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诗经蓼莪译文赏析

大学语文诗经蓼莪译文赏析

02
诗经蓼莪原文解析
诗歌内容解析
蓼莪之悲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 哀悼和思念,以及对生命短暂 和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蓼莪的 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生死存亡 的悲痛和无奈。
生死之叹
诗歌中通过对蓼莪的生长和凋 零的描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和无常,引发了作者对生死的 感慨和思考。
亲情之痛
诗歌中通过回忆和想象,表达 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 痛,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慨 。
译文的流畅性
01
自然度
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避免生硬和过于直 译。
逻辑性
02
03
可读性
译文应保持合理的逻辑关系,确 保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
译文应易于阅读,避免复杂的句 式和晦涩的词汇,提高读者的阅 读体验。
译文的韵味
保留韵律
古诗词通常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 奏,译文应尽可能保留这些特点, 传达原文的韵味。
诗歌结构解析
层次分明
诗歌分为三章,每章四句,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每章的内容各有侧重,相 互补充,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比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蓼 莪的生长和凋零,以及生与死的对比, 突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增强了诗 歌的表达效果。
诗歌语言特色解析
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蓼莪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痛。
通过对诗经蓼莪译文的赏析,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诗经蓼莪译文的深入挖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领略 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学语文唐诗鉴赏教案

大学语文唐诗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象、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 理解唐诗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唐诗进行深入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以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进行唐诗鉴赏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唐代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诗的繁荣及其特点。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唐诗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是什么?”(二)文本解读1. 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分析诗歌的形象:- 月亮:诗人思念家乡的象征。

- 故乡:诗人心中永恒的牵挂。

3. 分析诗歌的情感:- 思乡之情: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孤寂之情: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

4. 分析诗歌的语言:- 简洁明快: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 寓情于景:通过月亮、故乡等意象,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讨论与交流1. 让学生分组讨论:- 《静夜思》中的哪些意象让你印象深刻?- 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的其他诗作,感受其诗歌风格。

2. 鼓励学生创作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唐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够从唐诗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以《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唐诗鉴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语文》2. 课外阅读:《唐诗三百首》、《李太白全集》等3. 网络资源:唐诗相关网站、博客等。

大学语文中诗歌鉴赏课的评价标准

大学语文中诗歌鉴赏课的评价标准
诗 歌 鉴 赏 的 要 点 。诗 歌 中 的形 象 大 致 有 三类 :④ 诗 中 的 主人 公 形 象 。② 诗 人 自己 的 形 象 。⑧ 诗 歌 中 所 描 写 的 景 与 物 ( 象 ) 如 意 。
流传 久远 。古典诗歌 是我 国传统
文化的宝贵财富
学 提 出 了较 高 的 要 求 。从 语 文 教
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是大有帮
助的 。 3 艺 术 技 巧 :一 首 成 功 的 、
好诗一定 有独 到的艺术手法 和技 巧 。鉴赏古诗 的一项重要 内容就 是赏 析诗 歌的艺 术手 法和技 巧 , 这一 考点 既是古诗 鉴 赏 的重点 , 又是古诗鉴赏 的难 点。艺术技巧
维普资讯
还 有 对 比手 法 、赋 比兴 手 法 、用
歌 艺术中 的珍 品 ,诗词名句 的默
写 与 鉴 赏 是 大 学 语 文 考 试 的 常 见
并能 提高 认识 能力 和思 维能 力 。
典 、虚 写 与实 写 、象征 手 法 等 。 二 、 突 出 诗 歌 鉴 赏课 实 施 的
启 发性 、创 新 性 、 灵活 性 和 有 效

语 文 教育 应 该 是 充 满 诗 意 的 教 育 ,古代诗 歌教学存其 中担 负着 举足轻重 的作 用。优秀 的诗 歌往 往具有深 邃的意境 ,蕴 含着丰富 的感情 ,语 言精练准确 ,富有 节
方式 的评析 、艺 术手 法的 赏析 、 修 辞手法 的体 味。常见表达方式
包 括 记 叙 、描 写 、抒 情 、议 论 四 种 。 所 谓 表 达 方 式 的 评 析 就 是 指
是 怀古 ,都会寄 寓着 诗人一定 的
思 想 感 情 ,对 诗 歌 内 容 情 感 的感 悟 是 诗 歌 鉴 赏 的重 点 。 古 诗 词 中 所 抒 写 的 思 想 感 情 非 常 宽 广 ,涉 及 最 多 的 是 以下 几 方 面 :忧 国忧 民 、建 功 报 国 、 思 乡怀 人 、超 尘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园田居(二)》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归园田居(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读后感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读后感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读后感第一章绪论 (2)1.1 诗歌鉴赏的意义 (2)1.1.1 提高审美素养 (2)1.1.2 丰富精神生活 (2)1.1.3 增强文化自信 (2)1.1.4 培养创新能力 (2)1.2 鉴赏方法与技巧 (2)1.2.1 知人论世 (2)1.2.2 抓住关键词句 (3)1.2.3 分析意象与意境 (3)1.2.4 品味语言韵味 (3)1.2.5 比较分析 (3)第二章诗经选读 (3)2.1 《关雎》的审美意蕴 (3)2.2 《蒹葭》的情感表达 (3)2.3 《硕人》的描写手法 (4)第三章楚辞选读 (4)3.1 《离骚》的艺术特色 (4)3.2 《九歌》的神话色彩 (4)3.3 《天问》的哲学思考 (5)第四章唐诗选读 (5)4.1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5)4.2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5)4.3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意境 (5)第五章宋词选读 (6)5.1 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6)5.2 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6)5.3 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 (6)第六章元明清诗歌选读 (6)6.1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的戏曲韵味 (6)6.2 纳兰性德词的哀婉动人 (6)6.3 袁宏道诗歌的自然真情 (7)6.1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的戏曲韵味 (7)6.2 纳兰性德词的哀婉动人 (7)6.3 袁宏道诗歌的自然真情 (7)第七章近现代诗歌选读 (7)7.1 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 (7)7.2 胡适诗歌的白话文尝试 (8)7.3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 (8)第八章诗歌鉴赏心得与启示 (8)8.1 诗歌鉴赏与人生感悟 (8)8.2 诗歌鉴赏与审美情趣 (8)8.3 诗歌鉴赏与人文素养 (8)第一章绪论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与情感表达。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诗歌鉴赏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章旨在探讨诗歌鉴赏的意义及鉴赏方法与技巧,以期提高大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5)——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5)——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 地。(补充:表达自己的情怀:伤春之愁,送 别之恨,以及对朋友的祝愿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 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 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 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 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 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试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 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 御此老觳觫(húsù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国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三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怀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大学语文中古今诗歌语言鉴赏

大学语文中古今诗歌语言鉴赏

作者: 葛俊如[1]
作者机构: [1]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120-12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7期
主题词: 大学语文;诗歌;语言鉴赏
摘要:受职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在一些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明显不足,而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则正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为对比,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诗歌鉴赏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围绕《大学语文》中诗歌的语言鉴赏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展开起到一定帮助.。

大学语文自行总结归纳诗歌解读的方法

大学语文自行总结归纳诗歌解读的方法

大学语文自行总结归纳诗歌解读的方法第一步,准确解读文体(1)上看:看诗歌题目,再看作者;(2)下看:看注解提示;(3)中看:看全诗主体。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比如:(1)采用的写作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注意:对题干必须字斟句酌!第三步,回答诗歌鉴赏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类型:分析技巧型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类型: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类型:语言炼字类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类型:分析诗眼类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四步,运用术语诗歌鉴赏术语具有高度概括性,准确运用可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术语包括:意象意境方面——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寥廓、辽阔等。

语言风格方面——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凝练、含蓄、明快等。

表达技巧方面——渲染、铺垫、烘托、对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思想感情方面——愉悦、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寂、旷达、洒脱、悲愤等。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鉴赏诗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对于诗歌的鉴赏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从诗歌的定义、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鉴赏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感情、抒发思想、描述事物的艺术形式。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意象。

诗歌以其简短精炼的形式,通过音韵、形象、比喻等手法,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触与思考。

2. 诗歌的特点(1)押韵和节奏感:诗歌通常具有一定的韵律和音韵的结构,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同时,诗歌还追求一种节奏感,通过韵律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来吸引读者。

(2)意象和隐喻:诗歌常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来传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意象和隐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抽象,并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3)语言的凝练与美感:诗歌运用的语言通常要求凝练、简练,追求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诗歌的语言也要求具备一定的美感,通过优美的音韵和精确的表达,使读者产生审美的享受。

3. 诗歌鉴赏的方法(1)理解诗歌主题: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的主题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通过读懂诗歌的主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图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诗歌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押韵方式、诗行长度等。

分析诗歌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从而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剖析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魅力是其独特之处。

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隐喻、修辞手法等。

这些语言元素常常是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关键,通过解析诗歌语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体会诗歌情感:诗歌是情感的抒发,通过读懂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我们可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4. 结语通过对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诗歌是一门需要细细品味和领略的艺术。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技巧引言诗歌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语言展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在大学语文研究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技巧一:掌握基本诗歌元素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元素,包括韵律、格律、诗歌题材和诗歌表现手法等。

韵律是诗歌中的音乐元素,格律是指诗句的形式和规律,诗歌题材涉及到诗歌所表现的主题,而诗歌表现手法则是指诗人通过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诗歌和研究诗歌鉴赏的理论知识来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元素。

技巧二:解读诗歌主题和意境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需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主题是诗歌表达的核心思想,而意境则是诗歌通过形象和语言塑造出的情感和形象感受。

学生们可以通过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等手法来揣摩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的内涵。

技巧三: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形式,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时,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

学生们可以注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修辞形象和语言节奏等细节,这些都是诗人用来表现情感和意境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语言细节的把握和理解,可以更准确地感受和解读诗歌作品。

技巧四:比较多元化的诗歌作品为了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学生们应该积极比较和阅读各种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歌作品。

不同的诗歌作品可能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通过比较和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比较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诗歌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结论大学语文诗歌鉴赏技巧是提升学生诗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掌握基本诗歌元素、深入解读诗歌主题和意境、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节以及比较多元化的诗歌作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大学语文学习中更好地鉴赏诗歌作品。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2)——鉴赏诗歌的形象PPT文档49页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2)——鉴赏诗歌的形象PPT文档49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

(2)——鉴赏诗歌的形象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谢谢!

大学语文教案唐诗鉴赏

大学语文教案唐诗鉴赏

教案:唐诗鉴赏课程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2. 通过分析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深入理解其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诗歌鉴赏方法3.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解析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唐诗知识,总结唐诗的特点。

2. 提问:唐诗为什么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二、诗歌鉴赏方法(10分钟)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标题、作者、注释、意象、情感等。

2. 示范运用这些方法鉴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解析(15分钟)1. 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3. 解读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四、讨论与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发言,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会。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并写一篇短文。

教学资源:1. 唐诗鉴赏辞典、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文和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背景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能力。

3. 学生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理解和感受。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鉴赏诗歌需要理解其基本知识。

以下是一些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要点:
1. 诗的定义:诗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音韵、节奏、意象和结构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2. 诗歌的特点:诗歌具有紧凑性、节奏感强、意象丰富、语言艺术性强等特点,常采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3. 诗的韵律:诗歌中的韵律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和音调的组织方式,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奏等方面。

4. 诗的体裁:诗歌可以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律诗等不同的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要求。

5. 诗的意象:诗歌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6. 诗的结构: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方式和诗篇的组织结构,常见的结构包括对仗、短句和长句等。

7. 诗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8. 诗的主题:诗歌的主题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是爱情、自然、人生等各种主题,不同主题可以带来不同的诗歌体验。

以上是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知识要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美。

持续学习和实践,将深入探索诗歌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领略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鉴赏,旨在引导学生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语言美和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诗歌的形式诗歌有其独特的形式,一般包括诗的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

首先,韵律对于诗歌来说至关重要。

它通过合理运用音韵规律,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其次,诗的结构是诗歌的基本组织形式,常见的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不同形式的诗歌,结构差异明显,需要我们通过鉴赏诗歌的形式特点,深入理解诗人所借助的形式手法和表达方式。

二、诗歌的语言美诗歌的语言美指的是诗人运用的语言表现手法与技巧。

首先,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运用对仗、押韵、排比等音韵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此外,诗歌的语言还常常使用多音节词和汉字的音韵特点,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汉语的独特之美。

三、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歌中最具诗意和审美价值的因素之一。

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

诗歌的意境是通过诗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意象塑造,以及对于情感和思想的独到表达而形成的。

诗歌意境的形成,有赖于读者具备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和独特的理解方式,同时,也需要诗歌本身富含深刻和思考的内涵。

总之,通过对诗歌形式、语言美和意境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独特之美。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诗歌鉴赏,不仅是对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更是培养学生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通过赏析经典和现代的优秀诗歌,培养自己对于美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写作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

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五、艺术手法例举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六、诗歌鉴赏层次角度语言层世界作品意象层作者读者意蕴层诗歌鉴赏例举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16首(精华版)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鉴赏16首(精华版)

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滩。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依旧流连。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沙洲。

简介《蒹葭》这首诗出自《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诗经》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诗同乐不能分。

简评“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之;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

41《手推车》赏析吴庆鹏5.30

41《手推车》赏析吴庆鹏5.30

41.吴庆鹏《大学语文》诗歌鉴赏作业评分标准⒈⒉《手推车》赏析《手推车》是艾青写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首诗。

作者当时在北方农村看到了整个中国在受压迫、受苦难,启发了作者写中国黄河流域日益增长的苦难。

其主要艺术特点是:(1)独特意象的营造。

诗人以“手推车”作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的象征性形象出现的。

从这一幅画面里,他给我们展示出的不仅是受凌辱受奴役的土地,更是让读者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在时代和民族的悲欢里,使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真挚、广阔的联系。

(2)诗歌在光、色、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丰富而活跃。

阴沉的天色和灰黄的土层配合,造成了凄冷的色调,再配以独轮车单调而尖锐的声响,刻画在荒漠土地上的纵横轮迹,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剧气氛浓厚的情调,使现实的苦难获得绘画般的视觉的感性体现而更见浓郁凝重,从而烘托出一个悲哀的主题来。

此外,诗歌格律严整,形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诗的可读性及感染力。

思想内容和“手推车”的意象。

《手推车》是艾青的名作之一。

它“在无数枯干了的河底”、“在冰雪凝冻的日子”的灰黄、寒冷、荒凉的底色上,描绘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哀,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也是对苦难制造者的抗议。

上述思想内容不是靠直抒胸臆来表现,而是靠独特意象得意体现。

意象,艾青揭示为具体化了的感觉。

“手推车”这一“意象”,正是诗人对北方农民的苦难的“感觉”的具体化。

“手推车”是北方人民生活生产的重要工具,农民的命运和它紧密相连。

它那只独轮“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响遍各个山脚,那“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在每一条路上交织着,反映出北方人民普遍的悲哀。

这“手推车”的意象来自于诗人对北方人民生活的熟悉,它出自于一种生活实感,是诗人对生活深刻、独特感觉的艺术反映,给人提供了仔细琢磨、寻味的艺术对象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大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情感》

大学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情感》

柳树 柳——“柳”者 ,“留”也,柳枝依 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 怀人。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惜别怀远之情
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 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 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飘零之感、流离之恨 • 苏轼: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兴亡之感
•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 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 狂
•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 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 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 天晴:欢愉 光明
• 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 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 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 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 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 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 的烦忧和愁苦。
•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 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 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写作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

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

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五、艺术手法例举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六、诗歌鉴赏层次角度语言层世界作品意象层作者读者意蕴层诗歌鉴赏例举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满载”两句以工整的对偶描绘风未起时的秋色湖光,蕴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波神”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忽起时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作者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

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①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

②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

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②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拟人手法。

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拟人的手法。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答案: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手法:见景生情,拟物抒情,意在言外:运用了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青玉案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h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

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

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

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②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塞上听吹笛》 [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

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陇西行 [唐朝·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

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后两句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以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http://www.artx.c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运用典故 []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借物咏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