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式与教育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方式与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定义了认知方式的概念,分析了幼儿认知方式的行为表现和判别方法,以及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对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实施幼儿教育提出了几点要求,最后总结了幼儿教育的侧重方向和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认知方式教育教学
一.认知方式及其研究意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对于认知方式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荣格(1923)所提出心理类型理论,而对于认知方式的现代研究则由"认知方式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54)开创,他提出了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之后,认知方式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二十年,心理学家更是热衷于研究认知方式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国对认知方式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末,之后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批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对认知方式进行探索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幼儿认知方式有几个不同的划分维度: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冲动型一沉思型,辐合型一发散型,等等。其中,研究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
对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研究始自对个体知觉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与同事做了一个实验:在一间黑暗的房屋里,有一个发光的可以左右倾斜的框,框中有一根可以左右倾斜的亮棒。要求被试在框倾斜时将亮棒调到垂直状态。实验结果发现,当框架偏斜时,它对于中间亮棒的方位判断有干扰作用。这种干扰作用的大小因人而异。有的人不受或很少受眼前知觉因素的干扰,主要靠自身内部线索作出判断;有的人则受眼前知觉因素影响较大,主要靠外部线索作出判断。威特金据此提出了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的概念:凡在知觉因素中受背景因素影响较大的,属场依存性特征;凡不受或很少受背景因素影响的,属场独立性特征。
后来的大量研究发现,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影响遍及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全部领域,它不仅表现在认知过程中,也反映到社会性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具有场依存性特征的幼儿和具有场独立性特征的幼儿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具有场依存性特征的幼儿,更喜欢与人交往,社会性兴趣更加明显。他们对人敏感,会把周围人的面部表情作为一个重要信息来源。他们依从权威,对成人的评价很在意。他们更多地运用社会性线索去解决问题。他们在自由游戏时间里,更喜欢玩社会性游戏(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具有场独立性特征的幼儿,对人际交往较冷淡,喜欢与人保持距离。他们更喜欢单独游戏。他们不迷信权威,遇事有主见,自主性较强。他们在自由游戏时间里,更喜欢玩比较复杂的建构、操作游戏。
二.对幼儿的教育策略
1、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环境作为幼儿园的潜在课程,对幼儿的行为有引导作用。从物质环境的创设来看,活动室活动区域的设置应该丰富些,以满足不同认知方式的幼儿对活动的需求。尤其是在幼儿入园之初,提供与幼儿认知方式相适宜的活动,可使幼儿在
幼儿园感到安全和舒适。场依存性的幼儿由于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注意容易分散,因此活动室里安静的活动区与喧闹的活动区要分开,以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的影响。对场独立性幼儿,活动室里应提供适当的私密空间,以满足其独自活动的需要。另外,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布置、摆设应简单、和谐,=重点突出。因为幼儿的整体视觉分化能力较低,简洁明了的布置更有利于场依存性幼儿的感知。
在幼儿园创设温、和谐的心理社会环境,给幼儿以安全感和自由感,这对所有幼儿都十分重要。特别是场依存性幼儿,他们对周围的人更为敏感,对人的面部表情更为关注,教师在与他们交往时更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2、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
幼儿的需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需要。儿童很早就开始探索他周围的世界了。他们被新奇的景象和声音所吸引,不断地摆弄和探究他们的玩具或别的小东西。他们对环境中的新奇事物特别敏感,总是不停地问是什么和为什么。在这种认知需求的驱使下,幼儿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幼儿的另一类需要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许或认可。幼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的期望。幼儿由此产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外在动机。这两种学习动机在每个幼儿身上都有所体现,但它们在场依存性幼儿与场独立性幼儿身上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场依存性幼儿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对教师更为顺从。他们常常具有高度的附属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在感情上对老师的依附性更强。他们学习的动机更多的往往是为了博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赞赏。场独立性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人不太敏感,自主性较强,更关注自然知识,对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认知需求更强。
对场独立性幼儿,教师只要为他们提供与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充足的学习材料,就可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观察场独立性幼儿的学习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在他们产生厌倦之前,及时补充新材料。由于场独立性幼儿更多地关注活动本身,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得到了内在需要的满足,因此对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教师不要过多给予奖励,以免降低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把学习当成赢得老师表扬的一种手段。
对场依存性幼儿,教师可运用表扬激励他们学习。教师的表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口头表扬以外,还可以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对幼儿的关注、支持。比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昵的动作,场依存性幼儿都会敏感地察觉。但由于内在学习动机比外在学习动机更能持久,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把场依存性幼儿的兴趣引向学习本身,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表扬要针对幼儿的具体活动,而不是空泛地针对幼儿本身。比如,幼儿画了一幅画,教师要表扬他何处画得好,而不应只是笼统地夸他表现好。
3、教学策略的选择
同认知方式的幼儿,感知、记忆和思维的方式不同。因材施教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应提供与幼儿认知方式相适宜的学习机会。
弗莱姆曾做过一个实验(1968年):给幼儿呈现一组图,让幼儿看过之后回忆。如果给幼儿呈现的是一组经过组织的材料(例如,水果放一类,玩具放另一类),则场依存性幼儿和场独立性幼儿回忆的效果没什么差别;如果给幼儿呈现的是一组没有经过组织的杂乱无章的材料(例如,水果和玩具混合放在一起),则场依存性幼儿和场独立性幼儿回忆的效果明显不同,场依存性幼儿回忆的效果较差。由此可见,场依存性幼儿面对经过组织的材料时,学习的效果更好。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