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历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之路
• 中国今后要加速发展数控机床产业,既要深入总结过往的经验教 训,切实改善存在的问题,又要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沿正 确的道路前进。建议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 中国厂多人众,极需正确的方针、政策对数控机床的发展进行有 力的指引。应学习美、德、日经验,政府高度重视、正确决策、 大力扶植。在方针政策上,应讲究科学精神、经济实效,以切实 提高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为原则。在方法上,深入用户,精通工 艺,低中高档并举,学习日本,首先解决量大而广的中档数控机 床,批量生产,占领市场,减少进口,扩大出口。在步骤措施上 ,必须使国产数控系统先进、可靠,狠抓产品质量与配套件过关 ,打好技术基础。近期重在打基础,建立信誉,扩大国产数控机 床的国内市场份额,远期谋求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大步走向世界 市场;
•
•
中国发展数控机床存在的主 要问题
• 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 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 ,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 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 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 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 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 、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 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 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6年后,即在1952年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了机床上,在美国诞 ,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 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 。从此,传统机床产 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 生了质的变化。近半 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 个世纪以来,数控系 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 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 六代的发展。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 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
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 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 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 、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 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 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 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 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 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 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 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 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 2. 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采用计算 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产生,使数控装臵进 入了以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 • 计算机数控阶段也经历了三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 --小型计算机;1974年的第五代--微处理器和1990年的第 六代--基于PC(国外称为PC-BASED)。 • 还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外早已改称为计算机数控( 即CNC)了,而我国仍习惯称数控(NC)。所以我们 日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
6.第六代数控机床
• 到了1990 年,PC 机( 个人计算机, 国内习惯称微机) 的 性能已发展到很高的阶段, 可以满足作为数控系统核心 部件的要求,故第6代数控系统组要是基于个人基于PC (国外称为PC-BASED机。其优点主要有:(1) 元器件 集成度高,可靠性好,性能高,可靠性已可达到5万小 时以上;(2) 基于PC平台,技术进步快,升级换代容 易;(3) 提供了开放式基础,可供利用的软、硬件资 源丰富,使数控功能扩展到很宽的领域(如CAD、 CAM、CAPP,连接网卡、声卡、打印机、摄影机等) ;(4) 对数控系统生产厂来说,提供了优良的开发环 境,简化了硬件。
数控机床的发 展及历史
数控机床的产生及发展
数字控制机床是用数字代码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 具按给定的工作程序、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床, 简称数控机床。
优点: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加工对象改变时只需要 改变输入的程序指令;加工性能比一般自动机床高,可以精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采用数控系统的机床品种日益增多, 确加工复杂型面,因而适合于加工中小批量、改型频繁、精 有车床、铣床、镗床、钻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和电火花 度要求高、形状又较复杂的工件,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加工机床等。此外还有能自动换刀、一次装卡进行多工序加 工的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等。
• 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 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 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 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 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 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 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 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当时的数控装臵采用的是 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 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总的来说:数控机床产量不断增长,2001年为1991年的3.6倍;进 口量增长较快,达29倍,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数目较小,为4.8倍;数 控机床消费量增加较快,达7.9倍。产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金额上看,2001年数控机床进口17,679台,计14.1亿美元,出 口2,509台,计0.44亿美元,进口额为出口额之32倍。进口大、出口小 。
4.第四代数控机床
• 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 成批生产。于是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 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了计算 机数控(CNC)阶段。但此时的数控 装臵内装的是小型计算机,中规模集 成电路,当时的小型机可靠性不是很 理想。
5.第五代数控机床
•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将计算机的两个最核 心的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集成在 一块芯片上,称之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又可 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到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 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臵(简称MNC) ,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第五代与第三代相比,数控装臵的功 能扩大了一倍,而体积则缩小为原来的1/20,价格降低了3/4 ,可靠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到微处理器被应用于数控系统是 因为小型计算机功能太强,控制一台机床能力有富裕(故当时 曾用于控制多台机床,称之为群控),不如采用微处理器经济 合理。不过早期的微处理器速度和功能虽还不够高,但可以通 过多处理器结构来解决。
2.第二代数控机床
• 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使数控装臵进入了第二代,体 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 。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66 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 在此期间,数控机床的发展中产生了加工中心。加工中心是一种具有自动 换刀装臵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这种 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 Keaney&TreckerCorp.)开发出来的。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 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 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更换 刀具的时间。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 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 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3.第三代数控机床
•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臵,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 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 发展。 •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 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之后 ,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 柔性的加工系统出现后使数 控机床的加工能力和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 第一代数控机床、第二代数控机床、第三代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是硬 件数控(NC),是数控机床发展的第一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产生, 使数控装臵进入了以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系统是 用一台计算机代替先前硬件(逻辑电路)数控所完成的功能,所以, 他是一种以计算机运行控制程序,执行对机床运动的数字控制功能。
第一个阶段
1、数控(NC)阶段(1952~1970年) 早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对当时的科学计算 和数据处理影响还不大,但不能适应机床实时 控制的要求。人们不得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搭" 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被称为 硬件连接数控(HARD-WIRED NC),简称为 数控(NC)。
第二个阶段
• 从第四代数控系统到第六代数控系统,系统元件及电路构成的 主要变化有以下几方面: 1. 1970年,内装小型计算机,中规模集成电路; 2. 1974年,内装微处理器的NC 字符显示,故障自诊断; 3. 1979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容量储存器,可编程接口, 遥控接口; 4. 1981年,人机对话,动态图形显示,实时软件精度补偿,适 应机床无人化运转要求。 5. 1987年,32位CPU,可控15轴,设定0.0001mm进给速度 24m/min,带前馈控制的交流数字伺服、自能化系统。 6. 利用RISC技术64位系统 7. 微机开放式CNC系统
我国的现状
Baidu Nhomakorabea
数控机床的现状
• 目前,中国机床工业厂多人众。2000年,金切机床制造厂约358 家(20.6万人),成形机床制造厂191家(约6.5万人),共计549家(27.1万 人)。其中生产数控金切机床的约150家,生产数控成形机床的约30家 ,共计约180家,占厂家总数的1/3。2001年金切机床产量19.2万台,内 数控金切机床17,521台,约占9%。
• 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 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臵;数控装臵愈趋小 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 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 。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现在以出现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 ,可以加工更加复杂的工件,并且加工精度也越来越高。 • 并且在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 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臵的柔性制造 单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这种单元投 资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 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使数控机床的运 用更加广泛。
1. 第一代数控机床
•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 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 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 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 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 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 平。 •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 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 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 制机床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