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腹股沟斜疝诊疗常规

腹股沟斜疝诊疗常规

腹股沟斜疝诊疗常规【概述】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疝多发于腹部,腹部疝又以腹外疝多见。

腹外疝中常见的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是腹外疝中最常见的种类,多见于男性,右侧多发。

【诊断要点】1症状:好发于男性及有腹内压增高者。

2.及体征:腹股沟包块,坠入或不坠入阴囊,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可回纳入腹腔。

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可阻止腹内容脱出并有冲击感。

3.辅助检查:诊断困难时可查腹股沟区超声或CT,明确疝内容及是否从腹壁缺损区膨出。

【诊断依据】1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

2查体:平卧后可还纳,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可阻止腹内容再次脱出并有冲击感。

3诊断困难时可查腹股沟区超声或CT,有助于了解内容物是否从腹壁缺损区膨出。

【鉴别诊断】1睾丸鞘膜积液:肿块完全局限于阴囊内,透光实验阳性,不能扪及睾丸。

2交通性鞘膜积液:起床、站立后肿块出现并逐渐增大,睡觉、平卧后肿块逐渐减小。

3隐睾: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肿块挤压时有特有的胀痛感。

4急性肠梗阻:不要忽略因嵌顿疝引起的肠梗阻。

【手术适应症】腹股沟斜疝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

【手术禁忌症】全身状态不佳,不耐受手术者;1岁以内婴儿。

【治疗原则】应手术治疗行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

但全身状态不佳,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人可使用医用疝带;1岁以内婴儿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内环。

【转归判断标准】1痊愈:腹股沟包块消失,增加腹压也不出现。

2好转:腹股沟包块减小或消失,但增加腹压后仍可出现。

3加重:腹股沟包块嵌顿、绞窄。

4死亡。

【危重症】绞窄性肠梗阻:判断标准:既往斜疝病史,突然用力后肿块突出,不能还纳,伴有明显疼痛,疝被盖组织炎症。

抢救措施:急诊手术探查。

有肠坏死者行肠切除肠吻合,一般不做疝修补术。

抢救成功标准:坏死组织切除,腹痛、发热等症状缓解,感染控制,生命体征平稳。

腹股沟疝诊疗常规

腹股沟疝诊疗常规

腹股沟疝诊疗常规腹股沟疝概述、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病因1.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3.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分类1.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 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 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 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 股血管周围疝:进入股血管前侧或外侧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

2.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可分为:1) 易复性疝:疝常在站立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腔。

2) 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无器质性病理改变。

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的一种,指腹腔内脏(如盲肠、乙状结肠、膀胱等)构成疝囊的一部分。

3)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纳,但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4) 绞窄性疝:嵌顿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现了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3.特殊类型的疝由于进入疝囊的内容物相对特殊,对疾病的发展和疗有一定的影响,包括:1) Richter 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虽有嵌顿或发生绞窄,但床表现可无完全性肠梗阻。

2) Littre 疝:嵌顿的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为 Meckel 憩室)。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1.6个月内的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

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

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或有缺损者。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主要特征是腹部脂肪和肠管脱垂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或阴唇。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男性,但也可能在女性中出现。

腹股沟疝可能引起不适和疼痛,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制定了以下指南,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诊断腹股沟疝的方法1. 病史询问: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疝的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触发因素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在患者的腹股沟区域进行仔细的触诊,以寻找肿块和腹股沟区域的膨胀。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帮助确定疝的类型和确定脱垂的组织。

二、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小型、无症状或轻度不适的腹股沟疝,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这包括限制重物的搬运、避免用力和腹压的活动,并穿戴特制的疝托带。

2. 手术治疗:对于大型、引起疼痛或不适的腹股沟疝,手术是常规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a) 传统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手术需要进行较大的麻醉和切口,手术风险较高,但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b)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利用小切口和摄像头进行操作,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c) 等级依据:对于患者的手术选择,应根据腹股沟疝的大小、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决策。

三、术后管理和复发预防1. 术后的护理: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护理,包括休息、伤口的清洁和换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负荷搬运等。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术后管理计划。

2. 复发预防:术后复发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复发,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控制体重、避免用力和腹压、加强腹肌和腹腔闭合等。

四、并发症的处理1. 肠梗阻:肠梗阻是腹股沟疝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胃肠道梗阻的症状。

对于患有肠梗阻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肠梗阻。

2. 疝嵌顿:疝嵌顿是腹股沟疝的另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和腹股沟肿胀。

【临床路径】腹股沟斜疝(单侧单纯性)诊疗常规

【临床路径】腹股沟斜疝(单侧单纯性)诊疗常规

腹股沟斜疝(单侧单纯性)诊疗常规【概述】腹股沟疝在小儿中均为斜疝,几乎没有直疝。

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腹腔内脏器进入而发生疝,一般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手术年龄多在2岁以内。

【诊断标准】1、单侧腹股沟区、阴囊可复性肿块,活动后增大,平卧、安静后可消失。

2、肿物呈囊性感,无疼痛不适,手法复位可还纳腹腔。

3、透光实验阴性。

【纳入标准】1、年龄<14岁。

2、查体于单侧腹股沟区、阴囊触及囊性肿块,手法复位可还纳腹腔。

3、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合并症、急、慢性感染。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查体腹股沟有可复性肿块,内环口较大,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合并症、急、慢性感染。

(2)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三天换药,七天拆线。

2、药物(1)术中:麻醉药物。

(2)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快速筛查,胸透,心电图。

【出院标准】1、刀口Ⅰ/甲等愈合。

2、体温正常。

3、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9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100%,病死率:0,复发率<3%3、切口感染率<0.1%编码:015b 疾病名称:腹股沟斜疝(单侧)适用对象:成人腹股沟斜疝(单侧)拟行:腹股沟斜疝(单侧)修补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0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前住院天数: 2 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腹股沟和 (或 )阴囊的可复性包块;
2、体格检查:包块光滑、整齐、稍有弹性,上界不清,可还纳腹腔,透光试验(-);
二、辅助检查
1、腹股沟及阴囊彩超(不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临床资
料中前两项;【术前
准备】
入院第一天:血液分析、血凝五项、肝肾功及电解质、免疫术前全套、胸部X线摄片;不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方法】腹股沟疝囊
高位结扎手术【术后处
置】
1、术后第 1 天: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完成术后医嘱;术后必要的补液及观察病情变化;
2、术后第 2-3 天:主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情况;术后
对症治
疗;连续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观察及换药;
3、术后第 4 天:主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恢复情况;随访及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开具出院证医疗证明书。

【手术人员要求】
按医院医生手术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具有手术资格者方可主刀手术。

疝气临床诊疗指南

疝气临床诊疗指南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1、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

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2.1 病因2.1.1 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

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股血管周围疝:进入股血管前侧或外侧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

3.1.2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可分为:1)易复性疝易复性疝:疝常在站立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腔。

2)难复性疝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无器质性病理改变。

滑动性疝是难复性疝的一种,指腹腔内脏(如盲肠、乙状结肠、膀胱等)构成疝囊的一部分。

西医外科治疗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西医外科治疗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西医外科治疗腹股沟疝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病因: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

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2.临床表现:(1)可复性疝:临床特点是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

(2)滑动性斜疝:临床特点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

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黏连。

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两侧发病率之比约为1: 60(3)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

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回纳。

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4)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査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岀现休克体征。

【体格检査】1.全身检查。

2.肿块的大小位置是否可回复等,伴随腹部体征。

【辅助检査】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腹部B超检查。

【诊断】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查体确诊。

如果疝气比较小,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B超检查就基本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1.睾丸鞘膜积液。

2.交通性鞘膜积液。

3.精索鞘膜积液。

4.隐睾。

5.急性肠梗阻。

【治疗原则】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半岁一下婴幼儿不宜手术者,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

2.手术治疗: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关闭疝门即内环口,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腹股沟疝的诊疗及护理

腹股沟疝的诊疗及护理

腹股沟疝的诊疗及护理
发生于腹股沟处的各种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

根据疝的解剖部位不同,常见的有斜疝和直疝。

其中腹股沟斜疝占腹外疝的90%以上,多发生于小儿或青年人,而直疝多发生于老年人。

【主要表现】
(1)腹股沟斜疝:腹股沟区出现包块,男性可下降至yin囊,女性可下降至大yin唇,包块呈梨形,站立位或腹压增高时易出现,平卧位或用手挤压包块时消失,可有局部不适、下坠感。

腹股沟斜疝易嵌顿,发生嵌顿时局部压痛,不能还纳人腹腔,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2)腹股沟直疝:包块自直疝三角突出,一般呈半球形,腹股沟直疝一般不易发生嵌顿。

【治疗与护理】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内的小儿,随年龄增长,部分患者可自愈。

不适宜手术的小儿或年老体弱、伴有其他严重疾患者,可使用疝带。

(2)手术治疗:适用于大多数腹股沟疝及嵌顿疝。

(3)护理措施:①根据患者左右侧、体型选择疝带,以保证使用方法正确、可靠。

②手术者按手术要求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③手术后适当休息3个月,然后可做轻工作。

小儿腹股沟斜疝诊疗指南

小儿腹股沟斜疝诊疗指南

小儿腹股沟斜疝诊疗指南小儿腹股沟疝诊疗指南一、小儿腹股沟斜疝【病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激素作用及引带的牵引由腹膜后间隙下降至阴囊的同时,腹膜在内环处向外突出形成腹膜鞘状突并穿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在女性,相当于男性胎儿下降的时期,也有一腹膜鞘状突穿过腹股沟管降人大内,称为Nuck管,在正常情况下出生时约90%的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至生后第二年约半数仍然呈开放状态。

鞘状突的开放和腹腔压力的增高,如便秘、咳嗽、腹水、腹部肿瘤和长期哭闹等腹腔内脏器进入鞘状突便形成腹股沟疝。

男孩右侧较左侧下降晚。

右侧鞘状突闭合相对较晚是右侧腹股沟疝发病率高的原因。

鞘状突部分未闭合时使鞘状突形成一狭窄的管腔,腹腔内脏器难以进入,但腹腔中的液体可以进入其中,从而形成多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病理】根据鞘状突闭塞的不同形态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腹膜鞘状突完全未闭,疝囊的主要部分为固有鞘膜囊和精索鞘膜,在疝囊内,称为疝,此种类型多见于下降不全的病例;另一种类型是鞘状突位于精索部分未闭合,疝囊止于精索固有鞘膜之间,疝囊内看不到睾,称精索疝。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疝,约占95%以上。

疝内容物随不同年龄有所不同,婴幼儿时疝内容物多为小肠、盲肠,有时阑尾也可进入疝囊;年长儿大网膜可进入疝囊内。

女性疝内容物除上述以外,有时还有卵巢输卵管。

极少数患儿疝囊较大,盲肠、膀胱或卵巢构成疝囊的一部分,称为滑动性疝。

疝入的脏器有时容易发生嵌顿,但因小儿腹壁发育较差疝囊颈组织薄弱,腹横筋膜多有弹性,腹股沟管比较短,因此较少发生坏死,且多数可通过手法复位获得成功。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大多数出现在婴儿期,小儿哭闹、大便、站立、腹部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腹压减低时包块变软或还纳。

还纳过程当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俗称“疝气”源于此体征。

将肿块还纳后可扪及该侧皮下环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用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打击感,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临床资料
1、腹股沟和(或)阴囊的可复性包块;
2、体格检查:包块光滑、整齐、稍有弹性,上界不清,可还纳腹腔,透光试验(-);
二、辅助检查
1、腹股沟及阴囊彩超(不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中前两项;
【术前准备】
入院第一天:血液分析、血凝五项、肝肾功及电解质、免疫术前全套、胸部X线摄片;不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方法】
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
【术后处置】
1、术后第1天: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完成术后医嘱;术后必要的补液及观察病情变化;
2、术后第2-3天:主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情况;术后对症治
疗;连续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观察及换药;
3、术后第4天:主治医师查房,了解伤口恢复情况;随访及交
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开具出院证医疗证明书。

【手术人员要求】
按医院医生手术资格准入制度规定,具有手术资格者方可主刀手术。

股疝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股疝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股疝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股疝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股疝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诊断要点
疝块往往不大, 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
的突起。

平卧回纳内容物后, 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 这是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的缘故。

由于囊颈较狭小, 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我们`搜集整理。

一部分病人可在久站或咳嗽时感到患处胀痛, 并有可复性肿块。

二、手术治疗
(一)及时手术
股疝容易嵌顿, 一旦嵌顿又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

因此, 股疝诊断确定后, 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法
1.McVay修补法:在精索后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2.三韧带法:在处理疝囊之后,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把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和耻骨肌筋膜缝合在一起, 以关闭股环。

也可用无张力疝修复法或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

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 个月内的小儿疝不能自愈,需临床观察。

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

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

嵌顿性疝嵌顿时。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5-7天。

(四)术前准备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超及CT检查。

(五)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手术前0.5小时。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联合监测麻醉(MAC),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人工合成疝修补网片。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通常无需输血。

(七)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而定。

2.术后用药(八)出院标准。

1.切口对合好,无红肿、渗液、裂开及大面积皮下淤血情况。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手术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腹股沟嵌顿疝和绞窄疝因病情严重且变化快,可能有疝内容物坏死,须急诊手术治疗。

2.合并有影响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实施的疾病,或发生其他严重疾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突出物,患者常感到隐痛或不适。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保守治疗是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减轻症状和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首先,患者需要避免举重或过度用力,因为这会增加腹股沟区域的压力,加重症状。

其次,保持体重适中,避免肥胖对腹股沟区域造成过大负担。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腹压。

对于轻度腹股沟疝气患者,保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对于症状严重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气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开放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腹股沟区域切开,将脱出的腹内器官置入腹腔,然后加强腹壁组织,以防止再次脱出。

腹腔镜手术则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效果通常较为明显,能够有效根治疾病,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需要患者在手术前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和了解。

除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外,一些患者还可以通过穿戴腹股沟疝气矫形器来缓解症状。

矫形器通过对腹股沟区域进行支撑和压迫,可以减轻腹股沟疝气患者的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

因此,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矫形器进行辅助治疗。

总的来说,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症状的患者,而手术治疗则是更为彻底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腹股沟疝气患者有所帮助。

成人腹股沟疝科普之诊疗指南

成人腹股沟疝科普之诊疗指南

悦读专栏·甄选-152 - Family life guide班立杰文(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当人体的某个脏器通过薄弱的缺损或者孔隙进入到另一个位置,这一现象在医学中就被称为“疝”。

当我们机体腹腔内的脏器在经过腹壁的缺损、或薄弱区时,冲出皮下向外突出,这时就会有肿块形成,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为“腹外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疝气”。

而所谓的“腹股沟疝”,主要是指发生在我们腹股沟区的“疝气”。

那么关于“成人腹股沟疝”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成人腹股沟疝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成人腹股沟疝在不同分类标准下有不同的名称:根据发生位置的不同,成人腹股沟疝可有分为以下几种:①斜疝;②股疝;③直疝;④马鞍疝;⑤股血管周围疝;⑥复合疝。

根据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中的不同情况,可将成人腹股沟疝分为以下几种:①易复性疝;②难复性疝;③;④绞窄性疝。

除了上述分类标准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成人腹股沟疝,具体如下:(1)肠管壁疝(Ritcher 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突出的疝内容物并不是患者的整个肠管,而是部分肠壁。

(2)小肠憩室疝(Littre 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突出的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

(3)滑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疝内容物属于膀胱、乙状结肠等。

(4)阑尾嵌顿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疝内容物为阑尾,同时,在该类成人腹股沟疝发作的过程中,还会伴有嵌顿问题。

(5)逆行性嵌顿疝:该类成人腹股沟疝主要是指突出的小肠发生严重扭曲问题,这时就可能导致多处肠已经发生坏死。

成人腹股沟疝的致病因素对于患有成人腹股沟疝的患者而言,可能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先天因素影响,比如患者腹股沟发育不良就可能引发成人腹股沟疝。

(2)后天因素影响,比如患者高龄、生长发育不良、营养代谢不良等,都可能引发成人腹股沟疝。

(3)除了上述两点基础因素以外,还有就是长期吸烟、咳嗽、便秘等诱发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成人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

腹股沟疝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一)腹股沟斜疝1.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较大时可进人阴囊或大阴唇。

2.肿块在站立、行走或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挤压后可还纳入腹腔,如肿块不能完全还纳,应考虑为难复性疝。

3.肿块柔软、有弹性。

腹股沟外环扩大、松弛。

压迫腹股沟内环,可阻止肿块出现。

4.疝嵌顿时,肿块变硬、不能还纳,除局部疼痛外,还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5.若嵌顿疝不能及时解除,由于肠管及系膜受压过久,导致血运障碍,引起肠壁坏死,成为绞窄疝,可以导致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二)腹股沟直疝1.老年人、体弱和伴有腹压增高的患者多见。

2.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呈半球形,不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还纳肿块后压迫内环口,肿块可再出现,极少嵌顿。

【治疗原则】1.寻找并治疗发病诱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1岁以内婴儿除嵌顿疝外,有自愈可能,可以暂不用于术治疗。

3.年老体弱或有全身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压迫腹股沟区以缓解症状和防止嵌顿。

4.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和绞窄性疝时,肠管坏死、局部感染严重的病例。

(2)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适用于斜疝或直疝。

其中Bassini法应用最多。

(3)疝成形术:适用于各种疝,尤其是巨大疝、复发疝、直疝、腹股沟管后壁严重缺损的患者。

以人工合成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方法较为理想。

(4)嵌顿疝的治疗①年老体弱、伴有各种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嵌顿时间短(一般不超过4~6小时)和估计无肠管坏死者,可试行手法复位还纳,还纳后应观察4~6小时,注意有无腹膜炎表现。

如出现腹膜炎应及时剖腹探查。

②除以上情况外,嵌顿疝应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判断有无肠管坏死,如肠管已坏死或局部感染严重时,应只行疝囊高位结扎,不宜作修补或成形术。

腹股沟疝常规

腹股沟疝常规

腹股沟疝常规诊断:主诉: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4年现病史:患者自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区一包块,伴有坠胀感,无畏寒发热和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及呕血黑便,无腹泻及便秘,无咳嗽及呼吸困难。

肿块以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可回纳消失。

近来包块增大至5×3cm大小,突出频繁,平卧后不可自行回纳腹腔,需用力压迫尚可。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拟“右腹股沟疝”收住我病区。

病程中患者精神尚可一般,食纳、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

平素体健,高血压史八年,口服“硝苯地平”控制可;既往有“阑尾切除术史”史。

否认肝炎病史,否认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腹部一般情况:腹部平坦,未发现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股沟肿块形状、位置、与内环口关系:右侧腹股沟区站立位可见一梨形包块约5X4cm,进入阴囊,质地软,边界清楚,无压痛,平卧位后肿块可回纳,触及外环口及内环口扩大,可容纳一指。

腹股沟肿块内容物:腹股沟肿块与精索有无关系:牵拉睾丸阴囊有无鞘膜积液:触及睾丸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鉴别诊断:右侧隐睾:后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男性,一侧阴囊空虚,在腹股沟区可扪及肿块且不能回纳。

诊疗计划:1. 入院介绍,健康宣教,病情介绍及诊疗方案说明。

2.完善入院各项常规检查,明确有无手术禁忌。

4.待检查完善后,择期手术治疗。

1、入院检查:(一周内在门诊检查过的项目可以不查)●三大常规●凝血项●生化全套●输血常规●ECG●全胸片骨盆片2、手术前处理●术前谈话⏹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心、脑血管意外(针对老年患者)⏹损伤精索⏹术后感染、疝复发⏹睾丸缩小⏹术后切口异物感、疼痛●手术医嘱:⏹××时在腰麻下行疝无张力修补术⏹备皮⏹青霉素皮试⏹NS 100 ml⏹先锋美他醇2.0g 术前30min(麻醉诱导前)⏹术前晚灌肠一次3、术后处理⏹NS 100 ml⏹先锋美他醇2.0g ivgtt bid(麻醉诱导前)●适量补液●术后第一天半流质、拔除尿管●术后第二天换药●术后第四天出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股沟疝诊疗常规
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

右侧多于左侧。

(一)分类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骑跨疝:直疝与斜疝共同发生,骑跨腹壁下动脉。

(二)诊断
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腹压增加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

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

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

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

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难复性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

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性疝往往表现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

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粘连。

临床上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类型的疝应有所认识,否则在手术修补时,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

a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

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

b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c 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

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在上述基础上出现腹膜炎体征并发热或白细胞升高等改变。

(三)鉴别诊断
腹股沟斜疝应与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髂窝部寒性脓肿、直疝鉴别。

腹股沟直疝应与斜疝鉴别。

对于急腹症患者应考虑疝的可能,常规检查腹股沟区。

(四)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重点是腹横筋膜的修复,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A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在内环处显露斜疝囊颈,在囊颈根部以粗丝线作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术,随即切去疝囊。

此手术没有修补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因此仅适用于婴幼儿,因其在发
育中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但对成年人不能预防其复发,应增加疝修补术或疝成形术。

疝囊切除高位结扎术也适用于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感染的病例。

B疝修补术:方法很多,通常有加强腹股沟前壁和后壁两类手术,目的是修补业已存在的缺损。

a Bassini法:修补内环后,在精索后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b Halsted法:修补内环后,将精索置于皮下,在其深面先和腹内斜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的对合缝合,再做腹外斜肌腱膜缝合。

此法也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斜疝,但由于精索移位较高,可能影响其发育,不适用于儿童与年青患者,适于老年人大斜疝。

c Ferguson法:修补内环后,在精索前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d Mc Vay法。

修补内环后,在精索后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于耻骨梳韧带上,以达到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目的。

此式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成人大疝、老年人和复发性斜疝及腹股沟直疝。

e Shouldice法:把内环与耻骨结节之间薄弱的腹横筋膜切开,适当游离后,将其外下叶边缘缝至内上叶深面,并新建大小适当的内环,然后将内上叶边缘缝至腹股沟韧带。

放回精索,把腱膜弓缝至贴临腹股沟韧带的腹外斜肌腱膜深面。

在Shouldice修补方式的基础上,又可简化为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而不做其他修补。

该方法对较小的斜疝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被称为改良Shouldice法。

C疝成形术
适用于巨型斜疝、复发性疝、腹股沟管后壁严重缺损,周围组织薄弱,或有较大张力宜采用自体组织或合成补片作为替代物进行疝成形术。

D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嵌顿发生(成人3-4小时,婴幼儿不超过12小时)可先采用头低脚高位,充分镇痛,解痉后试行手法还纳,择期手术修补。

如不能还纳需要紧急手术还纳疝内容物及修补;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缝合切口,待二期手术修补。

少数嵌顿性或绞窄性疝,临手术时因麻醉的作用而回纳腹内,以致在术中切开疝囊时无肠袢可见。

遇此情况,必须仔细探查肠管,以免遗漏坏死肠袢于腹腔内。

必要时另作腹部切口探查之。

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

绞窄的内容物如系大网膜,可予切除。

E骑跨疝
较小的直疝疝囊可以牵至腹壁下血管外侧,与斜疝疝囊融合成一,按斜疝手术方式处理。

较大的直疝疝囊不能满意将其牵至腹壁下血管外侧时,可横向切开腹横筋膜,切断结扎腹壁下动、静脉,充分显露两个疝囊并切除,最后横向缝合腹膜及腹横筋膜。

F滑疝
滑疝是疝内容物是疝囊壁的一部分,修补时宜将滑疝变成可复性疝再进行修补。

G复发性腹股沟疝
预防复发性腹股沟疝手术宜做到:①准确可靠的疝囊高位缝扎;②妥善修补内环;③合理选择术式;④修补术的间隔不太宽,避免修补处张力过大;⑤防止术中损伤神经和术后并发血肿,⑥防止感染。

病人全身和局部因素:如老年、体弱、腹壁肌肉软弱严重、局部缺损过大,术后没能控制引起腹内压增加的伴随病;此外,术后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也是造成术后复发的因素、应以注意。

再行手术修补。

根据腹股沟壁缺损情况,采取Bassini、Mc Vay手术,或施行疝成形术(自体移植阔筋膜或应用金属丝网及网状合成材料)。

加强腹股沟三角区。

(七)术后并发症
血肿或残留疝囊积液;腹股沟区灼痛;手术区腹肌无力;精索损伤;膀胱损伤;血管损伤等。

(八)术后复发率
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约在2-3%左右,如存在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排尿困难等腹内压增高因素,复发率还会升高。

直疝修补术后复发率高与斜疝。

手术操作失误是造成复发的原因之一。

容易发生的手术失误有:修补术后张力过高,未采用减张切口;未修补内环或修补过于松弛;术中遗漏疝囊;组织无力,不足以支持修补;修补的同时忽略其他并存的疝;术后形成较大血肿或术后伤口感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