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山东中职语文第二册第3单元 第13课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带练习)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 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 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 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 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
(1)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 权利 。 (2)国家干部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 权力 。
11
栏目导航
三、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 借助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彩多姿的生活, 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14
栏目导航
2.理清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在课前,侧面铺叙了“大胡子”教授刁钻古怪 总使人”难看“的形象。 第二部分(4~29),写课中,“我”与教授的整个对话过程。 第一个回合(4~9),写课后,“我”与台湾学生结伴而行。
15
栏目导航
第二个回合(10~16),关于国籍的回答。 第三个回合(17~24),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第四个回合(25~29),关于中国富强标准的回答。 第三部分(30),写“我”与台湾学生结伴而行。
36
栏目导航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 健在:健康地活着 (2)狠狠用眼盯.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 盯:瞪
37
栏目导航
3.画线句“教室里便响起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是 环境描写 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衬托出紧张的气氛,也写出同学为“我”的回答过关松了一口 气,各国同学替“我”捏着一把汗。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解释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强调中国人的贡献和成就。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中国人的贡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贡献和成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人的贡献和成就,包括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
强调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重要地位。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人的贡献。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第三章: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包括发明创造、文化艺术等。
强调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对世界的贡献,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包括孝道、礼仪、和谐等。
强调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和对社会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甘肃省张掖市第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课件 北师大版
16
明确:
“我” 思维敏 捷、随机应变、 不卑不亢、自尊 自爱、理直气壮、 自信自强 、敢于 维护人格、国格。
17
5: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写出海峡两 岸的中国人的 友好,进一步 点明题目中 “中国人”的 范畴
6
预习检查
滇池 难堪 给予 倏地 扣人心弦
不卑不亢
刁钻古怪 正视 穷究 不约而同 刁难
7
预习检查
。
滇池 难堪 给予 倏地 扣人心弦 diān nánkān jĭ shū xián 不卑不亢 bēi kàng 刁钻古怪 正视 穷究 不约而同 刁难
8Hale Waihona Puke 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 1. 本文的主 人公是谁? A:我 B:大胡子教授 C:台湾同学 D:阿拉伯人阿卜杜拉 E:同学甲 2. 作者是如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3. 试分析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简要 叙述。
4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5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通过侧面烘托和对人物动作、语言 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 1 .通过感受教授的提问思路和“我”的答辩技 巧,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和应变能力。 2.体会并学习文章中人物描写细腻生动,侧面 描写及环境烘托恰到好处,结构紧凑,层层推进 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课文主旨,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坚 定地维护祖国的尊严和独立完整。
3、大胡子教授是怎样一个人?
刁钻古怪,让人难堪?
14
明确:
(1)是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 者 A提的问题难度高 B对学生的熟悉了解 C提问思路敏捷 (2)提问的真正目的:了解中国学生的政治敏 感性 (3)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欲扬先抑)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2篇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第一篇: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科技、艺术还是其他领域,中国人都做出了众多的贡献。
在这里,我要向所有的中国人脱帽致敬。
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世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中国人无论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是经济发展方面,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和潜力。
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高铁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等创新,为世界带来了很多便利和经济增长。
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令人钦佩,他们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推动科技的进步。
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也是令人敬佩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悠久而丰富,影响着世界各地。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深受世界赞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人还以其勤奋、聪明和创造力而著名。
他们在各个领域表现出的工作精神和敬业态度令人钦佩。
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还是普通劳动者,中国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国人的团结和友善也值得赞扬。
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中国人总是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疫情,中国人总是能够积极应对,互相帮助,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我想再次向所有的中国人致敬。
你们的努力和付出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也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中国人能够继续保持团结、勤奋和创新的精神,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令人敬佩,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发展出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无论是在科技创新、教育、医疗还是其他领域,中国人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创造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就。
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各个领域取得世界级的成果,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他们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精神,不断突破科技的边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是一部让人感动至深的作品。
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艰辛与坚韧,看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部作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不屈的精神,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所感动。
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一直在不断地奋斗和努力,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定地走下去,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气馁,而是要坚定地向前迈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牺牲,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我们作为普通人,又该如何去奉献和努力呢?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奉献,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这部作品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崛起的姿态。
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奋斗精神,让我坚信中国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愿意为中国的未来努力奋斗。
总之,通过阅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不屈的精神,也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的未来。
让我们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为中国的未来共同努力奋斗!。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课件)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国家强盛事关个人荣辱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使命感。
2.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小说三要素的理解。
理解文中运用多种手法进行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节描写,并为主题思想服务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描写;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预习要求1.朗诵课文2.思考教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过程一.导入某技校导游班的学生小黄利用暑假当业余导游。
有一次,在陪同几名美国游客参观故宫时,其中一位游客说:“故宫不如我们的白宫气派,豪华,看来中国的皇帝过得并不很舒服。
”小黄听后,严肃而不失礼貌地说:“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故宫始建于1406年,至1420年建成,至今近600年的历史,它的豪华、壮观,在同时期所有国家的皇宫中是不可多得的。
美国的白宫确实是豪华,气派,但它建于1790年,后又被焚烧,于1814年重建。
同美国历史一样,它只有200年左右的历史。
把200年前的建筑水平和600年前的建筑水平来比较高低是不合适的,就像200年的文明史不能同5000年的文明史直接比较一样。
”说得那几位美国客人心服口服。
导游结束后,几位美国客人硬要给小黄200美元“小费”,她礼貌地谢绝了。
她说:“我是为了与美国人民的友谊,也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机会学习英语来当导游的。
我已经领取了应有的报酬,多余的钱我是不会收的。
”(注:材料和课文有类似的地方,也是技校学生的故事。
师(顺势导入):许多国人和外国人交往时,以优秀的表现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也使我们国家的尊严得到维护。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维护国家尊严的课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作者:钟丽思。
二、作者简介、解题(4分钟)(1)、作者简介:钟丽思是1988年赴法国留学的女作家,现为法国巴黎阿拉贝电影制片厂编导,兼《天下华人》法国主笔、《看世界》杂志专栏作家。
(2)、解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在学生有预习的情况下提问)问:看到标题,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为什么他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明确:“阅读指引”有提示,到法国留学的“我”在回答教授咄咄逼人、刁钻古怪的提问时,随机应变、对答自如,表现出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语言技巧以及作为一个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青年的自尊和自信,从而赢得了法国教授对(我)中国人的尊重。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美食等,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历史概述:介绍中国的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中国的文化特色: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艺术形式等。
3. 中国的现代发展:介绍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4. 中国的美食文化:介绍中国的各地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
5. 跨文化交流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与中国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节日、美食等文化特色,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与中国人交流的场景,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方面的积极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模拟交流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材或相关历史、文化、美食等资料。
2.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和PPT等教学资料。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和获取相关的在线教学资源。
4. 教学道具:用于模拟和展示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等文化特色。
六、教学活动1. 中国的历史概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国历史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中国的文化特色: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教授学生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魅力。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是一本让人感动、震撼的书,它记录了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通过书中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奋斗。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强,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自然灾害、疾病等各种困难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面对强大的敌人,却毫不畏惧地奋起抵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团结一心的精神,共同抵御灾害,重建家园。
在疾病肆虐的时候,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疾病,守护着自己的家庭和社会。
这些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强。
他们不畏艰难,不惧逆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含义。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敬意和钦佩,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但是,通过阅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深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迎接未来的挑战。
因为中国人民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他们有着团结一心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
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中国人民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坚强,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世界各国都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桐乡市职教中心 刘仕忠
中国人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作者:钟丽思
含义: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尊敬
寓意:既写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 又显现了教授的真诚。 本课学习重点理解“
对话”
课文欣赏
整体感知课文:
2.在这堂对话课上,“我”和教授的这场唇 枪舌剑共有几个回合?分别围绕什么话题? 3、在这几个回合中,你觉得哪个回合最精 彩?
2.突发性。口语交际的发生,并不是事先预约好的,
有很强的突发性。
片段欣赏
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奥多尔· 冯塔纳当年在柏林当编辑时, 有一次收到一个人寄来不注标点的诗,附言中还写道:“我对 标点向来不在乎,如用时请你自己填上吧。”冯塔纳立即将稿 退回,并也加附言道:“我向来对诗不在乎,下次请您寄点标 点符号来,诗由我自己写好了!” 冯塔纳就是用戏谑语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同时也达 到了应有的幽默效果。
地。这样的回答既不泄露国家机密,也是一个真实的数字难
道不是么?以前的人民币只有“10元、5元、2元、1元、5角、 2角、1角、5分、2分、1分”这个数字加起来总额不就刚好是 18元8角8分么?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 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
有一次欧洲的外交官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你们 中国每年发行人民币的总额是多 少?”这是国家机密的问题,
哪个国家财务会公开向外透露呢?这分明是想让周总理出丑。
如果总理说出一个真实数字是泄露国家机密,如果随便编造 一个数字有损国体。众人面面相觑。 周总理马上回答:“中国每年发表的人民币总额是:十 八元八角八分。”总理的才思敏捷不得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
我爱你,中国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
“我”的回答是: 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 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没有那种权 利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教授接着“我”的回答又问道:“您不会否认 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听完教授的这个问题,“我”发现教授的思路 是怎样的: 十分敏捷 “我”的回答是: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上 的,台湾问题并不重要。
新中国的确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国人不再备 受欺凌,但在新时期走出国门的有些国人由于不 注意自己的形象,有时也会被他人另眼相待:
种种不文明现象使得很多国家 有时会专门针对中国人做一些 “刁难”之事。面对这些“刁 难”,我们又该如何呢?
争 取 让 外 国 人
一 梳 理 文 脉
1.文中的“我”在 法 国 巴黎 城市读大学。
一位中国外交官员在一次招待酒会上,不断向客人 敬酒致意。当他刚刚停下来时,一位外国女记者走 过来说:“尊敬的先生,您该向我道歉。”外交官 一怔,轻声地说:“我有什么做得不对吗?”女记 者说:“您刚才向我敬酒时,眼睛总是看着别处, 我认为这是对我的不尊重,不是吗?”外交官面带 微笑地说:“对不起,我没有不尊重您的意思。只 是在我们中国,向女士敬酒,尤其是漂亮的女士, 紧紧盯着对方。那才是最不礼貌的。您太漂亮了, 我真的不敢面对。” 女记者笑出了声,高兴地说:“谢谢您!”
第二处:第14自然段-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 此处为自然环境描写,衬托出剑拔弩张的气氛 第三处:第16段-教室里响起一片松动椅子的咔 咔声。此处为社会环境描写,起作用是: 写出化干戈为玉帛后的缓和气氛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树立全球化的观念。
3. 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明,重点讲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历史名人等。
2. 中国文化: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让学生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3. 中国科技:介绍中国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如5G、、航天技术等,展示中国科技的力量。
4. 中国经济:介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中国的国际贡献:讲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观看视频法: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学课件。
2. 教具: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3. 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写作等环节中的表达能力。
4.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满意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前准备:教师需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3. 课堂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课堂活动,如讲解、讨论、观看视频等。
脱帽,向中国人致敬_初中作文
脱帽,向中国人致敬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脱帽,向中国人致敬,感谢您的阅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储蓄着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爱国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蕴藏着陆游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积贮这曹植献身报国的爱国情。
如今,有这样一位中国学生对中国有着浓浓的情。
主人公12月进入巴黎大学,在她的第一堂对话课上,被教授点名提问,教授问主人公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的,主人公强调只有一个中国,同时一个台湾同胞也如此强调,接着教授又问台湾问题如何解决,主人公巧妙回答了,教授又连连逼问,主人公恨极了,说出教授刁难自己。
教授十分欣赏主人公,庄严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这原本是一篇文章,从而我们将它演成了话剧。
“我们只有一个中国”,“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字字敲打着我的心房——中国,悠久历史,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体会,去接受。
在面对一个问题刁钻古怪的教授面前,这问中国学生拿出了骨气,拿出了中国人的那份傲气,拿出了那份我们应在任何人面前不退缩的勇气!“祖国是一只母鸡,我愿是一粒米。
”言语如此淳朴,却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最热切的感情。
我想,如果可以,我也想当一粒米,来回报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国伴随着我们成长。
记得《忆冼星海》,冼星海出国学习音乐文化知识,说他学完归来——家乡——中国,他要完成《民族交响乐》的创作,那为何他不在国外现学现做呢??爱国之人,爱国之心,爱国之情都太浓烈了。
邓小平爷爷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着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也说过:“我的根在中国。
”这些人都功成名就,但他们始终都爱着自己的祖国。
我也爱着你——中国,我们正在努力成长,筑造美好的未来。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国家。
”脱帽,向我们自己致敬;脱帽,向前辈们致敬;脱帽,向中国人致敬!。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阅读及答案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阅读及答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有听清楚您的问题.”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雪花在窗外默默的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觉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除台湾省外,先生.””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现在还不允许,先生.””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时候他们还年纪轻轻呢!”教室里又有了笑声.教授先生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一面旗子展了开来,向上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了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的:”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下课.”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作者介绍】钟丽思,是1988年赴法国留学的女作家,现为法国巴黎阿拉贝电影制片厂编导,兼为《天下华人》法国主【课文提示】1,本文是一篇政论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报告文学,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文学色彩浓厚。
张继勇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环节六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模拟一 个对话回合。(自习课编演)
环节七
拓展延伸,体验生活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在与周恩来 总理谈话时,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国派 克钢笔,他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 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 为何还要用我国钢笔呢?” 如果你是周总理的话,你会怎么 回答?
“我”: 思维敏捷、随机应变、不卑不亢、 自尊自爱、理直气壮、自信自强
思考: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找出课文中有 代表意义的侧面 烘托气氛,侧面 描写的例子,并 反映“我”与 说明其作用。 “教授”的言语 交锋。
思考: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写出海峡两 岸的中国人的 友好,进一步 点明题目中 “中国人”的 范畴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环节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框架 第一回合:关于中国人工作的回答 俏皮幽默 不失风度 第二回合:关于国籍的回答 针锋相对 寸步不让 第三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回答圆满 自圆其说 第四回合: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题 反戈一击 心悦诚服
环节四
精读课文,分析欣赏
一、品味词语: 1、“概括地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笑:
环节四
精读课文,分析欣赏
对话技巧: 1.分清场合 2.分清对象 3.分清意图
第二部分:课中(第4~第29自然段)
写教授“刁钻古怪”的提问和我机变而理直气壮的 回答,最终赢得教授的脱帽致敬,维护了国家的 尊严和独立。整个问答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回 合: 第一个回合(4~9自然段),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 的回答。 第二个回合(10~16自然段),关于国籍的回答。 第三个回合(17~26自然段),关于如何解决台湾 问题的回答。 第四个回合(27~29自然段),关于中国富强的标 准的回答。
中职语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学教案
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对话和答辩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台湾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那么,是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呢? 他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致敬呢? 那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中国人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故事„„
二、支点设计 交流“写什么”,并赏析“怎么写”中的“对话艺术”。(20 分钟) 1、 分角色朗读。(5 分钟) 文章不长,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教师:教授。“我”:推荐一位同学。台湾同学:一 位同学。 开头前段半文字:全班同学。 2、 在这堂对话课上,“我”和教授的这场唇枪舌战共有几个回合?分别围绕什么话题? 请同学们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师生交流,板书: 例一、工作,国籍,台湾,富强 例二、愿意,常识,标准 3、在这几个回合中,你觉得哪个回合最精彩?为什么?
向
中国人脱帽致敬。
较佳:刁钻、尖刻但不失真诚正直的教授 向 睿智、机敏、自尊自爱、维护国格的
中国人脱帽致敬
五、目标生成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指导学生从人物对话和表情、文章结构、环境等方面评点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技巧
3、体会“我”答辩的机巧睿智,梳理对话中各个回合的问答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
在阅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文章后,我不禁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敬意和敬佩。
这篇文章以一个感人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平凡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熟悉而亲近的世界。
通过对小人物的生动刻画,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
作者通过描述一位村民生活中的细节,深深打动了我。
接着,文章转入了对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的描写。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人民一直在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
他们面对着各种困难和贫困,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和国家的希望和追求。
文章最后,作者以一句简洁而有力的话总结了整篇文章:“向
中国人脱帽致敬。
”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敬
意和钦佩。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中国人民的努力和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他们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我为他们感到自豪,也为他们祝福。
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让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
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总结而言,阅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让我对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无论是在历史的大背景下,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我衷心地向中国人民致敬。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和文化简介2. 中国传统礼仪和习俗3. 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4. 英语听说读写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讲解礼仪和习俗。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体验。
3. 实践法: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印象。
2. 讲解: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讲解礼仪和习俗。
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体验。
4. 练习: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2. 英语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听说读写练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
3. 跨文化交际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材2. 课件: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3. 参考资料:关于中国礼仪和习俗的文献和文章4. 网络资源:有关中国文化的在线资料和视频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2. 教学难点:英语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八、教学准备:1. 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和素材2. 准备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3. 准备练习题:设计听说读写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九、教学拓展:1. 组织文化活动:邀请中国人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文化2. 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文化和经验3. 参观文化景点: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的文化景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补充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让学生对中国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读后感《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非常感人的书。
它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是普通的农民,有的是普通的工人,有的是普通的学生,但他们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让人深受感动。
在这本书中,我最为感动的是那些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物质财富,但他们却拥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是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是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国人民的敬意更加深了。
他们不仅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力量,更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团结和勇气。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用自己的勇敢和坚韧书写了中国人民的英雄史诗。
通过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成就,更在于他们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
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中国人民在风雨飘摇的时刻依然坚定不移,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阅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中国精神的强大。
我为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而感到骄傲,也为中国梦的实现而感到自豪。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书写出更加辉煌的未来,让世界见证中国的伟大。
让我们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向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致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九、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中使用的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及中心的作用。
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方法(外貌、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课堂质疑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记者“我”和教授先生。
可引导学生通过分
2
析教授的问话,了解教授的语言特点与人物特点;通过分析“我”的答话,了解“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去表现人物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本文是通过描写教授先生刁钻古怪的问话以及“我”充满爱国激情的答话,来表现“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人手,分析文本内容,理解“我”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语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尊严,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在海外,维护自己的尊严,就是捍卫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海外游子爱国情怀
3
的作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标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二、理解质疑
1、默读质疑
教师:作为学生,我们学习一篇像《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文章,首先应当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从内容、主题、结构、写法等方面提出质疑。
如:
这是一篇记叙文,请写出记叙的六要素:
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情起因:⑤事情经过:⑥事情结果:
(2)文中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情?(明确:教授、记者“我”、台湾同学;师生关系;本文写了在对话课上教授向我问了11个刁钻古怪的问题和我从容不
4
迫地回答了教授的问题的事情。
)
(3)教授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4)这场“对话”为什么非同一般?(5)“我”的哪些答话比较精彩?(6)文中的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文章擅长调用环境描写以达到渲染气氛、烘托主旨的效果。
其中既有直接的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比如写冬景和人们盯着我们的冷场场面,也有通过人物反应的侧面描写,如课堂上的笑、冻结的气氛、松动的椅子声,这些烘托出了剑拔弩张以及最后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友善的气氛。
2、课堂交流:教授问话的目的是什么?明确:(1)使我在他的课堂上领教什么叫
5
做“难堪”;(2)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3)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4)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否爱自己的国家的问题。
3、互动探究:本文写了我与教授的对话,文中一共写了几组对话?你觉得哪一组特别精彩?理由是什么?
(说明:读出对话,并讲述“精彩”的理由。
)
例如:教授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觉得这一组特别精彩。
理由有二:一是教授问话问地特别好,教授的问题很大,清楚但不具体,目的是考察“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因为我职业是记者,如果你回答得很具体,就可能落入教授问话的圈套,就会
6
尝到什么叫做“难堪”。
另外教授还在考察我的应变能力;二是我回答得也很巧妙,因为我明白教授得问话意图,所以回答得比较抽象,不具体,让教授无空子可钻。
(可以选择精彩得对话进行全班朗读)
4、课文点评:本文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好?
(1)主题思想好。
(2)人物问话与答话精彩。
(3)几处描写好。
5、角色朗读:现在同学们来分角色朗读这篇文章。
教授:一个男同学记者“我”:一个女同学
台湾同学:一个女同学旁白:全班
7
同学
刚才通过朗读,同学们都明白教授的问话,其实教授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即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
6、人物形象剖析:教授和“我”的形象应该怎样理解呢?
点拨:大胡子教授应该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友善的外国友人。
他在课上提出的问题是他严谨教风的体现。
他提出的“两个中国”的问题并非是他在主张“两个中国”。
这个敏感的问题在国际上经常碰到,教授的提问正是为了测验一般中国人对此问题的敏感度。
反过来看,可能正是教授的提问练就了“我”往后工作上对这类问题的敏感。
教授提出中国富强的问题,可能是他对一国富强的一种兴趣。
教授对“我”与台湾学生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致性极其赞赏。
教
8
授对中国人民的真诚从他最后的眼神,笑容和脱帽动作中可以看出。
教授的脱帽致敬是他的正直为人的表现。
“我”是一个中国留法学生,以不卑不亢的自尊自爱,理直气壮的爱国精神,不畏“刁难”的自强自信维护国格,他腰板硬挺,具有逼人的气势。
以高度文明的中国人高雅的气质、敏捷的思维、机变的语言令洋人佩服,展示了九十年代中国人的高等素质。
而“我”代表的中国人的自强和自尊,使教授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人,由此产生了敬意。
(镇定、机智、具有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勇于捍卫国家尊严地中国人。
)
7、提问:文章除了人物描写方法外,还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进一步了解文章使用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
三、角色体验
对于教授的问话,如果此时此刻是你,处于那种情况之下,你应该怎样回
9
答教授的问话?请同学们选择任何一个问题,写出你的答话。
四、课堂讨论
在和平年代,我们又应当怎样表现爱国情怀呢?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
写一段细节描写(比如:高兴、发怒、受委屈……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
),题目自拟。
选做题:
在和平年代,你又应当怎样表现爱国情怀呢?请结合实际,写200——300
10
字短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