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合集下载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沈慕昌张岷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610023)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Cohn领导的研究组连续报道采用低温乙醇工艺从血浆蛋白中成功地分离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纯品的血液制品,以供临床应用。

但后者不能作静脉输注,否则会产生严重副反应。

一直到7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奖的Edelman , Orter报告抗体分子结构才搞清楚由于免疫球蛋白在提制过程中,有一部分产生聚合体,输入机体内有可)。

为解决ACA问题,而采用能激活补体,产生类过敏样的副反应,关键是抗补体活性(ACA酶解法切除免疫球蛋白的恒区(Fc)或采用化学修饰的办法,所以,有静丙的第一代、第二代之称。

以后经过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可以从血浆中制备出天然分子结构的单体,不存在ACA问题。

按照WHO血液制品专家委员会的规定特性,可以完全符合要求,故称为第三代静丙,其功效安全性等均有明显的提高。

大规模临床使用静丙,国际上要比我国早一点,国产的静丙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投放市场。

笔者从90年代中期连续3年征文活动中收到临床应用的论文、报告263篇。

本文准备将应用的情况归纳一下,供临床专家和血液制品工作者参考。

一(药理学,免疫学作用机理:第三代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种广泛,疗效显著,与制品内包含各种特异效应7×10分子发挥药理学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每克分子静丙内含10效应分子。

替代治疗提高血清中抗体水平:1(增强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具有与IgG高亲和力的受体(FcRI),尤其是IgG、IgG亚类起主要的调理作用。

多形核白细胞发挥作用,也需要正常水平的抗体。

132(阻断传染的病毒,细菌与靶细胞结合;中和传染性抗原、病毒和超抗原。

Rich、Takei等报告,IVIG含高滴度的抗链球菌性超抗原的抗体,能抑制T-细胞的反应。

3(竞争性结合网状内皮细胞Fc受体(FcR),阻断自身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血小板被吞噬、廓清。

白蛋白

白蛋白
卵白蛋白包括卵清蛋白和伴清蛋白,主要从卵白中提取。 乳白蛋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牛、山羊、骆驼、马、荷兰猪和兔等)和人 的乳汁中是由乳腺腺泡上皮合成的特殊蛋白质。 麦清蛋白和豆白蛋白等统称为植物性白蛋白,从植物种子中提取。 血清白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血液。
二、白蛋白的来源
பைடு நூலகம்
白蛋白的提取工艺
动植物组织或 细胞,细菌细 胞裂解破碎
色;碳原子-灰色。
重叠人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十四 酸复合物的结构显示脂肪酸结合显著地
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为什么白蛋白可以作为许多药物的载体?
其机理何在?
①它是内源性物质,不会产生毒性或免疫反应。 ②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③白蛋白独特的空间结构可增加难溶性药物在血浆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药物毒 性,且对于易氧化药物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Ⅰ、化学键偶联: 白蛋白具有很多活性氨基、羧基,应用白蛋白表面的活性基团与药物偶联,在体内酶的作用下
链接的化学键缓慢断裂,可以实现缓释、提高药物溶解性、靶向等目的。
以表面活性氨基可供结构修饰做较为详细的介绍:
ⅰ.共价偶联改变表面性质(如PEG修饰提高亲水性,避开巨噬细胞的吞噬) ⅱ.结合细胞特异性受体(如半乳糖化修饰提高肝靶向性) ⅲ.叶酸修饰(提高对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的靶向性) ⅳ.免疫抗体欧联(抗体-抗原介导系统) ⅴ.磁性化 等措施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性。
• 优势:避免原药不良反应;快速靶向到靶点,起作用。
五、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缺点
• Fiehn等人通过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的小鼠模型研究了MTX与 MTX-HSA的疗效。结果表明,两者如要达到相同的疗效,MTX-HSA的给药量仅为MTX的 20%,且在治疗后期,仅MTX-HSA组显示有效。

奥克特珐玛(人血白蛋白)

奥克特珐玛(人血白蛋白)

甘露醇注射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甘露醇注射液英文名称:Mannitol Injection【成份】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D-甘露糖醇。

【适应症】1.组织脱水药。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

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药。

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

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作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1)利尿。

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1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1。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

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

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

严密随访肾功能。

(3)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

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

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

(4)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

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1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

(5)治疗药物、毒物中毒。

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6)肠道准备。

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2.小儿常用量:(1)利尿。

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

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分析化学指导教师:***20090608摘要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参与生命体每一步反应和活动。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干扰小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仪器简单、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将电分析化学技术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拓了电分析化学的新的领域——生物电分析化学。

本文采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在溶解氧存在下,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蛋白质的同时测定文献报道较少,论文初步研究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同时测定。

本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是:1. 基于溶解氧条件下血清白蛋白的平行催化波研究在pH 6.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基于溶解氧条件下,建立了血清白蛋白的测定方法。

该波一阶导数波高与0.08~4 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S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5 mg/L。

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结果满意。

2. 基于溶解氧条件下血红蛋白的一种新的平行催化波研究在5 × 10-3 mol/L NaOH溶液中,血红蛋白于-0.62V (vs. SCE) 处会产生一灵敏的还原波。

该波二阶导数波高与血红蛋白在0.05~21 mg/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为0.02 mg/L。

基于此还原波,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检测血红蛋白的新方法。

将该方法分别用于血液和尿液样品的检测,结果可靠。

机理研究表明,血红蛋白于-0.62V (vs. SCE) 处产生还原波是一种新的平行催化波,它是基于血红蛋白中的HbFe(III)离子被还原成HbFe(II),HbFe(II)又被溶解氧化学氧化为HbFe(III)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药物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手段进展

药物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手段进展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6期· 76 · 第39卷总第240期药物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研究手段进展王娅,蒋晓慧(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摘要]随着药物的普遍使用,研究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不仅可了解药物的运输、代谢过程;而且对临床用药、药物设计、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章综述了药物小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药物小分子;人血清白蛋白;研究手段[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076-01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Study Method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Drug Molecules and HSAWang Ya, Jiang Xiaohui(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2, China)Abstract: Along with the wide usage of drugs, research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s and HSA not only can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drug transport, metabolic process;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rug using, drug desig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 The study method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s small molecules and HSA were reviewed.Keywords: drugs small molecules;HSA;study method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载体蛋白,能与人体内药物分子结合,运输到人体各部位发挥疗效。

1,3,5-三羟基苯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1,3,5-三羟基苯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1,3,5-三羟基苯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冯建华;吴刚;汪丽;徐婷婷【摘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3,5‐三羟基苯与牛血清蛋白(BSA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其猝灭常数。

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荧光猝灭是一种动态猝灭机理,与BSA的结合位点数近似等于0.6。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1,3,5‐三羟基苯与BSA作用产生的蛋白质构象,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在白蛋白内部产生了局部结构的伸展,同时在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局部两极方向上产生了结构的变化。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1 ,3 ,5‐Trihydroxybenzene under simulate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experiment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 The binding parameters (binding constants and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and quenching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 The 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ssigned to a dynamic quenching interaction .Number of binding is approximately about 0 .6 for BSA .The effect of 1 ,3 ,5‐Trihydroxybenzene on the protein con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partial unfolding in the albumins upon interaction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 local polarity around the tryptophan (Trp) and tyrosine(Tyr) residues .【期刊名称】《滁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1 ,3 ,5-三羟基苯;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猝灭【作者】冯建华;吴刚;汪丽;徐婷婷【作者单位】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蛋白质就像由分子组成的机器,它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模块和生命控制中心,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是非常多样化的,如物质酶的活性和输送就是在相关蛋白质的控制作用下基于对目标分子的高度特定的一种识别。

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在蛋白的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分析

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在蛋白的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分析

百家争鸣2019·15121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在蛋白的多肽类药物长效化分析*唐青林(深圳市图微安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 518000)摘要:在蛋白质药物长效化改造中,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非常关键,在国内外制药研究领域备受推崇。

该背景下,融合方式不同,融合蛋白活性各异,该过程中,应重点强调HSA融合蛋白表达产量及这期间存在的降解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在蛋白的多肽类药物长效化问题。

关键词:血清蛋白;多肽类;长效化;蛋白质;细胞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Long-acting Analysis of Polypeptide Drugs based on Human Serum Albumin ProteinTang Qinglin(Shenzhen Tuwei 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dong, 518000)Abstract :In the long-acting transformation of protein drugs,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is very crucial, and is highly praised in the field of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is context, the fusion methods and the activity of fusion proteins are different. In this process, the production of HSA fusion protein and the degradation problems during this period should be emphasiz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polypeptide drugs based on human serum albumin.Key words :serum albumin ;polypeptide ;long-acting ;protein ;cell基因工程药物现已上市超200种,并且,有上千种尚在研发中。

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特点

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特点
• (1)增加难溶性药物在血 浆中的溶解度;
• (2)显著降低药物毒性;
• (3)对于易氧化药物具有 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显著延 长药物半衰期
TIFF image from PDB
3.白蛋白载药有被动靶向的作用。
药动学研究表明,白蛋白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 噬而被动靶向于肝、肾、骨髓等器官。对白蛋白表 面具有活性的氨基如赖氨酸α,ε-氨基进行化学修饰, 再偶联特异性抗体或配体,可达到主动靶向的目的。
重叠人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十四酸复合物的结构显示脂肪酸结合
显著地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四、机理
为什么白蛋白可以作为许多药物的载体? 其机理何在?
①它是内源性物质,不会产生毒性或免疫反应。
②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③白蛋白独特的空间结构可增加难溶性药物在血浆 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药物毒性,且对于易氧化 药物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白蛋白的 分类
卵白蛋白
血清白蛋 白
乳白蛋白
肌白蛋白
麦白蛋白
豆白蛋白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 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 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 40%-60% 。 白 蛋 白 是 属 于 球 蛋 白 的 一 种 蛋 白质。在人体内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 体渗透压。人血白蛋白,系由健康人血浆 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并经病毒灭 活处理制成。人血白蛋白制剂不含任何抗 体,不会增加机体免疫力。
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特点
一、白蛋白的简介 二、来源(从什么物种,用什么方法 提取) 三、白蛋白的结构分析 四、白蛋白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的机理 五、几种药物的举例 六、研究的前景
一、简介
白蛋白 (albumin,Alb): 别称为清蛋白,溶于水且 遇热凝固的一种球形单纯 蛋白,为含585个氨基酸 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 为 66458 , 分 子 中 含 17 个 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

白蛋白肽饮品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白蛋白肽饮品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白蛋白肽饮品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作者:杨克炜关伟廖建平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1年第06期过去的研究认为,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

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最新研究证实,人体吸收蛋白质主要不是以氨基酸的形式,而是以低聚肽的形式吸收,这是人类对自身吸收蛋白质机制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

大量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后,被各器官分泌的酶类物质反应分解,小于50%部分被人体摄入,最终近75%分解为分子量更小的肽直接被人体吸收,只有<30%的部分被分解为游离氨基酸形式吸收。

两者共同作用于机体,成为生命的能源物质,其吸收程度又与蛋白质的种类、机体的健康状况与消化能力有直接关系。

有关肽的几个概念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是介于大分子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一段最具活性、最易吸收、生理功能效价最高的一种崭新营养物。

白蛋白肽(EAP)是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自然生物效价最高达94%的卵清通过复合酶定向生化酶切提取的极具生物活性的酶解卵白蛋白小分子活性寡肽。

EAP的分子量<1000Dalton 达92.8%,其中76.5%<500Dalton,含有人体所需的20种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其组成比例非常接近人体血清蛋白。

酵母β-葡聚糖(Yeastβ-glucan)是存在于酵母细胞壁中的一种具有增强免疫力活性的多糖—β-葡聚糖,为国际公认的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白蛋白肽饮品(YG-EAP)是以酶解卵白蛋白小分子活性寡肽(EAP)配伍酵母β-葡聚糖为核心成分的强化复合配方饮品,是快速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并整体优化人體免疫系统的口服制剂的一线首选,是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的理想组合。

低蛋白血症的危害与人血白蛋白的应用不足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蛋白质与氨基酸存在严重的消化吸收障碍。

摄入蛋白质不仅加重胃肠负担,而且存在严重的消化吸收障碍。

妊娠剧吐

妊娠剧吐

甲状腺功能测定


妊娠剧吐会导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发生,有研究报道甲状腺激素升高的 现象为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种 病症通常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不用特 殊治疗,但也有学者提出治疗很有必 要,与上述观点不一致。实践证明, 当常规的治疗方法 1 周以上仍无法缓 解剧吐时,此时宜酌情采用抗甲状腺 药物进行治疗,有效缓解症状。 所以有学者认为,甲状腺功能测定可 作为妊娠剧吐患者常规的检查项目
妊娠剧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 系

妊娠剧吐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 可能与这部分孕妇的营养相对缺 乏有关,但在其他的研究中未发现 这一规律,故仍须待进一步大样本 研究及临床的观察指导
中医中药

中药(pass) 熏香(pass) 针灸、穴位注射
有不同观点
妊娠剧吐
预防与调护
1、在早孕反应时期,做好饮食、休息、 情志方面的调理,以防症状加重。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少吃多餐; 汤药宜 浓煎,少量频服;禁辛辣、
油腻及生冷之品;勿空腹或过饱。
3.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愉快。 4.注意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睡眠。 5.妊娠剧吐,尿酮体阳性者,宜卧床休 息,暂禁食,记液体出入量,呕吐好 转后改别诊断




1.葡萄胎:彩超(宫内无胎儿或胎心,可见 蜂窝样或落雪征象) 2.妊娠合并消化系统疾病(1)病毒性肝炎: 黄疸、转氨酶升高,肝区疼痛,肝炎病毒的 特异血清学标志可助诊断;(2)急性胃肠 炎:有不洁饮食史,呕吐、腹泻,可有发热, 阵发性腹痛,粪便检查有白细胞或脓细胞, 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可迅速消失;(3)消化 道溃疡;(4)胆囊炎;(5)胆道蛔虫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神经官能症性呕吐 5.偏头痛

注意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如出现引 起流产,胎儿早期发育不良的 影响。

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王丽;高勇;吴丹;苏海艳;邓赛鹏;张业中;戴捷【摘要】In the simulate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circular dichroism and site marker competit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1,10-phenanthroline copper (Cu(phen)2+3)and human serum albumin (HSA).Results of the mechanism discussion reveal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HSA by Cu(phen)2+3 was a static process.The binding constants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obtained by Lineweaver-Burk equation.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btained by the van't Hoff equation illustrated that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binding process.The site marker competitive experiments revealed a displacement of warfwrin by Cu(phen)2+3,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binding site of Cu(phen)2+3 to HSA was located at the subdomain ⅡA (Sudlow's site Ⅰ).The circular dichroism(CD) showed some alterations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and microenvi ronment of HSA in the presence of Cu(phen)2+3,while the structure of HSA was still mainly of α-helix.%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位点竞争实验研究了邻菲罗啉铜(Cu(phen)2+3)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3对HSA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过程.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由van't Hoff方程和结合常数求出了体系的焓变值和熵变值,焓变值(-10.50 kJ/mol)和熵变值(59.28 J.mol-1.K-1)表明,静电作用力是维持Cu (phen)2+3-HSA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揭示了Cu(phen)2-3+在HSA上的结合位点主要在site Ⅰ.圆二色谱实验结果表明Cu(phen)2+3与HSA 结合后,HSA中α-螺旋含量减少,说明HSA的构象和微环境发生了改变.【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7)003【总页数】6页(P366-370,375)【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HSA);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位点竞争;邻菲罗啉铜【作者】王丽;高勇;吴丹;苏海艳;邓赛鹏;张业中;戴捷【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1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可溶性载体蛋白,它对于许多內源和外源化合物的吸收、运输、分布和代谢起重要作用[1-2].研究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药理作用,并可获得与蛋白质生理活动相关的结构及构象变化的信息[3].邻菲罗啉能与多种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且它处于金属配位状态时对很多生物体都能产生影响,因此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鳌合配体和辅助配体[4].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与铜形成的配合物能够识别和切割DNA,可以用作非氧化性核酸切割酶,并且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和抗菌性[5].但邻菲罗啉铜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研究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分子设计、新药开发及临床医学应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中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邻菲罗啉铜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获得了结合机制﹑热力学参数﹑作用力类型及结合位点等信息,并阐述了邻菲罗啉铜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这为相关药物进一步的药理学性质研究以及HSA 生理活性的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LS-55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Perkin 公司),AY-120M 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SYC-15超级恒温水浴(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控温精度±0.1 ℃),Jasco J-810 圆二色谱仪(Jasco,Tokyo,Japan).合成邻菲罗啉铜参照文献[6],表征后配成不同浓度溶液,HSA(Sigma公司提供,浓度:1.0×10-5 mol/L),NaCl溶液(0.5 mol/L),Tris-HCl缓冲溶液(pH 7.40),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经检测均无荧光杂质.1.2 实验方法1.2.1 荧光猝灭光谱设定激发波长为λex=285nm,激发狭缝宽度为15.0nm,发射狭缝宽度为4.5nm,扫描速度为300nm/min.在模拟生理条件下测定体系温度分别为292,298,304,310K时不同浓度的邻菲罗啉铜溶液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图谱,记录波长在300~450nm 范围内的荧光光谱.1.2.2 位点竞争实验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固定HSA,华法林(Warfarin)和布洛芬(Ibuprofen)的浓度为1.0×10-5 mol/L,将逐渐加入到HSA-Warfarin或HSA-Ibuprofen 的混合溶液中.设置激发波长为285nm,分别记录300~480 nm 范围内两个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1.2.3 圆二色谱在室温,持续氮流条件下,用Jasco J–810 圆二色谱仪测定模拟生理条件下HSA 与作用前后的圆二色谱图(CD谱),仪器由Jasco光谱软件控制,比色皿的光路长0.1cm,扫描速度200nm/min,设置实验波长为250~200nm.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缓冲溶液作为空白从样品光谱图中扣除.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 荧光猝灭机制荧光猝灭分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可根据温度和粘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来判断猝灭机制.研究表明,动态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反,静态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7].因此可根据对HSA 的猝灭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猝灭类型.本实验测定了292,298,304,310 K 下对HSA 的荧光猝灭光谱.图1 显示了298K 时不同浓度的和HSA 相互作用的荧光发射光谱.从图1中可以看出,激发波长为285nm 时,HSA 的发射波长在345nm 处有一个强的荧光峰,随着的加入,HSA 的荧光强度有规律的降低,说明与HSA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猝灭了HSA 的荧光强度.此外,HSA 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明显红移,表明色氨酸周围的微环境的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为了判断对HSA 的荧光猝灭机制,用经典的Stern-Volmer方程[8]对猝灭机理进行了分析:图1 加入不同浓度的之后HSA 的荧光发射光谱,插图为298K 时的Stern-volmer关系图Fig.1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HSA in the presence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298K,λex=285nm).c(HSA)=1×10-5 mol/L;c /(10-6 mol·L-1),A~I:0,1.0,2.0,3.0,4.0,5.0,6.0,7.0,8.0.The inset corresponds to the Stern-Volmer plot at 298K.式中,F0和F 分别表示不存在和存在猝灭剂时体系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KSV 是Stern-Volmer猝灭常数,[Q]是猝灭剂的浓度,kq 是生物大分子的猝灭速率常数,τ0为不存在猝灭剂时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当T=298 K 时,以F0/F 对[Q]作图(如图1中插图所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方程(1)计算4个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结果列于表1.表1 不同温度下与HSA 相互作用的猝灭反应常数和热力学参数Tab.1 Quenching constants an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HSA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由表1 可知,KSV 的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kq 的值远大于生物大分子的最大分散碰撞猝灭常数(2.0×1010 L·mol-1·S-1)[9],可初步判断对HSA 的荧光猝灭是形成基态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而非碰撞引起的动态猝灭.静态猝灭过程遵循Lineweaver-Burk方程[10]:式中,(F0-F)是加入猝灭剂前后荧光强度的差值,KLB是静态荧光猝灭结合常数.以(F0-F)-1对[Q]-1作图,如图2所示,再根据方程(2)算出4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结果列于表1.图2 不同温度下HSA-体系的Lineweaver-Burk关系图Fig.2 Lineweaver-Burk plots for the quenching of HSA by at four different temperatures从表1可以看出,与HSA 结合常数较大,说明与HSA 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同时KLB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和KSV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说明与HSA的结合过程是静态猝灭过程.2.2 热力学参数及结合作用力一般情况下,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包括疏水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力.根据Ross等人的观点[11]:ΔH >0,ΔS >0为典型的疏水作用力;ΔH <0,ΔS >0为静电引力;ΔH<0,ΔS<0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温度变化不大时,可认为焓变ΔH 是一个常数.焓变ΔH 和熵变ΔS可以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吉布斯自由能变ΔG 可由下列关系算出:式中,K 是相应温度下的结合常数;R 是气体摩尔常数.根据方程(3)和(4)可求出ΔH,ΔS,ΔG等热力学参数(见表1).由表1焓变(ΔH =-10.50kJ/mol)及熵变(ΔS =59.28J/(mol·K))的数值可知,维持-HSA 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引力.根据相关文献[12],酸度对于人血清白蛋白和配体的相互作用也有影响,HSA等电点的pH值在4.7附近.当pH>4.7时,蛋白质由于氨基酸残基离子化带负电荷,而带正电荷,这很可能使HSA 和之间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也说明邻菲罗啉铜与HSA 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2.3 结合位点HSA 的晶体结构显示HSA 是一个由585个氨基酸组成的心形结构,包括3个同源的结构域,即结构域Ⅰ(1~195)、结构域Ⅱ(196~383)、结构域Ⅲ(384~585),每个结构域又分为A、B 两个亚域[13].HSA 有7个与內源和外源配体可逆结合的位点,结合常数的大小在1.0×104~1.0×108 L/mol范围内.血清白蛋白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亚域ⅡA(SiteⅠ)和ⅢA(SiteⅡ)的疏水腔内,且HSA 唯一的色氨酸残基在亚域ⅡA 内.为了确定在HSA 内的结合位点,使用了已知结合位点的荧光探针华法林和布洛芬作为位点竞争剂.从X-射线结晶学研究结果得知,华法林(Warfarin)的结合位置位于亚结构域ⅡA 内,而布洛芬(Ibuprofen)的结合位置位于亚结构域ⅢA 处[14-15].通过检测Warfarin和Ibuprofen存在时与HSA 结合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推测在HSA上的结合位置.如图3(a)所示,当向HSA 溶液中滴加Warfarin时,HSA 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且最大发射波长明显红移.继续向上述体系中连续滴加,含有等量HSA 和Warfarin溶液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与图1相比,其荧光强度小于不加Warfarin 时的荧光强度,表明Warfarin的存在影响了与HSA的结合.相比之下,Ibuprofen的存在对-HSA 体系的荧光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如图3(b)和图1所示).为了比较Warfarin和Ibuprofen对与HSA结合过程的影响,用Lineweaver-Burk 方程对两组体系的荧光猝灭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方程的斜率得到体系的结合常数列于图4 中.显然,存在Warfarin时体系的结合常数约为不存在Warfarin时的48%,而Ibuprofen的存在对体系的结合常数影响很小.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HSA 上的主要结合位置为site I.图3 位点探针对-HSA 体系的影响(图中分别插入了相应探针的分子结构)Fig.3 Effect of site markers to -HSA system(T=298K,λex=285nm)c(HSA)=1.0×10-5 mol/L;(a)c(Warfarin)=1.0×10-5 mol/L;(b)c (Ibuprofen)=1.0×10-5 mol/L;c /(10-6 mol/L),A~K:0,1.0,2.0,3.0,4.0,5.0,6.0,7.0,8.0,respectively.The inserts correspond to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site markers.图4 位点竞争实验的Lineweaver-Burk曲线Fig.4 Lineweaver-Burk for site marker competitive experiments of -HSA system2.4 对HSA 构象的影响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时,维持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稳定的分子间作用力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可能进一步导致蛋白质构象的变化.圆二色谱(CD)是一种研究稀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快速、简单且较准确的方法.为了研究对HSA 构象的影响,我们测定了室温条件下HSA和-HSA体系的圆二色谱,如图5所示.并用解析程序SELCON3[16]计算了HSA 中不同二级结构的含量,结果列于表2.由图5可知,HSA 的α-螺旋结构在208nm 和222nm 的紫外区出现两个负的特征肩峰谱带(线A),随着的加入,曲线A 到D 的谱线强度有规律的降低,但它们的形状相似,表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形成了-HSA 复合物所致.图5 -HSA 体系的圆二色谱图Fig.5 The CD spectra of the HSA- system c (HSA)=1.0×10-5 mol/L;c()/(10-5 mol·L-1)A~D:0,2.0,6.0,10.0,respectively.由表2可知,随着的不断加入,α-螺旋结构(包含规则和不规则)的含量由58.0%降至54.6%,而β-折叠、β-转角以及无规卷曲结构的含量逐渐升高.这表明与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残基结合,破坏了蛋白质多肽链上的氢键结构,导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但HSA 的结构主要还是α-螺旋结构[17].表2 根据SELCON3程序解析的HSA中不同二级结构含量Tab.2 Fractions of different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HSA determined by SELCON3H(r):regularα-helix;H(d):distortedα-helix;S(r):regularβ-strand;S (d):distortedβ-strand;Trn:turns;Unrd:unordered structure.3 结论本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及位点竞争实验研究了与HSA 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出与HSA 的结合过程是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过程.通过相关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推测出静电作用力是维持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揭示了在HSA 上的结合位点主要是site I.圆二色谱实验结果表明与HSA 的结合引起了HSA 构象的变化,但α-螺旋结构仍占主导地位.参考文献:[1]Kragh-Hansen U.Molecular aspects of ligand binding to serum albumin[J].Pharmacol Rev,1981,33:17-53.[2]Ahmad B,Parveen S,Khan R H.Effect of albumin con-formation on the binding of ciprofloxacin to human serum albumin:a novel approach directly assigning binding site[J].Biomacromolecules,2006,7:1350-1356.[3]Zhang J,Sun H H,Zhang Y Z,et al.Interac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with indomethacin: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tudies[J].J Solut Chem,2012,41:422-435.[4]Zhang Q L,Liu J,Liu J Z,et al.Effect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bond on the DNA binding and photocleavage propertiesof polypyridy cobalt(Ⅲ)complexes [J].Inorg Chim Acta,2002,339:34-40.[5]Tabassum S,Sharma G C,Arjmand F.New modulated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chiral CuII/SnIVbimetallic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 entity:In vitro DNA binding and pBR322DNA cleavageactivity[J].Spectroc Acta Part A:Molec Biomolec Spectr,2012,90:208-217.[6]Inskeep R G.The spectra of the tris complexes of 1,10-phenanthroline and 2,2-bipyridine with the transition metals iron(II)through zinc(II)[J].J Inorg Nucl Chem,1962,24:763-776.[7]Kathiravan A,Chandramohan M,Renganathan R,etal.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ycocyani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J].J Mol Struct,2009,919:210-214.[8]Lakowicz J R.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2nd ed)[M].New York:Plenum Press,1999:237-265.[9]Lakowicz J R,Weber G.Quenching of fluorescence by oxygen.Probe for structural fluctuations in macromolecules[J].Biochemistry,1973,12:4161-4170.[10]Zhang H X,Mei P,Yang X X.Optical,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imefon and serum albumin[J].Spectrochimica Acta,Part A:Mol Biomol Spectrosc,2009,72:621-626.[11]Ross D P,Subramanian S.Thermodynamics of protein association reactions:forces contributing to stability[J].Biochemistry,1981,20:3096-3102.[12]Vetri V,Librizzi F,Leone M,et al.Thermal aggrega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at diverent pH:comparison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J].Eur Biophys J,2007,36:717-725.[13]Carter D C,He X M,Munson S H,et al.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human serum albumin[J].Science,1989,244:1195-1196. [14]Sudlow G,Birkett D J,Wade D N.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specific drug binding sites on human serum albumin[J].Mol Pharmacol,1975,11(6):824-832.[15]Wanwimolruk S,Birkett D J,Brooks P M.Structural requirementsfor drug binding to site II on human serum albumin[J].Mol Pharmacol,1983,24(3):458-463.[16]Zhang Y Z,Zhou B,Zhang X P,et al.Interaction of malachite green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Determination of the bindingmechanism and binding site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3(2-3):1345-1352.[17]Cui F T,Fan J,Hu Z D.Interactions between 1-benzoyl-4-p-chlorophenyl thiosemicarbazide and serum albumin:investigation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J].Bioorg Med Chem,2004,12(1):151-157.。

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结合力关系、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

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结合力关系、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

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结合力关系、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研究其结构-结合力关系,并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型。

我们还将探讨这一相互作用在生物医学、药物设计以及营养学等领域的应用。

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茶、红酒、水果和蔬菜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血清白蛋白则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之一,负责运输多种小分子物质。

因此,研究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两种重要生物分子的性质和功能,还有望为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综述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结合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调控方式等。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如光谱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等,深入研究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结合力关系,揭示其相互作用的本质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构建相关的理论模型,以进一步解释和预测这一相互作用的行为和性质。

我们将探讨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在生物医学、药物设计以及营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涉及分子识别、结合力形成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效应。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影响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分布,还可能对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依赖于两者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多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多个酚羟基,这些酚羟基可以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等方式与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

血清白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极性和非极性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这些氨基酸残基为多酚类化合物提供了结合位点。

为了深入理解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们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及其对策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及其对策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误区及其对策作者:赵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8期[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征,减少应用误区,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方法,对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进行分析,并在目前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对策。

结果,在人血白蛋白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临床滥用现象比较普遍,且存在诸多“误区”,亟待干预。

结论,人血白蛋白使用还存在一些误区,需加强对人血白蛋白合理规范使用,有利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误区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373-01人血白蛋白是构成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份,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抗氧化、抗炎、保护器官功能等。

临床上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但近十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用量也显著增加,出现许多不合理用药。

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指征,WHO也已将人血白蛋白从其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但我国仍列入基本药物目录。

在医疗机构中,人血白蛋白的用药金额居高不下,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不合理应用现象相当普遍。

1 我国人血白蛋白使用误区1.1 作为低白蛋白血症病人的营养补充剂,手术和创伤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用人血白蛋白可以纠正低蛋白血症。

但低蛋白血症纠正后,医生往往继续将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品,用于术后、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或危重患者中,以期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

1.2 作为健康人群的营养补充剂,近年来,每逢学生高考期间,人血白蛋白用量明显增加。

有很多考生家长错误认为,人血白蛋白是很有营养的药物,注射后可以明显增强体力,改善记忆,滋补身体,有助于孩子考试超常发挥。

一些考生家长为让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本品,使得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大。

有学者指出[1],健康人群注射后,不但不能增强体力、改善记忆,反而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人血白蛋白专项点评

人血白蛋白专项点评

人血白蛋白专项点评前言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作为药物制剂用于临床已有近50年历史。

HSA具有增加循环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结合与运输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等功能。

有规定的HSA适应证包括:①严重感染、创伤所致的低血容量。

②肝硬化、肾病、营养不良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③烧伤,一般认为烧伤24 h 以内使用晶体液,24h后可用HAS[1]。

因此,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严重感染、低蛋白血症、烧伤等方面应用广泛,但目前国内外对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南,目前可供参考的主要是药品说明书及文献,为促进该药临床合理使用,2015年,特对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进行专项点评。

一、资料与方法通过合理用药软件系统随机抽取2015年四个季度各30份使用过人血白蛋白的病例,再利用Excel表填写记录病历号、年龄、性别、临床科室、给药途径、日剂量、疗程等情况,并对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二、标准根据《2012年烧伤患者白蛋白使用专家共识》[2]、《EASL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的处理》[3]及人血白蛋白的药品说明书[4],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三、结果1、一般情况共有120例病例纳入调查,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

年龄半小时-90岁(包括3个新生儿科病例,余均为成人病例,年龄在18-90之间),55岁以上人群74人,占61.7%。

2、科室分布共有120例病例纳入调查,其中包括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等,详见表1。

表1:12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科室分布统计科室病例数科室病例数消化内科16 急诊科 4血液科15 头颈乳腺 4普外科12 干部科 4ICU 11 肾内科 3感染性疾病科10 新生儿科 3肿瘤科9 胸外科 2呼吸内科 3 内分泌科 2妇产科 5 中医科 2心血管一 5 神经外科 1心血管二 4 神经内科 1骨科 4 烧伤科 1总计121(包括转科)3、不合理用药情况3.1 适应症及疗程抽查120份病例来自消化内科、血液科、普外科等22个科室,多数为低蛋白血症、肿瘤消耗、重症感染疾病患者,主要是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低血容量等原因,治疗用为64份,辅助用32份,缺乏严格适应症为4份。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人血白蛋白是由人血浆中提取的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主要成分为白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质,分子量约为66.5kDa,由585个氨基酸组成。

人血白蛋白在生理状态下广泛存在于全身组织和器官中,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临床应用主要有增液补充、支持疗法、抗氧化作用、代谢功能调节等方面。

首先,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之一是作为增液补充剂。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和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输注人血白蛋白来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满足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白蛋白具有良好的渗透压调节作用,能够增加有效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功能的恢复。

其次,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还包括支持疗法。

在部分疾病如肝衰竭、创伤、烧伤等情况下,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会增加,而在这些情况下,供体通过口腔或经胃管摄入蛋白质往往不太可行或容易诱发并发症。

此时,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补给,帮助机体恢复代谢平衡,促进伤口愈合和再生。

此外,人血白蛋白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白蛋白可以通过与自由基等活性氧物质结合,减少其对细胞膜、脂质等的损伤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危害。

因此,在一些氧化应激性疾病如严重感染、炎症、创伤等情况下,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氧化剂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减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最后,人血白蛋白还具有代谢功能调节作用。

白蛋白可以与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药物、代谢产物等结合,通过在体内的分布和转运,起到调节代谢的作用。

例如,白蛋白可以与甲状腺激素结合,促进其在体内的储存和释放,调节甲状腺功能。

此外,白蛋白还可以与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如分布、转运、代谢等,在一些药物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总的来说,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增液补充、支持疗法、抗氧化作用、代谢功能调节等方面。

Flexbumin 人血白蛋白说明书

Flexbumin 人血白蛋白说明书

些病毒的工艺,最大程度降低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风险。

但仍不能完全排除人类病原体(包括已知的HBV, HCV, HIV, 微小病毒B19等及目前未知或尚未得到鉴定的病原体)潜在感染的可能性。

临床使用人血白蛋白时应权衡利弊,并记录所用产品的生产企业和批号。

当发现可能由本品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时,应将病例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注意事项】1.在使用本品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和电解质等实验室数据,必要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需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或颅内压升高。

如果出现超敏反应,则应立刻停止输液。

应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必须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

如出现休克,应立即开始抗休克的标准治疗。

2.20%、25%人血白蛋白溶液的胶体渗透压相当于血浆渗透压的4~5倍,输注本品时应确保足够的水化。

应关注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以免循环超负荷。

注意及时补液以免脱水。

3.本品含130~160mmol/L钠,不高于2mmol/L钾。

根据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或维持电解质平衡。

4.若使用本品代替新鲜血浆进行大剂量血浆置换时,必须监控凝血功能和红细胞压积。

须注意确保补充适当的其他血浆蛋白成份,如凝血因子。

5.当大剂量使用本品或快速输注时可能会发生高血容量。

在出现心血管容量超负荷的临床症状时,比如头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颈静脉充盈、中心静脉压升高、肺水肿,应立即停止输注本品并重新评估患者。

6.对于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肺水肿、出血倾向、严重贫血、肾性和肾后性无尿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后可能会带来特定的危险,临床使用本品时需特别注意。

7.对于有病理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患者,应结合病因治疗,不宜单独给予本品。

8.对于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利弊,酌情使用本品。

9.有临床研究发现,超大剂量使用人血白蛋白相比生理盐水存在增加急性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的风险。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第三代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沈慕昌张岷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610023)20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Cohn领导的研究组连续报道采用低温乙醇工艺从血浆蛋白中成功地分离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纯品的血液制品,以供临床应用。

但后者不能作静脉输注,否则会产生严重副反应。

一直到70年代初获得诺贝尔奖的Edelman , Orter报告抗体分子结构才搞清楚由于免疫球蛋白在提制过程中,有一部分产生聚合体,输入机体内有可)。

为解决ACA问题,而采用能激活补体,产生类过敏样的副反应,关键是抗补体活性(ACA酶解法切除免疫球蛋白的恒区(Fc)或采用化学修饰的办法,所以,有静丙的第一代、第二代之称。

以后经过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可以从血浆中制备出天然分子结构的单体,不存在ACA问题。

按照WHO血液制品专家委员会的规定特性,可以完全符合要求,故称为第三代静丙,其功效安全性等均有明显的提高。

大规模临床使用静丙,国际上要比我国早一点,国产的静丙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投放市场。

笔者从90年代中期连续3年征文活动中收到临床应用的论文、报告263篇。

本文准备将应用的情况归纳一下,供临床专家和血液制品工作者参考。

一(药理学,免疫学作用机理:第三代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种广泛,疗效显著,与制品内包含各种特异效应7×10分子发挥药理学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每克分子静丙内含10效应分子。

替代治疗提高血清中抗体水平:1(增强调理作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具有与IgG高亲和力的受体(FcRI),尤其是IgG、IgG亚类起主要的调理作用。

多形核白细胞发挥作用,也需要正常水平的抗体。

132(阻断传染的病毒,细菌与靶细胞结合;中和传染性抗原、病毒和超抗原。

Rich、Takei等报告,IVIG含高滴度的抗链球菌性超抗原的抗体,能抑制T-细胞的反应。

3(竞争性结合网状内皮细胞Fc受体(FcR),阻断自身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血小板被吞噬、廓清。

荧光法研究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及含量测定

荧光法研究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及含量测定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86
光谱实验室
第 25 卷
等提供重要信息。这对阐明药物在体内的输送和代谢过程, 了解药物分子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很重 要的。
(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 a (河北大学理化分析中心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 180 号 071002)
摘 要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左氧氟沙星 (LV FX ) 与人血清白蛋白 (H SA ) 的 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 灭。在不同温度下求得了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 , 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 值下降。由热力 学参数, 确定了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色散力。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左氧氟沙星 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又根据 Foerster 理论, 测得了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能量转移效 率, 相互结合距离。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阐述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研究发现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程度的对数与左氧氟沙星含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5℃时线性范围为: 2. 0×10- 6—2. 4×10- 5m o l·L - 1, 检出限为 1. 2×10- 7m o l·L - 1。 用于片剂中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 满意,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5% —2. 1% , 回收率为: 94. 8% —97. 7%。
不是由动态碰撞引起的。 利用静态猝灭公式[3]: (F 0-
F)-
1=
F
0
1+

紫杉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紫杉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紫杉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杨少梅;侯瑾;黄志宁;李福男【摘要】以人血清白蛋白(HSA)为实验材料,通过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化疗药物紫杉醇与其的结合机理.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紫杉醇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结合,并引起其内源荧光的猝灭.在温度为303 K下,二者间的结合常数为10.7×103 L/mo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发现,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加,HSA在278 nm处的吸收峰增大,证明二者结合后H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则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在温度为303 K下结合常数为8.8×103 L/mol,焓变、熵变及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99.1 kJ/mol,-183.6 J/(mol·K)和-43.5 kJ/mol.本研究为紫杉醇在血液中的运输及传递提供理论支持.【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53)004【总页数】7页(P581-587)【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HAS);紫杉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温滴定量热仪【作者】杨少梅;侯瑾;黄志宁;李福男【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药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1紫杉醇(Paclitaxel)又名泰素,最早由 Monroe E Wall和 Mansukh C Wani从太平洋红豆杉(Taxus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得到,并命名为紫杉醇[1].紫杉醇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研究报道指出其能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与微管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2].临床数据表明,紫杉醇对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有良好的疗效.对其药物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该药的研究热点之一[3].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重要载体蛋白,具有储运内源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药物小分子(离子)等重要生理功能,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4].药物进入血液后,先和 HSA结合成复合物(可逆),然后再被运输到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释放.因此研究HSA与药物的结合具有多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对紫杉醇分子与HSA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对传统的光谱学研究是一种补充,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测定物质相互作用焓变和熵变,可从原子和基团的性质、取向、位置和距离的变化等更加微观的层面上理解对其与HSA相互作用的规律,能够系统地研究紫杉醇分子在血液中的运输与传递等与HSA的相互作用.配体的热力学特征与配体-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特征相结合,深入揭示配体-受体的结合本质,对开发安全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作用提供分子机制的理论支持.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Cary eclipse型荧光分光光度计(Varian,USA),Cary 50-bio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arian,Australia),ITC 200型等温滴定量热仪(GE,USA),ICM 3.3-04a(Molsoft,USA),Millipore超纯水系统(Millipore).紫杉醇(Sigma,USA),HSA (Sigma,USA).1.2 方法1.2.1 荧光光谱实验实验从3个温度(293,303和310K)考察紫杉醇对HSA的荧光猝灭.HSA浓度为5μmol/L(溶于1 mol/L的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紫杉醇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使用时用PBS稀释至终浓度5mmol/L,以含等量的DMSO的PBS作为阴性对照.实验激发波长为285nm,狭缝宽度为5nm.1.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实验于303K下进行,HSA浓度为1μmol/L(溶于1mol/L的pH 为7.4的PBS中).紫杉醇溶于DMSO中,使用时用PBS稀释至终浓度1mmol/L,以含等量的DMSO的PBS作为阴性对照.扫描范围250~300nm.1.2.3 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在ITC200型等温滴定量热仪上进行.设定起始补偿功率(DP)值为5.将50μmol/L HSA(溶于含质量分数5%DMSO的PBS中)溶液注入200μL的量热池,紫杉醇溶于1mol/L的PBS(5%DMSO,pH 7.4)中,滴定浓度为5mmol/L.反应维持温度在303K,控制搅拌速率为1 000r/min,间隔时间120s,每次的滴定体积为2μL,分20次完成,基线稳定后启动实验.以等浓度的紫杉醇滴定200μL的1 mol/L的PBS(5%DMSO,pH 7.4)作为扣除紫杉醇的稀释热的空白对照.1.2.4 分子对接实验紫杉醇与 HSA的结合作用在 Molsoft ICM3.3-04a软件进行模拟.选择蛋白质数据库中HSA的晶体结构(ID 4IW1)作为对接模型,运用ICM3.3-04a进行蛋白质结构转换和构象调整,并由Icmpocketfinder自动产生结合位点.通过Refine 程序对蛋白质与紫杉醇对接结构进行柔性处理后进行对接实验.2 结果与讨论2.1 紫杉醇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2.1.1 荧光猝灭机制由于HSA分子中存在色氨酸和酪氨酸2个生色基团,因此使其具有内源荧光的特性[5].本文以285 nm的激发光为激发波长,在290~5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HSA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高能量激发光作用下,HSA在340nm波长处出现了荧光(图1(a)).从图1(a)可以看出,HSA 浓度保持不变,其内源性荧光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加逐步猝灭,说明紫杉醇改变了HSA的微环境,提示二者可能发生相互作用[6].荧光猝灭过程通常分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两类.动态猝灭是由猝灭剂和荧光物质之间发生相互碰撞而引起,而静态猝灭则是猝灭剂和荧光物质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而引起的猝灭[7].对于纯动态或者纯静态猝灭,其作用过程均遵循方程(1)[8]:式中,F0是HSA溶液的荧光强度,F是加入紫杉醇后HSA溶液的荧光强度,cQ 是体系中紫杉醇的总浓度,KSV是Stern-Volmer猝灭常数,且由下式定义:式中,Kq是由扩散过程控制的碰撞动态猝灭速率常数[L/(mol·s)],τ0 生物大分子内源性荧光寿命值为10-8 s[9].本文在不同温度下(293,303,310K),根据式(1)以F0/F对cQ 的关系作图(图1(b)).结果显示,Stern-Volmer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随着温度升高曲线斜率逐渐降低,表明动态碰撞不是引起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药物和蛋白形成了复合物,从而引起的静态猝灭[10].经式(1)拟合计算得出,猝灭常数 Ksv分别为15.1×103,13.6×103 和11.8×103 L/mol.由式(2)进一步得到碰撞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15.1×1011,13.6×1011和11.8×1011 L/(mol·s),由于各类猝灭剂对生物大分子最大扩散控制的碰撞动态猝灭常数为2.0×1010 L/(mol·s),进一步说明紫杉醇对HSA的荧光猝灭是由于形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11].图1 紫杉醇与HAS荧光测定结果Fig.1 The fluorescence result of HSA and Paclitaxel2.1.2 紫杉醇与HSA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设紫杉醇与HSA形成n个结合位点的复合物,由Lineweaver-Burk公式(3)可获得 KA 和n[12-13]:由l对作图(图2),经过线性回归求得紫杉醇与HSA在各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 及结合位点数n(图2).图2 紫杉醇与HSA结合的Lineweaver-Burk线性图Fig.2 Lineweaver-Burk plot for the binding of Paclitaxel with HSA2.2 紫杉醇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分析2.2.1 紫杉醇与HSA作用力类型的判断猝灭体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引力和疏水力[14].当温度相差不大时,可以把反应焓变看成一个常数,两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符合下列关系[15]:其KA为不同温度下对应的结合常数,与为焓变与熵变,为吉布斯自由能,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的标准.R是热力学气体常数,取值为8.314(mol·K)/J,T 是热力学温度.通过式(4)和(5)可以求出热力学常数的变化,结果见表1. 由化学反应热力学原理可知,<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结合表1数据说明HSA与紫杉醇的反应为自发进行.本实验中<0,<0,结合Ross等作用力类型确定的经验[16],可以推断HSA与紫杉醇的结合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2.2.2 等温滴定量热法检测HSA与紫杉醇的相互作用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常伴随着一个能量的改变.由于小分子的加入,大分子在溶液中微环境的改变,原有的各种化学键被破坏,小分子与大分子间重新形成新的化学键,因此会产生一个吸热或者放热的效应.本文以测定注入紫杉醇后含HSA的样品池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基础,获得两物质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如图3所示,紫杉醇与HSA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随着紫杉醇浓度的逐渐增大,二者之间的结合呈现一个饱和的趋势.对于药物配体(紫杉醇)与蛋白质(HSA)的结合过程,其基本假设为一个蛋白质分子可有:1)i类结合位点,它们可结合相同的配体,同类中的所有位点在热力学意义上是相同的;2)i类结合位点相互独立,即蛋白质分子的每一类受体位点与药物配体的结合率彼此互不依赖.基于上述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有[17-18]:式中cL,0和cP,0分别为药物配体紫杉醇和HSA的初始浓度,cL是结合过程达到平衡状态时药物配体的游离浓度,θi、Ki和Ni分别是第i类结合位点的结合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将式(6)代入式(7)可得公式(8):表1 HSA与紫杉醇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Tab.1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clitaxel and HSA?图3 紫杉醇与HSA等温滴定结果Fig.3 The isothermal titration result of HSA and Paclitaxel等温滴定量热实验中第j次注射所得到的热量(Qj)可表示为:式中,Vcell是反应池中被滴定剂的体积,Δθi是从第(j-1)次滴定到第j次滴定第i类结合位点结合率的变化是第i类位点的结合焓,也就是每摩尔的药物分子与结合位点结合过程标准焓的变化.cL,0和cP,0是已知量并且Qj可以通过量热实验得到.事实上,Qj是关于Ni,Ki和的函数.基于上述理论,假设HSA与紫杉醇的结合位点为1,利用ITC200自带的origin7.0软件的one bindsite模式以紫杉醇与HSA物质的量浓度比为横坐标,对应反应放热量为纵坐标作图,进行非线性最小方差拟合,如图3(b)所示,可以得到紫杉醇与HSA之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经拟合,确定二者间结合常数Ki 为8.8×103 L/mol,焓变为-99.1kJ/mol,熵变为-183.6 J/(mol·K),吉布斯自由能为-43.5kJ/mol,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3 紫杉醇与HS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动态猝灭仅影响荧光体的激发态,却不影响荧光体的吸收光谱,而基态配合物的形成则会引起荧光体的吸收光谱的变化.本实验分别测定了HSA、HSA与紫杉醇混合溶液(以相应的紫杉醇为空白)的紫外吸收光谱(图4-a,b,c,d,e,f).实验结果表明:HSA 在278nm处有一吸收峰,一般认为278nm处的吸收主要来源于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加入紫杉醇后,HSA在250~300nm波长范围内吸光度增大,说明HSA与紫杉醇确实有结合.图4 温度为303K时紫杉醇对HS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Fig.4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a of HSA which caused by Paclitaxel at 303K由图4可以看出,紫杉醇的加入使HSA在278 nm波长处的吸收峰强度升高,峰的位置稍微蓝移,这说明紫杉醇与HSA基态分子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基态配合物,从而引起了HSA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动态猝灭只影响荧光分子的激发态,并不改变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因此可以进一步说明紫杉醇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2.4 紫杉醇与HSA之间的距离根据Fǒrster提出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当2种化合物分子满足以下条件将会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现象[19-20]:1)供体能发荧光;2)供体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受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足够重叠;3)供体与受体足够接近,最大距离不超过7 nm.HSA有很强的荧光,观察紫杉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其与HSA的荧光光谱有着较大程度的重叠.HSA的荧光光谱和紫杉醇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见图5.图5 HSA荧光发射光谱(a)与紫杉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b)的重叠图Fig.5 The overlap spectra of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 of HSA (a)and the absorbance spectrum of Paclitaxel(b)供体分子与受体分子发生能量转移时,非辐射能量转移效率E、供体与受体间距离r及临界能量转移距离R0 有如下关系[21]:式中,F0为荧光发射体的初始荧光强度;F为当微环境中受体分子浓度与荧光发射体浓度相等时荧光发射体的荧光强度;k2为偶极空间取向因子,平均值为2/3;N为介质折射常数,值为1.366;Φ 为 HSA的荧光量子产率,通常取蛋白质中色氨酸的量子产率0.15;J为供体荧光发射光谱与受体吸收光谱的重叠区域,其积分公式为:式中,F(λ)和ε(λ)分别代表在波长λ处 HSA的荧光强度和紫杉醇的摩尔吸光系数.当二者浓度均为5 μmol/L时(图5),重叠面积J可由式(13)计算得到,值为1.413(cm3·L)/mol.经计算得出在温度为303 K时,供体分子(HSA)与受体分子(紫杉醇)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效率E为4.5%,二者间的作用距离r为3.1nm.2.5 紫杉醇与HSA的分子对接运用ICM3.3-04a软件进行HSA蛋白的结构转换和加氢处理,由Icmpocketfinder自动产生一个半径约为8nm的结合口袋,其两侧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围成,该口袋即为紫杉醇与其的结合位点(图6(a)).如图6(b)所示,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如L115,V186,F509以及L529等)组成疏水核心,而E17,K195,R212,D340,R222及K436等则位于亲水表面.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紫杉醇通过与K58,K195,R222及K436残基之间的氢键等作用力结合在HSA的结合口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是二者间结合的主要结合作用力,该结果与荧光光谱和等温滴定量热法所推断的结果相一致.3 结论图6 HSA与紫杉醇的对接结果Fig.6 Docking result of Paclitaxel with HSA本实验采用光谱法及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紫杉醇与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静态猝灭是导致紫杉醇对H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根据Fǒrster 提出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出紫杉醇与HSA二者间的相互作用距离是3.1 nm,该作用距离表明了HSA与紫杉醇之间可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为4.5%.由不同温度的荧光实验得到二者间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可知,紫杉醇与HSA间的反应是熵驱动下自发进行(<0)的反应,二者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0,<0).等温滴定量热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荧光光谱实验的结果,证明了紫杉醇与HSA相互作用属于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紫杉醇与HSA二者在303K时的结合常数仅为10.7×103 L/mol(荧光结果)和8.8×103 L/mol(等温滴定量热结果),远远小于配体与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结合常数(107~1014 L/mol),说明二者的结合属于非特异性结合.二者间较弱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紫杉醇在血液中的运输及达到靶蛋白后的交换结合.【相关文献】[1]Ma P,Mumper R J.Paclitaxel nano-delivery systems:a comprehensive review [J].Journal of 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2013,4(2):1000164.[2]Tanimukai H,Kanayama D,Omi T,et al.Paclitaxel induces neurotoxicity th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13,437(1):151-155.[3]Zhang Q,Si S,Schoen S,et al.Suppression of autophagy enhances preferential toxicity of paclitaxel to folliculindeficient renal cancer cells[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3,32(1):99.[4]赵晓飞,徐靖源,谢承志,等.两个多呲啶铜配合物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4):279-281.[5]Li J,Li J,Jiao Y,et al.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model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jatrorrhizine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HSA)[J].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2014,118:48-54.[6]Zhang X,Li L,Xu Z,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naringin palmitate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docking[J].PLoS One,2013,8(3):e59106.[7]Shahabadi N,Khorshidi A,Moghadam N H.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pilepsy drug,zonisamide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HSA)by 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docking techniques[J].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2013,114:627-632.[8]齐国敏.一种吖啶-4-酰胺类探针的制备及其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的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940-946.[9]唐玉林,高占,徐宏,等.铜离子与SALI3-2蛋白的相互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34(1):128-134.[10]Agudelo D,Bourassa P,Bruneau J,et al.Probing the binding sites of antibiotic drugs doxorubicin and N-(trifluoroacetyl)doxorubicin with huma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s[J].PLoS One,2012,7(8):e43814.[11]Tabassum S,Al-Asbahy W M,Afzal M,et 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raction studies of copper based drug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HSA):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docking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Biology,2012,114:132-139.[12]Zaidi N,Ajmal M R,Rabbani G,et al.A Comprehensive insight into binding ofhippuric acid to human serum albumin:a study to uncover its impaired elimination through hemodialysis[J].PLoS One,2013,8(8):e71422.[13]陶慧林,黎舒怀,徐铭泽,等.山奈素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Tachiya模型与Stern-Volmer方程的对比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3,32(2):186-192.[14]Sun T,L Liu,Sun Y,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O2nanoparticles:applications in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of colloidal TiO2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J].Anal Sci,2012,28(5):491-496.[15]邓少东,帅欧,林励,等.光谱法研究野漆树苷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1620-1623.[16]付彩霞,黄玉玲,高宗华,等.2,4-二硝基苯肼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J].光谱实验室,2013,30(2):943-946.[17]徐香玉,孙祥军,刘敏,等.氧化苦参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9 (18):2155-2158.[18]王冬冬,孙德志,李林尉,等.5-氟尿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0):1627-1630.[19]Chatterjee T,Pal A,Dey S,et al.Interaction of virstatin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molecular modeling[J].PLoS One,2012,7(5):e37468.[20]Feroz S R,Mohamad S B,Bakri Z S D,et al.Probing the interaction of a therapeutic flavonoid,pinostrobin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multiple 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modeling investigations[J].PLoS One,2013,8(10):e76067.[21]Ranjbar S,Shokoohinia Y,Ghobadi S,et al.Stud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soimperatorin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by multispectroscopic method:identificationof possible binding site of the compound using esterase ac-tivity of the protein[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13,2013:1-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临床应用
1.大面积烧伤 24 h后
5.肾透析
2.急性创伤性 休克
3.成人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
4.血液置换治 疗
白蛋白 临床输注 指征
6.严重的低蛋白 血症
7.腹水
9.新生儿高胆红 素血症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8.急性肝功能衰竭 伴肝昏迷
2、临床应用
用法
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 推注。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 体组织脱水,可采用5%葡萄 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 当稀释作静脉滴注(宜用备有 滤网装置的输血器)。滴注速 度应以每分钟不超过2ml为 宜,但在开始15分钟内,应 特别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 速至上述速度。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药理作用
(二) § 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
运输及解毒
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 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三) § 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
营养供给
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 组织提供营养。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临床应用
严重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以扩充危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2人血白蛋白应用于脑梗死
具有一定 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人血白蛋白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并且不会 受到时间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早期应用人血 白蛋白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可以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人血白蛋白虽不能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 死亡率,但是能够改善其神经缺损情况,提高 患者的神经功能,只是不同患者改善的情况不 同;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1人血白蛋白用于危重病治疗
(一) 人血白 蛋白治 疗与死 亡率
对于危重病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对其病 死率的影响不大,只在脓毒症等特定疾病 中有应用价值。人血白蛋白并不会增加危 重症患者病死率,只是增加了死亡风险。 对于除患有脓毒症的其他危重症患者,使 用人血白蛋白治疗不会影响病死率。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6人血白蛋白应用于儿科疾病
黄疸: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人血白蛋白和苯巴比妥, 能够提高疾病治愈率,同 时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 平。
迁延性难治性腹泻:
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 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能 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对 患儿疾病的治疗及身体 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 儿科疾病
危重病 .
.
.
.
肾病综合征
.
脑梗死
.
.
.
重型肝炎
脑出血
.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1人血白蛋白用于危重病治疗
危重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情况,增 加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另外其症状持 续的时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与疾病预后存在一定 的关系。而对于严重烧伤患者来说,其病死率与低 蛋白血症与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倒置等因素有直 接关系。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药理作用
增加血容量和维 持血浆胶体渗透 压
运输及解毒
营养供给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药理作用
(一) 增加血容量 和维持血浆 胶体渗透压
§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 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 蛋 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 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 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 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lg白蛋白可保留 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 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 功能, 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 透压的作用。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1人血白蛋白用于危重病治疗
(二) 人血白 蛋白治 疗与并 发症

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证实,对于心脏手术、 腹水患者以及非心脏手术患者等,使用人 血白蛋白代替人工胶体,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对于脑损伤 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能够极大地改善 其预后效果。
人血白蛋白能一定程度地抑制脑卒中患者病情 的恶化,其治疗有效率在70%以上,而且其副 作用并不明显。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3人血白蛋白应用于脑出血
保护 神经功能
对于人体的神经功能,人血白蛋白可以起 到保护的作用,对于脑出血患者,其疾病可能 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因此在脑出血患者中 应用人血白蛋白具有一定的价值。
改善 神经功能
人血白蛋白可明显小缩小脑出血患者的血肿 及血肿周围损伤区体积,同时改善神经功能。 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减少以及氧化应激 反应的抑制有关。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4人血白蛋白应用于重型肝炎
重症肝炎应用人血白蛋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
果。 人血白蛋白应用于肝硬化患者,能一定程度
用量
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 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 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 10g,隔4~6小时重复注射1 次。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 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 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 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 复正常为止。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药学部
2016年12月20日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目录
01 概述 02 临床应用 03 注意事项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1、概述
人血白蛋白作为一种人工分离 提取的制剂,来源于对乙型肝炎 疫苗免疫的健康人群,将其血浆 进行收集,并通过低温乙醇蛋白 分离法将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 取,再经过病毒灭活才能形成人 血白蛋白制剂。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减轻患者水肿和腹 水症状。 人血白蛋白治疗肝功能衰竭合并水肿时,应 对氨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5人血白蛋白应用于肾病综合征
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低分子 右旋糖酐与使用人血白蛋白都能起到一定的 效果,并起到利尿作用,但是低分子右旋糖 酐费用较低,同时不会产生过大风险。所以 人血白蛋白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并不 广泛。
急状况下的血容量。

对于肾病接受类固醇和/或利尿剂治疗的水肿病人和

肝硬化引起的水肿,输注人血白蛋白可能有助于治疗。

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同时,输注人血 白蛋白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治疗。
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 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
2、临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