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八篇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和启示10篇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和启示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f3865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f.png)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和启示10篇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和启示篇1今年暑假,我把《三国演义》仔细读了三遍。
这本书讲的是东汉末年,刘备、孙权、曹操等人争夺天下的故事。
书中的《草船借箭》深深地吸引了我。
她讲述了周瑜见诸葛亮料事如神便心生嫉妒,想除掉他。
于是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这么多的箭,这在常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诸葛亮竟然说:“十天太长了,我保证在三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
”并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完全是在作死。
诸葛亮却不慌不忙,他悄悄地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准备些青布和稻草。
到了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用计轻松地向曹操借来了十万多支箭,超额完成了周瑜的任务,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从这个故事我看到周瑜气量真小,知道诸葛亮比自己聪明,竟然想除掉他。
诸葛亮真聪明,三天前就能判断出三天后会有大雾天气,并能利用大雾得到10万支箭。
曹操真愚蠢,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就乱下命令,结果遭受重大损失。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和启示篇2如果说《三国演义》中那精彩壮观的赤壁之战让我惊心动魄,难以忘怀,那么其中的草船借箭便是让我不得不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故事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妒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
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不但爽快地答应,而且还把十天缩短为三天交箭。
对于那时的周瑜来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无疑是天方夜谭,想到诸葛亮这次必死无疑,心中暗暗窃喜。
可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瞒过谨慎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从《草船借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像诸葛亮那样宽宏大量、以大局为重,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能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去嫉妒比自己能干的人。
在我的学_过程中,如果同学的成绩比我的成绩好,我应该做的并不是忌妒他,而是虚心地学_同学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c9d0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9.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读后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讲了周瑜对才能胜过自己的诸葛亮心怀妒嫉,因此他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从容不迫,带上二十条船,三十名战士,利用曹操多疑谨慎的性格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空,让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
读了这篇__,我有很多感想。
我觉得诸葛亮有很多地方比周瑜强,周瑜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我觉得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知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诸葛亮宽厚待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我们要学习他,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草船借箭》读后感2每当我阅读《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的时候,都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真不愧是智与勇的化身,草船借箭读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赤壁大战时期,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叫诸葛亮三天赶制十万支箭。
这本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没想到诸葛亮一口答应了。
后来,原来是诸葛亮假装向曹操发动进攻,诸葛亮知道曹操疑心大,不会水上交兵,于是诸葛亮成功地利用了草船“骗”到了十万支箭。
读完以后,我内心十分敬仰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考虑过曹操不会派兵交战,考虑过第三天晚上的风可以让他顺利借箭。
是啊,其实诸葛亮最大的优点是敢于挑战,心思缜密,这也是我敬仰诸葛亮的真正原因。
我也从中推敲到:如果吴国和蜀国闹不和,那就会消弱两国的力量,在这时,魏国就此来攻击两国,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如果诸葛亮没有顾全大局,没有敢于挑战的精神,没有把每件事安排得最好的能力,怎么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学习诸葛亮的勇于挑战:勇敢面对第一次游泳,勇敢面对第一次跳长绳,勇敢面对第一次写英语小作文。
一直到每次游泳都被称为健将,跳长绳稳拿第一,英语作文那都是轻而易举!这都是挑战的结果。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34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3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6cd4a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34篇)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草船借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就想故意挤兑诸葛亮,他说想要他在10天内让诸葛亮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满口答应下来。
并说只需3天足矣,并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明白第三天必定起大雾。
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只会射箭退敌。
果不其然,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高高兴兴地回营了。
读到那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虽然十分敬佩诸葛亮的才智,但我更敬佩他豁达大度的品质。
他明明明白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我作对,但他总是那么从容镇定,那么宽宏很多。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
就拿我们班团体来说吧,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十分好,教师经常夸奖,父母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所以其他同学就心怀嫉妒,他们不但不努力去学习,还在背地里说长道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搞得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学去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非要弄个我是你非不可。
我们难道就不能像诸葛亮一样吗?我们难道就不能够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多一份欢乐,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完美,我们的世界又会是多么完美呀!所以,机智只能决定一时的命运,但从容、大度却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三国期间,曹操率军攻东吴,刘备率军事诸葛亮到东吴助战。
东吴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对他百般刁难。
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笑了笑,说:“十天时间太长,我保证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到期完不成任务。
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23篇)
![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8e2bc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6.png)
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23篇)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2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2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赶超人家,而是怀着妒忌心,不择手段地去陷害别人。
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人。
文章《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计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忌,还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周瑜不但有妒忌心,而且又十分狡猾阴险。
诸葛亮揭露了周瑜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我不由得想起数学家华罗庚爷爷。
华爷爷可以说是知识渊博,名扬天下了。
可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也不好,算术常不及格。
在这种情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好的人。
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经过刻苦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然而,华爷爷没有停止脚步,他发现了并推荐陈景润叔叔,去摘取数学的“王冠”。
华爷爷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以前,我每次考试后,成绩不理想,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与别人的差距,错在什么地方,而是灰心、失望,外加对优等生妒忌,回想起来,多惭愧。
妒忌这个东西,害人误已。
我们一定要从小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年级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
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诉周瑜。
诸葛亮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顺利借到了箭。
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
读到“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的时候,我想:诸葛亮怎么回事?明知是个圈套,怎么还答应周瑜呢?当读到“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
草船借箭读后感13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33760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3.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3篇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周瑜因妒忌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就用十天造十万支箭——在他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来陷害诸葛亮,可诸葛亮说:“用三天就可以”。
结果他真的只用三天时间就造了十万支箭。
不过不是造的,而是向曹操借的。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十分的足智多谋。
足智多谋,就是心眼稠,办法多。
足智多谋能克服困难,逢凶化吉,取得成功。
在司马光的幼年时期,他的一位小伙伴不小心掉到了缸里,他当机立断,用石头把缸给砸了一个大洞,然后,水流了出来,小朋友也得救了。
我又想,虽然司马光救了小伙伴,但是缸不是坏了吗?当时人多把缸推倒不就可以了吗?但是,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司马光那么小,还能想出这一办法,可见他还是足智多谋的。
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踢偏了的球掉进了一个洞里,我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立刻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听后,都拍手叫“好”。
我立刻找了一个水桶接满水,“哗——”一桶水下去,不一会儿球终于浮出了水面,同学们都说我十分的足智多谋。
由此可见,面对问题,只要足智多谋就不会慌张,就能应对复杂的问题。
综上所述,让我们都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成为最棒吧!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
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神机妙算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读完全文,我情不自禁地想:诸葛亮神机妙算地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经过思考,我总结出诸葛亮取胜的关键原因是: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谋划。
具体说是:1、诸葛亮熟悉气象变化,知道三天必有大雾。
2、诸葛亮熟悉地理情况,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能顺风顺水。
3、诸葛亮知己知彼,深知鲁肃为人忠厚,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敢请他帮忙;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谨慎,不敢轻易出兵,只会放箭压阵;明白周瑜心胸狭窄。
三国演义 之草船借箭读后感
![三国演义 之草船借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7128d5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6.png)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篇一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就像被雷劈了一下,那叫一个震撼。
这诸葛亮简直就是个神算子啊!你想啊,在那个时候,周瑜给他出了这么个难题,十天造十万支箭。
这就好比让我在一天之内写完一学期的作业,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诸葛亮呢,他倒好,眉头都不皱一下,直接说三天就行。
我当时就想,这人怕不是疯了吧?也许他是在吹牛呢?可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人家的本事。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场景,江上雾气蒙蒙的,就像老天爷特意给诸葛亮拉了一道白色的幕布。
那些船啊,一艘接一艘,就像一群听话的小鸭子,整整齐齐地朝着曹军的水寨驶去。
而曹军呢,就像一群受惊的兔子,看到有船来,慌慌张张地就放箭。
箭就像雨点一样,“嗖嗖嗖”地往船上射。
我就在想,要是我在船上,估计早就吓得尿裤子了。
可是诸葛亮呢,他还在船上悠闲地喝着小酒,这心理素质简直比钢铁还硬。
从这个故事里,我还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儿。
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像周瑜这样给我们使绊子的人。
就比如说在学校里吧,有些同学会嫉妒你成绩好,就故意给你出难题。
这时候,我们要是像诸葛亮一样,冷静地分析,想出巧妙的办法来应对,那多酷啊。
不过呢,我也有点小疑问。
诸葛亮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冒险啊?万一那天没有雾呢?他不就玩儿完了吗?但又想了想,也许人家诸葛亮早就夜观天象,把一切都算得死死的了。
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我等凡人只能望尘莫及。
这草船借箭的故事啊,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特别耀眼。
它让我明白了,智慧和勇气是多么重要的东西,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不能只知道干着急,得像诸葛亮那样,动动脑子,说不定就能化险为夷呢。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读后感》篇二《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真的是让我百感交集。
我刚开始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诸葛亮是在玩火。
十万支箭啊,可不是个小数目,他就这么轻飘飘地答应下来,还只给自己三天时间。
我当时心里就想:“大哥,你可真行,这不是在给自己挖坑吗?”可是人家诸葛亮就像一个胸有成竹的老猎手,早就在心里设好了圈套。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3aa74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1.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著作之一。
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三国归晋,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诸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
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
周瑜平日见诸葛亮料事如神,十分嫉妒。
一天,周瑜请诸葛亮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又叫人故意延迟时间。
又叫鲁肃去探营,诸葛亮请他调二十条船,每船二十名军士,二百个草靶子,船上布上幔子。
鲁肃没把这事跟周瑜说,周瑜心中起疑。
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邀鲁肃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只笑而不答。
船驶往曹营。
这时江上大雾漫天。
诸葛亮令人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
曹操看见敌军突然来袭,江上又大雾弥漫,看不清虚实,便令一万人乱箭射之。
船上插满了箭,船上军士喊:“谢丞相箭。
”曹操令人追之,可船顺风行了二十多里了。
诸葛亮对借箭早已胸有成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诸葛亮识天相、晓地理、知己知彼、知敌知友。
如果今日无雾,肯定惨败;如果鲁肃不忠厚守信,他的计根本使不成;假如曹军大胆出击,就连诸葛亮他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更别说借箭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周瑜为人妒贤嫉能的狭窄心胸,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做一个做事哟安排的人,其次也要心胸宽广,能容得下比你厉害的人。
如果有人比你厉害,应当想办法超越他,而不是设计陷害他。
《三国演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生动的地再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悲壮历史。
《草船借箭》读后感2可怜的曹操可惨了,他很觉得自己很失败被一个诸葛亮给击败了!他逃跑后调兵遣将准备再次攻打东吴。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非常得意,周瑜得知诸葛亮用完美的计策"借"来几十万只箭后非常佩服他的才智,设下宴席把诸葛亮请了过来,说:"诸葛兄,你的计策真是太妙了!这么容易就弄来这么多箭,在下真是佩服!可是你把曹操打的这么惨他一定会再次攻打我们,而且攻的更猛啊!你得想个计策来对付他.”诸葛亮说:“对,放心把我已经想好了计策来对付这个“助人为乐”的曹操,哈哈哈!”周瑜听了也哈哈大笑,“周瑜明天请你派四百个士兵来我这另外般些木头来,还有你叫兵工厂赶紧制作大量火药和箭枝!”。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5e332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1.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草船借箭”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吴蜀联军没箭了,想造大量的箭,诸葛亮说自己能在3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要人准备了草船20只。
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把船开到曹营水寨,敲军鼓。
因为那时有大雾,曹操怕有埋伏,就射箭,箭射到草船的草人上,就这样,诸葛亮“借”到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给我两个启示:一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能在三天之前就预知天将下大雾。
最后成功使用计谋,“借”到曹军十万支箭,这与他年轻时认真学习、勤奋苦读有关。
如果诸葛亮不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他是不会在三天后能“借”到箭的。
从中,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在学校读书,更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也能像诸葛亮一样,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是诸葛亮解决问题不按传统的老方法思考。
如果他在接到造箭的任务后,找很多工匠,日夜赶造,那他就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而诸葛亮开动脑筋,采用另一种奇特方法—“借”,最终在三天之内成功获得十万支箭。
不仅任务完成了,而且完成得相当漂亮和完美,这一点又告诉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多思考,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特别是又省时又省力的好方法,不要仅仅限在老方法、老办法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永远就没有进步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一首催人泪下的赞歌,一部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这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有许多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忠肝义胆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的曹操、谦虚礼让的刘备……故事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让三国更加引人入胜。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就是“草船借箭”了,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处之于死地而后快。
一日,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
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d4410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e.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通用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本书叫《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想要置他与死地。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必须在十天之内给我十万支箭,否则死罪。
”可诸葛亮却出乎意料地说:不用十天我就用三天。
并且还立下军令状。
原来他利用雾天开了二十多艘插满稻草人的船,去接近曹操的'水寨,由于雾太大,看不清,曹军不敢出兵,只能放箭。
就这样,诸葛亮很顺利取到十万支箭凯旋而归。
周瑜不得不心服口服,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也比上他。
这个故事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就很嫉妒诸葛亮,一直想将诸葛亮害死。
他找了一个理由,说军队中缺少箭,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可是周瑜没想到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了。
诸葛亮会神机妙算,他知道第三天夜里有大雾,就趁着大雾,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使周瑜的计划未能实现。
我觉得我们应该象诸葛亮那样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像他那样虚心,胸怀宽广,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象诸葛亮那样聪明,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天生的,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
天文地理知识了如指掌。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知识,长大才能应对更多挑战。
另外我们不要学习周瑜嫉妒别人的才能,更不能陷害别人,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提高各项才能,去赢得胜利。
草船借箭读后感2最近新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读了它之后,我了解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鲁肃的可信,曹操的多疑。
这篇课文讲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公事来置诸葛亮于死地,而诸葛亮如期交箭,令周瑜心服口服。
我对这篇课文最大的'感触是:应该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鲁肃的忠实可信,不要学习周瑜的心胸狭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的人。
我听我的朋友说,他们班考试第一名一直都是他们班的班长。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da3c6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6.png)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草船借箭的读后感(通用30篇)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篇1《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想颇多。
这篇课文讲了三国时期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强,便怀狠在心,想害死诸葛亮。
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了,还说只要用三天,他趁着漫天大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支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于他知人。
熟话说得好:知己彼己,方能百战百胜。
诸葛亮对这句话理解的十分到位。
这一点,从文章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出。
而军中最近缺箭,定是要让他去造箭,却又不给他备齐材料,让他在规定的时间里造不好箭,被孙权处死。
所以,他夜观天象,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要趁第三日大雾只是去“借”箭。
而他在为借箭做准备时也体现了他的知人。
他没有请别人去帮自己准备船、草把子、青布幔子和军士,而是单单请了鲁肃。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言出必行,非常的可是靠,而且还不会泄露问他借船的事。
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他帮助自己准备材料。
难道这还不算知人吗?而去借箭时,也体现了他神机妙算。
他之所以敢在雾天大摇大摆的来到曹军水寨前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不会出兵。
而他又知道曹操肯定会用箭去射他们,所以才去曹营前“借”箭。
果然不出他所料。
雾天,曹操怕江上有伏兵,就命令一万多名弓弩的手朝江中放箭。
这样一来,正和了诸葛亮的心意,轻轻松松地得了十万支箭。
可是以说,如果诸葛亮不了解身边的人和敌人,拿他根本就借不到箭,只能乖乖地被周瑜杀头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妒忌会让人心眼变细,良心变坏,所以我们应远离妒忌,要心胸广阔,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草船借箭的读后感篇2有一次,我看了一篇《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a1600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2.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
读完全文,我情不自禁地想:诸葛亮神机妙算地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呢?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经过思考,我总结出诸葛亮取胜的关键原因是: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谋划。
具体说是:一、诸葛亮熟悉气象变化,知道三天必有大雾;二、诸葛亮熟悉地理情况,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能顺风顺水;三、诸葛亮知己知彼,深知鲁肃为人忠厚,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敢请他帮忙;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谨慎,不敢轻易出兵,只会放箭压阵;四、谋划周密,巧妙安排,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如:巡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逼近曹寨;擂鼓呐喊,虚张声势;箭满归来,顺风顺水。
诸葛亮神机妙算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现代的小学生应该努力形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博学多闻,素质全面的人,才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面前从容自若地应付。
倘若学习的知识虽然丰富,但是心理素质不好,也难以胜任各种活动。
因此,小学生从小就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千万不要幻想别人出个大差错,好让自己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
我们要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谋事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2草船借箭,这篇__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选自这本书的第46回合,故事里的跌宕起伏的情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感悟深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忌妒,羡慕他的才能与机智,周瑜想攻打曹军,便找来诸葛亮,问他什么兵器最好用,诸葛亮答弓箭最好。
周瑜说,让诸葛亮造10万支箭,不要推辞。
诸葛亮便没有推辞,诸葛亮便找同伴一起。
行动前两天没有什么风吹草动,直到第三天,他吩咐鲁肃,告诉他让新兵们行动,最后他成功借到10万支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篇)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e1e9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a.png)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篇1)《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文中的周瑜心胸狭窄,他因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在10天内造10万支箭。
诸葛亮一下子识破了周瑜的阴谋,但他从大局出发,不与周瑜斤斤不计较,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不得不甘拜下风。
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妒忌的公理是有害的,它既损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这样的事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这个学期的几次数字测试中,我的好朋肆,成绩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妒忌心理,闷闷不乐,总想找机会和她吵架,可她毕竟是我的好朋友,我又不太好意思,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了妒忌心理的危害,同学考试成绩好,我应该为她高兴,同时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下次测验中取得好成绩,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样一想,心情通畅了。
在生活中,像周瑜这样妒忌心强的人,虽然很多,但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也不少。
有一次,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把我碰倒了,马上向我道歉,我一咕噜爬起来,怒气冲冲的向他吼道:“对不起完了吗?"于是我们俩个人闹翻了。
下课后,他对我说:“对不起,你也把我推倒吧!”现在回想起来,他为了我们的友谊,可以不记前嫌,而我却认为他是应该的,我真糊涂!如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宽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像周瑜那样,害人害己。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篇2)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久久不能平静。
《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看到诸葛亮的但是超过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他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应了。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116d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6.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
这个故事写的是: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不行我但愿受罚,诸葛亮又找鲁肃帮忙,借了二十条船,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而且不让周瑜知道,然后去找曹操,曹操上当了可这点已经行了几公里了,要追也追不上了。
诸葛亮为什么找鲁肃,因为鲁肃只为大局着想,从这点可以看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性格是以大局为重,可以看出诸葛亮很聪明。
诸葛亮的聪明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
他懂天文,才能算出天气;他懂心理打心理仗,能摸清每一个人的想法对症下药,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只有刻苦,努力,认真,日月积累才能和诸葛亮一样聪明。
听了我的道理,你是不是也想变成诸葛亮,那就刻苦起来吧!《草船借箭》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这则故事讲得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就行了,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带领士兵乘着满载稻草人的船出击草营,并击鼓呐喊,曹操生性多疑,怕有埋伏就命令弓箭手用箭射退他们,于是曹营万箭齐发,可都落在了诸葛亮设的稻草人身上。
直到诸葛亮准备回营时,曹操才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可诸葛亮早就带着十几万只曹操的`箭船回营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诸葛亮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军师,他能预测三天后必有大雾,这不是知识渊博吗?如果没有丰富的天文和自然知识,又如何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以后我也要博览群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争取能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读后感3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理由,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并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将计就计,欣然答应下来,周瑜暗暗自喜。
诸葛亮知道周瑜才智过人,便向周瑜手下最忠厚的大臣鲁肃借船,并让他在周瑜面前不提此事,鲁肃说到做到。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a5380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f.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草船借箭》是我百读不厌的一个故事。
里面写了诸葛亮聪明绝顶、神机妙算,我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折服。
记得我第一次看《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爱上诸葛亮这个人物了,他面对困难的面不改色和沉着稳重让我成为他了忠实粉丝。
周瑜让诸葛亮立军令状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时,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说:“三天就可以造好。
”很多人都认为他这次一定会人头落地了。
我也替他担心,觉得他应该多找些人来帮忙,可是没想到他根本就没想着要造箭,而是让人借了二十条船,还命令兵卒在船上绑上草,盖上布。
只是干一些与造箭无关的`事,众人都替他着急,眼看三天的期限快到了。
却只见诸葛亮带了二百个人上船离开了,我还以为他要逃离,他却径自把船开到曹军旁边,让二百个人一齐大喊,曹操以为诸葛亮来攻打他们了,由于雾大曹操不敢贸然迎战,于是就让十万名弓箭手到岸边射杀诸葛亮军。
快天亮时,诸葛亮命人开船返回。
此时船上的稻草人已经插满了箭,拔下来后,共有十万多支箭,周瑜非常满意。
这下大伙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也心潮澎湃,也为他的才干深深折服,非常羡慕诸葛亮的聪明机智,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他的才干一定和他平常努力学习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应该向诸葛亮一样,做一个努力学习、勤于思考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我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深深地折服。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刘备率军师诸葛亮助战东吴。
东吴都督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但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算好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欣然答应了周瑜的要求。
随后,诸葛亮找到东吴将领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并在每条船上布置了许多稻草人,到了第三天晚上,江面上下起了大雾,就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和鲁肃便率军驾着船来到曹军水寨前,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排开,让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东吴大军攻打水寨就下令弓箭手放箭,想射退敌军。
结果,箭都射在了船上的草人身上。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b426d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2.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5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周瑜要和曹操打仗,就明知故问问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用什么最好?”诸葛亮回答周瑜:“说用箭最好。
”而且他还能在三天之内造好箭,还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了20条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幔子遮起来,一千多个草把子。
还不能让都督知道。
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去曹营的的方向,船都按照顺序摆放开了,曹操让手下开始射箭,箭全部都射到了草把子上,诸葛亮又让士兵把船掉过头来,等到船上的箭都射满了之后,诸葛亮又让士兵把船开回东吴,曹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赫然大怒。
而诸葛亮悠然的回到了东吴,周瑜怎么也想不到,诸葛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十万只箭,就立刻去见诸葛亮,看见士兵们都在从船上拔箭,他意识到了诸葛亮当时说的话,回来之后,鲁肃还向周瑜说明了诸葛亮向曹操借箭的事情的`整个经过。
周瑜感叹道:“我真的是什么都比不过诸葛亮啊!”《草船借箭》读后感2今天吾读了本书叫《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想要置他与死地。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必须在十天之内给吾十万支箭,否则死罪。
”可诸葛亮却出乎意料地说:不用十天吾就用三天。
并且还立下军令状。
原来他利用雾天开了二十多艘插满稻草人的船,去接近曹操的水寨,由于雾太大,看不清,曹军不敢出兵,只能放箭。
就这样,诸葛亮很顺利取到十万支箭凯旋而归。
周瑜不得不心服口服,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吾也比上他。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天生的`,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
天文地理知识了如指掌。
所以吾们从小就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知识,长大才能应对更多挑战。
另外吾们不要学习周瑜嫉妒别人的才能,更不能陷害别人,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提高各项才能,去赢得胜利。
《草船借箭》读后感3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有一篇叫《草船借箭》的故事,我读了以后觉得对我很有启发。
开始东吴和蜀国结盟,刘备派诸葛亮去帮助孙权,曹军逼近,东吴的周瑜说我们要和曹军在水面上做战,可是我们却大量的.弓箭,周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他威胁诸葛亮,要在10天内造出10万只箭,诸葛亮早就料到了,他说我只用3天就可以造出来,还立下了军令状。
关于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8篇)
![关于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f0d5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e.png)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1《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想颇多。
故事中的周瑜心胸狭窄,他见诸葛亮很有才干,非常嫉妒,便一次次地陷害诸葛亮,总想置他于死地,而诸葛亮也一次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周瑜。
后来,周瑜也不得不被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读到这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佩服诸葛亮的才智,更佩服他豁达大度的品质。
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己作对,但他总是那么从容镇定,总是那么宽宏大量。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
就拿我们班集体来说吧,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有些同学就心怀嫉妒,他们不但不努力去学习,还在背地里说长道短,甚至还要说些人家的坏话,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搞得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
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学去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非要弄个我是你非不可。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美好呀。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2这篇课文主要写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用造箭的事来陷害他。
诸葛亮托鲁肃周密准备了船和草人。
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大雾驶向曹营,大声呐喊、擂鼓,船体两面受箭,船周围插满箭枝。
最后,诸葛亮得胜回营,周瑜自叹不如。
这篇课文既生动的描写出借箭的经过,也体现出各个人物的性格。
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奸诈阴险,而诸葛亮聪明机智、心胸宽广、神机妙算。
这些都是小说描写的,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和诸葛亮与小说中的是否相同呢?答案是否定的。
周瑜在历史不是心胸狭窄,而是心胸宽广的。
《草船借箭》读后感14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9ae8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2.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4篇《草船借箭》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这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借箭》,故事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他以军中缺箭为名,生出一计,让处处高于自己的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只箭,否则,军法论处,然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胸有成足地答应下来,趁着漫天迷雾,用草船从曹营“借“了十万只箭,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由此可见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还十分狡猾阴险。
周瑜的嫉妒之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怕诸葛亮超越自己。
当诸葛亮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的尊重时,周瑜却不去虚心学习,顽强拼搏,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而是讥讽,招摇,想尽一切办法要除去诸葛亮,这真是愚昧的变现呀!《草船借箭》,我不由的想起了笨鸟先飞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清朝有个人叫章学诚,他从小就笨。
老师让她背书,他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经常挨老师的板子。
同学们都笑话他,可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嫉妒学习好的同学,他说:“我虽然记性差,但只要肯用心,笨鸟先飞,一定能学好。
”别人读几遍就能读熟的问章,他就读上几十遍,上百遍。
凡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来去问老师,或去查资料。
小伙伴都在玩儿的时候,而他却在专心看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问大有长进,还写下了不少著作流传后世。
《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吗?比如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总是不去分析原因,找错在什么地方,反省自己以后该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提高自己的成绩。
相反,我却是希望成绩好的同学,在下次开始中也能出个大问题,好和自己拉平,这种想法也不是嫉妒心理在作怪吗?回想起来,真是惭愧呀!嫉妒之心害处非常大,每个都有自己的长处,希望我们都要杜绝嫉妒,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12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6a8a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1.png)
《草船借箭》读后感12篇《草船借箭》读后感篇1草船借箭是一部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作者罗贯中把当时的情况描写的栩栩如生。
诸葛亮就是草船借箭的主角,三国时期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让他十天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准确地计算出三天之后有一场大雾,就派出二十条船,在船上扎上稻草人。
等到第三天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料到曹操不会轻易出兵,果真如此。
曹操说雾太大看不清只需放箭不许派兵,随后数万只箭划破长空,结果诸葛亮回到营地把稻草人身上的箭拔了竟然已经超出了十万只箭,此事过后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的比不过他。
诸葛亮这个人神机妙算在三国中真是为谁用谁称霸呀,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无人能敌,就像我们的生活,有智慧才有事业,有了事业才有人生呀。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2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理由,用三天造十万支箭来为难诸葛亮,并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将计就计,欣然答应下来,周瑜暗暗自喜。
诸葛亮知道周瑜才智过人,便向周瑜手下最忠厚的大臣鲁肃借船,并让他在周瑜面前不提此事,鲁肃说到做到。
借箭当天,诸葛亮请露宿与他一同“取”箭。
诸葛亮审计妙算,算到了取箭当天四更之时有大雾,且吹东风;算到了受箭方法,二十条草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不仅算好了忠厚老实的鲁肃,还算好了曹操做事谨慎多疑,弄不虚实的东西绝不轻易去做。
借箭后,曹操知道上了诸葛亮的当,可是今天顺风顺水,曹兵追也追不上了。
诸葛亮满载而归,让周瑜清晰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
在船靠岸,周瑜派兵来搬箭的时候,鲁肃把他所看的.、所听的一切,一五一十地禀告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读后感篇3今年暑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孔明用计草船借箭》这一回。
这一回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八篇《草船借箭》写了诸葛亮知天时懂地识人心,顺利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下面是橙子收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一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
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诉周瑜。
诸葛亮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顺利借到了箭。
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
到读到“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的时候,我想:诸葛亮怎么回事?明知是个圈套,怎么还答应周瑜呢?当读到“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用妙用。
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的时候,我想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当读到“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的时候,我想曹操实在是太多疑了,最后造成看白白送箭给诸葛亮的结果。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想:诸葛亮真是聪明,巧妙地瓦解了周瑜的阴谋,顺利将十万支箭借到。
我十分敬佩他。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最喜欢里面《草船借箭》的故事了。
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一直想找机会铲除这个“眼中钉”。
在一次喝酒时,以军中缺箭为借口,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请鲁肃私底下帮他借二十条船和六百名士兵。
在第三天的半夜,诸葛亮带着鲁肃做着船渐渐逼近曹操的水寨,令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的士兵见雾大,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拼命地射箭,而他却和鲁肃悠闲地喝酒。
一顿饭的功夫,草船上插满了箭。
诸葛亮高声喊道:“谢谢曹丞相增箭。
”回到东吴,仔细一数足有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我非常佩服诸葛亮。
他的聪明才智,他的神机妙算,无不令人倾佩。
他为了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放弃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
而且,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部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
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
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好做足了准备工作,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三我最喜欢里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找一个机会除掉诸葛亮,故借军中缺箭,叫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否则人头落地。
诸葛亮请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
第三天半夜,诸葛亮下令把草船划到离曹营不远的江面,二十条船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排开,然后命令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一听,急忙起床,但由于江中大雾,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手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全都射在了草人上。
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调转方向,逼近曹营,大声呐喊,擂鼓助威,虚张声势,而自己和鲁肃却在舱中饮酒。
曹军以为敌军来功,拼命放箭,一会儿工夫,二十条船上的草人都密密麻麻受满了箭,诸葛亮下令鸣金回营,边撤边喊:“谢谢曹丞相送箭。
”曹操方知中计,再要追时,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怎么追得上!诸葛亮回到东吴,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万支。
这一计,使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嫉妒之心更强了。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
我还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
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我觉得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能为自己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
要做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的人,从小就应该不知疲倦,勤奋好学。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四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利用曹军的胆小。
大雾天气,在河面上不好攻打,只能用在岸边射箭的方式来为东吴获得箭。
草船借箭这件事中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有许多过人之处。
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周瑜以为为难了诸葛亮,但没想到,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十万支箭,还要立军令状。
不能光说有许多过人之处,体现在哪里呢?就要对比一下。
用鲁肃和诸葛亮对比:鲁肃在船上张皇失措,则诸葛亮还大笑,只顾喝酒,说出了鲁肃想都不敢想的话:“我们只顾饮酒,雾散了,就回南岸。
”鲁肃是正常人,不像诸葛亮是半仙,平时做事谨慎的他,竟然这次如此大意,一定是有过人之处,而且不是过人一点儿。
诸葛亮还胸怀宽广,他去草船借箭,竟然还把鲁肃带着不怕鲁肃抢自己的战功。
不像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有才艺的人在自己身边,本章就能体现出来。
周瑜还不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想趁机杀死诸葛亮。
而周瑜却不知道诸葛亮已经计算好了,三天后将有大雾,周瑜更不知道诸葛亮竟然会利用这场大雾借来十几万支箭。
周瑜心胸狭窄,从周瑜的话中就能看出:“军中无戏言!请先生立下军令状!”周瑜一定想:诸葛亮一定三天造不成十万之箭,我让鲁肃不给他材料,他一定要被斩!这次,诸葛亮死定了!让他知道知道我周瑜也有神机妙算的本事!草船借箭形象的描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天文、会地理。
鲁肃的认真精神、谨慎精神、保守精神,把诸葛亮问他借东西的是事不说出去。
周瑜的小心眼,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五早就听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发现诸葛亮果然是一个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很顺利地完成周瑜交给他的任务——赶造十万枝箭。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第三天后会有朦胧大雾,使曹军不知虚实,他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调换过来,使两边的草人都插满箭,他还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让曹军追也来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鲁肃和曹操的性格。
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手射些箭;他也了解鲁肃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计跟鲁肃说,不让他告诉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我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想: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于是,我查了好多资料才得知:原来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
通过专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六我喜欢看许多的书,可是在这些书中,让我最喜爱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很有才干,就叫他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并立下了军令状。
还请鲁萧帮忙。
要了二十条船,三十名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和鲁萧去曹营“借”箭。
“借”箭成功后周瑜自叹不如。
他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诸葛亮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格。
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我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如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铃声刚响,曾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在黑板下飞快地写起了一道思考题说:“同学们,现在拿出2号本开始做黑板上的这道思考题。
”我一看题目,信心十足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对,我心想:这不就是小菜一碟嘛。
不过,我认真按着老师的方法去做这道题,想了好大半天,总是卡壳,一点也没有进展,这时候,曾老师开始在黑板上讲评这道题。
讲完后,我茅塞顿开,我刚才的方法只用换一个角度想就行了呀。
一次,我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讲了一位阿姨开了一个时装展,就在时装展的前几天,衣服还没有做完,阿姨急得团团转,突然,她想到了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没想到还受到人们的喜爱。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它。
这是我眼中的诸葛亮,这些闪光点也正是他让我敬佩的地方,值得我学习。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七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妒忌的公理是有害的,它既损害了别人,也损害了自己,这样的事在我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这个学期的几次数字测试中,我的好朋肆,成绩都比我好,我产生了一种妒忌心理,闷闷不乐,总想找机会和她吵架,可她毕竟是我的好朋友,我又不太好意思,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了妒忌心理的危害,同学考试成绩好,我应该为她高兴,同时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下次测验中取得好成绩,怎么能不高兴呢?这样一想,心情就通畅了。
在生活中,像周瑜这样妒忌心强的人,虽然很多,但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也不少。
有一次,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把我碰倒了,马上向我道歉,我一咕噜爬起来,怒气冲冲的向他吼道:“对不起就完了吗?"于是我们俩个人闹翻了。
下课后,他对我说:“对不起,你也把我推倒吧!”现在回想起来,他为了我们的友谊,可以不记前嫌,而我却认为他是应该的,我真糊涂!如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克服了妒忌心理,心胸宽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否则就会像周瑜那样,害人害己。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八寒假期间,我读了《草船借箭》。
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高出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生出一计,以借箭为名,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出,周瑜不仅嫉妒心强,而且狡猾阴险。
然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答应下来,趁着大雾天,擂鼓呐喊,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务。
诸葛亮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流产”的同时,衬托了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在别人取得成绩时不是探究别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这是多么愚昧无能的表现啊!由此我也反思自己。
每当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以便脚踏实地赶上去,而是希望学习好的同学在考试中多出错,这样就不会超过自己。
这种心态不正是妒忌的表现吗?假如我任由嫉妒这根毒草肆意生长,它就会使我失去健康的心态,也不可能团结同学,而且即使自己学习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惭愧啊!其实学习好的同学是榜样,又是尺子,他们可以让我找出差距,只要自己更勤奋、执著,总会有进步的。
总而言之,妒忌的危害性非常大,它害人又害己,书中的周瑜正是被自己的嫉妒心气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