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然地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2.白道:月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3.赤道:通过地球中心划一个与地轴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
4.如果有一架飞机8月20日12点从北京起飞前行洛杉矶,经过13小时飞行到达,请问到达时,北京的时间为多少?
洛杉矶的时间为多少?
北京(东八区)洛杉矶(西八区)
起飞时洛杉矶时间:北京时间- (东八区+西八区)= 8月20日12点- 16小时= 8月19日20点
到达时北京的时间:8月20日12点+ 13小时= 8月21日1点
到达时洛杉矶时间:8月19日20点+ 13小时= 8月20日9点
5.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 | a + B |
a:代表当地地理纬度B:代表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例子:请问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苏州(32°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是多少?
夏至:H= 90。- | 32°- 23°26′|=81°26′
冬至:H= 90。- | 32°+23°26′|=34°34′
春分秋分:H= 90。- | 32°+ 0|=58°
6.夏至日:北极极昼,南极极夜冬至日: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7.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⑴岩浆岩: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岩浆在地下冷凝结晶或喷出地表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⑵沉积岩:在物质大循环中,堆积下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⑶变质岩:地壳中原已存在的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9.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石沿破裂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
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段盘,断距
8.褶皱和褶曲
褶曲:水平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称褶皱,其中每一个具体的弯曲叫褶曲。
褶曲要素:核,翼,转折端,轴面,轴,枢纽
10.板块的构造学说与全球大地构造地貌(大题)72
⑴大陆漂移说⑵海底扩张说⑶板块构造说
⑴大陆漂移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主要内容:在距今约2.5*108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称之为泛大陆,其周围的海洋也只有一个,称之为泛大洋。在地壳演化到距今约2.5*108年之后,泛大陆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力的作用下逐渐
开始分裂,并且分裂得较轻的陆块(硅铝层)像冰块漂浮于水面一样漂浮在较重的大洋地壳(硅镁
层)上沿水平方向漂浮移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
证据:随着古地磁学、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进展,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特别是古地磁学研究的结果证实,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确发生过显著的位移。
⑵海底扩张说(美国学者:赫斯和迪茨)
主要类容:大洋地壳是在海岭一带由海岭裂缝中移除的岩浆冷凝形成,并不断地向海岭两侧扩张,当其扩张到大陆边缘海沟时便潜入地幔中消亡,洋底不断得到更新;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海岭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大洋
地壳是被驮伏在自海岭到海沟运动的地幔软流层上运动的;
海底扩张引起大陆漂移,大陆不是独立于洋壳之上主动地漂移,而是与坚硬的洋壳在一起并随着洋
壳一起在地幔对流体上移动。
证据:海岭两侧岩石的年龄,磁异常条带和热流值的分布还具有对称性和渐变性的特点。
⑶板块构造说(美国:摩根,法国:勒皮顺)
主要类容: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证据: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11.板块的边界类型76考
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带,这里的构造运动活跃。
⑴扩张型边界⑵挤压型边界⑶剪切型边界
⑴扩张型边界(大洋中脊和裂谷)
扩张型边界又称分离型边界。扩张型边界处是岩石圈张裂的地带,地幔物质从岩石圈裂缝中涌出冷凝形成新地壳或岩石板块,促使板块不断增长并向两侧扩张。同时,从裂缝中涌出的岩浆物质在其两侧长期堆积形
成巨大的沿裂缝延伸的海底山系,称之为大洋中脊。(东非大裂谷,贝加尔裂谷)
⑵挤压型边界
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这类边界是板块对冲、消减或消亡的地带。两个板块在此做相向运动,造成两个板块碰撞,挤压,俯冲,汇聚等,从而引起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形成独特的地貌类型。根据相向运动的板块的性质不同,挤压型边界又分为俯冲型边界和地缝合线型边界。
①俯冲型边界(孤岛,海沟,沿岸山脉)
俯冲型边界出现在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之间。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板块相遇碰撞时,由于洋壳板密度大,
位置低,便俯冲到大陆板下方。结果在俯冲带的洋壳一边被拖曳成深凹的海沟,而大陆地壳一侧则被挤
压抬升形成孤状岛屿或沿岸山脉。
②地缝合线型边界(褶皱山系,高原)
地缝合线型边界是两个大陆板块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如果大陆板块之间相向运动而碰撞,便产生大规
模的水平挤压作用,接触带的岩层被挤压变形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高原,结果将原来分离的两
个陆块“缝合”起来或“焊接”在一起。
(印度板块上的古印度想亚欧板块南缘冲击:喜马拉雅山系和青藏高原)
⑶剪切型边界(大洋中脊的错断)
剪切型边界又称平错型边界。这是一种特殊的边界类型。两个板块沿此边界相互平行作相反方向运动,板块既不增生也不消减,只是作剪切错动。剪切型边界一般为横切大洋中脊的举行水平断层。(转换断层)
12.太阳辐射: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放射的能量。
天文辐射:由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式有日地天文关系所决定。
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
总辐射(太阳总辐射):地球表面某一观测点水平面上接收太阳的直射辐射与太阳散射辐射的总和。
地面的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值。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绝热变化:如果气块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仅由于外界压力的变化,气块被压缩或向外膨胀所引起的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
13.大气环流:地球上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14.三风四带116(行星风系)
热带环流:赤道地区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流动过程中,越远离赤道,地转偏向力越强,纬向风速分量越大。
在纬度30度附近,地转偏向力已经增大到和气压梯度力相等的程度,空气运动方向与纬圈接近平行,
30度纬圈小于赤道纬圈,空气愈来愈拥塞,所以在30度纬度附近,空气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上升,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出现后,近地面空气就向赤道和极地分流。流向赤道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