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热起来了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热起来了教科版一、教材简介《热起来了》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启示课。
本单元是以“热现象”的观察、发现、解释和假说为主线展开的,所以在本课的引入部分,要以现象的发现和体验为主要途径。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
二、教学背景冷热现象是人们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也是经常和普遍的。
所以本节课既是对他们前概念的一种全面展现,更是新知识的有效补充。
怎么让自己感觉热起来,学生有很多的体验:运动、晒太阳、用电暖器取暖……也包括加穿衣服。
但如果反问一句: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学生或许会不置可否。
这是一个学生不曾思考过的问题,但也是可以去探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就让学生重点开展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加穿衣服、多盖被子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热量。
2.过程与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被子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实验实事求是。
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衣服不能直接给身体增加热量。
五、教学难点通过做对比实验,明白衣服、被子不能直接给身体加热。
六、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卡纸、厚毛巾、温度计、记录表教师:温度计、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很高兴能到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从大家一进教室,我就发现了我们班同学们的几个优点……【设计目的: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激情,通过适当的肯定,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有意识的在上课过程中更好的展示他们的优点。
】1.今天气温比较低,我的手有点冷,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我的手现在热起来?【设计目的:让学生回忆各种能让手热起来的各种生活体验。
】预设:把手放在口袋、对手吹气、搓一搓……2.师:我们就选择用搓手的这个方法一起来体验一下,请大家跟我一起用力搓一搓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热起来了|教科版(2001)
课题:1.热起来了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二、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三、教学资源:烧瓶10个,瓶塞10个,温度计10个,水槽10个,不同的衣服10件。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分钟)1.做一做:衣服穿少了,感觉手有点冷。
怎么办?(用力搓手,感觉手热起来了。
)2.谈话:可是身体还是冷,请你想几个办法让我的身体热起来?3.提出本课任务。
(出示课题)二、课堂研究:(30分钟)(一)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1.班级讨论:交流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2.方法分类:A.外界物质给予热; B.自身运动产生热的.(二)研究衣服是否产生热?1.提出问题:穿衣让我身体热起来了,这种方法应该属于哪一类?2.讨论:是衣服产生热让身体热起来了,还是保温让身体热起来了?3.学生交流: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你是怎样思考的?4.小组讨论: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
5.交流:实验方法。
(模拟人体,模拟穿衣,测量温度。
)6.分组实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表:状态温度穿衣前穿衣后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测量温度数据分析:实验说明:7.数据分析:先教师分析,再小组分析,最后小组向全班分享分析。
实验中,穿衣前温度多少?穿衣后测量的4次的温度多少?穿衣后与穿衣前的温度对比有没有提高或降低?提高了或降低了说明了什么?得到什么结论?三、拓展延伸:(3分钟)1.提问:穿衣不能给人体增加热量,为什么穿衣后人体会感觉热起来了?2.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热吗?这说明了什么?3.在今天的研究中,你产生了新的问题没有?有没有想研究的愿望?打算怎样去做?四、课堂练习:(4分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从而理解热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热量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科学的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热量传递的规律,从而理解热量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过程和热量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热量传递的规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化对热量传递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对热量的感知。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热起来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物体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温度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温度变化。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热量传递的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量传递的过程。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第二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主要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热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热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热的现象,对热有直观的感受。
但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难点: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发学生对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应用与拓展: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热量、温度、热传递实验现象–> 概念解释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第1课《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课件PPT 。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一)进入新课谈话:这几天的天气比起冬天怎么样?(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互动)(板书——热起来了)二、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谈话:当我们觉得很冷时,我们经常用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回答具体热起来的方法,教师追问热起来的原因。
PPT:议一议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有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配图创设问题情境)谈话:老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所说到的热起来的方法和原因,进行了梳理。
大致有如下内容:(PPT课件分别呈现热起来的方法、热起来的原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不仅帮助学生概括热源类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衣服能否产生热量?”)PPT:连线:请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晒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烤火吃热的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开空调开取暖器血液循环加快运动多穿衣服?盖被子(设计意图:利用PPT多种笔的划线功能,师生现场互动,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呈现出不同学生针对“多穿衣服和盖被子” 的不同连线,引导学生陷入矛盾冲突之中,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三、暴露前概念,体会研究的必要性。
(三)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反馈器)1.利用反馈器了解学生前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起来了》教案(及活动单)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课题:1、热起来了
教学内容: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给身体增加热量
1.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想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四、小结:
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 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防止热量散发、阻挡冷气进入
教学反思: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参考教案
1.热起来了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铁山学校何逸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预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
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热起来了-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交流研究方法。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1、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5、交流研究方法。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五下第2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温度与热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热量的传递和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帮助学生建立温度和热量之间的概念联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热量传递的例子,如热水倒入冷水中,观察热水逐渐冷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进行的活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种温度的水,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记录初始温度,然后将热水加入,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最终温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量会使物体温度升高?热量和温度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2001)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认识到当物体之间有温差的时候,热传递就会产生。
教学活动:一、交流让人体热起来的方法当我们觉得人很冷的时候,想让自己--------热起来。
(写出标题热起来了),同学们有很多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学生认为的方法)。
二、将不同的方法分类并提出新问题我们有很多的方法让身体热起来,这些方法的原理一样吗?小组讨论并将这些方法分分类。
三、问题聚焦——穿衣服为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热起来?提出问题:很多同学们都把穿衣服,盖被子分为一类,这只试管里面装了自来水,如果给它盖上一张“被子”,里面的水会热起来吗?(学生猜测,分歧)我们怎么知道呢?我们的感觉有时候是不准确的,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借助温度计。
实验汇报总结。
毛巾不能让常温水热起来,是不能产生热量的。
(如学生都认为水温不会上升,则用视频代替实验。
)四、深入思考衣服让人体热起来的原因试管里面的水没有热起来,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觉得热起来呢?讨论,思考。
如果把试管里的水换成热水,里面的水会热起来吗?如果不会又是怎么样呢?(会比没有毛巾包裹的下降的慢)是这样的吗?猜测,实验,汇报。
水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有毛巾包裹的水温度下降慢,无毛巾包裹的温度下降快。
五、让试管里的水热起来我们用毛巾包住冷水和热水都不能让试管里的水热起来,那怎么样才能让试管里的水热起来呢?——热毛巾(温度要比水高)播放视频有热毛巾包裹常温的热毛巾包裹并得出结论热毛巾能让水温度上升,提出新的问题:热毛巾让水热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热毛巾温度高把热传递给了水,所以水里的温度就升高了。
我们把这样的传递过程称为热传递。
如果用一块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毛巾包在试管上,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变冷。
从热传递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原因,解释为什么常温的毛巾不能让水变热的原因。
得出热发生传递需要一定的条件:两个物体要有温差时才能发生热传递。
六、将让人体热起来的方法再分一分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课时 热起来了教案与反思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第二单元热第1课时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1)
热起来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产生热的多种方法。
2、理解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学生对热现象的探究兴趣。
2、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重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实验道具: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让同学们帮助冷的发抖的小明想办法热起来。
同学们需要在图片中发现小明身处的环境是寒冷的地方。
二、授课:1、讨论可以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2、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归类3、引导总结(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晒太阳、泡温泉、烤火···)(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吃东西)(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运动)(4)、保温的。
(穿衣服、盖被子)4、讨论穿衣服盖被子能不能产生热,并通过实验验证想法。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参考方案:利用毛巾替代衣服包裹课本,看一定时间里课本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步骤:(1)、将毛巾与课本叠好。
(2)、将温度计玻璃泡轻轻插入叠好的毛巾中,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物体。
(3)、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毛巾中,不能取出来读数;(4)、读数时,做到实事求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角度平视温度计;(5)、记录员、计时员和读数员要相互配合,实验完毕后整理好材料放在桌子中间。
注意事项: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不能将手盖于毛巾上实验结论:衣服不能生热。
学习评价表:5、结束:(1)布置课后思考:多穿衣服身体为什么会觉得热起来了呢? 我们怎样解释其中的原因?我们能通过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衣服的功能?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吗?(2)小结产生热的几种方式。
三、板书设计: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东西(外界食物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
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给人体带来热量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的(比如被窝、衣服等)。
2.添加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只起到了保温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理解衣服不能产生热量,而是起到了保温作用。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温度计1支、矿泉水1瓶、毛衣1件、计时器(PPT展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热起来的方法
师出示冬天的雪景,提出问题:当我们觉得冷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生(预测)1:运动。
生(预测)2:多穿衣服。
生(预测)3:晒太阳。
生(预测)4:开热空调。
生(预测)5:吃热的食物。
......
师引出课题:热起来了。
(板书课题)
二、讨论:这些方法怎么使我们身体热起来
师:刚刚同学们说运动、晒太阳、开热空调、吃热的食物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些方法怎么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
生讨论交流。
(预设: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让我们身体热起来;晒太阳、开热空调是从外部获得热量让我们身体热起来;吃热的食物,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师出示多穿衣服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让身体增加热量,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三、探究:衣服能使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吗?
师出示被窝的图片: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的被窝。
1.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预设:凉的。
)
2.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预设:暖和。
)
3.晚上再回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是热的吗?(预设:不是热的了。
)
4.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被窝不会产生热量。
)
师提出问题:衣服是不是也如同被子一样,不能产生热量?
师出示材料:1件毛衣、1瓶矿泉水、1支红液温度计、计时器(PPT展示)。
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我们给矿泉水瓶“穿上”毛衣,用温度计测量10分钟时间内,矿泉水瓶里的水的温度。
(出示小提示:1.每隔两分钟测量一次,并作好记录;2.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红色玻璃泡不可以接触瓶底和瓶壁;3.不测温度时,瓶盖盖住水瓶。
)生设计实验,探究衣服能使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吗?
生交流实验结果:
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我们多穿衣服后就会觉得暖和呢?
师引导学生(预测):多穿衣服虽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但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减少了我们身体热量的流失,所以就会感觉到暖和起来了。
四、巩固练习
教科版
五、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运动、晒太阳、开热空调、吃热的食物、多穿衣服。
衣服不能产生热量,但起到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