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合集下载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1、医、药、护人员应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病人用药。

2、各级医、药、护人员均有义务接受继续教育,深入学习和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及新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术水平及用药水平。

3、医生在用药前应尽量明确诊断,并了解患者用药史、ADR史,避免和减少不适合的药物使用。

4、药物治疗计划应符合相关疾病治疗指南,综合考虑患者疾病情况、症状、体征、既往病史、性别、年龄、病理生理学状况、遗传、妊娠、哺乳等因素选择药物,用法、用量及疗程,少部分药物通过治疗药物检测等手段,使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用药水平。

5、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尽快采取正确有效救治措施并按规定报告。

6、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调查分析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情况监管,及时监督抗菌药物规范应用执行情况。

7、积极开展合理用药宣传及用药咨询工作,编写资料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加强信息交流,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参考。

8、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和地位,临床药师应坚持去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物信息,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工作。

9、进行药物利用评价,增强经济意识,重视实施高疗效、低费用的合理药物治疗方案。

10、
欢迎共阅。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手续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手续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手续引言临床药物治疗是医疗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用药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手续的制定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手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具体要求。

重要性合理用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药物滥用,同时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手续的制定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药物治疗决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要求1. 药物选择:医务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适应症、安全性和疗效,并遵循相关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2. 药物剂量: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药物的剂量。

药物剂量应保证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以防止给药过多或过少造成不良后果。

3. 药物使用时间和疗程:药物治疗应遵循规定的使用时间和疗程。

治疗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药物滥用,而过短的疗程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医务人员应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的情况合理安排药物使用时间和疗程。

4. 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以避免危险的药物组合和潜在的不良效应。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方案。

5. 药物监测:对于某些药物,医务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在治疗范围内。

药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并预防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手续的制定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药物选择、剂量、使用时间和疗程的确定,同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进行必要的药物监测。

通过合理用药,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卫生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卫生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卫生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为规范卫生院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目的: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保障患者权益。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医务人员及药学人员。

1.3 原则: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组织培训、考核、监督和评价等工作。

2.3 医务科负责日常临床用药管理工作,包括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用药教育等。

2.4 药剂科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储存、调配和用药咨询等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2.5 护理部负责患者用药监护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三、用药管理3.1 药品采购:按照药品采购制度,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品。

3.2 药品储存:按照药品储存规定,确保药品质量。

3.3 药品调配:按照处方要求,准确、及时调配药品。

3.4 用药咨询: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解答患者疑问。

3.5 处方审核:医务科负责处方审核,确保处方合规、合理。

3.6 处方点评: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7 用药教育:护理部负责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四、用药规范4.1 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规定,按照适应证、剂量、用法、疗程用药。

4.2 遵循药物相互作用原则,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4.3 遵循药物代谢动力学原则,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

4.4 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调整用药剂量。

4.5 遵循药物经济学原则,选择性价比高的药品。

五、监督与评价5.1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小组负责对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

5.2 定期开展用药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临床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制度

医院临床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制度

为了规范临床医生的执业行为,引导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难题,特制定本制度。

1、合理检查
○1、接诊医生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具检查项目,原则上能用较低价位检查方法明确诊断的就不要用高价位检查方法。

○2、检查次序一般应遵循由简到繁,由低价到高价的顺序进行。

○3、不允许开具与诊断病情无关、关系不大的检查项目。

○4、费用较高检查项目如 CT,MRI 等要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2、合理治疗:
○1、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本着疗效可靠、方法科学、费用低廉、创伤最小等原则进行。

○2、全体病员推行“双 (多) 诊疗方案知情选择制度”,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3、避免过度医疗行为。

3、合理用药:
○1、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用药,在确保疗效的前
提下优先选择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的药品,尽量减轻病人的负担。

○2、各科室主任要加强对本科内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规范科室用药行为。

○3、认真落实抗菌素合理使用制度,加强对抗菌素使用的分级管理。

○4、使用贵重药品时必须向患者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

○5、各科室要严格控制门诊及住院药费输欧比例,对药费比例过高的科室进行全院通报。

○6、对医保及农合患者额的用药,必须符合医保农合政策。

4、严格监督考核
医务科将合理坚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并作为考核医生的标准,定期公示不合理检查、治疗与用药情况。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一、引言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是医疗质量的核心。

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成立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委员会由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检验科、临床科室等部门的代表组成。

三、管理原则1.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2. 遵循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择药物品种、规格、剂量和使用方法。

3. 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法律法规,确保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

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5.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高医师和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识。

四、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采购程序,确保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

优先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内的药品,限制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2. 新药遴选管理制度:新药引进需经过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委员会审批,确保新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

3. 药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储存保管规定,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药品应按照药品性能、储存条件要求进行分区、分类管理,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

4. 效期药品管理制度:对效期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确保患者使用的是有效期内药品。

对效期药品进行及时处理,防止过期药品的使用。

5.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对高警示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患者使用安全。

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6.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对易混淆药品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患者使用正确药品。

对易混淆药品进行醒目标识,防止混淆错误。

7. 临床用药指导制度: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为医师和患者提供药物知识咨询和指导。

医师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版本号:HLYY00)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 (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

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

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指南规范一.doc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指南规范一.doc

第一讲临床合理用药概述一、基本概念(药广义与狭义概念)药:是人类用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的特殊物质;是“药物”和“药品”两个概念的统称,药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其治疗效能,并经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市场上允许出售的特殊商品。

药物:是泛指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用的物质,药物是人类医疗、预防、保健必需的一类特殊商品。

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1.首先,最佳的、最理想的等形容词比较绝对化。

医药科学总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称得上最好的药物或药物疗法,持续不久就会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和疗法取代。

许多曾经被视为最好的药物已经被淘汰,一些理想的疗法后来证明并不完善。

可以这样说,目前的药物和疗法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

2.“合理”这个词比较稳妥,简单讲,合理就是符合一定的道理。

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观点,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沦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即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

3.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目前主要强调四个方面:有效性、安全件、经济性、适当性。

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的合理用药必须兼顾这四个方面,单—考虑其中一两个因素的用药,不算合理用药。

(一)有效性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约3/4的疾病是采用药物作为治疗手段的,因此,有效是第一要素。

药物的有效性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确切。

抗高血压药使用后,病人血压必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哮喘的药物必须能迅速缓解气喘病人的呼吸困难。

药物的疗效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用药患者存在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药物疗效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绝大多数人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疗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规范医院临床用药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用药管理原则
1.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诊断结果、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科学
选择药物并确定用药方案。

2. 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守医院规定的用药程序,正确标注用
药信息。

3. 医院应建立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药物使用全程可追溯。

三、用药管理流程
1. 门诊用药管理
在门诊就诊时,医生应认真了解患者病史、过敏情况等,避免开具
患者过敏或者禁忌的药物。

2. 住院用药管理
住院患者需严格遵守医嘱,医护人员应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用药不当现象。

3. 药品采购管理
医院应建立药品采购清单,并按照医院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药品采购,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四、用药管理工作要求
1. 定期组织医院内部用药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用药意识和技能。

2. 建立有效的用药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

3. 定期开展用药合理性评估,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

五、用药管理考核评估
医院应每年对用药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
纠正存在的问题。

六、附则
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调整,由医院药物管理部
门负责修改,并报医院管理层审批。

医院合理用药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医院合理用药的操作规范与流程

医院合理用药的操作规范与流程2023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合理用药已经成为了诸多医院的常规操作规范和流程。

因为药品的错用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风险,也会浪费医疗资源和增加医院的负担,而合理用药则可以保证患者获得最大的疗效,并将医疗成本降至最低。

医院合理用药的操作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执行处方审核制度。

药品必须经过专业的审核才能开具处方,以确保患者所用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2. 基于患者个体化治疗原则。

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用最适合的药品。

3. 采用药品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系统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追踪药品的供应和使用情况,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药品管理中的问题,例如过期药品,药品过量等等。

医院合理用药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临床科室开立药品处方。

开立处方前,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等选择适合患者的药品。

2. 药剂科药师审核处方。

药剂科药师是药品管理的关键,必须对处方药品进行严格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法和用量,以及与其他药品的配伍禁忌等等。

3. 药房配药。

药房配药员根据医生开出的处方,按照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库存量进行配药。

同时要根据药品的贮藏要求,对药品进行正确的储存和管理。

4. 患者用药。

药物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对药品进行正确的储藏和服用,以便达到最佳的药效。

5. 用药效果的追踪。

医院应当及时对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反应情况和用药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医院合理用药是为了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医院的负担。

2023年,医院合理用药将会成为医院规范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院合理用药的规范和流程,患者的治疗效果将会更优,并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范本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范本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定目的本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参与临床用药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药师、护士等相关人员。

三、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原则1. 安全原则: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避免用药错误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合理原则:医务人员应按照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用药决策,严禁滥用和过度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防止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3. 个体化原则: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提供最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

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要求1. 药物选用:医务人员在开展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规定选择药物,尽量选用优质、安全、有效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

2. 用药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前,必须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药物知情说明,并取得其明确的同意,确保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风险和效果有清楚的了解。

3. 药物配方与核查: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时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并在开具处方后进行核查,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药物购进与验收: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采购合格的药品,并进行验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品。

5. 药品存储与保管:医务人员应按照药品存储管理规定,将药品妥善存放在专设的药品储藏室中,保持药品的干燥、阴凉、通风,并防止药品交叉污染和外界物质污染。

6. 药物配制与标识:药师在制剂药物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配制,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在药物容器上正确标识药物的名称、剂量等信息,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7. 药物给药与监测: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正确剂量和给药途径进行,遵循正确的给药原则,注意患者给药的依从性,并进行必要的药物监测。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操作手续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操作手续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与操作手续引言临床药物治疗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药物治疗必须在合理用药规范和操作手续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规范与操作手续,以帮助医疗人员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合理用药规范合理用药规范是指根据病情、药物特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采取科学、经济、安全的方式使用药物。

以下是合理用药规范的几点要求: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2. 疗程与用量:根据病情和药物的特性,确定合理的治疗疗程和药物用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用药。

3. 用药时间和顺序:按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病情发展的需要,确定用药的时间和顺序,确保药物能够充分发挥疗效。

4. 药物联合应用:对于需要联合应用药物的疾病,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5. 谨慎用药:对于有禁忌症或潜在风险的人群,必须遵循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慎重选择药物并监测不良反应。

操作手续正确的操作手续能够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防止错误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操作手续:1. 用药准备:在用药前,必须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药物配套设备,确保其完整和有效性。

2. 药物核对:在给药前,进行药物核对,包括药品名称、剂量和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正确使用药物。

3. 给药途径: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外用等。

4. 给药方法:根据药物的要求,正确选择给药方法,如片剂要整片吞服,液体药物要摇匀后服用等。

5. 给药监测:在给药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总结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用药规范与操作手续是确保药物治疗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医疗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正确执行操作手续。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1(版本号:HLYY002015030)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2.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

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

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 天。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2. 设立临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和评价工作。

3. 临床科室设立合理用药小组,负责本科室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合理用药原则1. 安全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 有效性:选择适宜的药物,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3. 经济性: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4. 个体化: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四、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措施1. 药物遴选: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用药指南,制定我院基本用药目录,并定期更新。

2. 药品采购:药剂科根据临床用药需求,严格按照采购程序采购药品,确保药品质量。

3. 处方管理: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规范处方开具,杜绝不合理用药。

4. 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管。

5.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信息。

6. 药物咨询与教育:开展临床药师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7. 药物评价与反馈:定期对临床用药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反馈和纠正。

五、奖惩制度1. 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临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规定为准。

临床合理用药要求规范

临床合理用药要求规范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版本号:HLYY0020150301)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

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

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指南规范一.doc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指南规范一.doc

第一讲临床合理用药概述一、基本概念(药广义与狭义概念)药:是人类用以防治疾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的特殊物质;是“药物”和“药品”两个概念的统称,药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其治疗效能,并经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市场上允许出售的特殊商品。

药物:是泛指对疾病具有治疗、诊断和预防作用的物质,药物是人类医疗、预防、保健必需的一类特殊商品。

药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1.首先,最佳的、最理想的等形容词比较绝对化。

医药科学总是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称得上最好的药物或药物疗法,持续不久就会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和疗法取代。

许多曾经被视为最好的药物已经被淘汰,一些理想的疗法后来证明并不完善。

可以这样说,目前的药物和疗法不可能永远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

2.“合理”这个词比较稳妥,简单讲,合理就是符合一定的道理。

按照目前国际上比较统一的观点,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沦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即合理用药的概念:是指以现代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了解疾病和了解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安全、有效、适时、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

3.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综合的,目前主要强调四个方面:有效性、安全件、经济性、适当性。

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的合理用药必须兼顾这四个方面,单—考虑其中一两个因素的用药,不算合理用药。

(一)有效性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约3/4的疾病是采用药物作为治疗手段的,因此,有效是第一要素。

药物的有效性指药物的治疗效果必须确切。

抗高血压药使用后,病人血压必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哮喘的药物必须能迅速缓解气喘病人的呼吸困难。

药物的疗效是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用药患者存在年龄、体质、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别,药物疗效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绝大多数人用药后会产生一定的疗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用药的采购、储存、配送、处方审核、用药指导、药物监测、不良反应处理等环节。

第三条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经济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由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药品采购与储存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临床需要、药品供应情况和药品价格等因素,合理采购药品。

采购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和相关规定。

第六条医院药剂科负责药品采购工作,应当建立健全采购制度,公开采购信息,确保采购过程的公正、透明。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储存管理制度,对药品进行科学储存,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药剂科负责药品的储存、配送工作,应当配备相适应的储存设施和设备,确保药品在储存环节的质量安全。

第八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储存的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第三章处方审核与用药指导第九条医院应当设立处方审核机构,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工作。

第十条药师应当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药师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药品调配。

第十一条药师应当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告知药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第四章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处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药物监测制度,对临床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当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药剂科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设立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工作。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5篇)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5篇)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安全用药。

二、临床医师、药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尊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合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三、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书写处方权限,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一律不准开写处方。

四、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在医疗过程中,需使用自费药品的,要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字同意。

五、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范围的用药,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六、药房设有处方权签字留样,药品发放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

七、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1、护士、医生和临床药师一旦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立即报告病人的主管医生,并通告医务科及药房。

2、药房在接到通告后,药师应即时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沟通,降低病人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报告表”并按程序上报。

3、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务科。

5、医务处及药房将本院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通报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八、建立药品召回制度,凡发生、发现和高度怀疑药品质量与药事工作质量的问题、事件,可能影响病人安全与诊疗质量时,要收回药品,由霍丽梅管理,不得再流入药房。

九、严格监督考核,把安全、合理用药与药事服务作为考核医师、药师、护师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聘参考指标。

____、5、13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2)是医疗机构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和提高用药合理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管理措施。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章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章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规范临床用药行为,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管理,所有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

第三条临床用药管理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确保药品使用合理、安全、有效。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用药知识,提高自身用药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配送、存储、使用、监测等各个环节。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用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处理用药安全事件,以保障患者安全。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积极配合药师进行药品合理使用监测,做好用药记录和药品信息管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药品质量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师团队,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用药指导和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信息宣传,提高患者对药品的正确使用意识。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对用药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本规章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对违反规定的医务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章临床用药管理原则第十三条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

第十四条临床医师应优先选择临床实证依据充分的医疗指南,避免盲目开具药品。

第十五条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理学知识,合理选用药品,避免不当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第十六条临床医师应关注多药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当药物组合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第十七条临床医师应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错误。

第十八条药师应密切联系医疗团队,为临床医师提供用药意见,确保用药方案的合理性。

第十九条药师应加强用药监测,发现患者用药问题及时提醒医疗团队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药师应加强药品使用信息的宣传,提醒患者注意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十一条医师和药师应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确保用药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合理用药规
(版本号:HLYY0020150301)
为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建立统一、规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细则。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凡怀疑细菌感染者,必须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且应力争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作细菌培养
2.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败血症、细菌性心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需氧菌+厌氧菌,G+球菌+G-杆菌);二重感染(细菌+真菌);需长期用药且细菌易产生耐药的感染 (结核病);以两联为宜,且相互间具协同或相加作用。

未经全院讨论,一律不允许使用三联抗菌药物。

3. I类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以下手术原则上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甲
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关节镜检查、颈动脉膜剥脱、颅骨肿物切除、白障手术、冠脉造影等血管介入诊断手术。

I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及时间:在术前0.5~2小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 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感染患者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可再继续用药3天。

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6. 抗生素品种见“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5版)”。

7.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见附件1。

二、神经(含脑细胞、脊髓)营养药、脑细胞保护药、改善颅血管循环药物(静脉用或肌注用)使用原则
第一诊断为脑血管病或脑神经病变的患者同时使用不超过两种。

第一诊断为其他疾病但伴随有脑血管病或神经病变的患者,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必要时结合口服西药、中药汤剂进行调整。

超出以上围使用的需要有临床诊治指南Ⅰ级推荐或循证医学A级证据支持,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药品目录详见附件2。

三、免疫功能增强类药物(静脉用或肌注用)使用原则
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难治性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肿瘤的辅助治疗。

需根据病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结合药品说明书适应症,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必要时结合口服西药、中药汤剂进行调整。

超出以上围使用的需要有临床诊治指南Ⅰ级推荐或循证医学A级证据支持,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药品目录详见附件2。

四、转化糖类药物(静脉用)使用原则
1. 不作为药物溶剂使用。

2. 创伤、术后、烧伤、严重感染患者使用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经非口服途径补充能量;(2).糖尿病患者补充能量需在存在胰岛素抵抗情况下方可使用。

3. 酒精中毒及药物中毒时可以使用。

药品目录详见附件2。

五、中药注射液(含各类中药提取物)使用原则
需针对中医第一疾病诊断及证候分型,选用一种,不得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对证候兼夹或证候转化,不能完全符合者,可结合中药汤剂进行调整)
六、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辅酶及能量补充剂等(静脉用或肌注用)使用原则
对禁食、流质饮食、鼻饲、严重营养不良、恶液质患者且护理等
级为一级的,可根据病情及身体状况,酌情使用脂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辅酶及能量补充剂等制剂,不得过度使用此类辅助用药,不得叠加使用作用效果类似的辅助用药,否则视为不合理用药。

药品目录详见附件2。

七、本规从下发之日起执行,如此前医院颁发规定与本规冲突,以本规为准。

附件1: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注:
1.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首选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3.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5. 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硝基咪唑类或单用头孢西丁。

6. 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7. 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不得口服同类抗菌药物。

8. 口服抗菌药物(包括出院带药),如无相应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不得使用“市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5版)”中所列“特殊使用类”。

附件2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