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节日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193be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f.png)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是各自独特的,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首先是节日的日期和起源。
在西方国家,节日的日期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圣诞节、复活节等。
而在中国,许多节日的日期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比如春节、清明节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历法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
此外,中西方节日的起源也非常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古代的宗教或祭祀仪式,比如春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太阳的仪式。
而西方的节日通常源自基督教信仰或古代的庆祝活动,比如圣诞节起源于对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
其次是节日的庆祝方式。
在中国,节日通常是与家人团聚、享用传统美食,进行庆祝活动的时间。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通常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拜年、放鞭炮等。
而在西方,节日通常是与朋友和社区一起庆祝的时间。
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与朋友举办派对、交换礼物,参加社区活动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上的差异。
再次是节日的象征物和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有一系列特定的象征物和活动。
比如春节期间,红色被视为幸运的颜色,人们会在家门口贴对联和福字,以祈求好运。
此外,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也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在西方,节日的象征物和活动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装饰圣诞树,悬挂彩灯和圣诞袜,唱圣诞歌曲等。
这些象征物和活动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符号和审美上的差异。
最后是节日的意义和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强调家庭团聚、祭祀祖先、追求吉祥和幸福。
比如春节期间,家人会团聚在一起,敬拜祖先,祈求来年的顺利和幸福。
而在西方,节日的意义通常与宗教或个人价值观相关。
比如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象征着耶稣的复活和新生命的开始。
此外,西方的节日也强调慈善和友爱,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关爱弱势群体。
总而言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在日期、起源、庆祝方式、象征物和活动、意义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历史、信仰、家庭观念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449af0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e.png)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中国的节日与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有着很大的不同。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是什么吗?中国的节日又有哪些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欧洲及西亚各国的节日大多直接源于宗教或受宗教的直接影响。
如__的圣诞节、复活节、降临节、大斋节、谢肉节、感恩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等等,其活动内容及传说都与信奉的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节日里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活动,活动的场所多集中于教堂、清真寺等,节日活动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大民间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无关,它们的产生和演变,跟远古的农业生产,祖先祟拜和原始禁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节日的特点春节是我国汉族和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共同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的传统盛大节日。
它标志着农历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单调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生机盎然的春天就要来临。
这时既是万象更新,春气萌动,而又尚未春耕,正是人们休息、娱乐,结束过去、展望未来的大好时机,因而一春节多以喜庆丰收、预祝来年吉祥幸福、万事如意为主要意义,以祭祀神佛、祭莫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合家团圆、乡里亲朋社交为主要内容。
它丰富多彩地展示民间百俗,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传统大节。
中秋节是以喜庆丰收兼有祭神祭祖及祝福全家团圆为主要内容的盛大节日。
中秋时节正是秋风送爽、万物结果、丰收在望的时节,人们一年的辛苦劳作已经结出沉甸甸的硕果,所以在农历八月十五圆月当空之时,人们一边赏月,吃着月饼,举杯同乐,一边体验着丰收的快乐,庆祝着五谷丰登。
而处于春节和中秋节之间的又一盛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农历五月,正值大江南北刚刚春种之后,盛夏即将来临,人们企盼的是禾苗茁壮成长,风调雨顺,有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add328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3.png)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喜庆、纪念和团聚的时刻。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其中中西方节日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节日庆祝形式、传统食物和重要意义等方面探讨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节日的庆祝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许多节日都有固定的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等。
而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仪式。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家中装饰圣诞树,送礼物给亲朋好友,举办圣诞派对等。
复活节也是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会给彩蛋并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除此之外,西方还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独立日等,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仪式和活动。
其次,在传统节日的食物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食物与节日的意义密切相关。
例如,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有饺子、年糕、汤圆等。
饺子代表着团圆、团结,是春节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中秋节则以月饼为代表,有多种口味和形状,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此外,清明节有清明粿、踏青等,端午节有粽子等传统食品。
而在西方,节日的食物通常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但在庆祝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在圣诞节,人们会准备火鸡、浆果布丁、姜饼等传统食物。
在复活节,孩子们通常会参与彩蛋装饰和寻找彩蛋的活动,同时还会享用兔子形状的巧克力和糖果。
感恩节的重要食物是烤火鸡、南瓜派和蔓越莓酱等。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是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
而在西方,节日更多的是与宗教和历史事件有关。
例如,圣诞节是基督教救主耶稣诞辰的纪念日,复活节是基督教耶稣复活的纪念日。
感恩节则是美国的传统节日,纪念欧洲移民和美洲土著人的和谐相处。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713f7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e.png)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而其中一大方面就是节日文化。
中西方节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节日起源、内容、庆祝方式以及象征意义上。
以下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节日的起源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例如春节和清明节等。
这些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宗教和农耕文化,是对祖先的感恩和祭拜。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起源于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
例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节日都与耶稣的诞生和复活有关。
因此,中西方节日的起源根源于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
其次,中西方节日的内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和家庭团聚、亲情、友情有关。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互相拜访亲友,共度团圆时刻。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更加注重个人和社交活动。
例如西方的情人节,人们会互赠礼物,表达爱意;感恩节则是家人欢聚一堂,共进丰盛的晚餐。
因此,中西方节日的内容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第三,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差异。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和仪式。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活动;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寄托哀思和思念。
而在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圣诞节,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用圣诞袜装饰家中等;在复活节,人们会参加彩蛋寻找活动、举行复活节狂欢派对等。
所以,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中的传统和习俗。
最后,中西方节日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例如春节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新的希望;清明节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悼念。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象征物和意义。
例如圣诞节的圣诞树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复活节的彩蛋象征着新生和重生。
因此,中西方的节日象征意义不同,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特有信仰和价值观。
总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的起源、内容、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上。
中美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美节日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67bab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0.png)
04
中美节日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
THEME TEMPLATE
中美节日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两国人民之 间的相互了解与 友谊
丰富各自的文化 内涵,促进文化 多样性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还有放风筝、踏青等活动。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有赛龙 舟、吃粽子等习俗。
中秋节:以赏月、吃月饼为主的节 日,寓意团圆。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有情侣约会、 互赠礼物等习俗。
美国传统节日种类与特点
感恩节:感谢收 成,家庭团聚, 吃火鸡的传统
万圣节:孩子们 装扮吓人的服装, 挨家挨户收集糖 果
机遇:创新与科 技驱动下的节日 文化发展
挑战:传统与现 代的平衡与保护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为两国经济发展 带来机遇,推动 旅游、教育等领 域的发展
有助于解决文化 冲突与误解,增 进国际合作与交 流
中美节日文化交流的方式
文化交流活动: 中美两国通过举 办文化节、艺术 展览等形式,展 示各自独特的节 日文化,加深相
互了解。
学术交流:两国 学者在节日文化 领域进行学术交 流,探讨节日文 化的起源、发展 与演变,促进文 化研究的深入。
旅游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旅游交流日益频繁,节日文化作为旅游的 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
品牌发展: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中美节日文化将更加注重品牌 建设和形象塑造,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美节日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全球 化趋势下的文化 交流与融合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介绍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a33b5f9f78a6529657d53be.png)
中美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美文化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包涵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养的结果和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节日习俗浅显易见,易于表现,而民族精神则深嵌于各种表象之下。
二、中美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1中国传统节日时序构成规律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较清晰地记录了历史轨迹;而美国节日时序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
美国的节日主要有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以及马丁路德日、华盛顿诞辰日、林肯诞辰日、烈士日、国庆节、哥伦布日、退伍军人节等。
一方面主要为纪念基督教中的神,另一方面为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至尊人物,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
美国工业、畜牧业发达,喜好迁移的生活使他们追寻内心的安宁,注重宗教活动,尤其是基督教。
基督教的节日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基督教文化将美国节庆连为一体。
2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而美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一元神论宗教文化特征。
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之上,有异于西方古代的神本主义及近代的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哲学理念与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即所谓“天人合一”。
如七夕节观星,人在宇宙中,企盼天上人间共美好;中秋节观天赏月,天上人间共享团圆;重阳登高望远,天高地厚,秋高气爽,天人和谐。
我觉得美国人和中国人过节的时候有一些不同的方面一个
![我觉得美国人和中国人过节的时候有一些不同的方面一个](https://img.taocdn.com/s3/m/d951f66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8.png)
高亮我觉得美国人和中国人过节的时候有一些不同的方面。
一个区别是美国人的节日更强调宗教。
美国人大部分信宗教,所以很多节日根宗教,尤其基督教,有关系向圣诞节,复活节,等等。
有人说中国人的节日在祭祀祖先的方面也是一种综教的节日。
可是我们可以名名看出来,美国人庆祝圣诞节和下夏活节的时候,他们会上教堂做很多综教有关系的事情响祈祷。
祭祀祖先的中国人根基督教徒的一个基本区别是基督教徒相信上帝是无所不能。
中国人祭祀他们的祖先是因为他们尊敬最即刻给他们命的人,不是因为他们觉得祖先是无所不能的鬼。
还有个区别是中国人庆贺节日的时候好像规模比美国人更大。
大部分美国人庆贺节日的时候会在他们自己家跟着他们最密切亲属。
平常美国人只跟他们的核家庭(“nuclear family”) 庆贺。
中国人更强调大家族,过节的时候有很多情况会在外边的饭店根一百多亲属一起庆贺。
我记住我小时候种搞不清楚谁和谁有什么关系。
这区别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没有美国的那么灵活所以很多中国人一辈子住在他们生的地方跟他们的家族很近也很方便地可以跟他们一起庆贺节日。
美国社会没有中国的那么固定:很多美国人在一个地方长大,在不同的地方上学,然后又在别的地方上班;一辈子可能住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做很多不同的工作,跟很多不同的人结婚生孩子!美国人过节的时候不倾向给钱当礼物。
可是在中国的社交习惯,给红包是理所当然。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情况。
可是我觉得在这方便,中国人的习惯比美国人的好。
给钱就是给选择买某礼物,给某礼物需要一面用功夫挑礼物,令方面要是不喜欢礼物,必须得用功夫腿礼物然后再买真要的礼物;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说第二情况的效率比第一个的高!。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14c38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6.png)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首先,中西方节日的历史背景不同。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农耕时代,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这个节日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和祭祖文化色彩。
而圣诞节则是西方基督教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出生。
圣诞节起源于公元4世纪的罗马帝国,通过基督教的传播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庆祝活动。
情人节起源于古罗马时代,8世纪时圣瓦伦丁被认为是它的守护神,因此被称为圣瓦伦丁节。
而感恩节则是美国的传统节日,纪念并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祝福。
其次,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
春节通常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放鞭炮、挂红灯笼、贴年画、舞龙舞狮、亲朋好友相聚共进年夜饭等。
除夕夜的除夕晚会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则包括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唱圣诞颂歌以及参加宗教仪式等。
情人节主要是情侣之间的节日,人们会互赠礼物、送花、走亲近的互动以及晚餐约会等。
感恩节则是与家人团聚,共进丰盛的感恩大餐,并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第三,中西方节日的象征物和寓意不同。
在春节中,红色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颜色,代表了热闹、喜庆和团圆。
红包和福字都是常见的春节象征物,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而在圣诞节中,圣诞树被认为是节日的象征,代表着繁荣和希望。
装饰物如圣诞袜、铃铛、雪花和星星等也是常见的象征物。
情人节的象征物主要是花朵,尤其是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浪漫。
感恩节则以丰收的食物和火鸡为象征,强调感谢和分享的精神。
最后,中西方节日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
春节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同度过佳节。
圣诞节则更加注重友情和慈善,人们会互赠礼物,并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
情人节则突出爱情和浪漫,是情侣之间的重要日子。
感恩节则是让人们反思和感谢,学会珍惜并分享身边的一切。
综上所述,中西方节日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历史背景、庆祝方式、象征物和寓意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存在不同。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增加了人们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交流的机会。
从中美节日看文化差异
![从中美节日看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b32361eb7360b4c2e3f64cc.png)
从中美节日看文化差异一中美节假日的来历1.1中国节假日及其来历春节俗称“过年”。
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
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晚上吃甜食。
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
”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
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娘家“拜年”。
携带礼馍、礼条(带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中国和美国节日的不同
![中国和美国节日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e2078da70029bd64783e2cde.png)
陈早中国和美国节日的不同每个国家有他它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就形成了它们自己特有的节日。
这些节日各有各的意义和特征,通过它们我们能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国家及民族。
从两个国家的节日习俗的比较中,我们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处与差异。
就拿中国和美国来进行比较。
中国的节日可以分成五类:宗教和祭祀性的,纪念活动,庆祝性的,社交游乐性的,还有跟农业劳动有关的。
美国也有其中的四种,可是却没有农业节日。
农业节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因为中国曾经是一个农业大国。
住在城市里的中国人并不太清楚这些节日,可是生活在农村里的人却必须依靠这些农业节来指导他们的生产。
应该什么时候种田,什么时候收割?我们祖先创造的二十四个节气的系统(立春,雨水,大寒,等等)便能告诉我们。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主要靠工业科技为生,它没有跟农业有关的节日。
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人民当中有很多外国来的人,各自带着自己祖国的习俗和传统。
由于美国又是一个民主国家,人人都能享受信仰自由的权利,所以美国就成了世界上宗教种类最多的国家。
这些种类包括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
美国过的节日中,可以说人们最重视的是与宗教有关的节日,如圣诞节,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节日。
政府规定这一天所有的人都放假。
中国不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因为它的执政党不提倡其他的信仰。
当然在现代的中国也有很多人信教,但他们过节时并没有法律规定的假。
可是中国有一种传统的宗教,也就是崇拜祖宗的习惯。
每一年在四月五日清明节时,家家户户都去祭祀祖先,扫墓,烧香,献花。
美国人祭祀的祖先不是他们自己家的祖宗,而是国家的鼻祖,领袖,英雄。
这就是为什么哥仑巴士(Columbus),华盛顿(Washington),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和为国家而献身的荣民都各有各的节日。
除了纪念祖先以外,中美两个国家的人民也纪念一些对全国或全世界有意义的日子。
比如说两个国家都有国家成立日。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54f4d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6.png)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与西方国家的节日以及庆典有着很大的不同。
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典方式和习俗,但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内容、庆祝方式和意义上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与农历联系在一起,它们采用的是中国的农历日历,而不是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阳历。
这导致中国的节日日期在阳历上会有所浮动,而西方国家的节日则固定在阳历上的特定日期。
这是中国节日与西方国家节日第一个显著的区别之一。
其次,中国的节日庆祝活动通常与家庭聚会和亲情有关。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到他们的家乡与家人团圆,并共进团圆饭。
而西方的节日则更加强调社交活动和庆典,例如圣诞节,人们会与朋友和亲人一起庆祝,举行派对和交换礼物。
这代表了中国节日与西方国家节日第二个区别。
第三,中国节日的传统庆祝活动通常与特定的习俗和仪式相关。
例如,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和挂菖蒲等,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而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活动则更加多样化,没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文化背景来庆祝节日。
此外,中国的节日通常会有一定的宗教或文化意义。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日,也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团聚日,同时也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相关。
然而,西方国家的节日通常不具备宗教或文化背景,它们更多地与历史事件或特定的人物相关。
例如,美国的独立日是为了庆祝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
最后,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与农耕文化和自然周期有关。
比如,春节庆祝的是新年和春耕的到来,而且庆祝活动通常与农业劳动的开始和结束相关。
而在西方国家,节日庆典往往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例如感恩节通常在秋季,庆祝丰收和对上天的感谢。
综上所述,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内容、庆祝方式和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节日与农历相关,注重家庭聚会和亲情,有特定的习俗和宗教或文化意义。
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68ff34e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c.png)
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有何不同?对于中国人来说,传统节日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方式,其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在美国,节日主要是由宗教和历史事件衍生而来。
除了感官领域的区别外,两国的节日文化也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探究美国和中国的节日文化差异。
一、节日意义1.美国的节日主要是向历史人物、爱国主义和宗教等方面致敬,意义较为深厚。
例如美国国庆日,人们庆祝的是独立战争胜利和美国宣告独立的日子。
感恩节则是与当地印第安人的历史联系密切,人们感激他们曾经教会了他们如何生存。
2.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由民间活动演化而来,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庆祝农历新年的日子,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二、节日庆祝方式1.美国的节日庆祝通常以游行、烟花、家庭聚会、野餐、糖果分发和商业促销活动为主。
例如感恩节期间,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庆祝这个团聚的时刻。
2.与之不同,中国的节日庆祝方式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在家中张贴春联、放鞭炮,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团圆共度佳节,以及其他一系列习俗和传统活动。
三、节日文化背景1.美国的节日文化背景比较单一,主要是基于欧洲移民带来的文化和传统。
例如万圣节,是从爱尔兰移民中传入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刻有南瓜花样的面具,并在或者在房子前面装饰南瓜灯。
2.相反,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背景博大精深,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不仅有汉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其他民族及地区的不同节庆。
例如端午节,它起源于中国南方的屈原故事,但在地域上某些区域的庆祝方式和食品并不相同。
四、节日氛围1.美国的节日氛围较为广泛,它们往往会在街上、餐馆和购物商场中营造出庆祝氛围。
例如,每逢万圣节,许多城市和小镇都会在市中心举行游行,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游行者。
2.中国的节日氛围则更加亲民和淳朴。
在春节期间,市场上到处都是大红灯笼,新年歌曲声不绝于耳,人们穿上新衣服,互致问候,享受团圆的时刻。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7b029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5.png)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节日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彰显文化特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在于其文化传承的不同背景,因此在形式、内容、庆祝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庆祝方式、习俗传承等三个方面谈一下它们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不同,反映了各自特定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东方文化中,节日起源于祭祀活动,传统的节日与人们的精神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时候,中国人民主要信仰儒教、道教、佛教三大宗教,其中的一些重要节日就形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西方节日的起源主要是基督教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后来随着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时代节令不同,每年的季节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风貌逐渐形成了西方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情人节、万圣节等。
二、庆祝方式的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主要有祭祀祖先、赛龙舟、放烟火、掉颗糖花等活动。
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就是看花灯、吃汤圆等。
看灯会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代表性的节日庆祝方式,灯会有纸灯、玻璃灯、花灯、河灯等等。
吃汤圆则是对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完整体现。
而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则主要是家庭团聚、互赠礼物、舞蹈表演等。
例如圣诞节,人们会在家里装饰圣诞树、吃火鸡宴、交换礼物等活动。
很多西方节日也会有花店、甜品店的促销活动,让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欢度节日,增强人际关系。
三、习俗传承的差异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传承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传承来培养后代,父母会传给孩子包饺子、挂红灯、放鞭炮、串门、看龙舟赛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俗。
而在西方,由于家庭文化的转变、群体的流动及知识的积累,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方式就较少依靠家庭而转向学校和社会机构了。
而传承节日的媒介也有所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广泛地应用于影视、文艺、绘画等文化领域,经久不衰。
而西方节日的习俗则积极运用于制作卡片、采购礼物、赠送花束等,通过市场等途径来推广。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eeacb5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4.png)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带来欢乐和喜悦,也是传承文化的
重要方式。
但是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
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一、节日的起源
中西方的节日起源不同。
中国的节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春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都与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源于宗教信仰,如圣诞节、
复活节、感恩节等。
二、节日的时间
中西方的节日时间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日期来确定的,例如春节
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点。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是以公历日期来确定的,如圣诞节是在每年
的12月25日。
三、节日的庆祝方式
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重视家庭为主,大多数人都
会回家团聚,并进行一些传统活动,例如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
社交方面,一些节日如万圣节、情人节等则更多是为了和朋友聚会、交流感情。
四、节日的文化意义
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有着不同的意义体现。
中国的节日文化中更多的是强调家庭和谐、
亲情友情、感恩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在西方,节日文化也承载了宗教信仰的内容,例如圣
诞节的重要含义是庆祝耶稣的诞生。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在起源、时间、庆祝方式和文化意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但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坚持传统文化同时也融合新文化,让节日文化更加多
元化和丰富化,体现出我们丰富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a1da2e887c24028905fc36e.png)
New Year 新年
在西方国家,尽管圣诞节才是最大的节日,但是新年在人们心目中仍 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除夕之夜晚会是庆祝新年到来必不可少的 活动。西方各国的人们都喜欢在欢快的乐曲和绚丽的光彩中喜气洋洋 地度过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从而迎来新一年的第一天。
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有一个极富有浪漫色彩、最受情侣们欢迎的节日, 这就是每年2月14日举行的情人节。对那些心有所属,平日又羞于启齿 的痴情男女来说,情人节是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在情人节的前 一天夜里,姑娘们便采来月桂树的叶子,贴在枕头上,希望在梦中见 到意中的情人。而3月14作为延续,还有白色情人节 。
Easter 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耶酥复活的重大节日。对基督徒而言,复活节仅次于圣诞 节。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决定,为纪念基督教的创始人耶酥复活,将 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所以,复活节每年的具体 日期不确定。按照基督教的习惯,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教徒们要举行夜间 祈祷。复活节这一天要举行宗教仪式和活动, 如“圣餐”等,人们见面的 第一句话就是“主复活了”。然后人们互赠彩蛋,小孩吃兔子糖,讲兔子 的故事。
三、中西传统节日的类型
1.中国:生产 生活 祭祀三大类型 2.西方:宗教性
岁时节令
岁时:指的是一年四季。 节令:是古人对不同季节自然物候的认识和区分。 将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进行归纳排序,便形成了 岁时节令。
1.1生产类传统节日
生产类传统节日的确立及其活动内容主要是农事 祭祀,即所谓祈年。中国一些传统大节的起源大多 与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春节。
三、中西方的传统节日
春节
俗称“过年”。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早上吃饺子,中午摆 家宴,晚上吃甜食。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 要马上说“岁岁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 面,互说吉利话。晚辈向长辈磕头问候,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初二到初五,出嫁女子要回娘家“拜年”。携带礼馍、礼条(带 肋骨的猪肉)、四种鲜青菜(寓四季长亲)。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3b66b71ddccda38376bafa3.png)
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一、中西方传统节日起源的差异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
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
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例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
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
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差异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再加上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我们的节日就特别注重仪式,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节日。
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
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
西方的节日的庆祝却强调内容的丰富多彩。
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由此可见,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几乎是成两极分化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
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差异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由发展。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7ea86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9.png)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其中节日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方面。
节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文化,反映了其价值观、信
仰体系、历史传统等。
中西方在节日方面有许多差异,以下是其中一些主
要差异的比较。
首先,中西方的节日起源不同。
中西方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不同的文化
和历史背景。
中国的节日多与农业社会相关,例如春节、清明节等,这些
节日与农历和农作息息息相关。
而西方的节日则更多基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例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与基督教的重要事件相关。
其次,中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注重家
庭团聚,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打糍粑球等。
而
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更加个人化和社交化,例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互赠
礼物、进行家庭聚餐,还有圣诞老人的形象出现。
此外,还有许多公共活动,如圣诞市场、音乐会等。
最后,中西方的节日氛围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加热闹喜庆,
通常伴随着舞狮、放鞭炮、赏花灯等庆祝活动。
而西方的节日氛围更加温
馨浪漫,例如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圣诞树,装饰房屋,并在家中播
放节日音乐。
综上所述,中西方在节日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
化在价值观、信仰体系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与理解。
中美感恩节文化异同
![中美感恩节文化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5f04e1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d.png)
中美感恩节文化异同感恩节(Thanksgiving)是中美两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虽然在时间和方式上存在差异,但都具有向上天表达感谢之情的意义。
然而,在中美两国文化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庆祝方式和象征饮食等方面探讨中美感恩节文化的异同。
一、历史背景中美两国的感恩节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
美国感恩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21年,当时美洲原住民和早期的欧洲移民——皮格ミ林人(Pilgrim)共同庆祝了丰收的喜悦。
这次庆祝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感恩节。
随后,美国总统林肯于1863年将感恩节确定为全国性的节日,以表达对上天的感谢和赞美。
至于中国的感恩节,它并不是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存在的。
近年来,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感恩节也逐渐走入中国人的视野。
虽然在中国没有官方的节日,但很多人仍会在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办感恩节相关的活动。
二、庆祝方式在庆祝方式上,中美两国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美国人通常会在感恩节这一天举行家庭聚会,亲人团聚,一家老小共进丰盛的宴席。
此外,大部分美国人还会观看美式足球比赛,逛街购物享受打折优惠。
在感恩节之前,美国还有传统的“感恩节游行”,这是一场盛大的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相比之下,中国人庆祝感恩节的方式则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的强调。
有的人会在感恩节这一天给亲人写信表达爱意,有的人则会制作感恩节卡片或手工艺品送给亲友,以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此外,参加志愿者活动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庆祝感恩节的方式之一,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表达对社会的感激之情。
三、象征饮食在感恩节的餐桌上,美国人和中国人在象征饮食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美国感恩节的标志性传统食物是火鸡(turkey),火鸡在这一天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丰收和平安的象征。
此外,还有由南瓜制作的派(pie)、蔓越莓酱(cranberry sauce)等传统美食。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感恩节这一天往往不以特定的食物为代表,而是以多样的美食来展现感恩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节日的差异摘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底蕴的体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关键字:中国,美国,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正文:节日通常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节日的仪式也有其特殊的意义。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国家文化底蕴的体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美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元旦、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
按照传统习惯的不同,中美庆祝节日的方式也不同。
按照时间先后,主要节日有: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在西方国家,尽管圣诞节才是最大的节日,新年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New Year's Day,晚会是庆祝新年到来必不可少的活动。
西方各国的人们都喜欢在欢快的乐曲和绚丽的光彩中喜气洋洋地度过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
此时,化装晚会特别受欢迎。
来宾们把尊严和谨慎藏在面具之后,打扮得稀奇古怪。
大家无拘无束,尽情玩乐,与平日的行为大相径庭。
在英美两国,午夜钟声一响,参加晚会的人们还要手拉手高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著名的苏格兰民歌。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是除夕夜。
除夕夜:通常过年前的前一天,人们会张灯结彩,贴对联,等到了晚上,也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过完除夕夜就会迎来春节,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
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中国春节的重要性与美国的圣诞节有一拼。
圣诞节:圣诞节是欧美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它原本是耶稣基督(Jesus Christ)诞辰纪念日,如今已成为西方国家全民性的节日,颇似中国的春节。
圣诞节定于每年12月25日,而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Season)往往持续二周。
这段时期里,雪片般的贺卡飞往世界各地,电话线、通讯网频繁地传递人们的祝福和问候;大街小巷粉饰一新,商店橱窗前大减价、大拍卖的广告格外醒目;到处可见人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节日用品匆匆而过,到处可听见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车站、机场里此时挤满了盼望回家的人群,因为圣诞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无论外出多远,人们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虽然在圣诞节这天美国小孩不能像中国小孩过春节那样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但是他们会得到圣诞老人送出的礼物(那些礼物其实是父母送的)。
过完春节紧接着是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同时也是中国情人节之一。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
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在三月份美国有复活节,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
因而复活节可能在从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
复活节是最古老最有意义的基督教节日。
因为它庆祝的是基督的复活。
在这个节日最典型的代表是彩蛋和兔子。
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
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而兔子繁殖力很强,所以人们也把它视为新生命的表现者。
人们常常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复活节彩蛋是兔子下的,并把彩蛋放在花园里,让孩子们玩找蛋游戏。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节假日,与之相对应的美国节日是万圣节。
万圣节:万圣节又名鬼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塞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
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榶果。
主要流行于英语世界,如不列颠群岛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现在,一些亚洲国家的年轻一辈,也开始倾向于过“洋节”,到了万圣节前夕,一些大型外资超市都会摆出专柜卖万圣节的玩具,小商贩也会出售一些跟万圣节相关的玩偶或模型,吸引了年轻人的眼光。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向江中投粽子,还会赛龙舟。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
古代屈原为楚国投江而死,人民很同情他。
因为想尽快把屈原打捞上来,人民争先恐后地划船寻找(后来形成划龙舟);因为怕江里的鱼饿了会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米团喂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粽子)。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感恩节: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
1620年9月,“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离港启航。
在漫无边际的大洋中,漂泊了整整65天,经历了狂风巨浪的种种折磨,方才在马萨诸塞州科德角顶的普洛文斯敦港靠岸。
接着,“五月花”号按计划继续南行,打算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靠岸,但因航行误差,他们来到了普利茅斯附近。
在那里,由于对地形和环境茫无所知,他们十分谨慎地让大部分入仍然留在船上,只派一批精明强干的人出外探测地形。
1个月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普利茅斯港口,并且意外地在这里找到了一个优良的渔港。
这里有几块已经收获过的玉米田,有清亮的淡水小溪,还有十分宜于筑垒设防的山丘,但空无一人。
原来这里是一个印第安人的村落、不久前天花流行。
夺去了全体村民的生命。
几天后,“五月花”号就渡过科德角湾,在普利茅斯港抛锚上岸。
这里成为英国移民在美洲的第二块永久居留地。
后来他们把登岸的一块大礁石命名为普利茅斯石。
到了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寒冷无比的冬季,他们自己搭盖的简陋房屋难以抵御风雪,粮食也不足,再加上繁重的劳动和传染病的侵袭,待到冬天结束,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