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导学稿
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张云教师教育专业)人们对“师范教育”的理解常常偏重于教师的职前培养,其实不然,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就将师范教育定义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初任考核试用和在职培训,另外西方语境中并没有“normal education”组合,与师范教育所对应的词汇就是“teachers education”。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育”一词的内涵可以用“师范教育”来表征,教师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范教育的发展。
一、清末师范教育的初创中国虽在三千年以前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但却没有一个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通常是由一些官吏或者知识分子来承担教师培养工作。
因此,中国教育师范的历史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
1、产生的社会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英美法日等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发起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此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然而事与愿违。
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宣告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一个个屈辱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
为了救亡图存,随着“开民智”目标的提出和资产阶级维新教育的兴起,中国近代教育逐渐从重点办专门教育转向大力发展普通教育,因此产生了建立师范教育以培养大批合格师资的历史需求。
2、从《论师范》到南洋公学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梁启超,1896年在《论师范》中最早较为系统地对中国兴办师范教育的重要意义、基础课程和实施方略进行论述和分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师范教育思想,开启了我国师范教育理论的先河,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产生。
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对建立中国师范教育进行倡导和构想的同时,也开始了建立中国师范学校的实践。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以培养各级教师,它具有较为明确的宗旨和培养目标。
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历程、演进逻辑及发展趋势
2020年第6期No.6,2020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㊀OF㊀SOUTH㊀CHINA㊀NORMAL㊀UNIVERSITY㊀(SOCIAL㊀SCIENCE㊀EDITION)2020年11月Nov.2020作者简介:李广,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欣桐,吉林延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㊂收稿日期:2020-05-20基金项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项目 教师教育政策文献研究 (JSSKT2019022)①㊀杨跃:‘论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㊂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历程、演进逻辑及发展趋势李㊀广,李欣桐ʌ摘㊀㊀要ɔ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探索新中国师范教育体系建设的发轫阶段(1949 1977)㊁提升师范教育重要战略位置的调整阶段(1978 1997)㊁构建开放的现代化教师教育范式的转型阶段(1998 2008)以及全面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强化阶段(2009 2019)㊂其演进逻辑表现为政策主体由管理走向治理,政策目标由效率走向公平,政策理念由规约走向服务㊂目前,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呈现出以师德师风养成为价值先导,创新教师教育培养路径,保障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健全教师教育制度体系,推进教师教育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㊂ʌ关键词ɔ教师教育㊀教师教育政策㊀教师队伍建设㊀师德养成ʌ中图分类号ɔG40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0-5455(2020)06-0057-12㊀㊀教师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的下位概念,是指国家机关㊁政党及政治团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实现教师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以及解决教师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㊁基本方针以及教育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关于教师培养㊁教师入职教育㊁教师培训等发展的行动准则,①体现了治理主体对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家意志与价值选择㊂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整体经历了自初建到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卓著的成效,并且在国家总体政策的指导下,在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㊂本文将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变迁历程,梳理其演进逻辑,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㊁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㊂一㊁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历程(一)发轫阶段:探索新中国师范教育体系建设(1949 1977)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为尽快对旧中国师范教育体系做出调整,本阶段政策多以草案形式集中出现,核心任务为集中力量接管和改造旧学校,快速培养㊃75㊃师资,建立新中国师范教育体系㊂195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首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提出要集中力量开办师资训练班㊁试办工农中学㊂1950年,教育部第五次部务会议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教师教育政策文件‘关于改革北京师范大学的决定“;同年5月颁布的‘北京师范大学暂行规程“明晰了更名后的北京师范大学在基本任务㊁教学原则㊁学生培养㊁教学组织及行政组织五大方面的标准和要求,①新中国师范学校的雏形初现㊂1952年,‘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与‘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相继颁布,确立了包括四年制本科㊁二年制专修科㊁二年制师范专修科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与学制三年的独立定向(中等)师范学校体系㊂1963年,教育部接连发布‘关于颁发高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草案)的通知“‘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定了高等㊁中等师范教育中语文㊁数学等十几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草案)㊂②以上政策文件建构了新中国初期的师范教育基本体系和基本框架内容㊂同时,政策制定主体也意识到新中国当时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㊂为迅速且有效地训练大批师资,教育部㊁政务院于1952 1954年先后颁布了‘关于大量短期培养初等及中等教育师资的决定“‘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中等学校师资短训教学计划(草案)“及相关说明,提出该阶段以扩充现有学校为主㊁筹备新校为辅,明确了补偿型速成培训与常规型师范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满足初等㊁中等㊁高等师资的迫切需求㊂(二)调整阶段:提升师范教育的重要战略位置(1978 1997)文革期间的教师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拨乱反正 工作结束后,教师教育政策立即进入调整阶段,该阶段任务为恢复教师教育正常秩序,开始重视师范教育并将其提升至重要战略位置㊂197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深刻反思了十年浩劫对教师教育工作推进的严重阻碍,为尽快恢复教育领域各项事业的正常发展秩序,达成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科学文化水平 的战略任务,决定 必须用很大的力量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 ,加快补充教育所需新师资,各省㊁市㊁自治区统筹规划办好现有师范大学与中师学校,并有计划地新建若干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扩大招生,要求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大力发展和办好师范教育㊂③1980年,第四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再次肯定了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 工作母机 的重要地位,提出师范教育先行,号召重视师范教育,提高师范教育地位㊂㊃85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2020年第6期①②③李友芝㊁李春年㊁柳传欣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第3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第876-882页㊂同上书,第1127页㊂同上书,第1133-1138页㊂随后,教育部接连颁布‘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接受进修教师工作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高等师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办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意见“‘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切实将师范教育提到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上,加快各级各类师范学校标准化建设速度,明确各级师范学校的培养任务,推动在职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逐步实行分级管理领导体制㊂1990年,‘加速师范院校标准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提出,要 优先发展师范教育 ㊂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了各级师范教育的培养㊁培训与考核管理工作,加强了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㊂同年2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指明了今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强调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㊁结构合理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要大力改善教师工作㊁培训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㊂(三)转型阶段:构建开放的现代化教师教育范式(1998 2008)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㊁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㊁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㊁2002年‘教育部关于 十五 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正式拉开了中国课程改革的序幕㊂新思想㊁新理念的碰撞与迭代加速了教师教育的话语转型㊁体系转型与观念转型,也标志着中国教师教育步入了改革转型的历史阶段㊂该阶段任务为构建开放的现代化教师教育范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以满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㊂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在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中使用 教师教育 这一概念,取代了原有的 师范教育 ,大大扩充了其原本内涵,实现了话语转型㊂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师范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以师范学校为主体㊁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培养方案,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开办教育院系或开设获教师资格所需课程,①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式教师教育体制,师范生不再是师范学校的专属,师范生培养权向综合性大学开放㊂2002年,教育部‘关于 十一五 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继续推进教师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高效重组教师教育资源,进一步实现了教师教育体系开放转型㊂2001年,‘决定“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强调教师需㊃95㊃李㊀广,李欣桐: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历程㊁演进逻辑及发展趋势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199903/t19990316_162694.html,访问日期:2020年3月20日㊂做到德才兼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缺一不可㊂2003年,教育部㊁国务院学位办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为高等学校在职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开辟途径,以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教师教育逐渐从数量规模扩充向质量素养提升转变,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转型㊂(四)强化阶段:全面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均衡发展(2009 2019)转型阶段后,中国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逐渐开放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㊂为了应对社会主义进程中新的主要矛盾与社会需求,教师教育逐渐步入强化阶段㊂在这一阶段,教师教育政策发布频率明显提高,以促进教师教育资源均衡化㊁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㊂2009年,教育部㊁财政部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继续组织实施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的通知“,在原有的实际成效与经验基础上继续实施 特岗计划 ㊂2010年起全面实施的 国培计划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㊂2012年,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原有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的基础上,采取提前招生㊁公费培养㊁定向就业等办法,吸引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①进一步鼓励地方发展师范生免费教育㊂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明确提出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②促进教育公平㊂以上政策的出台对鼓励优秀师资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与现实意义㊂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能力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拉开了由中央政府经费支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序幕㊂2010年,教育部㊁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正式启动 国培计划 ,并由2011年至今连续9年发布 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 , 国培计划 逐渐成为教育部每年常规开展的重要活动㊂2018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③;㊃06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2020年第6期①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207/139702.html,访问日期:2020年3月20日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年第17期㊂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年第5期㊂同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2022年)⓪的通知“提出,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①;同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 0的意见“提出,要以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㊁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㊁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为目标要求㊂②基于中国教师教育的现实状况与发展反思,教师队伍质量受到空前重视,国家现已将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㊂提高教师质量需依靠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教师教育政策成为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动力,将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全面迈向质量提升的全新阶段㊂二、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演进逻辑(一)政策主体由管理走向治理新中国伊始,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国家迅速建立教师教育管理体制,但同时也面临行政体系重建㊁层级调整与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㊂为打破原有教师教育管理体制的封闭性与局限性,教师教育政策管理体制经历了由中央集权统一管理到多元共治权责下移的演变过程㊂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主体多元协同㊂教师身兼受教育者与劳动者的双重身份,除教师相关职业能力建设外,教师的聘用㊁职称㊁工资待遇㊁社会保障等在一定程度上超出教育部责任范围㊂教师教育的组织与有效开展涉及多个组织与集体,多元制定主体协商与配合,构成了中国以教育部为主,中共中央㊁国务院㊁国家发展改革委㊁财政部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㊁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辅的教师教育政策协作架构㊂管理方式为中央宏观领导与简政放权兼行㊂政府职能逐渐由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管理,教育决策权随之逐渐下移,赋予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㊁教师教育培训机构依法自主办学权力,各级政府充分发挥领导组织职能,各级各类部门积极履行职责,积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并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开办教师教育,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在中央领导下分级管理㊁地方为主㊁政府统筹㊁社会参与的开放性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呈现出多元主体参与 共治 局面㊂(二)政策目标由效率走向公平新中国成立之初,师范体系尚未建立,师范院校规模有限,各级学校师资普遍缺㊃16㊃李㊀广,李欣桐: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变迁历程㊁演进逻辑及发展趋势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 2022年)⓪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访问日期:2020年2月15日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 0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访问日期:2020年3月6日㊂乏㊂为了应对旧中国遗留的教育严重落后问题,恢复学校教育功能,普及教育,扫除文盲,迅速提升广大群众文化水平,解决庞大的师资缺口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㊂1951年,‘全国初等教育与师范教育会议上的报告“指出: 师范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应争取多设专修科㊁速成班㊁轮训班,以实现提高和培养大量的中等学校师资的迫切任务㊂ 同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与师范教育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指出: 解决师资问题是今后全部教育工作的关键 今后三五年内培养师资的工作应以短期训练为重点,其目的就在于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和有效地训练出大批初等(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师资㊂ ①1977年,‘关于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要 尽快建立和健全省㊁地㊁县㊁社和学校的师资培训网络 ㊂早期的教师教育政策目标深刻体现出追求师资速成以扩大师资规模的效率倾向㊂教师教育政策的效率倾向有效促使师范院校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师资数量,师资培养规模成效显著,但由于顺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中西部地区以及城乡的差距日渐凸显㊂进入21世纪,中国加强了对农村及中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重视㊂2002年,‘关于 十五 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强调,要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 ㊂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㊁2004年教育部‘关于启动新一轮民族㊁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暨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4 2008年)的通知“㊁2006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㊁2007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㊁2008年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暑期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发布,均体现出政策目标逐渐聚焦于农村及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㊂均衡本身并非最终目的,缩小差距并实现各领域和谐共生才是推行均衡的目的,②教师均衡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公平㊂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目标由最初的效率优先逐步向均衡优质过渡,并逐渐形成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道路㊂(三)政策理念由规约走向服务教师教育政策理念由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任务决定㊂新中国成立之初,教师教育领域处于混沌朦胧状态,为保证教育各项事业正常运转,满足巨大的师资缺口,使教育能够更好地服从经济建设总目标,迫切需要短时间内在宏观上构建起新中㊃26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2020年第6期①②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 1975)“,海南出版社,1998,第113-114页㊂徐小容㊁朱德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逻辑与价值旨归“,‘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㊂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发挥政策的强制性与权威性管理效能,对整个教师教育领域进行统一规划㊁组织㊁指挥与监督㊂因此,政策内容重在建立制度,制定标准,发布各类方针㊁任务㊁章程㊁计划㊁办法,并需要长期进行调整与完善,致使教师教育政策的规约理念突出㊂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㊂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教师,一切教师教育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同时,教师教育属于公共事业范畴,这一属性也决定了教师教育必须服务于教师群体㊂伴随社会发展需求,在终身教育思想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育政策逐渐凸显服务意识,指向教师质量提升㊂例如,1999年,教育部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2002年,教育部‘关于 十五 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 开创教师培养的新格局,提高新师资的学历层次 , 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②;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 , 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㊁培训的重点 ③㊂可见,教师的主体性需求日益得到重视,政策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取向,尊重教师发展规律与发展需求,为教师提供公平且有质量的发展条件㊂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教育政策的规约与服务取向并非对立关系,而是教师教育政策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二者之间相辅相成㊁相得益彰㊂合理的管理制度与手段有助于更有效率地服务于教师,而能够考虑教师切身利益并满足教师需求的服务取向政策又有助于提高管理成效㊂三、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趋势(一)以师德师风养成为价值先导一是构建新时代师德师风养成教育本土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成就及未来展望——以政策文本为视角
继续教育研究
2018年第 6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 发展历程、成就及未来展望
———以政策文本为视角
师教育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政策;发展历程;成就;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8)06-102-05
一、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 教 师 教 育 政 策 发 展 历 程
(一)1978年至 20世纪末期:政策调整发展时 期
197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与发展师范教 育的实施意见》,在该《意见》中将促进教师教育发 展作为促进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持续发展的基 础,明确了师 范 教 育 发 展 的 方 向;1980年,教 育 部 又颁布 《关 于 办 好 高 等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的 实 施 意 见》,对 高 等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的 办 学 定 位、方 向、学 制、专业等问题做出原则性的规定。1980年,国务 院召开了 全 国 师 范 教 育 工 作 会 议,全 面 回 顾 和 总 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经验 与教训,明确了师范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方向, 纠正“文革 ”时 期 师 范 教 育 被 破 坏 的 局 面,逐 渐 恢 复师范教育体系。
念,革新了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取 得 了 巨 大 的 成 就。展 望 未 来,我 国 教 师 教 育 政 策
依 然 可 以 大 有 作 为 ,需 要 进 一 步 明 确 教 师 教 育 标 准 ,改 进 教 师 教 育 管 理 制 度 ,推 动 教 师 教 育 体 制 创 新 以 及 推 动 教
近代师范教育研究资料汇编
近代师范教育研究资料汇编第一章师范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师范教育的起源师范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教育。
在古代,教师被尊为社会的精英,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然而,师范教育的真正发展要从近代开始。
二、西方师范教育的兴起近代师范教育的兴起始于欧美国家。
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推动,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
西方国家开始关注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并相继建立了师范学校。
三、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师范教育模式,并引进了师范学校的办学经验。
然而,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影响下,师范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二章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师范教育的理论基础师范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
这些学科为师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二、师范教育的实践模式师范教育的实践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教育实践等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习,师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师范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一、师范教育的现状当前,师范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各国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挑战。
二、师范教育面临的问题师范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师范生的素质不高、师范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师范教育与实际教学脱节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提升师范教育的质量。
第四章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一、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师范教育将朝着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教师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师范教育的前景师范教育的前景广阔。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师范教育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
结语师范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专业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师范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如果从20 世纪初清政府确立师范教育体系开始计算,我国师范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的历程中,我国的师范教育经历过了动荡也获得过机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纵观整个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过渡期(建国初期到1957 年前)解放初期的师范教育主要是模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同时沿袭了民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不过由于国家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当时的师范教育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指出:“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建设的中心环节,师资问题如不解决,文化建设的高潮就很难到来,甚至会影响经济建设。
”当时的《人民日报》向全国强调:“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的中心环节。
”于是,师范教育成了教育领域乃至国家建设的重心。
1953 年11 月,教育部专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会上讨论了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性质、方针、步骤等问题,强调:“高等师范教育是办好和发展普通教育的关键”,“高等师范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中等教育,影响新中国青年一代的培养。
”这一阶段,师范教育在模仿与摸索中获得了一定发展。
2、动荡期(1957 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从1957 年起,中国教育开始革命化、政治化。
1958 年对教育进行大批判,师范教育受到了巨大>中击,出现了“师范性” 和“学术性”之争。
1958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拔掉资产阶级教育教学中的一面白旗》的社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
1960 年全国师范教育改革座谈会召开,会上提出师范教育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认为课程内容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认为强调师范性是造成师范教育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提出要大力精减教育科目,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科合一。
会上还提出了“努力使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分别相当于综合性大学和高中的程度。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摘要: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也就是说,在中国土地上一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中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2.教师专业化;3.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4.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热点课题。
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经历了从兼职到专职,到成为一种行业,逐步形成了它的专业化特征,并且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来建树它自身的精神”。
关键词:教师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热点课题;一、中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在原始时期,教育活动并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负责教育的是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
夏代以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培养本阶级的力量,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
此时,教育活动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此时的教师还不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长者为师、能者为师、学者为师、以吏为师,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特点之一。
但是,这些教学人员还未真正将教师作为职业来源,所以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开始在民间兴起,私学发端于春秋战国,兴盛于汉唐,沿袭到清末,期间时有涨落。
唐宋时期,私学第二次兴盛,私学和官学相互补充、相互发展。
直至清代,私塾的种类已非常繁多,塾师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队伍规模较之以前有所扩大。
在教师职业发展中,塾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中的一些人因学识渊博、品行高尚、治学严谨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也为后世的教师所批评接受,成为后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新型学堂的设立,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涌现出来。
由于受教育的人数增多,所教学科门类增加,所以此时有知识同时掌握所教学科知识并知道如何教的人才能当好教师。
此时,人们已对教师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将它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并对教师进行专业化训练。
二、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清末时期的教师培养机构的设立——师范学校。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设师范院,以培养上中两院的教员,解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和职业化培养师资的序幕。
教师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古 代 还 没 有 培 养 教 师 的 专 门 机 构 ,教 师 职 业 知 识
和 能 力 的 习 得 ,主 要 通 过 有 一 定 文 化 知 识 的 人 在 教 育
经 济 发 展 的 变 化 对 学 校 影 响不 直 接 学 校 ,对 社 会 经 济 的 变化 不 敏感 。第 四 ,教师 养 成 局 限 于 职 前培 养 阶段 , 终 身 学 习 、终 身 发 展 的意 识 尚未 建立 ,教 师 的 专 业 发 展 、继 续 教 育 缺 乏 制 度 保 障 ,教 师 的职 前 培 养 与 职 后
的 弗 兰 克 在 哈雷 创 成 了教 员 养 成 所 。 这 个 阶 段 的教 师 主 要 是 有 一 定 文 化 基础 知 识 的 人 通 过 师 范 教 育 的专 门 职业 训 练 培 养 出来 的。 我 国师 范教 育 始 于 19 8 7年 ( 绪 二 十 三 年 ),当 光 时 清 政 府 大 理 寺 少 卿 盛 宣 怀 经 奏 准 在 上 海 创 办 南 洋 公 学 ,内设 师 范 院 为其 他 各 院 培 养 师 资 。 10 9 2年 京 师 大 学 堂 内设 师 范 馆 ,培 养 中学 师 资 。 从 此 建 立 了师 范 教 育体 系 。中 国 的师 范 教 育 起 先 是 学 习 日本 的 , 中华 人
者 对 官 学 教 师 的 大 致 要 求 。 从 这 一 保 举 状 可 以看 出 , 统 治 者 对 博 士 的要 求 是 比较 全 面 的 :博 士 必 须 德 才 兼 备 ,通 达 博 洽 ,才 能 为 天 下 重 ,才 能 保 持其 崇 高 的职
民共 和 国 成 立 以 后 ,根 据 苏 联 的模 式 加 以 改 造 ,建 立 了 中 等师 范 学 校 、高 等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 师 范学 院 和 师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看我国教师教育的历史变迁
2 0世纪 6 0年代 以后 ,世界各国在对教 师的数量要求 基 本满足 以后, 由于对现实教育质量不满 , 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 呼声越来越高 。 而教育质量改善的关键 因素在于教师。因此 ,
摘
要: 师专业发展 研 究, 求把教 师职业作 为一种专业看待 。 教 要 要提 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赢得专业地位 , 一个很重要 的途
径是教师教育.进入 2 世 纪 9 O 0年代以来, 高教师素质 , 进教 师专业发展 , 提 促 进行教 师教育改革 , 成为我 国历 史的必然选择 。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视 角, 沿着历史发展的线索, 回顾 了我 国教师教育的历史变迁。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师教育; 史变迁 教 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O . NO 4 18 . J 12 0 u. 0 9 .
从教师专业发展 的视 角看我 国教师教育的历史变迁
邓 三英 ,姚 少 怀
(.怀化学院 教育系,湖南 怀化 4 8 0 ;2 1 1 0 8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 沙 4 0 8) 10 1
发 展 的研 究 也 有 两种 研 究取 向 :一 种 是研 究 教 师 专业 发展 所 经 历 的 阶段 ; 种 是 研究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内’ [ 一 涵 。
从对教师专业发展所下的定义来看也是五花/.J  ̄-,各有 1 ' 千秋 。 如有人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 通过扩大教学专业赖以 存 在的知识基础 ,并提高教师的认识来提高教学的专业地位 的过程 ”3 有些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 。 “ 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演进和丰富的过程”4, 【] 等等。 虽然 目前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发展还没有一个统一 的、 权 威的定义 ,但通过对以上各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 的不 同界定 的分析和理解 , 笔者认为 ,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相对 于教师专
我国师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2019年文档资料
我国师范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师范教育在我国有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三种不同的模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师范教育体制,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之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清末新政及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1897年 3月,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以培养各级教员,开创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学校,揭开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序幕。
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于 1902年拟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
它规定师范教育分为设置于大学堂的师范馆、附设与高等学堂的师范学堂和附设于中学堂的师范学堂两级,分别构成高等师范教育和中等师范教育。
这标志着中国近代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开始。
但很遗憾该学制没有成功施行。
1902 年创立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
1902 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成立了师范馆(现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雏形。
1904 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将师范教育从中学学堂、高等学堂正式划出来,成为单独的系统。
并规定分为初级师范和优级师范,分别培养小学和中学教员,标志着“定向型”教师教育体系在我国的开始。
1912 年在南京成立的民国临时政府也非常重视师范教育, 1912 年,教育部刚成立,即颁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高等师范学校规程》,将初级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
至此,我国师范教育已经初步创立了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
在体系上,分为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等;在管理上,属于公立教育,由政府投资兴办;师范生享受公费待遇,免交学杂费、食宿费,并酌补书籍费及服装费。
这些对保证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五四时期及国民政府时期。
“五四”运动之后,受美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影响,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师范教育的独立性受到学界的质疑,否定教师需要专门培训和师范教育应独立存在,提出将大多中等师范学校并入高级中学成为师范科,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到高级中学或改为综合大学。
师范教育研究3O年——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4 4
可 以培养 普通 学校 师 资 ,又可 以培 养职 业学 校 与业
程 的 比例应 当 占总学 时 的 1 ~ 2 。 5 0
3 .实 践教 学缺 乏 Nhomakorabea余学校师资 ;既培养新师 资又培养 、提高在 职师 资;既培养儿童教育师资 ,又培养成人教育师 资;
既要完 成计 划 培养 任务 ,又 可兼 负一 些 为专业 户 或
主要是 指 ,三级 师范教 育 只是 面 向普通 中小学 ,而
校,综合院校也可以培养教师 。教师教育不仅是指
教师 的职前 培养 ,还包括教 师 的职后 培训 、继续教 育 。纵 观我 国改 革 开放 3 的 师 范教 育 ,主要 经 O年
历了师范教育阶段 、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阶段 和教师教育阶段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很难做 出准
二年级开始每周半 日见 习 ,纳入课表 中 ,三 年级除每 周半 日 习外 ,还 安 排 两次 实 习,共 六 至九 周 的时 见 间 。作 为见 习、实 习的补充 ,还用请进来 的方式 ,让 学生更 多地接触小学 的多种活动 。2 _ l] 华东 师范大 学在 全 国范 围内开展 的实证 研 究 表 明 ,对 师范毕业生质量的指责主要集 中在 以下几个方 面 :知识面狭窄 ,兴趣单调 ,组织 管理能力差 ,难 以 胜任班 主任工作 ,不能有效 地组织 和指 导学生 的课外 活动 ;不善 于 口头表 达 ,不善 于 板 书 ,不会 制 作 教 具 ,不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专业 思想不稳定 ,不
师范教育研究主要集 中在 中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 教育和农村师范教育方面,具体探讨 了师范教育的 培养 目 、课程设置 、学制、 “ 标 学术性”与 “ 师范 性 ”之 争等 。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教师职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官师合一”变成独立职业,再到出现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的诞生,到如今我们把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看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有一些细节性的客观题,也可以整体作为简答题进行出题,主要考点集中在教师职业独立的时间、师范教育诞生过程的节点、世界上和中国对教师专业地位的确定时间、文件等。
但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点更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再此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教师从“职业”到“专业”的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非职业化阶段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在人类社会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并没有从其他行业中分离出来,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在古老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向年青代传授劳动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经验,此时的教育就在劳动和生活中进行家庭中的父母兄长、部落的首领和长者都有义务承担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责任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因此,也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职业。
二、职业化阶段随着学校的产生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出现,开始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教师职业,但此时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官师一体,教师职业并不是独立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私学,独立的教师职业由此而生。
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竞相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并且设学授徒,宣传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古希腊的智者也以专门教授人们知识为主。
私学教师逐渐成为一种行业,但并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很低,从业人数也十分有限。
三、专门化阶段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拉开了师范教育的序幕。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单元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职业与专业请说出下列词语的涵义1.我的职业是教师(会计、律师、销售员、保姆等)。
此处的职业主要指获得报酬的工作及工作岗位。
2.请问你在大学修的是什么专业?此处的专业主要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3.这位医生的技术很专业。
此处专业之意主要指专门的高深的学问或知识。
4.比赛分为专业(或职业)小组与业余小组两大组。
此处的专业指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
课后,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如何理解这位教师的话?说明了什么?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80年代兴盛于欧美各国。
●一般认为,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乐(Fuller)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被认为是开始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对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由此兴起。
●在这场运动中,各国政府不仅在观念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在实践上试图通过改进教师职前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等途径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Hargreaves & Fullan (1992)认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
●Hargreaves (1995)还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师范教育是培养优秀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师范教育在中国可追溯到宋代。
宋代的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培养师资的重要机构。
到了清代,设立了各级师范学堂,开始有了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师范教育的发展并不平稳。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教育事业的需要,中国开始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对于师范教育的重视凸显在多个方面,包括政策扶持、投资和师范学生数量的增加等。
1960年代,中国启动了“农村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大量投入资源培养村级教师,以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此后,师范院校数量迅速增加,师范教育开始迎来了一个高峰。
然而,尽管师范教育有所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培养质量不稳定。
一些师范院校教师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师范教育与教育改革的需求不匹配。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未能及时适应新的需求。
此外,师范生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也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推动师范教育的改革。
首先,不断提高师范生入学门槛,加强对师范院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选拔。
其次,推行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化、科研能力等。
此外,致力于构建一整套师范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透明度。
未来,中国师范教育将朝着更高质量、更专业化、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引入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提升师范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使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现场的需求。
同时,与教育改革紧密结合,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师。
此外,在教师待遇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投资力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师范教育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起伏与发展。
略论师范院校的发展趋势与教师教育
★作者 : 向显智 , 北师 范学院 院长 、 湖 教授 , 湖北省 高校领 导科 学研 究会 副会 长。
1 湖教领科论 2 年 导 坛 8 0 育3学 北 第期 1 0
lj 高 麟 i 0 晨 疆
统模 式 , 即学科 专业 类课 程+ 育专业 类课 程 。 教 在这 一
模式 下 , 生 花 四年 时间 混 合 学 习学 科 专业 知 识 ( 学 中 文、 数学 、 学 、 理等 ) 教育 专 业 知识 ( 育学 、 化 物 和 教 心
第 二种 模 式 是部 分 院校 正在 试 行 的另 外 一 种 培 养模 式 , “ + 人 才 培养 模 式 。这 种 模式 将 学 科 专 即 4 X”
势 。这种模 式下 。 学生要 先通过 普通 大学本 科教 育 阶
段 , 再进 入 师 范教 育 阶段 , 完 课 程 后 , 行 第 一 次 修 进
高师 院校 的 发展 最终 要 谋求 思 想 范式 和教 育模 式 的更 新 。 办学理 念的定位 、 办学 特色 的彰显 、 人才 培
养 的战 略 目标 与 规格 都集 中体现 在 各 自的人 才 培养
、
教 师 教 育 的 发 展 趋 势
模式发 展看 。 数师 范类 院校仍 沿用学 科专业类 课程 多 加教育 专业类课 程 . 两者 简单 累加 的培养模式 进行 用
近年 来 , 师 院校办 学 向多 科性 、 合 性方 向转 高 综 型成 为一种 大趋 势 。许多 发达 国家在 2 0世 纪上半 叶 就 开始 了这种 转型 。以美 国为例 ,0世纪 2 2 0年 代 以
同时 . 6 自 0年代 以来 , 国外 高校也越 来越 强调 教
并不体 现教 师职业 的专业性 特征 。 而转 型中 的教师 教
从教师教育历史变迁看我国教师专业发展
系统,规定师范院校为独立设置,奠定
了我国现行高师办学模式的基本格局。
在历时十年的 “ 文革”中师范教育也倍
受破坏 ,1 8 9 年后得以恢复,进人 8 7 O
逻辑也有所区别。不过,我们从 目 前有
关 “ 教师专业发展”的诸种表述中, 可 以 得出一些共性特征: 一是强调发展要
南洋公学师范院,而独立设置的中等师
范教育 则始于 1 2 9 年创立的通州民 0 立师
思考过程密切相关, 但却 是合而不同的,
是在一致的 研究旨趣下包含并牵涉着不 同的领域与概念范畴. 甚至研究方法和
范学校。1 4 9 年清政府颁布 《 0 奏定学堂
章程》 “ ( 癸卯学制” 将师范教育从中学 ) 学堂、 高等学堂 正式划出来,成为单独 的系统, 并规定分为初级师范和优级师
种“ 分体式”的师范教育。随着 “ 师范
教育”向 “ 教师教育”的转型, “ 分体
经济和社会体制的不断发展 , 对教师的
数量及质量需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
式”的师范教育也逐渐向现代化的 “ 一 体化”的教师教育发展。 ‘ 一体化”的 教师敦育发展以 终身教育为指导,根据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将教师的成长与
从本质上讲 ,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 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 是教师不断 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
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 要通过 不断的 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
是 2 世纪 6 年代后, O o 教师专业发展成
为一种强有劲的思想浪潮 , 并极大地推 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
LL I UNCHANSHl
◆ 李凤英
我国师范生政策的历史发展
我国师范生政策的历史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体制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1952年,国家开始实施了《关于教育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教育法规。
该决定提出了培养大批合格教师的任务,为此,
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师范教育。
在这一时期,师范生政策主要是为了
满足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师的需求,培养大量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教育体制进一步改革,师范生政策
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1980年代末期,国家开始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
政策,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得到了扩大。
此时,师范生政策不仅
仅是为了培养中小学教师,还开始注重培养各类学科的优秀人才,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
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师范生政策也在不断调
整和完善。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优秀学生选择师
范专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此外,国家还推动了师范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师范生参与实践教学和
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总的来说,我国师范生政策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满足基础教育
需求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师范生政策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师范生政策的历史发展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变革,为培养优秀教师和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概况
中国师范教育中国师范教育陈永明师范教育,通俗地讲,就是培养教师及教育研究人员的教育。
19世纪末,本实际初,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在中国出现后,师范院校曾占据重要地位。
在许多国家淡化专门的师范院校的今天,因为特殊的国情,师范院校仍作为一类专门学校,在近年的院校调整中,没有作为调整,仍单独保留。
一、中国师范教育的六种办学形式我国的师范教育,目前主要有一下几种办学形式:高等师范大学;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其他学校所办的师范专业。
据1995年统计,我国共有高等师范学校236所,13所高师院校设立博士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点有107个;有38所高师院校设立硕士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点有698个;高师本科院校有76所,在校学生约32万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60所,在校生约26万人;中等师范学校897所,在校生约85万人;教育学院242所,在校生约21.4万人;教师进修学校2031所,在校生约51.6万人。
除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外,电视大学、电视师范学院和180余所综合大学举办的师范专业或二级学院,作为辅助渠道,为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培养、培训了一定数量的师资。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1980~1995年,我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共培养毕业生561.76万人,有510.3万中小学教师接受了学历培训,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各种形式的非学历培训。
二、师范教育体系和招生制度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分成3个层次(即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培养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学制中的地位分别处于中等教育阶段、短期大学阶段和4年制大学阶段。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在1992年度的计划招生数为114637人,第一志愿报考数占53%,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占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师范教育的生成与流变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师范教育,其发展历程是一波三折的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师范教育在初创时期就饱受质疑,同时还受到保守势力的竭力阻挠,但是她还是顶着压力破壳而出,走过百余年的风雨历程,改写了中国师范教育零的历史。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师范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师范教育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完善着自己,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
但是随着中国教育的大发展与受到其自身概念界定的有限性的影响,当今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顿与新的趋势。
第一节初创与定型谈到师范教育我们大多数人会想到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关于教师教育他有相当多的论点,包括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选择等内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等等孔子的这些教育名言几乎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同时孔子的这些零散的关于教师教育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师范教育的发展。
孔子之后的汉代思想家杨雄在其《法言》中最早的提及了师范教育——“师者,人之模范也”。
[2]唐代的韩愈更加明确的论及关于教师的内容,其文章《师说》更是具体而明确的阐明教师的职责等内容,极大的影响了后来中国教育的发展。
这说明我国古代先哲早已经开始思考“教师教育”的内容,并且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我[1]《论语》[2]娄可丰. 师者,人之模范. 教育管理,1995国现代师范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
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出现于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该校于1897年4月8日开学共招收学生40人,这一创举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此之后出现了众多的师范院校,其中就包括于1898年5月创办的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随后京师大学堂于1902年开设师范馆开始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
[1]与此同时,我国实业家们也纷纷私人开办师范院校,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张骞在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私立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
在同一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壬寅学制”,清政府颁布的这个章程中正式的确定了师范教育系统,在制度上给予了肯定与确立。
但是“壬寅学制”由于诸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其确立的师范教育系统也就成了泡影。
次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在学制中,师范教育系统得到了确立,并且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
不像“壬寅学制”只是没有实施的一纸空文,“癸卯学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并得到切实的实施。
这个时候的师范教育虽然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的纵向系统和从政府办学到私人办学的横向系统,但是这时候的师范教育还不能称得上完善而有健全的师范教育系统,因为在招收学生上还没有做到男女平等,这个时候的师范院校还没有招收女子师范生,也没有出现女子师范学校,直到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得到颁布才从法律上确立了女子师范教育的合法地位,并在次年清政[1]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府成立了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弥补了我国师范教育在性别上的不足[1]。
在民国时期民国政府继承并改革了清政府的教育政策,其中也包括师范教育的相关政策,丰富并健全了我国师范教育,完善了相关学制、学源、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制度。
这些方面主要体现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对那个时期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上。
1912年到1913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上尤为突出。
首先在名称上去封建官僚化,把原来清政府的“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其次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地位。
在同一年,又颁布针对师范教育的《师范教育令》,把师范教育分为五种类型与级别: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私立师范学校。
[2]在《师范教育令》中明确的规定了每种不同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这就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民国政府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的师范教育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达到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最高峰,为我国以后师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又雄厚的基础,自此我国师范教育得到基本的定型。
第二节发展与改革我国师范教育在这一百年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翻开了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崭新的篇章。
这其中发展与改[1]马啸风.中国师范教育史( 1897—2000)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2]崔运武[M].中国师范教育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7.革并存,继承与创新互补,有过前进,有过挫折,但是在总体的发展趋势上我国师范教育在这一阶段是向上的。
同时师范教育的发展在某方面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师范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优质师资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们培养出来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是和整个教育系统发展相适应的,在制度上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这其中就主要体现在有关会议的召开和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颁布。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1951年8月召开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与当时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师范教育方针,也就是把正规师范教育和大量短期培训结合的方针,这些方针的制定正是借鉴在战争中的有关教育的宝贵经验。
[1]这次会议还明确阐述了师范院校的设置原则,规定了培养目标等内容。
在这次会议的影响下,我国师范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随后我国于1953年又召开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会议当时的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在这次会议的指引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数量上得到了显著提高,到1958年已经由建国时的12所增加到58所。
[2]随着1977年高考的恢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也逐步开始恢复招生。
197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指示师范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师范教育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随后在1980年和1985年分别召开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1]周然毅.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3) : 73-82.[2]王建军.中国师范教育百年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2( 4) : 5-12.议,这些会议的召开在思想意识上和制度上指引我国师范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并不断把师范教育发展法律化与制度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四个文件,分别是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特别强调师范教育的的内容,其中指出“把发展师范教育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投入,大力办好师范教育”。
我国政府不仅在制度和政策上强调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法律上给予了明文规定。
在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中明文指出“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必要性。
1993年《教师法》出台,其中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
国家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于2007年出台了师范院校免费的政策,其中有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开始于2007年开始免费招收师范生。
[1]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出台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我国师范教育在制度上得到了健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师范院校数量的似雨后春笋般的增加、教学规模的扩大、教师与生源数量的增加、办学层次与师范教育系统上的完善等方面。
我[1]教育透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义及政策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7,3国师范院校已经发展成一个横向上从私立师范院校到公立师范院校、从独立的师范院校到综合性的师范院校,纵向上从初等、中等到高等的完善系统。
第三节困顿与趋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师范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师范院校的教学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师范教育改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对师范教育的要求。
我国师范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完善与发展在面对新世纪的全新时代时出现了发展缓慢和停步徘徊的现象。
同时,受到国际上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和教育终身化的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另一个与师范教育相关的概念“教师教育”。
我国师范教育由于受到内在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外在社会压力的影响,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顿,在解决这些困顿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课程上的问题与趋势长久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安排都是模仿其他国家,没有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模仿的这些课程设置虽在一开始存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但是在面对本土和本文化的特殊问题时,这样抄袭模仿的课程安排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从清末师范教育在中国出现至今,我国师范教育的课程安排模仿从未间断。
清末,师范教育课程安排模仿日本,安排教育学、心理学和本专业的课程。
[1]民国时期又开始模仿欧美的实用主义思想,实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1]张斌贤.论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7( 05) : 20 - 24.师范教育开始仿照苏联的课程理论体系,主要以凯洛夫教育学体系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师范教育教学模式来建立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
在模仿与借鉴别国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建立的历史中,我国师范教育自身的课程概念没有形成,造成现在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需要的现状。
但是,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国师范教育的研究者们也在开始思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上不能完全的突出体现师范性。
师范教育的课程安排和其他非师范教育的课程安排没有太多的区别,仅区别在简单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安排和短暂的教育实习上,而这些区别对于未来教师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更多的体现“育人”的人文色彩浓厚的课程的安排,这样就可以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情怀和人文精神,从而体现师范教育的师范性。
近几年我国师范教育不但没有朝着突出师范性的方向发展,反而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在只限于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多从事与教师职业相关性不大的职业。
[1]从事教师行业也不再局限于师范院校的学生了,只要是持有教师资格证就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机会。
“教师资格证”真的能说明从事教师的资格吗?师范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一种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完全为培养合格教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