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59ea6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0.png)
第一节读课文1. 小提琴的启蒙:在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小提琴的故事》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音乐梦想和成长历程,与小提琴的故事紧密通联。
小男孩从对小提琴的初次接触,到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能够演奏出动听的曲子,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2. 阅读内容: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小男孩对音乐的热情和对小提琴的倾慕。
也能领悟到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付出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是多么重要,这正是小男孩成长过程中所体会到的。
3. 反思:通过读课文,我们能够反思自己对梦想的态度和对待困难的勇气,同时也能够领略到音乐所带给人们的美好。
第二节品课文4. 情感表达:在课文中,作者通过对小男孩对待小提琴的方式和态度的描写,展现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
这种情感表达让人感到温暖和振奋,也唤起了我们对自己梦想的思考。
5. 文字技巧:作者运用了小时候的回忆、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努力,巧妙地将故事情节融入其中,引人入胜。
这样的文字技巧让故事更加生动真实,让读者更容易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6. 思想启示:在品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梦想和音乐的热爱,同时也会被小男孩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染。
这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触动。
第三节写心得7. 课文启示:通过阅读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小提琴的故事》,我意识到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男孩对音乐的执着和努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坚定了对自己梦想的追求。
8. 写心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也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也意识到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这篇课文不仅让我更加热爱音乐,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梦想的机会。
9. 总结回顾:在总结回顾课文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梦想终将会实现的。
我会珍惜每一个梦想,坚持努力,让梦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人教版(202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桥【精品课件】
![人教版(202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3.桥【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ca6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4.png)
下面几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请在括号里写出来,两者都不是的画“Χ”。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向倒。 (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 )5、他像一座山。 ( )6、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7、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 )8、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
赏析: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和人们的重压下即将垮塌的危急情形,为下文写木桥的垮塌埋下伏笔。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说一说,此刻老汉想喊出的话可能是什么?
同学们,我们现在怀着悲痛的心情来读一读24—27自然段,认真地体会老奶奶的心情。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分别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小组讨论,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比喻、拟人
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写村民们惊慌的关键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3.桥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3.理解课文内容,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体会题目的深刻含义(难点)。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重难点)
学习目标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从1978年起多次在《北京晚报》《工人日报》《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家园笔记》,中篇小说集《大厂》,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等。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PPT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084af6102de2bd96058852.png)
猜 谜 游 戏
不用发动日夜转 春夏秋冬自己变 每天能行八万里 满载人类千千万
地球
认识课文 • • 可爱 美丽可亲 无私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易碎 活动范围小 资源有限 别无去处
唯一家园
精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美丽的地球
渺小的地球
认识新面孔
•
扁< biǎn (扁豆) piān (扁舟)
cì kāngkǎi làn yòng 恩赐 慷 慨 滥 用 dŭ 目睹 威胁
滥砍滥伐
滥砍滥伐
沙尘暴
沙尘暴
沙尘暴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
水流污染
水流污染
水流污染
白色污染+水流污染
无家可归
• 美丽的地球
• 现在的地球
课外延伸
•
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同学们想为地球 母亲做点什么吗? •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母亲,课后请同学们 写两个关于保护地球的标语。 老师也写了两条:1,请别让母亲哭泣! 2,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老师相信同学们的想象力比老师的更丰富多彩!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穷人 【名校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穷人 【名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793f5d4693daef5ff73d87.png)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 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一个“熬”字, 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 的坚强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为了抚养邻居家 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 表现出渔夫同桑娜一样有一颗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思考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他们的“穷” 体现在哪些地方?
2.画出能说明他们贫穷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 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穷”的?
课文讲解 1.从“屋内场景”看出“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西蒙)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 又阴冷。
课文讲解
·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 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 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 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 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 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 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 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 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 甜。
课文讲解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 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 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 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课文讲解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 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是指地面 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 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相 比而言。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 能干。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桥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桥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1debc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a.png)
《桥》说课稿一、说教材《桥》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当洪水袭来的时候,在窄窄的木桥前,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上很有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精神的理解怕不够深入,也理解不了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8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2.通过对文字的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说重点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进一步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把握,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难点为“理解题目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生入境,感悟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换位思考,自主探究等方法感悟文章中心,体会人物思想,领悟文章写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二)感受危况,引生入境。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六)课后练笔,延续情感。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我将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字词入手,并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事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穷人》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穷人》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d88654a98271fe900ef90a.png)
伏尔加河上纤夫
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音乐家扬科
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 这些课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穷人生活的悲惨,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 追求美好的高尚品德。
今天让我们学习《穷人》,走进他们 美好的心灵。
小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 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 命时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 命的镜子”。 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 和平》等。
比较句子,看看哪个更好,为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 第一句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 了必须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都是穷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我们不能不管。 都是穷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我们怎么能不管呢? 2.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1.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丈夫知道了西蒙的死讯后怎么样反应变化? 3.小练笔:“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沉默中,桑娜会 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1.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渔夫过着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 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nà jiàn xī āi lín hēi zāo
娜溅熄 唉淋 嘿糟
méi ma nán zhòu lǜ sháo áo
霉嘛喃皱 虑勺熬
zāo
糟
我会认 左边是“米”,不是“木”
糟糕
小美今天上学没有带伞,被雨淋了,真是糟糕。
jiàn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穷人》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穷人》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1ff474aaea998fcd220e1c.png)
讨论交流: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 于什么?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 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这是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 心理描写,桑娜在自己的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还
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并设身处地地为西蒙着想,可见她 对女邻居非常关心、同情,表明她是一个善良的劳动妇女。
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
讨论交流:
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
熬:忍受,耐苦支持。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 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 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能给“熬”换个词吗? 挨、忍 2.你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3.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
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
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朗读指导:在朗读时,要 读出自责,害怕,无奈。
表现出了桑娜此时心神不安。
品析省略号作用
概念:省略号是表示句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 省略的内容主要有三种:引文、重复词语、列举。 作用:1. 表示引文的省略;2. 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3. 表 示语意未尽;4.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5. 表示话题的转换等。
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穷人”淳朴善良。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3课 穷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3课 穷人](https://img.taocdn.com/s3/m/e1dc845cf46527d3240ce05f.png)
我会写
ài
唉 唉,真
难过啊
结构:左右
音序:A 部首:口
组词:唉,又下雨了 唉,你才来啊 造句:小猫不幸去世了,唉,我
书写指导:右上边要窄小, 矢字要宽、下横要长、中 间撇上边不出头、一捺收
真难过啊!
笔稍重。
我会写
lín
湿淋淋 淋 结构:左右 音序:L 部首:氵
组词:淋雨 淋漓尽致 造句: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把
片水花。
书写指导:三部分要写紧凑, 贝字要窄小,戋字是两横下 边有一撇、斜钩要长。
我会写
xī
熄火 熄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火
组词:熄灭 熄灯
造句:汽车在水中熄火了。
书写指导:火字要窄,自字右上 边是短撇,心字中间左右各有一 点,自字稍窄,心字要扁宽。
我会写
xiān
掀起 掀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扌
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 辑,同时需要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法有机地结 合起来。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紧张、坚定、 矛盾等心理活动,从而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塑造了人物高贵的品格。 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 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 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 心理活动。 她想:我该怎么对丈夫说孩子的事,他会不会责怪我自作 主张地抱回两个孤儿。
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课堂笔记
![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3f2ef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8.png)
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课堂笔记第十三课大山老师快乐多今天在语文课上,我们的老师大山老师带给我们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在他的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也玩得很开心。
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课堂笔记。
上课前,大山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本节课的目标,他说要通过学习文章《快乐多》来理解幸福和成功的真正意义。
他告诉我们,快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充实,而成功也不仅仅是成绩好或有钱有名,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
首先,大山老师请我们一起朗读了《快乐多》,这是一篇讲述快乐和成功的故事。
文章中主人公“快乐多”并不是一个可以触摸和看到的实物,而是代表着快乐和成功。
通过《快乐多》的故事,大山老师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成功。
接下来,大山老师请同学们上台分享对《快乐多》的理解。
我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些同学认为快乐多就是帮助别人、回报社会;有些同学则认为快乐多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以物质为追求。
大山老师耐心地听着每位同学的发言,并给予了肯定和建议。
在讨论之后,大山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快乐和成功相关的名人事迹。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了解到快乐和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快乐和成功。
接着,大山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项互动游戏,名为“快乐拼图”。
游戏中,每位同学都获得了一块拼图碎片,通过与其他同学合作,拼凑成完整的图片。
这个游戏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让我们理解到只有心灵与他人的连接,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快乐多”。
最后,大山老师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快乐与成功,让我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积极帮助他人。
通过这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快乐与成功的真正含义,更学会了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大山老师以其深厚的知识和真诚的态度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了满满的收获。
我相信,在大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定会在快乐中成长,在成功中前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0238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5.png)
. 吞没(mò)
扶(.chān)
.
.
C. 蹿上来(cuàn)
祭奠(diàn)
冲
.搀
势
不可当(dāng)
2. 看拼音,写词语。
咆哮 沙哑
党员 惊慌
嗓子
拥戴 猛然 废话 呻吟 瞪眼
3. 同音字填空。
xiào 孝( )顺 哮 (
申卓有成( 呻 )
shēn (
)请 (
( )思熟虑
)天笑犬 身
)吟
( 深
(
出乎意料的结尾,更能震撼人心,烘托老 支书的光辉形象。
这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 老汉形象?
临危不乱 心系村民 镇定果断
威信极高 坚持原则 不徇私情
沉着无畏 深爱儿子
……
这篇小说以“桥”为题有怎样的深意? 桥
希望 生命 责任
党员
群众
结构பைடு நூலகம்理
山洪暴发
桥
组织撤离
祭奠亲人
老支书
临危不乱 镇定果断 不徇私情
diē
dāng
蹿上来 跌跌撞撞 势不可当
学写字 páo
咆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xiào sǎng
哮嗓
jiū
dèng
shēn
揪瞪 呻
注意口字旁的位置
拼音开关
yǎ
哑
fèi
废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fèi
互动课堂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向 我们展示了哪些情节?
1 2
3
4 5 6
山洪暴发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语要言挤描!写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下面,我简要地说一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就是让学生以读为本,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多读多想多悟,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写法,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二、抓住教材说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资源、矿物、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关注学情说教法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努力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乐于读书。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教师设疑“地球‘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边读书边在文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融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加强沟通,共同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时他们会把从文中找出表现地球可爱或破碎的句子读给同伴听,在读中一起感受地球的美丽和容易破碎。
孩子们通过对其中重点词语的感悟、理解,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了情感熏陶。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文本载体,因此,让学生把情感注入到文本中,通过朗读来领悟是必不可少的。
如:课文在写地球“可爱”方面有一句话“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还有课文结尾一自然段的有感情地朗读,都要让学生投入情感去完成。
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形式多样地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重视能力说学法。
本节课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以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为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因此在学法上是这样安排的:1、读、找、圈、点、悟的读书学习法。
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我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让学生要边读边思,找到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再通过品悟重点词做批注的方式,达到理解课文的内容的目的。
2、情感朗读法。
本文是说明性文章,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外,还要注意体现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
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一句,“但是”要强调,以引起人们对后面内容的重视,“即使”可强调,使人们感到,这种设想能否实现还是求知数,“又有多少人”要稍加强调,使人们认识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居住的也是极少的。
在读中学生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
对文章中的几处重点描写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既可以表达出学生个人的情感,也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五、顺学而教说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师:为什么课题叫只有一个地球?生围绕“只有一个”来谈自己的想法,说出地球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
3、带着对课题的理解,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初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明确内容。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只有一个地球的?(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2、生汇报师板书。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联系全文,直奔中心。
1、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思考:地球“可爱”表现在哪里?“破碎”表现在哪里?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之后与同学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汇报,师板书。
可爱:晶莹、纱衣、美丽母亲、摇篮、无私破碎:不可再生资源、不加节制、必将加速可再生资源、随意破坏、滥用化学品。
5、为什么要强调“同时”?其目的是什么?(强调了地球的两面性,目的是为了提醒人类,不要再“不加节制”和“随意破坏”,唤醒人类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6、教师质疑: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呀?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明确“只有一个地球”。
7、齐读中心句。
(五)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自由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精心保护、造福子孙。
教师板书。
2、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举例说一说,课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大家好!我来自开县汉丰五校。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一、教材和学生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
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1、地球的美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
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
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网页,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
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
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
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小结《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
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说教材:《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