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暴雨和雨型的研究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及启示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及启示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及启示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
这场灾害给北京城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重要的警示和启示。
暴雨开始之初,北京市气象局就发布了红色预警,警示城市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然而,由于短时间内降雨过大,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及时承载庞大的雨水,导致多个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内涝情况。
洪水淹没了道路、地下通道和低洼区域,交通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居民因为无法回家或者外出受困。
同时,洪水还导致建筑物坍塌、电缆线路短路以及暴雨造成的滑坡等次生灾害。
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在这场灾害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和人民的互助精神。
不仅政府采取了及时有效的行动,加强了对受灾民众的救助和安抚,还动员了军队和公安力量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此外,在困境中,人民之间展现出了相互帮助和支持的情感,许多志愿者组织成立,帮助受灾民众疏散和提供救助物资。
然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也提醒我们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加强。
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其城市排水系统在面对短时间内大量降雨时的容量是不足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
其次是应急预案的完善。
虽然政府在此次灾害中做出了积极响应和行动,但是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响应速度。
另外,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这场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对北京城市建设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它让我们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无情和破坏力,也让我们明白了要保护好生命和财产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吸取这次灾害的教训,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
北京是一个低洼地区,且多为硬质城市,因此在城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排放问题。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由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北京市城市内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摘要】: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笔者前往北京市对本次灾害和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现场查勘,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内涝成因的认真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经验,提出了针对北京市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排水系统;成因;防治措施;建议引言近几年来,北京市特大暴雨造成城市内涝频频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7·21”特大暴雨的侵袭更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
因此,指出并分析北京排水系统的诟病,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技术,提出对北京市的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势在必行。
1.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基本情况1.1降雨情况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雨量大、降水急、范围广的特点。
雨量大: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水文+气象),其中城区平均降水量215毫米(水文+气象),西南部213毫米,东北部170.7毫米,东南部189.1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房山河北镇,达460毫米(水文站),突破历史记录(1951年以来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雨量为朝阳418.4毫米),城区最大降雨出现在石景山模式口为328.0毫米。
降雨急:降雨过程中,降雨区普遍出现40-80毫米/小时,最强降雨出现在平谷挂甲峪,20-21时达100.3毫米/小时。
范围广:除延庆外均出现100毫米-250毫米以上大暴雨,占全市90%以上的行政区域。
1.2城市内涝灾情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这场特大暴雨已致约190万人受灾,死亡77人,转移群众65933人;主要积水道路63处,路面塌方31处,房山区12个乡镇交通中断;民房多处倒塌,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地下室倒灌70处;京广铁路南岗洼路段一度因水淹而停运。
据初步统计,北京在此轮暴雨中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北京暴雨究竟从哪来的
北京暴雨究竟从哪来的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北京常年面临各种天气变化,其中包括暴雨。
那么,北京暴雨究竟从哪来的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北京暴雨的形成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北京地处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特点决定了北京暴雨的发生频率较高。
其次,北京暴雨的形成还与地形因素有关。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势相对平坦。
在暴雨形成过程中,山脉、山谷等地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暴雨云体从山脉上空飘过时,山脉会催生气流上升,形成对流云和阵雨,而这些对流云和阵雨最终会带来暴雨。
另外,北京暴雨的形成还与人类活动有关。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北京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的水泥、玻璃等建筑物等人造物体会对气流产生阻碍和干扰,从而增加了暴雨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城市化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这些污染物会与云水融合形成云滴,增加了降水的凝结和下降速度,从而加剧了降雨的强度。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北京暴雨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升高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多。
北京暴雨的频率和强度也因此有所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研究北京历年的气象数据和对比分析来得出。
在处理北京暴雨的问题上,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进,如修建雨水收集池、排水渠等,以应对暴雨带来的降水量增加。
其次,通过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来提高城市的自然调节能力,减少暴雨对城市的影响。
此外,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预知暴雨的来临,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总之,北京暴雨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因素、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北京市政府在处理暴雨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减少暴雨对城市带来的威胁。
尽管如此,作为居民,我们也应该增强暴雨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以预防和减轻暴雨对我们的影响。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北京,一个承载着数千年文化与历史的都市,它的每一天都在与这座城市紧密交织。
然而,历史总有些无法遗忘的时刻,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天,狂风暴雨突袭北京,让整座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尺度探讨这场特大暴雨的特征。
一、气象尺度:暴雨的成因与强度首先,从气象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的形成与气候、地形等多重因素有关。
北京地区在夏季常常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此时恰逢一个湿润气团与一个冷空气团相遇,为降雨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上山脉阻挡形成的气流聚散和山区复杂地形形成的复杂地形气流作用,导致了特大暴雨的产生。
据统计,当日北京的降水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持续数小时的降雨让城市的排水系统措手不及。
二、水文尺度:城市排水与洪涝灾害其次,从水文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硬化地面使得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而排水系统的建设却未能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因此,当特大暴雨来临时,许多低洼地带、地下室和河流周边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这种水灾不仅对城市的交通、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社会尺度:城市防灾体系与应对措施再者,从社会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凸显了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的不足。
一方面,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在灾前预警、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的防灾设施不完善、救援力量分散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地区在灾害发生时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援和支援。
此外,公众的防灾意识也亟待提高。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加强防灾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
四、生态尺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修复最后,从生态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也对北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暴雨导致的洪水冲毁了植被、河流和湖泊等自然环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一、引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暴雨具有多尺度的特征,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也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尺度出发,对这场特大暴雨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气象学尺度特征从气象学角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具有显著的尺度特征。
首先,暴雨的强度极高,短时间内的降雨量超过了历史同期水平,导致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
其次,暴雨的覆盖范围广泛,从西北到东南,几乎覆盖了整个北京市区。
此外,这场暴雨还具有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分布不均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为城市防汛抗洪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城市基础设施尺度特征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这场特大暴雨同样具有显著的特征。
首先,由于降雨量过大,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放积水,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其次,暴雨还导致了部分地下管道、电缆等设施的损坏,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此外,一些低洼地区和老旧小区的积水问题尤为严重,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四、交通尺度特征在交通方面,这场特大暴雨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由于积水严重,许多道路被淹没,导致交通瘫痪。
其次,一些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也因为积水而无法通行。
此外,由于部分地区停电,交通信号灯无法正常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
这些交通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还对城市的物流、生产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五、人民生活尺度特征在人民生活方面,这场特大暴雨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由于积水严重,许多居民被困在家中无法外出。
其次,部分地区停电、停水,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一些低洼地区的居民还遭受了财产损失。
然而,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我们也看到了人间温情。
许多市民自发组织起来,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六、结论综上所述,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具有多尺度的特征,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也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人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的年均降水量
北京地区降水量资料汇编北京的年均降水量为626毫米.北京地区的降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年际变化大。
如年降水量最大的1959年达1406毫米,而降水量最小的1969年仅为242毫米,多水年为少水年的5.8倍,有时侯丰水年和枯水年还会连续出现。
二、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强度大。
北京的夏季(6~8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以上,冬季雨雪很少,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春季次少,占全年的8~10%,秋季占全年的13~16%。
三、地区差异显著。
从地区分布上看,北京降水量高值区在山前迎风坡一带,大致以带状自西南向东北,即从房山区西霞云岭沿山伸向怀柔县中部、密云县西北部。
在这一高位区,年均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
高值区的西北、东南两侧降水量逐渐减少,西北、北部边远山区小于500毫米,东南的通州、大兴县亦不足600毫米。
四、会出现暴雨,严重时会造成灾害。
据1888-1980年的统计资料,这93年中,日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特大暴雨全市共发生43次,平均约两年一次。
1981年7月23日,动直门地区的降水量达609毫米,一天的降水量几乎等于年均降水量。
北京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多与暴雨有关。
五、处于温暖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内,总的来说,降水不足,水资源形式严峻。
2006年北京市水土保持公报:2006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毫米,比去年降水量468毫米少4%,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少23%,山区平均降水量447毫米。
80%以上集中在汛期;年际间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3倍以上,易形成径流流失(摘自北京城区雨水利用的研究与示范丁跃元张书函陈建刚廖日红)降水资源(摘自中学地理网:北京自然地理)(一)降水分布与变化北京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62%,因此,降水量除了受大气环流影响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北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走向大体与山脉走向相一致。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70—660毫米。
多雨中心沿燕山、西山迎风坡分布。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标准特征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标准特征2012年7月21日,一场北京特大暴雨席卷整个城市,造成了严峻的水灾和交通瘫痪。
基于机器学习短历时暴雨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短历时暴雨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刘媛媛;刘洪伟;霍风霖;刘业森【摘要】城市内涝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和防洪排涝市政工程的科学设计,需要对当地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深入的了解.而传统以单站雨型代表整个区域降雨特征的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本文尝试将机器算法引入到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中,以北京城区2004-2016年降雨资料为研究样本,利用动态聚类算法,提取北京城区短历时暴雨时空分布的动态特征.经分析,北京汛期的短历时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可以分为3种类型:(1)降雨自西北部山区移动到城中心区,逐渐扩散到城区;(2)降雨集中在城区西南部地区,逐渐向北部和城中心区扩散;(3)降雨集中在城区中心区和东部地区,基本不发生移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提取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暴雨时空动态发展趋势相符,并且有各自对应的降雨形成的不同物理机制,可为城区降雨设计、城市内涝风险管理等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期刊名称】《水利学报》【年(卷),期】2019(050)006【总页数】7页(P773-779)【关键词】机器学习;时空分布;特征提取;短时强降雨【作者】刘媛媛;刘洪伟;霍风霖;刘业森【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北京市水务局,北京 100038;北京市水务局,北京 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81 研究背景近年来,在我国由于暴雨引发的内涝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生产生活运转的重要问题[1]。
尤其是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人口和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集中,内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被成倍放大,暴雨内涝对我国城市建设和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2]。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1—8月底,我国遭受洪涝灾害的县级以上城市已经超过了200座,其中大多数为暴雨内涝[3]。
住建部2010年对32个省的351个城市内涝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自2008年,62%的被调研城市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4],“逢大雨必涝”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的通病。
北京7.21暴雨研究报告
北京7.21特大暴雨研究报告2012年7月21日,一个平凡的周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猛虎之势袭击了北京,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山洪、泥石流、积水溺亡、水漫城市,这些平时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就发生在身边这座国际大都市、一国之都。
根据2012年7月25日北京市政府的灾情报道,此次暴雨灾害造成160.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共79人遇难……如此惨烈的灾情让我们揪心: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竟然因一场暴雨而消逝了79个鲜活生命。
然而痛的现实已成定局,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从这次暴雨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胸怀天下,心系国家,以天下为己任,因此为深刻反思北京7.21特大暴雨灾情,我决定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7.21北京特大暴雨进行分析:一是基本情况,二是成因分析,三是对策建议,从而为北京市应对暴雨灾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履行中学生关心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一、灾情基本情况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暴雨灾害,全市16小时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215mm,房山区平均301mm,全市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达541mm,超过500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区模式口为328mm,达到100年一遇。
房山等重灾区多条河流暴发山洪,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其中北运河北关拦河闸最大洪峰流量1200m3/s,并启动分洪闸向潮白河分洪,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2570m3/s,为近50年来少有。
这次特大暴雨降雨总量之多、降雨强度之大、强降雨历时之长、局部洪水尤其是山洪之巨历史罕见,给城市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近160多万人,紧急转移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10多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主要包括:河道堤防损毁485处49km,护岸损坏近万处,决口53处,河道淤积243处总方量2 000余万m3,损坏水井891眼、泵站117座、灌溉设施44处、水文设施4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 kV站水淹停运,25条10 kV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二、灾情成因分析“北京7.21暴雨”课题组房山调研简报声明:“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灾害不仅是自然之力为之,更与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有关。
强降雨条件下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以7·21特大暴雨为例
强降雨条件下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以721特大暴雨为例周涛;房浩【摘要】北京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作为典型的降水-开采型,降雨入渗对本区的地下水补给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强降雨作为一种极端天气,既具有降雨入渗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其特殊特点;另外,泥石流和滑坡作为北京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12年北京“7 ·21”暴雨作为近60 a来最强暴雨,为强降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年“7·21”北京暴雨前后地下水位变化,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探究强降雨条件下北京平原区的降雨入渗规律,发现不同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北京地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强降雨条件下的入渗规律做出了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强降雨条件;地下水位动态;动态响应;动态特征分析【作者】周涛;房浩【作者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1地下水位动态是指地下水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大气气候、人工开采与工程活动等,但单次降雨条件下的地下水位动态规律却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强降雨条件下。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暴雨,根据北京气象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市16 h平均降雨量170 mm,城区平均215 mm,房山平均301 mm,降雨量在100 mm以上的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86%以上,对于研究本区短时间内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探讨地下水对强降水补给的响应机制,研究地下水位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对降水的反应速度,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开展地下水位的加密监测工作。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篇一一、引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
这场暴雨不仅给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场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未来城市规划和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气象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场特大暴雨的气象背景。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为集中。
然而,2012年7月21日的这场暴雨超出了常规的气候背景。
根据气象部门的数据,这场暴雨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包括低涡、切变线等。
这些天气系统将大量的水汽从海洋带入内陆,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源动力。
三、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地形因素: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和平原相间分布。
这种地形条件使得暖湿气流在山区抬升,形成云层,进而产生降水。
此外,山区的地形也会减缓雨水的流速,使得雨水更容易在平原地带积聚。
(2)气候异常:当时气候异常也是导致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这场特大暴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此外,气候异常还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为暴雨提供了更多的水源。
2. 人为因素(1)城市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著。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上空的空气层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水汽蒸发加快,形成更多的云层和降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增加: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沥青等被用于道路、广场等建设。
这些不透水材料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而是迅速在地表汇集并形成径流,加剧了城市内涝的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异常等是导致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人为因素如城市热岛效应、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增加等也加剧了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北京市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研究
北京市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研究张晓昕 马洪涛 王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对于排水系统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但近年来城市积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于北京市,由于其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汛期暴雨又多表现为局地短历时的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造成城市道路(特别是立交桥区)出现积水问题,严重影响城市交通。
本文在此背景下,从保障奥运安全召开的角度出发,对奥运中心区的雨水系统进行研究,收集整理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相关资料,构建城市雨水系统评价体系,建立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数据库,应用国际上先进成熟的软件平台建立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模型,针对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的设计标准进行评价,针对超标降雨情况下奥运中心区积水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奥运中心区;北京;雨水系统;模拟1 研究背景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正值北京市的主汛期。
另外,根据对1980年以来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赛时气候条件对比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正是北京市主汛期,北京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面对强降雨的压力要远大于雅典、悉尼等其他奥运会举办城市。
因此,在2008年8月安华桥积水事件发生后,为进一步保障奥运期间城市排水安全,开展了本次的研究工作,对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整理分析,评价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设计标准;同时,对超标降雨条件下奥运中心区积水风险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次研究为充分考虑外流域降雨积水对于奥运中心区的影响,因此在奥运中心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了研究范围,具体研究范围为:南起北土城沟,北抵清河,西起小月河,东至北苑路,总面积约16km 2(如图1所示)。
2 研究技术路线3针对国内外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目前技术、规范、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适用于国内雨水系统的评价体系,以此指导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研究工作;图1 研究范围示意图3收集奥运中心区及其雨水系统的相关资料,包括:气象、地形、下垫面信息、雨水管道及泵站、地下空间结构等;3在对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数据库,并以数据库为基础应用国际上先进的城市雨水系统模拟软件建立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模型;3按照雨水系统评价体系,对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进行设计标准评价,形成评价结论;3进行奥运中心区雨水系统在超标降雨情况下的积水风险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并评价对策实施的效果。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这场暴雨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大量的建筑物被洪水冲毁,道路也被淹没。
这场灾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各界人士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要分析这场特大暴雨的成因,我们需要了解气象背景。
2012年7月21日当天,北京市受到了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炎热,湿气较重。
这种天气条件本身就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环境因素。
其次,大气环流的状况也是这次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天,北京市遭遇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一次强降水的云系引发的。
这个云系是由台风“海葵”所引起的,该台风正处于急弯弧的过程中。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处于台风的外围环流区域,大量的水汽被带到了北京地区。
加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水汽在持续地上升和凝结,在云内形成了强降雨的条件。
此外,城市的地理环境也是导致这次特大暴雨的一大原因。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下水道系统和排水设施相对较弱。
当降雨量超过地下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时,雨水就无法快速排除,形成了积水和泛滥。
而且,城市中大量的水泥和建筑物密度较高,无法有效地渗透雨水,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排入地下。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城市雨水的积累和排放不畅,加重了洪水灾害。
最后,人为因素也是这次特大暴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规划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的建设。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素质也有待提高。
一些人在城市公共场所乱丢垃圾,堵塞了下水道,加剧了积水的情况。
这些人为因素都使得城市在遭受暴雨时更加脆弱。
综上所述,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气象因素、大气环流、城市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这场特大暴雨的发生。
因此,北京市及其他城市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更加重视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素质,以应对类似的灾害。
北京降雨过程分型特征及短历时降雨重现期研究
北京降雨过程分型特征及短历时降雨重现期研究王彬雁;赵琳娜;巩远发;白雪梅【摘要】利用北京观象台1961-2004年44 a逐分钟自记降雨资料,采用模糊识别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北京市降雨过程进行雨型分型,并对5、10、15、20、30、45、60、90、120、180 min共10种不同短历时年最大降雨极值的概率分布利用指数分布、耿贝尔分布和皮尔逊Ⅲ型概率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推算各历时降雨重现期极值.结果表明,暴雨天数年代际差异较大,暴雨量主要集中在50~100 mm 范围内;不同月份雨型分布不一致,6月多双峰型,7-9月多单峰型雨型;总体上,北京降雨过程多为单峰型,占80%以上.最大降雨量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和凌晨;北京短历时降雨极值的概率分布多数不服从指数分布而服从皮尔逊Ⅲ型分布;重现期降雨极值随历时增加而增大,2 a至100 a重现期内10 min降雨极值取值为10.4~22.6 mm,60 min降雨极值取值为22.3~59.2 mm,180 min取值为53.0~89.8 mm.%Using the rainfall autographic records with 1-minute interval at Beijing Observatory from 1961 to 2004, we have perform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short-duration rainfall pattern with fuzzy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Gumbel distribution and Pearson-Ⅲ distribution are also fitted to infer the short-duration rainfall extremes, such as 5-min, 10-min, 15-min, 20-min, 30-min, 45-min, 60-min, 90-min, 120-min and 180-min extreme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under different return period scenarios, respectivel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s of rainfall mainly concentrate on 50-100 mm, but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orrential rain days are evident. The monthly temporal patterns aredifferent so that the bimodal type is dominant in June while the unimodal type is mainly temporal pattern from July to September. The dominant 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short-du-ration rainfall process at Beijing Observatory are unimodal type, which account for more than 80%of all short-duration rainfall process.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occurs in the two periods from afternoon to evening and before dawn. Pearson-Ⅲdistribution is an adequate fit to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hort-period precipitation probability at Beijing Observatory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among the fittings of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Gumbel distribution and Pearson-Ⅲdistribution. The maximum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under different return peri-od increases with return period. That is the rainfall amounts of 10-min, 60-min and 180-min from 2 years to 100 years return period are lim-ited in 10.4-22.6 mm, 22.3-59.2 mm and 53.0-89.8 mm, respectively. All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support to prevent ur-ban waterlogging deposi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planning.【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15(034)004【总页数】7页(P302-308)【关键词】暴雨雨型;降雨过程;重现期;皮尔逊Ⅲ型【作者】王彬雁;赵琳娜;巩远发;白雪梅【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近年来,城市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多,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1,2]。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第一章引言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降雨量高达460毫米,创下了近六十年来的纪录。
这场暴雨给北京市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和损失,也引发了人们对极端性降水成因及应对措施的思考。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该次暴雨的极端性,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
第二章极端性降水的定义与特点极端性降水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某个地区出现的极端降水现象。
其产生于大尺度的气候系统与小尺度的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下,表现为降雨强度大、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以及极端降雨事件的出现频率较低。
极端性降水对于城市的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其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北京721特大暴雨的极端性分析3.1 降雨强度大北京721特大暴雨为北京近六十年来的最大降雨事件之一,全天降雨量高达460毫米,使得北京多个地区出现内涝和交通拥堵等灾害情况。
这种极端的降雨强度超出了常规的预报和防范范围,给城市的抗洪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3.2 降雨范围广该次暴雨覆盖了北京市广大地区,包括市区和郊区。
从空间上看,降雨范围之广也是特大暴雨的一个显著特点。
降雨范围广导致了水资源的迅速积聚和泛滥,进一步加剧了水灾的发生。
3.3 持续时间长北京特大暴雨持续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这种长时间的降雨持续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是巨大的。
水资源在短时间内持续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很难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了水灾的发生。
第四章极端性降水成因的初步探讨4.1 高空槽与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极端性降水往往与高空槽的强度和走向有关。
高空槽是水平尺度约为几百公里至一千公里的短波天气系统,通常带有强对流活动和强降水,对极端性降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暖湿气流的加入则会加强降水的强度和范围,使其更易发展成极端性。
4.2 地形与城市影响北京地区地势较平坦,缺乏自然的排水系统,容易造成内涝。
《2024年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范文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篇一一、引言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暴雨不仅在气象学上具有独特性,还对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尺度特征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场特大暴雨的成因、影响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启示。
二、多尺度特征(一)气象尺度从气象尺度来看,这场特大暴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气候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暴雨发生在季风气候的背景下,由于大气湿度高、气流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了持续的强降水过程。
在空间分布上,暴雨覆盖了北京的大部分地区,显示出广泛而强烈的降雨特征。
(二)城市尺度在城市尺度上,这场特大暴雨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防洪设施等方面的不足。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透水地面的增加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加重了排水系统的负担。
同时,部分老旧小区和低洼地区的排水设施老化、落后,无法应对短时强降雨的冲击。
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内涝的严重程度加剧。
(三)个体与社会尺度在个体与社会尺度上,这场特大暴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导致交通中断、房屋受损、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同时,暴雨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秩序和心态,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和灾害防范。
三、影响分析(一)经济影响特大暴雨给北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交通中断、企业停工、财产损失等原因,部分行业遭受重创。
同时,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社会影响在社会方面,这场特大暴雨考验了政府的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
在灾害发生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抗洪救灾工作。
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救援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精神。
然而,这场特大暴雨也暴露了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
四、启示与建议(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针对城市排水系统、防洪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
论北京暴雨洪灾与城市防涝
1 1 城 市 建 设 填 占或 挤 占行 洪 河道 ,使 江 河 洪 水 位升 .
所 重视 。 随着 公 路、 铁路 的兴 建 ,使城 市 水系在 交通 运 输 上 的地 位 大大 下 降 ,加 上 近现 代城 池 的防 卫功 能 已不 重 要 ,填 护 城河 、 填 水 渠 、 填 湖池 已成 为近 现代 城市
永 乐十 八年 ( 4 0 ) 禁城 竣 工至 今近 6 0 ,城 内 12 年 紫 0年
无 一 次雨 潦 致灾 的 记录 。 可 见城 市 水 系 、水 体 的调 蓄
雨洪 的重要作 用 。
天 鹅 宾 馆 ,填 了 白鹅 潭 北 岸 一段 ( 沙面 南 岸 ),影 响
了 白鹅 潭 内港 。【致通 过 广 州市 附近 的九 条 河 道均 已缩 2
中国名城 l特稿
论北京暴雨洪灾与城市防涝术
吴庆 洲
摘
要 : 通过 研 究 北 京 及 其 他 城 市暴 雨后 内涝 灾 害 的
2 1 f7 2 0 2 - 月 1日至2 2日,北京 连降 特 大暴雨 ,造 成 7 人 死 亡 ,1 0 万人 受 灾 ,经济 损 失 巨大 ,百 姓 生活 7 6多
窄 ,其 中 ,三枝 香 水道 1 5 年 代 宽 为4 6 , 1 7 年 90 4m 90 代 为2 4 ,缩 狭 1 2 ,缩 狭 率 为3 %。 ’ 州市 海 珠 8m m 6 6 广
广场 段 长 堤地 面 高程 仅 18 . m,1 6 年 后 , 水 位 多 次达 0 9 洪
流入 筒 子河 ,也只 是使 其 水位 升 高09 m。 因此 , 自明 .7
变狭 2 0~7 m。 黄 埔 新 港 码 头 伸 入 江 中 3 0 m , 0 0 多
“7·21”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721”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岳甫璐;王春明;崔强;毛天韵;鹿翔【摘要】Using 6 hours NCEP 1oí1o reanalysis data and routine observa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 diagnostic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research the interaction of orography in the process of rainstorm in Beijing on July 21st, 2012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orography on dynamic process, thermal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in the heavy rain, and to try to perform some numerical experiment about the terrain sensitivity,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errain change in height on the weather process. The conclusions has been drawn as follows. The upper trough coupled with warm and wet shear line in the middle level with a vortex developed in the low level. It moved eastward becoming strong so as to cause the rainstorm. Before the heavy rains, the strong positive vorticity coupled with the negative divergence center in the middle and low levels and when moving eastward a good vertical circulation which strengthen upward motion in the windward slope formed;the strong southeast flow was provided by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channels of water in the middle and low level in the troposphere, which constantly transported warm and wet air to the upper atmosphere in Beijing and then accumulated a lot of unstable energy in the low level; a potential vorticity uploaded from the top, and the positive center of potential vorticity became stronger when moving eastward, it correspondingly produced a heavy rainstorm in the windward slope, which showed the result that the center of potentialvorticity had a well corresponding relation with the heavy rainfall areas. Som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about the terrain sensitivity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orography on the whole scope of rain was small, but it was very significant on the areas and intensity of the local rainstorm.%利用NCEP 1º×1º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的大暴雨过程中的地形作用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其对暴雨过程前后的热力、动力及水汽条件的影响。
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
DB编号:北京市地方标准备案号: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Standard of storm water runoff calculationfor urban storm drainage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DB11/T XXX–2012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 2012 年XX 月XX 日2012 北京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XX 号》立项计划,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适用于雨水管道、排水明渠及雨水泵站规划设计的流量计算方法、暴雨强度公式、径流系数、重现期以及设计降雨雨型。
分为1.总则;2.术语;3.技术内容等章节。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工作,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0号,邮编:100045,联系电话:88073685,邮箱:wei3@)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 68017520 ,邮箱: bjbb3000@。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水文总站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昕、韦明杰、曹志农、李萍、白国营、王理许、周玉文、马京津汪子棚、潘艳艳、许可、王强、马洪涛、郭磊、苏东彬、陈建刚梁灵君、杨舒媛、付征垚、翁窈瑶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军、李艺、张书函、杨忠山、郭文利目次1. 总则 (5)2. 术语和定义 (5)3. 技术内容 (6)3.1 暴雨径流量计算方法 (6)3.2 暴雨强度公式 (6)3.3 重现期 (7)3.4 径流系数 (7)3.5 设计雨型 (8)本标准用词说明 (10)引用标准名录 (11)附:条文说明 (12)1.总则1.0.1为规范北京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提高雨水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确保城市雨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减少城市涝水灾害,编制本标准。
北京暴雨 玄学
北京暴雨玄学
近日,北京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
这场暴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人们的玄学思维。
首先,从天气学角度来看,这场暴雨超过了以往的降雨量,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人们开始猜测,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导致了这场暴雨的发生?有人说这是自然界的平衡,是对北京过去一段时间煤炭燃烧、工业排放等行为的惩罚;有人则认为这是天地间的变化,是宇宙的运行与演化所带来的结果。
无论是哪种解释,都是源于玄学思维对自然界的解读和猜测。
其次,从人们的反应来看,大家纷纷开始求助于一些神秘学说、风水学等。
有人在家中摆放防水符或者水晶来避邪;有人进行特定的祈福仪式,希望能够早日结束这场灾难。
这种玄学思维的应用源于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追求和对幸运、吉祥的渴望。
再次,从政府和专家的应对措施来看,他们也开始考虑到一些玄学因素。
比如,有专家建议在城市规划中注重风水,努力营造一个繁荣和谐的城市环境;还有政府在详细研究各类玄学学说,寻找可能带来好运的方法。
这种应对措施虽然无法证明其科学性,但却体现了对民众心理的关怀和尊重。
在这场暴雨之后,玄学思维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无论是信仰玄学还是怀疑玄学,都是对人类对于自然和未知力量的尝试。
虽然科学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但依然有许多事情无法完全得到科学的解答。
因此,玄学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求解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