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结果
7 "# 析 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各指标的 );0(<=(> 回归分 对抑郁症组治疗前 (1@ 例, 取值为 #) 、 对照组 (#88 例, 取值为 8) 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各指标进行 );0(<=(> 回 归分析, 结果显示 (表 #) 显示, 自动思维、 对正性事件的 整体性维度的归因方式有显著性 ( ! A 8 " 83) , 归因方式 其它各指标影响无显著性 ( ! B 8 " 83) 。
于一种特殊的情境中时出现的一种自动的、 不随意 的、 持续存在的思维, 常常伴有失落感, 比如患者会 经常出现一些 “我不好” 、 “ 没有人理解我” 等自动思 维。然而大多数患者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在产生不愉 快情绪之前存在这些思想, 因为这些思想已成为他 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并影响其情绪、 行为等各个方 面, 成为抑郁症的重要特征之一。个体如果出现较 多的自动思维, 将负性事件归因内在的、 整体的、 持 久的, 则该个体以后发生抑郁的概率会增加, 如果该
(批准号: 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首都师范大学 “学习与认知实验室” 经费资助。 ABC%"%#)) ! 本研究由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万方数据 郭文斌, 男。 9 * :;.+: <=/->?@ !"5 4 1,: ! ! 通讯作者:
郭文斌等: 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
717
两组在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 研究工具
[&]
郁症组分成未愈组 ( $%$ !E8, 取值为 #) 、 治愈 7E 例, 组 ( $%$ A E8, 取值为 8) 两组, 对之进行 &’()*+), 27 例,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表 !) 显示, 自动思维、 对正性 事件的整体性维度的归因方式有显著性 ( ! A 8 " 83) , 归因方式其它各指标影响无显著性 ( ! B 8 " 83) 。
! 前言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抑郁症病人 的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在抑郁症的发生、 发展、 转归
[!]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自动思维是指抑郁症患者处
[’] 。 “幻想、 合理化” 这两种应付方式则变化不明显
然而, 这些结果都是从单一的中介变量角度分析其 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依据抑郁症的认 知理论, 假设的研究分析框架 (图示) 为: 自动思维与 归因方式作为抑郁症发生、 发展的中介因素, 它们对 抑郁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同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影 响。以回 顾 性 研 究 方 法 (治 疗 前 抑 郁 症 组 与 对 照 组) 、 前瞻性研究方法 (治疗后抑郁症组痊愈与否) 两 种研究方法, 报告该研究中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在抑 郁症治疗过程中作用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来探讨自 动思维、 归因方式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 以期为抑 郁症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表# 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各指标的 );0(<=(> 回归分析 ( # ? #1@) 回归因素 回归系数 ( C) ’*)D 检验 自动思维 负性事件 自身性 持久性 整体性 正性事件 自身性 持久性 整体性 9 8 " 8@7 8 " 81! 8 " 8!@ 8 " 83# 8 " 8#2 8 " 8@! 8 " #87 E! " 7!E ! " 3&! 8 " !31 # " 88E 8 " 8@7 # " #2E E " !!& ! 8 " 888 8 " #8& 8 " 2## 8 " 7#2 8 " @&@ 8 " !&# 8 " 8E8
于将负性事件归因为整体的、 持久的, 而将正性事件 归因为外在的、 局部的、 暂时的, 治疗后患者对负性 事件治疗后更多地归因为暂时的、 局部的、 总体指标 上为外在的, 对正性事件治疗后更多地归因为内在
[5] ; 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自动思维明显减少; 治疗后 的
较少采用 “自责” 、 较多采用 “解决问题” 的应付方式,
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 !
!, " ! ! 郭文斌
姚树桥!
# 黄敏儿",
吴大兴!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 长沙,$!%%!!) ("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广州,&!%"’&) (# 首都师范大学 “学习与认知” 实验室, 北京, !%%%())
摘
要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自动思维、 应付方式变化对抑郁严重程度变化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对 )’ 例抑郁症患者分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科学
(") : D/E1F,+,-.1;+ 21.<G1< "%%&, "( #)" * #)$
表! 治疗后抑郁症组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各指标的 );0(<=(> 回归分 析 ( # ? 1@) 回归因素 回归系数 ( C) ’*)D 检验 自动思维 负性事件 自身性 持久性 整体性 正性事件 自身性 持久性 整体性 8 " #!2 9 8 " 8#8 8 " !E1 9 8 " 877 8 " 8EE 9 8 " !!& 8 " 877 #& " 138 8 " 8#8 7 " 88E 8 " #8! 8 " #!E 7 " 2E7 E " 8&! ! 8 " 888 8 " 1#1 8 " 8&7 8 " @38 8 " @!3 8 " 832 8 " 8E3
的好转, 自动思维出现的频度会下降。在对本研究
P:U
心
理
科
学
的单因素分析中, 我们发现自动思维出现的频度与 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
Biblioteka Baidu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本研究仅仅是对抑郁症患 者一次住院治疗过程资料的初步总结分析, 所得到 的抑郁症样本在以后的追踪调查中还可能发生变 化, 即有的以后可能不会再有抑郁发作, 有的仍会发 作抑郁, 而且两次发作之间的间隔期长短不一, 因而 还不能确定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的变化对抑郁症严 重程度的变化是持久的, 还是暂时的, 这些问题有待 于对本研究样本继续追踪观测及对观测资料进行深 入分析才能解决。 感谢贾福军、 许明智、 张迎黎、 李鹤展 (新乡 0 @ 致谢: 医学院附二院) ; 李海军、 王明祥 (邵阳市精神病院) ; 徐东华、 李新纯 (湖南省脑科医院) 在取样中给予的 支持和帮助。
( $%$) 系 ’())(*+ ’" ," -./0 ! " ! " # 自评抑郁量表 于 #123 年编制, 为自评量表, 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 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 ( 456) : 依据评价与抑郁有 ! " ! " ! 自动思维问卷 关的自动出现的消极思想的频度而设计, 得分越高,
归因方式差值对抑郁程度变化的路 7 " 7 自动思维、 径分析 为了清楚、 直观地了解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对抑 郁程度变化的影响特征, 我们采用了路径分析的方 法,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意义的两个指标自动思 维、 正性事件的整体性归因进行分析。依据抑郁症 的认知理论, 我们假设的研究分析框架 (图示) 为: 自 动思维与归因方式作为抑郁症发生、 发展的中介因 素, 它们对抑郁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同时它们之间可 以相互影响。此研究路径图需要进行两个复回归分 析: 效标变量为 $%$ 的差值, 预测变量为自动思 #) 维、 归因方式的差值; 效标变量为自动思维 (或归 !) 因方式) 的差值, 预测变量为归因方式 (或自动思维) 的差值。路径系数为复回归系数 !, 此系数反映了 预测变量对效标变量的直接影响效应。本研究结果 (图示) 说明, 自动思维的差值对 $%$ 的差值的直接 影响最大 (路径系数为 8 " 3@!) , 归因方式中正性事 件整体性归因的差值为其次 (路径系数为 9 8 " #17) 。 而自动思维的差值与归因方式中正性事件整体性归 因的差值的相互影响较小 (路径系数为 9 8 " #&&) 。
图示: 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差值对抑郁程度变化的路径分析模式 (/ ? 1@)
E
讨论
归因方式各指标 7 " ! 治疗后抑郁症组自动思维、 万方数据 的 );0(<=(> 回归分析根据治疗后 $%$ 的得分, 可将抑
[#] 发现自动思维出现的频度与抑郁症 FG.>H= 等 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即随着抑郁症病情
[" * $] 个体已经发病, 则预示着预后不良 。
"
"4!
对象与方法
对象
但是, 抑郁症患者的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在抑郁 治疗过程中怎样变化, 尚缺乏系统性的纵向研究证 据。为此, 我们进行了归因方式等中介变量在抑郁 症治疗过程中作用的纵向 (追踪一次住院过程) 研 究, 并分别报告了应激性生活事件、 归因方式、 自动 思维、 应付方式等对抑郁症的影响以及在治疗过程 中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显示: 抑郁症发病前一年
表示与抑郁有关的自动出现的消极思想的频度越 高。
[2] (自编) : 该问卷包括 #8 个 ! "! " 7 归因方式问卷 条目, 从正、 负性事件的内在— — —外在性、 持久— — —
暂时性、 整体— — —局部性三个维度五级记分, 得分越 高, 表明将事件的原因倾向于归结为内在的、 整体 的、 持久的, 该问卷的信度、 效度另文报告。 !"7 研究方法 对住院的病人在其入院时 (治疗 ! " 7 " # 抑郁症组: 前) 、 出院时 (治疗后) 各评定一次, 答题时医师在旁 指导、 督促, 但不给任何暗示。每位病人填完全部表 格约需 ! 小时。 个别答卷, 答完后立即收回。!1 名 ! " 7 " ! 对照组: 受试 #3 9 !8 天后重测, 重测相关系数表明在一般人 群中这三个量表具有相对稳定性。 将病人组治疗前的研究指标减去 ! " 7 " 7 统计方法: 治疗后的研究指标, 得到这些指标的差值, 对这些差 值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 $:$$#8 " 8 统计软件 包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0(<=(> 回 归分析、 路 径 分 析 等, 显 著 性 水 平 取 * ? 8 " 83 (双 侧) 。
在其入、 出院时进行测评, 测评工具包括自评抑郁量表、 自动思维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此外对 !%% 例正常对照亦进行上述测评, 其中 ") 例在 自动思维问卷得分、 归因方式问卷得分的 +,-./0.1 回归分析、 路径分析表明, 自动思维、 对正性事件的整体性维度的归因 !& * "% 天后重测。结果: (路径系数为 % 4 &’") , 归因方式中正性事件整体性归因的变 方式对抑郁程度的影响有显著作用, 自动思维的变化对 232 的变化的直接影响最大 化为其次 (路径系数为 * % 4 !)#) , 而自动思维的变化与归因方式中正性事件整体性归因的变化的相互影响较小 (路径系数为 * % 4 !(() 。结论: 自 动思维、 对正性事件的整体性维度的归因方式对抑郁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抑郁症 自动思维 归因方式
[&] ; 治疗前倾向 中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明显增加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新乡 " 4 ! 4 ! 抑郁症组: 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邵阳市精神病院、 湖南省脑科 医院住院的抑郁症病人, 入组前两周没有进行抗抑 郁治疗, 符合 6673 * # 中 “抑郁症” 的诊断标准。入 组病例共 )’ 人, 其中男性 &% 人, 女性 $’ 人; 平均年 龄为 #5 4 #& 8 !" 4 "$ 岁; 平均文化程度为 !% 4 &) 8 # 4 住院天数 ) * (! 天, 平均 ") 4 !& 8 !" 4 5& 天。 !$ 学年; 按照入组病人的年龄、 性别、 文 " 4 ! 4 " 正常对照组: 化程度等指标, 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部分职工、 临 时工、 学生、 病人陪人等自愿者中匹配选取, 排除标 无精神疾病; (") 无神经系统疾病; (#) 无严 准为: (!) 重的躯体疾病史; ($) 自愿参与合作。正常对照组共 女性 $5 人; 平均年龄为 #& 4 !%% 人,其中男性 &$ 人, !% 8 !# 4 5! 岁。平均文化程度为 !! 4 !’ 8 # 4 #’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