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6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 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 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各种工业任务的机器人。

它们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重复、危险或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起,它们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机械手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工程师们开始研制机械手,用于组装和焊接汽车零部件。

这些机械手主要由一些简单的关节和夹具组成,可以执行一些简单的动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手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能够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第二阶段是控制系统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变得更加先进。

工程师们开始使用数字控制系统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这些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机械手的位置和速度,实现更精密的操作。

第三阶段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工程师们开始将各种传感器应用到工业机器人中。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例如,光电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力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机器人与物体之间的力。

第四阶段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在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具备了一些智能化的能力。

它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一些工业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机器人或人类的协作来完成复杂的任务。

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

例如,柔性机器人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和任务。

3D打印技术使机器人的制造更加灵活和高效。

视觉识别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物体。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对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然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投资工业机器人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历程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历程
企业战略
企业需要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 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竞争格局与中国地位
国际竞争格局
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热点领 域,各国都在加大投入力度,抢占技术 制高点。
VS
中国地位
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重要一极 。未来中国机器人产业需要继续加强技术 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内需求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产业结构调 整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对自动化生 产的需求逐渐增加。
关键事件与技术突破
关键事件
1970年代末,中国开始与国外机器人企业进行初步合作,引进部分生产线和关 键技术。
技术突破
在起步阶段,中国主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掌握了部分机器人制造 的基础技术。
社会与经济影响
产业布局以沿海地区 为主,逐渐向内地拓 展。
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院 所和高校为主体的研 发团队,推动技术进 步。
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机器人产业发 展的政策,如科技计划、税收优惠等。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
市场应用与反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汽车、电子等 制造业领域,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用户反馈对产品性能、稳定性等方面 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企业不断改进技 术。
03
崛起阶段(2010s至今)
高新技术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 机器人产业开始广泛应用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提高了机器人的 智能化水平。
物联网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中国申请人在华申 请——26件,有效 专利13件,发明专
利2件
RV减速器 专利申请
国外申请人在华申 请——47件,发明
专利26件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总结
1. 掌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字仪式,这标志着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阶段战略目标调整工作的完成。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规划发展期(1986——现在)
8.从1987年起至2000年的十多年,在国家科委直接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和支 持下,智能机器人主题在5届专家组的统筹下,在全国83个单位的有关科技人员共同 努力下,推进到初具行业性的新水平。
• 一批以机器人为主业的产业化基地已经破土而出。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2009—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还处在产业化的初期阶段,外资品牌占有绝大部分的市场,自主品 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均处于劣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 驱动器等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历程
掌握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机器人 发展趋势及现状
了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 摇篮期(20世纪70年代——1985年) • 规划发展期(1986——现在)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 成本
以上。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推进,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发展阶段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二、起源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

那个时期,国内主要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为主,进行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领域。

三、发展阶段1. 技术引进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

这一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和合作。

国内企业通过购买国外机器人设备和技术,进行本土化生产和改进,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

2. 自主研发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自主研发阶段。

国内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力量,加大对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不断提升,逐渐具备了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3. 创新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投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创新发展。

国内工业机器人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四、应用领域1. 汽车制造国内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汽车零部件的装配、焊接、喷涂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电器在电子电器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电子元件的贴片、焊接、组装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3. 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喷涂等工艺,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 食品饮料在食品饮料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包装、搬运、分拣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卫生安全。

5. 医疗保健工业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4、个性化与定制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发展个性化的定制化机器人, 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结论
我国机器人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石器时代到智能化时代的演变。在医疗、制造、 军事、农业等领域,机器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未来,我国机器人技 术的发展将朝着技术创新、多学科融合、智能化、个性化与定制化等方向迈进。 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多 学科合作、推动个性化与定制化发展等措施,以推动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 应用。
参考内容
在我国丰富的食品工业领域,乳制品工业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占据了一席之 地。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达到了3000万吨,成为全球 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之一。而在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我国乳制品工业历经 数十年的发展,不断追求创新和品质的历程。
早在20世纪初,我国便开始了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然而,这一时期的乳制品 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随着新中 国成立后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重视和扶持,我国乳制品工业开始了一段快速发 展的历程。
二、成长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成长阶段。2002年,教育部提出了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 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始转变。在这个阶段,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开始学 生的就业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这个决定进一 步明确了我们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了各级政府对职业技 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展望未来,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 展,乳制品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发生变化,给乳制品工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乳制品工业需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和挑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和产业转型,以实现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工业机器人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

工业机器人技术通过运用一些其他技术和理论,如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等,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测、管理和规划等,进而达到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工厂安全性等目的。

工业机器人包括硬件、软件和系统三部分。

工业机器人并不是经济效益的直接来源,它通过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间接地提升效益空间。

工业机器人技术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当今工业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己被广泛地应用到机械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领域。

国外厂商如ABB、西门子等,国内厂商如和利时、浙大中控等都在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机器人只有“手”,以固定程序工作,不具有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

第一代是可编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一般可以根据操作员所编的程序,完成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操作。

这一带机器人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投入使用,目前他在工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1956年:第一家机器人公司乔治·德沃尔和约瑟夫·英格伯格(Joseph Engel berger)创立了世界第一家机器人公司尤尼梅申(Unimation)。

上世纪60年代,该公司被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Condec Corporation)收购。

后来,联合柴油机电气公司的部分产业被工业制造巨头伊顿电气集团(Eaton)买下。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和约瑟夫·英格伯格(Joseph Engel berger)开发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这台工业机器人鼻祖重达2吨,由磁鼓上的一个程序控制,采用液压致动和关节坐标编程。

精确度控制在1/10,000英寸之内。

1961年: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安装的生产线新泽西首府特伦顿,世界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安装运行于通用汽车生产线,用以生产车门、车窗把手,变速杆手球,光源组件以及其他汽车内饰硬件。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

中国机器人发展历程中国机器人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历了数十年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5年)是中国机器人研究的起步阶段。

1978年,中国国内第一台机器人“济南号”诞生,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启动。

80年代早期,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机器人发展缓慢。

然而,1986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世,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研究。

1987年,第一台多关节机器人ARM-I成功研制,成为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阶段(1996-2006年)是中国机器人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中国机器人学会成立,为中国机器人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下定决心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3年,中国机器人技术被列为国家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此时,中国机器人研究在人形机器人、金属成型机器人和生物仿生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第三阶段(2007-2019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期。

200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

2009年,中国机器人品牌“无锡峰华”成为国内首家在世博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品牌。

此后,中国机器人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013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计划。

此外,中国机器人研究不断走向国际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

截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国内机器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而且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中国机器人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涵盖电子电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物流仓储等诸多领域。

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机器人在服务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如餐厅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等。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简史,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开发期,实用化期、拓广发展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历史1引言机器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它涉及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微电了工程学、计算机工程学、控制工程学、信息传感工程学、声学工程学、仿生学以及人工智能工程学等多门尖端学科。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学的一个分支,它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己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90年代的实用化期。

一、70年代的萌芽期几乎与国际同步,我国于50年代开始研制机械手。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还有1000多台机械手活跃在机械工业的各个生产领域。

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和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随着微机和模糊控制系统的开发,工业机器人走向了实用化,世界上出现了万名“铁领工人”,尤其在日本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大军。

70年代末,美国推出Puma系列高功能机器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16位多CPU二级微机控制系统,有5种灵活示教方式和专用VAL语言,可进行轨迹控制和相当复杂的动作。

在第一台机械手出现后20年,于1972年我国开始研制工业机器人。

由上海起,接着天津、北京、吉林、哈尔滨、广州、昆明等十几个研究单位和院校分别开发了固定程序、组合式、液压伺服型通用机器人,并开始了机构学(包括步行机构)、计算机控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这些机器人大约有1/3用于生产。

工业机器人概述知识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概述知识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2.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1.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 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1.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1948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机 械操作手的研究。
1.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受美国空军委托,成功研制出 一台实验型数控铣床,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1.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1969年,Unimation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进入日本市场。 川崎重工公司成功开发了Kawasaki-Unimate 2000机器人, 如图所示,这是日本生产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1973年,德国库卡公司(KUKA)将其使用的Unimate机 器人研发改造成机电驱动的6轴机器人,命名为Famulus,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电驱动的6轴机器人。
同年,AMF制造的6台Verstran机器人 应用于美国坎顿的福特汽车生产厂。
1.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1967年,一台Unimate机器人安装运行于瑞典,这是在
发展史
196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其洛兹敦装配厂安装了首台点焊 机器人Unimation。Unimation机器人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大部 分的车身焊接作业由机器人来完成,只有20%-40%的传统焊接 工作由人工完成。
2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2.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1970年初期,经过20多年的
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70年代 萌芽期
80年代 开发期
90年代 适用化期
小结
本次课主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 50年代:萌芽期 • 60年代:成长期 • 70年代:实用化时代 • 80年代之后: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然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美国一家公司设计出了一台被称为“安全装置”的电动用途装置。

1961年,由于日本研究集中发挥的优势,发明了史上第一台具备真正工业机器人的机器零件搬运设备。

1968年,日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控制系统,使井川电机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行更精准的操作。

197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范围逐渐拓宽,尤其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98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普及到其他行业,使得机器人市场开始迅速增长。

1990年代,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更新,出现了新的技术进展,如越来越多的协作机器人,能与人类直
接交互工作,在汽车、电子、医疗、军事、运输等各行各业都有广泛应用。

2000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工业机器人进一步发展壮大,产
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显著增加。

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

例如,日本作为工业机器人
的发端国之一,先后与德国、瑞典和中国等国家展开合作研发,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优异
的成果,使得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总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不断演进,从最初的工业自动化到现在的人工智能和机
器学习等高级技术,它们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变革,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
或缺的智能设备。

2017.10.06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2017.10.06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中国发展国产机器人的历程一波三折。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时任沈阳自动化所所长的蒋新松教授的推动和倡导和推动下,进行了中国第一次机器人研究学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在机器人控制算法和控制系统原理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上海一号”弧焊机器人的研究,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6自由度关节机器人。

1988年,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上海三号”机器人的研制。

由于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的限制,在多轴插补控制器、机器人关节减速机、驱动控制研究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同时,国内基本不具备支撑机器人产业化生产的条件,因此,这些研究只是作为前沿探索性的研究,并没有实现产业应用。

80-90年度,中国的国情是劳动力过剩,大量工人下岗,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为什么要发展自动化,为什么要使用机器人呢?这些技术突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2007年11月,时任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在北京召集国内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业开会,讨论“中国到底要不要做机器人”,当时的意见很不统一,做数控系统研究的院所以及企业,倾向于将机器人并入高端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当然,一部分人反对将机器人列入数控专项,我也是反对者之一。

2008年,“十一五”期间重启机器人产业化第一个项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奇瑞汽车联合开发,由于西方国家高端多轴控制系统对华存在出口限制,这台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两块PMAC三轴运动控制卡通过PCI总线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六轴控制,由于控制实时性问题以及控制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的诸多问题,开发工作并不顺利。

2008年9月,我作为第三方机构技术合作方,参与这台机器人的联合研发,2009年,第一台奇瑞机器人研制成功,并投入到奇瑞第三焊接车间进行点焊应用。

到现在,整整十年时间,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优秀的国产机器人品牌。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中国开始研发机械技术用于解放生产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机器人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加大对机器人研发的力度,并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机器人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

中国不仅引进了国外的机器人技术和设备,还积极开展了自主研发,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品。

进入21世纪,中国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

政府纳入机器人研究与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支持,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机器人企业开始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会。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明确提出了“智能制造”战略,将机器人发展与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紧密结合起来。

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中国机器人制造业较为全面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中国机器人还被应用于医疗、农业、物流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尤其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任务,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减少安全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机器人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研发出了各类机器人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

有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中国机器人企业也开始从国内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然而,中国机器人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

一方面,中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仍然相对落后,对高端技术依赖度较高;另一方面,机器人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此外,机器人的成本问题、风险管理等方面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综上所述,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的过程。

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内企业的创新努力以及市场潜力的释放,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那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进口设备满足国内需求。

1978年,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引进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工业机器人,并在198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厂——沈阳机器人工程研究所。

这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独立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初步形成。

1985年,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沈阳SIA20面世。

这台机器人重量轻、精度高、功能强大,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在硬件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随着国内市场对工业机器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开始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1990年代,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六轴机器人——BJ1。

这台机器人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和精确度,为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0年代初,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2004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HRB-1。

这台机器人在精度、速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可以适应多种工业生产环境。

随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开始积极投资研发并推动技术创新。

2010年,中国机器人品牌KUKA成功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研发中心,这标志着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实力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升级的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13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这一成就的取得,不仅是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当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柔性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工业机器人具备了更强的自主学习、感知和协作能力。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机器人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今天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在科技与工业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中国机器人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起步阶段(1950年代-1980年代)中国机器人行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自动化技术。

不过由于局限于技术的限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直到1980年代,中国开始推出“改革开放”政策,引进了更多国外机器人技术,这为机器人行业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2010年代)进入1990年代,中国机器人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逐渐普及。

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机器人生产线,引进世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三、自主创新阶段(201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机器人行业逐渐迈入自主创新的阶段。

中国企业开始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

一方面,中国企业加大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的自主创新。

另一方面,中国也积极培养机器人人才,建立了一系列机器人研究和创新平台,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其次,机器人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包括机器人零部件、人工智能、传感器等。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此外,机器人的应用还带来了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技能的升级。

尽管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史》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那可真是一部像科幻大片一样精彩的历史呢!我有个叔叔在一家老工厂工作,我小时候经常去那儿玩。

那时候啊,厂里的车间全是人,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的。

叔叔在流水线上,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重复着几个动作,把零件组装起来。

我看着叔叔忙碌的身影,就问他:“叔叔,你这样一直干,不累吗?” 叔叔擦了擦汗,笑着说:“累啊,但是没办法,活儿总得有人干啊。

” 那时候,厂里可没有什么机器人,全靠工人的一双手。

后来,有一次我再去叔叔的工厂,发现有了大变化。

一进车间,就看到一个大家伙在角落里,那就是厂里引进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它的样子有点奇怪,像个有着长长手臂的钢铁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我好奇地跑过去,围着它转了好几圈。

这时候,厂里的技术员张大哥走了过来,他拍了拍我的头说:“小家伙,这是工业机器人,以后它能帮我们干不少活儿呢。

” 我睁大眼睛问:“它真有那么厉害?” 张大哥笑着说:“那当然,你看它这手臂,能精准地抓取零件,还能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组装呢。

”在安装调试机器人的时候,可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个年轻的工人小李,他对这新玩意儿特别感兴趣,老是在旁边看着。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了机器人的控制按钮,机器人的手臂突然动了起来,吓得他跳了起来。

旁边的老工人王师傅笑着说:“你这小子,别乱动,这机器人现在还在调试呢,要是出了问题,咱们可搞不定。

” 小李挠挠头说:“王师傅,这机器人太神奇了,我就想看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台机器人开始正式工作了。

它干活儿那叫一个稳啊,速度又快,而且很少出错。

叔叔看着机器人干活儿,感慨地说:“这东西真是厉害,比我们人可快多了。

” 不过,这台机器人也不是一开始就顺顺利利的。

有时候它也会出故障,这时候张大哥就忙得不可开交了。

有一回,机器人的手臂突然不动了,张大哥带着几个助手在那儿检查。

他们拿着各种工具,又是测电路,又是检查程序的。

张大哥一边检查一边说:“这机器人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给我们来点小麻烦。

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它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器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难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

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

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如图0.2所示,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

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

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

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探讨其起源、演进和未来趋势。

一、起源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概念首次被引入。

在此之前,机械化生产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传送带和其他固定装置。

然而,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寻求更具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的解决方案。

于是,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

二、演进1.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第一代工业机器人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问世。

这些机器人主要由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能够实现基本的操作,如装配、焊接和搬运。

然而,它们的控制系统仍然相对简单,受限于当时的计算能力和编程技术。

2. 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第二代工业机器人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

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机器人具有更强大的控制系统和更复杂的编程能力。

此外,它们还引入了更多的关节和传感器,使其能够进行更加精准的操作。

这一阶段的机器人迅速普及,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第三代工业机器人随着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代工业机器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涌现。

这些机器人具有更高的可编程性和自主性,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做出实时调整。

此外,它们还拥有更先进的视觉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感知和操作。

4. 当前和未来趋势当前,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入第四代甚至是更高级别的演进阶段。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它们使用先进的材料和传感器,能够实现更复杂、高速和高精度的操作。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还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决策和协作。

三、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金属加工、医药生产等。

它们能够完成重复性、高风险和高精度的工作,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挑战与展望虽然工业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机器人的成本、维护和编程仍然是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张京伟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

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分布及发展,我们先看两幅图表UNECE估计,2004年全球至少安装了10万台新的工业机器人。

其中:欧盟31 100台(比2003年增加15%,但比2001年的记录仅增加1%);北美16 100台(比2003年增加27%,比2000年的记录高24%);亚洲51 400台,主要在日本,但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比2003年增长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中国发展国产机器人的历程一波三折。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时任沈阳自动化所所长的蒋新松教授的推动和倡导和推动下,进行了中国第一次机器人研究学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在机器人控制算法和控制系统原理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上海一号”弧焊机器人的研究,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6自由度关节机器人。

1988年,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完成了“上海三号”机器人的研制。

由于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的限制,在多轴插补控制器、机器人关节减速机、驱动控制研究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同时,国内基本不具备支撑机器人产业化生产的条件,因此,这些研究只是作为前沿探索性的研究,并没有实现产业应用。

80-90年度,中国的国情是劳动力过剩,大量工人下岗,解决就业问题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为什么要发展自动化,为什么要使用机器人呢?这些技术突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2007年11月,时任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在北京召集国内机器人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业开会,讨论“中国到底要不要做机器人”,当时的意见很不统一,做数控系统研究的院所以及企业,倾向于将机器人并入高端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当然,一部分人反对将机器人列入数控专项,我也是反对者之一。

2008年,“十一五”期间重启机器人产业化第一个项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奇瑞汽车联合开发,由于西方国家高端多轴控制系统对华存在出口限制,这台机器人控制系统采用两块PMAC三轴运动控制卡通过PCI总线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六轴控制,由于控制实时性问题以及控制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的诸多问题,开发工作并不顺利。

2008年9月,我作为第三方机构技术合作方,参与这台机器人的联合研发,2009年,第一台奇瑞机器人研制成功,并投入到奇瑞第三焊接车间进行点焊应用。

到现在,整整十年时间,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优秀的国产机器人品牌。

这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

2014年以前,机器人厂家层出不穷,主要都处在本体技术攻关阶段。

2014年以后,主要的机器人厂家都在产品推广方面遇到了问题。

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国外的品牌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绝对主力。

经过多年的产业链积累,国际品牌们已经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

上游由于他们的采购批量更大,更容易得到价格低廉的零部件;下游由于他们由于他们已经借助集成商的专业优势和服务进入了众多的行业和市场,这是共生共荣的产业链,合作关系相对紧密。

国产机器人厂家由于批量小上游零部件采购不具有价格优势,下游没有产业链支撑,身处尴尬局面。

采购成本高,利润水平低;然后,由于没有得到更加专业的集成商的支持,往往选择机器人研发、生产、工程一起做,边际成本极高,几乎无法盈利。

经过三四年的煎熬,众多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家蜂拥而起,又如潮水般退去,剩下的少数几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不同专业市场的竞争力。

浮华过后,我们希望国产机器人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并逐渐发展壮大。

——《睿慕课》总编周朔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