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治疗的新概念

合集下载

2020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策略及价值

2020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策略及价值

2020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策略及价值摘要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MALND)特殊的手术视野可清晰暴露腋窝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腋窝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损伤,最大程度减少了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微创、保留功能和美观的效果。

MALND不同于常规腔镜手术,完成该手术的前提条件是术者应较熟练掌握腔镜技术,同时也须熟悉腋窝区的解剖结构。

手术流程遵循“自下而上、从低到高”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即先从腋窝底部往上,至腋窝中部,最后再到腋窝顶部。

MALND改变了传统乳腺癌手术程序和路径、手术方法和技术、以及手术视野角度,并且放大了腋窝内局部视野,降低了手术难度。

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conventionally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CALND)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无法用常规手术方法解决,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创伤、改善病人生存和术后生活质量。

以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具有精准、微创和保护功能的特点,为解决乳腺癌外科治疗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腔镜可以通过微小的、远隔病变的切口,在并不宽敞的空间完成手术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切口位于隐蔽部位,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并可保留功能[1-2]。

经过20多年的探索,腔镜手术已经应用于乳腺外科的各方面,明显改变了乳腺外科治疗的理念[3-4]。

本文结合笔者经验和相关文献,对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mastoscopic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MALND)的优势、手术策略和价值进行阐述。

1 CALND弊端(1)可能引起诸如上肢功能障碍、水肿等难以纠正的并发症。

(2)从胸前壁皮肤连续至腋窝附近的切口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了肩关节正常的活动。

(3)CALND的流程是先切除乳房或肿瘤,然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中难以避免对肿瘤挤压、牵扯,而此时肿瘤引流的血管、淋巴管仍然开放,可能增加肿瘤细胞经血液、淋巴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有哪些1.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有时也会辅助其他治疗方法。

2.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2.1 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乳房切除术和乳房保留手术。

乳房切除术是将患侧乳房以及相关淋巴结一起切除,乳房保留手术则是将肿瘤切除并保留乳房组织。

术后可能需要行乳房重建手术。

2.2 乳腺癌微创手术近年来,微创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微创手术主要包括乳腺癌微创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癌微创手术是通过小切口进行肿瘤切除,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则是通过腋窝进行淋巴结清扫,可以判断是否癌细胞扩散到淋巴结。

2.3 辅助手术治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手术治疗。

例如,当肿瘤较大或扩散到腋窝淋巴结时,可能需要行乳腺癌辅助手术,如乳房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此外,如果存在乳腺癌基因突变,可能需要行卵巢切除术。

3.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能射线照射乳房区域,破坏癌细胞的生长能力。

放射治疗一般在手术后进行,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和改善生存率。

放射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每次约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包括乳房疼痛、皮肤炎症、疲劳等,但一般可以通过药物缓解。

4. 乳腺癌的药物治疗4.1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者局部给药的方式使用。

化学治疗一般在手术前、手术后或者放射治疗后进行,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和降低复发风险。

化学治疗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下降等。

具体的化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2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通过使用内分泌药物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以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治疗的新概念ppt课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治疗的新概念ppt课件

• 明确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 • 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 • ALND有治疗作用
36
腋淋巴结转移规律
Veronesi: 单独Ⅱ组 1.2% 单独Ⅲ组 0.4% Pigott: Ⅰ组(一), Ⅱ、 Ⅲ组(+) 2.5% Ⅰ、Ⅱ组(一),Ⅲ组(+) 1.4%
37
原发肿瘤 Ⅱ 、Ⅲ
前哨淋巴结
Ⅰ、
顺序前进,很少跳跃
ECOG 5188, 病例: 1230(SWOG 8897, SWOG 8814, ECOG 3189) 随访中位值10.1年(0-13.1年) RT-CH CH-RT 局部复发率 8% 8% 区域淋巴结 0.7% 0.5% 复发率 远地转移 15% 14% 首次失败 局部 31% 35% 区域 3% 2% 远转 66% 63% 10年DFS 74% 74% 10年 OS 83% 81%
12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 做或不做放疗的随机分 组研究
13
早期乳癌保乳手术后±放疗研究
NO. 中位随防 期(年) 20.7 8.8 6.1 7.6 5.3 4.6 9.9 中位 年龄 53 60 — 56 57 51 2870 肿瘤大 小cm ≤4 ≤2 ≤5 ≤4 ≤4 ≤5 ≤2.5 (-) 6% ( +) 切缘 LN(+) % 37 0 38 0 23 40 20 局部复发率 % RT(-) NSABP B06 UPPsalaOrebro St. George’s Ontario Scotish Tokyo St. Petersburg 1137 381 418 837 585 113 360 (-) 39.2 24 35 33.5 24.5 9.4 14.2 RT 14.3 8.5 13 10.6 5.8 7.1 5.8 1.07 0.98 1.15 1.12 1.01 — 1.18

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规范、争议与共识

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规范、争议与共识

2、清扫副作用: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导致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上肢水肿、 臂丛神经损伤、胸大肌损伤等。这些副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因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导致抑郁和焦虑。
四、共识阐述
尽管存在争议,但目前学术界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共识仍以UICC和 AJCC的推荐为主。这些共识强调了腋窝淋巴结清扫在评估疾病分期、指导术后治 疗及预测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清扫 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乳腺外科医生和肿瘤内科医生应共同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 择。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省略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成 为一种有效的策略。而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助于控制局 部病变并提高生存率。
五、结论与展望
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规范、争议与共识是乳腺外科领域备受的话题。 虽然腋窝淋巴结清扫在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 清扫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未来研究应如何通 过更为精确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技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与淋巴结清 扫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本次演示将探讨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和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
手术治疗原则
1、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对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手术治疗是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食管癌根治术等。在手术治疗中, 应尽量保留正常的组织结构,减少对患者术后生活的影响。
此外,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地位和作用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临床 研究的最新进展,以适应医学科技的进步和患者的需求。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腋窝处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腋窝处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腋窝处理摘要目的:通过对腋窝处理的改进,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并发症的可行性。

方法:在ALND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并作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洞式探查。

结果:ICBN保留率97%(84/86),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发生率4.7%(4/86),随访3年2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SLBN检出率90.6%(78/86),准确率94.8%(74/78),假阴性率5.0%(4/78)。

假阴性4例中,有3例被洞式探查证实为跳跃式转移所致。

SLBN 的转移阴性率35.8%(28/78)和阴性率64.2%(50/78),与ALN的阳性率38.4%(55/86)和阴性率61.6%(53/86),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SLNB可以取代ALND,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SLNB阴性患者将不再清扫腋窝。

洞式检查可修正SLNB的假阴性率,使其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需ALND者,术中常规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PMPS的发生。

关键词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洞肋间臂神经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深入,已经证实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由强调“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转变为目前“有效的最小治疗”的理念,其外科治疗已经从根治术、扩大根治术,逐步发展为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手术。

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手术已成为目前我国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流术式[1],其中腋淋巴结清扫是各种乳腺癌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腋窝处理的更新便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其中包括前SLNB,洞式探查和保留ICBN等。

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对86例乳腺癌于改良根治术腋窝处理中,实施SLNB、洞式探查和保留ICBN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6例,均女性,年龄27~68岁,平均43岁。

左侧乳腺癌35例,右侧51例。

外上象限45例(52.3%),外下象限8例(9.3%),内上象限17例(19.7%),内下象限9例(10.4%),中央区7例(8%)。

SLNB新技术、新项目

SLNB新技术、新项目
该技术能明显缩短围手术期治疗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明显降低 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总结与展望
1. SLNB是一项腋窝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 2. 乳腺外科医生需要多学科协作,按照学习曲线广泛推
广。 3. 严格按照国内指南把握手术指征。 4. 国内的试验数据完成将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循证医学
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演变:从“巨创”到“微创”的过渡
Meyer.1891 Halsted.1894
Margottini.1949 Urban.1951
David Krag.1992
Patey.1949 Auchincloss.1951
Veronesi.1973 Atkin&Hayward.1977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发展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国际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都在对SLNB的有 效性、安全性、规范化等多方面进行验证。其中(NSABP)B-32试验回答了
长期预后的问题,在长期随访中,该研究显示,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 扫对淋巴结临床阴性的患者总生存的影响是相似的,这提示着当前哨淋巴结为阴 性时,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NSABP)B-32试验 (美):成功率97.2%,假阴性率9.8% ALMANAC试验 (英):成功率96.1%,假阴性率6.7% EORTC 10981试验 (英) ACOSOG Z0010 和 ACOSOG Z0011试验 (美) Milan、IBCSG 23-01、KISS K、AMAROS试验(欧) RACSSNAC试验(澳、新西兰)
• 知情同意:患者术前应充分了解SLNB的成功率和假阴性率及相关的
复发风险之后,自愿接受SLNB替代ALND,并且理解在SLN检出失败时将 进行常规ALND。

乳腺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研究进展

ꎮ 腋窝淋巴结分期对评估患者
验预后更好、更低危的患者ꎬ使得该部分患者可以安全地只
骤ꎮ 腋窝淋巴结清扫及病理学检查是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
淋巴结状态最可靠的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
[1]
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ꎬ筛选出了较 ACOSOG Z0011 试
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ꎮ 腋窝淋巴结解
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ꎮ 系统的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
窝淋巴结ꎬ包括乳腺外侧组、中央组、肩胛下组淋巴结ꎻ胸小
低腋窝复发率 [7] ꎮ 研究显示ꎬ20% ~ 42% 腋窝淋巴结转移患
剖学上以胸小肌为界分为 3 个水平:胸小肌外侧为Ⅰ水平腋
疗和免疫治疗等ꎬ均可能清除腋窝残留的肿瘤细胞ꎬ从而降
肌深面后方为Ⅱ水平腋窝淋巴结ꎻ胸小肌内侧淋巴结为Ⅲ水
者接受新辅助化疗( 化疗或免疫治疗) 后腋窝淋巴结可获得
20% ~ 30% 前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患者因淋巴结阳性后续需
水平腋窝淋 巴 结 清 扫 的 适 应 证、 并 发 症、 手 术 方 式 等 综 述
清扫不充分的患者腋窝复发率为 18 6% [15] ꎮ 对于老年患
结转移患者的标准治疗
[3]
存在争议ꎮ 为明确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否必要ꎬ现将Ⅲ
如下ꎮ
平腋窝淋巴结ꎬ是乳腺淋巴引流通往锁骨上淋巴结或胸导管
的中继站ꎮ Ⅰ 、 Ⅱ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临床上腋窝淋巴
pCR [8 ̄10] ꎬ局部区域复发风险也相应降低 [11] ꎮ 辅助化疗和内
分泌治疗 也 可 降 低 局 部 区 域 复 发 风 险 [12 ̄13] ꎮ 尽 管 如 此ꎬ
ꎬ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则一直
一、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

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

[ 参考文献] [ 1 ]张帆 ,姜军 , 新华 ,等.手术 、 杨 化疗对乳腺癌血液
微转 移 的影响 [. 军 医大学学 报 ,2 0 ,2 (3: J 第三 ] 0 3 52 )
2 8 — 0 5. 0 328
i bescne srey ] mJ ug 0 510 ) 4 - n rata crugrO .A S r, 0 , ( :6 l 2 94
巴结后 切 除肿 瘤 , 目的就 是要 阻 断癌 细胞 经 血 液和

随着 腔 镜技术 在 外科 各领 域 的应用 发展 ,Sl a —
vt 先应用溶脂和盲吸并以腔镜手术清扫腋窝 a等口 首 淋 巴脂 肪 组 织 。Sl t 道 1 小 样 本 对 照试 验 , a a报 v 组 2 例作腋淋 巴结清扫术 ,2 例作腔镜手术 。发现 0 0 后者手术时间较长 ,2 种方法同样可取得腋窝淋巴 结信息 。腔镜手术组有 2 例局部复发 ,因此对 2 种手术方法孰优孰劣未下结论 。K en 3 5 例 uh 等[ 3 1 对 行腔镜腋窝淋 巴结清扫和 36例常规腋 窝淋巴结 9 清扫作 比较 ,发现腔镜手术组 的手术时间 、平均 淋 巴结切除个数 、术后 引流液 的量和上肢水肿发 生率与常规手术组相 比,均无显著差异。而上肢
腋窝淋 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重要的淋 巴转移途 径。通过清扫腋窝淋 巴结 ,不但可 以了解腋窝淋
巴结 的状 态 ,更 重 要 的 是 对 乳腺 癌 的分 期 、判 断
等[ 5 1 报道腔镜腋窝淋 巴结清扫 ,并作 了系列研究 , 取得较好 的临床效果。 目 ,国内已有数 1 家大 前 0
中医院开 展了该 项手 术及 相关研 究 。 二 、腔 镜腋 窝淋 巴结 清扫 的适应 证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尉承泽)_百替生物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尉承泽)_百替生物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尉承泽)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解放军三○七医院普通外科尉承泽解剖学是所有外科手术的基础。

毫无疑问,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随着相关疾病生物学特性认识的深入、外科治疗理念的进步以及非手术治疗手段的丰富,推动了外科手术方式的变革,使其更趋合理、更加人性化。

乳腺位于胸前壁,其腺体、皮肤、皮下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淋巴管丛,且相互吻合成网,通过集合淋巴管汇入区域淋巴结。

约75%的乳腺淋巴引流至腋窝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总数约30~60枚[1]。

目前,国内外腋窝淋巴结分组尚不统一,按照解剖学多将其分为5~6组。

Danforth等[2]将腋窝分为5组:(1)前群淋巴结:位于腋窝外侧壁,接受乳腺中央部和外侧部的淋巴引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群和尖群淋巴结;(2)外侧群淋巴结:位于腋窝外侧壁,接受上肢淋巴汇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群和尖群淋巴结;(3)后群淋巴结:又称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后壁,接受腹后壁和胸后壁浅层淋巴汇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群和尖群淋巴结;(4)中央淋巴群:是腋窝最大的一组淋巴结群,位于腋窝中央,腋动、静脉下方的脂肪组织内,接受前群、外侧群和后群的淋巴的淋巴输出管,也接受部分乳腺集合淋巴管汇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尖群淋巴结;(5)尖群淋巴结:位于腋窝尖顶部,在胸小肌和锁骨下肌之间,沿腋静脉近段排列,接受腋淋巴结其他群的汇流,经锁骨下淋巴干左侧汇入胸导管或左锁骨下静脉,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或右颈静脉。

1860年,Virchow通过对乳腺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创立了乳腺癌转移的离心学说:即乳腺癌的转移扩散是原发灶局部浸润及通过局部淋巴系统,沿淋巴管循序向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具有机械性滤网功能,可以捕获癌细胞,进而延迟癌细胞远处转移,只有当淋巴结的滤过捕获能力耗尽,癌细胞方可冲破淋巴结的机械屏障向远处转移。

基于Virchow的理论及乳腺解剖学特点,William Halsted设计了乳腺癌外科治疗里程碑式的经典术式——乳腺癌根治术:即切除全部患侧乳腺、胸大肌、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

腋窝双向淋巴示踪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腋窝双向淋巴示踪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腋窝双向淋巴示踪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作者:黄伟斌梁笑媚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20年第22期【摘要】目的:分析腋窝双向淋巴示踪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增加腋窝双向淋巴示踪技术,对比两组ARM淋巴结检出成功率、腋窝淋巴结完全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

结果:研究组ARM 淋巴结检出成功率、腋窝淋巴结完全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亚甲蓝腋窝双向淋巴示踪技术,不仅能提高ARM淋巴结检出成功率和腋窝淋巴结完全清除率,还能降低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和缩短预后周期,从而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淋巴示踪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doi:10.14033/ki.cfmr.2020.22.05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22-0-0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wo-way axillary lymph tracing in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4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ith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 The study group added two-way axillary lymph tracing technology in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ARM lymph nodes detection, complete clearance rate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upper extremity edema,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success rate of ARM lymph nodes detection and the complete clearance rate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upper extremity edem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wo-way axillary lymph tracing with Methylene Blue in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 of breast cancer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ARM lymph nodes detection and complete clearance rate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but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upper extremity edema and shorten the prognosis period,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Key words] Lymph tracing Breast cancer Axillary lymphadenectomyFirst-author’s address:Jieyang People’s Hospital, Jieyang 522000, China乳腺癌是一種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为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需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案[1]。

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留ICBN的可操作

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保留ICBN的可操作

窝及上臂感觉异常, 2组比较 , ) ( z = 2 4 . 2 3 3 , P= 0 . 0 0 1 ; 术后 2月2组比较 , ) ( 2 = 2 3 . 2 1 3 , P= 0 . 0 0 2 ; 术后 6月2组比较, X

2 0 . 6 7 7 , P:0 . 0 0 1 。2组术后 1月、 2月、 6月患者 患侧 的腋 窝及上臂感 觉异 常的完全缓 解率 比较 , 分别 为: x = 8 9 . 8 8 7 、
0 . 0 0 0 , P< 0 . 0 5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结论

对 I、 Ⅱ期乳腺癌 患者运 用改 良根 治腋 窝淋 巴结 清除术 时保 留 I C B N减 少手
术难度 , 可以减轻 患者在术后侧 腋 窝处及上臂的皮肤的疼痛 , 为乳腺 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很 大帮助。
【 关键 词】 乳腺癌 ; 肋 间臂神 经; 腋 窝淋 巴结 清扫 ; 生活质量
c a n c e r p r e s e r v i n g I C BN a n d i t s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 Me t h o d s 1 0 0 c a s e s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e x p e r i - me n t a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e a c h wi t h 5 0 c a s e s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r e t a i n e d I CB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r e mo v e d I C B N. F r o m t h e t i me o f o p e r a t i o n, q u a n t i t y, n u mb e r o f l y mp h n o d e d i s s e c t i o n a n d 1 mo n t h s , 2 mo n t h s a n d 6 mo n t h s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we r e d e t e c t e d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p s i l a t e r a l a x i l l a y r a n d u p p e r a i m b l e e d i n g d u r i n g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a b n o r ma l f e e l i n g, u p p e r l i mb p a i n

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治疗选择的研究

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治疗选择的研究

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治疗选择的研究Hao Zhou;Zujin Chen;Yun Li;Yuting Wang;Di Zhang;Xuchen Cao;Xin Wang【摘要】目的:分析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经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评估ALN状态的可行性,并探讨腋窝的后续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ALN 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NAC后行SLNB,评估其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并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82例患者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43例、占52.4%,SLNB检出率为97.56%(80/82),准确率为88.75%(71/80),FNR为23.08%(9/39).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出数目为1、2枚和数目≥3枚时,FNR分别为20.0%(2/10)、71.4%(5/7)和9.1%(2/22),准确率分别为90.9%(20/22)、66.7%(10/15)和95.3%(4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N阳性乳腺癌患者NAC后行SLNB总体FNR较高,尚未达到临床可接受范围,不能完全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检出数目≥3枚时SLNB可准确评估ALN状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axillary lymph node staging through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in patients with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and to explore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2 patients with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before NAC in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se patients accepted SLNB after NAC. The detection rate, accuracy, falsenegative rate (FN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nodal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was achieved in 43 of 82 patients. The PCR rate was 52.4%. The detection rate, accuracy, and FNR were 97.56% (80/82), 88.75% (71/80), and 23.08% (9/39),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of 1, 2, and≥3 SLNs detected were 90.9% (20/22), 66.7% (10/15), and 95.3% (41/43), respectively. The FNRs were 20.0% (2/10), 71.4% (5/7), and 9.1% (2/22), respectively (both P<0.05). Conclusions: Due to its overall high FNR, without clinically acceptable limits, post-NAC SLNB cannot completely replace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in node-positive patients. However, with no less than 3 SLNs detected, SLNB can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status of axillary lymph nodes.【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9(046)005【总页数】5页(P247-251)【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作者】Hao Zhou;Zujin Chen;Yun Li;Yuting Wang;Di Zhang;Xuchen Cao;Xin Wang【作者单位】The 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300060,China;The 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300060, China;The 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300060, China;The 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300060, China;The 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300060, China;The 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Therapy(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300060, China;The First Department of Breast Oncolog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 Tianjin's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Key Laboratory of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and Therapy(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300060, China【正文语种】中文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作为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的腋窝标准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1]。

乳腺癌患者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研究进展

乳腺癌患者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研究进展

乳腺癌患者腋窝level Ⅲ组淋巴结研究进展石枫【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有约40万人死于该病[1].【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2)001【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乳腺癌/发展趋势;淋巴结转移【作者】石枫【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322.2+7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有约40万人死于该病[1]。

乳腺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约占75%左右[2]。

腋窝淋巴结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3组(level):腋窝levelⅠ组淋巴结又称腋下群,是指位于胸小肌下缘的所有淋巴结;腋窝levelⅡ组淋巴结又称中群,包括胸小肌深面和胸大、小肌之间的淋巴结;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是指位于胸小肌上缘的淋巴结,即锁骨下淋巴结[1]。

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是乳腺癌细胞从腋窝淋巴道进入血道进而发生转移的最后一道屏障,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如果受累,提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很大,也预示可能已有血行转移[3]。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对乳腺癌患者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部分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可能会遗漏隐匿转移的淋巴结,导致错误分期,影响术后治疗的实施,使局部复发率增加[4]。

乳腺癌根治术对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但不能保留胸大肌,术后可能会影响创口皮瓣愈合,对胸部外形及上肢的功能也会有影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保留胸大肌之功能,但对腋窝淋巴结特别是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的清扫不彻底,影响了疗效。

对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中清扫腋窝levelⅢ组淋巴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否则无法保证腋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

乳腺癌外科治疗中规范化腋窝淋巴结切除的意义

乳腺癌外科治疗中规范化腋窝淋巴结切除的意义

乳腺癌外科治疗中规范化腋窝淋巴结切除的意义张起宏【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外科治疗中规范化腋窝淋巴结切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普外科100例乳腺癌行标准腋窝淋巴结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用时平均(21.3±1.6)min.术后经病理皆被证实为是乳腺癌,切除淋巴结10~33枚.2例患者术后发生腋窝积液问题,3例患者术后发生患侧上肢轻度水肿的问题;5例患者患侧有上臂稍麻木的表现.30 d后,患者患倜肢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0.5)d.结论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强调医师进行规范化的腋窝淋巴结切除非常重要,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切除,既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0【总页数】1页(P62)【关键词】乳腺癌;外科治疗;规范化;腋窝淋巴结切除【作者】张起宏【作者单位】沈阳市铁西区华康医院,辽宁沈阳11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在对乳腺癌的治疗中,腋窝淋巴结切除时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可有效控制局部复发,为肿瘤分期的下一步治疗提供坚实依据[1]。

本文就以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普外科100例乳腺癌患者为例,探讨其行标准腋窝淋巴结切除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普外科100例乳腺癌行标准腋窝淋巴结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年龄最小23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52.7±4.3)岁。

左侧乳腺癌58例、右侧乳腺癌40例,双侧乳腺癌2例。

临床分期:Ⅰ、Ⅱ期82例、Ⅲ期13例、Ⅳ期5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皆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其中,10例患者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90例行改良根治术。

腋窝淋巴结切除方法:沿着胸肌外缘一直向上,直到完全暴露腋筋膜,彻底打开,对腋静脉位置进行确认,对其下方分支做结扎、切断处理,用剪刀从静脉下方垂直剪导到胸壁,内侧与外侧分别至腋尖部、背阔肌,顺着向下彻底清除腋窝的脂肪与淋巴结;行外侧分离,确定背阔肌的前缘,沿着向上游离到腋窝处,对腋窝中的脂肪组织、淋巴结做清除处理,尽量保留全部的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胸背血管,尽可能保留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入路的改进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入路的改进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入路的改进摘要】随着乳腺外科的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逐渐替代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

但是对于已经明确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依然是必要的手术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入路,可以直视下清扫腋窝淋巴结。

其大大方便了手术的操作、节约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手术出血和腋窝胀器的付损伤。

最大可能保留上肢功能,减少副损伤以期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无须特殊设备及条件,易于推广使用。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入路【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129-0220世纪初以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的标准外科处理方式,也是评价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分期、制订术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1992提出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NB)的概念,以及后来一系列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有力的证明了,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提供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同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显著降低。

但是,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仍然需要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

特别是第二、三站有淋巴结肿大时,如何快速有效简洁的清扫方法仍然是乳腺外科医生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根治术由于将乳房、胸大小肌全部切除,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很容易。

随着乳腺癌手术由传统根治术向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改变,由于后两种手术保留了胸大小肌甚至乳房,锁骨下静脉周围脂肪组织因为胸肌的遮盖而显露不满意,特别是第三组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受到限制。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入路进行改进。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2015年1月~2015年10月100例需要行腋窝淋巴结Ⅱ–Ⅲ站清扫的乳腺癌入组(包括初始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及新辅助化疗前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
6.6 5.8 2.7 7.5 4.4 0.5 1.3 0
早期乳癌保乳手术后±放疗研究
Vincent Vinh-Hung et al. JNCI 96(2): 115, 2004
15个临床随机研究共计9422例,结论:
不作放疗复发危险性是放疗的3倍 13个随机研究8206例死亡分析
不做放疗组死亡率增加8.6%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1985年1月~2001年12月 206例 结果: 3年 5年 5.4% 7% 99% 94%
局部复发率 生存率
10年 7.7% 80%
保乳术后放、化疗的次序与复发
(Pierce LJ, et al. IJROBP S127, 2003) ECOG 5188, 病例: 1230(SWOG 8897, SWOG 8814, ECOG 3189) 随访中位值10.1年(0-13.1年) RT-CH CH-RT 局部复发率 8% 8% 区域淋巴结 0.7% 0.5% 复发率 远地转移 15% 14% 首次失败 局部 31% 35% 区域 3% 2% 远转 66% 63% 10年DFS 74% 74% 10年 OS 83% 81%



外科治疗:乳腺肿瘤扩大切除 腋窝淋巴结Ⅰ、Ⅱ水平清扫 放射治疗:全乳切线照射 50Gy/25次/5周 瘤床加剂量照射 10-16 Gy/5-8次 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 辅助性化疗
至今尚未发现可不作放疗的病理或临床因素
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放疗 综合治疗的进展
一. 适应证扩大 1、导管内原位癌 2、侵润性小叶癌 3、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 4、原发肿瘤>4cm ①术前化疗 ②术前放疗
保乳手术和放疗的绝对禁忌症
(Morrow,1999)
1、不同象限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肿瘤 或弥散性显微钙化 2、乳腺区作过放疗者 3、肿瘤切缘持续阳性 4、妊娠期妇女
P 0.69 0.70 0.38
0.77
0.50
保乳术后放化疗的次序对复发的影响
Smitt Mc et al. Stanford Univ. ( BCRT 82(S1): 157 abst. 2003 )
1972—1996 Ⅰ,Ⅱ期乳癌535例 无复发的生存者平均随访期:6年 切缘(-) 3/75(4%) 1/12(8%) 切缘近(≤2mm), +, 未测 2/48 (4%) 2/7 (29%)
早期乳癌保乳手术后±放疗研究
NO. 中位随防 期(年) 9.7 9.1 7.2 6.7 7 3.4 2.9 2.3 中位年 龄 — 52 59 55 60 68 <70 ≥70 肿瘤大小 cm — <2.5 ≤1 <2 ≤5 ≤5 ≤2 ≤2 ( -) ( -) 切缘 LN(+) % — 31 0 0 0 — — — 局部复发率% 相对死 亡危险 1.03 1.18 0.91 1.85 1.15 1.4 — 1.05
RT(-)
NSABP B-06 UPPsalaOrebro St. George’s Ontario Scotish Tokyo St. Petersburg 1137 381 418 837 585 113 360 ( -) 39.2 24 35 33.5 24.5 9.4 14.2
RT
14.3 8.5 13 10.6 5.8 7.1 5.8
Fisher B et al. N Engl J Med. 347:1233,2002

1976.8.8— 1984.1.27 Ⅰ、Ⅱ期,T≤4cm
共1851例
局部复发率 无病生存率 总生存率
改良根治术 10.2% 36 2% 47 2%
保乳术 2.7% 35 2% 46 2%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研究
早期乳腺癌的 放射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放疗和改良 根治术的Meta分析
EBCTC G 1995年总结
保乳手术 5.9% 22.9% (565/2468) 改良根治术 10年局部复发率 10年乳腺癌死亡率 6.2% 22.9% (555/2423)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根治术随机研究 20年随访结果
保乳手术和放疗的相对禁忌症
(Morrow,1999)
1、有胶原性脉管病史 2、肿瘤与乳房比例失调 3、大乳房与下垂型乳房
下列情况不应成为拒绝的理由
(Morrow,1999)
※ 临床或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有转移
※ 乳晕区肿瘤应按具体情况而定
※ 有全身转移高危因素者
二. 治疗技术的进展
保乳治疗标准治疗方法
RT(-)
CRC UK Milan Ⅲ NSABP B-21 Tampere SweBCG Toronto BASO Ⅱ GALGB 9343 518 579 673 152 1187 769 1172 647 23.4% (+) ( -) ( -) 21.2 23.5 13.5 18.1 13.3 5.7 3.6 1.3
Veronesi V et al. N Engl J Med. 347:1227, 2002 1973— 1980 701例 T<2cm
根治术 乳腺内复发率 2.3% 象限切除术 + 放 疗 8.8% P < 0.001 1.0 0.8
总死亡率
乳腺癌死亡率
41. 2%
26.1%
41.7%
26.1%
NSABP-06 试验20年随访结果
乳腺癌发病率上升 死亡率已开始下降 (美国、英国、加拿大)
乳腺癌死亡率下降主要原因:
乳腺X片普查,早期病人增多

综合治疗疗效提高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早期患者乳房保留手术后的根治性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高危患者的术后放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疗 局部区域性复发患者的放疗 远处转移的姑息性放疗
先放后化 先化后放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后做或不做放疗的随 机分组研究
早期乳癌保乳手术后±放疗研究
NO. 中位随防 期(年) 20.7 8.8 6.1 7.6 5.3 4.6 9.9 中位年 龄 53 60 — 56 57 51 28-70 肿瘤大小 cm ≤4 ≤2 ≤5 ≤4 ≤4 ≤5 ≤2.5 ( -) 6%(+) 切缘 LN(+) % 37 0 38 0 23 40 20 局部复发率% 相对死 亡危险 1.07 0.98 1.15 1.12 1.01 — 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