(x)=(x2-2ax)ex,若f(x)在[-1,1]
上是单调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34
C.34,+∞
B.12,34 D.0,12
[解 析 ] f′(x)= (2x- 2a)ex + (x2 - 2ax)ex = [x2 + (2 - 2a)x-2a]ex,由题意知当 x∈[-1,1]时,f′(x)≤0 恒成立, 即 x2+(2-2a)x-2a≤0 恒成立.
①当-a2≤1 时,即-2≤a<0 时,f(x)在[1,4]上的最小
值为 f(1),由 f(1)=4+4a+a2=8,得 a=±2 2-2,均不符
第3-2讲 两条曲线的公切线问题-2024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件
(1)求证:<m></m>与<m></m>相交;
(2)求<m></m>与<m></m>的公切线方程.
【解](2)方法1:设 与的公切线分别与 相切于点 , 则 消去 得 令 , 则 .设则,,故 在上单调递增, 又 ,即 只有一个零点1,即方程 有唯一的根 ∴ 解得 , ,.∴ 切点分别为公切线 的方程为 如图)
第3-2讲 两条曲线的公切线问题
[问题解读] 在近几年高考导数试题的命制过程中,求曲线的公切线问题成为高考的热点题型之一. 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解决单一曲线的切线问题相对比较熟练,求解方法也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两条曲线的公切线问题的求解,显然就比单一曲线的切线问题要复杂得多,灵活得多,难度也大得多. 下面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一下常见的三类公切线问题.
【解】由得 .令 则 . 当 时,时,,∴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故.即函数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即方程 仅有唯一根 ,故方程组 仅有一组解 又 ,∴ , ∴ 与 相切于点∴ 其公切线方程为 即(如图).
(2)求<m></m>与<m></m>的公切线方程.
【解】(1)证明:由 得 .
令则 . ∴ 在上增,
类型2 两曲线相交时,公切线方程
典例2 已知曲线 <m></m> ,曲线 <m></m> .
(1)求证:<m></m>与<m></m>相交;
(2)求<m></m>与<m></m>的公切线方程.
2013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基础复习课件1 理
7 若将本例(2)中点 A 变为 A′( ,2),则|PA′|+|PM|的 2 最小值是多少?并求此时点 P 的坐标.
7 【解】 点 A′( ,2)在抛物线内部, 2 则|PA′|+|PM|≥|A′M|, 当且仅当 P、A′、M 三点共线即直线 PA′垂直于 y 轴时 取等号, 7 ∴|PA′|+|PM|的最小值为 . 2 此时点 P 的纵坐标 y=2. 代入 y2=2x,得 x=2,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2,2).
【解】 (1)将(1,-2)代入 y2=2px,得(-2)2=2p· 1, 所以 p=2. 故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4x,其准线方程为 x=-1.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 l,其方程为 y=-2x+t.
y=-2x+t, 由 2 得 y2+2y-2t=0. y =4x,
因为直线 l 与抛物线 C 有公共点, 1 所以 Δ=4+8t≥0,解得 t≥- . 2 5 . 5 |1×2-2×1-t| |t| 又点 A(1,-2)到直线 l 的距离 d= = , 5 5 另一方面,由直线 OA 与 l 的距离 d= |t| 5 = ,则 t=± 1. 5 5 1 1 因为-1∉[- ,+∞),1∈[- ,+∞), 2 2 ∴ 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 l 存在,其方程为 2x+y-1=0.
从近两年的高考看,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 质是高考的热点,且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中档 题目,有时也与向量、不等式等综合命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探究能力.
创新探究之九 以抛物线为背景的创新题 (2011· 湖南高考)已知平面内一动点 P 到点 F(1,0)的距离 与点 P 到 y 轴的距离的差等于 1.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点 F 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 l1,l2,设 l1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A,B,l2 与轨迹 C 相交于点 D,E, → EB → 求AD· 的最小值.
2013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课件:2-1
3 解得a=- , 2 不符合题意,舍去. (2)当a<0时,1-a>1,1+a<1, 这时f(1-a)=-(1-a)-2a=-1-a; f(1+a)=2(1+a)+a=2+3a, 由f(1-a)=f(1+a),得-1-a=2+3a, 3 解得a=- . 4 3 综合(1),(2)知a的值为-4. 答案 3 - 4
【训练2】 (1)已知f(x)是二次函数,若f(0)=0,且f(x+1)=f(x) +x+1,试求f(x)的表达式. 1 (2)已知f(x)+2f( )=2x+1,求f(x). x 解 (1)由题意可设f(x)=ax2+bx(a≠0),则
a(x+1)2+b(x+1)=ax2+bx+x+1 ax2+(2a+b)x+a+b=ax2+(b+1)x+1
1 2 ∴函数y=log3(x -3x)的单调递增区间
3 3 是-∞,2,单调递减区间是2,+∞.
正解
设t=x2-3x,由t>0,得x<0或x>3,即函数的定义域
为(-∞,0)∪(3,+∞). 3 函数t的对称轴为直线x= , 2 故t在(-∞,0)上单调递减,在3,+∞上单调递增. 1 而函数y=log 3 t为单调递减函数,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 1 2 函数y=log 3 (x -3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单调递减区 间是(3,+∞).
【训练1】
(2012· 天津耀华中学月考)(1)已知f(x)的定义域为
1 1 1 2 - , ,求函数y=fx -x- 的定义域; 2 2 2
(2)已知函数f(3-2x)的定义域为[-1,2],求f(x)的定义域. 1 解 (1)令x -x-2=t,
2
1 知f(t)的定义域为t-2
x+1>0, (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且只须 2 -x -3x+4>0, x>-1, 即 x+4x-1<0,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复习理科课件(人教版)第2课时 排列、组合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解法一 直接法,可以从 4 台甲型电视机中取 2 台, 再从 5 台乙型电视机中取 1 台, 或者从 4 台甲型电视机中 取 1 台, 再从 5 台乙型电视机中取 2 台, 所以共有 C2· 1+ 4 C5 C1· 2=70 种选法. 4 C5 解法二 间接法,从 9 台电视机中取 3 台有 C3种取 9 法,从甲型电视机中取 3 台有 C3种取法,从乙型电视机 4 中取 3 台有 C3种取法,这两种取法不符合条件,所以符 5 合条件的取法为 C3-C3-C3=70 种. 9 4 5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1.两个概念 (1)排列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m≤n),按照 一定顺
序排成一列
,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
一个排列.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2)组合 从 n 个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 并成一组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叫做从 n
解析 据题意知 4 个不同的商业广告可排在中间的 4 个位置上共有 A4种方法,再将 2 个公益广告排在首末 2 4 个不同的位置共有 2 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 的播放方式共有 2A4=48 种. 4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高考调研
高三数学(新课标版· 理)
3.安排 7 位工作人员在 5 月 1 日到 5 月 7 日值班, 每人值班一天,其中甲、乙二人都不安排在 5 月 1 日和 2 日.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第十一章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由题意,得f′(3)=0,即27-6a-3=0, ∴a=4.∴f(x)=x3-4x2-3x,f′(x)=3x2-8x-3. 1 令f′(x)=0,得x1=-3,x2=3. 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f′(x) f(x)
1 -∞,- 3
1 -3 0 极大值
首先要分清是求曲线y=f(x)在某处的切线还是求过 某点曲线的切线.(1)求曲线y=f(x)在x=x0处的切线方程可先 求f′(x0),利用点斜式写出所求切线方程; (2)求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方程要先设切点坐标,求出切点坐 标后再写切线方程.
【训练1】 若直线y=kx与曲线y=x3-3x2+2x相切,试求k的 值. 解 设y=kx与y=x3-3x2+2x相切于P(x0,y0)则
2.(2012· 烟台模拟)函数f(x)=x2-2ln x的递减区间是( A.(0,1] C.(-∞,-1),(0,1) 解析 函数的定义域为(0,+∞), 2 x+1x-1 又f′(x)=2x- =2 x x 由f′(x)≤0,解得0<x≤1. 答案 A B.[1,+∞) D.[-1,0),(0,1]
4.(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在高台跳水运动中,t s时运动员相 对水面的高度(单位:m)是t1(t)=-4.9t2+6.5t+10,高台跳水 运动员在t=1 s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答案 -3.3 m/s 5.函数f(x)=x3-3x2+1的递增区间是________. 解析 f′(x)=3x2-6x=3x(x-2), 由f′(x)>0解得x<0,或x>2. 答案 (-∞,0),(2,+∞)
y0=kx0,① y0=x3-3x2+2x0,② 0 0 又y′=3x2-6x+2,∴k=y′|x=x0=3x2-6x0+2,③ 0 由①②③得:(3x2-6x0+2)x0=x3-3x2+2x0, 0 0 0 即(2x0-3)x2=0. 0 3 1 ∴x0=0或x0= ,∴k=2或k=- . 2 4
由f(x)=ex-2x+2a,x∈R知f′(x)=ex-2,x∈R. 2,于是当x变化时,f′(x),f(x)的变化
令f′(x)=0,得x=ln 情况如下表. x f′(x) f(x)
(-∞,ln 2) -
ln 2 0
(ln 2,+∞) +
单调递减 2(1-ln 2+a) 单调递增
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ln 2],单调递增区间是[ln 2, +∞), f(x)在x=ln 2处取得极小值,极小值为f(ln 2)=eln 2-2ln 2+2a =2(1-ln 2+a).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要考虑构造新的函数,利用新 函数的单调性或最值解决不等式的证明问题.比如要证明对∀ x∈[a,b]都有f(x)≥g(x),可设h(x)=f(x)-g(x)只要利用导数说 明h(x)在[a,b]上的最小值为0即可.
【训练3】 已知m∈R,函数f(x)=(x2+mx+m)ex (1)若函数没有零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当m=0时,求证f(x)≥x2+x3. (1)解 由已知条件f(x)=0无解, 即x2+mx+m=0无实根, 则Δ=m2-4m<0,解得0<m<4,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0,4) (2)证明 当m=0时,f(x)=x2ex 设g(x)=ex-x-1,∴g′(x)=ex-1, g(x),g′(x)随x变化情况如下:
瞬时速度
.
3.函数的单调性 在(a,b)内可导函数f(x),f′(x)在(a,b)任意子区间内都不恒 等于0. f′(x)≥0⇔函数f(x)在(a,b)上 f′(x)≤0⇔函数f(x)在(a,b)上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 .
易误警示 直线与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不一定是曲线的切线; 反之直线是曲线的切线,但直线不一定与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 共点. 两个条件 (1)f′(x)>0在(a,b)上成立是f(x)在(a,b)上单调递增的充分条 件. (2)对于可导函数f(x),f′(x0)=0是函数f(x)在x=x0处有极值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
基础梳理 1.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f′(x0)是曲线y=f(x)在点(x0,f(x0)) 处切线l的斜率,切线l的方程是 2.导数的物理意义 若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f(t),则f′(t0)是物体运动 在t=t0时刻的
y-f(x0)=f′(x0)(x-x0)
.
x g′(x) g(x)
(-∞,0) 0 (0,+∞) - 0 0 +
由此可知对于x∈R,g(x)≥g(0) 即ex-x-1≥0,因此x2(ex-x-1)≥0,整理得 x2ex≥x3+x2,即f(x)≥x3+x2.
阅卷报告2——书写不规范失分
问题诊断】 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区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这类问题求解并不难, 即只需由 f′x>0 或 f′x<0, 求其解 即得.但在求解时会因书写不规范而导致失分. 【防范措施】 对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调增区间或单调 减区间,中间用“,”或“和”连接,而不能用符号“∪”连 接.
1 2 【示例】 ►设函数 f(x)=x(e -1)-2x , 求函数 f(x)的单调增区间.
x
错因 结论书写不正确,也就是说不能用符号“∪”连接,应 为(-∞,-1)和(0,+∞) 实录 f′(x)=ex-1+xex-x=(ex-1)· (x+1),令 f′(x)>0 得, x<-1 或 x>0. 所以函数 f(x)的单调增区间为(-∞,-1)∪(0,+∞).
考向二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例2】►已知函数f(x)=x3-ax2-3x. (1)若f(x)在[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x=3是f(x)的极值点,求f(x)的单调区间. [审题视点] 函数单调的充要条件是f′(x)≥0或f′(x)≤0且不恒 等于0.
解 (1)对f(x)求导,得f′(x)=3x2-2ax-3. 3 1 由f′(x)≥0,得a≤2x-x . 3 1 记t(x)=2x-x ,当x≥1时,t(x)是增函数, 3 ∴t(x)min=2(1-1)=0. ∴a≤0.
2 f′(x0)=3x0-8x0+5
则切线方程为 y-(-2)=(3x2-8x0+5)(x-2), 0
3 又切线过(x0,x0-4x2+5x0-4)点, 0 3 则x0-4x2+5x0-2=(3x2-8x0+5)(x0-2), 0 0
整理得(x0-2)2(x0-1)=0, 解得x0=2,或x0=1, 因此经过A(2,-2)的曲线f(x)的切线方程为x-y-4=0,或y+ 2=0.
1 - ,3 3
3 0 极小值
(3,+∞) +
+
-
∴当x∈
1 -∞,- 3
,[3,+∞)时,f(x)单调递增,当x∈
1 - ,3时,f(x)单调递减. 3
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单调递增(减),函数在这个区间 上的导数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0),只要不在一段连续区间 上恒等于0即可,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解f′(x)>0(或f′(x)<0)即 可.
(2)由f′(x)=ex-a≤0在(-2,3)上恒成立. ∴a≥ex在x∈(-2,3)上恒成立. 又∵-2<x<3,∴e 2<ex<e3,只需a≥e3. 当a=e3时f′(x)=ex-e3在x∈(-2,3)上,f′(x)<0, 即f(x)在(-2,3)上为减函数, ∴a≥e3. 故存在实数a≥e3,使f(x)在(-2,3)上单调递减.
).
3.(2012· 长沙一中月考)若点P是曲线y=x2-ln x上任意一点, 则点P到直线y=x-2的最小值为( A.1 2 C. 2 解析 ). B. 2 D. 3 1 1 由已知y′=2x- x ,令2x- x =1,解得x=1.曲线y=x2
-ln x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1=x-1,即x-y=0.两直线x 2 -y=0,x-y-2=0之间的距离为d= = 2. 2 答案 B
考向一 求曲线切线的方程 【例1】►已知函数f(x)=x3-4x2+5x-4. (1)求曲线f(x)在x=2处的切线方程; (2)求经过点A(2,-2)的曲线f(x)的切线方程. [审题视点] 由导数几何意义先求斜率,再求方程,注意点是
否在曲线上,是否为切点.
解 (1)f′(x)=3x2-8x+5 f′(2)=1,又f(2)=-2 ∴曲线f(x)在x=2处的切线方程为 y-(-2)=x-2,即x-y-4=0. (2)设切点坐标为(x0,x3-4x2+5x0-4) 0 0
(2)证明
设g(x)=ex-x2+2ax-1,x∈R,
于是g′(x)=ex-2x+2a,x∈R. 由(1)知当a>ln 2-1时,g′(x)的最小值为 g′(ln 2)=2(1-ln 2+a)>0. 于是对任意x∈R,都有g′(x)>0,所以g(x)在R内单调递增. 于是当a>ln 2-1时,对任意x∈(0,+∞),都有g(x)>g(0). 而g(0)=0,从而对任意x∈(0,+∞),g(x)>0. 即ex-x2+2ax-1>0,故ex>x2-2ax+1.
-
考向三 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问题 【例3】►设a为实数,函数f(x)=ex-2x+2a,x∈R. (1)求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2)求证:当a>ln 2-1且x>0时,ex>x2-2ax+1. [审题视点] 第(2)问构造函数h(x)=ex-x2+2ax-1,利用函数
的单调性解决.
(1)解
【训练2】 已知函数f(x)=ex-ax-1. (1)求f(x)的单调增区间; (2)是否存在a,使f(x)在(-2,3)上为减函数,若存在,求出a的 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f′(x)=ex-a, (1)若a≤0,则f′(x)=ex-a≥0, 即f(x)在R上递增, 若a>0,ex-a≥0,∴ex≥a,x≥ln a. 因此f(x)的递增区间是[ln a,+∞).
[尝试解答] f′(x)=3ax2-6x=3x(ax-2). 因为 x=2 是函数 y=f(x)的极值点. 所以 f′(2)=0,即 6(2a-2)=0,因此 a=1, 经验证,当 a=1 时,x=2 是函数 f(x)的极值点, 所以 g(x)=ex(x3-3x2), g′(x)=ex(x3-3x2+3x2-6x) =ex(x3-6x)=x(x+ 6)(x- 6)ex. 因为 ex>0,所以 y=g(x)的单调增区间是(- 6,0)和( 6,+ ∞);单调减区间是(-∞,- 6)和(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