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方法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不少于1000字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通货膨胀成因1.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拉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推动了消费需求。
同时,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加剧了大规模投资和消费需求,使得市场需求急速上涨,导致物价的不断攀升。
2.货币供给过剩货币供应过剩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至今,中国货币供应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货币总量已经成倍增加,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没有跟上,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3.外部因素冲击外部因素比如食品、燃油、工业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也会直接推高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4.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劳动标准,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使得厂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反过来压缩了厂商的利润,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二、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购物量减少,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会减弱,进而影响生活水平。
2.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通货膨胀会使得生产物资的成本上升,而生产厂家的利润将被腰斩。
企业因物价波动而面临的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的失衡问题,企业效益急剧下滑,这将迫使企业裁员、停产。
3.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货膨胀会使商业机构在经营中承担更大的风险,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销。
因为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突出,处理创业风险变得更加困难。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建议1.掌握货币供应政策货币供应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率的关键。
政府应掌握货币供应政策,以实现适度的货币供应,并防止过度增加。
2.加强物价管制政府应该加强物价管控,将物价的上涨率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解决对策
通货膨胀1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一)农产品价格上涨(二)国家政策调整,促使物价攀高(三)货币发行量过,大及热钱的进入(四)投资热(五)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2通货膨胀的后果(一)严重影响民生,对低收入家庭危害至深(二)扩大财产差距,增加居民不公平感(三)紊乱市场秩序(四)造成工人失业,企业破产3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一)稳定物价,保证民生1、继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2、严格控制服务价格过快上涨3、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共同应对价格上涨4、加强舆论引导5、加快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农产品供给,稳定物价6、保证低收入人群的正常生活所需(二)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将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抑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扩张,把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进一步调整出口导向政策,优化出口结构、有效管理出口增长,坚决限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出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三)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首先,要对结售汇制度进行改革,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其次,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调整,并稳定汇率预期;最后,要改革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理。
(四)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动用各种金融与税收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行为,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普通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因及趋势1.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走势的重要原因。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需求增加,就会促使该国货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反之,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需求减少,往往会引起该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供应的持续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分析。
一、原因分析1.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政府或中央银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大量印制货币并增加银行贷款额度,使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行定向调控,确保货币供应与经济实际需求相匹配。
2.需求过度增长: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也会引发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需求超过经济实际供应,供不应求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解决方案:通过加强监管,控制消费过度和投资过热,合理引导消费,平衡市场需求和供应。
3.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当成本上涨传导到商品价格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资源调控机制,加强对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和调控,保持成本的稳定性。
4.金融因素: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金融风险的加剧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或金融危机时,货币价值会大幅波动,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
二、对策分析1.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并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监测和调控。
2.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和供应结构,增加实物经济的供给能力,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4.强化价格调控:加大对重要物价的调控力度,对于过度上涨的价格进行干预,维护物价的稳定。
5.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6.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衡,减轻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并导致货币供应量总体上超过实际需求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其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供应过剩型和结构性因素。
首先,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导致的。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经济处于高速增长周期中,个人消费和投资增加,导致价格上涨。
此时,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供应能力,供不应求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上升而导致的。
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包括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第三,货币供应过剩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导致的。
当中央银行过度印发货币或金融机构过度扩张信贷时,导致货币供应超过实际经济需求,造成通货膨胀。
最后,结构性因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往往与某些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失衡有关。
比如,某一特定行业的供应不足或需求过剩,都有可能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对购买力造成冲击,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导致生活成本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者造成损害,特别是那些依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
此外,通货膨胀还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由于货币价值的下降,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实物资产来保值或增值,而不是将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如果通胀过高,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供应量。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比如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等措施来减少总需求。
此外,监管机构还可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控制过度的信贷扩张。
此外,企业和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手段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手段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它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手段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解决通货膨胀的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货币供应过多:当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就会增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当人们总体上的需求超过供应能力时,供需失衡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这种需求拉动可以是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也可以是政府支出的增加。
3.成本推动:某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例如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价格的上升,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促使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最终引发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1.消费能力下降: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相对减弱,无法购买到原本能够轻松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能力下降。
2.财富重分配不均:通货膨胀会导致资金从持有现金的人转移到持有实物资产的人,这样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重分配不均。
3.投资环境不稳定:通货膨胀会导致投资环境的不稳定,企业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物价,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手段1.货币紧缩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收紧货币供应,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2.财政政策调节: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调节税收政策等方式,影响经济运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3.监管市场价格: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监管市场价格,限制价格上涨,保持市场秩序,减缓通货膨胀压力。
4.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抑制成本上涨,减缓通货膨胀的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通货膨胀往往不仅仅是国内问题,国际合作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也十分重要。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共同制定政策、加强监管等方式,共同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
结论通货膨胀的成因多种多样,对经济和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治理手段,包括货币紧缩政策、财政政策调节、监管市场价格、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可以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的控制。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方法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胀。
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胀压力加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引起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一)货币供应量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
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
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必然是货币供应超过了社会的货币需求。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货币政策由原先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
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市面上的资金流量过大,流动性过剩明显。
经过一个时期后,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物价指数的拉动作用就开始慢慢出现。
伴随着庞大的货币投放数量,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出现了大幅的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逐年增多,导致我国的外汇占款越来越多,从2009年10月的218454亿元增至2011年5月的243907亿元,增长率为11.65%。
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使得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偏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外汇储备的高额积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广泛实行,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于0-0.25% 的区间不变,欧洲央行、英央行、日本央行紧跟其后,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
此举诱发了国际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经济市场的冲动,大量的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
只要国外银行还在蓄意的打压资金的利率,我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套利资金,这就加大了通货膨胀可能。
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的技巧
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的技巧导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通货膨胀已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
通货膨胀不仅对个人消费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整个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影响1.1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涨的一种现象。
简而言之,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1.2 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以下几个主要影响:a. 财富重新分配由于物价上涨,固定收入人群的购买力下降,而资产阶级通过资产持有所受益更多,财富不均衡现象加剧。
b. 利益分配失衡不同行业和产业受到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不同,导致利益分配失衡,某些行业或企业可能因此受益。
c. 消费观念改变由于物价上涨,人们更倾向于立即消费而非储蓄。
这种消费倾向会导致个人负债增加,从而对金融市场和家庭经济产生影响。
d. 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通货膨胀将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由于价格上涨,企业很难预测未来成本,并且市场交易也变得更加复杂。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机制2.1 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存在多种原因,包括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政府过度释放流动性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拉动型通胀。
需求拉动型通胀是指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主要原因包括消费升级、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等。
2.2 通货膨胀机制理解通货膨胀的机制对于应对通货膨胀至关重要。
在当前金融体系下,主要有两种机制解释了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a. 关键加密机制这种机制主要由金钱传递速度和货币供应量共同决定。
当金钱传递速度增加或者货币供应量减少时,会导致通货紧缩;而当金钱传递速度减慢或者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则会导致通货膨胀。
b. 政策引导机制政策引导机制是指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整。
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来控制经济总需求并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已成为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过大:当市场需求超过供应,物价就会上涨。
这通常发生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欲望强烈,导致供不应求。
2.货币供应过多: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政府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而经济体系中的需求不变,就会导致物价上涨。
3.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导致物价上涨。
例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等都会影响生产成本,进而影响物价。
4.结构性因素:经济结构的失衡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例如,某些行业或地区的需求超过供应,而其他行业或地区则供过于求,这会导致物价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出现差异。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1.调整货币政策:政府应密切关注货币供应量与市场需求的关系,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
2.增加供给:政府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增加供给,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3.调整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鼓励消费和投资,从而增加市场供给,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4.优化经济结构: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体系的整体竞争力,以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挑战。
5.消费者行为调整:消费者应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追求高价商品,合理规划支出,以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压力。
同时,消费者还应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购物策略,以降低购物成本。
6.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市场供需,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来应对。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解决对策
1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一)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当前各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及饮食类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国际市场粮食涨价、粮食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总结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灾害性天气影响从去年初开始的低温雨雪天气,到四月份的大风灾害天气,直至七月份的高温天气,造成蔬菜生产采摘期延长、出棚率低,商品率低的现象。
今年自然灾害更为频繁,一两个月前全国普遍干旱,鄱阳湖都干涸了,最近全国又是暴雨连连,再加上国际主要产粮国如俄罗斯、乌克兰、巴西等国家也因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为了保证本国市场供应,甚至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带动了国内粮食收购价格大幅上涨, 导致成品粮油价格的上涨,进而带动了肉禽蛋的生产成本增加,导致肉禽蛋等价格的上涨。
2、外调较多和流通销售环节层层加价近年近郊乡镇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本地蔬菜大量外调,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也造成蔬菜产地价格高于消费地的现象,再加上蔬菜销售的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蔬菜价格的上涨。
中国的物流效率较低,成本偏高。
3、生产成本增加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和农膜农药等农资价格上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蔬菜生产成本。
猪肉价格回稳上涨的原因是,仔猪、猪肉价格萎靡不振,同时与生猪生产相关的原料饲料、成品饲料、劳动力、流通运输等价格不断攀升,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养殖户承受着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猪价不断下跌的双重挤压局面,亏损较为严重,这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市场供应量严重不足,尽管政府在不断出台方案来激发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但短期生猪市场供不应求格局仍将持续。
(二)国家政策调整,促使物价攀高首先,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其次,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游资与国际热钱因没有合理渠道将其消化则拥进农产品市场兴风作浪。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 • • • • 1、需求拉动; 2、国外输入; 3、外贸顺差; 4、生产要素成本; 5、宏观经济政策。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
超发货币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温和性通货膨胀 生态系统失衡
国际
国际炒家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我国实行汇率管制 温和性通货膨胀
超发货币
• 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 四万亿刺激方案的M2大量发行导致的货币贬值 导致的通货膨胀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 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 我过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 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
降低劳动工资水平
• 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 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降低劳动工资 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 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资 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谢谢大家胀带动国内价格上升, 属于需求拉动; • 原油及其他国际初级产品通过进口带动国内价格 上涨,则属于供给因素,是成本推动。
二、通货膨胀的成本
• • • • • • 通胀的成本归根结底还是工人的劳动和资源 1.皮鞋成本:通货膨胀时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浪费的资源。 2.菜单成本:通货膨胀时改变价格的成本。 3.扭曲消费者决策,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 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税收未考虑实际利率的改变。 5.通货膨胀侵蚀了计价单位的实际价值,造成混乱和不方 便。 • 6.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任意再分配:预期利息不变,由于通 胀使得实际利率改变了,货币价值也改变了。
经济学知识通货膨胀
经济学知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普遍物价上涨的现象,通常伴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和购买力的下降。
这是一个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对经济运行和个人生活都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于货币供应过度扩张,造成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超过实际价值,引发物价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1. 货币供应增加:当央行过度印制货币或者降低利率时,货币供应量会大量增加,导致货币供需失衡,引发通货膨胀。
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当生产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上涨时,企业往往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
3.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当经济增长导致人们购买力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时,企业会提高产品价格,拉动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1. 财富重分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持有现金的人会损失购买力,而拥有实物资产或投资的人则可以从通货膨胀中受益。
2. 消费与储蓄冲突:通货膨胀使得物价上涨,消费者倾向于尽早消费以避免购买力下降,储蓄意愿减弱,进而影响投资和经济增长。
3. 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会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加大,企业难以预测成本和利润,从而影响商业决策和投资行为。
4. 分配不公: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不均衡的加剧,对低收入者影响更大。
5. 国际竞争力下降:通货膨胀导致本国产品价格上涨,进出口贸易竞争力下降。
四、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1. 货币政策调整:央行可以通过紧缩货币政策限制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
另外,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2. 财政政策措施: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高政府支出效率等手段来影响通货膨胀水平,以实现通胀的稳定。
3. 监管市场竞争:政府应强化市场监管,防范垄断行为和价格操纵,促进市场竞争,防止不合理的价格上涨。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未来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可能会继续保 持在温和上涨的通道内,但也需要关 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物价的影响 。
挑战分析
未来通货膨胀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 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部分 领域供需矛盾突出、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不畅等。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改进方向
未来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 ,注重预期管理,防范和化解通货膨 胀风险。同时,也需要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近期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创下多年新高 。
通货膨胀率上升速度加快,呈现出明显的 趋势性特征。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将保 持高位运行。
各类商品价格涨幅对比
食品类价格涨幅居高不下 ,尤其是猪肉、蔬菜等生 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
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品价 格也出现明显上涨,推动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 因及应对措施
汇报人:XX
2024-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CONTENTS
• 引言 •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 通货膨胀成因剖析 • 应对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历史上典型通货膨
胀事件回顾与启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 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引导居民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 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
推广绿色消费
鼓励居民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倡导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 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升级。
05
案例分析: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事件回顾 与启示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并且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可行的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1 货币供应过多当货币供应过多时,需求上升导致价格的上涨。
政府过度印钞、货币政策过于宽松以及银行信贷扩张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1.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生产成本的上升引起的。
例如,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原材料价格的提高以及能源成本的增加都会导致生产者的成本上升,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推动了通货膨胀。
1.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需求超过供给引起的。
当需求增加,但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这可能是由于人口增长、政府支出增加以及出口增长等原因引起的。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2.1 货币政策调控通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加息和降低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提高基准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及收回超额流动性,以抑制货币供应过剩,从而遏制通货膨胀。
2.2 控制成本上涨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来降低成本的上涨速度。
例如,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改善劳动力素质,减少原材料的不稳定性,利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等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控制企业垄断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等手段来降低成本的上涨。
2.3 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供给能力,从而稳定价格。
2.4 积极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例如,适度增加税收、减少赤字,提高利润,抑制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还可以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缓解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担忧,进一步稳定市场。
三、结论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成因复杂多样。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开放,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层面成因:1.货币超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货币超发。
这种货币超发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供求平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稳定货币供应量,通过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避免过度印钞造成货币超发。
2.外部因素: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建议:加强国际市场监测和合作,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形势,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政府政策层面成因:1.财政政策不当:财政政策的粗放运用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过度扩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加强财政收支的平衡,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健性。
2.货币政策失衡: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等领域,推高了商品价格。
对策建议:加强货币政策的精细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过度流动性泛滥。
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
三、供需情况层面成因:1.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提高供给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扩大,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以满足居民需求。
2.供应不足:一些因素影响到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正常运转,导致商品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加大对生产和供应能力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结论:面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首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是过度扩张的货币供应。
在特定时期,政府和央行可能会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大量印钞,导致货币供应超过了实际需求。
这将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另一个成因是需求端的因素。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增加。
同时,房地产市场繁荣,投资需求也大幅上升。
供不应求的局面逐渐形成,物价快速上涨。
第三个成因是供给端的问题。
高能耗、高资源消耗行业的快速扩张,使能源和资源供给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商品供应不足,进而推高了价格。
面对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首先,紧缩货币政策成为主要手段。
央行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限制货币供应,遏制通货膨胀的蔓延。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控制经济过热发展。
通过收紧政府支出和投资,可以减少过度需求,进而稳定物价。
此外,加强监管和执法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和操纵市场行为。
同时,要加大非法操纵市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另一个治理对策是提高供给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高能耗、高资源消耗行业的替代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
最后,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也是有效的治理对策。
政府应该加强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市场竞争的公正性。
同时,媒体和舆论监督可以对价格上涨和市场乱象进行监督,压力政府有效治理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过度扩张的货币供应、需求端问题和供给端问题。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需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监管和执法、提高供给能力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等综合措施。
通货膨胀与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与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
本文将从通货膨胀的原因入手,探讨通货膨胀的危害,并介绍有效的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货币供应过度增长以及供需失衡。
首先,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央行过多地发行货币,导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增多,而商品总量并没有相应增长,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其次,供需失衡也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当社会上的需求超过供给时,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提高商品价格。
这样一来,商品价格上涨,也将推动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危害通货膨胀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是对购买力的侵蚀。
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人们用相同的货币购买同样的商品时,实际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引发财产分配不均。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资产价格通常会上涨,持有资产的人会获得利益,而没有资产或者资产不足的人则会因为生活成本的上升而受到冲击,加剧社会的财富分化。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影响企业经营环境。
通货膨胀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生产经营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和外汇的企业来说,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
三、有效的治理对策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对策。
首先,央行应当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经济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发行货币,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政府应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刺激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实际产出,缓解供需失衡,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另外,政府还应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经济监测与预警。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及时调整经济运行的节奏,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202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通货膨胀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它,认真分析通货膨胀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表现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所谓普遍,是指通货膨胀不是指某种或某类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上升;所谓持续,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而不是价格水平的暂时上升或从长期下降中的偶然回升。
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货币不断贬值,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持续上升,购买力持续下降,货币价值降低,物价持续上涨。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需求拉上。
这是指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来自供给方面的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输入型。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型经济的联系甚为密切,开放的程度越高,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越容易实现。
根据输入品的不同,输入型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第一,资源性输入型通货膨胀。
发生在世界性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借助于国际价格机制的传导,引起国内物价的上涨。
第二,货币性输入型通货膨胀。
因国际货币危机爆发,一方面,危机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以危机国货币标价的商品价格会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为了摆脱危机,维持汇率稳定,危机国会大量抛售外汇,由此引起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的严重失衡和汇价的暴跌,如此国际市场的大量外汇会进入国内,导致本币投放过多,物价上涨。
什么叫通货膨胀
什么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当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人们比较容易追求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政府或央行过度印发货币,增加货币供应,超过了实际经济的需求,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2.需求上升:社会经济发展或个人收入提高,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导致供应不足,推动物价上涨。
3.成本推动:生产中的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上涨,企业为了保持利润,将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推动物价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降低人们的购买力。
2.财富重分配不均:通货膨胀会导致富人更加富裕,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财富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而穷人则无法有效地调整生活费用,因此财富重分配不均。
3.投资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不断下降,投资者更加难以预测未来的收益,增加了投资风险。
4.减少储蓄: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人们倾向于将钱花费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上,而不是储蓄起来。
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1.货币政策调控: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或实施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和购买力的稳定。
2.财政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财政支出,减少赤字,加大税收征收力度来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3.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供应,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以平衡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关系。
4.鼓励储蓄和投资:政府可以鼓励人们储蓄和投资,发展金融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冲击。
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
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经济现象,即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
首先,供给因素。
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供给限制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成本的上升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而供给限制型通货膨胀则是由于生产和供给的不足导致产品短缺,物价上涨。
其次,需求因素。
需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需求过多和需求不足。
需求过多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需求过热,物价上涨。
需求不足则是指总需求不足以满足总供给,产生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下降。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
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投资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生活方面,通货膨胀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人们购买商品需花费更多的金钱。
物价上涨还会给人们的消费行为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
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劳动者的工资实际收入下降,生活负担增加。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个人和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个人层面:(1)理性消费:合理规划消费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2)投资理财:寻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方式,规避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
(3)多元化存款:将财产分散存放于不同形式的富余资金,规避通货膨胀对财富的损耗。
2. 政府层面:(1)控制货币供应:适度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过度发展。
(2)完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控政策,稳定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3)优化价格监管:完善价格监管体系,防止价格垄断和哄抬物价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胀。
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胀压力加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引起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一)货币供应量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
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
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必然是货币供应超过了社会的货币需求。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货币政策由原先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
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市面上的资金流量过大,流动性过剩明显。
经过一个时期后,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物价指数的拉动作用就开始慢慢出现。
伴随着庞大的货币投放数量,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出现了大幅的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逐年增多,导致我国的外汇占款越来越多,从2009年10月的218454亿元增至2011年5月的243907亿元,增长率为11.65%。
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使得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偏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外汇储备的高额积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广泛实行,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于0-0.25% 的区间不变,欧洲央行、英央行、日本央行紧跟其后,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
此举诱发了国际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经济市场的冲动,大量的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
只要国外银行还在蓄意的打压资金的利率,我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套利资金,这就加大了通货膨胀可能。
(二)公众预期
预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之一,指经济活动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等)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经行的预测。
通货膨胀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在于导致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如果现时的通货膨胀导致了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那将具有更大风险。
在通胀的产生初期,物价上升,如果进入了通胀预期的循环,无疑会加大人们的心里对通胀的预期,形成“ 预期通胀”。
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会促使大众提前盲目的消费或增加金融投资的比例,这类行为又会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
目前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增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和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任何外生因素对物价的冲击,都会产生较大的联动效应。
当前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物价水平攀升的内在动力。
通胀预期加强还会增加居民对保值商品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需求,提高此类商品和资产的价格,社会调查资料显示,当前社会公众
对未来发生通胀的预期相当明显,不断上涨的房价和金价正是这一预期的明确反映。
(三)结构性原因
经济学家希克斯认为:结构性通货膨胀是在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下,因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保持一致的矛盾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
部门发展结构的不协调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而部门间物价涨落幅度的差异程度则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1、房价上涨与通货膨胀
房价与通货膨胀是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
持续偏高的通货膨胀促使房价暴涨。
同时,房价的暴涨反过来也可能刺激通货膨胀。
房价的上涨提高了生产行业的成本,从而压迫利润极薄的生活必需品涨价。
房价全面上涨,必然会拉高城市经营性场所的租金和人工工资,抬高了城市所有经营性场所的成本,这些抬高的成本一方面通过提高管理消化,另外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抬高价格”来消化,这将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
2、食品等农副产品供求引起的通货膨胀
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食品价格出现了非常大的上涨。
造成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不仅有暂时性的,而且也有可能产生长期、持续影响的原因。
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以及政府对农业价格的长期管制,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因此必然存在调高农产品价格的客观要求,从而导致结构型通货膨胀。
3、能源价格的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资源(如石油、铁矿石、木材等)的消耗逐渐增加。
当国际上这一类资源价格上升时,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出现普涨,最后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而一旦工资和物价轮涨,将引发通货膨胀螺旋式增长。
二、通货膨胀的为害
(一)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危害
一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有益的,但是高通货膨胀甚至恶性通货膨胀一般与低增长或开放性的经济衰退相伴随,会给国家经济带来灾难。
Fischer(1993)发现,通货膨胀平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会损失1/10个百分点。
根据实证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通常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亚洲经济危机,由于企业负有大量的短期债务,必须按极高的利率再融资,从而导致了企业大面积破产,经济出现衰退。
2011年 3月以来,CPI连续三个月超过5%,通胀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通货膨胀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治理通货膨胀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失业,至少在短期内如此,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
2008年以来政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但同时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三)通货膨胀加剧贫富差距
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
由于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升,因而利润呈上升的趋势只要成本滞后于产品价格上升,那么取得利润者就会获得好处。
通货膨胀降低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
在劳动市场上,工人的工资往往以工资合同的方式预先加以确定,也就是说货币工资的上涨往往慢于物价上涨。
因此,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工人的货币工资没有变动,但实际购买力却
下降了。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
通货膨胀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降低国内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标准,引起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的影响。
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一)减少货币供应量
通过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减少市场上的流通性,并由此影响总需求供给曲线,使得均衡价格下降,从而降低通货膨胀。
针对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央行采用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法来紧缩银根。
从2010年1月18日至2011年6月20日,央行已经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从16.5%上升到21.5%。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行为。
但实际上,仅靠单一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对通胀及流动性的作用有限,CPI指数仍然持续增长,且股市对于加息政策反应平淡。
需要同时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加息和外汇监管等手段对通胀进行控制。
同时,在保持汇率水平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减轻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过多压力。
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动给国内经济造成大的冲击。
加强和改进外债管理,鼓励和引导境内机构更多地使用国内资金。
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对外金融投资。
(二)增加信息透明度
抑制通胀预期的最有效的手段是显示当前控制通胀上升的政策效果。
央行要注重通货膨胀的防治,保持币值稳定,在宏观调控和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促进就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根据储蓄流向及时预测未来通胀的变化趋势。
政府应该增加反通胀的政策透明度、经济透明度、政治透明度、程序透明度及操作透明度,进行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让公众对政府的反通胀政策产生信心。
(三)实行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稳定粮食生产,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最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减轻通胀压力。
(四)稳定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
美国能源信息暑(EIA)预计,2011年中国石油日需求量上升55万桶,至944万桶,升幅6.2%,所以我国必须充分利用外汇储备充裕的优势,增加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产品进口,控制国内资源性产品的需求,稳定汽油等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的价格。
(五)完善住房供给体系
虽然我国CPI中居住类消费不包括房地产价格,但住房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房价问题已成为最重要、最受瞩目的民生问题之一,而且房价上升必然拉动水泥、钢材、建材、家装等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推动消费指数整体上升。
因此,必须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