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2 人民版必修2
秦收“泰半 之赋”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gǔfēng)二首》(又名《悯农二 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 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古代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2)材料反映(fǎnyìng)古代的生产力状况如何? (3)结合材料,你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jīběn)结构与 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第一页,共18页。
一、 “神农(shén nónɡ)”的传
说 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 生双角(shuānɡ jiǎo),手捧 五谷。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 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bùzú),于是神农因天之 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 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 之,故谓神农也”。
第二页,共18页。
我国古代农业(nóngyè)的起源和 地位
• 起源(qǐyuán) 七八千年前 黄河流域和长 江流域
¡地位
¡ ¡
最基本经济形式(xíngshì) 重大文明经济基础 (四大发明)
第三页,共18页。
二、从“刀耕火种(dāo gēng huǒ
zhòn1、g)耕”作到农“具以(nó牛ng田jù)”
第七页,共18页。
四、沉重(chénzhòng)的赋税和 力役
• 田亩(tiánmǔ)税(田赋)
1.赋税 • 人头税 (fùshuì) • 附加税…… :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
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万年) 1)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
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 格局?
气候不同,地理条件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3)灌溉工具:
现代筒车
3)唐朝:筒车
4)宋代:水力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典型例题分析: 1.水利工具是农业进
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 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进步之处在于( )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历史必修②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中国 世界
古代
近代
现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早期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
饶财。” ——《盐铁论》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2 、生产工具:
石、木、骨制农具:耒(lěi)耜(sì) 、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ppt课件
(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农器篇
(二)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篇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田制篇
(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
器篇
《白虎通》云:古之人民,
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用之天
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ěi sì),教民农业,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农政全书校注·经史典故》
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土地兼并,而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封建国家的性质决定
——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在封建社会,由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
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而使土地占有关系很不固定,
土地买卖盛行,这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
No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Image
淳安中学 洪秋昱
读农书 学农史 走进农耕文明
徐光启著(明) ,《农 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
字,内容非常详尽。全书
共分为十二目。分别是农
本、农事、农器、水利、
田制、 树艺、蚕桑、蚕
桑广类、树植、牧羊、制
造、荒政。
——《农政全书导读》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政全书校注·田制》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田制篇
井田制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
国有制度,井田制出 现于商朝,到西周时 已发展很成熟。
思考:井田制产生于什么时期?在此之后又确立什么新 的土地制度?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田制篇
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农器篇
(二)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篇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田制篇
(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
器篇
《白虎通》云:古之人民,
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用之天
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ěi sì),教民农业,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农政全书校注·经史典故》
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土地兼并,而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封建国家的性质决定
——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在封建社会,由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
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而使土地占有关系很不固定,
土地买卖盛行,这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
No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Image
淳安中学 洪秋昱
读农书 学农史 走进农耕文明
徐光启著(明) ,《农 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
字,内容非常详尽。全书
共分为十二目。分别是农
本、农事、农器、水利、
田制、 树艺、蚕桑、蚕
桑广类、树植、牧羊、制
造、荒政。
——《农政全书导读》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政全书校注·田制》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田制篇
井田制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
国有制度,井田制出 现于商朝,到西周时 已发展很成熟。
思考:井田制产生于什么时期?在此之后又确立什么新 的土地制度?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田制篇
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ppt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历史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开始得到广泛应 用,农业生产逐渐向精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熟和完 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和农产品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启示人们重视农业技术的创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当时人们对农业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 新,这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重视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07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评价
历史评价
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强调的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也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02
对当前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蕴含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利用思想,对当前农
业生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03
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提高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提
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古代农民需要寻找一种更加 集约、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铁器、牛耕等生 产工具的出现也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起源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效率 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03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演变历程
起源期
早在秦汉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就已经萌芽。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 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开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ppt
私田大量出现
②直接原因: A齐国管仲“相地 春秋时各国的 而衰征”
实际上承认了私田合 法化,促进土地制度
税制改革
B鲁国“初税亩”
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 化。
③其他原因 :由于战乱劳动力减少
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①大量公田被抛荒 C.表现: ②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2、条 件:
1)铁犁牛耕出现和普及; 2)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特 点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精耕细作
4、弱点: 脆弱性
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
2、不利:
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
②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固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
17
六、古代社会赋税制度
18
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作用或影响
相地 而衰 征
春秋时 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 期齐国 征税
承认土地私有
初税 亩
编户 制度
租调 制
春秋时 无论公田私田皆按亩纳 期鲁国 税
7
1.井田制:
(1)发展历程: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 除于战国
(2)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3)主要内容(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8
(4)瓦解
A.时间: 瓦解——春秋时期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pt13 人民版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 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 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水旱 从人, 不知 饥馑, 时无 荒年, 谓之 天府
东汉王景治黄
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 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 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 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①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 主导地位。 ②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 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③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 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 ,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
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 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引发农民起义
导入:问: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 织女”、“天仙配”都反映了人民理 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活状态?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方 代议制
发展和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的建立
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部编版宋代经济的发展ppt完美版课件.pptx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苏州、湖州
福建、成都平原
四川、江浙、海南岛
江西、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开封
广州、泉州
四川
想一想: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
相关史实: 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仅为4%。 经济重心逐渐在往南方移动,南宋时……
D
A
A
达标训练
C
4.(2019•湖南湘西)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银票 B.法币 C.交子 D.会子5.(2019•湖南郴州)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
纺织业
2.制瓷业
瓷都景德镇瓷器
哥窑瓷器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代表: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技术精湛。
提高了效率
提高了亩产量
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
经济作物的发展 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开始南移
南宋南移完成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魏晋南北朝奠定南移基础
苏州、湖州
福建、成都平原
四川、江浙、海南岛
江西、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开封
广州、泉州
四川
想一想: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
相关史实: 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仅为4%。 经济重心逐渐在往南方移动,南宋时……
D
A
A
达标训练
C
4.(2019•湖南湘西)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银票 B.法币 C.交子 D.会子5.(2019•湖南郴州)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是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
纺织业
2.制瓷业
瓷都景德镇瓷器
哥窑瓷器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代表: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技术精湛。
提高了效率
提高了亩产量
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
经济作物的发展 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开始南移
南宋南移完成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魏晋南北朝奠定南移基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021/7/9
迟滞
资本主义 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
▲ 萌芽发展 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
缓慢原因 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 ③政策因素:清政府“重农抑商”、“海禁”等
关 系 ? 政策;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买田置地、投
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时期
商周 时期
土地制度
剥削方式
实质公是田以:国实有际为上名为的贵贵族土地所有制
族占有
助耕
井田制 私田:劳动者的份 田,只有使用权,
公田
没有所有权
发展状况
春秋时期,“公田” 大量抛荒,“私田” 逐渐私有,井田制 开始瓦解。
战在封国建社会前期 时占期有重要地位
君主私有土地
东汉 私有制 自耕农私有土地
宋
近代前夜 的危机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中西实力的对比 ?11
冶金
纺织
陶瓷
石器时代 商周
春秋战国
发明养蚕缫丝
青西铜周铸官造营技艺手成工熟业产西生周以后品种日益丰富, 生私铁营、手块工炼业钢兴起 花色图案精美
黑陶、白陶、彩陶
汉 南北朝
隋唐
开始使用煤
获得“丝国”称号
东汉青瓷
灌钢官法营手工业开始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生白产瓷规模扩大
唐代发明缂丝技术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地主私有土地
明清
土地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
2021/7/9
地主与佃农 通过租佃契 约形成剥削 与被剥削的 关系。
商鞅变法,废除井 田制,确立土地私 有制。租佃关系产 生
田庄经济,租佃现象 普遍
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
的小农经济。现在的小农经济土地是公有的,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38
中国的传统农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经济方面:生产规模小,经济力量弱,发展缓慢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含蓄、保守的 思想文化方面: 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8
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5 6 7 8 9 0 1 2 3
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鼠牛虎兔龙 蛇马 羊 猴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 公有制
奴隶社会 奴隶制土地 (商周) 国有制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 (战国以来) 所有制
(土地私有 为主)
表现形式 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1
4、水利事业的发展
22
李冰父子
23
无坝引水 自流灌溉
24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
郑国渠
25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26
戽(hù)斗是古代最 常见的提水器具, 在木桶、柳条筐系 上绳子,两人相对 而立,用手牵拉绳 子,从低处戽水上 岸。
34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PPT
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提示②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③封闭性: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 需要和缴纳赋税。 ⑤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薄弱及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2.考点精讲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考点精讲
三、小农经济的评价与地位
(11、)小评农价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具有生产积极性。保证农民生 活的稳定。保证政府徭役和赋税的征收。(优越性)
(2)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小农经济十分 脆弱 。难以抵挡自然灾害的侵扰。不利于扩大再 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难以促进农业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徭
兵人
薄
役头
赋
税
田 赋
地主
制 兼(均田、限田) 并
的 封 建
国
家
地
租
自耕农
佃农
沦为
激化矛盾
农
1、阻碍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会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2、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自 土耕地农兼是 并国导家致各自种耕赋农税大徭量役破的产统主,治要使者承国担家和者丧农,失民收针入来对源。
2、地位:阅读材料,归纳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史料四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
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
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ppt课件演示文稿
个体经营 为主的农业经 2 .基本特点:以小农户 ___________ 营方式。 3. 经济收入,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 ②表现: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 泰半之赋 曾经有征收“_________”的时代。 ③作用:赋税的名目很多,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 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 王朝__________ (2)力役
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均田制 。 ③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_________ (2)特点: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形式, 剥削农民,土地高度集中。 (3)土地兼并 ①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 土地高度集中。 ③危害:造成了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无数 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②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③封建政 府为保证税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5)评价 ①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封建王朝主要的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一切文 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日益 发展,小农经济逐渐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基本类型 男耕女织 (1)家庭手工业:“___________”,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 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 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3)官营手工业 煮盐 、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 ①政府垄断_______ ②生产是为了满足皇帝、贵族和官府所需。
5.水利技术 (1)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 郑国渠 _______ 。 井渠 王景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_______”。 _______成 功治黄河。 (3)灌溉工具:隋唐五代时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 水灌溉工具;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_____ 筒车 灌溉 高处农田;宋代的水转翻车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 将水提升到高处田地;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PPT课件6 人民版
•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
10、不曾等待,不知等待的滋味,不曾迷恋,不知说不出的爱的痛苦,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一个人是那样深深的爱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 特点。
五 谷
龙 凤
丰
呈
登
祥
庆
歌
太 平
盛 世
黍
稷
麦
粟
稻
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以为币用, 不识其始终。
⒈繁重的赋役
赋税:“泰半之赋”
徭役:水利、交通、国防、城市、 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兵役:征战、戍边、守地
⒉土地兼并 导致
政府:税收减少 农民:破产暴动
社会动荡 统治危机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
A、春秋战国 B、夏商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8、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 ①牛耕逐渐普及 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 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 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A
四、课堂测试
5、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 : A、是一种拦河蓄水工程 B、是一种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工程 C、只要用于水患较多的地区 D、主要由明渠组成
命性的进步?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内容
)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耧车
选种、育秧
备注 — —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 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D
三、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修
时期 远古时期 战国时期 秦 水利工程或水利技术
作用
?
两汉
大禹治水 都江堰、郑国渠 防洪 灵渠 灌溉 井渠法、 水运 王景治黄 等
“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 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至今已 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 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 道,如今主要分布在新疆 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6、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 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C、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D、导致农民暴动频繁发生
C
5.唐代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 亩,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广人稀的地区, 不得过限占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可能存在着土地国家所有制 B.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 地权” D.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土地与劳动者分离的 问题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内容
)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耧车
选种、育秧
备注 — —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 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 体国民所有 B.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 代开始实行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主要形式 D.战国时代的改革运动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1.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的正确决策 C、生产工具的革新 D、社会矛盾的缓和 2.据传说神农氏创制的原始农具是( ) A、耒耜 B、石镰 C、石斧 D、犁
• 3.中国古代王朝修建大型土木工程主要 是通过 • A、动用军队 B、征调百姓 • C、招募手工业者 • D、有专业的匠户从事工程 • 4.战国时期,关中地区农民创造了一种 水渠,至今还在新疆的干旱地区流行,该 渠名为( ) • 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 D、白渠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春联:
龙凤呈祥歌盛世, 五谷丰登庆太平。
西汉《汜胜之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 堪称中国古代农业 百科全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元代《王祯农书》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 究的巨著.
明代 《农政全书》徐光启著,除农业技术外, 书中贯穿着治国治民的"农政"基本思想。
历史时期 商周时代 奴隶社会 土地所有制 国王土地所有制 表现形式
井田制
地主私有 小农私有
战国以来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国有 (均田制)
2、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影响)
小结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1、耕作形式:小农户个体经营(分散、封闭)
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2、落后性: 小农经济阻碍技术革新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3、脆弱性: 历代的水利兴修一定程度防御了 4、进步性: 自然灾害
阅读课本,找一找: 促进和阻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 哪些?
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
认识封建时代的赋税和徭役制度
悯农诗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你如何 解读古 代农民 的生活 境况?
泰半之赋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事业的发展
1、地位 2、文献著作 3、著名水利工程和技术
郑国渠是公元前 246年,秦王嬴 政采纳韩国人郑 国的建议开凿。 全长300余里, 灌溉面积达18万 公顷,成为我国 古代最大的一条 灌溉渠道。
重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的 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 本特点
二、耕作形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
局限: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革
B
6、东汉时治理黄河取得重大效果的是: A、李冰 B、郑国 C、王安石 D、王景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本课重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和地位
(“神农”的传说)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农业的地位
双齿木耒及复原图像
一、农业的起源和地位
(“神农”的传说)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农业的地位
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贵族争夺土地
•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 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井田制的解体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
巩固: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骨耜 图2 甲骨文中的“田”字 图3 战国时期铁口 犁 ①图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 ②图二所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后来被封建土地私有 制所取代 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 牛耕 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 B.①②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 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 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