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08 09:15:45

自2001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 4年8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与物流相关的政策措施后,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鼓励物流业开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统计角度了解国家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和区域发展状况以及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依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等资料,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它是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与环节集成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复合型产业。为行文方便,以下将“现代物流业”简称“物流业”。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按行业、地区代表性原则,物流业可划分为专业物流活动和自主物流活动。其中,专业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铁路货物运输,货运火车站,其他铁路运输辅助活动”等21个行业小类;自主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4大行业门类,是这些行业门类中一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的选择,即这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本身承担自己企业生产产品的物流活动。本工程的研究与上述行业界定的口径是一致的。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以下内容从总体规模、区域布局、经济效益、基础设施运营四个方面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状况展开分析。

<一)总体规模

1.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较快,物流需求旺盛

社会物流总额是报告期内社会物流物品的价值总额。从总规模看,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长较快。1991年社会物流总额仅为3.0万亿元,2008年的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达到89.9万亿元,二十年间,环比发展速度均超过百分之百<图1)。

图1社会物流总额趋势图

社会物流总额的较快增长基于旺盛的社会物流需求,可以由GDP的物流需求系数衡量,它是指单位GDP

产出需要多少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简称物流需求系数。1991年至2009

年间,物流需求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物流需求系数发展最快的是工业品物流,其次为进口货物物流;再生资源、单位与居民物品的物流需求系数波动持平,而农产品的物流需求系数反而下降<图2)。

图2 各类物流产品的每单位GDP需求系数

2.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幅回落,物流业效率逐步提高

社会物流总费用是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200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54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2007年回落4.4个百分点。

从1991年至2008年,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缓慢下降,从24%左右下降到21.5 %。特别是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例下降趋势明显,由1991年的17.1%下降到2008年的6.1%,平均每年下降约0.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效率正在逐步提高。

3.物流业增加值不断增加,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物流业增加值是反映物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是衡量物流业及经济发展水平的

重要依据。2008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996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6%,比1991年的1851亿元增长了10余倍,年均递增10.0%,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约2

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物流业发展越快

,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越快,综合实力增强。发展最快的是流通加工业和包

装业,年均增速为22.3%;其次是邮政业,年均增速19.9%<表1)。

表1 物流业增加值构成与增长速度

<二)区域布局

1.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数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中部

截至2008年底,全国物流业法人单位数为13.3万家,其中,道路货物运输和运

输代理服务业法人单位最多,分别为5.3万和3.6万家。法人单位的区域布局呈现“4+1+1”格局<图3),其中,“4”是指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四大

区域,“1+1”是指东西物流通道和南北物流通道。四大物流区域的法人单位数占全国的4成以上;重庆、四川、安徽、湖北依附长江流域优势成为东西物流通道;河北、河南两省在地理位置上南北相连,承载着我国南来北往大量的物流活动。截至2008年底,全国专业物流从业人员为335.3万人,呈现区域分布不均衡

的特点,仅鲁、沪、苏、粤四个地区就吸纳了38.6%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均在20万人以上;而藏、宁、青是从业人员规模最小的地区,从业人员数不足1万人。

图3 物流业法人单位地区分布图

2.固定资产投资加大,东部密集、西部相对稀少

自1991年至2008年,国有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从357亿元增加到17508亿元,增长了48倍,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贸易业和流通加工业与包装业。其中,仓储业和邮政业合计占6.0%,所占比重最大。

从固定资产原值来看,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密集,西部地区相对稀少的分布特点。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集中了大量物流资金,其中沪、粤、鲁、苏等省市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1962.6亿元、1800.3亿元、1592.3亿元和1348.5亿元,是我国物流业资金最密集的区域;而滇、甘、黔、宁、青、藏等西部省份的固定资产原值均不足100亿元,其中西藏仅为7.3亿元,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60。

<三)经济效益

1.物流业经济效益转好,道路货物运输行业领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