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回复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回复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回复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原因:
1. 区域差异:中国是一个广大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先于其他地区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内陆地区的发展潜力逐渐被挖掘出来,从而使得经济重心向南移动。

2. 政策引导: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例如,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扶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等,提高整体竞争力。

3. 人口红利:中国南方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使得许多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至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吸引了投资和人才流动。

4. 区域合作: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强内部协调与互联互通。

例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等方式,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跨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

总体而言,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通过政策支持、资源优势和产业转移等措施,希望能够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地区差距,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全面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由经济落后到得到发展。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国家强盛需要经济发展 作保证。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必须采 取鼓励发经经济的政策 4、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 略。
宋朝定窑、钧窑和哥窑
钧 窑 青 瓷
定 窑 白 瓷
钧 哥窑 窑青 瓷瓷 器
定窑孩儿枕 哥窑瓷器 哥窑瓷器 钧窑青瓷
汝 窑 青 瓷
瓷都景德镇
宋 景 代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宋 德 小 真宗年号 镇 “景德”, 孩 持 北宋时改名为景德镇。 的 荷 青 叶 白 瓷 瓷 枕 今天的景德镇
景德镇青白瓷
南海1号复原图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魏晋南北 朝时期 隋唐五代 十国时期 南宋时期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 准备阶段 定了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开始阶段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完成阶段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 济的发展; 2.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 生产技术; 3.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4.治者重视,中原传统政治、文化中心的 南移也促进了这一进程。
4. 表现
南宋 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手工业:制瓷 纺织 造船 商业: 城市 贸易 纸币
巩固与反馈
1、右图两宋时期出现的秧马提高( D ) A 日常生活的舒适度 B 文化生活的娱乐性 C 水上运输的效率 D 农业生产的效率 C 2、宋代发展起来的“瓷都”指( ) A 湖北汉口镇 B 广东佛山镇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朱仙镇 3、北宋时期,我国( C )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A 北宋都城 B 勾栏瓦子 C 四川 D 江南 4、在现实生活中,纸币出现的意义有( A ) ①方便人们购买商品 ②为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③有利于政府控制税收 ④为经济建设筹集更多资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中心东移南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国古代经济中心最初在黄河流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
导致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土地利用价值下降。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发展,因此经济中心逐渐向南转移。

2.人口南迁:中国历史上多次战乱和政治动荡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这些移民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
南方经济的发展。

3.政治中心的南移:随着政治中心从长安、洛阳等北方地区南移到南京、杭州等南方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也相应
地南移,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

4.交通条件的改善: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南北之间的物资流通更加便捷,加速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5.商业贸易的发展:南方地区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南方地区的丝绸、茶叶、瓷
器等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物资南下。

浅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浅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浅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摘要】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可以说是贯穿中国历史的漫长过程。

在隋唐之前我国北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政治经济中心,而随着改朝换代,南方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速,及至宋朝我国的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远超过北方。

经济水平是文明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我国历史上的经济中心南移现象不得不说对我们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地域特征,人口迁移,技术,制度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

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

从唐中晚期至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自夏朝到汉王朝时期,北方始终是重点发展的地区,《史记?货殖列传》之中就有战国时南北发展差距的记载。

汉朝从文景之治到丝绸之路的开辟,以都城长安为代表的北方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东汉其后政治格局转变为三国鼎立,蜀、吴两国对南方经济进行了开发,但曹魏雄踞的北方任然是天下经济中心,南方的大开发由此开始。

西晋时期,由于北方长年的战乱及少数民族内迁,北方经济衰退。

而江南环境相对稳定,且有大量北方难民迁入,这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经济再次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后周世宗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南方相对稳定,各国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自己的实力,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所以南方社会经济又获得较大的发展。

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军南进,北方劳动人民的纷纷南迁,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农作技术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水田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南移动,最终定居在长江流域。

首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农业的发展使得黄河流域的土地贫瘠,而长江流域的土地肥沃,因此,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其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商业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商业的发展使得长江流域的港口和商业活动更加繁荣,而黄河流域的港口和商业活动则比较落后,因此,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最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政治的发展。

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7世纪,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治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政治的发展使得长江流域的政治活动更加繁荣,而黄河流域的政治活动则比较落后,因此,政治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农业、商业和政治的发展都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它们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得更加迅速。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教案解析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教案解析

近年来,经济重心南移现象明显,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全球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那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呢?本文将通过教案解析的方式,为大家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1.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南方地区拥有较多且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多、素质高,具有明显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

与此相比,北方地区的人口基数逐步递减,更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难以与南方地区匹敌。

2.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拥有发达的水运体系和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区域经济体系,这为南方地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3.政策扶持和开放程度高近年来,南方地区政府对外资和企业提供的扶持力度较大,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引导了大量的外资过来发展,形成了智能制造等高技术领域的集聚效应。

此外,南方地区的开放程度也较高,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交流更为频繁。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影响1.与国内外贸易更加紧密南方地区重心南移,与国内外贸易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更为完善和稳定的贸易、物流和金融体系,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2.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区域间的差异逐步缩小,南方地区也逐步成为了全国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领域。

此外,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南移也促进了南北方区域一体化发展。

3.形成良好的经济格局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国内经济格局的变化,形成了群雄争霸的局面,打破了过去中心城市一家独大的局面,提高了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4.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南移,加强了南方地区与全国各地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了各地区之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种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实力,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高水平。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的主要趋势之一,这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也是全球大势所趋。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
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政治因素:
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因素:
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经济中心南移、人口迁徙

经济中心南移、人口迁徙

第一,两次鸦片战争后,首先是东部沿海自然经 济解体,并产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客观上有利于 经济发展。
第二,近代企业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来自,信息 和对外贸易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变化。
第三,东部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经济文化 教育较内地发达。
第四,南京国民政府的企业以及新中国“一五” 计划以后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1)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 (2)有利于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 经济的进步发展。
(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四、建国后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人手的增加,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
重要。人既是生产者,又是征税和服兵役的对象, 我国古代,一般把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当作发展 社会经济的先决条件。不仅如此,还把人口和劳动力 的增长当作社会繁荣昌盛和国力强大的象征。因此人
力资源倍受重视。
国家鼓励人口增殖的政策,具体表现在:①对生
育子女者,免征赋税;②对晚婚子女,课以重税; ③对世代同居的大户征收重税。 国家促进、鼓励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政策,在一 定时期内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兴盛。但人口的过多增 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消极后果。如滥垦 滥伐、盲目开荒、与水争地等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 破坏,反过来又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文化,建设边疆地区 都有积极作用。
五、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社
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和社会
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相 协调。因为当人类自身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生成互成 比例协调发展时,人口的增长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 的动力;反之,则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偏多

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经济重心的南移4

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经济重心的南移4

学习资料专题经济重心南移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1、农业生产方面:(1)粮食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农业产量的提高: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在宋朝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3)经济作物的种植及推广: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图解】《耕获图》反映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收获的情景,整幅图画把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阶级关系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展示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和新气象。

2、手工业方面(1)纺织业①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②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①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南宋,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图解】上图是南宋远洋的货船,1974年在泉州湾出土。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济发展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
02
南方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使全国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加速
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增加就业机会
03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
,缓解了就业压力。
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机遇
南方地区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场潜力巨大、创新活力强等优 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
政策与制度的优化与创新
政策
政府应制定更加灵活、有针对性的政 策,支持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化营商 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制度
加强制度创新,探索适应南方地区特 点的新型治理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近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工 业革命的兴起,沿海地区逐渐成为经 济重心。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逐渐崛 起,成为经济中心。
现代经济重心的趋势
现代经济发展呈现多 元化趋势,经济重心 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 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 球化趋势加速了经济 重心的转移和分散。
内陆地区随着交通和 通讯技术的进步,逐 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
01
03
西南地区正在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进城市群建设 ,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04
西南地区依托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能源、化工 、农业、旅游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并积极发展新兴 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人口增长
随着人口增长,南方地区 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加,促 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摘要 : 自1 9 7 8年 实行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 目的成就 , 与 此同时 , 也 面临着诸 多 困难 , 尤为显著的 是 区域 间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 性以及差距 的逐渐扩大。对近 3 0年 来经济 重心 的移动路径进行 分析可 以发现 , 经济重 心东移 南迁趋 势明显 , 而且 向南移动 的距 离要 大于向 东移动 的距 离, 南北差距要 大于 东西差距。文章 对近 3 0年 来 中国经济重心迁移路 径进行 分析认为 由于历 史、 文化 、 政府政策 以及 经 济发展 模 式等 因素 , 使 得 中国经济 重心 东移
南迁。
关键 词 : 经济重心 ; 东移 ; 南迁; 区域 差 距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9 . 9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3 1 0 ( 2 0 1 4 ) 0 2—0 0 9 9—0 3


引 言
改革开放政 策 的实施 使 中国经 济获得 了巨大 的发展 , 在进人新世 纪之初 ,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跃 居世 界 第 二 位 , 仅 次 于 世 界 第 一 大 经 济 强 国 美 国 。但是 在这 成绩 的背 后 存 在 诸 多 问题 有 待 解 决 , 在这 些 问题 当 中 首要 的 问 题 就 是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差 距 扩大造 成 的贫 富悬 殊 , 经济发 展水平不平 衡, 如 果 这种趋 势进 一 步 发展 下 去将 会 引起 社 会 的动 荡 。 因此 , 众 多 的经济 学家 和地 理 学 家 开 始对 中 国 的经 济重 心 的移 动 路 径 进 行 研 究 分 析 , 找 出 其 中 的 根 源 。叶明确、 乔家君和李 晓健等人从不同的时间跨 度, 用不 同 的研 究 方 法 , 对 中 国 经 济 重 心 的 路 径 移 动进行分析 , 所 得结论大致相 同, 近年来 中 国经济 重 心移 动主 要表 现 为 东 移 南 迁 J 。笔者 认 为 , 上 述对 经 济重 心 的移 动路 径 解 释 都 基 于 各 自的 专 业 角度, 大 多从 政 策 和 经 济 层 面进 行 解 释 , 没 有 进 行 更 为全 面的分 析 , 本文将从历史 、 文化 、 政 府 政 策 及 经 济模 式 选 择 四个 方 面对 经 济 重 心 的移 动路 径 原 因进 行更 为全 面 的分析 。 二、 中国经 济重 心 东移 南迁 的成 因分 析 ( 一) 历 史 因素 中 国是 具有 悠久 历 史 的文 明古 国 ,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迁并 不是 在近 3 0年 才 出现 的 , 早 在宋 代 的时候 经 济重心 就 完 成 了南 迁 的过 程 。对 中 国 古 代 经 济重

经济重心的南移中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中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中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北:P75-76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为元世祖。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环境:相对安定2、劳力:大量增加3、技术:不断进步4、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民南迁。

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

南朝后期,南宋完成二、经济繁荣的表现一、农业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兴旺1,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2棉织业:从汉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三、南方经济的繁荣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2,商业都市—开封临安3,繁荣的海外贸易: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

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动路 径解释都基 于各 自专业角度 , 大多从政 策和政 治层 弃 了东南 沿海各 省份 的建设 ,导致 了经 济重 心 向西 转 面进 行解释 , 没有 进行更为全 面而具体 的分 析。本 文将 移 。上世纪 7 O年代末 ,中央决 定放弃计 划经济体 制模
从历 史 、 文化 、 经济模 式 选择三个 方 面对经 济重心 的移 式 , 实行 市场经济体制 , 并实施 了改革开放 政策 , 沿海地 动路 径原 因进行更 为全面分析 , 试 图找到造成 区域 间经 区实行更 为灵活 的区域政策 。 优 惠的经济 政策激活 了南
且 向南移动的距离要明显大于向东移动的距离, 说明南北之间的差距要大于东西部 间差距。 由此文章进 而对 中国经济重心
迁移路径 背后所产 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后认为, 由于历史、 文化 以 及 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 , 使得中国经济重心发生东移南迁。
关键词 : 经济重心 ; 东移; 南迁; 区域差距
起社会 的动荡 。 那么是什么原 因造成 了区域间发展水平 度东移南迁呢?笔者认为在于 近代 中国的历史条件 , 正 的失衡 呢?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开始从 中国经济 是特殊的历史 因素造成 了经济重 心的转移 。 自 1 8 4 0年 重心 移动路径 的角度府 的腐朽 统治开始遭 受 国
近3 0 年来中 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 分析
赵 妍
( 吉林 工业经 济 学校 , 吉林 吉林 1 3 2 0 1 1 )
摘 要: 自1 9 7 8年实行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 目的成就 , 同时, 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 尤为显著 的是 区域 间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性 以及差距 的逐渐扩大。对近 3 0 年来 中国经济重心 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可 以发现 , 经济重心东移南迁 趋势 明显 , 而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摘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尤为显著的是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差距的逐渐扩大。

对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重心东移南迁趋势明显,而且向南移动的距离要明显大于向东移动的距离,说明南北之间的差距要大于东西部间差距。

由此文章进而对中国经济重心迁移路径背后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后认为,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重心发生东移南迁。

关键词: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区域差距一、引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背后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造成的收入差拉大,东西部发展的不协调,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失衡呢?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开始从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从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中找出其中的根源。

叶明确、乔家君和李晓健等人从不同的时间跨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大致相同,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主要表现为东移南迁,并对成因进行了解释[1][2][3]。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对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解释都基于各自专业角度,大多从政策和政治层面进行解释,没有进行更为全面而具体的分析。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模式选择三个方面对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原因进行更为全面分析,试图找到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的原因。

二、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成因分析(一)历史因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古代就已经发生,早在宋代的时候经济重心就完成了南迁的过程。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迁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家居多,王大建、刘德增认为造成古代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在于南、北方人各自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北方人过度重视农耕,在农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展速度必然减慢,南方人对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视,农业、林业、渔业、手工业、商业齐头并进,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4]。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和唐宋时期。

这种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详细解释。

首先,气候因素是南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的丰富利用。

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寒冷,农作物生长期较短,水资源也相对匮乏。

因此,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更加丰富,商品交流也更为活跃,逐渐成为了经济中心。

其次,交通因素也是南移的重要原因。

南方地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北方地区则多山少水,交通较为困难。

随着铁路、公路、水路的不断发展,南方地区的交通条件优越,逐渐成为了商品交流和人口流动的中心。

第三,政治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南移。

在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宋、齐、梁等王朝相继兴起,而北方的北魏、北周、北周等王朝政治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因此成为了避难的地方,也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最后,文化因素也是南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方地区文化繁荣,诗词歌赋、戏曲曲艺等文化形式活跃,吸引了大量文化人才和商人前往南方发展。

同时,南方地区的文化氛围也为商品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南方地区的气候、交通、政治和文化优势,都为南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初一历史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初一历史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初一历史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⑴、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⑵、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⑶、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2、江南农业发展: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

产粮区:“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手工业发展:蜀锦质量最好“号为冠天下”。

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

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的发展:最大城市商业是开封和临安,大商港是广州、泉州,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北宋时期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从唐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第2篇:初一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两汉的经济各位热爱历史的同学们,今天边肖和大家分享一下汉代历史第一天的经济知识点。

学生仔细浏览并做详细笔记。

一、农业的新成就1.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

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出示《关中水利图》)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

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

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没有犁壁。

安装犁壁后,翻土、碎土、起垄都很方便,提高了耕作效率。

所以犁壁的发明是犁耕改革的重大发展,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

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区。 所以, 本文以经济重心曾存在于北方为前提, 分析中国的经济 方漕运, 促使人们利用南方漕运解决因黄河决堤带来的麻烦, 促进
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深入探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
南方商业的发展, 加快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二、 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历程
(二) 政治因素
通过分析学者们的相关理论及查询资料, 可以将重心南移进行
注释: ① 李晓路, 葛壮.隋唐以前中 国经济重心在北方说 商榷———重论
南方经济在中国 古代 史上 的地 位 [ J].华 东师 范大 学学 报, 1988 (1) . ② 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 [ M] 上册.新亚研究所, 1976: 270 -271. ③ 李 心 传. 建 炎 以 来 系 年 要 录 [ M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1985: 1422. ④ 史记· 货殖列传 [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3628.
动商业发展, 拉动经济重心南移。
-252.
(四) 商业发展
[4] 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物美价廉的丝织品和瓷器吸引了海内外消费者, 依靠独特
[ J] .中国史研究, 2013 (04) : 117 -138.
的漕运优势, 南方的产品远销海外, 开启海外贸易的先河。 以宋代 [5] 商宇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 J].经济视
期, 更是在与外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农业文明的再创造。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S1) : 122 -123.
罟凿《 四、小结
综上所述, 古代中国在经济中心的划分方面, 始终坚持黄河流 域, 尤其在秦汉以前, 这一地区较为繁华, 也成为政治重要中心。 但是在汉魏朝时期, 重心开始发生变化, 北方地区不再成为经济发 达的主要地区。 在对外交流之后, 经济重心开始难移。 到 南 宋 时 期, 南盛北衰的局面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已成为公认的趋势。

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政策导向。

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前往中西部地区投资兴业。

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南方沿海地区的调控力度,限制发展过快的趋势,这就使得南方地区的吸引力降低了。

第二步,资源禀赋。

中国南方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比如气候、气温、土地等等,将来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工业的重要基地。

而南方地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便捷,也是一种自然竞争优势,这是北方地区所不具备的。

第三步,人口红利。

中国南方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繁荣的中心,这意味着人口红利也是南方地区的一个优势。

南方地区人口密集,人才济济,不仅有许多优秀大学,而且很多高素质人才通过南方的各种机会,也开始在这里创业、逐渐扎根。

这种人口红利正是南方地区的又一重要优势。

第四步,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南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很不错的,这给南方地区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由于交通环境与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相对缓慢。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策导向、资源禀赋、人口红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地区的发展速度必将有所加快。

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柱,对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历史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历史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 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 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 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 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 济中心。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 展,是经济重心过程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为:
• (1)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至南朝末年 为止的时期 • (2)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 (3)以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为转折点 。 的南宋时期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 显特征:
•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 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 水平。 •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 时最突出。 •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 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历史专题)
• 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 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 行调整的变法、改革。 • ②科技: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 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 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 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 ③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 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还可以从地理角度来认识: 气候影响。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 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 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 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 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 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 开发好。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 开垦和操作。茶树、甘蔗、柑橘这些经济作物更是适 宜在江南种植。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 坏,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 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 土地面积减少。交通运输及对外贸易也促进了江南的 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成因分析
摘要: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尤为显著的是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差距的逐渐扩大。

对近3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重心东移南迁趋势明显,而且向南移动的距离要明显大于向东移动的距离,说明南北之间的差距要大于东西部间差距。

由此文章进而对中国经济重心迁移路径背后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后认为,由于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重心发生东移南迁。

关键词:经济重心;东移;南迁;区域差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背后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造成的收入差拉大,东西部发展的不协调,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失衡呢?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开始从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从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中找出其中的根源。

叶明确、乔家君和李晓健等人从不同的时间跨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大致相同,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主要表现为东移南迁,并对成因进行了解释[1][2][3]。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对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解释都基于各自专业角度,大多从政策和政治层面进行解释,没有进行更为全面而具体的分析。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模式选择三个方面对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原因进行更为全面分析,试图找到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的原因。

二、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成因分析
(一)历史因素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在古代就已经发生,早在宋代的时候经济重心就完成了南迁的过程。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迁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家居多,王大建、刘德增认为造成古代经济重心南迁的原因在于南、北方人各自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北方人过度重视农耕,在农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展速度必然减慢,南方人对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视,农业、林业、渔业、手工业、商业齐头并进,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4]。

另外有些学者认为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北方战乱不断,大量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进行了南迁,南迁的同时北方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种方法使南方农业得以迅速发展。

优越的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迁,并成为古代南方经济相对与北方经济的优势所在。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重心的再度东移南迁呢?笔者认为在于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正是特殊的历史因素造成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开始遭受国外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内乱不断,破坏了南北方的经济,南方地区在古代形成的经济优势荡然无存。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和政治原因导致中国边境紧张,中央政府决定加强“三线建设”,实行“深挖洞,广积粮”的政策,将经济重心转移到西北、西南地区,进而放弃了东南沿海各省份的建设,导致了经济重心向西转移。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央决定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实行更为灵活的区域政策。

优惠的经济政策激活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南方地区在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优于北方地区经济优势体现出来,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一举超过北方地区,实现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二)文化因素
南北方文化差异是导致中国经济重心东迁南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北方地区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农耕文化和士大夫文化使北方人容易造成重农抑商的思想。

重农在北方地区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耕种是北方人最为推崇的一种谋生方式。

北方人认为谋生方式的顺序为士、农、工、商,工商业被视为末业,没有人愿意从事。

而南方则不同,工商业在南方是受到追捧的行业。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南方人不以“仁义”与否来评判你是君子还是小人,而是以会不会赚钱来判断“贤于不肖”的[4]。

这种文化传统和氛围使商业在南方地区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展迅速,在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东南沿海地区的这种文化优势得以激发,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南方人利用自己文化上的优势使南方地区经济迅速超过北方地区。

另一方面,南方人大多是由于躲避战乱而逃到南方的北方人,这些人要在南方生存下去就需要很好的适应南方的文化,而南方人要和北方人融洽相处也要吸收一部分北方的文化,南北方文化的很好融合才能使经济更好的发展。

南方这种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传统使今天的南方人有一种更为开放性的思想,能够较快的吸收外来文化,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得以发扬。

这种文化特征在改革开放之初使东南沿海地区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方面占据了优势,更难能可贵的是南方的这种文化可以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本土化,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势,这是南方地区能够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速超过北方地区,并得以维持至今的优势所在。

(三)经济发展模式因素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确立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并对出口企业给予出口退税的政策补贴,因此在出口退税的政策下,大量企业纷纷加入出口企业的队伍。

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u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影响,通过数据模拟认为开放度的增加以及贸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制造业在沿海地区的集聚[5]。

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对外贸易时,那些靠近贸易伙伴国或进出口较为便利
的地区便具备了先天的发展优势,这些地区将聚集那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产业,这些产业的集聚最终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6]。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0年,我国的贸易总额为29719亿元,为1978年对外贸易额的144倍。

对外贸易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外需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从2008年以后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基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地理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相比较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劣势,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三、结论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重心路径迁移的因素是众多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东移和南迁的过程。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文化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
基于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可以看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和开放性的文化氛围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古代时期经济南迁重要的因素在于北方重农、南方重商的文化传统,以及南方地区开放性的文化氛围。

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部地区人们要多与南方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南方地区文化当中的优点,重视商业的开放以及地区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只有思想文化的开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

(二)政府的政策倾向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激发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活动,经济特区的设立,特殊的政策优势,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那么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而言,政府要实施比东部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虽然在中央层面上,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政策,但从实施以来的效果来看并不显著。

因此,中央政府应该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而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并要多学习借鉴经济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

(三)大力发展区际间贸易与扩大国内需求并举
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并且造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因此,要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具有明显地理劣势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必须大力发展区际、省际间贸易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各地区政府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流动壁垒,增强市场一体化水平,扩大区际间开放度,减小贸易成本。

参考文献:
[1] 叶明确.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迁移的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04):12-18.
[2]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低于研究与开发,2005,(01):12-16.
[3] 许家伟、候景伟、宋宏权、乔家君.1990-2009年中国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为例[J].人文地理,2011,(04):85-90.
[4] 王大健、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在探讨[J].文史哲,1999,(03):48-55.
[5] Fujita M.and D.Hu.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1985-1994: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tion[J],Economic Geography,2001,35,pp.3-37.
[6] 许德友、梁琦.对外贸易与国内产业地理:来自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综述[J].南方经济,2011,(11):63-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