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IN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扩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知角度看IN的基本意象图示及其隐喻扩展
摘要: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式和隐喻意义。

研究表明,in的核心意义来自其在空间范畴中的意象图示,这种基本的意象图示可分为静态图示和动态图示两种。

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这种基本意象图示得以扩展,从而实现了in从空间范畴向“时间”、“社会关系”、“范围”、“视听”等多种抽象范畴的投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从而形成了in的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关键词:in;意象图示;隐喻;空间隐喻;概念隐喻
隐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理查德所言,每三句话中就有一个隐喻。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将某个已知领域的经验投射到另一未知领域,从此来认识未知对象的认知方式。

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之所以能发生投射,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

认知和语言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一方面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另一方面语言记录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在浩瀚的英语词汇中,方位词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其用法却很多。

词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静止的,而方位词在运用中却体现了动态的特点。

传统语言学主要对方位词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描写、概括和分类,但没有涉及方位词语义形成的理据和机制。

而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兴的语言学
研究视角——认知语言学,却为方位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1]。

空间方位是人们最初、最基本的认知,这些空间感包括:上/下;前/后;左/右;深/浅;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概念投射到时间、数量、社会地位、情绪、状态、变化、原因、目的等得抽象概念上,形成了空间概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示和隐喻意义。

一、意象图示理论及概念隐喻
意象图示(image schema) 是认知语言学中广泛使用的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Lakoff 认为意象图示有两个主要特点:首先,它们都是根据人们自己的身体经验推理出来的;其次,它们都是从具体域到抽象域的投射。

Lakoff 总结了多种意象图示,例如:“容器图示”(container schema),部分——整体图示(the part-whole schema),连接图示(the link schema),中心边缘图示(the center-periphery schema),起点——路径——目标图示(the source-path-goal schema),线性图示(linear order schema)等[2]。

Langacker根据认知语法理论,提出意象图示是由射体(trajectory, TR),标界(landmark, LM)和路径(PATH)构成的,表示TR和LM之间的动态、静态关系。

TR为主体,LM为参照物,PATH为TR经过的路径。

意象图示是一种源于具体生活经验的认知结构,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构成的,是人们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更抽象的结构概念的基础。

换句话说,无论一个词语的意义有多复杂、多抽象、
多丰富,其都是建立在一个基本意象图示基础上的。

因此,从意象图示的角度进行分析是词汇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

问题是:为什么一个概念体系会产生它现在所有的概念隐喻?一个概念体系拥有现在这一批概念隐喻而不是另外的概念隐喻,这是有据可循还是纯属偶然?对这两个问题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的回答是:人类的认知蕴于身体,我们拥有现在所有的这一批概念隐喻,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和物理经验决定的。

简言之,所有的规约性的概念隐喻都根植于我们的生活经验。

对于概念隐喻,有的研究者指出,“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那就是隐喻的认知研究。

”概念隐喻是如何得到的(或称如何推断出来的),它的表现如何,它是如何运作的,可参考3本书:Lakoff & 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的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Mark Turner的Death Is the Mother of Beauty: Mind, Metaphor and Criticism。

概念隐喻植根于人的大脑,由它生成各种隐喻表达式,因而研究隐喻,当然是研究认知现象了。

Lakoff还断言:大多数基本的概念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德国学者Dirven指出:“这是极强的断言,实际上说它是20世纪最后25年中最强的语言学断言之一,也不为过”。

二、In的基本意象图式
中心意义在其所在的语义网络里的地位是最显著的。

同一语义网
络里的其他意义都是围绕中心意义,构成一个整体。

也就是说,其他意义都是由中心意义延伸而来的。

方位词in的基本意象图示为“射体——路径——标界”图示。

该图示主要由射体(trajectory, TR)、标界(landmark, 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表现的是射体与标界之间的某种动态或静态的不对称关系。

射体为这一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标界为参照物,为射体的方位提供参照,射体的运动轨迹或路线称为途径[3]。

根据射体和标界之间的关系,该意象图示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在静态图示中,射体运动路径为零,起点和目标重和。

射体和界标处于不对称的静态关系。

在动态意象图示中,射体和标界之间为动态关系,其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射体由于力的作用,经过一定的路径,以标界为参照物,发生一定的位移关系。

本文研究的对象in的基本空间意义也可以通过意象图示来表示,以下就in的静态和动态意象图示分别进行讨论。

1.静态图示
In的核心空间关系可以通过静态意象图示来表示。

该图示的具体含义用其基本构成要素来描述就是射体处于标界的边界内。

例如:例1. My mother was in the kitchen.
例2. There is some sugar in the cupboard.
在例1中,射体mother处于标界kitchen之内。

在例2中,射体sugar处于标界kitchen之内。

因此,In的静态意象图示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可用下图直接描述:
图1 in 的静态空间意象图示
2.动态图示
在动态意象图示中,射体和标界之间为动态关系,其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由于力的作用,经过一定的路径,以标界为参照物,发生一定的位移关系。


3. Susan put her keys in her handbag. 例
4. Tyler almost fell in the river.
在例3
中,射体keys 在外力Susan 的作用下进入标界handbag
中。

在例4中,射体Tyler
在自身力的作用下进入标界river
中。

因此,In 的动态意象图示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可用下图直接描述:
图2 in 的动态空间意象图示
三、 In 的隐喻扩展
首先,让我们先看几个例句:
例5. I hear that their marriage is in trouble.
例6. His life was in danger.
从上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不能从单纯的空间关系和运动
中得到解释。

例句中的in都是经过隐喻延伸了的,要理解它们便要涉及到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通常是从空间关系(空间域)投射到非空间域。

投射就是意象图示的投射,原模式中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都会投射到目标模式上。

因此,要理解以上非空间关系的例子还是要以我们基本的in的空间意象图示为基础。

在例5中,射体marriage最初是非隐藏路标,当marriage发生移动,跑到trouble里。

这里的trouble便是隐喻化了的,是将容器图示投射到了trouble上,这样trouble便具有了容器的特点。

因此,婚姻出现问题用marriage in trouble便变得容易理解。

在例6中,人的正常的生命状态被看做了路标,当射体life出现危险,便脱离了路标进入了danger。

由以上分析得出,射体不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都可以产生隐喻意义。

因此,in的隐喻延伸意义可以以意象图示理论为依据分析。

In的隐喻延伸意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时间、社会关系、范围和视听。

这四种延伸意义还可以理解为是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

1.表示在某时间内
时间,作为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之一,来源于容器图式。

也就是说,它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TIME IS A CONTAINER。

例7. It was the team’s first win in eighteen months
例8. I haven’t seen you in three weeks.
在例7中,18个月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EIGHTEEN MONTHS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18
个月,当事情发生在18个月内,则隐喻的理解为在容器内,则可看作in。

在例8中,3个月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THREE WEEKS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3个月,当没见面的时间是三个月,因此则隐喻的理解为在容器内,则可看作in。

2.表示在某社会关系中
社会关系,作为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之一,来源于容器图式。

也就是说,它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SOCIAL GROUP IS A CONTAINER。

例9. In the army, every solider wants to be a general.
例10.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the family.
在例9中,军队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ARMY IS A GROUP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军队,当谈论军队里面的士兵的时候,则理解为在路标内。

所有的士兵都想成为将军,则隐喻的理解为所有的士兵都在“容器”内,用in。

在例10中,家庭被看作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FAMILY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家庭,当人在路标内,便成为了家庭的一员,则隐喻的理解为人在“容器”内,则可看作in。

3.表示在某范围内
范围,作为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之一,来源于容器图式。

也就
是说,它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RANGE IS A CONTAINER。

例11.One in 10 homes now has TV.
例12.The book you wanted is in.
在例11中,总的家庭数被看作了一个整体,其理解是建立在概念隐喻TOTAL NUMBER IS A CONTAINER的基础上。

因此路标便是总人数,当整体里有成员有其他不一致的时候,则理解为到路标外了。

例句中,十家有一家有电视机,则隐喻地理解为有一家人在“容器”内。

在例12中,隐喻来自于概念隐喻POSSESSING IS A CONTAINER。

因而,“拥有”或“占有”的状态便具有了容器的特性,即有一定的边界,有内外之分。

因此,“拥有”和“占有”某物的时候,便是在容器内,则可看作in。

4.表示视听
视听,作为in延伸意义的目标域之一,来源于容器图式。

也就是说,他构成了一个概念隐喻VISUAL IS A CONTAINER。

例13. There is no policeman in sight.
在例13中,视野范围被看作一个整体,因此路标便是视野范围,当在能看到的范围内没有警察的时候,则理解为在路标内没有警察,可看作in。

四、总结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通过对方位词in的语义所进行的研究,揭示了in的基本意象图示以及该图示向空间隐喻意义转移的规
律。

人们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基本的由内向外这一意象图示是in核心语义产生的认知理据,而空间隐喻则展示了in多义性的拓展机制。

由此可见,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和理论给英语方位词in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提供了解释,对评价人类认知系统在方位词语义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 黄洁.IN语义扩展的认知理据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17-22.
[2] Lakoff G. 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273-275.
[3] 胡涛晖.英语介词through的空间隐喻认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