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全国大赛特等奖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落花生》。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
首先是说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理解能力较差、生活阅历有限,对生活道理、人生哲理的理解很浅显。因此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本课特点以及五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要求,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清文章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四、说教学模式
现代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因此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诵读感悟式阅读教学模式具体流程是:情境——初读——研读——实践。
这一教学模式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既强调教师“导”的作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基点,把“读、思、议”紧密结合起来,又有机地把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以求达到教与学双方的“期待视野”的良好融合。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了从根本上实现这一转变,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比较法、迁移法。
学法上: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采取读、思、议、写同步训练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分别是:一、检查预习,理清思路,了解写作特点。(5分钟)二、浏览课文,解疑答惑。(5分钟)三、直奔主题,研读领悟。(20分钟)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0分钟)接下来我做具体说明。
1、检查预习,理清思路,了解写作特点。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那么,预习的结果很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考察学生自学的成果,为整节课打好坚实的基础,做好学习的铺垫。
我先从最基础的字词来进行考察。出示四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四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点,然后重点指导“吩咐”一词的书写及意思并用它来说一句话。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这个词适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反过来却不行。接着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把围绕花生写的四件事排列顺序,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标注段落,显而易见,课文用了12个自然段来写议花生,其他分别用了1个自然段,由此发现本课的写作特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进而指导学生写作时重要的事情要浓墨重彩,而不重要的事情就要轻描淡写。
2、浏览课文,解疑答惑。
考察完学生的预习成果,我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地方。
比如: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好不好?”为什么要“请”父亲来?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
很难得。为什么“实在很难得”?对于这些疑问,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如借助课
后资料袋来解决。再此我相机补充资料:甲午战争后,许地山的父亲带领一家回
到了福建当县令,为了人民的疾苦,他终日工作。
“学贵有疑,疑则生进”。在解疑答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
法。是我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
3、抓住重点、研读领悟。
以读为本。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始终。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读书,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注意变换读的形式,齐读、分角色朗读、范读、自读、共读、对比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交替进行,真正做到读中感悟。这样做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利于突破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作者兄妹三人谈论花生好处的对话,以此进行
对比,引导学生质疑,比如说:父亲的看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并通过再
读父亲的话,我通过对对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一段话的理解。然后出示去掉描
写桃子、石榴、苹果的句子,让学生与原文对比朗读,使学生感受到运用对比的
写法认识到花生最可贵的特点,那就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随后,我用迁
移法,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采用对比方法的文章,比如《桂林山水》、《陶罐
与铁罐》等文章,巩固对比写法的作用。接着,师生合作读父亲的这段话,进一
步体会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特点。为了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我配乐范
读一段描写花生的话,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饱含深情地再读父亲的话。这时出示父
亲接下来说的话及“我”的话。再抓住关键词“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
进行比较,明白做人的道理。
4、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在学生受到思想启迪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谈话环节:在我们身边,你还
知道哪些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学生会说到很多,比如环卫工人、保安人员、
医生、老师等等。在学生介绍完之后,我也来介绍一个人,出示资料,最后揭露
谜底,他就是许地山。引用许地山的话,我们知道了他为什么用“落华生”为笔
名,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在学生通过领悟父亲的话,明白做人的道理,对许地山充满敬佩之情时,我
相机告诉学生这种由议花生写到怎样做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为了帮助学生初步
了解这种写法,我设计了一次小练笔。课文中作者借花生喻默默奉献的人,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