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三年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 . 4 I l 菊 卫 生体- . 1 文革为毅 学 改革提供 了 好 的机 遇和 政柬
支持
其 中综合性医 院占 6 6 . 3 1 %, 乡卫生院仅 占 l 1 . 9 9 %; 乡村 医生大 专 以上学历者 占 6 . 6 6 %, 中专学历者 占 5 8 . 4 3 %。基层卫 生技术 人 员学历 层次低 , 医疗技术 水平不 高 , 农 民群众 的医疗卫 生需 求 长期得 不到解 决 。因此 , 为农 村培 养“ 下 得去 、 留得住 、 用得 上” 的实用型卫生人 才 , 提高农村卫生人员 的医疗 服务 水平 , 是
平。 逐步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 医疗卫 生服务的 目标 。医学 院校必 须 主动适应社 会需要 , 坚持 面向农 村基 层的办学方 向。根 据农 村卫 生工作需 要 , 培养 “ 下得去 、 留得住 、 用得上 ” 的实用 型卫生 人才 是医学院校 的重要任务 , 也是 医学教育的新课题。为此 , 我 们 在三年制 临床医学专业 ( 全 科医学方 向 ) 人才培养 中 , 改 革教 学 内容 、 教 学模式 和教学方法 , 改革招生 、 就业模 式 , 探索农 村 实用 型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
杯”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葜论文
一
7 一
式 改革为“ 1 + 2 ” 模式 , 即一年学 校基础 教学 , 两年 临床 教学 ( 含
计 性实验 为主 , 旨在 提高学生 的综合分 析能力 、 应用 知识能力
和逻辑 思维能力。 I 临床诊治课 程模块 : 强 化专业课程 设置 的应 用性 , 根据 乡 村 医生 岗位 需求选 择教学 内容 , 把农村 常见 病 、 多发病 作为教 学重 点。适 当加 大中医学 的学 时。 专 业技能 实训模块 : 该 模块 由 3 部 分组成 : 一 是临 床技能 综 合实训 , 以常用诊疗技 术 、 急救技术 、 护理 操作技 术为 主 , 强 调 练就过硬 的基本功 , 以提高动手能力 。二是农村 卫生适宜技 术 实训 , 我们 筛选 了 3 O余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 编成 教材 , 作为 教 学内容 。三是 中医临床技 能实训 , 筛选 常见 的中医临床技能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近年来,医学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培养出具备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扎实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医学服务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疗问题;2.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素养,能够维护医学职业的尊严和医患关系的和谐;3.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创新;4. 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患者和医疗团队有效沟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设置1. 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基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基础医学课程,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全面了解,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等各个临床专业。
学生将在第二学年开始接触和学习不同专业的临床医学知识,通过实习和临床实践,提升临床技能和诊断能力。
3. 医学伦理学与职业素养课程: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意识。
重视医患关系的和谐与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4. 科研与创新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引导他们参与临床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对最新医学进展的了解程度,为临床医学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践经验培养除了理论学习,实践经验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实践经验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医院的轮转实习,亲身参与真实临床工作,观察和学习不同临床实践技能。
2013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
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并由此理解学习和掌握外科基 外科学各论
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常
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2
预防和治疗原则;训练学生外科手术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和
162
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无瘤观念。通过学习,学生要
在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强调树立全心
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序 课程 号 名称
课程目标
课程 内容
总学 时数
诊断
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检体诊断
学 1
能,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收集病史,独立进行全身体格 检查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 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常见症状 144
实验诊断
影像诊断
外科 通过对外科学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外科发展史,熟悉现 外科学总论
3、在健康保健岗位:需掌握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及儿童保健 工作内容;掌握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实施、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的 基本知识;掌握妇女保健的概念及孕期、围婚期、产褥期、围绝经期 妇女保健的内容;掌握亚健康人的保健指导、社区老年人健康保健的 内容;熟悉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在技能运用上 应具有婴幼儿、儿童、妇女、老年人及亚健康人进行检测、保健指导 的技能;具有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卫生统计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及沟通表达能力。在职业素养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保健和 临床专业知识、高度的法律意识、较强的政策水平、预防为主的群体 保健观念。
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科 学
3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涉及人体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目标1.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医学相关知识;2.掌握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的初步诊断和治疗;3.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4.注重职业道德:注重职业道德建设,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培养方案1.教育模式采用“问题导向学习”、“病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临床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2.课程设置(1)基础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2)临床医学课程: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病学等;(3)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课程: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卫生统计等;(4)职业素养和专业英语课程:职业道德、医患沟通、卫生法律法规等。
3.实践环节(1)临床实习:在合格的医院或临床基地进行不少于一年的临床实习,积累实践经验;(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临床技能水平;(3)科研项目:参与校内或校外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4)社会实践:参与医疗援助、健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4.评估机制(1)考试评估:采用定期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考核;(2)实习评估: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科研成果评估:对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成果进行评价;(4)综合素质评估:对学生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人才: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2.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水平;3.激励优秀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优秀教师,如提供晋升机制、奖励措施等。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0201k)一、专业介绍临床医学教育历史悠久,其始于1949年,前身是平原省立医科学校,历经通州医士专科学校、保定医学院等发展历程,1983年改建为河北省职工医学院,2005年并入河北大学,200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专业学生。
临床医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后备师资充足,素质优良,能较好的满足该专业的教学、见习、实验、实习等教学及实践环节的需要。
专业设立了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多个满足教学需要的教研室。
具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肿瘤学为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肾内科、神经内科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发展学科。
神经外科、肿瘤内科、泌尿外科、康复理疗专业为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儿科重症、消化内科、新生儿科专业为河北省临床重点培育专科。
临床医学专业依托本校综合大学的治学优势,教育资源丰富,具备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示教室、学术报告厅等教学设施,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中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具备持续更新医学业务水平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职业操守、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具备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依法行医,重视医学伦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3.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物质组成和代谢、功能和心理状态。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基本路线,热爱医疗卫生事业,适合本地区医药卫生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健全的法律意识,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预防能力和危重病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具有独立的工作实践能力、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适合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了解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2.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临床基本药物的药理和效用;掌握预防医学、急救医学和社区保健等知识。
3.熟悉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关的中医中药知识,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能力要求1.专业技术能力(1)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2)熟悉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和内容(3)逐步培养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4)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5)掌握全身状态、皮肤、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6)掌握头颈部、胸部、腹部、生殖器、外阴和肛门、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
(7)熟悉常用实验诊断、医学影像诊断、器械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8)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能正确进行各种常用诊断技术的操作。
2.职业技术能力(1)具备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预防和危急重症病的初步处理能力。
(2)具有较好的适应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科研工作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良好的问表达能力。
(3)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社会适应和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关键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一定的组织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一定的专业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着重于提供系统性、全面性的医学教育和实践训练。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致框架:
第一年:基础医学知识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科目的学习,掌握人体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培养对药物作用机制、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培养医学信息检索、医学文献阅读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科研能力。
第二年:临床基础知识与技能
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专业知识。
实习参与,接触真实的临床病例,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学习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第三年:临床实践和综合训练
在临床科室进行系统性实习,深入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参与多学科团队工作,培养协作与沟通能力。
开展科研项目或参与临床研究,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包括医学技术操作、诊断与治疗能力的评估。
此外,为了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能还会安排学生进行社区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和医学志愿者活动等。
最终,毕业生将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临床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单位或其他相关临床工作。
具体的培养方案可能会因不同学校、地区和实际需求而有所差异,上述方案仅供参考。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是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临床技能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实践技能的培养。
培养方案要明确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以及相关的考核标准。
其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部门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培养方案要明确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实习指导和考核制度。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高度责任和敏感性的专业,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人文关怀和专业道德。
培养方案要加强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医学道德操守。
最后,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领域不断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00201K专业名称:临床医学(”5+3”) Clinical Medicine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掌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临床医师,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4)尊重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其它医师的帮助。
(6)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7)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2. 知识目标(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疾、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摘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在大健康背景下,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构架、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架构及教学进度安排、强化教学管理过程、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与毕业考核要求、开发专业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等进行研究,我们制定并完善了毕节医专1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对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创办健康服务基地、促进地方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国内同类院校开办大健康产业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与借鉴,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健康;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其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1]。
据央视报道,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亿,医养结合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我国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2],大健康产业将作为国家或区域新经济或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健康产业专业还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大健康元素[3]。
毕节医专现有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健康促进类和中医药六大专业群,分别含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维修及管理、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8个专业,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经过调研、撰稿、论证、修订等过程。
如何在大健康背景下制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作了大胆而创新的实践性研究。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专业(三年制)培养方案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专业(三年制)培养方案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专业现代化发展,既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又理论知识扎实,技能熟练,志愿服务于基层,掌握一定医学检验技术的实用人才。
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爱岗敬业,尽忠职守,恪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与专业(职业)相适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深厚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3.1 掌握相关基础医学、疾病概论、检验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医学检验技术。
3.2 具有对常用医学检验项目的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结果审核与分析、与临床医生沟通等全果成的掌控能力。
3.3 学会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学会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3.4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兼修,具备从事医学职业的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状态。
4:以人为本,培养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化学,检验医学【主要课程】生理学、病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病检验技术、仪器分析修业年限和时间分配1:年限3年2:实习实训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45周课程设置和要求主要课程均为必修课。
适当开设选修课,选修课以知识拓展与人文教育为主基本要求1.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注重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加强实践教学,实验实训课程与工作情境紧密结合。
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加强外语,计算机和人文素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考核为检查教学成果,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对各门课程实行科学严格的成绩考核。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我国现行的三年制医学高职教育“2+1”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用脱节的现象,没有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
根据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并探讨了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实施的必要性,提出实施的方法和要求,总结实施的效果。
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不但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而且可向其他专业推广。
[关键词]高职;临床医学;“1+1+1”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8-0122-02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①———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刘晖,潘翠(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卫健委分别下发了系列文件,对医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应积极推进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要“加强医教结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为了进一步强化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医学教育特点和规律,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1+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意义一直以来,高校临床医学实行的是传统的“2+1”教学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学习,第三学年到实习医院顶岗实习。
这种模式下,学生接触临床较晚,较少安排学生到基层、社区一线医疗机构开展教学实践,教师也大多“纸上谈兵”,没有做到与岗位服务、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实施“1+1+1”教学改革,即:第一学年在学校完成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在医院顶岗实习。
“1+1+1”培养模式在第二学年便把学生安排到教学医院开展临床专业课教学,真正做到了“床边教学”“观摩教学”“情境教学”,实现了教学与岗位服务的“零距离”对接。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及优化策略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及优化
策略
李俊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24(37)8
【摘要】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开展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本文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此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对实施路径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围绕”的优化策略,为新时代下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424-1426)
【作者】李俊
【作者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1+1+1"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2.地市级三级医院实施高职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3.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探讨临床医学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医院的作用
4.“1+1+1”人才培养模
式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5.高职院校中医学专业“三元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三元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4左一、培养目标1.理论基础: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2.实践经验:通过实习、规培等途径,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诊疗能力。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最实用的知识。
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让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安排实习、规培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诊疗能力。
4.跨学科课程:开设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学科思维。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堂讲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模拟教学:利用模拟人、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练习临床操作。
4.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参与诊疗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选拔优秀的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2.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指导。
1.学生评价: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3.行业反馈:加强与临床医学行业的沟通,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学士 硕士 学士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全科医学导论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概要 内科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外科学 急诊医学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室 11 个,校外实习基地 54 个。
表 11 临床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场地 仪器设备数
急救模拟
1
完整模拟人
模拟人
1
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JC-CPR3500B
模拟
1
控制出血大腿模型
JC-W3008
模型
1
控制出血手臂模型
JC-W2008
模型
60
打结训练模型
SUSO300021AD 训练打结
C
1
电子打结训练模型
SUSO300052BD 训练电子打结
C
6
多功能小手术训练工具箱 SUSO300023AD 放置器械
大学
医学
诊断学
蔡培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外科学
曹伟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儿科学
曹雁南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外科学
晁华绒
女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五官科学
车晓林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外科学
陈小茹
女
汉族
大学
学士
医学
儿科学
崔海洋
男
汉族
大学
学士
理学
医学统计学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言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始建于2002年3月,专业成立13年来,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增加,目前有在校学生2177人。
本专业人才培养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城乡基层[乡镇卫生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等],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基层岗位特长,重视职业素养培养”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等文件为指导,根据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目标,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满足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水平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基本要求,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体系,进行基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致力于为国家加强城乡基层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行为规范及创新能力,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专业基本信息(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临床医学专业/630101(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三)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及同等学力者学制:标准学制三年,全日制(四)职业领域与岗位职业领域:城乡基层[乡镇卫生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等]医疗卫生服务就业范围:城乡基层[乡镇卫生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单位)就业岗位:从事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六方面的相关工作职(执)业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工作一年后有资格考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在校期间可考取中级以上按摩师、公共营养师资格。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训练、科研训练等多方面的教育方式,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医学工作的专业人才,并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跨学科的支持。
临床医学是医学领域的核心,是医疗实践的主要方面,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目标1.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基本的医学技能。
2.具备临床医学思维和分析疾病的能力,能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3.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尊重生命、维护患者权益、关注患者痛苦。
4.掌握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技能,能够预防和处理医疗事故。
5.能够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工作,不断提升临床医学的水平和质量。
二、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注重基础医学的教学,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同时加强临床医学相关知识的教学,如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
2.实践教学:包括临床实践、救护实践和临床技能操作实践等。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情况,掌握实践技能,增加实际经验。
3.临床实习:要求学生在临床医学环境中实习,了解临床医学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包括带头负责诊断、治疗和预防病情,掌握现代医疗设备的使用、熟悉标准的临床实践,维护医疗秩序等。
4.科研训练:加强与临床医学研究相关的课程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严密方法,以便能够开展科学研究,获得相关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
2.临床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3.实践课程:包括救护实践、临床操作实践等。
4.科研课程:包括医学研究方法、统计学、流行病学等。
四、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通过笔试、课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实践考核:包括临床实习考核、操作实践考核等,考核学生操作实际情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科研考核:包括论文撰写、科研成果评定等,考核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三年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临床医学专业代码:620101K二、入学要求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和单招考试达到高职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三、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四、职业面向(一)市场需求分析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基层卫生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应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技能的获得。
我国医改政策力争实现90%的群众看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这就为我国基层医院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大,然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城市的二甲以上的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卫生人才严重不足,这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
毕业后可进入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的技术岗位和社区、乡镇、村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任职。
随着职业能力的发展,可向基层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方向等发展,成为基层大众需求的全科医师。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最主要途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主要手段,我们重视人才培养的实践技能性质量要求。
(二)职业范围及职业岗位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层医疗单位需要,注重全面发展,面向城市社区及农村基层临床工作第一线,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牢固掌握临床医学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内、外、妇、儿、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理,并具备预防、保健、康复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技术性岗位、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农村卫生室的临床医生。
主要是面向农村、基层、社区,从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预防、保健、康复、急救、计划生育服务等工作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立业、创业能力。
(5)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灵活的应变能力。
(6)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知识要求(1)具有一定的医学人文科学知识。
(2)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3)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4)具有对常见急危重症的分析判断和急救处理的专业知识。
(5)掌握社区保健、传染病防治、保健理疗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医疗机构管理知识。
(7)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应用知识。
(8)初步掌握英语的基础及应用知识。
(9)具有从事临床实践的卫生法律、行业管理规章制度知识,在执业活动中严格遵守。
3.能力要求(1)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抽象与逻辑思维能力及对较复杂问题的系统认识能力。
(3)具有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选择并判读常用辅助检查结果的能力。
(4)能够进行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5)能够熟练运用临床思维方法和诊断基本原则对患者病情进行正确的分析。
(6)具有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能力。
(7)具有对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
(8)具有开展社区保健、传染病预防、康复治疗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科研能力。
(11)具有较强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持续学习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课程设置1.课程结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基本结构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公共选修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四大部分组成。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
所有课程均以16或18学时为1学分计算所需的总课时;独立设置的各类学习、实训、毕业设计每周计1学分;毕业实习每周总计0.5分。
本专业对学分要求如下:(1)完成学业规定学分:(2)实践教学:必须完成规定实习要求。
课程设置总学时:院内教学2258学时,毕业实习1600学时,总计3858学时。
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如下:(二)公共基础课程(三)专业(技能)课程(四)主要课程要求1.诊断学诊断学是一门关于诊断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检查方法的课程。
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各门临床课的入门和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其他检查等。
通过《诊断学》学习使学者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概括诊断依据,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为临床防治和进一步学习各科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有很大区别。
除课堂、实验室之外,大量教学活动需要在医院中进行,学生必须面向病人。
在这种情况下,除过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教育学生同情病人,关心病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思想。
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世纪教学改革提供了重大契机。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革新。
2.内科学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原则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
主要内容包括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防治原则。
通过学习这一门课,要求学生掌握内科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够应用内科程序与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内科理论对病人进行整体内科。
本课程设计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
理论知识内容选取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并融合了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实践教学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实训基地及相关科室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3.外科学外科学是研究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知识和技能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无菌技术、休克、损伤、感染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颅脑、颈、胸、腹、泌尿生殖和运动等系统的常见病诊治原则和技能。
4.儿科学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和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医学科学,属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包括儿科学基础和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儿科急症等内容。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儿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
5.妇产科学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在妊娠和非妊娠时解剖、生理变化和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保健的一门学科,属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及妇科常见疾病。
6.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通过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其预防措施。
7.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与健康、常见疾病防制、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和方法。
8.五官科学五官科学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了解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常用器械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
9.中医学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阴阳五行学说、人体结构和功能、发病原理和致病因素、诊察方法和辨证纲领、防治原则、中药、方剂、辨证施治和针灸等。
10.皮肤科学皮肤科学是研究皮肤病的病理表现、皮肤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皮肤病的诊断治疗的学科,学习重点应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确定教学内容。
11. 医学遗传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一般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会做临时装片标本,运用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绘制系谱,进行家系分析。
12.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医学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
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医学伦理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除讲授理论外,采用专题讨论、案例讨论、“床边见习”等方式。
13.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含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前者按运动系、内脏学、内分泌系、脉管系、感觉器和神经系顺序叙述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等内容;后者按头面部、颈部、胸部、上下肢等。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它是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的。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形成、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先天性畸形等。
14.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内容包括蛋白质与核酸化学、维生素、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肝脏生化和酸碱平衡等。
15.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课程,属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学习人体各器官的基本功能,认识机能与结构的联系,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及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功能调节。
16.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并阐明疾病本质的科学,属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演变规律。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疾病过程一般的共同规律以及各系统主要常见病和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四者相互关系的理解,为认识和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7.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重点阐述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抗感染的机制,遗传变异的原理和消毒灭菌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从对比的角度,阐述各自的特性与区别。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免疫病理)和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18.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药理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应);另一方面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