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的监测

合集下载

颅内压的监测

颅内压的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适应症:1、有颅内出血倾向者2、有脑水肿倾向者3、术前已有颅内压增高者,如梗塞性脑积水需行脑室外引流者。

方法:1、植入法。

经颅骨钻孔或经开颅手术将微型传感器置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

2、导管法。

在颅腔内得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导管,将传感器与导管连接,使导管内得脑脊液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

有创ICP监测虽然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得一些典型症状与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得判断也受检测者经验与水平得影响,因此就是不够准确得。

判断ICP变化最准确得方法就是进行有创得ICP监测,实施得指征为:①所有开颅术后得病人;②CT显示有可以暂不必手术得损伤,但GCS评分<7分,该类病人有50%可发展为颅内高压;③虽然CT正常,但GCS<7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二项以上者:①年龄>40岁;②收缩压<11、0kPa;③有异常得肢体姿态,该类病人发展为颅内高压得可能性为60%。

有创ICP监测得方法(1)脑室内测压:在颅缝与瞳孔中线交点处行颅骨钻孔并行脑室穿刺,或在手术中置入细硅胶管,导管可与任何测压装置相连接。

作者习惯通过DOME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得测压系统相连接,结果非常满意。

为便于引流脑脊液,可在DOME前端连接一个三通。

如果没有电子测压装置,则改用玻璃测压管测压。

脑室内测压最准确,且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控制颅内压,但有损伤脑组织得风险,在脑严重受压而使脑室移位或压扁时也不易插管成功。

此外,导管也容易受压或梗阻而影响测压得准确性。

脑室内测压最严重得并发症就是感染,因此管道内必须保持绝对无菌并防止液体返流。

(2)硬膜下测压:即将带有压力传感器得测压装置置于硬脑膜下、软脑膜表面,可以避免脑穿刺而损伤脑组织,但准确性较脑室内测压差,感染仍就是主要风险。

(3)硬膜外测压:将测压装置放在内板与硬膜之间,无感染风险,但准确性最差。

dt医学术语

dt医学术语

dt医学术语DT医学术语:颅内压监测颅内压监测是一种用于监测颅内压力变化的技术。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

颅内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颅内疾病状态,如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压监测通常通过将压力传感器植入到患者的颅内腔内来实现。

这一传感器可以测量颅内腔内的压力,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仪器上进行记录和分析。

在植入传感器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并在手术室内进行操作。

颅内压监测对于一些严重的颅内疾病非常重要。

例如,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可能会升高,导致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进而引发脑损伤的进一步恶化。

通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颅内压力的增加,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颅内压监测还可以用于评估脑肿瘤的状态。

脑肿瘤的存在会导致颅内腔内的压力增加,进而影响脑功能。

通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延缓肿瘤的进展。

在进行颅内压监测时,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植入传感器可能会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颅内压监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准确评估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状态。

尽管如此,颅内压监测仍然是诊断和治疗颅内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提供有关颅内压力变化的实时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疾病的进展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压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准确的诊疗服务。

颅内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术语,用于监测颅内压力变化。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颅内疾病的状态,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尽管存在一些风险和局限性,但颅内压监测仍然是诊断和治疗颅内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颅内压监测技术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颅内压监测技术

颅内压监测技术

无创监测技术
人工智能辅助数据解读
开发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技术是未来的 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可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和其他并发症。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解读颅内 压数据,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远程监测
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远程颅内 压监测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这将 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持续的监测。
05
颅内压监测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脑部疾病,如脑外伤、脑出血、 脑肿瘤等,通过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指导治疗 和评估治疗效果。
工作原理
03
压力传感器
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
颅内压监测技术通常使用压力传感器来测 量颅内压力。传感器通常放置在颅骨上或 脑组织内,能够实时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 。
传感器将监测到的压力数据通过无线或有 线的方式传输到外部设备,如监护仪或计 算机上,以便医生实时查看和记录。
局限性
01
02
03
侵入性
大多数颅内压监测技术需 要侵入性操作,这增加了 感染的风险和其他潜在并 发症。
设备依赖
使用颅内压监测技术需要 依赖专业的设备和技能, 这可能限制了其在某些医 疗设施中的使用。
数据解读
颅内压数据需要专业的医 生进行解读,而且数据的 解读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
未来发展方向
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判断手术效果,例如在脑肿瘤切除手术后 ,如果颅内压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切除不彻底或有其他 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处理。
重症监护病房
01
02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颅内压监测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 于颅脑外伤、脑出血等重症患者,持续监测颅内压可以及时发现颅内 压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为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颅内压监测是一种在患者颅腔内部安置压力传感器以监测颅内压力的技术。

以下是颅内压监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选择合适的患者:颅内压监测一般适用于疑似颅内高压病变的患者,如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

需要经过临床医生的评估和判断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监测。

2. 预防感染:颅内压监测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容易引起感染。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洗胃、防止呕吐,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及时更换并清洁导管。

3. 遵守操作细节:颅内压监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前需要彻底洗手并戴手套、帽子和口罩。

确保材料的无菌和正确放置,避免导管折断或异物进入。

4. 导管位置调整:导管位置的设置对于准确监测颅内压力非常重要。

在植入导管前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确定导管位置的合适位置。

5. 观察并记录:颅内压监测需要持续观察颅内压力的变化,并进行准确记录。

观察主要包括颅内压力的绝对值和波形的变化,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

6. 正确处理异常值:颅内压力监测时可能出现异常值,如高压、低压或突然变化。

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用药控制颅内压力、调整患者体位等。

7. 紧急情况的处理: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颅内压过高引起的紧急情况,如脑疝等。

需要及时处理,并保持与其他医疗人员的沟通和协作。

请注意,颅内压监测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和设备的医疗操作,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完成。

以上提供的仅是一些建议,具体操作仍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和现场情况来确定。

颅内压力测定方法

颅内压力测定方法

颅内压力测定方法
颅内压力测定是通过检测颅内生理压力来评估颅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颅内压力测定方法包括:
1. 脑室穿刺:通过向脑室注入导管或针进行测压,可以直接测量脑室内的压力。

该方法需要在手术室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2. 颅内压监测:通过将导管或传感器放置在颅内,测量颅内压力。

常见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包括颅内压导管和颅内压传感器。

这些装置可以实时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

3. 颅外压力测定:通过测量脑脊液在脑室入口的压力,来间接估计颅内压力。

常见的颅外压力测定方法包括腰椎穿刺和额角突压力测定。

4. 颅内压指标:通过检测非侵入性指标来间接评估颅内压力。

常见的颅内压指标包括颅内压波形、颅内压的持续时间和颅内压的峰值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颅内压力测定方法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操作,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颅内压监测PPT课件

颅内压监测PPT课件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监测需求,选择合 适的颅内压监测设备,如颅内压监护 仪、脑室内压力计等。
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
确保设备安装正确,避免误差和干扰,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的解监测数据,分析患者的颅内 压变化情况,判断病情状况和治疗效果 。
VS
监测数据的处理
THANKS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能 导致脑疝,这是一种危 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
要立即就医。
02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的直接方法
脑室内监测
通过在脑室内放置压力传感器, 直接测量脑脊液压力,反映颅内
压水平。
硬膜下监测
在硬膜下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硬 膜下腔的压力,间接反映颅内压。
脑实质内监测
在脑实质内植入压力传感器,直接 测量脑实质内的压力,反映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的间接方法
01
02
03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生命体征等指 标,间接评估颅内压。
腰椎穿刺压力测量
通过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 压力,间接反映颅内压水 平。
经颅多普勒超声
利用超声波测量颅内血流 速度,间接评估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优点
直接测量颅内压力,准确度高;能够 实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及时发 现和干预颅内压升高。
详细描述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呕吐等症状。通过颅内压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颅内 压情况,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况还 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
04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监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监测设备的选择
对颅内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存储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一、颅内压监测方法(一)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除麻醉诱导至切开硬脑膜期间可用颅内压监测观察麻醉药物和操作对颅内压的影响外,一般多用于术后监测,以指导降颅压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1.腰部脑脊液压测定方法简单,校正及采集CSF容易,但有增加感染的可能,对已有脑疝的患者风险更大,也有损伤脊髓的报道。

2.硬脑膜外ICP测定由于硬脑膜外腔不能通过液体传感,只能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或将压力传感器直接放置在硬脑膜外,术中使用受到限制,多用于术后监测。

3.硬脑膜下ICP测定将压力传感器直接放置在硬脑膜下直接测压,数据不如脑室内置管精确可靠。

4.脑室内置管测定ICP将导管置入侧脑室内,传感器的零点与外耳道水平进行测定。

此法必须钻孔穿刺脑实质,长时间留置导管有一定难度,易合并感染、出血。

对已有脑室系统梗阻的患者其价值受影响。

5.脑实质内ICP监测采用光导纤维导管通过钻孔插入脑实质,压力通过导管末端光反应膜的运动被感应,通过数字或类似方式来显示。

在放置前必须进行系统校正,该系统抗干扰强,可正确反映ICP变化,但费用昂贵,操作过程中神经组织如有梗阻可以破坏光导纤维,使ICP波形出现误差。

(二)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1.经颅多普勒通过观察高颅压时的脑血管动力学改变来估计ICP。

由于脑灌注压(CPP)为平均动脉压(MAP)减去ICP。

脑血流(CBF)与CPP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CVR)成反比,即CBF=(MAP-ICP)/CVR。

当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存在时,ICP升高,CPP降低,脑小动脉扩张,CVR减小以保持脑血供恒定,此时舒张压(DBP)比收缩压(SBP)下降明显,故脉压差增大,而反映脉压差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

当ICP持续增高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减退,脑循环减慢,CBF减少,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降低。

TCD监测ICP能反映脑血流动态变化,并可观察脑血流自身调节机制是否完善。

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颅内压监测是一种用于评估颅脑损伤和脑功能状态的关键方法。

本文将介绍颅内压监测的具体操作流程,并详述评分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准确进行该操作。

一、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核对医嘱:确认医嘱中有颅内压监测的要求,并核对患者个人信息。

- 确定位置:选择合适的颅内压监测位置,通常为额叶或颞叶区域。

- 必备物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如颅内压监测导管、针头、消毒液、无菌手套等。

2. 术前准备:- 术前检查:核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等。

- 患者定位:将患者固定在手术台上,并确保患者头部稳定。

- 皮肤消毒:用消毒液擦拭监测位置,保持局部清洁。

3. 操作程序:- 局麻麻醉: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以减轻患者疼痛感。

- 切皮:在局麻后,用无菌针刀进行切口。

- 导管插入:将颅内压监测导管通过切口插入患者颅内,定位到预定的监测位置。

- 固定导管:用固定带或缝线将导管固定在患者头皮上,确保导管不会移位。

- 连接设备:将导管与多参数监护仪或压力采集器连接,确保正常监测。

4. 完善术后护理:- 切口处理:用无菌纱布进行清洁和包扎,防止感染。

- 监测观察:随时观察监测设备的数据变化,并记录和报告压力变化。

二、评分标准为了准确评估颅内压监测操作的质量,以下是常见的评分标准:1. 导管定位评分:- 纵向定位:导管位置是否准确插入到设定的监测部位。

- 横向定位:导管的侧向位移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2. 稳定性评分:- 固定程度:固定带或缝线是否牢固,导管是否移位。

- 震动影响:导管是否受到患者活动或仪器振动的影响。

3. 感染预防评分:- 皮肤消毒:是否充分擦拭和消毒监测位置。

- 操作无菌性:手术时是否按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避免导管污染。

4. 合并症评分:- 出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是否出现明显出血。

- 感染:是否出现导管相关感染情况。

- 其他并发症:如脑脓肿、颅内感染等。

在评分过程中,根据不同评分项进行打分,一般采用0-2分的量表,0分表示完全符合标准,2分表示不符合标准。

颅内压监测常用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常用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常用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常用的方法有:
1. 外科方法:包括颅骨穿孔和颅内植进式监测。

颅骨穿孔是通过在颅骨上钻孔,将压力传感器或导管植入颅内,直接测量颅内压力。

颅内植入式监测是将压力传感器或导管植入脑室、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等颅内区域,并连接到外部监测设备上,间接测量颅内压力。

2. 医学影像学方法:通过头颅CT扫描、颅脑MRI等医学影像学检查,观察颅内结构、脑组织损伤等指标,间接判断颅内压状态。

3. 脑波监测:通过脑电图(EEG)监测脑电活动,可间接了解脑功能和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4.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通过颈内动脉血流速度(TCD)监测脑血流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估颅内压增高对脑血流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和环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颅内压监测是一种用于监测脑组织的压力变化的重要方法,它可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介绍颅内压监测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颅内压监测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颅内压监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步骤:- 患者面部清洁:使用无菌溶液擦拭患者的面部,确保面部干净。

- 患者体位: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45°,保持颈椎处于正中位,以减轻颅内压。

- 局部麻醉:使用适当的局部麻醉药物,如2%利多卡因,麻醉监测点。

2. 手术准备- 仪器准备:确保颅内压监测仪器完好,并提前对其进行校验。

- 切口选择:在颅内压监测点进行消毒,通常可以选择颞部或额部。

- 引流系统:将颅内引流系统与监测仪器连接,确保通畅。

3. 监测点选择与固定- 颞部监测点:以耳眼水平线为基准,选择头侧方向进行穿刺,穿刺点位于瞳孔与耳垂之间。

- 额部监测点:穿刺点位于前正中线5cm处。

4. 颅内压监测操作- 穿刺定位:用无菌巾固定头部,确定监测点的精确位置,并进行局部消毒。

- 穿刺技术:在局麻的情况下,使用脑电图引导或者B超辅助,执行穿刺技术,将监测导管导入患者颅内。

- 连接仪器:将颅内引流系统与监测导管连接,确保正常通畅,并注意仪器的校准。

二、颅内压监测评分标准颅内压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参数来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

以下是常用的颅内压监测评分标准:1. 颅内压数值评分- 正常压力:颅内压在5-15mmHg范围内,评分为0分。

- 轻度升高:颅内压在16-20mmHg范围内,评分为1分。

- 中度升高:颅内压在21-25mmHg范围内,评分为2分。

- 重度升高:颅内压超过25mmHg,评分为3分。

2. 颅内压变化评分- 正常波动:颅内压波动幅度在1-5mmHg范围内,评分为0分。

- 高波动:颅内压波动幅度超过6mmHg,评分为1分。

3. 颅内压持续时间评分- 正常持续时间:颅内压升高持续时间在5分钟以内,评分为0分。

颅脑手术中的颅内压监测和控制

颅脑手术中的颅内压监测和控制

颅脑手术中的颅内压监测和控制颅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支持。

在颅脑手术过程中,颅内压的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颅脑手术中颅内压的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以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

一、颅内压的监测方法1.1 脑室内压监测脑室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是指脑实质和颅内其他内容物对颅骨内的压力。

脑室内压的监测是颅脑手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导管植入脑室内,可以获得连续准确的颅内压数据,并能够进行及时调整。

1.2 颅内压监测仪颅内压监测仪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测颅内压的设备。

它通过连接到患者的脑室导管或者通过其他传感器,实时地记录颅内压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护系统中。

医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颅内压的控制措施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颅内压控制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使用降低脑组织代谢和减少脑血管收缩的药物,如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此外,还可以通过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来减少患者的脑代谢率,从而降低颅内压。

2.2 头位调整颅内压的控制还可以通过头位调整来实现。

通常,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至30度左右的角度,有助于降低颅内压。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体位,如侧卧位或半卧位,来减少脑组织的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

2.3 呼吸支持颅内压控制还需要注重患者的呼吸支持。

维持正常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对颅内压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患者的通气参数,可以控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水平,从而调节颅内压。

三、颅脑手术中的颅内压监测和控制的应用在颅脑手术中,颅内压监测和控制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通过颅内压的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颅内压状况,并对手术过程中的异常做出及时反应。

其次,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药物治疗、头位调整和呼吸支持,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保护患者的脑组织。

此外,在一些复杂的颅脑手术中,颅内压的监测和控制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计划的制定。

颅内压监测课件

颅内压监测课件
者的生存率。
科学研究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 为神经科学、生理学等领域的研 究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和实验手
段。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的直接方法
脑室内监测
通过腰椎穿刺或颅骨钻孔将传感 器置入脑室内,直接测量脑脊液 压力,准确反映颅内压变化。
硬膜下监测
将传感器置于硬膜下,通过测量 脑组织压力反映颅内压,适用于 脑外伤或脑出血患者。
颅内压监测的间接方法
无创监测
通过测量眼球内压、颈静脉压、脉搏 波传导时间等参数,间接评估颅内压 水平。
预防感染
在放置和更换监测设备时 ,应注意无菌操作,预防 感染的发生。
06
颅内压监测的发展趋 势和展望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无线遥测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 遥测技术在颅内压监测中应用越 来越广泛,能够实现实时、远程
、连续监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 选择性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在颅内 压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监测数据的记录
详细记录颅内压监测数据,包括测量 时间、颅内压值、患者状态等信息, 为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监测过程中的护理措施
01
02
03
保持患者安静
在监测过程中,应保持患 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 情绪激动,以免影响监测 结果。
观察患者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如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 理。
无法放置颅内压监测探头的患者
如婴幼儿、精神疾病患者等,可能会影响颅内压 的监测结果。
04
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 用
颅脑外伤
总结词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颅内压(intr a c r an i al p ressure、IC P)就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得压力、颅内压增高就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IIg( 20cmH:0 或2、OOkP a)。

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得颅内压增髙、颅内压增髙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而有着重要得临床意义。

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 P),为避免灌注压过髙造成成人呼吸宕迫综合征(A RDS),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 0 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得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得管理。

【适应证】颅内压监测指征:⑴颅脑损伤:®GCS评分3〜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你脑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②评分3 ~8分但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40岁,收缩压〈90 mm Hg(lmm Hg = 0、133 k p 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③Gc 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就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得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⑶脑肿瘤患者得国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得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有创颅内压监测(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宜位宜得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与硬膜外测压(图1)。

颅内压监测技术

颅内压监测技术
颅内压监测技术
目录
• 颅内压监测技术概述 •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应用场景 •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
事项 •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临床研究与案例
分析
01 颅内压监测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颅内压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评估 和监测颅内压的方法,通过测量 颅内压,可以了解脑部健康状况 和病情变化。
02
颅内压监测可以实时了解肿瘤对 颅内环境的压力影响,有助于判 断肿瘤的性质、生长速度以及治 疗效果。
脑积水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升高的一种疾病。
颅内压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脑积水,避免病情恶化,同 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疾病或情况
除上述情况外,颅内压监测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疾病或情况,如脑血管疾病、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颅内压监测设备的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压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不断提高。目前,一些新型的 颅内压监测设备已经实现了无线传输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为医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 诊断和治疗手段。
02 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实时监测颅内压力。其原理基于压力敏感元件, 如硅电容或应变片,当压力变化时,元件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转换为电 信号。
间接压力传感器
通过监测与颅内压相关的生理参数,如脑电信号、脑血流等,间接反映颅内压 的变化。其原理基于生理参数与颅内压之间的相关性。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01
数据采集
通过传感器采集颅内压力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02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 提取出颅内压力值。
03

急危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技术规范【名词定义】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颅内压保持在5.0~15mmHg(ImmHg=O.133kPa),若持续>15mmHg时,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不仅是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又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为脑膨出、脑移位、脑血流量减少,严重时可以导致库欣反应综合征、脑疝等,影响治疗和护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颅内压监测是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颅内压监测是将导管或微型压力感受器探头安置于颅腔内,另一端与颇内压监护仪连接、将颅内压压力变化动态转变为电信号,显示于示波屏或数字仪上,并用记录器连续描记压力曲线。

脑室压测定因操作较简便、测压准确,被称为ICP测量的“金标准”。

目前,置入导管通过光导纤维进行脑室内ICP监测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适应证】1.中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患者,GCS8分以下。

2.头颅CT检查阳性,如脑挫裂伤、颅内出血等。

3.多脏器损伤伴意识障碍。

4.颅内占位性病灶清除术后。

5.头颅CT检查阴性,但年龄>40岁、收缩压V90mmHg∖GCSVI2分,有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状态4项不利因素中的3项者。

降颅压治疗结束后48~72小时,颅内压保持正常者可以停止监护。

【禁忌证】1.清醒患者,GCS评分>12分,一般不需要ICP监护而直接观察神经系统体征。

2.凝血功能异常。

【目的】1.早期报警,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2,准确了解颅内压变化,合理应用降颅压措施,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3.辅助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

4.判断预后,ICP的高低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对疾病预后估计。

5.辅助诊断有无脑疝。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1)《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推荐:①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CT异常有抢救机会均应行颅内压监测(II级推荐);②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CT正常,但入院时以下3个条件有2个或2个以上条件符合,则亦有指征行颅内压监测:年龄>40岁;单侧或双侧去脑去皮层状态;收缩压V90mmHg(III级推荐)。

颅内压监测课件

颅内压监测课件
颅内压监测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颅内压监测的概述,包括常见方法、步骤、优缺点、指征、 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并发症、数据解读等内容,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 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颅内压监测的概述
颅内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用于评估颅内压力的变化。它 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压监测的常见方法
导管式
通过置入压力导管直接测量颅内压力。
非侵入式
利用外部设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如头皮探 针等。
导管式颅内压监测的步骤头皮,定位针脱】, 深度有限。
2
钻孔
使用专用钻头钻孔。
3
导管置入
将压力导管插入钻孔。
非侵入式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1 优点
无需手术,较为安全,患者更易接受。
2 缺点
监测精度不如导管式,受外界干扰。
颅内压监测的指征
颅脑损伤、脑卒中、颅内肿瘤等疾病,以及需手术或重症监护的患者。
颅内压的影响因素
颅内容积
脑组织、血液、CSF等容积变化。
脑血流
脑血管病变、血压波动等。
代谢状态
氧供需失衡、二氧化碳积累等。
颅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避免导管堵塞、脱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
感染
导管置入切口发生感染。
出血
手术操作时可能导致颅内出 血。
脑脊液漏
导管损伤导致脑脊液泄漏。
颅内压监测的数据解读
通过监测颅内压力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问题,并 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诊疗决策。

颅内压监测护理要点

颅内压监测护理要点

颅内压监测护理要点颅内压监测是指通过测量颅内压力来评估患者颅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种临床监测方法。

在颅内压监测护理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要点,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颅内压监测护理的要点。

1. 术前准备在进行颅内压监测前,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颅内压监测装置、导管、压力传感器等。

同时,还需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其正常工作。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监测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2. 术中操作在进行颅内压监测时,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首先,护士需要进行手卫生和戴好无菌手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后,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是在颅骨较薄的部位进行穿刺。

穿刺时要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并确保穿刺针的深度适当。

穿刺后,护士需固定导管和压力传感器,以保持其稳定性。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监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颅内压监测的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和分析,以指导临床决策。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监测数据,包括颅内压力的数值、波形和趋势变化等。

同时,护士还要注意监测数据与患者的临床状况的关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给医生。

在分析监测数据时,护士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病因、病程及其他相关因素,以作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4. 预防并发症颅内压监测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护士要保持导管和压力传感器的通畅,定期检查和清洗,避免阻塞和感染。

其次,护士要定期更换导管和压力传感器,以防止其老化和失效。

此外,护士还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头部抬高,以减少颅内压力的升高。

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5. 护理措施在颅内压监测过程中,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细致的护理。

首先,护士要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如定期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等。

颅内压监测及护理

颅内压监测及护理

ICP监测的临床意义
01
颅内压监测是判断患者脑损伤 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帮助计算和维持颅脑灌注压;
02
实时动态了解颅内压变化,利 于病情观察,及早发现颅内压 增高及早处理;
03
脑室外引流,合理脱水起到良 好的颅内压控制。
ICP监护治疗的探讨
ICP<20mmHg:观察,暂时 不需要降颅压处理
一般选择右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将内径1mm 的硅胶管准确地放置在侧脑室内,然后用三 通开关连接脑室管、传感器和脑室引流装置。 传感器使用前应注水、排气和调零。
脑室内ICP监测方法
2019
固定压力传杆 器与耳尖同一
水平
2021
侧通道接引流 袋
01
02
03
04
注意点
2020
直通管接一次 性压力传感器
2022
B 确定“0”参考值 D 尿储留、大便用力等)
脑室内ICP监测的护理
ICP值变化观察
ICP>20mmHg时 报告医生(排除 外界干扰因素)
ICP突然增加超 过10mmHg (排 除外界干扰因素) 应报告医生。
ICP<5mmHg时, 注意观察是否引 流过度,可在医 生允许下抬高引 流管的高度,防 止脑疝发生。
单击添加副标题
颅内压监 测及护理
2023
颅内压定义
01
颅内三种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的体积与
颅腔容积相适应,使
02
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
03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颅内压监
测 原 理 CONTENTS
ICP 调零
传感器 信号 (探头) 放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ICP)监测
适应症:
1、有颅内出血倾向者
2、有脑水肿倾向者
3、术前已有颅内压增高者,如梗塞性脑积水需行脑室外引流者、
方法:
1、植入法。

经颅骨钻孔或经开颅手术将微型传感器置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

2、导管法。

在颅腔内得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导管,将传感器与导管连接,使导管内得脑脊液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

有创ICP监测
虽然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为ICP变化提供重要信息,但在危重病人,ICP升高得一些典型症状与体征,有可能被其它症状所掩盖,而且对体征得判断也受检测者经验与水平得影响,因此就是不够准确得。

判断ICP变化最准确得方法就是进行有创得ICP监测,实施得指征为:①所有开颅术后得病人;②CT显示有可以暂不必手术得损伤,但GCS评分<7分,该类病人有50%可发展为颅内高压;③虽然CT正常,但GCS<7分,并且有下列情况二项以上者:①年龄>40岁;②收缩压〈11。

0kPa;③有异常得肢体姿态,该类病人发展为颅内高压得可能性为60%。

有创ICP监测得方法
(1)脑室内测压:在颅缝与瞳孔中线交点处行颅骨钻孔并行脑室穿刺,或在手术中置入细硅胶管,导管可与任何测压装置相连接。

作者习惯通过DOME与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得测压系统相连接,结果非常满意。

为便于引流脑脊液,可在DOME前端连接一个三通。

如果没有电子测压装置,则改用玻璃测压管测压。

脑室内测压最准确,且可通过引流脑脊液控制颅内压,但有损伤脑组织得风险,在脑严重受压而使脑室移位或压扁时也不易插管成功。

此外,导管也容易受压或梗阻而影响测压得准确性。

脑室内测压最严重得并发症就是感染,因此管道内必须保持绝对无菌并防止液体返流。

(2)硬膜下测压:即将带有压力传感器得测压装置置于硬脑膜下、软脑膜表面,可以避免脑穿刺而损伤脑组织,但准确性较脑室内测压差,感染仍就是主要风险。

(3)硬膜外测压:将测压装置放在内板与硬膜之间,无感染风
险,但准确性最差。

(4)腰穿测压:在急性ICP升高,特别就是未做减压术得病人不宜采用,因有诱发脑疝形成得可能。

一旦脑疵形成后,脊髓腔内压力将不能准确反映ICP。

ICP得正常范围为0、80~1、6kPa,2、0kPa即被认为I CP增高,达到2。

67kPa就是临床必须采取降压措施得最高临界,这时脑容量极少得增加即可造成ICP急剧上升。

对具体病人来说,容积-压力关系可以有所不同,并取决于脑容量增加得速度与颅内缓冲代偿能力。

作为对这种脑顺应性测试得一种方法,可以向蜘蛛膜下腔内注入或抽出1ml液体,如ICP变化>0. 4kPa,即表示颅压缓冲机制已经衰竭而必须给予处理。

正常得颅内压波形平直,在ICP升高得基础上可以观察到两种较典型得高ICP波形。

一种为突然急剧升高得波,可达6、67~13•33kPa并持续5~20min,然后突然下降,此称A型波。

A型波可能与脑血管突然扩张,导致脑容量急剧增加有关、A型波具有重要得临床意义,常伴有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

一种为每分钟急剧上升到2。

67kPa得波型,称为B型波。

B型波得确切意义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为 A型波得前奏,提示脑顺应性降低。

但也有人认为B型波可能与呼吸有关,而无特殊重要意义、
无创ICP监测
虽然目前临床多采用有创方法监测颅内压,如硬脑膜外测压、脑室测压等,需行外科手术,易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技术要求较高、而传统得腰椎穿刺法测定颅内压,虽然简便易行,但适用范围有限。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在病床边动态监测得无创颅内压监测方法,成为临床得当务之急。

目前,国内已经有了无创得颅内压监护仪。

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技术,来反映颅内压增高得程度。

fVEP反映从视网膜到枕叶皮层视通路得完整性,当颅内压升高时,神经元及纤维缺血缺氧,代谢障碍,脑脊液pH值下降,乳酸浓度增高,神经传导就会发生阻滞,电信号在脑内得传导速度减慢,fVEP波峰潜伏期延长,延长时间与颅内压值呈正比,从而反映出颅内压得改变。

此方法适合重症、特别就是昏迷患者得监测、对fVEP各波形得命名,我们采用国际上比较通用得规则,基线以上为负波N。

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命名得波峰潜伏期来反映颅内压变化,如N2、N3、P1、P2、P100
波等、造成这种差异得原因可能与仪器本身得设置有关,如设置基线以上为正波P。

另外仪器自身得系统响应延时,以及采样开始得时间不同,可导致波形命名得差异,如不同fVEP仪器得N2及N3可能为同一波形。

为了便于研究结果得相互比较,波峰得命名最好采用平均潜伏时间、关于fVEP与ICP得相关性,国内外研究者已有一些报道。

Donald 使用fVEP与硬膜下颅内压监测技术,对脑积水与脑外伤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随着颅内压不断增高,N2潜伏期持续增加,N2潜伏期与颅内压呈正相关,N2潜伏期与脑灌注压呈负相关。

York等证实了这一结果,认为采用fVEP可监测脑积水与脑外伤患者得颅内压,并提出潜伏期延长与脑血流量下降、脑氧下降有关。

在对婴儿体外循环手术中, Burrows等也证实了这一规律。

目前,无创性颅内压监测得方法有较多研究,比较成熟得有fVEP、超声等,在新生儿中还可采用前囟测压法、与其她方法比较,fVEP本身就就是危重患者脑功能监测与随访得有效方法,代表了颅内压监测得一个发展方向。

意义:
1、协助诊断。

2、及时发现颅内继发性损害。

3、指导降压治疗。

4、有助于判断预后。

护理:
1、做好置管准备。

2、动态观察颅内压。

3、颅内压检测需与临床观察相结合。

4、保持测压管通畅、
5、严格无菌操作、
6、预防、及时处理颅内压,监测并发症,如感染、岀血、脑
脊液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