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
未成年法律案例小故事(3篇)
![未成年法律案例小故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6e9e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2.png)
第1篇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少年。
他聪明、活泼,但自从父母离异后,他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
他开始逃学、打架、吸烟,甚至偷窃。
最终,因为一起严重的盗窃案,李明被公安机关抓获。
这起盗窃案发生在一家商场,李明与几个同伙潜入商场,偷走了价值数万元的商品。
在作案过程中,李明被商场保安发现,但由于他年幼,并未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改过自新,反而使他更加嚣张。
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李明曾因盗窃被学校处分过一次,但并未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这次盗窃案的发生,让李明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感到了震惊。
李明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他的父母悲痛欲绝,但同时也感到无奈。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纠正李明的不良行为。
在公安机关的建议下,李明的父母决定积极配合,帮助他改正错误。
为了帮助李明改正错误,公安机关将他送进了未成年人矫正中心。
在这里,李明开始接受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矫正中心的老师们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矫正中心的日子里,李明经历了许多磨难。
他不仅要接受思想教育,还要进行劳动改造。
在劳动中,他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明白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同时,他还参加了心理辅导课程,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心理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李明的行为逐渐好转。
他开始主动与家人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然而,李明的过去让他难以融入社会。
为了帮助他更好地回归社会,公安机关为他联系了一家慈善机构,让他参加志愿者活动。
在志愿者活动中,李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为社会做出贡献,让李明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在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李明结识了一位名叫小红的女孩。
小红曾是孤儿,在慈善机构的帮助下长大。
她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李明,让他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红红的鼓励下,李明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青少年犯罪案例
![青少年犯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742b9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青少年犯罪案例案例一:被惯坏的少年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
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
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
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
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
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例二:不以恶小而为之,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
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
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
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
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三:抢劫5元钱沦为抢劫犯“才5块钱就要判刑呀!”当记者向几个中学生谈及下面这个案例时,几乎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惊讶,他们都不理解:区区5元钱怎么会触及刑法呢?2004年1月20日凌晨零时许,在银川市某中学上高三的王某某等四人在某网吧碰面,其中马某提出“弄点钱”上网,其余三人表示同意。
四人来到兴庆区丽景街交警二大队附近,将路过此处的郭某从自行车上拉下,对其一顿拳打脚踢,抢得现金5元后逃离现场。
案发后四人相继落网。
五个未成年法律案例分析(3篇)
![五个未成年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8b692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c.png)
第1篇案例一: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案情简介:小王,15岁,在某网络平台上结识了一群网友,其中一名网友邀请小王参与网络赌博。
小王在网友的诱导下,用父母给的生活费进行网络赌博,最终输光了所有资金。
小王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后,向警方报案。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未成年人网络诈骗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小王在网络赌博过程中,由于年龄较小,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诱导和欺骗。
警方应及时介入,依法查处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案例二:未成年人拐卖案案情简介:小丽,14岁,被拐卖至外地。
拐卖团伙利用小丽的无知和天真,将她拐卖至外地,对其进行非法拘禁和性侵。
当地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成功解救了小丽,并将拐卖团伙成员抓获。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未成年人拐卖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拐卖、绑架、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
警方在接到报案后,迅速采取行动,成功解救了小丽,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视。
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儿童罪)案例三: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案案情简介:小明,13岁,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对同学进行殴打,造成同学轻伤。
学校得知此事后,及时报警,警方介入调查。
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未成年人校园暴力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故意伤害罪),小明因故意伤害同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案例四:未成年人流浪乞讨案案情简介:小张,16岁,因家庭原因外出流浪乞讨。
未成年犯罪案例
![未成年犯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16dc4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5.png)
未成年犯罪案例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危害社会的行为。
未成年犯罪案例屡见不鲜,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以下将列举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例,以警示和引起社会的重视。
案例一,未成年人抢劫案。
2019年,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
一名未满18周岁的少年,为了获得更多的零花钱,利用放学时间携带刀具对同学进行抢劫。
在短短一个月内,他共作案5起,涉案金额达数千元。
最终,少年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接受了相关的法律教育。
案例二,未成年人吸毒案。
一名17岁的少年因受不良朋友的影响,开始接触毒品,并逐渐沉迷其中。
他在校园内贩卖毒品,甚至有过在学校内吸食毒品的情况。
最终,他因涉嫌贩毒罪被警方抓获,接受了强制戒毒和法律制裁。
案例三,未成年人暴力伤人案。
一名16岁的少年因与同学发生矛盾,竟然使用刀具对对方进行了暴力伤害。
受害者因伤势严重,差点丧失生命。
少年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对受害者进行了赔偿。
案例四,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
一名15岁的少年通过网络学习了一些诈骗技巧,利用虚假身份和信息,在网络上进行诈骗活动。
他以虚假的投资项目和兼职工作为诱饵,骗取了多名网友的钱财。
最终,少年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处理。
以上案例仅仅是未成年犯罪案例中的冰山一角。
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有着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对于这些案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结于未成年人本身,更应该从根源上找到问题所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关爱。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处置机制,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未成年犯罪的危害不可小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预防未成年犯罪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呈现,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国外小孩犯罪法律案例(3篇)
![国外小孩犯罪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f1db3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f.png)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国外在处理青少年犯罪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文以国外小孩犯罪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其法律制度、刑罚执行和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1. 案例一:美国“小偷”被判劳教美国一名12岁男孩因偷窃而被判劳教。
在美国,未成年人犯罪后,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此案,法院认为男孩虽然年幼,但偷窃行为已构成犯罪,因此判决其劳教。
2. 案例二:英国“校园暴力”事件英国一所中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一名15岁学生持刀伤人。
在英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此案,法院判决该学生接受心理治疗,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
3. 案例三:加拿大“少年杀手”被判无期徒刑加拿大一名16岁少年因杀人被判无期徒刑。
在加拿大,未成年人犯罪后,法院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此案,法院认为少年的犯罪行为极其恶劣,故判决其无期徒刑。
三、案例分析1. 法律制度(1)美国:美国实行“少年司法制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专门的法律程序。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法院会考虑犯罪情节、未成年人自身情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英国:英国实行“儿童司法制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专门的法律程序。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法院会考虑犯罪情节、未成年人自身情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3)加拿大:加拿大实行“少年司法制度”,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专门的法律程序。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法院会考虑犯罪情节、未成年人自身情况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 刑罚执行(1)美国:美国在执行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时,注重教育与改造。
对于判刑的未成年人,会将其送入少年教养所进行教育和改造。
(2)英国:英国在执行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时,注重心理治疗和教育。
初中道法常用的法律案例(3篇)
![初中道法常用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aacf7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31.png)
第1篇一、引言初中道法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以下列举了一些初中道法常用的法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案例一:未成年人盗窃案1. 案情简介小明(化名),13岁,因家庭经济困难,萌生了盗窃的念头。
一天晚上,小明在街上看到一家商店的窗户没关严,便趁机进入店内,盗走了价值2000元的手机。
事后,商店老板发现了被盗物品,立即报警。
2.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由于小明未满14周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3. 案例启示此案例提醒我们,未成年人盗窃行为虽然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二:校园欺凌案1. 案情简介小红(化名)是一名初中生,因为成绩优异,常常受到同学嫉妒。
一天,小红的同桌小刚(化名)联合其他同学,对小红进行了辱骂、殴打,导致小红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2.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 案例启示此案例提醒我们,校园欺凌行为是违法行为,学校和教师应加强教育和管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edfd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d.png)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治安问题中的一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现出逐渐年轻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以下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典型表现,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未成年人盗窃案。
小明,17岁,家境贫寒,父母离异,长期由奶奶独自抚养。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小明在学校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小明结识了一伙青少年犯罪团伙,他们经常在放学后聚集在一起,进行盗窃活动。
小明受到团伙成员的影响,也参与到了盗窃行为中。
在一次盗窃行动中,小明被抓获归案,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案例二,未成年人吸毒案。
小红,15岁,家境优渥,但父母长期在外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小红在学校成绩优秀,但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她逐渐迷失了自己。
在一次校外活动中,小红结识了一些吸毒的同龄人,她受到他们的诱导和影响,开始接触毒品。
渐渐地,小红沉迷于毒品之中,甚至因此产生了违法犯罪行为,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案例三,未成年人暴力伤人案。
小刚,16岁,性格孤僻,长期受到同龄人的欺凌和排斥。
在一次校园冲突中,小刚因受到同学的侮辱和挑衅,失去了理智,持刀对对方进行了暴力伤害。
这一举动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也给小刚自己的未来蒙上了阴影。
这些案例反映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普遍特点,家庭教育不善、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影响等。
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应该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提高对青少年的关爱和关注。
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的泥沼。
未成年人犯罪经典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5937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b.png)
未成年人犯罪经典案例1. 张某盗窃案事件概述张某,1998年出生,当时年仅16岁,因多次盗窃被警方抓获。
他常在商场等人多的地方行窃,善于抓住人们不注意的时机实施盗窃。
此案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
案件审理张某因未成年,被判处教育感化,并接受改造教育。
受到严厉管制并在还未成年监狱里接受教育,以帮助他改变行为。
此案成为了未成年犯罪问题上的一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2. 李某网络诈骗案事件概述李某,2001年出生,当时年仅15岁,通过网络诈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
他利用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通过虚假身份进行诈骗活动,非法获得巨额利益。
案件审理李某因犯罪行为被抓获,由于他是未成年人,法院审理中充分考虑了他的年龄和心理状态。
同时,法院还注重了他的教育条件、成长环境以及犯罪行为对他未来发展的影响,最终判决他接受教育感化,并在相关机构接受改造。
3. 王某交通肇事案事件概述王某,2002年出生,当时年仅14岁,驾驶父母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王某没有驾驶资格,并且在肇事后逃逸,导致他人受伤。
案件审理因为王某是未成年人,法院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将他纳入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教育制度,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并责令其家长进行监护教育。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对于加强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的关注。
4. 赵某非法持有枪支案事件概述赵某,2000年出生,当时年仅17岁,在没有持有合法证件的情况下非法持有枪支。
这一行为涉嫌犯罪,对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案件审理赵某因年龄未满刑事责任年龄,案件移交至未成年人保护法庭审理,并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教育管制、心理矫治等措施。
这一案例引起了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枪支管理和犯罪预防的关注。
以上四个案例都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审理和处理,以及相关法律措施的实施,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这也提醒我们,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监管是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要途径。
未成年犯罪案例
![未成年犯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a77c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e.png)
未成年犯罪案例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行为。
未成年犯罪案例屡见不鲜,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以下将列举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例,以警示社会,引起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关爱。
案例一,未成年人抢劫案。
小明,15岁,因家庭贫困辍学,长期在街头游荡。
一日,小明在街上偶遇一位老人,老人手提包中装有一笔辛苦钱。
小明趁老人不备,抢走老人手提包,逃之夭夭。
警方迅速介入,将小明抓获,最终小明被判处少年感化教育。
案例二,未成年人吸毒案。
小红,17岁,因受不良环境影响,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
在一次聚众吸毒行为中,小红被警方抓获。
警方调查发现,小红的父母长期忽视对她的教育和管教,导致了她的堕落。
小红在接受法律制裁后,接受了戒毒康复治疗。
案例三,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
小李,16岁,因迷恋网络游戏,沉迷于虚拟世界。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结识了一位自称是游戏高手的网友。
网友利用小李的好奇心和天真信任,骗取了小李家中的存款。
小李在被骗后,向警方报案,并最终揭露了网络诈骗的真相。
案例四,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案。
小王,14岁,因性格孤僻,长期遭受同学的欺凌。
在一次校园冲突中,小王失控,持刀伤害了欺凌他的同学。
案发后,小王被学校劝导,接受了心理辅导和法律教育,最终被改造成为一个懂得尊重和自我保护的未成年人。
以上案例反映了未成年犯罪的多种形式和原因,其中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关爱等因素都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未成年犯罪,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远离犯罪。
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国外儿童犯罪法律案例(3篇)
![国外儿童犯罪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6ec5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e.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少年杀人案。
年仅14岁的贾斯汀·威尔逊(Justin Wilson)因涉嫌杀害邻居女孩艾莉森·斯图尔特(Alison Stewart)而被捕。
这起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美国儿童犯罪法律案例的典型代表。
二、案件经过2014年6月29日,艾莉森·斯图尔特在参加一个派对后失踪。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艾莉森的尸体被贾斯汀·威尔逊藏在邻居家的后备箱中。
据贾斯汀交代,他在派对上与艾莉森发生争执,并将其杀害。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贾斯汀曾因盗窃、打架等违法行为被学校开除,并在2014年3月因偷窃手机被警方逮捕。
这起案件让人们对贾斯汀的犯罪动机产生了质疑。
三、法律分析1. 刑事责任年龄在美国,儿童犯罪的法律规定较为复杂。
根据美国宪法和各州法律,刑事责任年龄通常为18岁。
然而,对于14-17岁的少年,各州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在佛罗里达州,14-17岁的少年被视为“青少年犯人”,他们可以被起诉并受到刑事处罚。
然而,在审理案件时,法官会考虑到少年的年龄、犯罪动机、心理状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对其适用成人刑罚。
2. 贾斯汀·威尔逊的判决在审理贾斯汀·威尔逊的案件时,法官考虑到他的年龄、犯罪动机、心理状况等因素,决定对其适用青少年刑罚。
2015年,贾斯汀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有可能在35岁时获得假释。
3. 儿童犯罪法律案例的启示(1)加强对儿童犯罪的法律监管。
我国在处理儿童犯罪案件时,应借鉴美国等国的经验,加强对儿童犯罪的法律监管,提高刑事责任年龄,严厉打击儿童犯罪行为。
(2)关注少年犯的心理状况。
在审理儿童犯罪案件时,法官应关注少年犯的心理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改过自新。
(3)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我国应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犯罪的发生。
关于少年法律犯罪的案例(3篇)
![关于少年法律犯罪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93b7a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c.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5岁,来自我国某城乡结合部的一个普通家庭。
小明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由于家庭条件较差,小明从小生活在贫困和孤独的环境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逐渐变得叛逆,开始在学校里与同学打架斗殴,偷窃他人财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明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他们的行为让小明逐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案例经过1. 初次犯罪: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看到一位阿姨的钱包放在路边,便起了贪念,将钱包偷走。
得手后,小明将钱包里的钱花得一干二净,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2. 深陷犯罪: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意识到偷窃可以轻易获得金钱,于是他开始频繁作案。
在一次偷窃过程中,小明被失主抓住,被学校开除。
失去学业的他,更加迷茫和叛逆,开始参与更多的不良行为。
3. 恶性循环:为了筹集更多的犯罪资金,小明开始涉及更严重的犯罪活动。
他与不良少年们一起,参与盗窃、抢劫、贩毒等犯罪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逐渐变得冷酷无情,将犯罪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4. 案件曝光:在一次盗窃过程中,小明被警方抓获。
经过审讯,警方发现小明涉及多起犯罪案件,包括盗窃、抢劫、贩毒等。
案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案例分析1. 家庭环境因素:小明家庭条件较差,父母离异,缺乏关爱。
这种家庭环境导致小明性格孤僻、叛逆,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2. 社会环境因素:小明生活在城乡结合部,社会风气较为复杂。
不良少年的存在,让小明更容易接触到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3. 心理因素:小明在犯罪过程中,逐渐变得冷酷无情,将犯罪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心理因素使得小明难以自拔,越陷越深。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2. 改善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改善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社会风气,减少不良少年的滋生。
3. 加强心理辅导:对于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回归正途。
未成年性犯罪案例
![未成年性犯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6957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8.png)
未成年性犯罪案例
未成年性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以性行为方式侵害他人的行为。
未成年性犯罪案例虽然在社会上并不罕见,但每一起案例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以下将介绍一些未成年性犯罪案例,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案例一,14岁男孩性侵邻居女童。
2019年,某市一名14岁男孩在家中性侵了6岁的邻居女童。
男孩趁女童父母不在家时,将女童带到自己家中进行性侵。
女童的父母在回家后发现女童异常,经过询问得知了事情的经过。
警方介入后,男孩承认了自己的行为。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呼吁加强对未成年性侵犯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呼吁家长加强对未成年孩子的性教育和监管。
案例二,16岁女孩组织未成年男生性交易。
一名16岁女孩在校园内组织未成年男生进行性交易,她以提供帮助作业、借钱等方式引诱男生进行性交易。
这一事件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家长也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三,未成年男孩性侵亲弟弟。
一名未满14岁的男孩在家中性侵了他的亲弟弟。
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对孩子的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这一案例引发了社会对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呼吁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以上案例只是未成年性犯罪案例中的冰山一角,这些案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警示。
我们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提高对未成年性侵犯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性犯罪案例
![未成年性犯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d1cf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2.png)
未成年性犯罪案例在当今社会,未成年性犯罪案件屡见不鲜,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这些案例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身心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下将介绍一些未成年性犯罪案例,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案例一,未成年人性侵案。
在某城市,一名14岁的女孩在上学路上遭到了一名16岁男生的性侵。
据受害者描述,当时她正在等公交车,突然被这名男生拖到了附近的荒地上,遭到了性侵。
受害者在事后勇敢地向警方报案,并最终获得了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未成年人性教育和心理健康的讨论。
案例二,未成年人网络性骚扰案。
一名15岁的女孩在社交平台上遭到了一名同龄男生的性骚扰,对方发送了大量淫秽图片和言语,对受害者进行了心理上的侵害。
受害者在事发后感到极度恐惧和困惑,最终向家人和学校求助。
经过警方调查,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处理,受害者也得到了心理辅导和支持。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对网络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
案例三,未成年人性交易案。
在某地,一名未成年女孩被拐卖到了一家色情场所,被迫从事性交易活动。
受害者在被救出后,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
这起案件揭露了未成年人保护的薄弱环节,引发了社会对于打击性交易和拐卖的讨论和行动。
以上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未成年性犯罪案件的发生令人深感痛心。
面对这一现实,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提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严惩,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能够减少甚至杜绝未成年性犯罪案件的发生,让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0个青少年犯罪案例
![10个青少年犯罪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e6571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b.png)
10个青少年犯罪案例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目睹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青少年犯罪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10个案例,它们展现了青少年犯罪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一所中学,一名15岁的学生因为在学校内贩卖毒品而被捕。
这名学生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家庭问题和社交压力,他开始了毒品交易。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反思。
第二个案例涉及一名17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抢劫一家便利店而被判刑。
这个案例揭示了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复杂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影响和缺乏合适的社会支持。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6岁少女的,她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网络欺凌而被起诉。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关注,也促使了相关立法和社会教育的加强。
第四个案例涉及一名14岁的男孩,他因为在学校内持有和使用枪支而被逮捕。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和枪支管理的讨论,也促使了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出台。
第五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3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打架事件而被拘留。
这个案例凸显了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严重性,也呼吁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教育。
第六个案例涉及一名15岁的少年,他因为在学校内破坏公共财产而被处理。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学校纪律和行为管理的关注,也促使了学校和家庭的更加密切的合作。
第七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6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而被判刑。
这个案例揭示了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促使了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视。
第八个案例涉及一名14岁的少年,他因为在学校内欺负同学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也促使了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行为的更加关注。
第九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7岁的少年,他因为参与了一起严重的毁坏公共财产的事件而被捕。
这个案例呼吁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教育,也促使了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未成年人保护法案例分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5c2a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a.png)
案例一:拐卖未成年人案2024年,广东省城市发生一起拐卖未成年人案。
犯罪嫌疑人通过承诺给被害人家庭一定的经济利益,骗取未成年人离家,安排其在城市街头乞讨或者从事其他非法活动。
该案件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受教育权以及健康权等权益。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的拐卖行为,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救助,保障其人身安全。
在该案中,警方迅速展开调查,救出被拐卖的未成年人,并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
此案提醒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加强法律意识,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案例二: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案2024年,县一名中学生因被同学恶意群发私密照片而选择跳楼自杀。
该案件引起广泛关注,社会舆论普遍对加害者的行为予以谴责。
这种网络欺凌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等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于侵害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并加强公众教育。
在该案中,加害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并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建立不容忍网络欺凌的氛围,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
案例三:校园欺凌案2024年,一所城市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欺凌事件。
几名学生针对一名体弱多病的同学进行长时间的言辞辱骂和身体侮辱,导致被害人精神受到严重伤害。
这种校园欺凌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身尊严、身心健康、受教育权等权益。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群体的管理,预防和打击校园欺凌行为。
在该案中,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该事件进行了处理,对加害者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加强了校园欺凌防治宣传和教育活动。
以上案例分析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真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他们的权益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真实青少年法律案例(3篇)
![真实青少年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30c0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d.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6月,某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李(化名),因家境贫困,长期受到同学的欺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得知同学小明(化名)家中有大量贵重物品,心生贪念。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小李伙同其他两名同学,潜入小明家中,实施了偷盗行为。
三人共盗得现金人民币1万元、笔记本电脑一台、平板电脑一台以及若干金银首饰。
二、案件经过1. 案发当晚,小李、小张(化名)、小王(化名)三人商量好作案计划,决定在深夜潜入小明家偷盗。
2. 当晚23时许,三人悄悄翻墙进入小明家。
小李负责寻找贵重物品,小张和小王则负责放风。
3. 经过一番搜寻,小李在客厅沙发旁的茶几上找到了一个黑色手提包,包内装有1万元现金。
小李将其拿走。
4. 同时,小李还发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平板电脑以及若干金银首饰。
三人将这些物品分赃后,逃离现场。
5. 次日,小明发现家中被盗,立即报警。
警方通过调查,迅速锁定嫌疑人小李、小张、小王。
6. 经审讯,三人对自己偷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三、法律分析1. 刑法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案中,小李、小张、小王均为未成年人,且不满十八周岁。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本案中,小明因被盗财物遭受了物质损失,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四、判决结果1. 法院审理后,认为小李、小张、小王三人构成盗窃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未成年犯罪的著名案例
![未成年犯罪的著名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b4e8c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8.png)
未成年犯罪的著名案例未成年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青少年犯下的违法犯罪行为。
由于未成年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犯罪行为。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未成年犯罪案例。
1. 饶晓志杀人案:1996年,中国重庆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当时只有13岁的饶晓志为了钱财,在校园内残忍杀害了4名同龄的学生。
这个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于未成年犯罪如何进行预防和惩治提出了更多的思考。
2.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2013年,美国波士顿市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
爆炸案被发现由两名兄弟策划和实施,其中包括未成年犯罪分子乔卡尔·辛纳耶夫。
辛纳耶夫当时只有19岁,他在马拉松比赛终点处引爆自制炸弹,导致3人死亡,264人受伤。
3. 英国杀人犯玛丽·贝尔案:1895年,英国发生了一起备受争议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11岁的玛丽·贝尔被指控杀害了年幼的前邻居,她的案件经历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审判。
贝尔最终被判有罪,但她的案件引发了对未成年犯罪行为与责任能力的深入讨论。
4. 新加坡强奸案:2016年,新加坡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未成年犯罪案例。
一个16岁的男孩约了两名13岁的女孩一起见面,然后带她们到一间公寓内进行强奸罪行。
这个案件引发了新加坡社会对于青少年性犯罪的关注,以及未成年人如何还社会应找出一种平衡点的争论。
这些著名的未成年犯罪案例都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原因和预防措施的思考。
对于未成年犯罪,社会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预防犯罪的发生。
同时,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犯罪行为给予合理的惩罚。
最高法未成年保护典型案例
![最高法未成年保护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ce216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最高法未成年保护典型案例
以下是一些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保护典型案例:
1. 未成年人李某某强奸、猥亵案:被告人李某某在担任某中学心理辅导教师期间,利用心理辅导便利,多次对未成年女生实施强奸、猥亵行为。
法院以强奸罪、强制猥亵罪判处李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
2. 未成年人徐某某抢劫案:被告人徐某某在校园内持刀抢劫学生财物,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徐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3. 未成年人罗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告人罗某某利用其担任某快递公司快递员的工作便利,将收件人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罗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以上案例涉及校园欺凌、性侵害、家庭暴力等多个方面,这些案例的审理和判决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7054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b.png)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未成年犯罪者本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几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未成年人抢劫案。
李明,未满18岁,因为家庭贫困,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从小就在社会上游荡。
一天,李明和一伙朋友一起抢劫了一名女性,抢走了她的手机和钱包。
经过警方的追捕,李明和他的同伙最终被抓获归案。
在接受调查时,李明表示自己是受到朋友的影响才参与抢劫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最终,李明因抢劫罪被判处少年管教。
案例二,未成年人吸毒案。
张三,17岁,因为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开始接触毒品。
渐渐地,他对毒品产生了依赖,甚至为了购买毒品而去偷窃。
在一次窃取行为中,张三因为被店主发现而被报警抓获。
在接受警方调查时,张三承认了自己吸毒的事实,并表示自己是在朋友的怂恿下才开始尝试毒品的。
最终,张三被判处强制戒毒治疗,并接受少年管教。
案例三,未成年人暴力伤人案。
王五,16岁,因为性格暴躁,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一天,王五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口角,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肢体冲突,导致同学受伤。
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调解下,王五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严重。
最终,王五接受了心理辅导,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暴力行为纠正活动。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背后都暴露出了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未成年人的行为失范。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最后,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教育和矫正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上正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关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9则青少年法制案例
![9则青少年法制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e7924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6.png)
9则青少年法制案例
1. 2020年,湖北省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王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案发时,被告人王某为17岁未成年人,因其所犯的罪行严重,依法认定其适用惩戒性量刑。
2.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张某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五年。
案发时,被告人张某为18岁未成年人,因其所犯的罪行严重,依法认定其惩戒性量刑并予以执行。
3. 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以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个月,缓刑一年。
案发时,被告人李某为16岁未成年人,因其所犯的罪行不严重,依法认定其量刑以警告、纪律处分等方式进行。
4. 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孙某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三年。
案发时,被告人孙某为20岁未成年人,因其所犯的罪行较轻,依法认定其量刑以罚金、社会劳动等方式进行。
5. 2016年,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刘某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
案发时,被告人刘某为15岁未成年人,因其所犯的罪行较轻,依法认定其量刑以社会劳动、赔偿等方式进行。
6.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赵某以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
案发时,被告人赵某为19岁未成年人,因其所犯的罪行较轻,依法认定其量刑以戒毒矫治、社会劳动等方式进行。
7. 201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马某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
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如果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一)——哥们义气型
陈某和罗某两名中学生因哥们义气,帮同学打架而帮进牢房,发人深思。
陈某和罗某是某中学学生,均16岁。
一天晚上,二人接到同学顾某的电话,顾某在电话中说白天被人殴打,请他们帮忙去教训对方。
于是二人各自携带一把刀子,又邀约十几个同学与顾某会合后,在街上寻找白天与顾某打架的肖某某等人。
当晚八点,在一游戏厅找到肖某某和王某,陈某和罗某为首把对方砍伤后逃离现场。
案发后二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便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陈某、罗某和顾某等参与打架斗殴的学生分别被判处三年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并附带民事赔偿受害人肖某某和王某医疗费、营养费等费用共计10万6千多元。
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二)——网络诱惑型
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2008年的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进网吧玩游戏。
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诈钱。
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
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
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
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
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诈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三)——交友不当型
杜某十四岁,成绩一直很好,2009年暑假,他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某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某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
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
到了8月26日,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三年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
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
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
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
”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四)——口角冲动型
一天晚上,原励德实验中学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让人费解的是杀人凶手竟是一个未满14周岁的少年,而被杀者竟然是他的同学。
该校初一年级学生陈志明与刘小乐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
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
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因刘小乐未成年,一审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
2006年5月,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和石羊塘派出所联手出击快速反应,侦破一起现行命案,抓获犯罪嫌疑人阳勇华(男,1989年7月生,在校学生,17岁),使这起因小纠纷引发的在校学生互相斗殴命案成功告破。
5月26日中午,石羊塘镇某学校学生贺军吃完中饭后,返回教室,走到三楼楼梯时,不经意的将饭盒内一些水泼向楼下,刚好溅在二楼板梯间的阳勇华身上,阳勇华便到三楼找贺军理论,两人发生纠纷,当时被贺军扇了一记耳光,后被贺军同学廖东升(男,1988年12月生,初三年级学生)等人劝开。
阳勇华见自己衣服也被弄脏,又吃了眼前亏,心里忿忿不平。
当天晚上8时许,第二节晚自习下课,阳勇华刚好碰见贺军,他用饭盒盛了一盒水泼在贺军身上,以报白天之仇。
贺军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两人又开始打斗起来,后被围观的学生劝开。
当晚9时许,第三节晚自习下课时,贺军纠集同班同学廖东升等6人在学校操场处等待阳勇华,准备好好教训他。
当廖东升发现阳勇华过来时,便冲过去,将想逃跑的阳勇华抓住,其他几人冲过来将阳勇华围住,对阳勇华拳打脚踢。
阳勇华被打得蹲在地上。
这时,突然一声惨叫,廖东升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胸部出血,已经死亡。
经法医鉴定,死者廖东升系被锐器刺中心脏死亡。
犯罪嫌疑人阳勇华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
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青少年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自己付出的代价是最为沉重的。
很多时候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
作为青少年,要牢记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