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案1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两词;能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天气预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与生产活动,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
掌握用表格和图画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阅读地理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3、掌握天气符号中风和沙尘的标识符号。
三、教学难点1、综合分析天气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2、掌握天气符号中风和沙尘的标识符号。
四、教学用具:自制PPT。
五、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门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学生:……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不过老师认为天气是老师在出门时最关心的,为什么老师认为天气是我们出门是最关心的?这个问题就要在我们接下来的课堂中来寻找答案了。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这节课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第四章的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老师:我们来看到白板上,活动1:观察图片,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天气?(这四幅图也是课本上的图4-1 不同天气状况示意图)。
学生:晴天、下雪天、沙尘暴、下雨天(晴、雪、沙暴、雨)老师:同学们观察得都不错,贝贝在上学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晴天、下雪天、沙尘暴、下雨天。
老师:我们接下来看活动2:请根据图片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主要以冷热、晴雨来描述。
学生:左边的图片是晴天,右边的图片是雨天……老师:根据图片,我们都可以发现两幅图片的天气状况了老师:我们接着来看到活动3:阅读以下材料,归纳天气的特点,首先我们来看到材料1,这是某市10月7日的一则天气预报,10月7日,我市天气快速好转,包括主城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天气将以阴天多云为主,偶有阳光相伴,最高气温可较6日回升8摄氏度,达到29摄氏度。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
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
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
(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
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北京______、℃;莫斯科_______、_____℃;悉尼_____、℃;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展示交流1、预习交流:小组内交流,要求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把不会的标出来2、预习展示:依据多媒体课件提供图片,拟请第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教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术。
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阻碍,培育学生熟悉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慢慢树立爱惜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二、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教学方式:图文结合、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对照分析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方案一:从近几天的天气转变状况及开学后自己穿着的转变入手,切近生活,导入题“天气和气候”。
方案二:同窗们,XX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的揭幕式时刻,在揭幕式上有绚烂的烟花燃放,因此,现场的观众最担忧哪方面会阻碍到揭幕式的顺利进行及烟花的燃放?(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与咱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转变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与每一个人紧密相关的天气和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自主学习:阅读本P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1)对照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以下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阴转多云(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本地有利的天气仍是气候?二、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讨:【探讨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刻长短及转变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明白得。
【探讨结论】天气气候区、短时刻的二、多变的、较长时刻(连年的)二、转变不大(相对稳固)学习任务(二)天气预报和经常使用天所符号、自主学习:阅读P7第三框天气预报和经常使用天所符号解决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回忆你观看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并读图4-2,说一说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3)记住图4-1中的要紧天气符号,绘制你最喜爱或是最难识别的天气符号。
湘教版七上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在讲授了走进地理、地球概况与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学习世界的气候。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的重点。
天气与气候是本章第一节,分为“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框内容。
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课是后边三节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本课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尤其是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辨析过程与实践练习。
另外,初一学生生性活泼,课堂形式不宜单调。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学法指导】1、“学习有用的地理”。
从生活实际入手,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且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我采用比一比、试一试,进行看图识天气抢答比赛等游戏,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
讲授新课: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 四季如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天 气 气 候 天 气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案: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7-P70。
主要包含“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并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解读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识别并解释天气符号。
3.运用多媒体资源,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提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挑战。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解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的复杂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
•运用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信息,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视频、气候类型图片等)。
•常用天气符号卡片。
•学生预习材料(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晴天下的户外活动、雨天中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天气的话题。
•明确目标: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二、新知讲授(20分钟)1. 天气与气候(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强调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北京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或“南极洲的寒冷气候”,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常用天气符号(5分钟)•展示符号: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阵雨等。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教案.docx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
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
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
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
我打算 1 月 1 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
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使用“学乐师生”APP 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1.(板书)天气的概念: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位交流)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学生完成判断。
3-4名同学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北京、东京、纽约等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
根据教师讲解判断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
聆听老师讲解,思考并作出简单回答。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态度。
教学重点:
⑴“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⑵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
教学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参与能力。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
使学生简单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使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内心,从今以后付诸行动。
课堂
小结
出示“课堂小结”:教师点拨。
学生口头总结。
理清知识脉络,升华课堂主题。
板书设计
3.出示“挑战自我”,以抢答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奖励。
4.出示“精讲风失”点拨风向、风力的判断,教师板演西北风6级的画法。找1-2名同学板演西风四级或者东南风6级。
5.出示“学以致用”找学生做出判断,并给予奖励。
过渡:通过刚才的表现,看来大家对常用天气符号都已经记住了,那么你能模仿天气预报员为大家播报天气吗?试着挑战一下自己吧!
过渡:我们的空气收到的污染这是我们对家园的伤害,你知道我们还做了哪些伤害我们家园的事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看看吧!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课程理念出发,选择安排了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侯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很透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脑,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着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侯”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
2、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重点:1、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2、学会看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读懂卫星云图;掌握预报天气技能。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收看《天气预报》的人这样多呢?学生先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收视率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亲切而又新奇。
怎样描述天气:多媒体展示图片,看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述?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展示图片)学生分析描述,教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雾扬尘等。
湘教版七上地理 4.1天气和气候 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一、教材:《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开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教材以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体现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教材中图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学生对某些天气现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学生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其实践性很强,,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看懂简易天气预报。
(3)知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掌握他们的区别。
(2)通过“走进直播间”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看懂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讲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并能阅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四、说学情:学生对本节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
但是,青少年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生动的图像或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因为准备了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所以这节课我没有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就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四个学习任务。
湘教版初中地理公开课《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反思
湘教版初中地理公开课《天气与气候》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存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到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
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情分析由本章的具体情况来看,学生学习这节内容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简单表述天气的变化。
3、学会阅读简单卫星云图。
4、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
讲授新课: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1、课件展示:今天晚上到明天,郑州,晴转多云,偏北风五级,最高气温16ºC,最低气温8ºC,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学生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2、师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近地表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的特点:(学生回答)短时间、具体状况、多变性。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深入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观察和分析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2.观察法: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案例和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和气候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的天气变化,或者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第五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2024-2025学年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4.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主要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b.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c. 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b. 能够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c. 能够运用气候图谱进行气候类型的识别。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日常认知,但对于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培养。
部分学生可能对气候图谱的阅读和分析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注意和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了解?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解释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两者的概念。
第三环节: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重点解释大气环流、地球倾斜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环节: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教师讲解并展示气候图谱,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教学案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教学案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教学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认识天气与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在生活生产中能够利用天气、避免不利,并逐渐形成保护我们周围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课件展示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图片,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第四章世界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播放“晴、雨、大风、雪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感受如何?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如何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展示与天气预报的课件—卫星云图及其意义。
蓝色; (2)绿色; (3)白色。
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活动:让学生以二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4、(1)播放“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什么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播放“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注意: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风向的判断;风级的表示方法。
活动:让学生以二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以“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以教材后面的图,解答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天气状况安排户外活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日常生活中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科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认识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通过板书呈现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使学生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和⽓候教案(新版)湘教版《天⽓和⽓候》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和⽓候的区别,并能在⽣活中正确使⽤这两个术语(2)学⽣识别卫星云图,常⽤天⽓符号,能收看天⽓预报。
2.过程与⽅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与⽓候(2)通过对天⽓和⽓候特点的分析使学⽣学会⽤分析、对⽐的⽅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懂得天⽓与⼈类⽣活、⽣产关系密切,培养学⽣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区分天⽓和⽓候。
【教学难点】识记天⽓符号,掌握预报天⽓的技能【教学⽅法】读图、⼩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提问:我们外出旅游⼀般要做哪些准备?(学⽣回答)师:除了必要的⾐物和⽣活⽤品之外,还有⼀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那⾥的天⽓状况。
⼆、新课学习(⼀)天⽓展⽰不同天⽓的图⽚让学⽣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天⽓(学⽣看图回答)提问:什么是天⽓?⼀般⽤哪些语⾔来描述天⽓?天⽓有什么特点?(学⽣回答)明确:天⽓是指某个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描述天⽓可以⽤:晴、⾬、⽓温⾼低、风⼒⼤⼩等;天⽓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展⽰图⽚:提问:你能根据图⽚描述当时的天⽓状况吗?(学⽣回答:晴、下⾬、刮风、下雪)提问:什么是⽓候?⽓候⼜有什么特点?(学⽣回答)明确:⽓候指⼀个地⽅多年的天⽓平均状况。
⽓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展⽰图⽚,提问:你能据图⽚描述那⾥的⽓候特点吗?(学⽣回答:沙漠地区炎热⼲燥;极地地区严寒)总结:天⽓与⽓候的区别练习: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还是⽓候?1.万事俱备,只⽋东风(天⽓)2.海南长夏⽆冬(⽓候)3.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燥(⽓候)4.昆明四季如春(⽓候)5.东边⽇出西边⾬(天⽓)6.⼀⼭有四季,⼗⾥不同天(⽓候)7.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天⽓)8.“雷公”先唱歌,有⾬也不多(天⽓)过渡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天⽓?(学⽣回答)明确:⼿机、电脑、报纸、收⾳机、⽓象观测等播放视频:天⽓预报展⽰卫星云图,提问:在卫星云图上,⽩⾊代表什么?蓝⾊代表什么?绿⾊和黄⾊代表什么?(学⽣回答)明确:⽩⾊代表云⾬区;蓝⾊代表海洋;绿⾊和黄⾊代表陆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天气和气候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天气和气候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特点。
2.天气和气候形成的原因。
3.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2.观察法: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认识和理解天气和气候。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气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过程。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具:地图、图片、气象实验器材等。
4.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内容,让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气象实验,如制作简易风向标、气温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等新课程理念出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 是学习天气与气侯的基础, 学好本节内容对 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很透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 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从自己所 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
1、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含义?
2、你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吗?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3、城市旁边相邻两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4、注意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5、天气预报主要描述大气的哪些状态?
学生讨论后让1名同学指图讲述。
设计说明: 通过对比天气符号, 让学生以竞赛形式认识天气符号。通过对比、 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寓教于乐。
设计理念
本节课设计多种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勤于动脑,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着力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表达能力, 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从而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侯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学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
学生分组完成活动题1、2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补充其它资料
设计说明:向学生渗透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思想,体会学好天气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
同学们,老师有件事想请大家帮忙, 明天我要去北京学习, 谁能告诉我明天北京的天气?
学生回答:不知道如果。 )老师一定要知道明天北京的天气情况怎么办?(学生回答:看 电视天气预报)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天气和气侯术语的正确使用;2、学会看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读懂卫星题情境
中央电视台做过调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人这样多呢?
学生先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收视率高,创设情境
这种气
侯特点有没有改变过。
设计说明: 通过实例分析, 使学生加深对气候及其特点的理解, 以便更好地区分天气和
气侯。
知识竞答
多媒体展示竞答题, 辨别天气和气侯。 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 采用必答和抢答的
形式比赛。
设计说明:加深对天气和气侯概念的理解,也体现了地理和语文的学科整合。
大家谈:
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生活、 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受着天气的影响, 也就是说
当堂训练
持人,老师点一个城市,学生播报一个,先播报市名,再说天气状况选出最佳天气预报员。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学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选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散文
设计说明:通过对散文,诗句的分析,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
如何描述气侯
气侯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主要注意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
一个地方的气侯
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展示不同温度带的景观照片, 看几位小朋友对当地气侯是怎样描述的,
归纳气侯所关注
的时间、要素:学生概括深州气侯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自记事以来,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看谁答得多
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电视、电话、手机、广播、报纸、上网,看云识天
学生们各抒己见
设计说明: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培养学生设计说明: 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获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
合作探究
收看央视天气预报: (多媒体展示)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并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侯。2、通过对天气特点的分析使学生 学会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看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懂得天气与人类生产、 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1、天气反映的时间长度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从某一时刻、一天、几天,等不同尺度,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通过对天气特点的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
2、有人这样说: “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这是描述了天气的什么特点?
设计说明:多媒体展示散文,找同学朗读,感受天气的变化。
3、 “东边日出西边雨 ”反映了天气的什么重要特点。
,让学生感到亲切而又
新奇。
怎样描述天气:
多媒体展示图片, 看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
述?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展示图片)
学生分析描述,教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此外还有雾扬尘
等。
设计说明:让学生感到地理课并不神秘,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天气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