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神经系统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
(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
(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神经元树突(接受传导信息)突起轴突(传递信息)+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包膜=神经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经节(传入);突触结构。
(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
(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2)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2章 神经调节-【必背知识】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二章 神经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包含: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运动神经)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举例归类: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③谈虎色变、④眨眼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吃食物时分泌唾液、⑦望(谈)梅止渴、⑧排尿反射、⑨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联系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①神经元:a.结构模式图 b.结构示意图(画图并标注文字)★传入、传出神经的判断: a.有神经节的是。
b.小入大出:与较小一边相连的是,与较大一边相连的是。
②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名称组成功能结构被破坏 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无感觉无效应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 由传入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对内外刺激做出规律性反应相互联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注:神经细胞膜内、膜外K +、Na +浓度不一样,膜内浓度高,膜外浓度高系 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适宜强度的刺激;反射弧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性。
第2章 神经调节(答案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
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下图为脑结构示意图,完成下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脑①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②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③下丘脑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④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控制四肢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组成:按位置分: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按功能分: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①脑神经和脊神经a.脑神经:与脑相连,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b.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②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前者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处理,发出指令信息,再由后者将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的活动受意识的支配;内脏运动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3)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52张PPT)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实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化 学 信 号-电信 号
传导速度 快
慢
传导方向 双向
单向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 突触小泡释放递
电流
质
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突触传导特点
①单向传递: 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③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因此 某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的传递过程, 阻断 或加强突触的传递。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5.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
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
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
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 )B
A.①→② C.②→①
B.③→④ D.④→③
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 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 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 兴奋 解析 此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B项 应是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C项应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项应 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A项的局部电流在神 经纤维内的流动方向是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的。
第二章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当堂检测
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B )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
当堂检测
3、关于婴儿经常尿床的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A.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B.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弱 C.说明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 D.说明神经中枢之间互相联系,相互调控
大脑皮层脑干:有许多调节内脏活 动的基本中枢。有心跳、 呼吸、血压等维持生命必 要的中枢。
脊髓: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 中枢。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 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 血管舒缩等。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人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 律的控制有关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 的结构是小脑 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 枢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 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实例分析:思考与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 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 配的。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而婴儿大脑皮层发育 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的控 制
实例
1、小脑受损 站立不稳、步基增宽、步态蹒跚、左右摇晃不定 患者常出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障碍、精细动作协同 不能、轮替动作异常、书写障碍(大写症)等小脑 性笨拙综合征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大脑对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2.比较大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与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1)结构: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2)特点:有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这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
(3)控制途径: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①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②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③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2)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3.大脑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分级调节示意图(2)分级调节的意义: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判断正误(1)大脑皮层由神经元胞体和轴突构成()(2)大脑皮层运动机能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3)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最高级中枢()答案(1)×(2)√(3)×任务一: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下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有没有对应的区域?如果有,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提示有。
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部是正的。
(2)请据图分析,皮层代表区对躯体运动支配的特点是:左右交叉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支配)。
(3)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是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还是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提示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微训练2
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树突和轴突
D.传出神经
答案:B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是神经元数
(2)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广泛分布于神
经元之间,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
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神经胶质细胞还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
面的髓鞘。
知识拓展
神经元的分布
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形成的神经末梢和树突末端的细小分
支形成的神经末梢一样吗?
提示:不一样。树突可以接受其他神经传来的信息,并把信
②组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它们的作用通常是
相反 的。
③意义: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
更好地 适应环境 的变化。
微思考1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走路不稳、体温降低、
呼吸急促,这依次是人脑中哪些生理结构受到了影响?
提示:小脑,下丘脑,脑干。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故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体温降低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均加强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均减弱
答案:A
解析:心跳加快等生理变化是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此时交
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6.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确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高度的
协调一致与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细胞聚集形成不同的
神经系统
时,大趾背屈,其它四肢展开如扇形。
(2) 节间反射(搔爬反射)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结构:腹面、背面
(一)脑干部位下行系统 1、下行易化系统:网状—脊髓通路(5);前庭—脊髓通路(6) 易化区: 分布于脑干中央区域,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 脑 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前庭,小脑前叶两侧。 2、下行抑制系统:皮质—延髓—网状通路(1);尾核—脊髓 通路(2);小脑—网状通路(3);网状—脊髓通路(4) 抑制区: 位于延髓网状结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章概述:
一、神经系统如何接受感觉信息(感觉机能); 二、神经系统如何支配躯体骨骼肌的运动及内 脏肌肉的运动(运动机能); 三、神经系统有哪些高级机能及其特征(高级 机能)。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NC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 结构和功能单位,故称为神经 元(Neuron)。 按照生理机能,一般可将 神经元分为三类 (1)感觉(传入神经元) (2)运动(传出神经元) (3)中间(联合神经元)
三、 反射的分类
按反射形成的特点 将所有的反射区分为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具有的,是动物个体后天通过学 习和训练所获得的。
四、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2、聚合
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五、 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1、单向传布 在中枢内兴奋传布只能由传入向传出 的方向进行,而不能逆向传布。 2、中枢延搁 从刺激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出现反 射活动为止,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反射时。兴奋通过 中枢部分较慢。 3、总和 如果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连续传入多个冲 动,或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 ,则阈下兴奋可以总和。当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发放冲 动,引起反射活动。
高三生物第2章 神经调节(含答案)
第2章神经调节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哪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什么?脑;脊髓。
3、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脑干,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调节的中枢,生物节律:下丘脑,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膝跳反射中枢:脊髓4、小脑的功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5、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是?脑干6、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脊髓7、外周神经系统按分布分为?脑神经脊神经8、脑神经对数?分部?作用?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支配内脏器官9、脊神经对数?分布?作用?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支配内脏器官10、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11、传出神经又称为?运动神经12、传出神经可以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13、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14、自主神经系统由哪里发出?脑与脊髓15、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16、自主神经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7、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或安静状态时,哪种自主神经系统占优势?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18、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瞳孔、支气管、心跳、血管、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膀胱活动,胰岛A细胞分泌的变化分别是?瞳孔和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不会导致膀胱缩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上升19、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瞳孔、支气管、心跳、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膀胱活动的变化分别是?瞳孔收缩和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会导致膀胱缩小20、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2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22、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由谁共同完成?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第2章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 起构成,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物,A项正确;神经系统由脑、 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 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外周神经系统,B项正确;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 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C项正确; 排便中枢位于脊髓,脊髓的低级活动受大脑的控制,所以成年人能 有意识地控制排便,D项错误。 答案:D
一
二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1)低级中枢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 和缩小的控制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交感 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2)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 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 着调控。
一
二
2.其他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通过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分析,理解神经系统对躯 学习 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目标 2.以排尿反射的控制为例,理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
调节,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局部与整体观,树立生命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一
二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一
二
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过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 缩等 B.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 的中枢 C.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 活动相联系 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从而使得自主神经 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解析: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答案:C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第2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第2章第二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二章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了解神经调节基本方式的基础,学生在细胞部分初识了神经细胞(神经元),对这方面的知识还较欠缺,故而复习时适当穿插一些基本概念,使前后知识有所连贯。
神经系统的组成安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脑,第三节脊髓和小结及相应练习的完成。
本课主要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解决脑和脊髓通过什么结构与身体和内脏进行联系,渗透仿生学的概念,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2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与身体、内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借助于图片,问题等方法,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仿生学的出现,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领会神经系统的庞大和奇妙,更好地珍视爱护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难点神经系统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式图片观察、问题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神经系统模式模型,电缆线教学过程: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复习神经元组成、信息传递方式1神经元组成: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元种类:2神经纤维:长的突起3神经:由许多根神经纤维和相关的辅助材料组成区别神经与神经纤维。
(电缆线)4信息传递方式:突触回忆知识,同时学习新的知识,用电缆线理解神经与神经纤维。
复习补充相关的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为下文出现的概念打伏笔引入第一节: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这些知识是我们世界、自身,产生反应的基础。
现象:听到上课铃声,你会怎么样?谁在发出命令这样做?听到一长二短的哨声,你判断为什么信号,怎么做?神经系统是如何来调节的呢?首先我们学习它的组成学生根据相应内容回答:(11.9)静等老师,消防逃生,神经系统从实例中引入,学生易进入角色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组成A出示图片: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脑:颅腔;脊髓:椎管内)B问题1: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a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b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脑部发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脊神经(31对):脊髓发出(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2: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躯体和内脏的联系?(图示关系)从图片中认识组成知道分布全身阅读书本,找出组成。
第二章神经系统(NS)1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主要由轴突)及套在外面的鞘状结构,称神经纤维nerve-fibers,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鞘状结构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在周围神经系统的鞘状结构则是由神经膜细胞(也称施万细胞)构成,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
6: 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称灰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分别称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
(2)同时,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其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有管理躯体运动的区域,如中央前回的运动区,颞叶的听区,枕叶的视区等,大脑皮质通过两条下行路径管理躯体运动,即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前者发动运动,后者协调运动,此外,大脑皮质边缘叶为调节内脏活动的主要部位,在高等动物中,条件反射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功能。
在人体的神经系统里,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其中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组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给各个器官,或把各个器官的兴奋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构成,神经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即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各系统之间以脑神经为中心,分工协同,共同实现心理功能。
2: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
3: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
10:纤维束:
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称纤维束或传导束。
二: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2章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新课课件
C、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必╳须经过小脑和脑干才能传给低级中枢
D、肌肉活动的各种信息会不断传入身体平衡中枢-脑干,小脑
有利于保持运动的平衡性
●存在 反馈 调节
知识点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是非条件反射 1、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存在 反馈 调节
①排尿反射不仅受到 脊髓 的控制,也受到 大脑皮层 的调控。
3、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示意图: ●躯体的运动受 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①脊髓是机体运动的 低级 中枢; ②大脑皮层是最高级 中枢; ③ 脑干 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4、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 高级中枢 的调控。
练习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躯体的运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 与精细程度相关
(2)答:如果自主神经绝对自主,不受 大脑等高级中枢的控制,那我们随时 随地都可能会便溺;我们也无法进行 有意识的深呼吸与憋气,机体的适应 能力就会大大下降。
(3)如果我们的内脏只受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控制,那就无法协调内脏器官的活动。 例如,心脏如果只受交感 逐渐减弱。胃肠器官如果只受交感神经支配,蠕动就会逐渐停止;如果只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蠕动就会不断加强。
②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 自主 神经系统支配的: ●交感神经兴奋, 不会 导致膀胱缩小 →憋尿 ●副交感神经兴奋, 会 使膀胱缩小 →排尿
练习,下图为排尿反射神经调节示意图,排尿反射弧不同
部分受损引起排尿异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
B、脊椎胸椎段损毁,排尿反射不受意识控制
●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 有它的 代表区 ,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 关系是 倒置 的。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浙科版
膜内为负电位。 答案:B
3.Na+通道打开引起 Na+内流是产生神经冲动的原因。Na+进入神经元的方
式是
()
A.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吞
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的 Na+通道打开,Na+通过通道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不消耗能量,所以 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属于
易化扩散。
答案:B
(2)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 ①细胞内的有机负离子 如蛋白质为大分子,这些大分子不能透过细胞 膜到细胞外;②细胞膜上的 Na+-K+泵,通过消耗 ATP,逆浓度梯度从细胞 内泵出 3 个钠离子,从膜外泵进 2 个钾离子;③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 钾 离 子的通透性大,膜内的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扩散到细胞外,但对钠 离子的 通透性小,膜外的 钠 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
(6)神经细胞膜会出现极化状态的原因是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
子浓度不同。
(√ )
2.未受到任何刺激时,神经细胞膜电位为
()
A.外正内正
B.外正内负
C.外负内正
D.外负内负
解析:神经元未受刺激时,即为静息状态,此时神经纤维膜两侧存在的
电势差,膜内的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即静息膜电位是膜外为正电位,
知识点(二)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动作电位的概念与产生
(1)动作电位的概念:指经历 去极化 、反极化和 复极化 的过程,也就是 膜外负电位的 形成 和 恢复 的过程。
(2)具体过程
2.膜电位的变化与离子浓度 (1)膜内外离子浓度与膜的通透性 ①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不同,膜外 钠 离子浓度大, 膜内 钾 离子浓度大。 ②神经细胞对不同离子通透性 不同,造成膜内、外电位差异。
第二章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
恰恰是处理运动信息或涉及运动规划和发动运动
的部位;
绒球小结叶(前庭小脑)-----古小脑,主要接受来自 前庭器官和前庭核的传入; 小脑前叶(脊髓小脑)--------旧小脑,主要接受来自 脊髓的传入; 小脑后叶(大脑小脑)-------新小脑,主要接受来自 大脑皮质的投射;
第二章
神经系统解剖学基础
概 述:
*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 接受,识别,整合体内,外环境传入的信息,调节机体
各系统的功能,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 在人类还实现学习,记忆,语言,思维及其他高级智
能活动;
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中枢神经 脊髓: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尾髓 神经系统 与中枢的连接:脑神经,脊神经 周围神经 躯体神经(感觉与运动) 分布与功能: 内脏神经: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在一道屏障------血脑屏障;
上矢状窦及蛛网膜颗粒
脑脊膜和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对保持脑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的意 义;其机能异常则会导致脑内环境的紊乱而引起 各种各样的疾病发生; 人体内除血脑屏障之外,还有血-睾屏障和胎盘 屏障,对人类的生存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进化与功能概述
一. 神经系统是进化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 Rexed证实脊髓全长灰 质细胞构筑相似,其构筑呈板层排列;
脊髓灰质内部构筑(Rexed板层结构)及功能
(从灰质后角尖开始向腹侧可以分为10层:)
I-Ⅵ层:位于后角,皮肤感觉信息的接受区;
Ⅴ层:也接受一级传入纤维;其轴突组成脊丘束;
Ⅵ层:与起源于骨骼肌本体感觉信息有关; Ⅶ层:于前后角间,含中间外侧柱(交感神经的脊髓中枢); Ⅷ层:在前角基部; Ⅳ层:包括前角运动细胞层,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神经系统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底节结构()A、尾状核B、豆状核C、屏状核D、杏仁核E、丘脑2、小脑桥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为()A、胆脂瘤B、脑膜瘤C、听神经瘤D、垂体瘤E、畸胎瘤3、下列疾病中,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是()A、桥小脑角肿瘤B、先天性中脑导水管狭窄C、脑膜炎D、松果体瘤E、小脑胶质瘤4、脑梗死是按什么分布的()A、脑实质B、脑白质C、脑叶D、脑沟E、脑血管分布区5、高血压出血常见的部位是()A、壳核出血B、丘脑出血C、尾状核头出血D、内囊出血E、基底节出血6、颅咽管瘤的钙化多呈()A、块状B、蛋壳样C、散在钙化D、毛线团样E、爆米花样7、不属于脑室系统的是()A、中脑脚间窝B、左右侧脑室C、第三脑室D、第四脑室E、中脑导水管8、下列哪类肿瘤一般不发生钙化()A、颅咽管瘤B、垂体微腺瘤C、脑膜瘤D、室管膜瘤E、少枝胶质细胞瘤9、儿童四脑室内呈“塑形”或“钻孔”样生长的占位性病变。
首先考虑()A、脉络丛乳头状瘤B、表皮样囊肿C、淋巴瘤D、生殖细胞瘤E、室管膜瘤10、脑肿瘤的间接征象是()A、密度B、大小C、形态D、多少E、脑水肿11、星形细胞瘤分四级,属I级星形细胞瘤特点的是()A、常无增强B、团状增强C、花冠状增强D、瘤周水肿明显E、有占位效应12、不发生脑膜瘤的部位是()A、大脑镰旁B、大脑凸面C、幕切迹D、桥小脑角区E、侧脑室外侧白质区13、关于听神经瘤描述错误的是()A、脑外肿瘤B、内耳道口扩大C、常有强化D、可坏死、囊变E、一般不影响第四脑室14、垂体瘤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A、蝶鞍扩大B、鞍底下陷C、瘤周水肿D、肿瘤有强化E、垂体柄移位15、关于颅咽管瘤CT表现错误的是()A、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B、斑块样或蛋壳样钙化C、常见瘤周水肿D、位于脑外E、可造成脑积水16、与转移瘤常见CT表现不符的是()A、多发散在的环形等密度影B、多发的结节影C、灶旁水肿明显D、位置较表浅E、无强化17、腔隙性脑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基底节区B、脑干C、半卵圆中心D、丘脑E、小脑18、下列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征象中错误的是()A、单侧脑沟、脑裂变窄,甚至消失B、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C、白质挤压征D、增强扫描血肿无增强E、额板下出现梭形影19、哪种表现不是脑脓肿的特点()A、圆形或椭圆形B、规则光滑的环形增强C、伴有水肿D、可多个相邻E、脓肿呈高密度20、关于“脑出血”MRI 表现,下列描述哪项不对()A、急性期血肿,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B、急性期血肿,MRI显示不如CT清楚C、亚急性和慢性期血肿,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D、血肿囊变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低信号环E、亚急性及慢性期血肿,MRI显示不如CT清楚21、男性患者,58岁,近6小时突感头痛、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肿瘤病史。
以下哪种检查方法较好?()A、头颅X线正侧位片B、脑血管造影C、MRID、CTE、其它22、女性患者,32岁,既往月经正常,近一年月经量少,有溢乳现象,临床化验检查示泌乳素明显增高。
该患者首先考虑何种疾病?()A、颅咽管瘤B、垂体瘤C、脑膜瘤D、听神经瘤E、其他23、头颅CT示左颞叶内有一轮廓模糊的片状占位性病变,呈低密度,不均匀,周围可见脑水肿,中线结构右移,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
最可能的诊断为()A、脑膜瘤B、脑脓肿C、脑内星形细胞瘤D、脑炎E、脑梗死24、鞍区或鞍上占位性病变,最好的检查方法是()A、X 线B、CT检查C、MRI 检查D、DSA检查E、其他25、急性颅脑外伤最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为()A、MRIB、CTC、X 线平片D、超声E、血管造影26、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下列说法哪一项错误?()A、可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B、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包膜C、常与1~2个脊神经根相连D、可发生囊变E、与脊髓有明显粘连27、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CT表现是()A、侧脑室呈高密度影B、三脑室呈高密度影C、外侧裂池见高密度影D、基底节区见高密度影E、枕叶见高密度影28、男性患者,15岁,面部有皮脂腺瘤,癫痫,智力低下,CT示双侧侧脑室体部室管膜下有钙化结节,诊断()A、囊虫病B、结核瘤C、结节性硬化D、颅面血管瘤病E、多发性硬化29、不是硬膜外血肿特点的是()A、呈梭形B、内缘光滑锐利C、常有骨折D、中线结构移位较轻E、可越过颅缝30、CT平扫时,下列哪种肿瘤CT值最低()A、脑膜瘤B、胶质瘤C、胆脂瘤D、听神经瘤E、转移瘤31、对于椎管内肿瘤,为明确病变的部位及其性质,最佳检查方法为()A、X 线平片B、CTC、MRID、MRI及增强MRIE、脊髓造影32、对椎管造影的描述中,下列错误的是()A、是将对比剂经腰穿或小脑延髓池穿刺注入蛛网膜下腔B、适用于椎管内肿瘤、蛛网膜粘连、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的诊断C、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首选椎管造影以利确诊D、对比剂应首选非离子型碘剂E、透视下动态观察对比剂流动情况并适时摄正、侧位或斜位片33、 MRI显示胸6-10段脊髓增粗,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界限不清,Gd-DTPA增强有不均匀强化,下列诊断可能性最大的是()A、髓外硬膜内神经纤维瘤B、椎管内神经鞘瘤C、髓内胶质瘤D、椎管内转移瘤E、脊柱结核34、MRI示C5-6椎体平面椎管内软组织肿块影,T1WI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增强呈局部明显均匀强化,脊髓受压、移位,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最可能的诊断为()A、髓内星形细胞瘤B、髓外硬膜内神经纤维瘤C、髓外硬膜外转移瘤D、脊髓血管畸形E、以上都不是35、某患者MRI检查示上颈段脊髓明显增粗、肿胀,病灶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中央出现囊变区为T1WI低信号、T2WI明亮高信号,最可能的诊断为()A、髓内肿瘤B、髓外硬膜内神经纤维瘤C、髓外硬膜外转移瘤D、脊髓血管畸形E、脊髓转移瘤36、哪一项不是脊髓造影的适应证?()A、椎管内肿瘤B、脊蛛网膜粘连C、明确肿块的部位D、排除颅内异常E、帮助肿瘤定性37、男性患者,35岁,自感胸背部疼痛伴肢体酸胀1年余,脊髓造影示胸8平面梗阻,梗阻端右前方对比柱增宽,呈浅杯口状,脊髓向左后方移位,左后方对比柱变窄变短呈尖刀状。
该患者应诊断为()A、髓内肿瘤B、髓外硬膜外肿瘤C、神经根囊肿D、髓外硬膜内肿瘤E、蛛网膜粘连38、女性患者,25岁,,感右上肢痛温觉消失近3月。
MRI示上颈髓内多发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腔,呈串珠状。
根据上述表现应考虑为()A、髓内肿瘤B、脊髓空洞症C、脊髓血管畸形D、髓外硬膜内肿瘤E、蛛网膜粘连39、对怀疑脊髓或椎管内肿瘤,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是()A、X 线平片B、脊髓造影C、CTD、CT脊髓造影E、MRI40、指出髓外硬膜内肿瘤正确叙述()A、阻塞面呈杯口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B、阻塞面呈杯口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C、阻塞面呈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脊髓向对侧移位较轻D、脊髓梭形膨大,对比剂分流,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E、阻塞面呈梳齿状,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向对侧移位较轻二、多选题(每题可有多项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脑血管造影通常分颈动脉造影和椎动脉造影,其目的在于()A、诊断脑动脉瘤B、血管发育异常C、了解肿瘤血供D、颅内肿瘤定位E、排除颅内异常2、对颅脑疾病的检查,MR优于CT检查的是()A、急性颅脑的外伤B、后颅窝肿瘤C、腔隙性脑梗死D、钙化病灶E、亚急性脑内血肿3、有关脑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转移瘤常好发于大脑镰旁和上矢状窦旁B、增强扫描后肿瘤出现结节状或环形强化C、肿瘤周围常见大片指状低密度水肿D、转移瘤常为单发E、肿瘤占位征象明显4、少枝胶质细胞瘤需与下述哪些病变相鉴别()A、星形细胞瘤B、神经节细胞瘤C、钙化性脑膜瘤D、室管膜瘤E、脑转移瘤5、垂体微腺瘤的MR特征为()A、瘤体局限于鞍内,直径小于10mmB、瘤体突出于鞍外C、垂体柄向对侧移位D、Gd-DTPA增强,早期呈垂体内局限性低信号区E、阻塞性脑积水6、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特点有()A、颅骨内板下方呈菱形或双凸透镜形占位征B、一般不跨越颅缝C、占位效应较轻D、骨窗可见局部颅骨骨折E、CT呈高密度影7、关于脑梗死MRI表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早期检出,MRI优于CTB、病变早期,T2WI比T1WI更敏感C、T1WI ,病变信号比邻近脑组织低D、T2WI,病变信号比邻近脑组织高E、T2WI,病变信号与邻近脑组织相仿8、外伤脑内血肿描述正确的是()A、常见部位是额叶和颞叶B、可破入脑室C、均一高密度肿块D、病人年龄大者较小者血肿吸收快E、常在脑挫裂伤区内9、垂体微腺瘤CT检查间接征象包括()A、垂体高度增加B、垂体内有出血C、垂体柄偏移D、颈内动脉被包绕E、鞍底局限性下陷或局部骨质吸收10、关于脑膜瘤的MRI 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T1WI,与正常脑组织信号相仿B、T1WI,多数脑膜瘤比正常脑组织信号高C、T2WI, 与正常脑组织信号相仿D、对瘤内钙化和颅骨破坏程度价值有限E.Gd-DTPA增强,多呈明显均匀强化11、关于脑内动静脉畸形的特点,下列CT描述正确的是()A、多发生于基底节区B、平扫呈混杂密度,有钙化C、增强,可明显强化D、病灶边缘不清,形态不规则E、常有出血12、属于颅内脑外肿瘤的是()A、脑膜瘤B、听神经瘤C、星形细胞瘤D、颅咽管瘤E、垂体瘤13、不宜进行颅脑增强CT扫描的是()A、急性出血患者B、昏迷患者C、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D、急性颅脑外伤E、碘剂过敏的患者14、符合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MRI特征的是()A、椎管内局灶性肿块B、肿瘤中心区易出现囊变区C、肿瘤多呈哑铃型D、脊髓受压、变形、推移E、Gd-DTPA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15、符合髓内肿瘤的MRI特征的是()A、脊髓节段性增粗B、T1WI多为略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C、如肿瘤中心区出现囊变,则T1WI中央低信号, T2WI中央高信号D、脊髓受压、明显变形或移位E、肿瘤多呈哑铃形,部分位于椎管内,另一部分越过椎间孔形成椎旁肿块16、MRI检查脊柱与脊髓疾病的优势是()A、直接矢状面、冠状面成像,清楚显示脊髓全貌B、显示骨质和钙化C、借助不同成像参数的检查,加强病灶的组织特性的显示D、显示血管结构的细节优于血管造影E、无电离辐射17、脊髓造影髓外硬膜内肿瘤的特点为()A、梗阻端显示光滑锐利、偏心杯口状充盈缺损B、脊髓受压偏移C、对比剂向脊髓两侧分流D、梗阻端无明显充盈缺损E、肿瘤较大时梗阻端表现为梳齿状18、脊髓空洞症的正确叙述包括()A、MRI 是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B、T1WI 病灶呈低信号C、T2WI 病灶内不流动液体呈高信号D、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E、常合并蛛网膜粘连19、脊髓外硬膜内常见肿瘤有()A、神经纤维瘤B、神经鞘瘤C、脊膜瘤D、胶质细胞瘤E、转移癌20、发生于脊髓内常见的肿瘤为()A、星形细胞瘤B、神经纤维瘤C、室管膜瘤D、神经鞘瘤E、淋巴瘤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好发于Willis 环及大脑中动脉分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