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根据电离出OH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碱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烃烃的衍生 物物质纯净物混合物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博爱学校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1)
博爱学校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参考模板
专题编号: 专题名称
第一课时教案
学科:教师:时间:星期:
一、高考考纲对专题内容的要求和高考中的权重分数
二、通过大型考试分析学生在专题中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高考真题,学生先做,
(二)教师后评:理科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文科大题强调抓关键词,关键句。
(三)总结解体方法和规律
(四)对盲点,疑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五)巩固训练(含课外)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案
学科:教师:时间:星期:
一、教学过程
(一)感受高考真题,学生先做,
(二)教师后评:理科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文科大题强调抓关键词,关键句。
(三)总结解体方法和规律
(四)对盲点,疑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五)巩固训练(含课外)
(六)课堂小结
注:高三两人
博爱学校高中部 2015年4月15日。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人教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人教版)集合与简易逻辑一、考点回顾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法,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2、集合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3、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四种命题之间的转化,了解反证法;4、含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命题的转化,并会判断真假,能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定;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6、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经典例题剖析考点1、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
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3)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着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 是B的真子集。
3、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4、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例1、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A)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1,3,5,7} (B)方程x2-4x+4=0的解集是{2,2}(C)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D)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解:选(D),最小的质数是2,不是1,故(A)错;由集合的定义可知(B)(C)都错。
例2、已知集合A=-1,3,2-1,集合B=3,.若BA,则实数=.解:由BA,且不可能等于-1,可知=2-1,解得:=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一、复习准备1.心理准备。
复习的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甚至可能会有挫败感和焦虑感,所以考生需要在开始复习前进行良好的心理建设。
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整好心态才能更好的复习。
2.复习资料。
复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复习资料。
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语文复习书籍或者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或者老师推荐一下好的资料。
3.复习计划。
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有规划性的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方法1.注重阅读。
高考语文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选词填空等等。
所以,在语文复习过程中,阅读是重点。
除了阅读理解外,可以多看一些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力,在严密的分析之后进行自由发挥,打好阅读基础。
2.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复习。
高考语文的试题大多都采用的是真题命制,因此,历年高考真题的分析和解答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历年真题的题型和考点,有助于提高应试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
高考语文的写作考试一般都要求考生写作一篇文章,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平时多练笔,多看范文,在写作时要注意结构和语言的运用,多去参加语文作文辅导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三、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时间。
复习一定要有计划,每天都应该有明确的复习安排,按照计划进行。
同时也要注意适度休息,不要让自己过度疲劳。
2.外在环境要有良好的氛围。
在复习时,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有专心致志、静心学习的精神。
3.放松心态。
因为语文复习过程可能令人压力倍增,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
与亲友朋友进行交流及放松运动等都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中,良好的心态、合理的复习计划以及注重阅读、结合历年真题和提高写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加上一定的耐心和毅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23个) 通用16(优秀教案)
2021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23个)通用16(优秀教案)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学案山东师大附中王海强◇高考热点考查形式:计算题考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如:年高考山东试卷题,抛体运动与与其他力学问题的综合题,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的综合题◇复习精要、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四性:独立性、等效性、等时性和。
.理解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
()平抛运动的性质: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仅受重力的作用,故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
()临界问题:典型例题很多,如:在排球运动中,为了使从某一位置和某一高度水平扣出的球既不触网、又不出界,扣球速度的取值范围应是多少?◇课前自查.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一定是直线运动.一定是抛物线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以上说法都不对.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从点以6m的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落在点,如图所示,求小球刚落到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两点间距离和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
(10m)◇感受高考(年山东理综题) (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其中“2021”,四个等高数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所有数宇均由圆或半圆组成,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
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5m的水平初速度由点弹出,从点进人轨道,依次经过“”后从点水平抛出。
小物体与地面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不计其它机械能损失。
已知段长 . 5m,数字“0”的半径0.2m,小物体质量,10m 。
求:()小物体从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小物体经过数这“”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5讲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二)七、强化训练1、已知P 是以1F 、2F 为焦点的椭圆)0(12222>>=+b a by a x 上一点,若021=⋅PF PF 21tan 21=∠F PF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21 (B )32 (C )31 (D )352、已知△ABC 的顶点A (3,-1),AB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6x +10y -59=0,∠B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 -4y +10=0,求边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3、求直线l 2:7x -y +4=0到l 1:x +y -2=0的角平分线的方程。
4、已知三种食物P 、Q 、R 的维生素含量与成本如下表所示。
现在将xk g 的食物P 和yk g 的食物Q 及zk g 的食物R 混合,制成100k g 的混合物.如果这100k g 的混合物中至少含维生素A44 000单位与维生素B48 000单位,那么x ,y ,z 为何值时,混合物的成本最小?5、某人有楼房一幢,室内面积共180 m 2,拟分隔成两类房间作为旅游客房.大房间每间面积为18m 2,可住游客5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40元;小房间每间面积为15 m 2,可住游客3名,每名游客每天住宿费为50元.装修大房间每间需1000元,装修小房间每间需600元.如果他只能筹款8000元用于装修,且游客能住满客房,他应隔出大房间和小房间各多少间,能获得最大收益?6、已知△ABC 三边所在直线方程AB :x -6=0,BC :x -2y -8=0,CA :x +2y =0,求此三角形外接圆的方程。
7、已知椭圆x 2+2y 2=12,A 是x 轴正方向上的一定点,若过点A ,斜率为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3134,求点A 的坐标。
8、已知椭圆12222=+by a x (a >b >0)上两点A 、B ,直线k x y l +=:上有两点C 、D ,且ABCD 是正方形。
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共10个专题)
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高三物理二轮总复习全册教学案高三物理第二轮总复习目录第1专题力与运动 (1)第2专题动量和能量 (46)第3专题圆周运动、航天与星体问题 (76)第4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94)第5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的分析 (120)第6专题振动与波、光学、执掌、原子物理 (150)第7专题高考物理实验 (177)第8专题 (202)第9专题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 (221)第10专题计算题的答题规范与解析技巧 (240)第1专题 力与运动知识网络考点预测本专题复习三个模块的内容:运动的描述、受力分析与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运动的描述与受力分析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它们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运动的描述、受力平衡在近几年都有独立的命题出现在高考中但由于理综考试题量的局限以及课改趋势,独立考查前两模块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大部分高考卷中应该都会出现同时考查三个模块知识的试题,而且占不少分值.在综合复习这三个模块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其理论体系为用数学函数或图象的方法来描述、推断质点的运动规律,公式和推论众多.其中,平抛运动、追及问题、实际运动的描述应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2.无论是平衡问题,还是动力学问题,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而正交分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相结合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每年高考都会对其进行考查.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有关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等,趋向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它还经常与电场、磁场结合,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一、运动的描述 要点归纳(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和解题方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v t 2.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s 为恒量,且Δs =aT 2.3.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的时间T 内连续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3∶5∶…∶(2n-1)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2-1)∶(3-2)∶…∶(n-n-1).4.竖直上抛运动(1)对称性: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具有时间和速度等方面的对称性.(2)可逆性: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可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来研究.(3)整体性:整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匀变速直线运动.5.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一些有用的推导公式直接解决.(2)比例法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其速度、位移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灵活利用这些关系可使解题过程简化.(3)逆向过程处理法逆向过程处理法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倒过来进行研究的方法.(4)速度图象法速度图象法是力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将问题中的许多关系,特别是一些隐藏关系,在图象上明显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简捷的解题方法.(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渡河设水流的速度为v1,船的航行速度为v2,河的宽度为d.(1)过河时间t仅由v2沿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量v⊥决定,即t=dv⊥,与v1无关,所以当v2垂直于河岸时,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最短时间t min=dv2.(2)渡河的路程由小船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d;当v1>v2时,最短路程s min=v1v2 d,如图1-1 所示.图1-12.轻绳、轻杆两末端速度的关系(1)分解法把绳子(包括连杆)两端的速度都沿绳子的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相等(垂直方向的分运动不相关),即v 1cos θ1=v 2cos_θ2.(2)功率法通过轻绳(轻杆)连接物体时,往往力拉轻绳(轻杆)做功的功率等于轻绳(轻杆)对物体做功的功率.3.平抛运动如图1-2所示,物体从O 处以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经时间t 到达P 点.图1-2(1)加速度⎩⎪⎨⎪⎧ 水平方向:a x =0竖直方向:a y=g (2)速度⎩⎪⎨⎪⎧水平方向:v x =v 0竖直方向:v y =gt合速度的大小v =v 2x +v 2y =v 20+g 2t 2设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tan θ=v y v x =gt v 0,即θ=arctan gt v 0. (3)位移⎩⎪⎨⎪⎧ 水平方向:s x =v 0t 竖直方向:s y =12gt2 设合位移的大小s =s 2x +s 2y =(v 0t )2+(12gt 2)2 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有: tan α=s y s x =12gt 2v 0t =gt 2v 0,即α=arctan gt 2v 0要注意合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是合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2倍,即θ≠2α,而是tan θ=2tan α.(4)时间:由s y =12gt 2得,t =2s y g,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只由物体抛出时离地的高度s y 决定,而与抛出时的初速度v 0无关.(5)速度变化: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g =Δv Δt)相等,且必沿竖直方向,如图1-3所示.图1-3任意两时刻的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构成直角三角形,Δv 沿竖直方向.注意:平抛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并不均匀变化,而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6)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与平抛运动相似,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所示.图1-4故有:y =(L ′+L 2)·tan α=(L ′+L 2)·qUL dm v 20. 热点、重点、难点(一)直线运动高考中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考查一般以图象的应用或追及问题出现.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追及问题,存在的困难在于选用哪些公式来列方程,作图求解,而熟记和运用好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例1 如图1-5甲所示,A 、B 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 车在A 车前s =84 m 处时,B 车的速度v B =4 m/s ,且正以a =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 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 车一直以v A =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从最初相距84 m 时开始计时,经过t 0=12 s 后两车相遇.问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图1-5甲【解析】设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t ,相遇时A 车的位移为:s A =v A t 0B 车加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1=v B t +12at 2 匀速阶段的速度v =v B +at ,匀速阶段的位移为:s B 2=v (t 0-t )相遇时,依题意有:s A =s B 1+s B 2+s联立以上各式得:t 2-2t 0t -2[(v B -v A )t 0+s ]a =0 将题中数据v A =20 m/s ,v B =4 m/s ,a =2 m/s 2,t 0=12 s ,代入上式有:t 2-24t +108=解得:t 1=6 s ,t 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答案] 6 s【点评】①出现不符合实际的解(t 2=18 s)的原因是方程“s B 2=v (t 0-t )”并不完全描述B 车的位移,还需加一定义域t ≤12 s .②解析后可以作出v A -t 、v B -t 图象加以验证.图1-5乙根据v -t 图象与t 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可得,t =12 s 时,Δs =[12×(16+4)×6+4×6] m =84 m .(二)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相当高,或出现于力学综合题中,如2008年北京、山东理综卷第24题;或出现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一类问题中,如2008年宁夏理综卷第24题、天津理综卷第23题;或出现于此知识点的单独命题中,如2009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20题、广东物理卷第17(1)题、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14题.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复习,除了要熟记两垂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分位移公式外,还要特别理解和运用好速度偏转角公式、位移偏转角公式以及两偏转角的关系式(即tan θ=2tan α).●例2 图1-6甲所示,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 为终端皮带轮.已知皮带轮的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 可被水平抛出时,A 轮每秒的转数最少为( )图1-6甲A .12πg rB .g rC .grD .12πgr 【解析】解法一 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时,若m v 2r≥mg ,表示m 受到的重力小于(或等于)m 沿皮带轮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m 将离开皮带轮的外表面而做平抛运动又因为转数n =ω2π=v 2πr所以当v ≥gr ,即转数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故选项A 正确. 解法二 建立如图1-6乙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当m 到达皮带轮的顶端有一速度时,若没有皮带轮在下面,m 将做平抛运动,根据速度的大小可以作出平抛运动的轨迹.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下方,说明m 将被皮带轮挡住,先沿皮带轮下滑;若轨迹在皮带轮的上方,说明m 立即离开皮带轮做平抛运动.图1-6乙又因为皮带轮圆弧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当y 2+x 2=r 2初速度为v 的平抛运动在坐标系中的函数为:y =r -12g (x v )2 平抛运动的轨迹在皮带轮上方的条件为:当x >0时,平抛运动的轨迹上各点与O 点间的距离大于r ,即y 2+x 2>r 即[r -12g (x v )2]2+x 2>r 解得:v ≥gr又因皮带轮的转速n 与v 的关系为:n =v 2πr 可得:当n ≥12πg r时,m 可被水平抛出. [答案] A【点评】“解法一”应用动力学的方法分析求解;“解法二”应用运动学的方法(数学方法)求解,由于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Δv Δt ,而决定式为a =F m,故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 ★同类拓展1 高台滑雪以其惊险刺激而闻名,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跃姿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某滑雪轨道的完整结构可以简化成如图1-7所示的示意图.其中AB 段是助滑雪道,倾角α=30°,BC 段是水平起跳台,CD 段是着陆雪道,AB 段与BC 段圆滑相连,DE 段是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忽略),在D 、E 两点分别与CD 、EF 相切,EF 是减速雪道,倾角θ=37°.轨道各部分与滑雪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图中轨道最高点A 处的起滑台距起跳台BC 的竖直高度h =10 m .A 点与C 点的水平距离L 1=20 m ,C 点与D 点的距离为32.625 m .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雪运动员从A 点由静止开始起滑,通过起跳台从C 点水平飞出,在落到着陆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着陆雪道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均可视为质点,设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不使用雪杖助滑,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7(1)运动员在C 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在着陆雪道CD 上的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 (3)运动员滑过D 点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滑雪运动员从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αhsin α-μmg (L 1-h cot α)=12m v 2C解得:v C =10 m/s .(2)滑雪运动员从C 点水平飞出到落到着陆雪道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有: x =v C t y =12gt 2 yx=tan θ 着陆位置与C 点的距离s =x cos θ解得:s =18.75 m ,t =1.5 s .(3)着陆位置到D 点的距离s ′=13.875 m ,滑雪运动员在着陆雪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把平抛运动沿雪道和垂直雪道分解,可得着落后的初速度v 0=v C cos θ+gt sin θ加速度为:mg sin θ-μmg cos θ=ma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2D =v 20+2as ′ 解得:v D =20 m/s .[答案] (1)10 m/s (2)18.75 m (3)20 m/s 互动辨析 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较为常见,“位移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倾角”为着落条件.同学们还要能总结出距斜面最远的时刻以及这一距离.二、受力分析要点归纳(一)常见的五种性质的力(二)力的运算、物体的平衡1.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力的三角形定则).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条件是:F合=0或F x=0、F y=0、F z=0.注意:静止状态是指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的状态,如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不为零,因此不是平衡状态.3.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任何一个力与它所受的其余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上的三个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组成一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如图1-8所示.图1-8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分析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1.正交分解法是分析平衡状态物体受力时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即当F合=0时有:F x合=0,F y合=0,F z合=0.2.平行四边形法有时可巧妙用于定性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或确定相关几个力之比.●例3举重运动员在抓举比赛中为了减小杠铃上升的高度和发力,抓杠铃的两手间要有较大的距离.某运动员成功抓举杠铃时,测得两手臂间的夹角为120°,运动员的质量为75 kg,举起的杠铃的质量为125 kg,如图1-9甲所示.求该运动员每只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大小.(取g=10 m/s2)图1-9甲【分析】由手臂的肌肉、骨骼构造以及平时的用力习惯可知,伸直的手臂主要沿手臂方向发力.取手腕、手掌为研究对象,握杠的手掌对杠有竖直向上的弹力和沿杠向外的静摩擦力,其合力沿手臂方向,如图1-9乙所示.图1-9乙【解析】手臂对杠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手臂的方向,设该作用力的大小为F,则杠铃的受力情况如图1-9丙所示图1-9丙由平衡条件得:2F cos 60°=mg解得:F=1250 N.[答案] 1250 N●例4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1-10甲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3,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 2 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理综卷]()图1-10甲A.45°B.30°C.22.5°D.15°【解析】解法一设细杆对两球的弹力大小为T,小球a、b的受力情况如图1-10乙所示图1-10乙其中球面对两球的弹力方向指向圆心,即有: cos α=22R R =22解得:α=45°故F N a 的方向为向上偏右,即β1=π2-45°-θ=45°-θF N b 的方向为向上偏左,即β2=π2-(45°-θ)=45°+θ两球都受到重力、细杆的弹力和球面的弹力的作用,过O 作竖直线交ab 于c 点,设球面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可得:m a g Oc =F N aR m b g Oc =F N bR解得:F N a =3F N b取a 、b 及细杆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 F N a ·sin β1=F N b ·sin β2 即 3F N b ·sin(45°-θ)=F N b ·sin(45°+θ) 解得:θ=15°.解法二 由几何关系及细杆的长度知,平衡时有: sin ∠Oab =22R R =22故∠Oab =∠Oba =45°再设两小球及细杆组成的整体重心位于c 点,由悬挂法的原理知c 点位于O 点的正下方,且ac bc =m am b= 3即R ·sin(45°-θ)∶R ·sin(45°+θ)=1∶ 3解得:θ=15°. [答案] D【点评】①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各类教辅中较常见.掌握好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地理解好“在力的图示中,有向线段替代了力的矢量”.②在理论上,本题也可用隔离法分析小球a 、b 的受力情况,根据正交分解法分别列平衡方程进行求解,但是求解三角函数方程组时难度很大.③解法二较简便,但确定重心的公式ac bc =m am b=3超纲.(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平衡问题 在高考试题中,也常出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平衡的物理情境,出现概率较大的是在正交的电场和磁场中的平衡问题及在电场和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在如图1-11所示的速度选择器中,选择的速度v =EB ;在如图1-12所示的电磁流量计中,流速v =u Bd ,流量Q =πdu 4B.图1-11 图1-12●例5 在地面附近的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1-13所示.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3A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M 点运动到N 点B .如果油滴带正电,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C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D .如果电场方向水平向左,则油滴从N 点运动到M 点【解析】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电场力及洛伦兹力的作用,因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大小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而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是恒力,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电场力一定在水平方向上,故洛伦兹力的方向是斜向上方的,因而当油滴带正电时,应该由M 点向N 点运动,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电场方向水平向右,则油滴需带负电,此时斜向右上方与MN 垂直的洛伦兹力对应粒子从N 点运动到M 点,即选项C 正确.同理,电场方向水平向左时,油滴需带正电,油滴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故选项D 错误.[答案] AC 【点评】对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的问题要注意受力分析.因为洛伦兹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垂直,而且与磁场的方向、带电粒子的电性都有关,分析时更要注意.本题中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要保证油滴做直线运动,两力的合力必须与洛伦兹力平衡,粒子的运动就只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同类拓展2 如图1-14甲所示,悬挂在O 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挂有一个带电荷量不变的小球A .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 .当B 到达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θ分别为30°和45°,则q 2q 1为 [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图1-14甲A.2B.3C.23D.3 3【解析】对A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14 乙所示,图1-14乙由于绳子的拉力和点电荷间的斥力的合力与A球的重力平衡,故有:F电=mg tan θ,又F电=k qQ Ar2.设绳子的长度为L,则A、B两球之间的距离r=L sin θ,联立可得:q=mL2g tan θsin2θkQ A,由此可见,q与tan θsin 2θ成正比,即q2q1=tan 45°sin245°tan 30°sin230°=23,故选项C正确.[答案] C互动辨析本题为带电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的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先根据小球的受力情况画出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列式,得出电荷量的通解表达式,进而分析求解.本题体现了新课标在知识考查中重视方法渗透的思想.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可用公式表示为F=-F′.(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情境、过程的解答,往往都需要应用这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的力或加速度分解到两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1.在适当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使需要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少.2.F x合=ma x合,F y合=ma y合,F z合=ma z合.3.正交分解法对本章各类问题,甚至对整个高中物理来说都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例6如图1-15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 1=2 s 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图1-15(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4 s 内的加速度a 2.(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 的大小.【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1=v 2-v 1t 1=20 m/s 2,方向沿杆向上 在2~4 s 内小球的加速度为:a 2=v 3-v 2t 2=-10 m/s 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丙所示图1-15丙在y 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1=F sin θ+mg cos θ在x 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g sin θ-μF N1=ma1停风后上升阶段,小球的受力情况如图1-15丁所示图1-15丁在y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N2=mg cos θ在x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F N2=ma2联立以上各式可得:F=60 N.【点评】①斜面(或类斜面)问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②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两对象的速度相同需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两对象的加速度不同需分析各自的运动或受力.隔离(或与整体法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3.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解决.●例7如图1-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图1-16A .F 1-F 2kB .F 1-F 22kC .F 1+F 22kD .F 1+F 2k【解析】取A 、B 及弹簧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2=2ma取B 为研究对象:kx -F 2=ma(或取A 为研究对象:F 1-kx =ma )可解得:x =F 1+F 22k. [答案] C【点评】①解析中的三个方程任取两个求解都可以.②当地面粗糙时,只要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A 、B 之间的拉力与地面光滑时相同.★同类拓展3 如图1-17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放在质量为M 的木板B 的左端,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 、B 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 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 ,A 在B 上相对于B 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 (设木板B 足够长)后A 和B 都停了下来.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2>μ1,则x 的表达式应为( )图1-17A .x =M m LB .x =(M +m )L mC .x =μ1ML (μ2-μ1)(m +M )D .x =μ1ML (μ2+μ1)(m +M ) 【解析】设A 、B 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v ,撤去外力后至停止的过程中,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1=μ1mg其加速度大小a 1=f 1m=μ1g B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μ2(m +M )g -μ1mg M由于μ2>μ1,所以a 2>μ2g >μ1g =a 1即木板B 先停止后,A 在木板上继续做匀减速运动,且其加速度大小不变对A 应用动能定理得:-f 1(L +x )=0-12m v 2 对B 应用动能定理得:μ1mgx -μ2(m +M )gx =0-12M v 2 解得:x =μ1ML (μ2-μ1)(m +M ). [答案] C【点评】①虽然使A 产生加速度的力由B 施加,但产生的加速度a 1=μ1g 是取大地为参照系的.加速度是相对速度而言的,所以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取相同的参照系,与施力物体的速度无关.②动能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特别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表达式很容易相互转换.三、临界问题●例8 如图1-18甲所示,滑块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现对滑。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总体教学构想教学目标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二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
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三、二轮复习的形式
二轮复习坚持“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八字方针。 有两种形式,一是专题复习,二是综合训练,两者交叉进行。 专题复习打破了教材章节的编排顺序、交叉渗透, 注意了相似、相近、相关知识点、能力点的纵横联系, 注意了解题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 综合训练也就是模拟考试。
四、二轮复习的重要性
秣兵厉马 誓闯雄关
-----打好二轮复习攻坚战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
现在-----4月底
二、二轮复习的目的
①一轮复习使同学们将知识由薄变厚,二轮复习要由厚变薄。 二轮复习是把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②对于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再强化、再深化,达到烂熟于心、炉火纯青。 ③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训练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落实答题规范,再进一步培养良好习惯。
答题技巧和答卷经验。
4、学案必须规范且及时交;要做好里面的简单题和中档题,这样才能提 升能力,很多高考状元都说:“简单题+简单题=难题!” 处理好两个关系: ①只挑简单题做那是学习的简单重复,不会有较大的提高; ②老抠难题,脱离实际,也提高不了能力。
5、计划周密,劳逸结合。二轮复习中,人人加劲,分秒必争, 计划是不可少的。
二轮复习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阶段,是飞跃与 升华的阶段,是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是“黑马”杀出的阶段, 是创造奇迹的阶段、是改变一个人人生命运的关键阶段。
一轮复习的缺漏二轮复习还可以补救,不扎实的地方还来 得及巩固与加强,抓住今天不放松,明天必将充满着希望。
五、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1、一定要通过二轮复习排查处自己的薄弱点并加以强化, 继续用好“改错本”。
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要变成一种乐趣。 7、均衡发展、持续发展。著名的“木桶”理论 8、准备红笔,对学案、测试题中的第一遍没有做上的题或出错的题目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一、课堂导入文本的意蕴一般指隐含在文本表层意义之中的含义,即通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而深层意蕴则既包含文本的深层含义,更指向哲学、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
要挖掘出这些纵深层次的东西,除了具备较深厚的语文素养外,“由表及里”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所谓“表”,是指探究题涉及的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涉及文本所写的丰子恺画风与染坊、染缸的关系,这是向文本纵深开掘的依据与基础,以此为立足点,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意蕴开掘。
这深处挖掘该怎么“挖”呢?二、复习预习1.深层次挖。
“深层次”一般有两个方向。
第一,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有: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主静,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⑦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核心是人的关怀。
文本深层意蕴最终会指向这些内涵,至于指向哪个具体内涵,可据“表”向这些内涵上靠。
第二,学科理论与认识,这里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如《淡红深碧挂长竿》中的探究题,最深层次的意蕴就是阐明了艺术家创作、成长与故乡的关系,它最终归结到这一条文学基本原理:创作离不开生活。
因此,有的文本深层意蕴最终指向这些学科理论与认识。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可引李白诗:“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体会人生苦短,韶光易逝的叹息;再引南唐李煜的诗:“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理解他的无奈,消沉;后引华罗庚的“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诗句,感受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人生进取精神。
由上述诗句,自然转入对“人是什么”的主题。
(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非常重要,而我们有些老师注意不够,总认为这一环节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其实大不然。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三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巩固基础知识;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2. 高考数学中的常见难题类型,如证明题、应用题等;3. 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高考数学中的难点知识点,如概率与统计、向量等;2. 高考数学中的复杂问题的解题方法;3. 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拓展和创新。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根据学校教学大纲选择相应章节);2. 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习题集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点1. 复习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征,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2. 复习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图像特征等;3. 复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
二、解题技巧讲解1. 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如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证明题的解答;2. 解题思路的培养,如通过画图、列方程等方法解决应用题;3. 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注意题目中的条件限制、合理利用已知信息等。
三、典型例题分析1. 选取高考历年真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2.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对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和易错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综合练习1. 提供一定数量的综合练习题,涵盖高考数学各个知识点和题型;2.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培养解题的快速和准确性;3.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强调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2.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和讨论,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1《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23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小编整理了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东北区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与资源特征第二节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第三节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教学重点:1、阐明东北区的资源与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
2、阐明东北区农业、工业等布局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3、指出东北区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特征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面积78.8×104km2,约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人口10696万(2001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
一、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表结构略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带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紧接着是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地以内则是广阔的平原。
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地形轮廓。
(二)自然景观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地表积雪时间长。
深厚的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广泛分布,草甸化与沼泽化现象显著。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对植物的生长有利。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表现。
二、资源优势(一)农业资源丰富、质量良好(1)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为192×104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占有耕地为0.167hm2,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倍。
土壤比较肥沃,东北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
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hm2。
(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
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
(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面积2866.7×104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8%,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2. 强化学生对语文考试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重点复习高中语文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古文等。
2. 重点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辅助教材、习题集等。
2. 多媒体设备: 电脑、投影仪等。
3. 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总结笔记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复习诗歌和散文1. 导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诗歌和散文,回顾重要知识点。
2. 梳理重点:根据教材和复习提纲,总结诗歌和散文的重点知识点,包括鉴赏技巧、文学常识等。
3. 练习巩固: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二课时: 复习小说和古文1. 导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小说和古文,回顾重要知识点。
2. 梳理重点:根据教材和复习提纲,总结小说和古文的重点知识点,包括阅读技巧、文学常识等。
3. 练习巩固: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三课时: 语文考试策略和技巧1. 导入:介绍语文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考试的目标和评分标准。
2. 策略分享:分享应对语文考试的策略和技巧,包括时间管理、题型解题技巧等。
3. 模拟演练:进行一次模拟考试,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并进行答案讲解和评分。
第四课时: 文学鉴赏与批判思维1. 导入:介绍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分析讨论: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作品鉴赏:选择一篇文学作品,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然后进行作品鉴赏和讨论。
教学评价:1. 在每节课结束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
2022高考二轮复习教案(精选5篇)2022高考二轮复习篇1政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十一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专题要点】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XX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
意见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要求到XX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XX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
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XX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
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
高三语文第二轮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语文第二轮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目标
本套教案的目标是帮助高三学生进行语文第二轮专题复,巩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复:针对高考重点篇目进行课文复,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
2. 重点知识点梳理:总结整理高考常考的重点知识点,包括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等。
3. 题型解析与训练:针对高考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训练题目。
教学步骤
第一周
1. 复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言词汇、文言句式等。
2. 阅读并分析高考文言文篇目,理解篇目背景、作者意图等。
3. 完成相关练题,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周
1. 复现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2. 阅读并分析高考现代文篇目,理解篇目主题、观点等。
3. 完成相关练题,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周
1. 总结整理高考诗词鉴赏的常见题材和技巧。
2. 阅读并分析高考诗词鉴赏题目,理解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3. 完成相关练题,加强对诗词鉴赏的能力。
第四周
1. 复修辞手法的常见形式和作用。
2. 阅读并分析高考修辞手法题目,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3. 完成相关练题,提高修辞手法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
每周末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测
试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结语
本套教案旨在帮助高三学生系统复语文知识,并提高做题和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认真研究,积极参与,取得优异成绩。
祝你们高考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要点扫描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由于含有HClO,溶液的红色又褪去,所以现象为先变红色后褪色,D项错误。
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氧化物的性质、氯水的性质。
该题重要的障碍点是氯水的组成:①氯水组成的复杂性:七种微粒(Cl2、H2O、HClO、OH—、H+、Cl—、ClO—);②氯水性质的多样性:根据氯水的组成,氯水具有多重性质,例如:HClO具有不稳定性和漂白性,含有HClO、H+具有酸性,含有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
热点预测【典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乙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备乙酸B.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Na2O,在空气中生成Na2O2C.在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D.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可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解析:碳酸酸性弱于乙酸,A项错误;无论在纯氧中还是在空气中,钠燃烧的产物都是Na2O2,B 项错误;CO2与CaCl2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
选项C考查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氢氧化铁胶体的的制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中也有所涉及。
【直击高考】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激光法蒸发石墨得到C60B.渗析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C.紫色的石蕊试液通过活性炭后变成无色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该分散系不稳定3.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选项分类目标分类标准分类结果A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B 化学反应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C分散质粒子大小胶体、溶液和浊液D 化学物质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成分不同根据这一分类法请回答:(1)将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数轴上:。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I: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①根据实验方案I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 H2SO4溶液的PH小于7,Na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
由此有些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
②在方案I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考纲展示】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数目、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1)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
“查漏”的方法是: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若漏水,可以在瓶塞涂点凡士林。
(2)要选择规格合适的容量瓶。
①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几种。
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
②根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如配置480mL某浓度溶液,则需选用500mL容量瓶。
③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溶液。
④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4.容易忘记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容量瓶过程中,如需要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以免瓶内液体因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
中是否又有原始产物参与,不可盲目地根据起始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关系直接得出关系式。
2.差量法: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借助这种比例关系,可解决一些量变的计算题。
3.守恒法:化学中的守恒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溶液中的正负电荷守恒、连续反应中的原子守恒等。
4.极值法:极限法是一种极限思维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极端假设,在题目给定的条件范围内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找出合适的选项。
这种方法最适合解答选择性的计算题。
5.讨论法:适用于多个变量的计算题,方法是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列出关于要求的问题的关系式(可能有多个变量,一般为两个),然后根据化学的实际意义讨论,设一个变量为实际的数值来讨论另外的变量。
三、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ρ=、n=等推导。
V m Mm 【热点透视】热点题型【典例1】设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B.1molCl 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D.10LpH=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的OH -离子数为N A解析:A 选项中Al 3+是10电子粒子;B 选项中要以Cl 2为依据;C 选项中硫酸已经完全电离,不要重复计算;D 选项由pH=13计算OH -浓度为0.1mol/L 。
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知识。
主要考查了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的多少;PH 值与H +、OH —数目的换算等。
该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应用。
【典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解析:A 属于球棍模型,但不一定是含有H 的化合物;B 可能是环丙烷;C 中电子式少一个氢原子。
答案:D命题意图:该题就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等进行了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常见化学术语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热点预测【预测1】设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NH 2—和2.3gNa +所含的电子数均为N AB.0.4molFe 与0.8molHNO 3(稀)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8N AC.1L0.1mol·L -1Al 2(SO 4)3溶液中,Al 3+的数目为0.2N AD.T℃时,PH=6的纯水中,含10—6N A 个OH —解析:NH 2—和Na +均为10电子体,0.1mol 此两种离子均含有N A 个电子,A 项正确;Fe 过量,由反应方程式3Fe+8HNO 3=3Fe (NO 3)2+2NO↑+4H 2O 知0.8mol HNO 3(稀)只能反应掉0.3molFe ,转移电子数为0.6N A ,B 项错误;由于Al 3+会发生水解反应,所以1L0.1mol·L -1Al 2(SO 4)3溶液中,Al 3+的数目小于0.2N A,C项错误;D项未指明溶液体积,该项错误。
答案:A【预测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C—14原子:147C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关于容量瓶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②不能代替烧杯用于物质溶解③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④不能作为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氢氧根(OH—)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gCO与22.4LO2所含分子数相等D.16gCH4与18gNH4+所含质子数相等6.在标准状况下将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知识回扣】知识网络8.醋酸中加入氨水:NH3·H2O+CH3COOH =CH3COO—+NH4++H2O9.三氯化铁、硝酸铁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Fe3++3NH3·H2O=Fe(OH)3↓+ 3NH4+ 10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Al3++3H2O11.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AlO2—+CO2+2H2O=Al(OH)3↓+HCO3—12.硫酸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3AlO2—+ Al3++6H2O=4Al(OH)3↓13.硫酸铝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Al3++3HCO3—=Al(OH)3↓+3CO2↑1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15.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l3++3NH3·H2O=Al(OH)3↓+ 3NH4+16.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lO—+CO2+H2O=HClO+HCO3—17.碳酸镁溶于硝酸、硫酸、盐酸等强酸中:MgCO3+2H+=CO2↑+Mg2+18.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32—+CO2+H2O=2HCO3—19.小苏打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OH—+HCO3—= CO32—+H2O20.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SO42—+Mg2+=Mg(OH)2↓+BaSO4↓21.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3—+2OH—=CaCO3↓+ CO32—+2H2O22.碳酸氢钙溶液中跟硝酸、盐酸反应:HCO3—+H+= H2O+CO2↑23.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反应:Ca2++OH—+HCO3—= CaCO3↓+H2O24.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NaHCO3溶液反应:Ba2++OH—+HCO3—= BaCO3↓+H2O2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Ba2++2OH—+ NH4++HCO3—= BaCO3↓+ NH3·H2O+H2O26.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H2↑+2OH—27.铝遇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H2O+2OH—=2AlO2—+3H2↑28.碘化钾溶液与适量溴水反应:Br2+2I—=I2+2Br—29.将氯气通入足量溴化亚铁溶液中:Cl2+2Fe2+=2Fe3++2Cl—30.足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l2+4Br—+2Fe2+=2Fe3++6Cl—+2Br231.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32.氯气通入水中:Cl2+ H2O=Cl—+HClO+ H+33.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Cu2++2Ag34.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35.用FeCl3溶液腐蚀电路板:Cu+2Fe3+=2Fe2++Cu2+36.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37.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38.实验室制氯气:MnO2+4H++2Cl—2H2O+Cl2↑+Mn2+39.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2H+=2Fe3++2H2O40.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OH—+H2O=SiO32—+2H2↑µç½â41.用碳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2Cl—+2H2O Cl2↑+H2↑+2OH—42.Fe3++SCN—= [Fe(SCN)] 2+或Fe3++3SCN—= Fe(SCN)343.向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制Fe(OH)3胶体:Fe3++3H2O Fe(O H)3(胶体)+3 H+COO—+H2O CH3COOH+OH—44.醋酸钠溶于水:CH++H2O H++ NH3·H2O45.氯化铵溶于水:NH二、离子共存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NO3—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强氧化性,ClO—具有强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