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分层训练(十二) 说“木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分层训练(十二)说“木叶”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________“落叶”,________常见,________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________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________由此可见。
A.即使因为所以而因而
B.就是因为所以但因而
C.即使虽然也但也就
D.就是虽然也而也就
解析:选D第二空与第三空是转折关系,第四空与前句并没有转折关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使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前后的预测准确性差距令人大开眼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得出的预测结果,与真实市场产生的结果相去无几
....。
B.作为一家从互联网巨头的影子下走出来的创业公司,“滴滴”不仅是不少移动出行
领域创业者无法躲避的“阴影”,而且当下的“滴滴”自身也有一言难尽
....的“阴影”。
C.从刚开始驻村时的惴惴不安,到驻村半年后的熟能生巧
....,李忠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村“两委”的认可,也赢得了贫困户的心。
D.唐诗就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靠艺术上深刻的诗性取胜。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的浸润是唐诗得以神妙的关键所在。
解析:选C“熟能生巧”是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偏重于具有了技巧性。而这里是指李忠驻村半年后解决问题不费力了,所以应该用“游刃有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G7高速横穿戈壁、草原、城市、乡村、湿地等多种地形,沿途地貌多变,充满挑战,堪称“中国最美公路”,走上一遭就能顺便满足人们横穿中国的心愿。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解析:选B A项,“《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语序不当,“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应把“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调换,应为“《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还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C项,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城市”“乡村”不属于“地形”。D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成分残缺,“受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自然灾害”后面添加“的威胁”。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正所谓“__________”。菊不畏寒,“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白居易云:“__________。”“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说的是菊没有落花的凄凉,不像牡丹和桃花的花瓣大朵凋谢。南宋爱国遗民诗人郑思肖就是借咏菊自励节操:“______________。”
①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②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③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
A.①③②B.③②①
C.②③①D.①②③
解析:选B由第一处横线前的“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可知,此处横线应填入表示很多人爱菊的诗句,故应填③;第二处横线承接“菊不畏寒”,只有②符合这个意思;第三处横线咏叹菊花的品节,应填①。
5.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1)林庚成了北大名师。
(2)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
(3)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
(4)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自从林庚成了北大名师,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6.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解析:选D画面中包括弯月、人、树及影子等,由人所站立的姿态来看,应是向远处眺望,好似有所企盼。A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诗句的意境与画面意境不符。B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中“八月十五夜”与画面中的弯月不符。C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月明”与画面不符。D项,“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意思是“今天晚上朋友到底还会不会来啊?让人立在梧桐树下直到树影散尽”,符合图上的情境。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漫步在诗的郊野
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要的一道“工序”(对于别的文体,这不是必需的,因为它们通过详尽的文字尽可以把内容讲清楚)。上述情况在诗中通常被称为含蓄,即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众多的内容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练的形象中来。下面是臧克家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