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的天人观看先秦儒家天人关系的衍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4月
第43卷第2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Yanbian U niversit y(So cial Science)
A pr.2010
V ol.43 N o.2
从荀子的天人观看先秦儒家天人关系的衍化
苏 允 苹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 天人之辩是先秦时期讨论的重要问题。孔孟荀虽同属儒家,但他们对 天人之辩的不同解答,正体现了哲学的发展。孔子 天人之辩中对天的理解有自然之天、主宰之天等多重含义,主张人要顺天命;孟子主张人通过 尽心、 知性过程,最终达到 知天、 事天的境界,使得儒家哲学走向了唯心主义;荀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吸收了!老子∀、!管子∀的思想,把天人关系放在了天人相分、人能够制天命而用之的立场上,克服了孔子、孟子思想的弊端,在巩固儒家的理性精神的同时,将儒家天人关系推向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
关键词:荀子; 天人之辩;天人观;衍化;先秦儒家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10)02-0036-05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苏允苹(1979#),女,陕西户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天人之辩是中国先秦时期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 天指的是什么,人的规定性是什么,天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解答。先秦儒家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正体现了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本文拟从荀子的天人观入手来考察先秦儒家思想的衍化趋势。
荀子对天、人、天人关系三个范畴的考察,是站在儒家的立场对孔子、孟子思想的扬弃,使得古代哲学思想在荀子这里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一、历史的必然:从主宰之天到道德之天再到物质之天的天道观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缺乏对自然的了解,人们往往把自己无法把握的力量看做是宇宙之间的一个至上神或者主宰力量, 并将这个至上神、主宰称之为∃帝%∃上帝%,在商周之际及以后称之为∃天%。从遗留下来的甲骨卜辞看起来,这个∃上帝%是被认为是统治一切的。一切自然界及社会中的事,都由这个至上神作主宰。他有一个以日月风雨等臣宫使者的帝厅,协助统治一切。他以自己的好恶发号施令,他的号令称之∃天命%。[1]在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上帝、天的面前,人是从属于它们的。人的吉凶祸福都要靠它们的赐予。
荀子的 天的概念已经不是至上神,不是主宰一切的力量,而是物质的自然界。剥离了神秘色彩的 天及新的天人关系将古代思维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与孔孟的天道观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和社会的科技水平有很大的联系的,荀子的思想是历史的必然。
孔子对天的理解是多重性的。!论语∀中多处记载了孔子的 天。其一指的是自然界。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天不说话,然而四时运行,万物生长,这是自然的天,广阔的天。
!论语∀中另一部分 天的含义,是等同于西周时期的宇宙间最高的主宰者,这个意义上的天,作 命、 天命理解。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2]一个人得罪了上天,再祷告也是无济于事的;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2] 天丧予,天丧予![2]从这些话看来, 孔子所说的天,基本上指的是当时传统宗教所说的天、帝、上帝,是宇宙最高的主宰者。[1]这个
& 36 &
最高主宰者的意志、命令,称为 天命,因此,孔子讲 天的时候,总是和 命合起来讲。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人在天命面前,是秉承着敬畏天、顺从天命的态度,服从于上天的安排的。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个天命,就是天、帝、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命令。人的生老病死、富贵贫穷,都是天命所决定的,人只能听从天命的安排。 至于人的品德,孔丘认为,是人自己的努力所决定,与天命无关。[1]
孟子思想中的 天,也是有多层含义的。其一是继承孔子的宇宙之间最高主宰之 天。孟子的弟子万章问老师,是否有尧把天下传给了舜这件事情。孟子回答说: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3]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3]舜的天下是 天给他的, 天是不说话的,只使用人世间的事物来显示其意志。从孟子和万章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里的 天的含义是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的主宰。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其子之不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3]这里就说到了,由谁做天子,上天自有安排。舜继尧、禹继舜上天都采用了前任的推荐,禹之后, 天并没有选择禹推荐的益,而是选择了禹的儿子启做天子。孟子认为 天想将天下交给贤德的人,就交给了贤德的人;想交给前任的儿子就交给前任的儿子。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历史中由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孟子把这一切看做是 天的安排,以此说明天是人事的主宰,人的社会是由 天来安排的。
孟子思想中的 天的另一部分含义是道德之天。孟子认为人的 恻隐、 羞恶、 恭敬、 是非四心是上天赐予的。上天本身就有四心,即四 善端(仁、义、礼、智的萌芽),人在出生时,上天就已经把这些品质内赋予人了,形成了人的天性。孟子更注重这一层含义中的 天。他主张人的学习、道德修养的培养等行为就是对天性的恢复和扩充的过程。包含了仁、义、礼、智这些品质的上天,就是人们所追求的天道。
荀子所说的 天,首先是关于 列星、 日月、 四时、 阴阳、 风雨的物质之天。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4]从这里我们看出, 天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并且阴阳二气和合而化成万物。在这个自然界中,星宿相随运转,日月交替,四季轮回,风雨兼施,化生万物,这一切运动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出于上帝或某种精神力量的驱使。荀子的这一思想是吸收了!管子∀中的思想而来的。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5] 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5]这就是说,物的精气相互结合,就产生出了各种东西,地面生长五谷,天空分布列星。精气流动与天地之间,形成了鬼神,精气藏于胸中,就自然产生了智慧,形成了圣人。荀子吸收了!管子∀的思想,从而形成了自己正确的天道观。
其次,荀子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其内部的运动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4]荀子在这里详细地进行了自然天象和人世人为的区分:认为人世的吉凶、贫富、祸福皆在于人为,而不在于天象;人如果不按照 道###事物的规律,而执意妄行,则会招致殃祸,而如果 受时、 动时,即按照事物的规律安排活动,就会达到 治世。这种物质的天,已经没有了人的意志的因素。荀子将自然和人事划分开来,认为自然和人事有联系,但是强调二者之间有区别。人可以驾驭自然,吉凶由人事决定,而不是由天来决定。这种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为正确地表达自然和人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孔子是在承认了最高主宰之天的前提下,注重对天命的顺从。孟子更强调道德之天。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天的本质经过了主宰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这三个阶段,这也正是思维方式从客观唯心主义到主观唯心主义再到朴素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体现了人的思维方式的逐渐提升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也正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二、人道观:儒家理性精神从确立到加深再到坚固
荀子的 人也不再是敬天畏命的 人,而是具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