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酸类药物分析共41页文档

合集下载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0.25mol/L,F=0.996)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消 耗15.70ml,空白试验消耗49.70ml。 (1)计算滴定度。MC9H8O4=180.16g/mol。
(2)计算含量。
第四十四页,共119页。
含量测定
(三)两步滴定法
适用于阿司匹林片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 测定 片剂稳定剂:酒石酸或枸橼酸 分解产物:水杨酸和醋酸 第一步:中和 第二步:水解和测定

析 其它芳酸类---邻氨基苯乙酸类,吲哚乙酸类
苯并噻嗪甲酸类
第二页,共119页。
第一节 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一)基本结构与理化性质
1.基本结构为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O
OH
COOH
OH
O R
R' (水 杨 酸 类 )
水杨酸 SA
(salicylic acid)
第三页,共119页。
第一节 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
二、鉴别试验
2)对氨基水杨酸钠
COONa OH
NH2
对氨基水杨酸钠
(PAS-Na)
对氨基水杨酸钠具有芳伯氨基结构,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
钠试液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与碱性β-萘酚偶合产
生橙红色沉淀。
第十六页,共119页。
二、鉴别试验
3.水解反应
(1)阿司匹林的鉴别 ChP(2010)
取本品约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min后,放冷,加过量稀硫酸, 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出醋酸的臭气。
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 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第二十三页,共119页。
鉴别水杨酸及其盐类,最常用的试液是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长期效果
长期使用芳酸类药物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耐受或依赖的情
况。
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
要点一
不良反应
长期或过量使用芳酸类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恶 心、呕吐、腹泻、胃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皮疹、瘙痒 等过敏反应。
要点二
处理措施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对于轻微的不良 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可采取对症治疗;对于严重的不 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抢救。
除了以上三大企业外,还有一些其他制药 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在芳酸类药物市场占 据一定份额,如艾伯维、强生、罗氏等。
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芳 酸类药物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时,新型芳酸类 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挑战
随着仿制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药品价格的不断下降,芳 酸类药物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此外,随着监管政策 的不断加强和药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制药企业需要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法规 要求。
催化剂选择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进程,提高目标 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后处理工艺
优化后处理工艺,如结晶、萃取、蒸馏等,以获 得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05
芳酸类药物的杂质与质量控制
杂质来源与分类
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药物制剂中的杂质
原料药中的杂质
在合成芳酸类药物的过程中, 可能产生一些副产物、中间体 或降解产物,这些杂质可能因 原料不纯、反应不完全或操作 条件不当等原因而残留。
THANKS
感谢观看
制备方法
化学合成

学习_第六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学习_第六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重氮盐
OH- 橙黄~猩红色
萘酚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鉴别
COONa
OH
直接:
对氨基水杨酸钠

NH2 对氨基水杨酸钠?

化 间接:HO
NHCOCH3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16
鉴别
3、氧化反应
甲芬那酸加硫酸溶解,加热后溶液 呈黄色,并可产生绿色荧光。
甲芬那酸加硫酸后与重铬酸钾试液 反应,溶液呈深蓝色,随即又变成 棕绿色。
+NaOH
(定量过量)? ©
COONa
OH
+ CH3COONa
38
剩余滴定:
2NaOH(过量)+H2SO4 =Na2SO4+2H2O
反应时药物与NaOH的摩尔比为1∶1; 消除了酸性杂质的干扰;
降低了 酯键水解的干扰;
本法必须做空白试验并对结果加以校正
39
片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

标示量%

每片含量 每片标示量
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振摇使阿司匹林溶解,加酚酞指示液3滴,
滴 加 NaOH 滴 定 液 ( 0.1mol/L 不 计 体 积 )
至溶液显粉红色,再精密加NaOH滴定液
(0.1mol/L)40m1,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
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室温,用硫酸滴
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
33
含量
阿司匹林与硫酸标液的摩尔比为 1每∶11ml的NaOH滴定液(0.5 mol/l) 相当于45.04 mg 的C9H8O4
优点: 消除了酯键水解的干 扰 缺点: 酸性杂质干扰
34
USP(25)方法:取本品约1.5g,精 密 称 定 , 加 入 NaOH 滴 定 液 (0.5mo1/L)50.0m1,混合,缓缓煮 沸10min,放冷,加酚酞指示液,用 H2SO4滴定液(0.25mo1/L)滴定剩余 的NaOH ,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 校 正 。 每 1ml 的 NaOH 滴 定 液 (0.5mol/l)相当于45.04mg的35 C9H8O4。

药物分析第六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析第六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泛影酸 为有机碘化物,加热破坏后分解生成碘蒸气,可供鉴别。
二、含量测定
用盐酸进行滴定
28
其他药物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布洛芬
红外色谱法 IR
有关物质 溶出度 释放度
酸碱滴定法(原 料); 反相HPLC(片 剂和缓释胶囊) 酸碱滴定法(原 料); 制剂:HPLC
丙磺舒
FeCl3 反应; 酸度检查-酸碱 分解产物的硫 滴定法 酸根反应;UV;有关物质检查IR HPLC
×100%
T—滴定度 ;
其中:V—终点消耗NaOH滴定液体积;
F—滴定液校正因数=实际浓度/规定浓度;W—样品重量(mg)
17
滴定液浓度,mol/L
被测物的摩尔质量,g/mol
CM 0.1 mol L 180.16 g mol T n 1 18.02 g L 18.02 mg ml
8
第一、鉴别试验
1、与三氯化铁反应显色
O OH OH + FeCl3 + H2O O 紫堇色 O O Fe OH + 3HCl
具有酚羟基或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的药物,可用FeCl3 反 应鉴别,要求溶液的PH值在4~6. 阿司匹林: 紫堇色 对氨基水杨酸钠:紫红色 苯甲酸钠: 赭色沉淀 丙磺舒: 米黄色沉淀
三、含量测定
亚硝酸钠滴定法 永停法指示终点
26
第三节:苯甲酸钠的分析
COONa
COOH I CH3COHN I I NHCOCH3
27
一、鉴别
1、 FeCl3 反应 苯甲酸——赭色 2、分解产物的反应 丙磺舒——米黄色
丙磺舒 为含硫药物,与氢氧化钠共热熔融,分解生成亚 硫酸,经硝酸氧化后生成硫酸盐,显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称为“分解产物的SO42-反应”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Ka=2.0x107
Ka=1.3x106 强
Ka=1.0x103 Ka=22
注: 四种酸不能被均化到相同的强度水平
➢ 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 ➢ 区分溶剂: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的溶剂
△※ 非水溶液滴定法
酸性溶剂
溶剂的选择 (P229)
碱性溶剂 两性溶剂 惰性溶剂
❖ 酸性溶剂:具有较强的给出质子能力的溶剂 ✓ 例如:甲酸,醋酸,丙酸
• 溶剂的酸碱性 • 溶剂的离解性 • 均化效应 • 区分效应
弱碱吡啶 Kb<10 -7,在水溶液中无法进行滴定
溶剂:冰乙酸 滴定剂:高氯酸的冰乙酸溶液
B + HAc
BH+ + Ac-
HClO4+HAc
H2Ac++ClO4-
滴定时:H2Ac++Ac-
2 HAc
实际总反应:
HClO4 + B
BH+ + ClO4-
CH2COONa
HO CH—COONa HO CH—COONa + 2H2O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含量测定
第2步——水解和测定
操作: 中和后试液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40ml 定量, 过量
水浴加热15min 水解
室温 硫酸滴定液(0.05mol/L) 滴定
终点:溶液粉红色 无色
COOH OCOCH3 + NaOH
讨论
适用范围 酸根的影响 滴定剂的稳定性 指示方法 其他干扰
2.溴量法
原理: 0.1mol/LBr2标准液 3gKBrO3+15gKBr+H2O→1000ml KBrO3+5KBr+6HCl→3Br2+6KCl+3H2O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解析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解析
醚中的溶解度大,苯甲酸不断萃取到乙醚中,降低水中苯甲酸的浓度,使 滴定反应趋于完全。
第18页/共80页
苯甲酸钠含量的测定
取苯甲酸钠约1.5g,精密称定为1.4996g,置分液 漏斗中,加水25ml振摇使溶解,加乙醚50ml及甲基橙指 示剂2滴,用盐酸滴定液(0.5002mol/L)滴定,边滴边 振摇,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 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 续用盐酸滴定液(0.5002mol/L)滴定,边滴边振摇,至 水层显橙红色,消耗盐酸滴定液20.33ml。每1ml的盐酸 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苯甲酸钠。求苯甲酸 钠的含量是否合格。
第44页/共80页
第二步
• 过量氢氧化钠,酯键水解
第45页/共80页
第46页/共80页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含量测定
亚硝酸钠滴定法
第47页/共80页
亚硝酸钠滴定法
• 重氮盐再酸性条件下稳定 • 反应慢,需加入溴化钾催化 • 滴定速度不宜太快,随时搅拌 • 15-25℃
第48页/共80页
第三节 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分析(了解)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对氨基酚
E. 阿斯匹林
2. 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有
A。水杨酸
B. 阿斯匹林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对氨基酚
E. 盐酸普鲁卡因
第64页/共80页返回 Nhomakorabea感谢您的观赏!
第80页/共80页
一、结构与性质
第49页/共80页
性质
• 异羟肟酸铁反应 酯+盐酸羟胺+三氯化铁=有色的异羟肟酸铁 • 苯环 紫外光吸收
第50页/共80页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

2.二步酸碱滴定法(制剂)
二)亚硝酸钠滴定法(见胺类药物,P93)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阿司匹林栓剂
第三节 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二、鉴别试验
一)异羟肟酸铁反应
三)其他方法
小结
苯甲酸类药物 性质:酸性,三氯化铁反应,分解 鉴别:三氯化铁反应(赭色沉淀),分解产物反
例[1~5]
A.两步酸碱滴定法 B.直接酸碱滴定法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1. 苯甲酸钠的测定(D)
2. 氯贝丁酯的测定(A)
3. 盐酸的测定(B)
4. 酸碱滴定法(C)
5. 阿司匹林片的测定(A)
例6. 采用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 林的含量时,已知阿司匹林的分子量 为180.2,所用氢氧化钠滴定溶液的浓 度为0.1mol/L,请问1ml氢氧化钠滴定 溶液相当于阿司匹林的量应是(C)
于含量测定
二、鉴别试验
一)三氯化铁反应 1.苯甲酸、苯甲酸钠
赭色沉淀
苯甲酸钠盐水溶液、苯甲酸钠中性溶液,与三氯化铁作 用,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2.丙磺舒 丙磺舒的钠盐水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生成
米黄色的沉淀。
二)分解产物的反应 1.苯甲酸钠 遇酸分解生成具有升华性的苯甲酸,
并凝结成白色升华物。 2.丙磺舒 与氢氧化钠共热熔融,分解生成亚硫
5. 苯甲酸钠 E
6. 阿斯匹林片 B 7. 阿斯匹林栓剂 D
8. 对氨基水杨酸钠 C
[X型题]
1. 直接能与FeCl3产生颜色反应的药物有
A。水杨酸
B. 盐酸普鲁卡因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对氨基酚
E. 阿斯匹林

第四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TheAnalysisofAro

第四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TheAnalysisofAro

COOH
2
OH + Na2SO4
2CH3COONa +H2SO4
2CH3COOH + Na2SO4
五.分解产物的反应 六.紫外光谱法 七.红外光谱法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
一、阿斯匹林中的杂质检查 1、 炽灼残渣 2、 重金属 3、易碳化物
4、溶液的澄清度检查: 检查碳酸钠试液中不溶物
酚类(如苯酚) 醋酸苯酯 水杨酸苯酯 乙酰水杨酸苯酯
于有机溶剂 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
3、酸性: 芳酸类药物分子中具有-COOH,所 以显弱酸性 药用芳酸pKa在3~6之间。 具有酸性,可以与碱成盐。
4、紫外吸收: 具有苯环,所以具有紫外吸收。
第二节 鉴别反应
一 FeCl3反应
1.水杨酸及其盐
COOH
OH FeCl3 中性or弱酸性
COOO- Fe Fe 23
中性乙醇:①溶解供试品 ②防止酯水解。
目的:扣除乙醇中酸的影响。
(二)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原理:阿斯匹林酯结构在碱性溶液中易于 水解,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加热使酯水解,剩余的碱用酸回滴.
需做空白试验校正. 目的:NaOH在加热时易吸收CO2, 用酸回滴定会消耗酸,影响结果
(三).两步滴定法 适用于阿斯匹林片剂
I
CH3COHN
NH甲酸(钠) 氨甲苯酸
泛影酸
3、其它芳酸
代表药物
OH
C2H5 SO3H.NH C2H5
CH3 COOH CH
OH
CH3 CH2CH
CH3
止血敏
布洛酚
二、性质
1、性状: 大多数是结晶性固体
少数为液体(水杨酸甲酯、苯甲酸苄酯)

第六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第六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阿司匹林栓剂含量测定(离子抑制色谱法)
练习与思考
[A型题]
1.阿斯匹林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水杨醛 B.砷盐
C.水杨酸
D.苯甲酸 E.苯酚
2.对氨基水杨酸钠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水杨醛 B. 间氨基酚 C.水杨酸
D.苯甲酸 E.苯酚
[B型题]
A.FeCl3反应 B.水解后FeCl3反应 C. AgNO3反应 D.重氮化-偶合反应 E. 麦芽酚反应
2. 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HO CO 2 H 5+ O N a O H C HO CO + C 2 O H 5 O H N
2 N a O H + H 2 S O 4 N a 2 S O 4 + 2 H 2 O
(三)两步滴定法
二、亚硝酸钠滴定法
对氨基水杨酸钠有芳伯氨基,在HCl中与 NaNO2发生重氮化反应
1. 阿斯匹林 B
2. 水杨酸 A
3. SMZ D
4. 苯甲酸钠 A
A. 直接酸碱滴定法 B. 两步酸碱滴定法
C. 亚硝酸钠溶液滴定法
D. HPLC法
E. 双相滴定法
5. 苯甲酸钠 E
6. 阿斯匹林 B
7. 阿斯匹林栓剂 D
8. 对氨基水杨酸钠 C
本章结束
COONa
OC3O +C NH aOH
OC3O +C H 2 O H
2. 条件:在中性乙醇中,以酚酞作指示剂;摩尔比为1:1。
3. 应用:药物Pka 3-6时。多国药典用于阿司匹林、苯甲酸、丙 磺舒、布洛芬测定;USP和BP还用于甲芬那酸的测定。
(二)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1. ASA含量测定
原理:
Na2SO4。 3. 丙磺舒加热分解,生成SO2气体,有臭味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PPT153(1)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PPT153(1)

*** 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 量时,每1m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相当于阿司匹林(分子量=180.16)的 量是(A)
A. 18.02mg B. 180.2mg C. 90.08mg D. 45.04mg E. 450.0mg
反应摩尔比为1∶1
T cM n
0.1mol L 180.16 g mol 1
再 精 密 加 NaOH 滴 定 液 ( 0.1mol/L ) 40m1 ,
置水浴上加热15分钟并时时振摇,迅速放冷至 室温,用硫酸滴定液(0.05mol/L)滴定,并将
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lml的NaOH滴
定液(0.1mo1/L)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两步滴定法
含量



18.02 g L 18.02 mg ml
T——滴定度,每1ml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mg数 c——滴定液浓度,mol/L M——被测物的摩尔质量,g/mol n——1mol 样品消耗滴定液的摩尔数,常用反应摩尔比体现,即反应摩尔比
为1∶n
*** 苯 甲 酸 钠 的 含 量 测 定 , Ch.P ( 2000 ) 采 用 双 相 滴 定 法 , 其 所 用 的溶剂体系为(D)
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 醚20m1,继续用HCl滴定液(0.5mo1/L)滴定, 随滴定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每
1ml的HCl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
的C7H5NaO2。
乙醚的作用是:萃取反应生成的 苯甲酸,使水相中的中和反应进 行到底滴定中要强力振摇。随着 滴定不断进行,苯甲酸不断被萃 取入有机溶剂层,使滴定反应完 全,终点清晰。

5第六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5第六章-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② 优点:简便、快速 缺点:酯键水解干扰(不断搅拌、快速滴
定),酸性杂质干扰(如水杨酸)
③ 适用范围:不能用于含水杨酸过高或制剂 分析,只能用于合格原料药的含量测定
2010-3-18/23
44
2.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 酯的一般含量 测定方法 阿司匹林
原理:利用ASA分子中含有的羟基酯结构 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的性质,加入定量
2010-3-18/23
5
OCOCH3 COO
NHCOCH3
贝诺酯(benorilate)
2010-3-18/23
6
(二)主要理化性质
1.酸性 SA(PKa2.95)、ASA(PKa3.49均有酸性。
2. 溶解性: 均为固体,有一定熔点。除钠盐溶于水, 其余不溶。
3. UV和IR光谱特性:分子结构中具有苯环,有UV和 IR特征吸收。
2010-3-18/23
40
阿司匹林 ChP
取本品约0.4g,精密称定,加中
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
化 钠 滴 定 液 ( 0.1mo1/L ) 滴 定 。 每
lml 的 氢 氧 化 钠 滴 定 液 ( 0.1mo1/L )
相当于18.02mg的C9H8O4。
2010-3-18/23
46
水解:
COOH OCOCH3 + 2NaOH
COONa OH + CH3COONa
剩余滴定:
2NaOH(过量)+H2SO4 =Na2SO4+2H2O
2010-3-18/23
47
计算公式:
含量% 45.04 (V0 V ) C标 103 1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