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十一章1.振动光谱——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他们大多在近红外区域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2.转动光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的远红外及微波区域内。

3.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频率。

4.红外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信号。

5.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物质时,如果分子中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正好与其相同,物质就能吸收这一频率的红外光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6.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各种叁键基团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7.氢键区——4000~2500cm-1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

8.双键区——2000~1500 cm-1各种双键基团包括共轭双键以及苯基伸缩振动区域。

9.特征吸收峰——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10.特征谱带区——氢键,双键,叁键区的特征性强,所以4000~1500 cm-1的区域称为官能团特征频率区。

11.核磁共振谱——记录原子核对射频区电磁波的吸收,简称NMR。

12.质子磁共振谱——氢原子核共振谱,简称PMR。

13.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14.自旋偶合——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

15.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在强酸介质中,用金属还原时,总是得到苯胺,用催化加氢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16.胺的碱性——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的铵离子。

17.胺——可看作氨的衍生物,即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18.胺的烃基化——与卤代烃(通常为伯卤代烃和具有活泼卤原子的芳卤化物),醇等烃基化试剂作用,胺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19.胺的酰基化——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有机化学(问答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有机化学(问答题)

各章练习题1.名词解释:(1)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2)有机化合物:碳的化合物。

(3)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体现一类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基团。

(4)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 键长:成键两原子核间距离。

键角:两个共价键在空间的夹角。

键能: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裂解成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2.写出氯甲烷分子中碳氯键的异裂和均裂的化学反应式。

H 3CCH 3 + Cl CH 3 + ClClH 3CCl1.解释名词:(1)同系列:具有相同分子通式和结构特征的一系列化合物。

(2)构造异构: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化合物。

(3)构象异构:由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异构体。

2.写出含有7个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CH 3CH 3CH 3CH 2CH 2CHCH 2CH 3CH 3庚烷 2-甲基己烷 3-甲基己烷CH 3CHCH 2CHCH 3CH 3CH 3CH 3CHCHCH 2CH 3CH 3CH 3CH 3CCH 2CH 2CH 3CH 3CH 32,4-二甲基戊烷 2,3-二甲基戊烷 2,2-二甲基戊烷CH 3CH 2CHCH 2CH 3CH 2CH 3CH 3CH 2CCH 2CH 3CH 3CH 3CH 3CHCCH 3CH 3CH 3CH 33,3-二甲基戊烷 2,2,3-三甲基丁烷 3-乙基戊烷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1.写出单烯烃C 5H 8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2=CHCH 2CH 2CH 3CH 3CH=CHCH 2CH 31-戊烯 2-戊烯CH 2=CCH 2CH 3CH 3CH 2=CHCHCH 3CH 3CH 3CH=CCH 3CH 32-甲基-1-丁烯 3-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2.完成下列反应(1)CH 3CH 2C=CH 2 + HBrCH 3CH 3CH 2CCH 3BrCH 3(2)CH 3CH=CCH 2CH 334,HCH 3COOH + O=CCH 2CH 33(3)CH 3CH=CHCH 3 + H 2PtCH 3CH 2CH 2CH 3(4)CH 3CH 2C CH + AgNO 3(NH 3)CH 3CH 2C CAg + NH 4NO 3 + NH 3(5)CH 3C CH + HCl CH 3C=CH 2ClClCH 3CCH 33、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戊烷、1-戊烯、1-戊炔。

化学基础有机

化学基础有机

化学基础有机一、有机化学简介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反应机理以及相互转化的规律。

有机化学不仅是合成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有机化学发展历程有机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就已经开始接触和利用有机化合物。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有机化学的研究是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

这一时期的化学家们开始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谱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设计和功能化的新阶段。

三、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通常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无机化合物。

2.有机化学反应:是指碳与碳原子之间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主要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3.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是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础。

4.官能团:是指一种或多种活性原子的组合,可以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5.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的性质。

在有机化合物中,手性通常是指分子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四、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一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的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碳双键或三键发生断裂,与其它原子或基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消除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分子有机物脱去一分子水或卤化氢等小分子的反应。

4.重排反应:由于基团之间的迁移或交换,使得分子的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反应。

5.聚合反应:由小分子重复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6.水解反应:水分子与有机化合物反应,使其分解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的反应。

7.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传递的氧化和还原的有机反应。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一、化合物类名‎无机酸酯: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后的生成物‎称为无机酸‎酯。

双烯烃:碳碳双键数‎目最少的多‎烯烃是二烯‎烃或称双烯‎烃。

可分为三类‎: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孤立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

内酯:分子内的羧‎基和羟基失‎水形成的产‎物称为内酯‎。

内酰胺:分子内的羧‎基和胺(氨)基失水的产‎物称为内酰‎胺。

四级铵碱:四级铵盐在‎强碱(KOH,NaOH)作用下生成‎的产物称为‎四级铵碱。

生物碱: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一‎类有强烈生‎理效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游离生物碱绝大多数‎是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天然的生物‎碱多半是有‎左旋光的手‎性化合物。

半缩醛或半‎缩酮:醇具有亲核‎性,在酸性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氯化氢的作‎用下,很容易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一分子醛或‎酮和一分子‎醇加成的生‎成物称为半‎缩醛或半缩‎酮。

有机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以外‎的含碳化合物。

多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失水反应‎,形成一个酰‎氨键,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肽分子中的‎酰氨键叫做‎肽键。

二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多个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

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将非碳原子‎统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氮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

环上含有杂‎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分为两类,具有脂肪族‎性质特征的‎称为脂杂环‎化合物,具有芳香特‎性的称为芳‎杂环化合物‎。

因为前者常‎常与脂肪族‎化合物合在‎一起学习,所以平时说‎的杂环化合‎物实际指的‎是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数目最庞‎大的一类有‎机物。

多环烷烃:含有两个或‎多个环的环‎烷烃称为多‎环烷烃。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2、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3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此误差可正可负。

4、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5、精密度(precision):是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6、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可以称为可定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7、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也称为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的方向和大小都是不固定的,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

8、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是指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9、滴定分析法(titration analysis):是化学定量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的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10、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11、滴定终点(titration end point):在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12、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终点误差,简称终点误差。

13、基准物质(primary standard):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14、滴定度(titer):是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量。

有机化学——精选推荐

有机化学——精选推荐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命名或写结构、完成反应、鉴别、简答、简单合成⼀、名词解释: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 )(P1);凯库勒结构式(构造式)(p2);离⼦键、共价键、Lewis 结构式(p4);可极化性(极化度)、均裂、异裂(p15);官能团(p17);构造(constitution )、构造式(p18);Arrhenius 电离论、勃朗斯德质⼦理论、共轭酸、共轭碱(p21);Lewis 电⼦论(p25);亲核试剂、亲电试剂(p26);烃(hydrocarbon )(p41);构造异构体(p42);⾓张⼒(p50);构象(comformation )(p52);燃烧热(p65);反应机理(p67);⾃由基链锁反应(free radical chain reaction)(p68);反应热、活化能(p69);同分异构体、构造异构(p81);⽴体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偏振光、旋光性或光学活性(p82);对映异构体(enantiomer )、⼿性(chirality )、⼿性分⼦(achiral molecule )、⾮⼿性(achiral )(p84);对称⾯(p85);对称中⼼、对称轴、⼿性中⼼(chiral center )、⼿性碳原⼦(chiral carbon )(p86);⼿性⾯(P87);对映异构体(p88);外消旋体(p89);⾮对映异构体(p94);内消旋体(p96);诱导效应(P113);Zaitsev 规则、区域选择性反应(P119);格式试剂(P120);Walden 转化(P126);质⼦性溶剂(P135);Lucas 试剂(P153);均相催化、异相催化(P184);亲电加成反应(P186);、马⽒规则(P188);⽴体专⼀性反应(P192);⾃由基反应、过氧化物效应(P194);互变异构体(P210);离域键(P215)西佛碱(P280);场效应(P343);酯化反应(P346);脱羧反应(P352);邻基参与效应(P358);皂化反应、皂化值(P393);碘值、酸败、酸值(P394);萜类化合物(P569);甾族化合物(P580);变旋现象(P534);差向异构化(P542);等电点(P513);周环反应(P588);电环化反应(P589);换加成反应(P597);σ迁移反应(P602)以及涉及的⼈名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般原则系统命名法是根据国际上通⽤的IUPAC 命名原则并结合我国⽂学特点拟定,其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主链,根据其碳原⼦数和官能团确定母体名称;○2主链编号;○3写出取代基的名称、个数、位次。

有机化学专业描述

有机化学专业描述

有机化学专业描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有机化学专业涉及到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应用。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对于理解和解决许多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这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其他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也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来调控它们的性质和功能。

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以及有机合成和反应的研究。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基础,通过对化合物的命名可以了解其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指化合物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家设计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合成出许多重要的化合物,如药物、植物活性物质、有机材料等。

有机合成需要深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规律,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有机合成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有机反应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不同的反应类型具有不同的反应机理和条件。

有机反应的研究可以揭示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规律和性质,为有机合成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有机化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

在生物领域,有机化学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为研究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物提供基础。

在医药领域,有机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合成和改良药物,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材料领域,有机化学可以帮助合成各种有机材料,如高分子材料、液晶材料等,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提供基础。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化学学科,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亲核反应有机反应的一类,电负性高的亲核基团向反应底物中的带正电的部分进攻而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使反应发生,这种反应为亲核反应。

与之相对的为亲电反应。

即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原子核的吸引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对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给予或共享其电子对者,称为亲核试剂。

由亲核试剂如HO、:NR3、CN、H2N、…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SN)。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Nu进攻被作用物中的饱和碳原子,取代此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原子团L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能量变化。

Nu供给碳原子一对电子,生成新的共价键,碳原子与L之间的共价键破裂,L带着一对电子离去:Nu:+RL─→NuR+:L式中R为烷基。

Nu:和L:都带有孤电子对,它们可以是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由亲核试剂HCN、H2O、丙二酸二乙酯等与世轭不饱和醛或酮进行的加成反应称亲核加成反应。

例如共轭不饱和酮与HCN加成,形成氰酮:亲电反应electrophilic reaction亲电反应指缺电子(对电子有亲和力)的试剂进攻另一化合物电子云密度较高(富电子)区域引起的反应。

亲电反应属于离子型反应(ionic reaction)的一种,是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之一。

[1]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电子的吸引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从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得到或共享电子对者,称为亲电试剂(E+)。

凡由亲电试剂如HNO3、H2SO4、Cl2、Br2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电取代反应(SE):E++RX─→RE+X+式中R为烷基。

上述类型的正离子取代反应属于SE类型反应。

例如,CH3:MgBr与溴反应时,溴分子的正电荷部分(相当于上式中的E+)与带着一对电子的甲基反应:CH3:|MgBr+Br+|:Br-─→CH3Br+MgBr2亲电反应在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进攻芳香环,生成σ络合物,然后离去基团变成正离子离开,离去基团在多数情况下为质子:一般,第二步的速率比第一步高(k2》k1,k)。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txt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txt
弯曲键 环烷烃的键的电子云没有轨道轴对称,而是分布在一条曲线上,故通常称为弯曲键。
角张力 由于键角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张力叫做角张力。
自旋裂分 同一类质子吸收峰增多的现象叫做裂分,裂分是邻近质子的自旋相互干扰而引起的,这种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由此所引起的吸收峰的裂分叫做自旋裂分。
不对称烯烃 两个双键原子上的取代基不相同的烯烃叫做不对称性烯烃。
聚合反应 由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重排反应 一个分子或离子在反应中发生了基团的转移和电子云密度重新分布而最后生成稳定的分子的反应,称为分子重排反应。
互变异构现象 在一般条件下,两个构造异构体可以迅速地相互转变的现象,叫做互变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 凡是分子式相同需结构相异的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
构造异构体 结构的不同是由分子中各原子的不同连结次序,或称为不同构造而引起的,叫做构造异构体。
立体异构现象 由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引起的异构现象叫做立体异构现象。
同系列 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且结构和性质相似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
共价键均裂 共价键断裂时均匀的裂解,也就是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均匀分裂,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电子,这种方式称为键的均裂。
共价键异裂 共价键断裂时不均匀裂解,也就是在键断裂时,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到其中的一个原子上,这种方式称为键的异裂。
烃 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其性质也各异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现象(constitutional isomerism) 只是分子中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因起的而致的异构现象,叫做构造异构现象。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大学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亲核反应有机反应的一类,电负性高的亲核基团向反应底物中的带正电的部分进攻而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使反应发生,这种反应为亲核反应。

与之相对的为亲电反应。

即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原子核的吸引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对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给予或共享其电子对者,称为亲核试剂。

由亲核试剂如HO、:NR3、CN、H2N、…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核取代反应(SN)。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Nu 进攻被作用物中的饱和碳原子,取代此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原子团L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能量变化。

Nu供给碳原子一对电子,生成新的共价键,碳原子与L之间的共价键破裂,L带着一对电子离去:Nu:+RL─→NuR+:L式中R为烷基。

Nu:和L:都带有孤电子对,它们可以是负离子或中性分子。

由亲核试剂HCN、H2O、丙二酸二乙酯等与世轭不饱和醛或酮进行的加成反应称亲核加成反应。

例如共轭不饱和酮与HCN加成,形成氰酮:亲电反应electrophilic reaction亲电反应指缺电子(对电子有亲和力)的试剂进攻另一化合物电子云密度较高(富电子)区域引起的反应。

亲电反应属于离子型反应(ionic reaction)的一种,是有机化学的基本反应之一。

[1]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体系之间,由于一个体系对另一个体系的电子的吸引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反应试剂在反应过程中,从与之相互作用的原子或体系得到或共享电子对者,称为亲电试剂(E+)。

凡由亲电试剂如HNO3、H2SO4、Cl2、Br2等与有机分子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取代反应,称为亲电取代反应(SE):E++RX─→RE+X+式中R为烷基。

上述类型的正离子取代反应属于SE类型反应。

例如,CH3:MgBr与溴反应时,溴分子的正电荷部分(相当于上式中的E+)与带着一对电子的甲基反应:CH3:|MgBr+Br+|:Br-─→CH3Br+MgBr2亲电反应在芳香族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中,亲电试剂进攻芳香环,生成σ络合物,然后离去基团变成正离子离开,离去基团在多数情况下为质子:一般,第二步的速率比第一步高(k2》k1,k)。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一、化合物类名无机酸酯: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后的生成物称为无机酸酯。

双烯烃:碳碳双键数目最少的多烯烃是二烯烃或称双烯烃。

可分为三类: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孤立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

内酯:分子内的羧基和羟基失水形成的产物称为内酯。

内酰胺:分子内的羧基和胺(氨)基失水的产物称为内酰胺。

四级铵碱:四级铵盐在强碱(KOH,NaOH)作用下生成的产物称为四级铵碱。

生物碱: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一类有强烈生理效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游离生物碱绝大多数是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天然的生物碱多半是有左旋光的手性化合物。

半缩醛或半缩酮:醇具有亲核性,在酸性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氯化氢的作用下,很容易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一分子醛或酮和一分子醇加成的生成物称为半缩醛或半缩酮。

有机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以外的含碳化合物。

多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失水反应,形成一个酰氨键,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肽分子中的酰氨键叫做肽键。

二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多个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

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将非碳原子统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氮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

环上含有杂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分为两类,具有脂肪族性质特征的称为脂杂环化合物,具有芳香特性的称为芳杂环化合物。

因为前者常常与脂肪族化合物合在一起学习,所以平时说的杂环化合物实际指的是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数目最庞大的一类有机物。

多环烷烃:含有两个或多个环的环烷烃称为多环烷烃。

共轭烯烃: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含共轭体系的多烯烃称为共轭烯烃。

纤维二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1,4 两位上的羟基失水而来的,纤维二糖是B-糖苷。

纤维素:由多个纤维二糖聚合而成的大分子。

多稀烃:含有多于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称为多稀烃。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有机化学内容主要包括烃类、醇、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有机化学内容。

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以及其他原子组成的物质。

碳原子具有独特的特性,能够形成四个共价键,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链状结构。

这使得碳原子成为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烃类、醇、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不同类别。

烃类烃类是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类可以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两大类。

饱和烃的碳原子之间通过单键连接,不饱和烃则包含了双键或三键。

烷烃烷烃是最简单的烃类化合物,只包含碳和氢原子。

烷烃的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为烷烃中碳原子的个数。

烷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常见的烷烃有甲烷、乙烷、丙烷等。

烯烃和炔烃烯烃和炔烃是不饱和烃的两个重要类别。

烯烃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而炔烃则含有一个或多个三键。

这些不饱和键给予了烯烃和炔烃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反应。

醇、醛、酮醇、醛和酮是含有氧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区别在于氧原子的位置和功能基团的不同。

醇醇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的化合物。

根据羟基的位置,醇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等。

醇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和挥发性,是很多化学反应中的常见试剂。

醛醛是含有羰基(-CHO)的化合物。

醛分子中羰基位于分子的末端。

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较高的沸点,是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酮酮是含有羰基的化合物,羰基位于分子的内部。

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沸点。

常见的酮有丙酮、甲酮等。

羧酸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是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衍生物的不同,羧酸可以进一步分为酸酐、酯、酰卤、酰胺等。

酸酐酸酐是两个羧酸分子失去水分子形成的阳离子。

酸酐在有机合成中常被用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物-特点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

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

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

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

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

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有机物结构式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

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

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

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有机物-历史“有机”这历史性名词,可追塑至19世纪,当时被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以生物经vis vitalis(life-force 生命力)合成。

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无机”的基本分别,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

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Friedrich W?hler 以氰酸钾及硫酸铵合成尿素(一个有机物)。

一般而言,有机化合物定义为化合物中有碳氢键而无机化合物则没有。

因此碳酸(H2CO3)是无机化合物,但是蚁酸 (HCOOH 第一个脂肪酸)则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分类按照碳链结合形式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基本可以分为:脂肪族化合物:(或开链族化合物):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开放的链,可以是直链也可以带支链;碳环族化合物:碳原子连接成环状脂环族: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封闭的环状链,也可以带支链;芳香族: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封闭的环状链,但各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是单键和双键互相交错的;杂环族: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一条封闭的环状链,但其中某些碳原子被其他元素的原子取代。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自旋裂分
同一类质子吸收峰增多的现象叫做裂分,裂分是邻近质子的自旋相互干扰而引起的,这种相互干
扰叫做自旋偶合,由此所引起的吸收峰的裂分叫做自旋裂分。
键的弯曲振动
在不改变键长的情况下,发生了键角的改变的键振动叫做键的弯曲振动。
张力能
大多数环烷烃的燃烧热比烷烃的每个 CH2 的燃烧热高,这就表明环烷烃比开链烷烃具有较高的 能量,这高出的能量叫做张力能。
弯曲键
环烷烃的键的电子云没有轨道轴对称,而是分布在一条曲线上,故通常称为弯曲键。
角张力
由于键角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张力叫做角张力。
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和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进行 1,4-加成反就,生成环状化合物,这个反应叫 做双烯合成。
亲双烯体
以双烯合成中,能和共轭二烯烃反应的重键化合物叫做亲双烯体。
红外活性
当分子振动而改变了分子的偶极矩时,它就能吸收红外辐射,也就是就具有了红外活性。
键的伸缩振动
只改变分子瞬时间的键长,但并不改变键角的键振动叫做键的伸缩振动。
内容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其性质也各异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 构现象。 只是分子中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因起的而致的异构现象,叫做构造异构现象。
形成共价键盘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键长(键距)。 共价键有方向性,因此任何一个两价以上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所形成的两个共价键之间都有一个 夹角,这个夹角就叫做键角。 共价键形成时,有能量释出而使体系的能量降低,反之,共价键断裂时则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 这个能量叫做能 ,一个共价键离解所需要的能量也叫做。 正电中心或负电中心的电荷 q 与两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d 的乘积叫做偶极矩 μ。μ=q×d 共价键断裂时均匀的裂解,也就是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均匀分裂,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电 子,这种方式称为键的均裂。 共价键断裂时不均匀裂解,也就是在键断裂时,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到其中的一 个原子上,这种方式称为键的异裂。 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凡是分子式相同需结构相异的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 结构的不同是由分子中各原子的不同连结次序,或称为不同构造而引起的,叫做构造异构体。 由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引起的异构现象叫做立体异构现象。 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 CH2,且结构和性质相似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 由于围绕单键旋转,而引起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布方式称为构象。 像乙烷的重叠式构象要趋向最稳定的交叉式构象而产生的键的扭转张力,叫做扭转张力。 对反应进行全面详细描述和理论解释叫做反应历程。 过渡态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是形成过渡态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也是能使这个反应进行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叫做活化能。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键离解能量差就称为反应热。 像烯烃这样具有供电性能(亲核性能),而容易受到带正电的亲电性质点的攻击而引起的加成反 应,这种反应就叫做亲电加成反应 具有亲电性能的试剂叫做亲电试剂。 带正电的碳离子就叫做碳正离子。 因某一原子式基团的电负性而引起电子云沿着键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叫做诱导效应。 两个双键原子上的取代基不相同的烯烃叫做不对称性烯烃。 由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一个分子或离子在反应中发生了基团的转移和电子云密度重新分布而最后生成稳定的分子的反 应,称为分子重排反应。

有机名词解释

有机名词解释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一、化合物类名1无机酸酯: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后的生成物称为无机酸酯。

2双烯烃:碳碳双键数目最少的多烯烃是二烯烃或称双烯烃。

可分为三类: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二烯烃称为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孤立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

3内酯:分子内的羧基和羟基失水形成的产物称为内酯。

4内酰胺:分子内的羧基和胺(氨)基失水的产物称为内酰胺。

5四级铵碱:四级铵盐在强碱(KOH,NaOH)作用下生成的产物称为四级铵碱。

6生物碱: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一类有强烈生理效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游离生物碱绝大多数是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天然的生物碱多半是有左旋光的手性化合物。

7半缩醛或半缩酮:醇具有亲核性,在酸性催化剂如对甲苯磺酸、氯化氢的作用下,很容易和醛酮发生亲核加成,一分子醛或酮和一分子醇加成的生成物称为半缩醛或半缩酮。

8有机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以外的含碳化合物。

9多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通过失水反应,形成一个酰氨键,新生成的化合物称为肽,肽分子中的酰氨键叫做肽键。

二分子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二肽,多个氨基酸失水形成的肽叫多肽。

10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将非碳原子统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氮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

环上含有杂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

分为两类,具有脂肪族性质特征的称为脂杂环化合物,具有芳香特性的称为芳杂环化合物。

因为前者常常与脂肪族化合物合在一起学习,所以平时说的杂环化合物实际指的是芳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数目最庞大的一类有机物。

11多环烷烃:含有两个或多个环的环烷烃称为多环烷烃。

12共轭烯烃:单双键交替出现的体系称为共轭体系,含共轭体系的多烯烃称为共轭烯烃。

13纤维二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通过1,4两位上的羟基失水而来的,纤维二糖是B-糖苷。

第一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构造式—表达原子的结合方式和次序的式子例如:CH3CH2CH2CH32.构型式—表达原子的空间连接方式和次序的式子例如:C CHCH3 HH3C3.构象式—表达未连接原子的空间相对位置的式子4.分子式—表示分子中所含的各种原子的数量5.最低系列原则—是指碳链以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编号系列,比较各系列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者,定为“最低系列”6.顺式\反式—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叫做顺式,反之叫反式。

7.顺反异构现象—由于双键碳原子连接不通基团而形成的异构现象叫做顺反异构现象。

形成的同分异构体叫做顺反异构体。

8.顺反命名法—当烯烃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分别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并且两个双键碳原子或基团有一对或两对相同时,可采用顺反命名法。

两个相同基团位于双键同侧的叫做顺式,反之叫做反式。

例如:C CCH3H3CH H顺-2-丁烯C CCH3H3CHH反-2-丁烯9.Z、E命名法—如果两个碳原子上各自所连的优先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称为“Z”式构型,处于异侧的称为“E”式构型。

例如:C CC2H5CH3H3CH(Z)-3-甲基-2-戊烯10.多环烃—脂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碳环的化合物. 11.环烯烃—环上有双键的脂环烃例如:环戊烯12.桥环化合物—多环烃中共用两个碳原子的双环化合物例如: CH 3CH 37,7-二甲基双环[4.1.0]庚烷13. 螺环化合物—多环烃中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双环化合物 例如: 螺[4,5]癸烷14. 桥头碳—桥环化合物中各桥共用的两个碳原子15. 螺原子—螺环化合物中两环共用的碳原子16.单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的芳烃 例如:CH (CH 3)2异丙苯17. 多环芳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芳环的烃例如:联苯18. 酚—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化合物 例如:OH苯酚19.羧酸衍生物—羧基中的羟基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原理

有机化学原理

有机化学原理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和合成的科学。

在有机化学中,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氮化合物等。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碳的化学键构成的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学也被称为碳化学。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理论、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结构理论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它研究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的性质。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反应行为,因此结构理论是有机化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

反应机理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和机理,它揭示了有机物的反应规律和反应动力学。

合成方法是指有机化学家利用已知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合成目标有机物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和计算方法。

实验方法是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它通过实验手段来获取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信息。

理论方法是有机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通过理论推导和分析来揭示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规律。

计算方法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新兴方法,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手段来模拟和预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生命科学中,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理,为药物设计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在材料科学中,有机化学研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性能,为材料工程和新材料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在药物化学中,有机化学研究药物的合成和作用机理,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在环境科学中,有机化学研究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转化和去除方法,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总之,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和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理论、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方法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称
内容
同分异构现象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其性质也各异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现象(constitutional isomerism)
只是分子中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因起的而致的异构现象,叫做构造异构现象。
共价键键长
形成共价键盘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键长(键距)。
键的伸缩振动
只改变分子瞬时间的键长,但并不改变键角的键振动叫做键的伸缩振动。
键的弯曲振动
在不改变键长的情况下,发生了键角的改变的键振动叫做键的弯曲振动。
张力能
大多数环烷烃的燃烧热比烷烃的每个CH2的燃烧热高,这就表明环烷烃比开链烷烃具有较高的能量,这高出的能量叫做张力能。
弯曲键
环烷烃的键的电子云没有轨道轴对称,而是分布在一条曲线上,故通常称为弯曲键。
共轭效应
由共轭体系的结构所引起的键的离域及键长的改变、能量的降低或稳定性的增加的性质,是共轭体系特有的效应,因此叫做共轭效应或离域效应。。
π,π共轭效应
单双键交替的共轭体系叫做π,π共轭体系,这个体系所表现的共轭效应叫做π,π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π,σ共轭效应)
由定域于两个原子周围的π电子云和σ电子云发生离域而扩展到更多原子的周围,而降低了分子的能量,增加了分子的稳定性的离域效应,我们称这为超共轭效应或π,σ共轭效应。
P, π共轭效应
由π键的P轨道和碳正离子中sp2碳原子的空p轨道相互平行且交盖而成的离域效应,叫做P, π共轭效应。
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和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进行1,4-加成反就,生成环状化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烯合成。
亲双烯体
以双烯合成中,能和共轭二烯烃反应的重键化合物叫做亲双烯体。
红外活性
当分子振动而改变了分子的偶极矩时,它就能吸收红外辐射,也就是就具有了红外活性。
键角
共价键有方向性,因此任何一个两价以上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所形成的两个共价键之间都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叫做键角。
键能
共价键形成时,有能量释出而使体系的能量降低,反之,共价键断裂时则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这个能量叫做能
键离解能
,一个共价键离解所需要的能量也叫做。
分子的偶极矩
正电中心或负电中心的电荷q与两个电荷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乘积叫做偶极矩μ。μ=q×d
角张力
由于键角偏离正常键角而引起的张力叫做角张力。
自旋裂分
同一类质子吸收峰增多的现象叫做裂分,裂分是邻近质子的自旋相互干扰而引起的,这种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由此所引起的吸收峰的裂分叫做自旋裂分。
亲电加成反应
像烯烃这样具有供电性能(亲核性能),而容易受到带正电的亲电性质点的攻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这种反应就叫做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试剂
具有亲电性能的试剂叫做亲电试剂。
碳正离子
带正电的碳离子就叫做碳正离子。
诱导效应
因某一原子式基团的电负性而引起电子云沿着键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叫做诱导效应。不对称烯烃 Nhomakorabea同分异构体
凡是分子式相同需结构相异的化合物叫做同分异构体
构造异构体
结构的不同是由分子中各原子的不同连结次序,或称为不同构造而引起的,叫做构造异构体。
立体异构现象
由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引起的异构现象叫做立体异构现象。
同系列
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且结构和性质相似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
构象
由于围绕单键旋转,而引起的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布方式称为构象。
亲核加成反应
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叫做亲核加成反应。
乙烯基化反应
像炔烃中的氢原子被乙烯基(CH2=CH-)所取代的反应又叫做乙烯基化反应。
氢化热
烯烃氢化时,断裂了一个π键,形成了两个σ键,有能量放出,这叫做氢化热。
离域能(共轭能,共振能)
共轭体系分子中键的离域而导致分子更稳定的能量,称为离域能,也叫做共轭能或共振能。
两个双键原子上的取代基不相同的烯烃叫做不对称性烯烃。
聚合反应
由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重排反应
一个分子或离子在反应中发生了基团的转移和电子云密度重新分布而最后生成稳定的分子的反应,称为分子重排反应。
互变异构现象
在一般条件下,两个构造异构体可以迅速地相互转变的现象,叫做互变异构现象。
共价键均裂
共价键断裂时均匀的裂解,也就是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均匀分裂,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电子,这种方式称为键的均裂。
共价键异裂
共价键断裂时不均匀裂解,也就是在键断裂时,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到其中的一个原子上,这种方式称为键的异裂。

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碳氢化合物,简称烃。
扭转张力
像乙烷的重叠式构象要趋向最稳定的交叉式构象而产生的键的扭转张力,叫做扭转张力。
反应历程(机理)
对反应进行全面详细描述和理论解释叫做反应历程。
活化能Ea
过渡态与反应物之间的能量差是形成过渡态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也是能使这个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活化能。
反应热△H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键离解能量差就称为反应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