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精选文档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小结1 电化学原理1.1 电解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 循环伏安法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示。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
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
当O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的方向发展。
于是R 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的显着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
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1.3 经典三电极体系经典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组成。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 原理图图2 CBZ的循环伏安扫描图图2所示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生的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 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Potential applied=P(WE)-P(RE)所有的电位数值都是相对于氢离子的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子的电位为0。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结1 电化学原理1、1 电解池电解池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得电⼦,发⽣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失电⼦,发⽣氧化反应)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 循环伏安法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
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的流量与电流就增加。
当O的表⾯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φr)后,⼜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的浓度较⼤,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成R的⽅向发展。
于就是R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由于R的显著消耗⽽引起电流衰降。
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1、3 经典三电极体系经典三电极体系由⼯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电极(RE)组成。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 原理图图2 CBZ的循环伏安扫描图图2所⽰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的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 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Potential applied=P(WE)-P(RE)所有的电位数值都就是相对于氢离⼦的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的电位为0。
当恒电位仪向⼯作电极提供负的电位时,其电源连接情况如图1所⽰,即⼯作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作发⽣还原反应;反之则作为阳极发⽣氧化反应。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是电化学分析技术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它通过对电极表面施加一定的电位范围,并观察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及物质的电化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结果分析。
一、循环伏安法原理循环伏安法是利用三电极体系或两电极体系,在电解液中施加一系列连续的电位变化,从而观察被测物质的电极过程和电分析过程。
其原理可以概括如下:1. 电位扫描循环伏安法通过对电极施加一定电位的扫描,看电流随着电位变化的趋势,了解电极上电化学反应的特性。
该扫描通常为正弦形状的波形,可以从一个起始电位逐渐扫描到反向电位,然后再返回起始电位。
2. 反应过程在电位扫描过程中,当电极达到某一特定电位时,电极上的溶液中的物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电位的正向扫描中,电极吸附或生成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电位的反向扫描中,电极吸附或生成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3. 极化曲线根据电流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绘制出的曲线被称为循环伏安曲线(cyclic voltammogram)。
循环伏安曲线可以提供丰富的电化学信息,如峰电位、峰电流、反应速率等,通过分析这些参数可以了解被测物质的电化学性质。
二、循环伏安法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用于研究和分析。
下面是对循环伏安法结果的常见分析方法:1. 峰电位循环伏安曲线中的峰电位是指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特定电位,它可以提供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反应速率信息。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峰电位可以实现物质的定性分析。
2. 峰电流峰电流是循环伏安曲线中峰值对应的电流值,它可以反映物质的浓度和反应速率。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峰电流可以实现物质的定量分析。
3. 氧化还原峰循环伏安曲线中的氧化峰和还原峰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氧化峰和还原峰的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物质的电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机理。
4. 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循环伏安法还可通过对不同扫描速率下的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比如转移系数、速率常数等。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知识分享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小结1 电化学原理1.1 电解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 循环伏安法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示。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
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
当O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的方向发展。
于是R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的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
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1.3 经典三电极体系经典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组成。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 原理图图2 CBZ的循环伏安扫描图图2所示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生的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 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Potential applied=P(WE)-P(RE)所有的电位数值都是相对于氢离子的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子的电位为0。
当恒电位仪向工作电极提供负的电位时,其电源连接情况如图1所示,即工作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工作发生还原反应;反之则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
它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线性变化的电位扫描,测量电流随电位的变化,从而获取有关电化学反应的信息。
一、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基于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实验中,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
工作电极是研究的对象,参比电极用于提供稳定的电位参考,对电极则用于完成电流回路。
电位扫描通常从起始电位开始,以一定的扫描速率向一个方向线性增加或减少,到达终止电位后,再反向扫描回到起始电位,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在电位扫描过程中,电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当电位逐渐增加时,电活性物质被氧化,电流逐渐增大;当电位达到物质的氧化峰电位时,电流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电位的继续增加,电流逐渐减小。
反向扫描时,氧化产物被还原,产生还原电流,出现还原峰。
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参数(如峰电位、峰电流等)与电活性物质的性质、浓度、电极反应的可逆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循环伏安法的实验装置循环伏安法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电解池和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工作站用于控制电位扫描和测量电流。
三电极体系中的工作电极通常根据研究对象选择,如铂电极、金电极、玻碳电极等;参比电极常见的有饱和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对电极一般为铂丝或铂片。
电解池用于容纳电解质溶液和电极,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电解质溶液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体系和目的确定,其浓度和组成会影响实验结果。
三、循环伏安曲线的特征典型的循环伏安曲线包括氧化峰和还原峰。
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电位之间的差值(ΔEp)可以反映电极反应的可逆性。
对于可逆反应,ΔEp 较小,一般在 59/n mV(n 为电子转移数)左右;而不可逆反应的ΔEp 较大。
峰电流(Ip)与电活性物质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峰电流可以定量分析物质的浓度。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一、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循环伏安法是通过控制工作电极的电位,在一个特定的电位范围内以一定的扫描速率进行循环扫描,同时测量电流随电位的变化。
在典型的循环伏安实验中,工作电极(如铂、金、玻碳等)、参比电极(如饱和甘汞电极、Ag/AgCl 电极等)和辅助电极(通常为铂丝)组成三电极体系,置于含有研究对象的电解质溶液中。
电位扫描通常从起始电位开始,向一个方向扫描到终止电位,然后反向扫描回到起始电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在扫描过程中,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
电流的大小与电极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有关。
当电位逐渐增加时,若达到某种物质的氧化电位,该物质就会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化电流。
反之,当电位逐渐降低时,若达到某种物质的还原电位,该物质就会在电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产生还原电流。
通过测量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值,可以得到循环伏安曲线。
二、循环伏安曲线的特征循环伏安曲线通常呈现出峰形,包括氧化峰和还原峰。
氧化峰对应于物质的氧化过程,还原峰对应于物质的还原过程。
峰电流(ip)是循环伏安曲线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峰电流的大小与电活性物质的浓度、扫描速率、电极面积以及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电活性物质的浓度越高,峰电流越大;扫描速率越快,峰电流也越大,但峰形可能会变得更尖锐;电极面积越大,峰电流也越大。
峰电位(Ep)是指峰电流对应的电位值。
氧化峰电位(Epa)和还原峰电位(Epc)之间的差值(ΔEp = Epa Epc)可以反映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对于可逆的电化学反应,ΔEp 约为 59/n mV(n 为电子转移数);对于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ΔEp 通常较大。
此外,还可以通过循环伏安曲线计算出其他参数,如半峰电位(E1/2)、峰宽(W)等,这些参数对于分析电化学反应的性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果分析1、定性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的峰电位,可以初步判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参与反应的物质。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在电化学研究领域,循环伏安法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研究手段。
它不仅能提供有关电极反应的丰富信息,还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循环伏安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基于控制电极电位的线性扫描。
在实验中,工作电极的电位以一定的速率在一个特定的电位范围内进行周期性的线性扫描。
通常,电位从起始电位开始,向一个方向扫描到终止电位,然后反向扫描回到起始电位,如此反复,形成一个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电极表面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当电极电位达到某种物质的氧化电位时,该物质会在电极表面被氧化,产生氧化电流;当电极电位反向扫描到该物质的还原电位时,之前被氧化的物质会被还原,产生还原电流。
通过测量这些电流随电位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能够获得有关电极反应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循环伏安法的原理,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假设在溶液中存在一种可氧化还原的物质 A,其氧化态为 A+,还原态为 A。
当工作电极的电位逐渐升高时,当达到 A 的氧化电位时,A 会被氧化为A+,同时产生氧化电流。
随着电位的继续升高,氧化电流可能会先增大,然后由于扩散控制等因素逐渐减小。
当电位反向扫描时,A+会在电极表面被还原为 A,产生还原电流。
那么,循环伏安法得到的结果通常以电流电位曲线的形式呈现。
在分析这些曲线时,有几个关键的参数和特征需要关注。
首先是峰电位。
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电位分别对应着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中电流达到最大值时的电位。
峰电位的位置可以提供有关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可逆性的信息。
一般来说,对于可逆反应,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电位之间的差值较小;而对于不可逆反应,这个差值较大。
其次是峰电流。
峰电流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扩散系数以及扫描速率等因素有关。
根据 RandlesSevcik 方程,在一定条件下,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循环伏安法简介及数据分析1
实验原理
即Ipc与反应物O的本体浓度成正比,与 υ1/2成正比。其中:DO为O的扩散系数 (cm2•s-1),C为O的本体浓度(mol•dm-3), υ为扫描速率(V•s-1)。 (2)│Ipc│=│Ipa│,即│Ipc / Ipa│=1,并 与电势扫描速度υ无关。
实验原理
(3)Δp=59/n(mV),并pc, pa与扫描 速度υ和无关,为一定值。 其中(2)与(3)是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 可逆体系循环伏安曲线的重要特征,是检测可 逆电极反应的最有用的判据。
仪器和药品
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1台;电解池1个; Pt盘电极(研究电极)、Pt片电极(辅助 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参比电极)各1支。 不同浓度的K3Fe(CN)6溶液。
循环伏安法
实验目的
1.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 2.通过对体系的循环伏安测量,了解如何
根据峰电流、峰电势及峰电势差和扫描速度 之间的函数关系来判断电极反应可逆性,以 及求算有关的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 。
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是指在电极
上施加一个线性扫描电
压,以恒定的变化速度
扫描,当达到某设定的
数据处理
从循环伏安图上读出Ipc、Ipa、Δp, 作Ipc和Ipc~CO图。
注意事项
(1)测定前仔细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 (2)每一次循环伏安实验前,必须严格
按照步骤1中所述,处理电极。
思考题
1.在三电极体系中,工作电极、辅助电 极和参比电极各起什么作用。
2.按1式,当υ→0时,Ip→0,据此可以 认为采用很慢的扫描速度时不出现氧化 还原电流吗?
终止电位时,再反向回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简称CV)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电化学、生物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结果分析。
一、循环伏安法原理循环伏安法通过在电化学系统中施加恒定电压,测量电流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获得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信息。
其原理基于伏安定律和法拉第定律。
伏安定律(Ohm's Law)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U = I * R。
根据伏安定律,当施加在电化学系统上的电势变化时,电化学反应导致的电流也会发生变化。
法拉第定律则是描述了电化学反应电流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法拉第定律,当电化学反应进行时,电流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循环伏安法通过循环扫描电位来实现对电化学反应的观测。
其步骤包括:首先,以一定速率从初始电位变化至最大电位;然后,以相同的速率从最大电位回到初始电位;最后,以相同速率在这两个电位间进行循环。
在不同电位下测量的电流值可以描绘出循环伏安曲线。
二、循环伏安法结果分析1. 循环伏安曲线形状分析根据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可以判断电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程度。
典型的循环伏安曲线形状包括正向扫描、逆向扫描和氧化还原峰。
正向扫描对应于电化学氧化反应,逆向扫描对应于电化学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峰则是反应物被氧化和还原的过程。
2. 峰电位和峰电流分析峰电位是循环伏安曲线中峰值所对应的电位值,峰电流则是在峰电位处发生的电流峰值。
通过分析峰电位和峰电流的数值可以获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如扩散系数、转变速率等。
峰电位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的可逆性,大于理论值时表明反应不可逆。
3. 转变速率常数和电荷转移系数分析转变速率常数(k0)与电极表面反应物的扩散速率和电荷传输速率密切相关,体现了反应过程的快慢。
电荷转移系数(α)则表示电化学反应中电荷转移的效率。
通过计算这两个参数,可以了解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以及反应机理。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复习课程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小结1 电化学原理1.1 电解池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 循环伏安法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 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示。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
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
当O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的方向发展。
于是R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的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
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1.3 经典三电极体系经典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组成。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 原理图图2 CBZ的循环伏安扫描图图2所示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生的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 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Potential applied=P(WE)-P(RE)所有的电位数值都是相对于氢离子的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子的电位为0。
当恒电位仪向工作电极提供负的电位时,其电源连接情况如图1所示,即工作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工作发生还原反应;反之则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
实验四循环伏安法研究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化学工作站的使用及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2)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二、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法)是以等腰三角形的脉冲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上,在电极上施加线形扫描电压,从设定的起始电压开始扫描,到达设定的终止电压后,再反向回扫至设定的起始电压。
如果前半部分电压由高向低扫描,电活性物质在电极上还原(Ox + n e Red),产生还原波;则后半部分电压由低向高扫描时,还原产物又会在电极上氧化(Red -n e Ox),产生氧化波。
得到的电流~电压曲线(i ~ E曲线)称为循环伏安图(CV图)。
一次三角波扫描,完成一个还原和氧化过程的循环。
Fe(CN)63- + e Fe(CN)64-铁氰化钾(K3Fe(CN)6)的峰电流(i p)与电极表面活度的关系式为:式中,n、c和v分别为电活性物质的电子转移数、浓度和扫描速率。
i p与v1/2、c成正比。
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电流(i pa)与还原峰电流(i pc)之比i pa / i pc≈ 1,氧化峰电位(E pa)与还原峰电位(E pc)之差∆E p = E pa- E pc≈ 0.059/n,条件电位Eө' = (E pa + E pc)/2。
如果电活性物质可逆性差,则氧化波与还原波的高度就不同,对称性也较差,∆E p > 0.059/n,i pa / i pc < 1。
甚至只有一个氧化或还原峰,电极过程即为不可逆。
由此可判断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CHI620E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铂丝电极、参比电极)(2)试剂:1.0 × 10-2 mol·L-1 K3Fe(CN)6溶液、1.0 mol·L-1 KNO3溶液四、实验步骤1. 玻碳电极的处理用Al2O3粉将电极表面抛光,用去离子水清洗,超声。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实验操作步骤
配置电解质溶 液
组装循环伏安 法实验装置
设定实验参数
开始实验并记 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电极的清洁度,避免污染 和干扰
控制好扫描速率,避免过快或 过慢影响实验结果
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和参比电极, 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循环伏安法的应用范围
电化学反应:可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参数
电池性能测试:可用于评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反应机理 电镀和金属表面处理:可用于研究电镀和金属表面处理的电化学过程和机 理
循环伏安法的优缺点
优点:能够同时研究电 极的氧化还原过程,可 以用于电化学反应的动 力学研究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循环扫描电极电位来研究电极反 应的可逆性和反应机理。
在循环伏安法中,电极电位在一定范围内循环变化,从而得到电流随电位 变化的曲线,即循环伏安曲线。
通过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反应 机理以及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
循环伏安法在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数据 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电压电流曲线 分析曲线特征,确定电极反应过程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原因
Part Four
循环伏安法结果分 析
结果分析的方法
峰电流和峰电 位的计算
峰电流和峰电 位的变化规律
峰电流和峰电 位的影响因素
结果分析的注 意事项
结果分析的步骤
Part Six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电化学分析的好工具。
它能帮我们研究材料的电化学特性,还能分析反应机理,真是科学界的小金库。
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它的原理和结果分析。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循环伏安法。
它是利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来研究反应过程的。
简单来说,电流就像是水流,而电压就像是水龙头的开关。
我们通过调节电压,让电流在样品中流动,然后记录下来。
这就像给实验室里的小“鱼”施加不同的“水流”,看它们怎么游动,太有趣了!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就是这个。
电压从一个点变到另一个点,再反向变回去,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电流会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科学家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电流-电压曲线”,它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展现了反应的所有秘密。
接下来,咱们看看结果分析。
首先,咱们会得到一个电流-电压的曲线图,这就像一张地图,指引我们探索反应的深度。
图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峰值,分别叫做氧化峰和还原峰。
氧化峰代表着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而还原峰则是物质获取电子的过程。
就像一场电子的“争夺战”,谁先出手,谁先获得胜利,这一切都在曲线图上展现无遗。
接下来,咱们分析一下这些峰值的高度和位置。
峰高代表反应的速率,峰位则跟材料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比如,如果氧化峰位移得很远,那可能说明反应动力学比较复杂,反应不是那么简单。
反之,如果峰位很接近,那反应就可能比较简单,效率也高。
不仅如此,循环伏安法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稳定性。
通过反复扫描电压,我们可以观察到峰值是否有变化。
如果峰值变高或变宽,说明材料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可能是因为材料的降解或者反应机制的改变。
再说说“转速”。
在循环伏安法中,转速就是扫描速率。
扫描速率越快,电流变化也越快。
这就像你骑自行车,骑得越快,风吹得也越猛。
不过,扫描速率太快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比如电流信号可能变得不稳定,反而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扫描速率是非常关键的。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应用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应用1.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技术,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位扫描,通过测量电流来研究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
其原理基于电极电势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有关反应的动力学、电荷传递和电催化性能的信息。
循环伏安法的主要原理如下:1.电位扫描:从一个初始电位开始,电位逐渐变化到另一个电位,并返回到起始电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这个电位变化过程可以是线性的(即线性扫描)或非线性的(即脉冲扫描)。
2.电流测量:在电位扫描的同时,通过电极与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进行测量,并记录下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3.法拉第定律:循环伏安法基于法拉第定律,即在恒定温度下,电流与电位之间符合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法拉第方程。
4.反应机理研究:通过分析电位扫描过程中的电流曲线,可以推断出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例如电荷传递机理、电催化剂的性能等。
2. 循环伏安法的应用循环伏安法在电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2.1 电化学催化循环伏安法可以用于研究电催化剂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性能。
通过扫描电位的变化,可以得到电催化剂的吸附、解吸附动力学信息,评估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2.2 腐蚀研究循环伏安法可以用于腐蚀研究,通过扫描电位的变化,可以测量材料在不同电位下的腐蚀电流,评估材料的耐蚀性能。
这对于材料的选用和防腐蚀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2.3 锂离子电池研究循环伏安法可以用于研究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过程,如锂离子的插入/脱出过程、电极材料的催化剂活性等。
这有助于改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2.4 水质分析循环伏安法可用于水质分析,通过扫描电位测量溶液中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处理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2.5 药物分析循环伏安法可用于药物分析。
通过扫描电位测量药物溶液的电流响应,可以确定药物的浓度、纯度和电化学性质,对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代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一、实验原理 1.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此方法也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图1-1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
选定电位扫描范围E1~E2 和扫描速率, 从起始电位E1开始扫描到达E2 , 然后连续反向在扫描从E2回到E1。
由图1-2 可见,循环伏安图有两个峰电流和两个峰电位。
i pc 和 i pa 分别表示阴极峰值电流和阳极峰值电流,对应的阴极峰值电位与阳极峰值电位分别为E pc 和E pa 。
图1-1 循环伏安法的典型激发信号 图1-2 K3Fe(CN)6在KCL 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2.判断电极可逆性根据Nernst 方程,在实验测定温度为298K 时,计算得出 △Ep = Epa- Epc≈59/n mV (1-1) 阳极峰电流ipa 和阴极峰电流ipc 满足以下关系: ipc/ipa ≈1 (1-2)同时满足以上两式,即可认为电极反应是可逆过程。
如果从循环伏安图得出的 △Ep/mv = 55/n ~65/n 范围,也可认为电极反应是可逆的。
3.计算原理铁氰化钾离子-亚铁氰化钾离子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Fe(CN)6]3- + e - = [ Fe(CN)6]4- Φ=0.36v 电极电位与电极表面活度的Nernst 方程:峰电流与电极表面活度的Randles-Savcik 方程: i p = 2.69×105n 3/2ACD 1/2v 1/2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0'Ox pa RedC RTIn F C ϕϕ∆=+E / Vt / s阳极 i / μA 阴极ϕ / v仪器: CHI660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铂盘工作电极铂丝辅助电极Ag/AgCl参比电极。
试剂:铁氰化钾溶液:0.1mol/L;硝酸钾溶液:1.0mol/L三、实验步骤1.Pt工作电极预处理不同粒度的α-Al2O3粉,抛光,洗去表面污物,再超声水浴中清洗,每次2-3分钟,重复三次,得到平滑光洁和新鲜的电极表面。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_3
直流循环伏安法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2. 学会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循环伏安曲线。
3. 学会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
二、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是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循环电压来记录电流随电位的变化曲线, 施加的电压为等边三角波或等边阶梯波, 电位可向阳极方向扫描, 也可向阴极方向扫描。
它能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迅速观察研究对象的氧化还原行为。
图为电化学实验装置图RE﹑WE﹑CE分别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 分别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
仪器输出的电信号加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被研究的物质在工作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
辅助电极与工作电极连成通路, 反应的电流通过工作电极和对电极。
参比电极用于稳定工作电极的电位并确定电流-电势曲线中的峰电位、半波电位等。
若溶液中存在氧化态O, 电极上将发生还原反应:反向回扫时, 电极上生成的还原态R将发生氧化反应:峰电流表示为:其峰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c、扫描速度v等因素有关。
从循环伏安图可以确定氧化峰电流和还原峰峰电流, 氧化峰电位φpa和还原峰电位φpc的值。
对于可逆体系, 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氧化峰峰电位与还原峰峰电位差: (V)条件电位: 由此可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 CHI电化学工作站440;玻碳工作电极, 铂丝对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试剂:四、实验步骤1. 玻碳电极(金圆盘电极或铂圆盘电极)的预处理用Al2O3粉将电极表面抛光, 然后用蒸馏水清洗, 用超声处理, 待用。
2. 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在电解池中放入配制好的K3Fe(CN)6溶液, 插入玻碳工作电极、铂丝辅助电极和Ag/AgCl参比电极;以扫描速率20 mV/s, 从+0.80~-0.20 V扫描, 记录循环伏安图;以不同扫描速率:40、60、80、100和150 mV/s, 分别记录从+0.80~-0.20 V 扫描的循环伏安图。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这个实验可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循环伏安法。
简单来说,循环伏安法就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池内阻的方法。
我们知道,电池有正极和负极,正极负责提供电子,负极负责吸收电子。
当我们把一个电流表接在正极上,另一个电流表接在负极上,然后通过改变电压来看看电流表上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就可以得到电池的内阻了。
那么,循环伏安法是怎么实现的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电压表接在电池的两个电极之间,然后不断地改变电压,观察电流表上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电池内阻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式,从而推算出电池的实际内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循环伏安法的结果分析。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画出一个V-I图。
V-I图是用来表示电池内阻与电压之间关系的图形。
在V-I图上,横坐标表示电压,纵坐标表示电流。
通过观察V-I图,我们可以发现:当电压增大时,电流也会随之增大;当电压减小时,电流也会随之减小。
这就是因为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电势差,从而导致了电流的变化。
我们还可以通过循环伏安法来计算电池的容量。
电池的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提供的电能。
我们知道,电池的内阻越小,它的容量就越大。
因此,通过循环伏安法得到的电池内阻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电池的实际容量。
要想得到准确的容量数据,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计算和分析。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池的内阻、容量等重要参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亲爱的小伙伴们,赶快去试试看吧!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个有趣的实验的!。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是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常用于研究电极上的化学和电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电化学行为。
它通过改变电极电位并测量所引起的电流变化,得到一个电流-电压(I-V)曲线,从而分析电化学反应的特性和机理。
CV实验通常使用一个工作电极、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辅助电极的电化学电池。
工作电极是用来进行电化学反应的电极,参比电极用来测量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辅助电极用来提供能量以促进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实验中,通过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可以在电化学电池中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结果是电流的变化,这个变化被记录下来以产生I-V曲线。
CV实验中的结果分析包括几个方面:1.反应的电位范围:通过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扫描范围,可以确定反应的电位范围。
通常将电位从一个初始电位线性地扫描到另一个终止电位,然后再返回到初始电位。
扫描速率和电位范围的选择取决于所研究的电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
2.峰电位和峰电流:CV曲线通常包含多个峰,每个峰对应于一个电化学反应。
峰电位是峰的中心电位,表示氧化和还原反应的临界电位。
峰电流是峰的最大电流值,表示反应速率和物质浓度的关系。
通过测量峰电位和峰电流,可以确定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
3.峰形:CV曲线的峰形可以提供有关反应机理的信息。
对于可逆反应,峰电流正比于扫描速率;对于不可逆反应,峰电流与扫描速率无关。
峰形也可以显示反应的控制步骤,如扩散控制、电极控制或混合控制。
4.电化学反应的类型:通过分析CV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可以确定电化学反应的类型。
例如,CV曲线中的一个峰表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而CV曲线中的两个峰表示一个两步反应。
5.物质的电化学行为:CV实验也可以用来研究物质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通过改变溶液pH、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浓度,可以观察到电化学反应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测量不同溶液中的CV曲线并进行比较,以了解物质在不同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质。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循环伏安法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
它能够提供有关电化学反应的丰富信息,对于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电极过程动力学以及检测分析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它是通过控制工作电极的电位,使其在一个特定的电位范围内以一定的扫描速率进行线性扫描,同时测量电流随电位的变化。
在实验中,通常会设置一个三电极体系,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对电极用于传导电流,而参比电极则提供一个稳定的电位参考。
当电位从起始电位向一个方向扫描时,溶液中的电活性物质会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氧化电流。
随着电位的继续扫描,当达到一定电位时,氧化反应停止,还原反应开始,此时电流方向反转,产生还原电流。
然后电位反向扫描,电活性物质在工作电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产生还原电流。
当电位再次回到起始电位时,完成一个循环。
循环伏安法的结果通常以电流电位曲线(即循环伏安曲线)的形式呈现。
在这个曲线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首先,峰电位是一个关键的参数。
氧化峰电位和还原峰电位分别对应着电活性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所发生的电位。
它们可以反映电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
一般来说,峰电位越正,表明该物质越难被氧化;峰电位越负,表明该物质越难被还原。
其次,峰电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峰电流的大小与电活性物质的浓度、扩散系数以及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等因素有关。
根据RandlesSevcik方程,在一定条件下,峰电流与电活性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峰电流来定量分析电活性物质的浓度。
此外,峰形也能提供有关电极反应过程的信息。
理想情况下,对称的峰形表明电极反应是可逆的,即氧化和还原过程都非常迅速,电子转移过程没有明显的阻力。
而如果峰形不对称,可能意味着电极反应是不可逆的,存在较大的能垒或者反应动力学较为复杂。
通过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分析,还可以计算一些重要的电化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扩散系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小结
1 电化学原理
1。
1电解池
电解池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得一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得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ﻫ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得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循环伏安法
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得起始电势(φi)
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示。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
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得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得流量与电流就增加。
当O得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
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得R粒子得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得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得方向发展。
于就是R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得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
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
1。
3经典三电极体系
经典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组成。
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原理图图2 CBZ得循环伏安扫描图
图2所示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生得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
Potential applied=P(WE)—P(RE)
所有得电位数值都就是相对于氢离子得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子得电位为0、当恒电位仪向工作电极提供负得电位时,其电源连接情况如图1所示,即工作电极与电源得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工作发生还原反应;反之则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图3恒电位仪电路图
图3所示为恒电位仪电路图,我没瞧明白,请翟老师帮我瞧瞧。
2)纵坐标所示电流为工作电极上通过得电流,电流为正(流出电极表面)则有电子流入电极CBZ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流为负则电子流出电极,CBZ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 电化学工作站操作
工作电极在测试之前应先用较大扫速扫描以活化电极,否则可能出现扫描曲线持续波动得现象;
3数据挖掘
电压从负到正可以瞧作就是正扫为阳极氧化过程,对应氧化峰;反之为负扫阴极还原过程,对应还原峰。
阴极反应得电流称为阴极电流,对应还原峰;阳极反应得电流称为阳极电流,对应氧化峰。
一般国内规定阴极电流用正值阳极用负值,国外很多文献反之。
通常,氧化峰位于较正得电位而还原峰位于较负得电位,这就是极化作用得结果、1)还原峰(向上得峰)峰电位越正峰电流越大,越容易还原;氧化峰(向下得峰)峰电位越负,峰电流越大,越容易氧化。
2)判断电极反应得可逆程度
Ipa=Ipc (Ipa,Ipc正比于V1/2)
φpa-φpc≈60 mV (25℃条件下)
3)标准电极电位等于两个峰电位之与得1/2 即Eθ=(Epa+Epc)/2
4)扫描速度:在CV测试中,扫描速度对峰电位没有影响,但扫速加快有利于增大峰电流强度。
5)峰电位:多圈扫描发生峰电位偏移,反应可逆性差、
6)活化能计算:
电化学方法计算活化能一般使用不同温度下循环伏安扫描曲线来实现,温度与活化能得关系为:
Lnj=const—Ea/RT
Ea=−R|∂lnj
∂(1/T)| E
其中,j——某一电位下得电流密度,等于该点位下得电流除以电极表面积;
R--理想气体常数,R=8、314;
T--绝对温度、
7)计算电极面积与扩散系数
i p=2.69×105n 3
2ACD0.5v0.5
其中,n-—电子交换数(需由产物分析确定);
A——电极有效面积;
D—-反应物得扩散系数;
C——反应物(氧化态)得本体浓度;
v——扫描速度。
当电极有效面积不变时,上式简化为:
i p=kCv0.5
首先假设就是三电极体系,三电极体系一般用于含有液/固界面得体系,或者通俗说含有液体得体系ﻫ1、电化学工作站控制得电位到底就是个什么电位?
答: 她控制得表面上就是工作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得电位差,本质上就是电极与溶液形成得界面得界面电势差(如楼上wgntr009 所言),这才就是搞电化学得人关心得。
我认为做电化学得人要达到这种境界:拿着一支电极,您瞧到得不就是一根棍子,而就是一个界面。
2。
为什么要参比电极?
答:这个问题紧随第一个问题而来,既然我们要控制得就是界面电位差,如何控制,答案就是仪器无法控制。
但就是我们可以曲线救国啊,间接控制!很幸运,有这样一种电极,她跟一种液体形成得界面电势差就是恒定得而且已知得,这就就是我们所说得参比电极。
因此,只要我们知道了工作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得电势差,我们也就间接知道了电极与溶液之间界面得电位差。
换言之,只要我们控制了工作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得电势差,我们也就间接控制了电极与溶液之间界面得电势差。
这样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ﻫ3、为什么需要对电极?
答:有了参比电极,我们就可以测量/控制工作电极与溶液得界面电势差。
然而,我们也想控制(或者测量)一定电流流过电极/溶液界面,那就必须构成电流回路。
虽然研究电极与参比电极构成了一个回路,但参比电极干不了这个活(除非就是超微电极或者电流非常小),因为我们知道电流流过电极后电极会发生极化(除非就是理论上得完全不可极化电极),也就就是界面电位差会发生变化,试想如果参比电极得电位因极化而不再恒定,那她也就不能起到参考得作用了。
所以,我们必须引入另外一个电极,专门用于输入输出电流,这就对电极。
ﻫ这样fuelcell。
xjtu 所说得两个回路就形成了。
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构成电压回路,仪器工作得时候不断测量这两个电极得电势差,如果大于/小于设定值,仪器就提升/降低对电极得输出电压,通过强制增大/减小流过液/固界面得电流而改变界面电势差,直到测量值等于设定值为止,这个过程完全由硬件在瞬间完成。
这就就是电化学工作站得原理(恒电流模式也就是类似得)。
顺便说下,刚才提到得对电极会提升或者降低输出电压,但她不能无限度地提升/降低,对电极输出电压得上下限就就是所谓得槽压、
从能量角度理解电化学过程:
工作电极电位就是指工作电极表面与溶液得固液界面之间得界面电位,当位于平衡电位时两相界面间没有电子流动、当电极电位正于平衡电位时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发生得方向性问题只与平衡电位有关,正于平衡电位即被氧化,反之则被还原!但一个具体得电极反应,它得平衡电位又与标准电极电势,反应物得活度,体系温度有关。
按您得例子,在铁氰化钾体系中,当电位从很正得位置往负扫,电流肯定就是从零开始往上增加,开始一段就是充电电流,过了平衡电位后,就是电解电流,最后,电流受浓差控制,出现峰值,随着电位得正移,电流会慢慢衰减到零,也就就是只剩下了还原态得亚铁氰化钾,当电位反扫得时候,也就是只有充电电流,只有反扫到平衡电位时,才有还原态得物质被氧化,即还原电解电流。
如果还没有等到电流完全衰减到零,此时反扫,开始一段肯定就是氧化态得铁氰化钾得继续还原!故表观电流为负电流,当电位反扫到一定值时,氧化反应发生,即表观电流为正电流。
ΔG=—RTInK=-nFE
ΔG就是吉布斯自由能E就是原电池得电动势F就是法拉第常数n就是摩尔数ﻫR就是摩尔气体常数T就是温度K就是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