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的实验室诊断
布病临床与防控 (2)
(4) 感觉器官:眼的主要病变是视肉膜血栓性静脉 炎,葡萄膜炎,钱串状的(Target)角膜炎,视神 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等。也可以侵犯听神经而造成听 力减退或耳聋,个别病例可发生乳突炎。
(5)软组织:主要临床所见是纤维组织炎和脓肿。 布病性脓肿一般位于组织浅层,经过缓慢,局部组 织反应不明显,多见臀部,腰部和大腿前侧。
感染者。全市除白银区外其他四县区均有人布病病 例报告,会宁8例,景泰7例,平川区3例。
2024/6/19
疫情上升的原因
1、对布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 2、牲畜调运频繁,流通环节监管困难 3、基层防疫体系不完善,人间布病监测覆盖面小 4、卫生状况不良,饲养方式落后,群众防护意识 淡薄 5、集市贸易活跃,皮、毛、乳、肉大量上市,布 病检疫工作跟不上。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
度l∶400 ++及以上。
2024/6/19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 巴组织等培养分离到布鲁氏菌。急性期 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 期阳性率较低。
2024/6/19
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 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 常。
2024/6/19
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 集试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 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 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 及以上者。
布病的实验室诊断
19株标准菌株AMOS-PCR扩增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00bp 1000bp 750bp 500bp 250bp
200bp
1、22.DL2000 DNA Ladder 2-4.B. Melitensis 1-3 5-11.B. Abortus 1 -7 12.B. Abortus 9 13-17.B. Suis .1 -5 18. B. ovis 19. B. neotomae 20. B. canis 21.阴性对照
布鲁氏菌培养与鉴定
血平皿 布氏菌菌落
布氏琼脂布鲁氏菌菌落
研究方法
VITEK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分析仪
布氏菌生化鉴定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结果
借助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 一套布鲁氏菌的生化鉴定参考标准分型方法。 完善布鲁氏菌生化鉴定数据库。 鉴定布鲁氏菌速度快,可靠性高,确定布鲁氏菌 属的鉴定指标为L-脯氨酸芳胺酶(ProA)、酪氨酸 芳胺酶(TyrA)、尿素酶(URE)、氨基乙酸芳胺 酶(GlyA);区分羊种布氏菌的指标为ELLMAN (ELLM);区分牛种布氏菌的指标为乳酸盐产碱 (1LATK);区分猪种布氏菌指标为丙氨酸-苯丙氨 酸-脯氨酸芳胺酶(APPA). 当鉴定为人苍白杆菌时,需与布鲁氏菌进行鉴别。
玻片凝集的评价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全血玻片凝集试验为初筛、定性凝集试 验或半定性凝集试验,优点是较试管凝集试验操作更简便, 检测迅速,尤其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在酸化抗原基础上制 备的带有色素的抗原制剂,经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本法与 常规血清学试验有较高的符合率,是人畜布氏菌防治工作中, 广泛采用的一种筛选试验方法。 • 但此两种平板试验,尤其是全血玻片凝集试验,可能出现非 特异性凝集反应,在单以平板凝集反应诊断布氏菌病时,应 考虑到此点,以免误诊。对阳性和疑似标本必须进行SAT确证, 才能作为实验结果。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家畜和野生动物。
该病在人类中也有发生,且病情较为严重。
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布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瘀点、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血清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
其中,血清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况,如肝脾、淋巴结、骨骼等。
通常采用X线、CT、MRI等影像
学检查方法。
4.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是指通过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该菌。
这种方法需要在医院或实验室中进行。
总之,布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多种因素。
及早发现并诊断布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同时,预防措施也很重要,如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做好食品卫生等。
布病的诊断与防治
26
山西农业·畜牧兽医
2008·12
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 群。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两
周,长的可达半年之久。家畜患病后 症状基本相似,多数病例为隐性感 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 妊 娠 母 畜 流 产 ( 多 在 妊 娠 2~ 8个 月),多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数流 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畜群中关 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 症增多。公畜睾丸肿大,触之热、 痛。鸡、鸭等家禽的症状表现为腹泻 和虚脱,有时产蛋量下降。人患布病 潜伏期为1~3周,易转为慢性。轻者 出现低热、无力、疲乏,全身酸痛, 关节肿大、疼痛,焦躁不安和神经过 敏。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 肿大用手可摸到。雄性患畜常见单侧 睾丸或附睾炎;雌性患畜有时可发生 特异性乳腺炎、卵巢炎、子宫内膜 炎,孕畜可发生流产。多数病例有长 期起伏的发热,称“波状热”。
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 粒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者较少 见;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 要为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 少,但没有出血倾向。 5.2.2 实验室检查:显微镜检出病原 体或血清抗体滴度升高才能确诊。 5.3 治疗
感染病例,可用磺胺嘧啶(S D)、甲氧苄氨嘧啶(TMP并增加饮 水此外)、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酰 氨苯砜(SDDS)。 5.4 预防
4.3 预防 4.3.1 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 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 5 ppm溴 氰菊酯溶液,每隔7~1 0天喷淋1次犬 体。 4.3.2 对 病 犬 应 做 到 早 发 现 、 早 诊 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 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 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布病检查项目
布病检查项目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为了确诊布鲁氏菌病,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沉、肝酶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2.病原学检查:这是确诊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标本,进行培养和分离,如果找到了布鲁氏菌,即可确诊。
3.免疫学检查:包括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病情,并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其他特殊检查:如果医生怀疑患者出现了心脏、神经系统等并发症,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特殊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腰椎穿刺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检查项目和方法,具体的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同时,如果出现布鲁氏菌病的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和旅行史等。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那么、诊断和辨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 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育物有紧密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利用和研究有紧密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显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烧(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显现各类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式见附录C)2.3.1 实验室初筛2.3.1.1平板凝集实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2 皮肤过敏实验(见C.2)后24h、48h别离观看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 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1 试管凝集实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2 补体结合实验(CFT)(见C.1.4))滴度1:lO++及以上。
2.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见C. 1.5)滴度l:400++及以上。
2.3.3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育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 诊断原那么布鲁氏菌病的发生、进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病症来确信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 诊断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中任一项者。
4.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布病诊断金标准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还需要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1、流行病学史: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史极为重要,患者多有病牛、病羊的接触史,或者从事畜牧业工作,有与病牛、病羊的密切接触,比如挤牛奶、生吃牛肉、羊肉等途径。
2、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的低热,或者患者出现多汗、乏力、全身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或者患者出现睾丸炎、附睾炎等临床表现。
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性的心内膜炎、脑炎,都需要高度怀疑布氏杆菌病。
3、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进行布氏杆菌血清学试验发现布氏杆菌抗体阳性,或者患者进行血培养、组织培养,培养出布氏杆菌。
总之,需要上述三条共同存在时,可以确诊为布氏杆菌病。
患者确诊为布氏杆菌病后,需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可以选择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者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进行治疗。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1. 引言1.1 概述布病布病,又称波氏病或波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如牛、羊、猪等)接触而传播,对人类和动物均有严重危害。
布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在多种环境中存活,尤其以牛、羊为主要宿主。
人类感染布鲁氏菌后,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炎、疲乏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影响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
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体液、粪便等途径进行传播,而食用未煮熟的受感染动物肉制品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从事牧业或饲养动物的人群更容易接触到布氏菌,这也成为了防治布病的重点之一。
要防治布病,除了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和管控外,对于患有相关症状的患者也要及时就医,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需加强宣传教育,避免接触受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保证食品安全等也是关键措施。
了解布病及其危害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疾病的严重性,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布病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
1.2 危害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接触或食用受污染的牛奶、肉类等传播。
布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健康危害:布病可引起高热、关节炎、咳嗽、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慢性病变如肝、脾、心脏等器官受损,甚至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2. 经济损失:布病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对畜牧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可能表现出发热、流产、乳汁减少等症状,给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
3. 社会负担:布病病例的增多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心理、经济上的压力。
布病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对畜牧业、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对布病的防控工作,对于保障公共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诊断概述布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布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 C)2.3.1 实验室初筛2.3.1 .1 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 .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 .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 .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2.3.2 .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2.3.3 分离细菌1:lO++及以上。
C.1.5) 滴度l:400++及以上。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诊断4.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 中任一项者。
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百替生物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高明华 樊庆德 徐春光 杨晓刚(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
根据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将布鲁氏菌分为 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meltensis )、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 )、猪种布鲁氏菌(B. suis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 )、犬种布鲁氏菌(B. canis ) 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 neotomae )。
另外,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到在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上有别于前6种的布鲁氏菌,定为海洋种布鲁氏菌(B. maris )。
据CDC 报告,我国人布鲁氏菌病发生严重,2005~200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分别为18 416、19 013、21 901例,2008年1~10月新发病数已达27 264例,形势十分严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感染来源主要是患布鲁氏菌病的羊,其次是牛及其他动物。
并且具有疫区范围扩大、爆发点增多、典型病例增多、人群分布以农民和牧民为主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人和动物布鲁氏菌病,加强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检疫监测力度十分重要。
为此本文就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 免疫学诊断技术 1.1 血清凝集性试验布鲁氏菌病传统检测方法有血清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MRT)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等。
经典血清凝集试验包括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和平板凝集试验(PAT)等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停止使用,取代方法是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如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等。
在国际贸易中,缓冲布鲁氏菌抗原试验是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病的指定试验。
乳牛MRT 依然是乳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的主要方法。
由于凝集性试验是基于检测针对布鲁氏菌多糖O-链的抗体,因此会与有类似多糖O-链的细菌如耶尔森氏菌O:9等出现交叉反应。
布病检测方法
布病检测方法布病,又称传染性淋巴结肿大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牛、羊、猪等家畜的慢性全身性感染,同时也可感染人类。
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样化,且易被其他传染病所掩盖,因此对布病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布病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两种。
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而临床诊断方法则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细菌培养方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液、体液或组织样本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培养布鲁氏菌,然后观察培养物中是否有细菌生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获得布鲁氏菌的培养物,便于进一步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但缺点是培养时间长,一般需要3-4周才能得到结果。
其次是血清学检测方法。
这是一种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诊断布病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患者对布鲁氏菌的特异性抗体,对于早期感染和慢性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另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布病的检测中。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布鲁氏菌的DNA或RNA来进行诊断。
与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相比,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期感染和难以培养的情况。
除了实验室检测方法外,临床诊断方法也是布病检测的重要手段。
临床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来进行初步判断,如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及接触过疑似感染动物或其产品的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布病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两种。
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而临床诊断方法则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
布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皮肤过敏试验: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凡有新病人发生,或有疫畜检出的自然村(屯)或畜牧场(队)均视为布病疫区。
检疫:用特异性的血清学,皮肤试验,分离细菌等方法对人畜布病的检查。
淘汰:对查出的阳性畜进行屠宰处理。
3 布病诊断布病是一种严重地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1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3.2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上标始)2(上标终)以上)。
3.4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3.5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疑似病例:具备3.1、3.2和3.3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或3.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个月再检一次。
布鲁菌病实验室检测
采集后应尽快将样本送 往实验室进行检测,避 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具备 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检测,确保结果准确可 靠。
04
实验室检测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试剂准备与仪器校准
准备所需试剂
包括培养基、生化鉴定试剂、染色液等,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且储存条件符合要 求。
仪器校准
临床表现与危害
临床表现
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 、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
危害
影响劳动力和人口素质,如果治疗不 及时,容易由急性转变为慢性,反复 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 ,甚至病灶纤维化
流行病学特点
地区分布 全世界范围分布,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 人群分布 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等人群发病率高 时间分布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夏之际发病居多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编制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 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 书等,以规范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01
02
03
04
样品接收与保管
建立样品接收、登记、标识、 保管等流程,确保样品的完整 性和可追溯性。
仪器设备管理
检测方法与标准
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 检定/校准、维护保养,确保其 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布鲁氏菌的DNA片段,通过电泳等方法观察扩增
结果,检测样本中布鲁氏菌的存在。
0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PCR反应中加入荧光探针,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变化,定量检测样本
中布鲁氏菌的DNA含量。
03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于芯片上,加入患者样本进行杂交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一、流行病学调查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本病在流行病学上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地区性、季节性及职业性。
在流行地区,患者多有与家畜或畜产品密切接触史,或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有旅行史。
二、临床表现1.发热:多数患者以不规则热为常见,也有弛张型、稽留型和短期发热者。
2.多汗:尤其在夜间或清晨时,大汗淋漓。
3.乏力:几乎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
4.疼痛:常表现为全身性疼痛和关节痛。
5.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三、实验室检测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
2.细菌学检查:血液、骨髓、脑脊液、关节液等标本,通过培养分离出布鲁氏菌,是确诊布鲁氏菌病的重要依据。
3.免疫学检查:血清学试验(如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特异性抗体,可作为确诊依据。
4.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四、病理学诊断布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淋巴结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以及各种脏器的病理改变。
五、鉴别诊断布病应与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相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六、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1.病情评估: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及疾病进展情况。
2.预后判断:布病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治疗,大多可痊愈。
但若延误治疗,可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七、诊断流程图(详见附图)八、诊断标准分级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同时符合实验室检查中的一项阳性指标。
3.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标准,同时符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或分离培养出布鲁氏菌。
布病检验
试管凝集试验
评价:
• 该方法简便、易操作,适用于各实验室应用 • 该方法特异性较好,敏感性也高,因此适用于检疫和临
床诊断 • 有材料报道,人感染布氏菌后常于发烧的第一天起就开
始出现抗体,随着体温的增高效价升高,因此该方法可 做为早期诊断布氏菌病的方法,也可做为判定疾病的活 动期 • 该方法凝集反应的强度与布氏菌培养的阳性结果成正比 ,凝集价越高细菌培养的阳性就越高,和发烧呈正比, 一般来说,体温高凝集价也增高 • 由于该试验有时出现前带现象和封闭现象,所以有时也 出现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和其它方法联合应用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病原的分离是确 诊布病最可靠的方法
病原学检查包括布氏菌的分离 培养(血培养、骨髓培养)、鉴定
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技术
• 平板凝集试验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 试管凝集试验 • 补体结合试验 • 抗球蛋白试验 • 含巯基化合物处理血清后凝集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中所用的抗原是 酸化性(PH=3.6~3.9)带色抗原,与被检血 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IgM类抗体凝集活性 检查出的抗体是IgG类。
试管凝集反应标准比浊管配制
管号 1 2 3 4 5
抗原稀释 液(ml)
0.00
生理盐水 (ml)
1.00
透明度 100%
0.25
0.75
75%
0.50
0.50
50%
0.75
0.25
25%
1.00
0.00
0%
标记
++++ +++ ++ + -
1. “++++”液体完全透明,菌体呈伞状沉淀或块状颗 粒状沉淀,呈100%凝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1969-1971 羊1型为主
2
2005
1.5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300 250 200 菌数 150 100 50 0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000后
2008
0
羊 种 菌 菌 型 变 迁
病原特征
羊种菌为人主要致病菌
种
生 物 型 染料抑 菌 H2S 硫 复 堇 红 A 血清凝集 M R Tb 噬菌体裂解 Wb BK2
1
羊
-
+ +
+ + + +
+ +
+
-
-
-
+
+ +
2 3
+
病原特征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 10000 5000 0 0.5
1963
发病数
羊3型为主
自动培养仪和培养瓶
布鲁氏菌培养与鉴定
• 疑似布鲁氏菌时:抽取菌液少许,接种到血琼脂 培养基中,进行纯培养。要求一定生物安全柜内 操作! • 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自动化设备
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生长缓慢 • 生长温度20-40℃,最佳生长温度35-37℃, pH6.6-7.4,马耳他布鲁氏菌和某些牛种菌需要较 严格的5%-10%CO2。 • 布鲁菌属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中需要各种氨基 酸、离子、烟酸和生物素,有点菌种需要血清或 全血才能生长
• 可作为布氏菌病早期诊断方法,病人常于发 烧的第1天起就开始出现凝集素,而且出现 高滴度凝集素或凝集素滴度不断上升,不仅 有很高的诊断意义,同时也可作为判定疾病 活动性指标。 • 目前,虽然出现了不少新的诊断布氏菌病的 技术方法,但仍不能取代本试验方法,而这 些新方法则是对本法的补充和完善。
• 但是,作为单一的诊断方法是不完善的。从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仅用凝集反应对畜 群进行多次检查,仍有许多布氏菌病病畜检 查不出来;对部分慢性期布氏菌病患者得不 出阳性反应结果;还有一些其他疾病患者, 在血清学上与布氏菌病存在交叉凝集反应, 因而做本试验是难于排除的。因而有必要做 多种血清学实验检查,以便综合性判定,获 得正确结果。 • 除每份待捡血清需作1个血清对照,以排除 血清的自然凝集外,每次试验尚需有1个抗 原对照,以排除所用抗原的自然凝集。
RBT 注意事项
• • • • • • • • 抗原质量 被检血样 反应板 结果观察和判定 记录 报告 诊断价值与意义 与其它实验的关系
试管凝集(莱特试验)
• 原理 在已知的特异性抗原—布氏菌抗原的悬液 中加入未知的被检患者血清,若患者血清 中含有布氏菌抗体,抗原与抗体发生肉眼 可见的凝集反应。
布鲁氏菌培养与鉴定
血平皿 布氏菌菌落
布氏琼脂布鲁氏菌菌落
研究方法
VITEK2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分析仪
布氏菌生化鉴定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结果
借助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 一套布鲁氏菌的生化鉴定参考标准分型方法。 完善布鲁氏菌生化鉴定数据库。 鉴定布鲁氏菌速度快,可靠性高,确定布鲁氏菌 属的鉴定指标为L-脯氨酸芳胺酶(ProA)、酪氨酸 芳胺酶(TyrA)、尿素酶(URE)、氨基乙酸芳胺 酶(GlyA);区分羊种布氏菌的指标为ELLMAN (ELLM);区分牛种布氏菌的指标为乳酸盐产碱 (1LATK);区分猪种布氏菌指标为丙氨酸-苯丙氨 酸-脯氨酸芳胺酶(APPA). 当鉴定为人苍白杆菌时,需与布鲁氏菌进行鉴别。
AMOS-PCR 鉴定布氏菌种
• 布鲁氏菌DNA多态性一个原因就是插入序列分布, IS711就是一段插入序列,在数量和位置上都很保守, 一个引物锚定在IS711上,其他不同的引物分别选在 与插入基因IS711邻近的单染色体DNA上,代表种的 特异性,通过扩增带的大小来鉴别种。设计5条引物 的混合反应体系,适用于布鲁氏菌种间的鉴定方法, 可鉴别布氏菌牛种1,2,4型、羊种布鲁氏菌、猪种 1型和绵羊附睾种。除了共有的178bp以外牛种布鲁 氏菌1,2,4型扩增条带为498bp,羊种布鲁氏菌扩 增片段为731bp,猪种1型扩增条带为285bp,绵羊附 睾种961bp。
虎红玻片凝集试验(RBT)
• 筛查试验: 简便、实用、快速、经济,适用于基层 单位检验
全血玻片凝集反应
• 在一张清洁的破片上加1滴赫德逊氏反应抗原,然 后在抗原上加1滴受检血液或关节腔内积液,可用 加样器吸头使其混匀,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促 进反应,在8分钟内观察结果,凡在此时间内出现 凝集者为阳性。也可以加入0.08-0.01ml不同的血 液量,再加入1滴抗原,粗测血标本效价。
ICDC, China CDC
3
4
5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人布鲁氏菌病诊断
•
• • • • • • • •
世卫组织建议的检测包括:
虎红平板试验(RBT) 血清凝集试验(SAT) Coomb`s试验 补体பைடு நூலகம்合试验(CFT) ELISA 荧光偏振 布氏菌培养 PCR
优化 PPV和NPV取决于疾病的流行程 度,有待确立
布鲁氏菌属 种鉴定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50bp 500bp
250bp 223bp
250bp
1-5AMOS扩增 1、c- 2、羊1 3、牛1 4、猪1 5、待检菌株
6-10 BCSP31-PCR :6、羊1 7、牛1 8、猪1 9、OVIS 10、待检菌株
多重PCR(Bruce ladder)
• 不同来源(品牌)和批次的抗原质量差异很大 • 难以解读(弱阳性) • 由于暴露和非特异性反应,在疾病流行地区的表现不良 • 需要确定取舍值 结论 诊断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剂来源和疾病流行程度,需要确定取舍值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www.kit.nl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布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如革兰染色为阴性,姬姆莎染色 呈红色,布氏菌对染料吸收缓慢
• 布氏菌革兰染色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
• 1、血培养: • 1)双相培养基:血液10mL注入双相培养基中 →37℃温箱培养→每48小时观察→无细菌生长继 续培养→培养至30日才发出报告。 • 2)自动化培养:血培养瓶置全自动血培养仪中→ 有菌生长仪器报警→做鉴定 • 2、骨髓培养: 按临床骨髓穿刺法抽取骨髓,按照血液培养方法 培养。
•
•
检测BCSP31基因的PCR方法,可以在属的水平上 检测和鉴定布鲁氏菌菌株 OIE推荐鉴定布鲁氏菌种的方法之一
布鲁氏菌属BCSP31-PCR电泳结果
M 1 2 3 4 5 6
-----
223bp
M DL2000 DNA Ladder
1。B. melitensis 2. B. abortus 3. B. suis 4. B. ovis 5. B. neotomae 6.B. canis
布鲁氏菌病概况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由布氏 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布氏菌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浸润人体
而出现发热、关节痛、乏力、多汗为主的临床症状,可 以造成骨关节、免疫、消化、循环、神经等多系统损害,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无特异性。
全球布鲁氏菌病疫情
2013年上半年世界羊布鲁氏菌病分布图(引自OIE)
建议
开展检测前,应在设计适当的环 境中确定诊断功效(灵敏性、特 异性、PPV和NPV等)
• •
世卫组织未具体确定流程、取舍值和 检测特征(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 没有明确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PPV & NPV)
结论
取舍值(及灵敏性/特异性)因抗 原来源和流程差异而不同,有待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7
7 7 5 5 5 4 4 4 4
2
3 5 2 4 2 2 2 3
28.6%
42.9% 71.4% 40.0% 80.0% 40.0% 0.0% 50.0% 50.0% 75.0%
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测
• • • • • 常用方法有: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莱特试验) 半胱氨酸试管凝集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19株标准菌株AMOS-PCR扩增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00bp 1000bp 750bp 500bp 250bp
200bp
1、22.DL2000 DNA Ladder 2-4.B. Melitensis 1-3 5-11.B. Abortus 1 -7 12.B. Abortus 9 13-17.B. Suis .1 -5 18. B. ovis 19. B. neotomae 20. B. canis 21.阴性对照
• 它是一种半定量的凝集反应试验。所用抗原是用 虎红(四氯四碘荧光素)色素染成的一种酸性抗原, 具有克服非特异性反应,对检查小分子抗体IgG较 为敏感的特点。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在清洁的玻片上加 0.03ml的受检血清,然后再加入上述标化抗原悬 液0.03ml,使充分混匀,在4分钟内观察结果,以 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为阳性。
玻片凝集的评价
•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全血玻片凝集试验为初筛、定性凝集试 验或半定性凝集试验,优点是较试管凝集试验操作更简便, 检测迅速,尤其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在酸化抗原基础上制 备的带有色素的抗原制剂,经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本法与 常规血清学试验有较高的符合率,是人畜布氏菌防治工作中, 广泛采用的一种筛选试验方法。 • 但此两种平板试验,尤其是全血玻片凝集试验,可能出现非 特异性凝集反应,在单以平板凝集反应诊断布氏菌病时,应 考虑到此点,以免误诊。对阳性和疑似标本必须进行SAT确证, 才能作为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