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摘要: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引人关注,令人振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和谐社会

正文: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引人关注,令人振奋。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即是指人类按照和谐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生态系统诸因子之间和谐共生、共同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不是人类从诞生起就相依相伴的生存状态,而是一种有待建立但尚未实现的新型文明。它是现代人类在历经岁月沧桑、饱受生态苦难之后的一种阅历、一份感悟,;蕴含着现代人类对历史实践的理性思考,也蕴含着现代人类渴望挽救地球家园、创建美好未来的真诚向往。人类历经生态实践而建构的理论林林总总。就全球而言,工业文明已经陷入难以自拔的危机中,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生态失衡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四大危机,它们的本质也就是生态危机。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从人的生存本源看,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由此决定了人类不能无视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专注自身的发展权利。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的历史存在,

人是自然的产物,因此,“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据此,人类不应只强调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而否定自然界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因为否定后者,就等于破坏了人类的生存根基。自然界对人的实践呈现着永恒开放的关系,由此决定了人的实践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二)从国情出发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偏低的发展中国家,追求民富国强的愿景使它必然会把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收入作为首选目标,而这一目标又只能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达到。但无可讳言的是,市场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最大化地追求资本的价值增殖;这使得人们在关注经济效益时,很少会考虑必须加大成本才能予以解决的环境问题。此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群体之间贫富差别的加大,更加重了因浅近的功利目的而挥霍资源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行为,这就使得生态环境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恶化。我国长期推行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400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彻底遏制。二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三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面对如此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问题,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下大力气改善生态环境,大力节约各种自然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那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它实际是说:合理的发展应当是不以牺牲未来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为代价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人类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在这种新发展观看来,“发展”不再等同于“经济增长”,而是一个广义的总体概念。它突破了那种把经济和

技术增长作为社会发展充分内涵的传统观念,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人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作为今年的北京园博会志愿者我深有感触,园博园的最大亮点之一——锦绣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谁都无法看出它当年曾是一个大型的垃圾填埋场,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事实无声地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和谐发展的需要

生态思想,就是用和谐的生态观去观察世界,用生态化的方法去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与生态关系,使自己的行为恪守生态伦理道德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即生态意识)。而和谐思想就是用生态思想去探讨客观世界的内在发展规律,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协调相处,使人与自然共同繁荣、人类共享幸福。和谐发展就是根据广义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广义生态系统发展规律,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人人幸福”的目标。也就是说,和谐发展,就是不断追求广义生态系统的健康。

总之,生态文明不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社会某个重要领域的文明,而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它涵盖了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J/OL]》和谐学刊(2007-12-30)张国庆.

2)《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张国庆

3)《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尹成勇(中国地质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武汉430074)

4)《析新中国的生态文明之理路——从毛泽东时期到胡锦涛时期》胡建/余保玲(《中

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2011年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