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2016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答案)及解析讲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 【解析版】2015-2016湖北省八(上)期末物理试卷

人教版   【解析版】2015-2016湖北省八(上)期末物理试卷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答题卡上.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有可能损伤听力的是()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C.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D.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对听力的影响是累积的、不易察觉的慢性伤害.【解答】解: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黑色物体吸收光,与人的听力无关,故不符合题意;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利于保护听力;故不符合题意;C、长时间带上耳机听音乐,噪音对听力的影响是累积的、不易察觉的慢性伤害,对人的听力是不好的,故该选项不利于保护听力,符合题意.D、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利于保护听力;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B.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C.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D.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1)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2)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A、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因此水的温度达到100℃时不一定沸腾,故A错误;B、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且能不断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故C错误;D、水沸腾时由于水剧烈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以气泡的形式在水中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故D正确.故选D.3.如图四幅图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手影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激光准直D.林荫中的光束【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等.【解答】解:A、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激光准直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林荫中的光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5.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分析】(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2)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解答】解:(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选A.6.关于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C.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D.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考点】红外线;紫外线.【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解答】解:A、彩色电视机中的各种画面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故A正确;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的许多方面都有好处,故B正确;C、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故C错误;D、验钞器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D正确.故选C.7.如图情景中,人眼能观察到的像是虚像的是()A.小孔成像B.凸面镜成像C.照相机成像D.投影仪成像【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生活中的透镜.【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不符合题意;B、凸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缩小、正立的虚像;符合题意;C、照相机应用了光的折射,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不符合题意;D、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不符合题意.故选B.8.镜子前小丑在镜子中所成的像应该是选项中四幅图中的哪一个()A.B.C.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是等大的,且关于镜面对称.由此即可突破此题.【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只有选项B符合这一特点.故选B.9.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的时候,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他常常这样做()A.报纸和眼睛不动,放大镜远离报纸一些B.报纸和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远离报纸一些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考点】生活中的透镜.【分析】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像,且当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解答】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故选A.10.如图四幅图片中,能正确的表示老花眼矫正的做法的图片是()A.B.C.D.【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在以上四个图中,A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A 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选C图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做法.B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B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D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故选D.11.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只需将照相机远离景物就可以D.要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小于2倍焦距【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解决该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判断出A是否符合题意.②根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判断出B、D是否符合题意.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判断.【解答】解: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故B错误.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即镜头前伸,同时物距应变小,即照相机应靠近被拍照的物体,故C错误.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应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D说法错误.故选A.12.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表: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A.f甲>f乙>f丙B.f丙>f甲>f乙C.f甲<f乙<f丙D.f乙>f丙>f甲【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甲成倒立放大实像可知物距大于甲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乙成倒立缩小实像可知物距大于乙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丙成正立放大虚像可知物距小于丙凸透镜的焦距,因为物距相等,所以丙凸透镜的焦距最大,甲次之,乙最小.即f丙>f甲>f乙.故选B.13.规格相同的两个瓶,分别装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横梁已平衡的天平托盘上,如图所示.则()A.甲液体质量较大B.乙液体质量较大C.乙液体密度较大D.两液体密度相等【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分析】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不同,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ρ=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14.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0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的B.当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变大C.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D.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其密度逐渐增大【考点】密度与温度.【分析】由图象可得,0℃时冰变成水的过程中,它们的体积变化情况;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化情况;而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大小变化情况,进一步得出答案.【解答】解: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状态、形状、空间位置无关,所以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C、由图象可知,在0℃时,冰块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根据可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C不正确;A、通过C项分析可知,密度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故A不正确.D、由图象可知,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根据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水的密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D.15.当夏日炎炎时,我们使用空调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当冬日严寒时,我们又可以使用空调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你觉得在使用的过程中,空调的风向应怎样调节最有利于整个室内温度尽快达到预设要求()A.夏天,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让凉风向上吹出B.冬天,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让暖风向上吹出C.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下调节D.空调出风口风向并不影响制冷或制热的效果,所以无论冬天、夏天均可随意调节【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分析】我们在使用空调时,夏天是为了致冷,冬天是为了致热,通过改变空气的温度来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根据空气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进一步做出分析.【解答】解:(1)夏天使用空调是为了致冷,而冷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将其吹向高处,再让其自然下降,达到循环的目的,使室内均衡降温;(2)冬天使用空调是为了致热,而热的空气密度小,因此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下调节,将其吹向低处,再让其自然上升,达到循环的目的,使室内尽快暖起来.综上所述,选项的描述中只有A是正确的.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计55分)1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5.4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节约空间.试在图中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人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2)在比较窄的房间里也能测量视力,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3)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做出右脚的像,右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必然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经过眼睛和像点,两者的连线确定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解答】解:(1)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0.4m=2.9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9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9m+2.5m=5.4m.(2)使用平面镜可以增大视野空间,在比较窄的房间里也能测量视力,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3)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P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P点的像P′点,连接眼睛A和像点P′,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P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故答案为:5.4;节约空间;见下图:17.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 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选填“虚”或“实”);(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6 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下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0.5 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3m+3m=6m;(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OF=0.5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5m.故答案为:(1)虚;(2)6;(3)下降;0.5.18.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D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3)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将变小(变小/不变/变大).【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3)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根据影响像大小的因素解答.【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烛焰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不变.(3)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将变小.故答案为:(1)小孔成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D;(3)变小.19.手持一个放大镜,在一个较暗的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移动到某个位置的时候,窗户外的景物可以在白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现象启发我们,在阴雨天可以用灯泡发出的光代替日光估测凸透镜的焦距,操作的时候,为了使估测结果更接近真实焦距,应使凸透镜距离光源更远(远/近)一些.【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且实像都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到凸透镜上,折射之后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解答】解:(1)窗户在墙上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关键取决于窗户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物距与凸透镜焦距之间的关系,通过题意知凸透镜离墙较近,如果能在墙上成像,像距一定小于物距.所以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灯泡离凸透镜较远时,照到凸透镜上的光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平行光,凸透镜另一侧得到的灯的像相当于会聚成的最小最亮的斑,测出此时光斑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约等于焦距.故答案为:缩小;实;灯泡;远.20.我国浙江大学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其内部由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充斥着空气,因此极为轻盈,密度仅为0.16mg/cm3,上文中的“轻”指的是其密度(质量/密度)小.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为1.44×10﹣2 kg.【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已知“全碳气凝胶”的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变形m=ρV,即可求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质量.根据吸收有机溶剂的倍数关系,求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解答】解:(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cm3,文中的“轻”指的是其密度小;(2)由ρ=可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m=ρV=0.16×10﹣3g/cm3×100cm3=1.6×10﹣2g=1.6×10﹣5kg.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m溶剂=900×m=900×1.6×10﹣5kg=1.44×10﹣2kg.故答案为:密度;1.44×10﹣2.21.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表,并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中所示,则量杯的质量是20 g,液体的密度是 1 g/cm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无论量杯中盛有多少液体,量杯质量是不变的.(2)已知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量杯的质量,可以得到液体的质量;已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利用ρ=得到液体的密度.【解答】解:(1)由图线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量杯中无液体)时,质量就是量杯的质量,所以m 0=20g ;(2)由第一组数据得液体的质量为m=40g ﹣20g=20g所以液体的密度为ρ===1.0g/cm 3.故答案为:20;1.22.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如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请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乙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2)乙液体的质量体积比是0.80,这个比就是乙液体的密度.则乙液体的密度是 0.8×103 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 1m 3乙液体的质量为0.8×103kg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比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相同/不同).【考点】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图象;(2)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可直接得出答案;(3)比较实验1、2、3和4、5、6,分析液体的种类和质量、体积的比值的关系.【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当体积为V=5cm3时,m=4g;当V=10cm3时m=8g;当V=15cm3时m=12g;画出乙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如下图:(2):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ρ==0.8g/cm3=0.8×103kg/m3由此可知,1m3乙液体的质量是0.8×103kg,(3)比较实验1、2、3和4、5、6可知:甲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1.8,而乙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0.80,所以可归纳得出:同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0.8×103;1m3乙液体的质量为0.8×103kg;(3)不同.2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增大入射角i会观察到反射角r 变。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B .夏天,雨笼山A .春天,雾绕群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檐上冰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I 卷 选择题 (共24分)第I 卷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将正确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 .人步行速度约4km/h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D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 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 .放于S 点 B.放于A 点(第5题)C .放于B 点D .无论哪一点都可以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 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90°C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D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 、20g 和10g 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A .81.4gB .78.6gC .78.2gD .81.8g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第10题)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1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75×103 kg/m3 D.1.2×103kg/m3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 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15.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担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到达西安,则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合 m/s (保留一位小数)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16.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此时的像高 m.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清远处物体,可佩戴用(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2015-2016八年级物理答案答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答案答案

2015-2016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本试卷中常数g=10N/kg二、填空题(18×1分)13、0.2N,1.4N 14、作用点,重力。

15、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16、②④⑥17、书包带,压强。

18、20N,不变19、5400J 20、等于,减小21、动能,变小 22、托里拆利,下降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23、(3×2分) (略)24、(5×1分)(1)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2)变大;长;不可能为0(3)做匀速直线运动25、(6×1分)(1)匀速;平衡力 2)接触面粗糙程度;控制变量(3)难以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与弹簧测力计位置固定便于读数,长木块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26、(5×1分)(1)左(2)F1×L1=F2×L2;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3)杠杆自身受到重力27、(6×1分)(1)受到向上浮力、浮力(2)排开液体的体积(3)密度(4)D;E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26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并带数值和单位计算,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

28、(8分)解:(1)因为物块漂浮,所以物块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的重力:G物=m物g=2kg×10N/kg=20N, (3)F浮=G物=20N; (1)(2)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0.06m=600Pa. (4)答:(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20N.(2)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600Pa.39、(10分)解:由图示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1)工人做的有用功:W有=Gh=500N×6m=3000J (2)(2)工人做的总功:W总=Fs=Fnh=300N×2×6m=3600J (2)工人做功的功率:P= W总 /t=3600J/20s=180W (2)(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 W有/W总=3000J/3600J =≈0.833=83.3% (2)(4)∵绳子的拉力F=1/n (G物+ G动)G动=nF- G物=2×300N-500N=100N, (1)绳子拉力: F′=1/n (G′物+ G动)=1/2 (400N+100N)=250N; (1)答:(1)工人做的有用功是3000J;(2)工人做功的功率180W;(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83.33%(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400N的重物,需要用250N的拉力。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是38℃。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5km/s。

C.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00g。

D.中学生课桌高约为50cm。

【考点】质量及测量机械运动物态变化【试题解析】考查质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选项A不符合实际;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合3×105km/s,选项B正确;三个苹果的质量在1斤=500g左右,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选项C不符合实际;课桌的高度在左右,选项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答案】B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雨天打雷时,我们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见闪电B.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C.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D.燃放鞭炮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考点】声现象【试题解析】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速;响度;噪声及来源。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下雨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选项A错误;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声音的大小的,即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的,选项B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门时,门的响声是由门的振动产生的,选项C正确;燃放鞭炮的声音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且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是噪声,选项D错误。

故选C。

【答案】C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A.甲物质是晶体B.甲物质在第5min时开始熔化C.乙物质的熔点是80℃D.第12min时乙物质是固态【考点】物态变化【试题解析】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

甲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乙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乙是晶体,选项A错误;甲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选项B错误;乙从第5分钟开始吸热但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熔点是80℃,选项C正确;从图可以看出,在第12分钟乙完全熔化完,所以此时应为液态,选项D错误。

2015-2016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和答案

2015-2016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和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这个物体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4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8.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3,质量是6750kg,则它的密度是,这种金属可能是;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9.空瓶质量为5kg,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若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kg。

10.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s t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s t /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16.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s m /8.0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s m /2.1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s m /8.0B. s m /0.1C. s m /96.0D. s m /2.117、“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21.(多选)铝的密度是32.710⨯kg /m 3,它的物理意义是( )A .每立方米的铝的密度是32.710⨯kg /m 3;B .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32.710⨯kg /m 3;C .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32.710⨯kg ;D .32.710⨯kg 的铝的体积是lm 322. (多选)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已知ρρρ>>铅铜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B.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则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C.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D. 铅球、铜球和铁球都可能是空心的E. 铅球、铜球和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23.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 ,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 ,检查视力时A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24.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1.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中学生平均质量约为80千克2.一游客坐在逆流而上的轮船上说他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B.蓝天C.轮船D.流水3.在如下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C. 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了5.如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6.下列光图路正确的是()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8.小明同学学习了密度之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棒抽成铁丝质量变小B.密闭容器中的冰块加热熔化后质量变小C.一石块从平凉拿到北京质量变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1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日食B猴子捞月 C.海市蜃楼 D.天空的彩虹12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ρ甲、ρ乙关系是()Aρ甲<ρ乙Bρ甲=ρ乙Cρ甲>ρ乙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 10m/s等于__ __k m/h,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__ _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__ m/s,水的密度是kg/m3它表示,实验室测质量的工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北京市西城区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试题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北京市西城区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试题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试题解析 2016.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1.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A .光年B .千米C .米D .厘米 基础题。

落脚点为长度单位。

应知应会。

同时让学生回忆并了解,“光年”也是长度单位,常在天文学中用于表述星球之间的距离。

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基础题。

落脚点为光的色散。

应知应会。

让学生会区分直射、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发生在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联系生活实际。

3.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在发声时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振幅 基础实验题。

落脚点为影响音调的因素。

实验回顾。

体现“把课堂表现考出来”。

没有做过相关实验的学生会有些疑惑。

联系生活实际。

也蕴含爱国主义教育。

4.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 B .烛焰 C .电灯 D .太阳 基础题。

落脚点为光源。

应知应会。

利用概念区分上述常见物“发亮”本质。

从方法上体现概念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基础题。

落脚点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或是参照物)。

应知应会。

利用概念区分上述常见物“发亮”本质。

从方法上体现概念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6.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108km/sC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广场上的激光束 A 阳光穿过三棱镜 B 小桥在水中的“倒影” C 水中的筷子弯折 D 图1。

2015-2016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附答案)

2015-2016八年级上物理期末(附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架托盘天平底座的铭牌上标有“200g”的字样,其表示的含义是()A.砝码盒内最大砝码的质量是200gB.天平的最大称量值是200gC.天平自身的质量是200gD.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200g2.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工人们的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中的()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无法判断3.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C.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D.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4.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要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5.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

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牛奶中掺水含量0%10%20%30%40%50%60%70%80%90%100%牛奶的密度()1.0301.0271.0241.0211.0181.0151.0121.0091.0061.0031.00A.未掺水B.掺水含量20%以下C.掺水含量20%~30%D.掺水含量30%以上6.如图6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第3题图图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B .光照在透明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C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D .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8.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3∶2B .3∶1C .3∶4D . 4∶39.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并以12.5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 小明的百米赛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 一定用了6.25 s B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C .小明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小明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8 m/S10.小青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 ”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 ”换成“F ”(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 )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3分)11.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龙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正在座位上静心思考的小娟没向外看就断定是小龙在唱歌,小娟判断的依据是:不同同学声音的 不同. 1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不一 样,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13.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________的________第13题第16题图甲乙丙第10题图AB C D像.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C,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清晨禾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5.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的缩小的(填“实像”或“虚像”).16.如图16所示,用刻度尺A和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用其测量的物体长度为______厘米;用B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为________毫米.17.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作用,可用于矫正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18.如图所示,一束光以60°的入射角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反射角等于度,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19.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某时刻(t=0)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运行4min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方向行驶,两车相距m.20.金秋十月,小林同学郊游时,用25min走完1.8km,休息15min后,再用20min走完1.8km,那么他在前25min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km/h,后2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7分)21.(6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1)如图甲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甲中完成光路图;(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第18题图第19题图22. 如图7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沿的方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试题(总分100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一个银白色的金属硬币,同学们想知道它是不是由钢材料制作而成,小明拿出一块磁铁去吸引它,看其是否能被吸引,小明拿磁铁去吸引硬币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数据D.得出结论 2.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中,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3,2014年5月24日,中俄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为了刺探我国军情,日本军机与我国军机超近距离对峙,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30m ,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对峙时若说我国飞行员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日本军机B .海面上的军舰C .海面D .海岸4.如图所示,在我国的60周年国庆阅兵中,我国空军向全世界展示了先进的空中加油技术。

当加受油机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空中加油机放出机翼下的输油软管,左右2架歼击机作为受油机,与空中加油机共同保持550千米/小时的速度,模拟空中加油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地面而言,歼击机是静止的 B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是静止的C .相对于空中加油机来说,受油的歼击机是运动的D .选择歼击机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机是静止的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 .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 6.“小明,上学去啰!”。

正在吃饭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刚在喊他,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出来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7.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丁 8.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9.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乙所示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10.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A B C D11.“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C.秋天果香扑鼻D.冬天,飘落的雪花12.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有关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完了B. 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C. 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D. 图象上AB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CD段为气态13.我省是有色金属王国,一个铁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14.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为150g的是A.一个乒乓球B.一支铅笔 C.一只苹果 D.一只铅球15.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6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6 kg/m3, B. 12kg/m3, C.4 kg/m3, D. 无法确定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10分)1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他调节天平时出现了图甲所示情形,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质量和体积时的读数,则该岩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17.严寒的冬天,自来水管易冻裂,其原因是水在凝固时,质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体积的缘故,由此可推测,此过程分子间距.18.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密度最大的物体是______(a/b/c),b物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19.90g的水完全凝固成冰,则冰的质量是____g,体积为_____cm3。

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由纳米技术制成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纳米是单位,1nm等于m,纳米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环保、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2.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4.如图所示,雪糕是同学们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我们吃雪糕可以解暑降温,这是因为雪糕时会吸收人体的热.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这“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成小水珠形成的.5.2015年庐山再现各种美丽奇观,如图所示:甲图中秋天中的如琴湖面波光粼粼.一眼望去湖边的枫叶倒影在清澈的湖面,这倒影是光的现象.乙图是入冬后雾凇雨凇的景观,漫山遍野云雾缭绕,某某琼花,晶莹剔透,宛如童话世界.这雾凇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6.如图所示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我们看到的实际是一个(选填“实像”或“虚像”).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玻璃在界面的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将照片发至微信与朋友分享.“自拍”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成立缩小的实像.9.生活中有时会用如图甲所示的案秤,它与图片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刻度线处,某次测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kg.10.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cm3.(2015秋某某期末)以下选项中,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B.刻度尺热胀冷缩C.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D.刻度尺放得不正12.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13.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A.1:2 B.2:1 C.4:1 D.8:114.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B.人们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回声原理”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慢16.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已调好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A.两瓶液体质量相等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三、简答与计算题:第17小题4分,第18、19小题各5分,第20小题6分.共20分.17.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请你说说以下两个谚语中包含的物理知识.(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大树底下好乘凉”.18.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9.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0.如图所示,有一捆质量7.9kg,横截面积为2×10﹣5m2粗细均匀的铁丝.小红想知道这捆金属丝的长度.她选了一条同规格、同材料的短金属丝来间接测量这捆金属丝的长度,经测量得知短金属丝的长为1m,质量为0.158kg,求:(1)着捆金属丝的总长L;(2)这捆铁丝的密度.21.一个空心的铜球,其质量为178g、体积为30cm3.(1)求这个铜球的空气部分体积与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2)小华同学在此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总质量为多少kg.(2015秋某某期末)亲爱的同学,你一定会使用下面基本实验仪器:(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2)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更精确些.物体长度为cm;其中正确放置的是刻度尺.(3)为了测量物体的质量,小菲同学从实验室取来一架天平和一个标准砝码,如图3所示,实验前她突发奇想:天平准确吗?请你帮助她设计验证天平是否准确的实验方案:步骤一:将天平放在;步骤二:;步骤三:,观察天平是否继续保持平衡,确认天平是否准确.23.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③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总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g 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m1/g量筒中煤油的质量是m2/g量筒中煤油的体积是V/cm3煤油的密度ρ/gcm﹣3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8分.24.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度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2)实验时,表示水在沸腾时情景的是图丙中的(选填“左”或“右”)图,沸腾时水中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3)小明为了说明是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25.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X可以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折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将右半边硬纸板绕ON向后转动,反射光存在(选“不”或“仍”).(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不足之处是,弥补该不足需要点燃.“潜望镜”是平面镜的重要应用之一,小明认为潜望镜所成的像与物左右相反,试为他选择一个合理,简便的实验方案(选填序号).①绘制光路图来分析;②用潜望镜观察一同学,让他挥动右手,判断像中是哪只手挥动.26.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物质种类相同体积V/cm310 20 30 40 50 60质量m/g 5 10 15 20 25 30(3)分析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由纳米技术制成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纳米是长度单位,1nm等于10﹣9m,纳米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环保、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分析】“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000 000 000纳米=1 米(m)即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解答】解:“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因为1 000 000 000纳米=1 米(m),所以1nm=10﹣9m.故答案为:长度,10﹣9.【点评】本题非常基础,考查了纳米的符号以及其与米的单位换算关系.2.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解: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声源.【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属声学学基础题.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4.如图所示,雪糕是同学们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我们吃雪糕可以解暑降温,这是因为雪糕熔化时会吸收人体的热.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这“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分析】物质由固态变化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白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解答】解:雪糕的主要成份是冰,在熔化时会吸收热量,从而达到解暑降温的目的;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液态小液滴,即白气;故答案为:熔化;液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熔化和液化现象的了解,会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中考的热点.5.2015年庐山再现各种美丽奇观,如图所示:甲图中秋天中的如琴湖面波光粼粼.一眼望去湖边的枫叶倒影在清澈的湖面,这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乙图是入冬后雾凇雨凇的景观,漫山遍野云雾缭绕,某某琼花,晶莹剔透,宛如童话世界.这雾凇是物态变化中的凝华现象.【分析】平静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而平面镜所成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平静湖面上呈现湖边枫叶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雾凇是固态的冰晶.雾凇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植被上;故答案为:反射;凝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如图所示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我们看到的实际是一个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分析】(1)根据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手表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凸透镜;虚像.【点评】(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具体应用.(2)凸透镜的材料可以是玻璃,可以是水,可以是其他的透明材料,成像特点是相同的.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玻璃在界面的右侧(选填“左”或“右”).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60°.【分析】①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解答】解:由图知:光线从左侧射向右侧,所以左侧光线是入射光线,右侧光线的折射光线;已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反射角也是60°;过入射点做法线(如下图),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过程,即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故答案为:右;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在此题中,关键搞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掌握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概念.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将照片发至微信与朋友分享.“自拍”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解答】解:用手机进行“自拍”,此时相当于照相机,是利用了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答案为:大于二倍焦距;倒.【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结合其应用做出判断.9.生活中有时会用如图甲所示的案秤,它与图片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零刻度线处,某次测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3.2 kg.【分析】(1)台秤的秤盘相当于天平左盘,砝码盘相当于天平右盘,槽码相当于砝码,秤杆相当于标尺,调零螺丝相当于平衡螺母.(2)台秤虽然和天平结构不同,但是使用方法相同.【解答】解:(1)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处,秤杆右端上翘,说明左端下沉,则调零螺丝应向右移.(2)秤杆使用的是g,每一个大格代表100g,每一个小格代表1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00g=0.2kg.物体质量=槽码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kg+1kg+0.2kg=3.2kg.故答案为:零;3.2.【点评】能根据天平的结构使用,进行知识的迁移,能用台秤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掌握质量单位换算.10.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2.5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50 cm3.氧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求得剩余氧气的密度.(1)已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水的质量,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450cm3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解答】解: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ρ=3;水的质量为m=450g=0.45kg;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10﹣4m3=450cm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由ρ=可得,冰的体积V冰==×10﹣3m3=500cm3.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V=V冰﹣V水=500cm3﹣450cm3=50cm3.故答案为:2.5;50.【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本题关键,一是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状态,装入瓶子后,质量变化,体积保持不变;二是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二、选择题:第11-14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第15-16小题,每小题有两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多选、不选的得0分.11.以下选项中,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B.刻度尺热胀冷缩C.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D.刻度尺放得不正【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错误不是误差.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放得不正;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些都是错误.刻度尺热胀冷缩造成测量不准确,这才是误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2.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C、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D、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13.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A.1:2 B.2:1 C.4:1 D.8:1【分析】在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m甲=40g时,V甲=10cm3;当m乙=10g时,V乙=20cm3,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4g/cm3;ρ乙==3,所以,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g/cm33=8: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和密度比值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14.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分析】根据图中告诉的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像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综上所述,故选C.【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来的关系;④应用.只要告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确定其它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此题中,根据图示确定了像距(10厘米)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B.人们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回声原理”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慢【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A错误;B、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B错误;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故D错误.故选A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2015-2016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每小题2分)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牛顿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功率D.力2.敲击同一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A.频率B.音调C.音色D.响度3.第一位通过实验测定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A.安培B.托里拆利C.法拉第D.牛顿4.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C.发声的喇叭能使放在它前面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传递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5.小明同学是一位初三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数据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40cm左右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 8m左右6.图所述的事例中,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蹬住地面在转动轴承中装有滚珠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A.用切蛋器切熟鸡蛋用“小提手”提塑料袋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p iR>P铁>卩禺)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利用声波或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递信息C.公路旁的隔音墙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根据音调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C.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D.流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小1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1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其中一个力是400N,合力是1000N,则另一个力()A.一定等于600NB. 一定小于600NC.可能等于1400ND. 一定大于1400N13.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竖直的雨伞伞面向上翻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B.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小于伞下方的压强C.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大于伞下方的压强D.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伞上方的压强等于伞下方的压强14.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 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1k甲乙丙A.P甲二P乙二P丙B・P甲VP乙VP丙C. P甲二P乙VP丙D. P甲VP乙二P丙15.将一金属块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 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16. 把一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为P,若把8块砖同样的砖按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17.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A. 如甲、乙密度相等, B. 如甲、乙密度相等, C. 如甲、乙质量相等, D. 如甲、乙质量相等, 18. 在实施“国家863”计划中,材料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它的某些性能优于制造飞机的铝合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的密度介于酒精和水之间,取一块这种材料的样品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 后溢出了 90g 水,将其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静止后溢出了 80g 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 8g/cm 3,则可 计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A. 0. 8g/cm\B. 0. 85g/cm JC. 0. 9g/cm 3D. 0. 95g/cm 3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共16分,每小题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选不全的得1分)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D.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 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C. 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物体受到的压力大时,压强不一定大C. 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大身体的惯性D. 一对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22. 在图所示的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剪刀刃做的很薄 B.铁轨铺在枕木上将甲放到乙上, 将乙放到甲上, 将甲放到乙上, 将乙放到甲上, 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i 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1 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2 A. 8P B. 4P C. 2P D. (1/2) P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 (运动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24.滑冰运动员用手推冰场周围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却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没有再用 力蹬冰面,却能滑行很远才停下来.解释这些现象,需要利用下列知识中的( ) A.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D.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6. 如图所示,一杯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中的水所受重力为G,杯子所受重力为G”杯中的水对杯底的 压力为N”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N”桌子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4A. Ni 与血大小相等B. Gi 、G?之和与%大小相等25.坦克的车轮装有宽大的履带23.在如图所示事例中,其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打球时用另毂球拍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旱冰鞋下装有滚轮C.丙物体在水中悬浮D. 丁物体在水中悬浮三、填空题(共12分,每空1分)27.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_______ •28.水结成冰后,其质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9.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 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0.在冬奥会中,我国双人滑冰运动员申雪和赵宏博荣获了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如图所示,在他们共同向前滑动过程中,以申雪为参照物,赵宏博是 _______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播声音.(能、不能)32.洗手池下水的回水管利用了______ 的原理.33.如图所示,小华把一纸条放在嘴边,在纸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条向上飘了起来,这个现象说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______,这是为了防止小汽车急刹车时,驾驶员由于_____ 会继续向前运动,碰撞车身而发生事故.35.吸钢笔水时,先用手捏笔胆排除里面的空气,松手后墨水在_______ 的作用下进入笔胆.36.“和谐号”动车组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高架桥,从车头刚上桥到车尾刚离开桥共行驶15s,列车的长度是_______ m.37.在世界最深的太平洋马利亚纳海沟,深潜到约10"米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长约30厘米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证实了在世界最深处也有高度发达的脊椎动物.这条鱼受到的海水压强约是—帕.(海水密度为1.03X 103千克/米蔦g取10牛/千克)38.有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 1,密度之比为3: 4.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图、每空各1分)39.在图中,画出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46「樓百輛示客测量工具的测量值,并将结果填入空格处: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 N,硬币的直径 _______ cm,量筒示数_______ c m3,电阻箱读数________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同学和小军同学利用一块海绵和效果越______砖平放在海绵上砖竖放在海绵上一块砖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下图所示为小军同学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情景绘制的图画.此实验可以说明:当海绵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时,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42.如图所示装置为小明的课外小制作,A是去除了瓶底、瓶口无盖的硬塑料瓶,B是两端开口的U形管,它的一端与塑料瓶内部相通,U形管内装入有颜色的水,两侧水面相平.当从左端瓶口向瓶内适度吹风时,U形管内左侧水面 _____ 于右侧水面.(选填“高”或“低”)<=p0 Th43.小刚的奶奶有一块玉石,小刚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石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石的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祛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玉石的质量是_____ g.(2)将玉石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玉石的体积是44.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牛奶的密度.小明先将牛奶倒入烧杯,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93. 5g,接着小明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__ c m3.然后他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g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k g/m3.(1)将安装好的压强计探头缓慢放入液体中,并逐渐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到压强计U 形管两边的液 柱高度差 ___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2)如图乙和丙,杯中分别盛有清水和酒精,小明想将它们区分开.他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浸没到两杯液 体中,结果丙图中压强计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能否由此确定丙图杯中盛的是清水?为什么?甲 乙 丙46.图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在0〜4s 这段 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是 __________ 路(选填“1”或“2” ),在0〜4s 这段时间内,两辆汽车的平均 速度u 谓 ______ u 漓.(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S m01'34567 is口甲7□3 □ □二 二H4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W/g47: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矣系时,小妹粮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物质_________ 的密度比较大.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 _________ .°1- 1 : J7cm348.小明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做了如下实验.他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如图甲所示,利用量筒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__ N,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 cm3,水重为________ N,从这个实验可知,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_ 金属块排开水受到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方案进行了测量.(1)请将小刚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小空瓶的质量皿,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②___ ,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③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酱油的总质量m3,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④根据P=-W测量数据,计算酱油的密度,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v(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P酱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科普阅读题(共3分,每空1分)5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大气层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冬季,当寒流袭击过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容易出现逆温现象.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维持.夏天,海水温度较低,也会形成逆温.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大都与逆温有关.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如美国的工业小镇多诺拉,于1948年10月连续4天逆温,工厂及居民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硫氧化物和烟尘不能及时扩散,使只有14000人的小镇,4天内有59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也是与大雾和逆温有关,4天内有5000人死亡.可以说,逆温现象是雾霾形成的帮凶.这种逆温现象还会使物体反射的光,在冷暖更迭的逆温层中传播时发生扭曲,产生蜃景.据研究推测,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从温暖的暖流区驶入寒冷的拉布拉多洋流区,就处于一个逆温层中.事故发生前,观察员没有及时发现冰山,是因为平静的海面把实际地平线和错误的地平线之间的区域遮掩了起来,使冰山得以潜影遁形.在冰山大概只有一英里远的时候,泰坦尼克号的一名瞭望员才拉响了警报,全力倒车(指向前航行的轮船,螺旋桨反转,产生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但也为时己晚.逆温现象也非一无是处,它对遏制沙尘天气,飞机飞行以及农业生产都有有利的一面.(1)逆温现象是雾霾天气的帮凶,是因为较冷空气在______ ,空气不流动或流动缓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选填“低空”或“高空”)(2)泰坦尼克号全力倒车也会撞向冰山,是因为轮船有______ .(3) ____ 是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因.逆温现象査成雾靈加重六、计算题(共5分)52.将一个质量为20kg的箱子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已知桌面的面积为lm2,箱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求:箱子对桌面的压强.(g=10N/kg)2015-2016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6分,每小题2分)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牛顿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功率D.力【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表示为N.【解答】解: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A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B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C功率单位是瓦特;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上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不要将各物理量单位相混淆.2.敲击同一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A.频率B.音调C.音色D.响度【考点】响度.【分析】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当敲击音叉时,用的力度不同,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3.第一位通过实验测定大气压数值的科学家是()A、安培 B.托里拆利C.法拉第D.牛顿【考点】物理常识.【分析】识记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由托里拆利完成的.【解答】解:A、安培发现了电流,不符合题意.B、托里拆利研究了托里拆利实验,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符合题意.C、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不符合题意D、牛顿研究了牛顿第一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我们要记住一些科学家的主要贡献,例如牛顿、托里拆利、帕斯卡、伽利略、奥斯特、法拉第、安培、伏特、欧姆、焦耳、爱因斯坦等等.4.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C.发声的喇叭能使放在它前面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传递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音色;声与能量.【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解:A、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多个,如果频率超出人的听觉范围,或响度太小,或缺少传声介质等,都会使人无法听到声音,故A错误;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故B错误;C、发声的喇叭能使放在它前面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点评】本题围绕声现象考查了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速、声音与能量、音色的特点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5.小明同学是一位初三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数据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40cm左右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考点】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解答】解: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合理;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合理;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30cm左右,故C不合理;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合理. 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6.图所述的事例中,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蹬住地面在转动轴承中装有滚珠【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这两方向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解答】解:A、汽车轮胎上凸起的条纹使接触面变粗糙,在压力不变时,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B、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使接触面变粗糙,在压力不变时,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C、运动员用力蹬地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摩擦,故不合题意;D、在转动轴承中装滚珠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力变小,故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熟知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并针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便可顺利解决此题.用切蛋器切熟鸡蛋 B.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用“小提手”提塑料袋【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用切蛋器切熟鸡蛋,切蛋器的细金属丝很细,细丝作用在鸡蛋上,鸡蛋的受力面积很小,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增大细丝对鸡蛋的压强,容易切破鸡蛋,不符合题意.B、压路机装有很重的碾子,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碾子对路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C、用斧头劈木柴,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斧头刃的受力面积来增大斧头对木柴的压强,不符合题意.D、用“小提手”提塑料袋,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塑料袋对手的压强,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P稠〉P铁〉P铝)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A.甲杯B.乙杯C.丙杯D.原来装水一样多【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已知铜、铁、铝的密度大小,由密度公式可判断出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金属块体积的大小关系,已知将它们分别放入三个相同的杯子后,三个杯子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此时三个杯子中,各自的总体积相同,联系已得出的三个金属块的体积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出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解答】解:已知:m «=m a=m 且p «> p缺> P铝,由V=£■可得:V «<V ^<V «g;P设甲、乙、丙三个杯子原先的装水量分别为:V甲、V乙、V丙,由于三个实心金属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时,“水面恰好相平”,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V ,s.=V 甲+V z+N铁=V 丙+V 禺,而V ffl<V<<V ffl,则V甲〉V乙〉V丙;即原先装水最多的是甲杯,故选A.【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金属块体积+杯中原有水的体积=杯中放入金属块后的总体积,考查了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利用声波或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递信息C.公路旁的隔音墙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根据音调不同,可以辨别某人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辨别某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的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2015-2016学年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末试题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是展示你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时候了,相信自己,沉着冷静,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1.坐在行驶着的汽车里的乘客,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 .树木B .地面C .天空中的云D .乘客坐的汽车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在前50 m 一定用了6.25 s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 .不能传播声音B .吸收了声波C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利用B 超检查身体 B 、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C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 、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

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 .物质的初温是40℃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6.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 .甲、乙B .乙、丁C .甲、丙D .丙、丁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8..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9.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则镜中她的像的大小会: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无法确定10.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图中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1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C.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如图所示,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钢板 B.塑料板 C.真空带 D.木板3.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之所以说“桥流”是因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水 B.桥 C.人 D.地面4.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5.冬天,当你在家洗澡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不少的物理知识。

如图所示,小明总结了一些,但其中有一条是错误..的,它是( )A.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液化现象B.房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蒸发吸热的过程D.卫生间里大量的水蒸气是浴缸中的水升华而成的6.俗话说“红花还须绿叶扶”,用光学知识解释叶子绿的原因是 ( ) A.绿叶自己能发出绿光 B.绿叶吸收绿光第2题图第5题图第4题图C.绿叶反射绿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7.以下有关光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亮是天然光源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C.人在太阳下的影子是实像D.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太阳光是最单纯的8.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C.平面镜只能成等大的像D.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10.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1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慢远离透镜直至2倍焦距处,如图所示,这一过程中在白纸上可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D.白纸上不会有光斑12.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为了 ( )A.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B.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图3第12题图第10题图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水面“折”枝C.镜中的人像D.斑马倒影第8题图第11题图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13.春运期间,为了赶去乘车,大人拉着孩子在平直公路一起快走了30m ,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孩子共走了80步,则他们的速度快的是 ( )A .大人B .小孩C .一样快D .无法确定14.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③①B .③④C .②①D .②④1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C.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D.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4分)16.平面镜可以用于成像,一身高1.78m 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 m 处,她在镜中的像距她 m ,若此人以1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3s 后人与镜的距离为 m ,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

【初中物理】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

【初中物理】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2.我国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比如李白的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3.2015年一场大雪降临滑县,在杭州西湖,人们堆了这样一个雪人如图,雪人的手里还捧着一束红花,红花看起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花______.夕阳西下,杭州西湖美景如画,看水中斜阳、小桥倒影,这些都是光的______现象.4.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由图可得:=______kg/m3.(1)甲物质的密度ρ甲(2)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______.5.如图,春天刚发芽的柳枝,折下后拧一拧可以把木芯抽出,用小刀把树皮筒两端修齐,制成“柳笛”,可以吹出悦耳的声音,声音是由于树皮筒内空气______而发声的;越细越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越______.6.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4:3,甲球所受到的重力为60N,则乙球所受到的重力为______N.7.冬天,人在结冰的水平地面上举步难行,请想一想,平时我们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行走时,改变我们运动状态的力是______施加的______力,在结冰的地面上撒上灰渣,人就不易滑倒了,这说明了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第8至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5、16题为双项选择题,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对应的答案栏.8.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B.人们能在音乐会上乐器的合奏中分辨出演奏的乐器,分辨的依据是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一些公共场所悬挂的“请勿高声喧哗”警示牌,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不能过高D.中、高考期间考点学校附近禁鸣喇叭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来减弱噪声9.如图为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它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10.大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般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A.猜想与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11.如图呈现的是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封闭水杯,水结冰前后的情景,表示冰的图是()A.a B.b C.a与b都有可能D.无法判断12.下面关于平面镜成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取薄的平面镜进行实验B.不论物体在平面镜前的距离远近如何变化,它所成像的大小都不变C.平面镜成的像是清晰的实像D.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一侧光线越亮成的像越清晰13.如图中,可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1)(3) B.(2)(3) C.(1)(4) D.(2)(4)14.如图为小强打篮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篮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用来增大压力的B.相对于在空中飞行的篮球,篮球筐是静止的C.篮球抛出后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篮球受到的重力减少D.运动的篮球落在地上,地上留下的印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5.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皮影戏﹣光的折射B.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用细绳悬挂重物来查看砌的墙是否倾斜﹣﹣﹣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D.成在电影幕布上的像﹣﹣﹣光的反射16.如图把注射器前端的孔密封,用力挤压活塞.则对于注射器内的气体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重力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17.完成如图的光路图18.一被悬挂的小球沿如图所示的方向斜向上运动,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第19、20、21题分别为6,5,7分共18分)19.小玲的妈妈有一件黄金饰品,她想测量一下是否是纯金的,现有的实验用品有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相应的数值.(1)请对实验操作顺序正确排序是:A、B、______.(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节(填“左”或“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_____g;用细线栓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_____cm3.=19.3×103kg/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_____g/cm3(ρ金20.如图小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甲图中测力计因为______,不能直接测量物体所受力的大小,调整后测量物体A所受的重力如图乙,则物体A的重力为______N,物体A的质量为______g,如果将物体A放到月球上,它的质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2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1)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2)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清晰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的越来越短,像在光屏上渐渐向______移动,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光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则光屏上的像______(选填“只显示一半像”或“还是完整的像”).五、综合应用题(第22、23题分别为7、9分,共16分)22.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下表是简化的从桂林北到南宁N801次快速列车的运(保留2位小数)?23.乌鸦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如图一只口渴的乌鸦看到在一个瓶中盛有一些水,当乌鸦投了25块都为0.01kg 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刚好到了瓶口,它顺利的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3×10﹣4m3,瓶内水的质量为=1.0×103kg/m3)0.2kg,(ρ水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测物体的长度为1.45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0.1cm;物体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00cm,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45cm,物体长度为1.45cm.故答案为:0.1;1.45cm.【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我国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比如李白的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青山.【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解答】解:(1)“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船来说的;(2)“孤帆一片日边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故答案为:船;青山.【点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跟参照物的选择有关系,参照物选择不同,结论就不同.3.2015年一场大雪降临滑县,在杭州西湖,人们堆了这样一个雪人如图,雪人的手里还捧着一束红花,红花看起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花反射红光.夕阳西下,杭州西湖美景如画,看水中斜阳、小桥倒影,这些都是光的反射现象.【考点】光的反射;物体的颜色.【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光的颜色所决定;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解答】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所反射光的颜色所决定,红花看起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花可以反射红光;水中斜阳、小桥倒影都是光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形成的,属光的反射现象.故答案为:反射红光;反射.【点评】本题主要以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考查了光的反射及对物体颜色的理解与判断,难度不大.4.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由图可得:(1)甲物质的密度ρ甲= 2.7×103kg/m3.(2)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1:3.【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在甲图象上,找出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甲物质的密度;(2)在甲乙图象上,取相同质量m=2.7g,可得体积之比.【解答】解:(1)在甲图象上,当m甲=5.4g时,其体积V甲=2cm3,甲物质的密度ρ甲===2.7g/cm3=2.7×103kg/m3;(2)在甲乙图象上,取相同质量m=2.7g,可得体积之比:V甲:V乙=1:3.故答案为:2.7×103;1:3.【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体积比值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5.如图,春天刚发芽的柳枝,折下后拧一拧可以把木芯抽出,用小刀把树皮筒两端修齐,制成“柳笛”,可以吹出悦耳的声音,声音是由于树皮筒内空气振动而发声的;越细越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吹柳笛发声,是柳笛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解答】解:“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柳笛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细而短的“柳笛”内,空气柱质量小、体积小,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大,音调高.故答案为:振动;高.【点评】本题注意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虽然课本内没有明确指出,但是经常用到,一定要掌握.6.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4:3,甲球所受到的重力为60N ,则乙球所受到的重力为 45 N .【考点】重力的计算.【分析】根据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可求得其重力之比,甲球的重力已知,可求乙球的重力.【解答】解:根据G=mg 可得,甲乙两球的重力之比为: ==,所以G 乙=G 甲=×60N=45N .故答案为:45.【点评】考查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关键是重力公式G=mg 的熟练运用,基础题目.7.冬天,人在结冰的水平地面上举步难行,请想一想,平时我们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行走时,改变我们运动状态的力是 地面 施加的 摩擦 力,在结冰的地面上撒上灰渣,人就不易滑倒了,这说明了 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分析】(1)人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行走是因为受到向前的摩擦力;(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解答】解:平时我们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行走时,改变我们运动状态的力是地面施加的摩擦力力; 在结冰的地面上撒上灰渣,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压力一定时,增大了摩擦力,所以人就不易滑倒了,这说明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故答案为:地面;摩擦;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第8至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5、16题为双项选择题,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下面对应的答案栏.8.下面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B .人们能在音乐会上乐器的合奏中分辨出演奏的乐器,分辨的依据是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 .一些公共场所悬挂的“请勿高声喧哗”警示牌,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不能过高D .中、高考期间考点学校附近禁鸣喇叭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来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 、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A 错误;B 、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声音的不同,即音色不同,故B 正确;C 、一些公共场所悬挂的“请勿高声喧哗”警示牌,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特别大,指声音的响度,故C 错误;D 、中高考期间考点学校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 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特性的辨别、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等,属声学基础题,难度不大.9.如图为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它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B.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考点】声与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D、强声设备发出高达150dB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声现象在高科技设备上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科技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0.大家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般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A.猜想与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所以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般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根据不同环节的要求进行分析解答.11.如图呈现的是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封闭水杯,水结冰前后的情景,表示冰的图是()A.a B.b C.a与b都有可能D.无法判断【考点】密度与温度.【分析】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判断出体积的大小.【解答】解: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ρ=得V=,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故a是冰,b是水,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2.下面关于平面镜成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取薄的平面镜进行实验B.不论物体在平面镜前的距离远近如何变化,它所成像的大小都不变C.平面镜成的像是清晰的实像D.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一侧光线越亮成的像越清晰【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据此分析A 选项.(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据此分析BC选项;(3)根据光的反射可知,物体越亮,反射到镜面的光线越强,像越清晰.据此分析D选项.【解答】解:A、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误;B、因为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不论物体在平面镜前的距离远近如何变化,它所成像的大小都不变,故B正确;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故C错误;D、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的一侧光线越亮成的像越清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注意体会实验过程和做题经验积累.13.如图中,可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1)(3) B.(2)(3) C.(1)(4) D.(2)(4)【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解答】解:(1)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不符合题意;(2)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3)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4)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对于图象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含义,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14.如图为小强打篮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篮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用来增大压力的B.相对于在空中飞行的篮球,篮球筐是静止的C.篮球抛出后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篮球受到的重力减少D.运动的篮球落在地上,地上留下的印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2)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3)首先判断篮球的质量变化,然后判断其重力变化;(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篮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A错误;B、相对于在空中飞行的篮球,篮球筐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C、篮球抛出后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篮球的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不变,故C错误;D、运动的篮球落在地上,地上留下的印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重力、力的作用效果等多个知识点,属力学综合题,难度不大.15.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皮影戏﹣光的折射B.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用细绳悬挂重物来查看砌的墙是否倾斜﹣﹣﹣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D.成在电影幕布上的像﹣﹣﹣光的反射【考点】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重力的方向;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可用来检查竖面是否竖直等;(4)电影放映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答】解:A、皮影戏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而不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配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C、用细绳悬挂重物来查看砌的墙是否倾斜,主要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C正确;D、电影放映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当胶片在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相关光现象,以及重力方向的应用,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16.如图把注射器前端的孔密封,用力挤压活塞.则对于注射器内的气体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重力【考点】质量及其特性;重力.【分析】挤压活塞,气体体积减小了,然后根据质量的定义判断出气体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最后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以及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判断出球内气体密度和重力变化情况.【解答】解:用力挤压活塞.则对于注射器内的气体来说体积明显减小了,而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虽然气体体积减小,但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由密度公式ρ=可得,气体的密度会变大.由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质量不变,重力也不变.故选项AD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解答本题时,可以先从比较容易判断的选项去分析,当我们分析出这个选项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去进一步分析其它选项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做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我们可从最简单的、最有把握的选项去分析.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17.完成如图的光路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1)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要知道当光线垂直于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解答】解:(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2)光线垂直入射到玻璃砖时,传播方向不变,从玻璃砖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015-2016学年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末试卷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是展示你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时候了,相信自己,沉着冷静,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选择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歼—l0”战斗机B .地面上的房屋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 .“歼—l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2.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dB 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 .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 . 90m/sB .0.09m/sC .0.9cm/sD .9m/s4.将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里冷冻,第二天取出,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存在许多小孔。

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 液化和汽化B. 凝固和熔化C. 凝固和汽化D. 凝华和熔化5.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A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 .地面发生漫反射C .水面发生漫反射D .水面不发生反射6.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四位同学画出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物、像关系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A B C D7.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在:A .图中Ⅰ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B .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C .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D .图中Ⅳ区域,比A 'B '小,箭头方向向下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8.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9.“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10.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像。

2015-2016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5-2016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试题分第Ⅰ、Ⅱ两卷,Ⅰ卷是选择题,Ⅱ卷是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选出答案后,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第Ⅱ卷上方的表格内)1.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B.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C.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区D.超声波和次声波已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零下18℃的液体不能发生汽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5.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 C.小孔成像 D.水中倒影6.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A.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B.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C.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较暗D.平面镜被照亮而白纸较暗7.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B.C.D.8.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9.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个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A.变小了B.变大了C.仍然是缩小的D.仍然是放大的10.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体育课中常用的实心铅球质量为50g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8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第Ⅱ卷上方的表格内)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土电话”,说明固体能传声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时我们所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C.所有液体的密度都比固体的密度小D.0℃的冰在熔化成水后,体积缩小,密度变大13.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垫上干净的布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光环的是近视镜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14.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15.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ρ甲<ρ乙B. ρ甲>ρ乙C. V甲=V乙,则m甲<m乙D. 若m甲=m乙,则V甲<V乙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题 号第Ⅰ卷第Ⅱ卷总 分一二 三 四 得 分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4分)16.(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 放在水平桌面上,E 、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 转动.(1)如图(a ),当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 ,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 沿BO 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3)如图(b ),以法线ON 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在F 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研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7.(7分)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写出一种可行的调节方法:.(2)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4)某小组实验时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下图所示.①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18.(12分)如图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4)由题(3)得到相应规律:,.(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6)请你在图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蜡烛A的像的光路图.(D点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19.(9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6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物理量要说明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0.(7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6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2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2)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21.(9分)小丽同学从超市买了一瓶装食用花生油,瓶上标注净含量:“5L”字样,小丽将这瓶油放在电子秤上,准确测得其质量是4.9Kg,倒出0.1L至量筒中,再次测量,电子秤的示数是4.81Kg,(1L=1dm3)求:(1)食用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2)原来瓶中花生油的质量是多少?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C D C C B A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D ACD ABD AC AD BD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4分)16.(每空1分,共6分)(1)不合理,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2)OA,可逆的(3)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17.(每空1分,共7分)(1)蜡烛向上移(或光屏向上移,或透镜向下移)(2)10(3)缩小,照相机,在光屏原位置右侧的地方向左看.(4)成的像更亮更清晰,便于观察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8.(每小题2分,共12分)(1)CDBA(2)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3)图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考号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5·贵州安顺)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3.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4.下列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矫正应该配戴凹透镜
B.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C.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5.某种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如图所示,该图象可以反映()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
6.(2015·广西北海)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
7.小明乘船去南京,睡至半夜醒来,他想知道自己乘坐的客船是停在码头还
是在航行,那么他应选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A.他乘坐的船
B.河面上的其他船只
C.河水
D.航标灯塔
8.(2015·四川眉山)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1/6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9.(2015·湖南娄底)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0.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
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钢水变成钢锭,是现象;
(2)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现象;
(3)冰雪化成水,是现象;
(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水珠,
这是现象;
(5)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是现象.
12.爷爷是远视眼,需要用透镜来矫正.当爷爷戴上老花镜时,张丽透过镜片发现爷爷的“眼睛”好像变大了,这是因为张丽看到的爷爷“眼睛”
是通过镜片形成的正立、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
13.观察图中各图,将对应的测量结果填入空格处.
(1)蝴蝶双翼长度为cm;(2)液体体积为mL;(3)体温计示数为℃.
14.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分析其原
因是;消防队员疏散周边群众,因为氨是有害气体,它
会发生扩散现象,对人们产生危害.
15.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这是光的现象,此现象说明光从中斜射入中时,折射光线将(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16.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所示,建筑
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所形成的(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
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
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可用来矫正
(选填“近”或“远”)视眼.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从半圆形玻璃射向空气,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同时
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分别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概位置).
18.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19.(2015·甘肃兰州)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置于O处,恰能使光线AO被平面镜反射后照亮墙壁上的B点,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
20.(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
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21.(5分)晓松在参观一个容积为5×103m3的粮仓时,想知道这粮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谷.于是他取一小包稻谷作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2)取适量稻谷倒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天平标尺上的,使
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稻谷质量为g.将这些稻谷倒入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为40cm3.
(3)稻谷的密度为g/cm3,这个粮仓大约能装kg的稻谷.
22.(10分)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G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两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把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
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五、计算题.(共17分)
23.(7分)一列长200m的列车以速度v=54km/h匀速通过一座铁桥,共用
了2min,求这座铁桥的长度.
24.(10分)甲乙两种材料,其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
(1)甲乙两种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
(2)用甲种材料54g制作某零件,如换用乙种材料制作同种零件,零件的
质量将减少多少?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