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采访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采访的技巧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采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特殊调查研究工作。记者要想做出一篇生动丰富的报道,需要不断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新闻采访中的技巧。
标签:新闻采访;方式手段;技巧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手段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功,所谓“七分采,三分写”,可见它们的重要性。现在,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新闻采访的技巧浅谈一些看法。
一、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要搜集与采访相关的资料。其次,要准备采访问题,最好是换位思考,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检验一下记者准备的问题,看看你听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回答。
二、注重第一印象与“最初效应”
采访活动中,随着记者与采访对象见面,受访者的心理必然发生“最初效应”,根据记者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来判断是否接受采访。我国新闻学的代表人物邵飘萍就非常重视“最初效应”,他说:“容貌要整洁与高尚,使人一望而为正派之人;须发冠无过旧之怪状,尤当避纨绔子弟之作风。”这种仪表上的要求是迎合受访者的心理需要而制定的,在邵飘萍看来,记者的相貌衣着、言谈举止可以使采访对象产生好感和信任之情,会积极配合记者的采访活动。
三、熟练掌握采访的具体方式、技巧手段与采访技巧
新闻采访是一种新闻实践活动,能将记者的职业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尤其是一线记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以便在新闻采访时极大地掌握信息量,而这就和记者采访的具体方式以及技巧有关。
(一)采访具体方式是指记者在进行采访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在采访过程中,一系列行为方式的顺序排列、过度、组合能否达到协调统一,依赖于记者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包括等候采访、跟踪采访、隐性采访、同步采访、体验采访等十余种,采访中通常需要将几种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掌握。
在这几种方式中,比较难掌握的是调查采访以及跟踪采访。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西方记者把调查采访喻为侦探式采访。而跟踪采访的种类包括人物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和其他追踪采访。主要采用公开或不公开的手法,获取采访对象不愿公之于众的信息,将其曝光。20世纪90年代,
追踪采访引入我国后被许多新闻工作者采用,至今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批评性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追踪采访已成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其中的隐性采访,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场合、特殊题材或特殊采访对象。运用这种方式,务必十分慎重,一般应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或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
此外,体验式采访的方式现在一般较多用于新闻联播等正面新闻报道。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并且生动的表现出来,不仅让受众有代入感,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
(二)熟练掌握采访技术手段
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运用电话采访、话筒采访、录音采访、演播室采访、卫星车等近十种主要采访技术手段,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由于电话采访自身的局限性,在电话采访中记者需要注意首先不要提太大、过多的外行问题,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不要审问式的问题;并且注意时间宜短,录音要争得对方同意;话筒采访是电视采访的“常规”技术手段,使用话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试声时忌拍打话筒及向话筒吹气;忌话筒离开音源过远过近;忌拉话筒的引线;忌使用好后不关闭话筒电源;忌嘴贴住话筒使用;忌长期不用话筒时,不退出电池;忌话筒随意放置
(三)灵活运用采访技巧
采访就是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和谐的谈话气氛是采访成功的基础,那么,新闻记者应该如何提高提问技巧呢?
(1)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
记者和采访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两者之间都感觉很陌生。有经验的记者,一般不喜欢单刀直入,而是想方设法和采访对象套近乎,以笔者的亲身经验为例,在做走基层系列报道,采访农民时,从未上过镜头的农民特别紧张,但是记者先与他们一起坐在大炕上一起闲话家常,慢慢在从这些话题转换到采访内容,农民朋友最后的同期说得就非常的生动精彩。
(2)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
这也是最能体现记者采访功力的。有经验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同时,更乐于倾听采访对象的发言,并喜欢从中发现新问题。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
(3)旁敲侧击外围采访
有的新闻人物,肚子里东西很多,却谈不出来。碰到这种情况,记者不要急于先去采访本人,而应该旁敲侧击,先采访报道对象周围的人,了解到足够的材料以后,再采访报道对象本人。记者根据已掌握的事实进行实质性问题提问,也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得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4)见机行事,直拉主题
在采访中,经常有新闻人物不按记者的提问去回答,而是比较爱“张扬”自己感兴趣的政绩。假如记者打断其谈话就显得有失礼貌,但如任其自由发挥,又让记者获取不到所需的材料。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记者应见机行事,直接把话题拉到自己所提的问题上来。
(5)兼顾读者和采访对象,提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被采访人物前,要做足功课。要从受众和采访对象的角度考虑,这样,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