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形状与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各种形状与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各种形状的识别、几何图形的构成、结构的设计与搭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形状与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形状和结构的认识仍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理解各种形状的特点,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设计和搭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形状的识别和理解,几何图形的构成。
2.难点:复杂形状和结构的认识,设计与搭建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各种形状和结构。
2.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形状和结构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同形状的卡片或模型,用于实践活动。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形状和结构的应用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名称,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触摸和感受这些形状。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给学生相应的形状卡片或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识别和命名这些形状。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节桥的形状和结构(第1课时) 教案
A桥的拱足处垒有大量岩石,是为了抵住拱足使桥体不易坍塌
B屋檐仅仅是为了提供行人休息
C屋檐的存在能使桥更坚固
5、简述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有什么优点。
6.斜拉桥也叫,这种桥除了有桥墩支撑外,还被紧拉着。
7.钢索桥的构造中是桥的承重构件,是支撑钢缆的主要构件。因此钢索桥的很大。
中学部教师教学案
年级:学科:科学任课教师:
课题:第二章第七节 桥的形状和结构(第1课时)
日期:
课型:三课型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知道桥梁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了解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在比较各种各样的桥的活动中,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3、在研究大跨度钢索桥的过程中感受桥梁的形状和结构之美。
2、不同结构的拱桥具有的优点
3、大跨度的钢索桥的结构和显著特点
教学反思
知识点一
拱桥的种类以及拱桥的结构特点。
各式各样的拱桥的优点。
大跨度的钢索桥的结构和显著特点。
(二)寻疑暂存
二、合作释疑练一
1.判断
(1)塔桥修的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
(2)钢索桥的跨度不大。( )
互批互改
五、课堂小结
学队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第二课型精讲课
一、知识回顾
二、点拨释疑
(一)自学寻疑
知识点一
(1)拱桥的种类以及拱桥的结构特点。
(2)各式各样的拱桥结构的优点。
(3)大跨度的钢索桥的结构和显著特点。
结论:(1)桥面在拱下方时,桥板能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同时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也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2)桥塔修的很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形状与结构》教案设计
《形状与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形状进行创意设计和构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2. 复杂形状:菱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 形状的组合和构造:对称、放射、层叠等。
4. 实际应用: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建筑、设计、艺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各种形状的特征。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形状进行创意设计和构造。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评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形状卡片、模具、彩纸等教具。
2.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准备练习册和评价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引起学生对形状的兴趣。
2. 基本形状的学习:讲解和演示各种基本形状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3. 复杂形状的学习:讲解和演示各种复杂形状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4. 形状的组合和构造:展示形状的组合和构造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 实际应用:展示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操作技能。
2. 作品评价:对学生制作的形状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创意、构造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4. 知识测试:通过问卷调查或小测试,评估学生对形状名称、特征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形状与艺术的结合: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形状艺术作品,如剪纸、拼贴画等。
2. 形状与科学的联系:探索形状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如晶体结构、几何学等。
五下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建桥梁教案何华
活动二:建造一座瓜皮桥
1、准备材料。
2、搭建瓜皮桥。
3、试一试它的承受能力。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推荐书目
《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有关各种桥梁的图片等。
导 入
1、(出示图片)欣赏各种桥梁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给这些桥梁分类。(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
学习目标
学
习
探
究
活动一:建造三座不同类型的桥
1.说说三种桥的特点,并预测哪种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2.搭建3种类型的桥梁,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第3课时)
课题:3.建 桥 梁
设计:何华 审核人: 执教人: 学目标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教学重点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
教学难点
建造一座“瓜皮桥”
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教案
教学重点: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教学难点:能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一座美观坚固的。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它薄不薄?(薄)你们可不要小看这张小小的报纸,今天我们就要利用它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比赛造一座桥呢!
③比赛将评出美观奖、省料奖和最佳作品奖。(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材料只有一张报纸,这个省料奖看的就是哪组所用的透明胶或双面胶最少。最佳作品奖就是集各个优点于一身。)
2.交流怎样加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师:我们知道,一张纸不做任何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是很差的。谁能利用我们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怎样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如:把纸折成瓦楞形;可以把纸卷成粗细不同的圆管;把纸弯成拱形的。)
六、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当了一回桥梁设计师。这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吗?(设计和建造一座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虽然这节课我们造的桥还不是很牢固。但是老师看到了大家的积极思考和团结合作,这是我们科学课上难能可贵的。说不定,将来在我们班就会出现一位桥梁专家呢!
2.学生分组合作做桥,教师巡回指导。
五、全班汇报交流
1.逐一测试承重能力。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小组的作品,你们给这座桥取了什么名字?我们一起来测测它的稳定性。(放钩码)
2.师:刚刚哪个小组设计的桥最稳?你们派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的?
3.师:请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获得美观奖的小组为哪一组?老师看看,哪个小组所用的材料最省?
二、讲解设计要考虑问题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六上第二单元实验操作
活动和注意点
4.测试纸拱的承载能力
课题和页码:2.3《拱形的力量》P31-32 实验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纸拱,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2)两边各用一本书抵住拱足,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3)用更多书抵住拱足,测出它能承受多少个垫圈; •(4)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实验整合,不要将这个完整实验变成三个实验。
桥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用多少材料,怎么牢固地连接在一 起…… • (3)介绍评价总结。 注意事项: 1.要求造一座跨度大的现代化大桥;2.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评 分标准
拓展性活动
2.2瓦楞纸板设计 2.3瓜皮拱的体验和延伸 2.4不同饮料瓶的科学性 2.6萝卜高塔 2.7钢索桥钢缆拉力体验
活动和注意点 1.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关系的实验
课题和页码: 2.1《性质与抗弯曲能力》P27-28 实验器材: 长度20cm、厚度相同(1张厚)、宽度不同(6cm、12cm、 18cm)的纸条,垫圈;长度20cm、宽度6cm相同、厚度不同(1 张、2张、3张)的纸条(相同的A4纸粘贴而成)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演示好“马鞍形绑扎法”;2.长竹棒怎么增加起到效果最佳。
活动和注意点
7.建高塔
课题和页码:2.6《建高塔》P39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等。 实验步骤: • (1)学生能够用到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
水等材料制作高塔。 • (2)要学生用扇风的方法检验建造的“高塔”的抗风能力,是
活动和注意点 2.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
课题和页码: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27-28 实验器材: A4纸若干张、铁垫圈、双面胶或透明胶 。 实验步骤: •(1)用同样大小A4纸折成 “一”“ㄩ”“W”“口”“O” •(2)将“一”字形纸梁垫在桥墩上,放垫圈,测出承受垫圈 数量。重复三次。 •(3)用相同方法测出其他形状纸梁承受垫圈数量。 •(4)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新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搭支架)教案教学设计由桂馥兰香于 2022-3-24 11:15 编辑〔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课程标准:了解猜测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了解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 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科学知识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觉的乐趣。
2.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估计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开展层次1: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
层次2: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
层次3:了解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了解三角形结构不简单变形,并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2: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层次3:能够比拟不同结构的稳固性,并能够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教学材料: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 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2. 分组商量,汇报想法,相互评议。
3.揭题:〔板书课题〕二、探究和调查1.谈话: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塑料管来搭支架,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拟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2.学生答复。
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
3.学生动手搭支架。
4.汇报研究成果。
5.提问:你能使这些简单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6.学生活动。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教案形状与结构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教案形状与结构【教案名称】小学三年级美术课教案:形状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形状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2. 掌握一些常见物体的形状特点;3. 通过绘画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运用形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小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大量不同形状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 素描本、铅笔、橡皮擦;- 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几个不同的形状并问学生认识吗?2. 引导学生讨论形状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二、形状分类(15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图片分发给学生。
2. 学生观察形状并归类,分别在素描本上绘制不同形状的示例。
三、实物观察(1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物体,如球、长方体、圆柱体等,并向学生展示。
2.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物体的形状特点,并在素描本上绘制出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创意拼贴(20分钟)1. 学生用剪刀和胶水,根据自己的创意,从彩色纸上剪下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案。
2. 将剪切得到的图案拼贴在一张大纸上,创作出自己的形状艺术作品。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逐一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不同形状,如建筑物、自然物体等,并通过绘画记录下来;2.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形状进行组合与变形,创作更多样化的作品;3.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形状元素的能力,扩展创作思路。
【课堂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形状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并通过实践绘画和创意拼贴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中的物体,记录下不同形状的物体,可以绘制或拍照,并在下节课分享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案,学生在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和形状分类的过程中,培养了对形状的敏感性,并通过创意拼贴活动运用形状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同时,通过学生的展示与分享,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折形状 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科学探究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 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4. 知道在探究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5. 会根据需要,从各个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6.能倾听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科学知识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 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3.能将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想知道,爱提问。
2.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 愿意合作与交流。
4.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6. 乐于试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1.折形状2.搭支架3.建桥梁4.造房子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科学内容试验内容材料备注1 折形状 1. 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 1.大小差不多的纸、胶水关系蛋壳2 搭支架 1. 研究不同支架的稳固性2. 搭建稳固、承受力大的高塔1. 吸管、大头针2. 吸管、大头针、剪刀、透明胶、细线等3 建桥梁 1. 比较三座桥的承受力2. 建瓜皮桥1. 硬纸板、粗绳、筷子、书、透明胶、2. 西瓜皮、水果刀、重物4 造房子 1.造一座房子 1.旧报纸、胶带、剪刀、彩笔1.折形状课程标准: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 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 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7课《桥的形状与结构》教案
教学重点:认识桥梁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桥梁各种结构的功能作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桥对我们来说很熟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桥?(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等障碍物的建筑。)
2.桥的结构和形状多种多样,看看课本40页上面三幅图中的桥有哪些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结构、形状?
3.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最基本的有四大类型:梁桥、拱桥、拉索桥、浮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主要探究拱桥和拉索桥。
(1)用课件展示一些拉索桥的图片,并介绍拉索桥的种类:悬索桥和斜拉桥;各组成部分:桥塔、钢缆、桥面。
(2)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3)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通过实验去探究)
(4)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指导做实验)用木板或瓦楞纸板做“桥面”,用绳子做“钢缆”,用椅子背做“桥塔”搭成一个“钢索桥”。在纸板上放书包,不同程度地拉紧绳子,感觉用力的大小,体会把桥塔修得很高的道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4造房子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2)商讨需要准备的其他工具和材料;
(3)学生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准备任务。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分组活动
展示设计图
完善设计图
估算所需报纸棒的数量
教学反思
(2)房子形状不同:古代的像笼子,样式简单;现代的有盒式的、
层式的,式样新颖、结构复杂。
(3)用途不一:古代房子是为了居住、能遮风挡雨;现代的房子用途很广,有体育馆、厂房、展览厅、影剧院等等.
(4)建筑材料不同:古代的是草、木、竹结构,现代的是钢筋水泥结构。
4、提问:你们知道现代的房屋是怎么建造的吗?
2.4造房子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2。4造房子源自教 学目 的和 要
求
1、能够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
3、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
4、能够收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重 点
难 点
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
设计房子
教 学
7、学生分组完善各自的房屋设计.
三、估算造房子用料数量,准备材料
1、教师出示几根卷好的报纸棒,谈话:报纸棒的长度大约是多长?你们小组设计的房屋需要多少根纸棒?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
2、学生分组估算:根据设计图上的房屋尺寸确定报纸棒数量。
3、教师演示报纸棒的制作方法,学生卷纸练习
4、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准备工作:
3、提问: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4、讲述:是呀!图纸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反映出设计师的智慧。房子盖得好坏,与设计的图纸有很大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桥梁有多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性质和结构的桥梁,描述和评价其特点和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重点】知道拱桥、钢索桥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难点】拱桥、钢索桥产生力的原理是什么。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木板、绳子、粗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北京的桥》,歌曲中说明了桥的形状多种多样,多姿多彩。
出示苏州宝带桥、高架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图片,说明桥能使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
观察这些桥是什么形状和结构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桥的形状和结构。
二、新课学习通过观察,发现苏州宝带桥是拱形结构的桥梁;高架公路桥是条形结构的桥梁;南京长江大桥是钢铁框架结构的桥梁。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拱形结构的桥梁。
(一)各式各样的拱桥出示西藏拉萨铁路大桥、法国加尔德桥、瘦西湖上“二十四桥和长江三峡中的钢筋水泥桥。
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拱形桥,发现:桥面在拱的上方: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桥面在拱的下方:桥面低,与道路连接容易;桥面拉住拱足,能抵消拱的外推力。
做一个没有外推力的拱图示,有外推力和没有外推力的动画。
可以感受桥面在拱下方的桥的优点: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二)大跨度的钢索桥钢索桥的家史:很早很早以前,人们从缠绕在大树间的藤蔓得到启示,用藤蔓做成了吊桥,后来用铁链代替藤蔓建造出了铁索桥。
钢索桥有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钢索桥主要包括悬索桥和斜拉桥:悬索桥,又名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的缆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2.1 抵挡曲折【教课目的】1、经过对“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大小的实验研究,认识增添纸条的抗曲折能力,认识横梁立着安置的道理。
2、在研究中学会辨别与控制变量收集和记录数据,并能利用曲线图和数据剖析和解说。
【教课准备】1 、学生实验资料:长、宽相同,厚度不一样的纸条,相同大小的铁垫圈、实验记录表、画曲线图的格子纸,木片(竹片)、尺子。
b5E2RGbCAP2、教师示范资料:各种矩形梁的实物模型(图片)。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出示一张纸条,把它放在两个盒子上边,假如在上边放一个重物会如何?2、演示在纸条上放一个垫圈,察看纸条怎么样了?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它不曲折呢?拉近盒子的距离行吗?加支撑物呢?p1EanqFDPw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1、推断增添纸的厚度,会不会增添它的抗曲折能力,如何查验我们的假定?2、出示 1 号、 2 号纸条,商讨实验方法。
实验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实验改变的是哪个条件?曲折程度怎样保持相同?如何表示抗曲折能力的大小?DXDiTa9E3d3、学生疏组实验,家世巡视指导。
(1)提示:纸的厚度用粘在一同的张数表示。
(2)先展望后实测。
4、报告沟通,并谈谈做了这个实验后有何感想。
5、指引展望 3 号纸能够放几个垫圈,沟通如何展望。
6、实测 3 号、 4 号纸的抗曲折能力。
7、报告沟通。
三、绘制折线图并剖析1、出示统计图:横向表示纸的厚度,纵向表示垫圈的个数,请大家把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关系用折线的形式画下来。
RTCrpUDGiT2、学生绘制折线图。
3、展现与沟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4、小结: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增添纸的厚度能明显提升纸的抵挡曲折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质1、像纸这样的薄形资料抵挡曲折的能力较差,假如要提升资料的抗曲折能力,应当怎么做?2、在建筑中为何要采纳厚度很大的横梁?3、赏识图片后,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横梁大多实立着放的仍是横着放的?可否用今日学的知识来解说此中的道理呢?5PCzVD7HxA4、课件演示后,请大家用手折一折尺子,看如何折尺子不简单曲折。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造房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4.造房子教学资源开发本课以“造房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建造“报纸”房屋,体验创造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课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学生介绍古代和现代如何建造房子的;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房子的图纸,计算建房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准备;第三部分是以小组为单位建造房子;第四部分是评比各组建造的房子,畅谈造房子的体会。
建设房屋应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尤其是设计环节,更有难度。
学生对此的认识存在着误区,明显经验不足:生活中,学生们见过巍峨耸立的古堡,见过新颖别致的楼房,见过摩天大厦,对建设房屋是见怪不怪的。
在他们的看来,设计房屋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建造房屋不过是各种建材的有机堆砌而已。
经验不足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房屋的设计重视不够,草草行事,对前期学习到的形状与结构知识联系不紧、运用不到位;在建造房屋中,随意修改原有设计……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严重的可能会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出现受挫感,影响学习信心。
为了使学生在“造房子”中学有所得,真正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教师需要在教学策略上多思考,尤其是要改变本课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和建造房屋打好基础。
本课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房屋的框架结构特点。
●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
并能够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房屋结构设计。
●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和报纸棒建造纸房子。
知识与技能●了解房子在结构方面的一些特点,如具有立体的框架结构等。
●知道框架结构可以影响房屋建筑的稳固与安全。
●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大胆想象,尊重他人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
●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教学过程设计一、分析房屋建筑的内部框架结构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房屋建筑图片,欣赏房屋建筑之美。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做框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
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整体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设计制作”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动手动脑学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历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以图片导入本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框架结构,并切入对做框架的研究,具体围绕2大板块展开:一、研究简单的平面框架。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感受简单框架受力时的情况,在感受和交流的基础上借助教具巧妙地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加固,发现斜杆发挥的“推”和“拉”的作用。
二、研究立方体框架。
在研究简单平面框架的基础上引申到立体图形的研究活动,以“讨论思考、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承重测试——分析优缺点”为主线,不断改进方案,在设计和制作中凸显思维的培养,更显科学味。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桥的形状和结构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7课时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1、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2、以实际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太平桥作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
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
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进取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
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必须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抵抗弯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表格设计:表1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第1课《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奠定认识的基础。
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本课还要锻炼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利用对比实验找出变化规律,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
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能力目标猜想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能够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探究得出结论。
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学生既能够大胆进行猜想又能在探究中细心操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猜想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并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横梁和柱子的模型。
2、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回形针。
3、学生准备:课本、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纸条)请一位大力士和老师配合做一个实验,拉一拉这张纸条,(用很大的力气才拉断)教师说明纸承受拉伸的性能强。
我再把这张纸放在架空的两本书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答后,教师实验)2.纸条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就弯曲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弯曲呢?也就是说让它抵抗住弯曲呢?(学生说抵抗弯曲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物等。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2搭支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7、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用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
三、设计立体支架——高塔
1、谈话: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来搭一座高塔好吗?
2、提问: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
3、学生讨论并汇报。
2.2搭支架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 题
2.2搭支架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能设计立体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重 点
难 点
知。
3、小结:这些物体在结构上都利用了三角形。
二、搭建平面支架
1、谈话: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搭建一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学生动手操作。
3、谈话: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最稳固。
4、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
5、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想想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
4、小结: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画一边设计,一定要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方法等。
5、学生分组设计草图。
6、各组汇报,其他组帮助完善。。
7、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采用合适的连接方法搭高塔了。老师建议你们回家把准备工作做好,选用旧报纸卷成纸棒做建高塔的材料,用胶带连接纸棒,下一课我们来搭高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苏通大桥是我们江苏省的第六座长江大桥,它非常的雄伟壮观,对吗?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桥梁图片,你们还想看吗?(想)
师:那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注意一下这些桥梁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可以吗?
(播放课件。课件展示的桥梁有:赵州桥、清名桥、美国金门大桥、法国米约大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无锡蓉湖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开封黄河大桥、金沙江铁路大桥、钱塘江大桥、浙江慈溪七星桥)
4.提问:你们知道现代的房屋是怎么建造的吗?
5.学生交流现代房子的建筑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形状、结构、承受力、稳定性以及美学方面来评述现代建筑)
(二)设计“纸房子”的框架结构
1.谈话: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漂亮的高楼.你们想不想也用自己的双手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呢?
2.讲解要求:小组成员合作用废旧报纸建造一个“纸房子”。这个纸房子是用报纸棒搭建框架结构的,房子的大小至少要能容纳下两名同学。
2、师:看了这么多桥梁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在师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按形状分可以分为拱桥、吊桥、平板桥。(教师板书:拱桥、吊桥、平板桥)(桥梁的名称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改变)
师:桥梁的形状确实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老师想:既然它们都是桥,肯定有着共同点。你能找出所有桥梁的共同点来吗?(都有桥面和桥墩)
2.学生讨论。
3.师生归纳:
(1)大小不一:古代房子一般矮小,现代的高大。
(2)房子形状不同:古代的像笼子,样式简单;现代的有盒式的、层式的,式样新颖、结构复杂。
(3)用途不一:古代房子是为了居住、能遮风挡雨;现代的房子用途很广,有体育馆、厂房、展览厅、影剧院等等。
(4)建筑材料不同:古代的是草、木、竹结构,现代的是钢筋水泥结构。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
10.学生动手活动。
11.汇报、小结。
四、总结。
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三、板书设计
搭支架
三角形:稳固、结实、不易变形
搭高塔:明确分工
团结协作
第三课《建桥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一座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的。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组搭建的桥梁,想一想看为什么他们搭建的桥梁会如此牢固?
师:这座桥为什么会这样牢固呢?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牢固的桥梁的特点)
师:老师还发现,第*组和第*组所建造的桥梁非常相似,但承重力却相差很大,这又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
四、拓展延伸。
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桥梁的承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白纸上,并贴到黑板上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
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
3.学生讨论、回答。
二、学生搭建高塔。
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
教师准备:课件、一次性纸杯、鸡蛋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认识5种简单形状
1、请大家看一看图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是最常见的,它们的树干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们在看,草莓是什么形状的呢?杨梅是什么形状的呢?还有西瓜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3、交流: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下面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吗(课件出示:台灯、仙人柱、乌龟) ?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5、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2、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时间: 2课时
3、能将材料的特征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3、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安排
1、《折形状》1课时
2、《搭支架》2课时
3、《建桥梁》1课时
4、《造房子》2课时
总课时
6课时
第一课《折形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能够搜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知道- -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层次2: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
层次3:知道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了解古代房子和现代房子的特点以及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
1、看教材18页,用我们学到的折形状的知识,分析它们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
2、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应用
1、出示易碎的蛋壳,你们猜它能承受多少重量?做实验看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并发表意见
五、板书设计
常见形状椎柱台球
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圆柱形承受力最大
第二课《搭支架》
各小组派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建造桥梁。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桥梁、探究交流
1、学生建造好桥梁后,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参观其他组的桥梁。
2、师:大家觉得那一座桥最好呢?为什么?
学生发言,自由回答。
3、引出评价的标准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说你的桥好,他说他的桥好,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觉得怎样的一座桥才算得上好呢?
3.提问: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粘贴到黑板上。
2、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进行研究呢?你们还想不想建造一座更牢固、更美丽、更加好的桥梁呢?
师: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好吗?
第四课《造房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设房子。
⑵学生回答。
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
⑷学生动手搭支架。
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
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
⑻学生活动。
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
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
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评判的标准有:美观、牢固是否节省材料、建造时间的长短等等。
师:是啊!评比的标准有许多,那么,大家觉得我们应该用哪一个标准进行比较呢?(承重力的大小)
师: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你觉得你们建造的桥梁牢固吗?用怎样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组建造的桥最牢固呢?
师:老师在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的小铁圈,大家可以用它作为重物,试一试看,你们组制作的桥梁可以承受几个铁圈的重量。我们要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上放的铁圈最多,最牢固!
师:如果从老师准备的这些材料中选择一些,你可以建造出怎样的桥梁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设计画在草稿纸上。
学生设计桥梁。
2、学生建造桥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建造一座桥梁需要多少时间呢?
引导学生明确时间,规定在10分钟左右。
师:在建造桥梁的时候,你觉得还要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桥,待会儿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组建造的桥梁最好!
三、搭高塔。
1.谈话: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师:在测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轻轻的放,放在中间等等)
师:怎样就算测出结果了呢?(桥面发生弯曲)
师:为了方便一点,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这样的小纸盒,请大家把这个纸盒放在桥梁中间,把铁圈放在纸盒里,好吗?
5、测试承重力
学生分小组测试桥梁的承重力。
测试好以后请各组学生汇报桥梁的承重力,教师做好记录。
6、师:从刚才的数据看,哪一组制作的桥梁最牢固?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