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4. 肺弥漫性出血为本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须特别重视。一旦发生, 应注意:
(1)病人绝对静卧,并立即给哌替啶、苯巴比妥钠等镇静剂。 (2)给予氧气吸入。 (3)备好急救药物以及吸引器、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囊等器械。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等呼吸道阻
塞征象,应及时 吸出血块,必要时配合医生施行紧急气管切开。 (5)遵医嘱使用止血药、氢化可的松等。 (6)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其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保健指导】 1. 对病人的指导 病人出院后仍需避免过劳,加强营养。如有视力
障碍、发音不清、 肢体运动障碍,可能是钩体病的“后发症”,应及时就 诊。 2. 预防疾病指导 (1)控制传染源:重点加强猪、犬、牛、羊等家畜粪尿的管理,消灭 田鼠。 (2)切断传播途径:从事污水作业和疫区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应加强 个人防护,防止 和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 (3)保护易感人群:在疫区流行季节前半月到1个月,可行钩体多价菌 苗预防接种;在 疫水接触期间亦可口服多西环素;对高度怀疑已受钩体 感染者,可用青霉素G预防发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3.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有无呼吸、心率加快、血 压下降等出血 性休克表现;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淤斑,有无鼻 出血、呕血、便血、血尿等。如突然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 心率加快、肺部出现湿啰音以及咳血丝痰提示肺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
疼痛,诱发大 出血。病情重者恢复期亦不宜过早活动,直至临床症状与 体征完全消失后再下床活动,注 意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延长活动时间。 2. 体温过高的护理 首剂使用抗菌药物后,必须严密观察病人体温、脉 搏及血压变 化,用药6h内加强监护。一旦发生赫氏反应,应积极配合 医生采取镇静、降温、给氧等抢救措施。高热时可予以冰敷和温水擦浴, 如有皮肤出血倾向时,避免酒精擦浴,钩体病一般不用退热剂,因服用 退热药后,可使体温骤降,易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钩体由皮肤、黏膜侵入后,经淋巴管或微血管进入血循环,繁殖并释放
毒素,引起全 身中毒症状。此后广泛侵入肝、肾、脾、肺及脑等组织器 官,造成毛细血管损伤及各器 官严重的功能紊乱。由于钩体血清型及其 毒力、黏附素和个体反应性不同,各器官的损伤 程度不同,临床上常表 现为某个脏器病变突出,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如肺弥漫性出血 型、 黄疸出血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等。钩体侵入后最早出现非特 异性免疫反 应,发病1周左右,血中先后出现IgM、IgG抗体,使血液及 各组织中的钩体减少并消失, 临床上进入恢复期。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 眼部和神经系统等后发症。
高。出血者可 有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约2/3患者有轻微蛋白尿、白 细胞、红细胞或管型。 (二)肝肾功能检查 黄疸出血型有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ALT也可轻度增高。黄疸出血型、 肾衰竭型多有 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三)特异性检查 1. 病原体分离发病10天内取血或脑脊液,1~2周取尿,以超速离心集菌
正常,可自愈。 (2)闭塞性脑动脉炎:是钩体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后发症之一。发生
于钩体病后2~5个 月,表现为失语或痴呆、反复短暂的肢体瘫痪。脑血 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上段和大脑前、 中动脉近端有狭窄。经治疗多数患 者可恢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后发热者嗜酸性粒细胞可增
恢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与钩体败血症有关。
2. 潜在并发症
出血。
3. 活动无耐力
与钩体感染有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1. 休息与活动 各型钩体病人均应卧床休息。不宜搬动病人,以免加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2)肺弥漫性出血型:出现气急、心慌、面色苍白、呼吸和脉搏加快, 双肺可闻较多 湿啰音。X线检查示两肺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阴影。 严重者昏迷,极度紫绀,呼吸 不规则,咯血加重,血液从口鼻涌出,以 致呼吸道窒息而死亡。本型是近年来钩体病引起 死亡的常见原因。
后,在暗视野 显微镜下直接查找钩体,亦可采用培养或动物接种分离钩 体。初期患者血培养阳性率20%~70%,但钩体在培养1周后才开始生长, 不能帮助早期诊断。 2. 血清学检查显微镜凝集(显凝)试验是用已知钩体抗原检测血中的相 应抗体,一般 在病后7~8天出现阳性,逐渐增高,凝集效价>1∶400或 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加4倍 以上者有诊断意义。近年来用PCR法、 钩体DNA探针检测血清的钩体DNA,可用于早期诊 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3. 全身乏力 肢体软弱无力,有时行走困难。
4. 结膜充血 结膜充血,无疼痛、畏光,无分泌物,退热后仍持续存在。
5. 腓肠肌压痛
轻者小腿胀,轻压痛,重者腓肠肌压痛明显。
6.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肿大,有压痛,质 软。
多见于腹股沟、腋窝等处淋巴结常呈轻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
起病后3~14天,出现器官损伤表现,即进入此期。可分为以下类型。
1. 流感伤寒型
此型最常见。起病后出现上述早期症状,90%无
明显器官损害,酷似 流感。经1~3天即愈。
2. 肺出血型 经早期败血症后3~4天出现咳嗽、血痰或咯血。依出血轻 重可分为:
பைடு நூலகம்
(1)一般出血型:咳嗽、痰中带血,量不多,肺部可闻及少量局限性 湿啰音。X线胸 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有散在小片状阴影。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主要是野鼠和猪。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携带黄疸出血 群;猪携带的主要是波摩那群。患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 小,因为钩体病患者尿中虽有钩 体排出,但排出量少且不规则。 2. 传播途径 主要为直接接触传播,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周围环境, 人群接触疫水 或湿土后,钩体便通过破损皮肤侵入机体。进食被鼠、猪 带菌的尿液污染的食物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其他还可通过哺乳及先天性 感染而发病。
5. 脑膜脑炎型
在发热3~4天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
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脑膜炎表现,或嗜睡、谵妄、抽搐、瘫痪、昏迷等脑
炎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和呼吸衰 竭。脑脊液检查可有蛋白质轻度
增加及少量白细胞,50%患者可分离培养出钩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三)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1. 后发热 第一次热退后1~5天,再次发热,一般38℃左右,持续1~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一旦发生,应立即应 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 入液体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配合镇静、 降温、抗休克等治疗措施。其 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亦有一定疗 效。
(三)后发症的治疗 一般多采取对症处理,无需抗菌药物。严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能加快
上一页
返回
谢谢观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临床表现】
(一)早期(败血症期)
各型在起病3天内均有下述表现。其主要临床特点为:
1. 发热
急起寒战、高热,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持续1周左右。
2. 头痛、全身肌肉疼痛
头痛显著,伴恶心。全身肌肉酸痛,尤以
腓肠肌、腰背肌、 大腿肌、胸腹肌为明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钩体病的基本病变为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突出特点是器官功能障 碍的严重程度 和组织形态变化轻微不一致。肺以弥漫性出血为主,开始 为少量点状出血,逐渐扩展成 片,重者肺泡中充满渗出的红细胞,呈肝 样实变,最终导致窒息。肝脏可见肝细胞变性, 炎性细胞浸润,肝内胆 管有胆汁淤积。肾脏可见间质水肿,细胞浸润,肾小管退行性变。 此种 毛细血管病变亦可发生在脑膜与脑实质、心、骨骼肌等其他器官。在受 感染的各组织 切片中,均可找到钩体。
天而自退,常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此时无钩体血症,无需抗生素 治疗。 2. 眼后发症 常见于波摩那群钩体感染后,多在热退后1~4周,表现为 虹膜睫状体炎、 脉络膜炎或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球后视神经炎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3. 神经系统后发症 (1)反应性脑膜炎:在后发热同时出现脑膜炎的表现,但脑脊液检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治疗要点】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 早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 衡。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重者应尽量就地治疗,绝对卧 床,避免或减少搬动。 肺弥漫性出血型应适当给予镇静剂控制烦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配合抗 菌治疗控制病 情;止血剂可用维生素K等。黄疸出血型应注意保肝等。 肾衰竭型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可用透析疗法。脑膜脑炎型有颅内高压 应给予脱水、利尿等治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二)抗菌治疗 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可缩短病程,阻止器官损害的发生。钩体对青霉素
高度敏感, 青霉素G为首选药。首剂40万U,每6~8h1次,肌肉注射。 疗程7天或至体温正常后3天。 部分患者在首剂青霉素注射后2~4h可发 生原有钩体血症加重的反应,称为赫氏反应,为 大量钩体被杀灭后释放 毒素所致。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头痛、身痛、呼吸和心跳增 快等症 状,严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故首剂青霉素剂量宜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对同型菌株的持久免疫力。疫 区人群多有一 定的免疫力,新入疫区及常与疫水接触的职业人群感染本 病的危险性较高。
4. 流行特征 发病多为青壮年农民,农村儿童亦常见。好发季节在多雨 的7~9月份。职业分布以常与疫水接触的农民、渔民、矿工、下水道工 人及饲养员的发病率较高。我国钩 体病流行形式有4种,即雨水型、稻 田型、洪水型和散发型。南方以稻田型为主,北方多为 洪水型。
3. 黄疸出血型
于病程4~8天出现进行性加重黄疸、出血倾向和肾
功能损害。轻型以轻度黄疸为主,无明显出血及肾功能损害,短期内可
痊愈。重型可迅速出现肝、肾功能 衰竭,肺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死
亡病例中肾衰竭者占70%。黄疸程度与预后无直接关 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4. 肾衰竭型 各型都可有肾脏损害的表现,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少 尿与无尿,甚至肾功能衰竭。严重病例可因肾衰竭而死亡,常见于重型 黄疸出血型患者,单独肾衰竭型 者少见。
第八章 钩端螺旋体病病人的护理
【病因病理】 (一)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为一细长菌体,有12~18个螺旋,一端或两端
弯曲呈钩状,能 旋转式运动,革兰染色阴性,镀银染色呈棕褐色。钩体 为微嗜氧菌,在湿土中或水中可生 存数周至数月。钩体对干燥、常用消 毒剂很敏感,漂白粉、石炭酸、70%乙醇、稀盐酸、 肥皂水等均能将 其杀死,加热60℃1分钟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