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园林史概述
代表园林:周文王灵囿 “台”即用土堆筑而形成的高台,《吕氏春秋》:“积土四方而高 曰台”,它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白虎通·释台》——“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
二、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发展)
(1)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
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一个典型的山 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
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
• (2)私家园林:
a.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 局部的细致处理
2、造园艺术成就
① 筑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 主位。
②置石—千姿百态,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
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平添诗情画意。 ⑤建筑—包罗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
明 北
京
的
包括现在的
皇
故宫、中南
城
海和北海以
平
及景山等
面
图
(1)清代皇家园林
重点:离宫御苑 主要成就: 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
的生态环境的美姿为一体。
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 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主要的分布区域?
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贵族地主开始在府邸和宅院中建造园林,以展示其财富和地位。
这些园林通常以水池、假山、亭台和走廊等元素为主要特色。
这些园林在形式和布局上受到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宋代的兴盛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和创新。
宋代园林的特点是注重自然景观的再现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时的园林构思上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等著名园林就是宋代时期兴建的代表作品。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细的园林布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赞赏。
三、元代的变革与创新元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更加豪华和宏伟的趋势。
元代园林的建筑规模和布局都比宋代更加宏大。
例如,苏州的虎丘和拙政园等园林都是在元代时期进行了重建和扩建的。
这些园林不仅保留了宋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还加入了更多的豪华元素,如宏伟的大门、雄伟的宫殿和精美的花园等。
元代园林的变革和创新为以后的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明代的精细与细腻明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和园林艺术的精细化。
明代园林的建筑构造更加精巧,花园的布局更加精细。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明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园林风格。
这些园林在布局和设计上更加注重对景观的精细处理和表达,并且加入了更多的绘画和雕刻元素,使得园林更加艺术化和精致化。
五、清代的继承与发展清代园林在明代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清代园林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等园林在清代时期进行了再次改建,增加了更多的亭台楼阁和水景元素,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壮丽和宏大。
清代园林的发展不仅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色,还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元素和建筑风格,使得园林更加丰富多样。
六、现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如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综合反映,在历史上却长期为统治阶级和达官贵人所占有享用。
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之后今天已经被我们所继承和发展,而为中国广大人民所享用了。
为了能简要地说明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现存古代园林遗址的考察,循其明显的规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概述之。
先秦秦汉此时期或可称为“自然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早在原始时代,当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先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渔猎,后来慢慢进化到种植定居,驯养了一些野生动物,比如猪、犬、羊等,种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麦、稻、获等。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1
三.建筑与构筑物 建筑是园林的眼睛。园林建筑多分散、穿插、 隐藏于山水景观之间,它可行、可观、可居、可 游,兼具实用和点缀风景等多重功能,使人在有 限的空间内欣赏到无限空间的景色。 (1)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为待客或集会的 场所. (2)楼阁。是园林内的高层建筑,多设于厅 堂之后或依山傍水之处。 (3)书房斋馆。多建于偏僻、幽静或高爽之 处,是休息、静养、攻读和存书之处。 (4)榭。是一种三面临水的建筑。多开敞或 设窗扇,供人游憩、眺望、赏鱼、观花等。
北海公园
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 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 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பைடு நூலகம்真山真水较多, 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拙 政 园 的 长 廊 、 假 山
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 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 的色彩。 的色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特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要造景手法 中国现存著名园林
色、与分类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及构景手法; ☆掌握我国现存主要的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主要 特点。
二、古典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造园艺术, 师法自然” 造园艺术 师法自然” 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 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二是每个山水景象 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2.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分割空间, 分割空间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树木花卉, 树木花卉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 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民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 天人合一” 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 是具有永恒艺术生命的根本原因。 是具有永恒艺术生命的根本原因。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可打印修改)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一、萌芽与形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
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
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
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
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
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
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
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引言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皇家园林,后逐渐发展演化为民间园林艺术。
这些园林以其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艺术特点及主要表现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历史发展1. 皇家园林时代古代中国皇宫园林开端于周朝,后来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不断发展。
皇家园林通常由宫殿、花园、建筑物、水景和山景等组成,以表达统治者的权威和富丽堂皇的壮丽气派。
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扬州的瘦西湖、苏州的拙政园等。
2. 文人园林时代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演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种园林多由士人、文人或贵族建造,注重以意境和文化内涵来营造园林氛围。
代表作有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耦园等。
3. 民间园林时代民间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艺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阶段。
这些园林多由民间富商或地方政府所建,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代表作有苏州的狮子林、缘园,以及扬州的何园、五台山等。
二、艺术特点1. 融合自然与人文中国古典园林以融合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点。
通过布局合理的水景、山石、植被、建筑等要素,使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与人文艺术相互辉映。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有池塘、假山、廊桥、亭台、楼阁等。
2. 追求意境与情感表达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表达。
园林的设计常以传统诗词、画作和文学典故为灵感来源,通过景观、布局和装饰等手法来表达园主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三、主要表现方式1. 三维空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和组合,以及水、山、建筑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
这种三维空间表现给予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园林与人的互动性。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阶段
一、发展简史(一)、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
从商周到秦代,“囿”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二)、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
“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
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
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
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三)、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
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四)、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
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五)、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
这一时期,一是造园理论成熟。
明末吴江人计成是我国杰出的造园艺术家,他著的《园冶》一书,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造园艺术专著,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叠石、借景等十个部分,全面评述造园手法艺术和经验技巧。
二是园林规模前所未有。
二、中国园林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为三大方面:一是崇尚自然,二是追求三境,三是构景手法多样。
(一)、崇尚自然中国园林艺术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山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式造园艺术的基本准则。
中国古典园林史--2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第一节总说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时“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的建设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源于狩猎。
囿的作用:1.狩猎;2.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囿等同于多功能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山的象征)台的作用:1.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原始功能)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并有界定四至的范围。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正由于天人和谐的哲理的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自然不会像欧洲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出“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把属于伦理范畴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水美的性格。
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崇敬,大自然的山水美由于体现着人的内在品德而具有生命意义,人们更注重其社会文化的内涵。
大自然山水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园林发展必然遵循风景式的方向。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01
02
03
04
自然美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美为核心 ,模仿自然山水,营造出诗情
画意的景观。
文化内涵
园林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 ,如诗词、绘画、雕刻等,具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空间层次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层次 丰富,通过借景、框景等手法 ,创造出多维度的空间感。
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通 过景观的营造,表达出特定的
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古典园林的创新发展中,以适应现代 社会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提升古典园林的实用性和观 赏性。
多元化发展
在保持传统园林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不同风格 的园林设计元素,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丰富了中国古 典园林的内涵和形式。
科技应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新材料等,提升古典 园林的科技含量,为园林设计和建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利用陶瓷艺术在园林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风 格的景观,如陶瓷壁画、陶瓷雕塑等。
04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 与营造手法
空间布局的类型与特点
规则式布局
采用中轴线对称,景观序 列规整,空间层次分明, 以皇家园林为代表。
自然式布局
模仿自然山水,景观自由 组合,空间变化丰富,以 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为代 表。
混合式布局
竹类
利用竹子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氛围, 如毛竹、箭竹等。
果树
利用果树形成果园等景观,如桃、梨 、柿等。
文化要素
诗词
绘画
在园林中题词、刻诗等,表达园主人的思 想感情或寓意。
将绘画艺术应用于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形成富有艺术感的景观。
雕刻
陶瓷
利用石雕、木雕等雕刻艺术,在园林中创 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景观。
02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建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 隶制国家,形成周代开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隶制国家,形成周代开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建成“洛邑” 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有太庙、 建成“洛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有太庙、宗 庙 等宫殿礼制建筑群。 等宫殿礼制建筑群。
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
——殷、周、秦、汉 殷
一、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囿——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主要建筑物。 台——主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 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 11世 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 纪殷末周初。 纪殷末周初。 美宫室,高台榭”周代盛行, “美宫室,高台榭”周代盛行,台的游赏功能 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殿建筑物, 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殿建筑物,并结合于 绿化栽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绿化栽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关中地区不仅风景优美,且粮食丰产, 关中地区不仅风景优美,且粮食丰产,散布许多离 宫御苑。 宫御苑。 上林苑 原秦国旧苑, 原秦国旧苑,阿房宫为苑内最主要的一组供 宫殿建筑群,是上林苑的核心;兽圈; 宫殿建筑群,是上林苑的核心;兽圈;森林覆 盖,郁郁葱葱;开凿许多人工湖泊,既丰富水 郁郁葱葱;开凿许多人工湖泊, 景点缀,又起到蓄水库的作用。 景点缀,又起到蓄水库的作用。 兰池宫 宜春苑 摹拟海上仙山, 摹拟海上仙山,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 者重要的地位。 者重要的地位。 梁山宫 骊山宫 林光宫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春秋战国——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从而出现宫 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 春秋战国 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 苑建设高潮。 苑建设高潮。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沿袭着上代的栽培等功能,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沿袭着上代的栽培等功能, 但游观功能显然已经上升到重要的地位。 但游观功能显然已经上升到重要的地位。树木花草以 其美资而成为造园要素, 其美资而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物则结合了天然山水地 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 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园林里面开始有了为游赏的目 的而经营的水体。 的而经营的水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许多名篇,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真正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还是在隋唐之后。
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后期的战乱状态,社会经济一度繁荣,加上当朝皇帝的荒淫奢糜,造园之风大兴。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
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
中国古代园林概述
Page 12
Page 13
三、花木 自然式园林着意 表现自然美,对花木 的选择标准,一讲姿 美,二讲色美,三讲 味香。古树名木对造 园气氛非常重要,除 花木外,竹子在园林 装饰中也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草皮也十分重 要,平坦或起伏或曲 折的草皮,也令人陶 醉在向往中的自然。
Page 14
Page 7
2、江南园林 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但因面积小,故略感局促。南方园林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 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 表。
Page 8
3、岭南园林 其明 显特点是具有热带 风光,建筑较高而 宽敞。再则由于处 于南方海滨,近代 以来建筑受西方影 响。现存岭南园林 著名的有广东顺德 清晖园、东莞可园、 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Page 5
北京颐和园
2、私家园林 是供 皇家的宗师外戚、 王公官僚、富商等 休闲的园林。其特 点是规模相对较小, 所以常用假山假水; 建筑小巧玲珑。现 存著名的有北京恭 王府,苏州拙政园、 留园、沧浪亭、网 师园,上海豫园等。
苏州拙政园
Page 6
(二)、按所在地域分
1、北方园林 因地域宽 广,所以占地范围较大; 又因大多为古都所在, 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 自然气候条件所局限, 河川湖边、原石和常绿 树木较少。由于风格粗 犷,所以秀美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代表大多集中 于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其中尤以古代洛 阳为代表,也应了古诗'天 下名园重洛阳'。
Page 2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 魏晋南 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 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 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 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 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 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包括: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
1.殷、周朴素的囿----园林的起源囿: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就是把一块较大范围的地段围起来,里面建筑灵台(台)、灵沼(水池),囿里养育许多野生动物。
主要目的为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地。
堆土四方高曰台。
园林中台的特点是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
特别是高台,不但可供人登临眺望,而且可供人披襟快意。
尤侗写道:“八尺高台四面空,解衣盘礴快哉风”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3.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应运而生,佛教、道教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三)全盛期:由于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
(三)全盛期意境:是人们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那麽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言外之意”“玄外之音”,它既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或者说,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包括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宫苑。
此时,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期:此时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该时期特点如下:1.以人工挖湖堆山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一、早期古典园林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古代中国的贵族和富有人家开始兴建园林,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融。
他们在山水之间营造了园林,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
这些早期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营造宜人的环境和独特的景致。
二、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贵族和官僚阶层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园林的发展。
南朝梁武帝营造的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这座花园以池塘和园林建筑为主要景观,营造了宁静、优美的环境。
同时,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更加注重情感之美的表达,通过园林景观传递情感和意境。
三、唐代园林的兴盛唐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唐朝文化的繁荣,园林建筑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追求。
史迁所建的龙门园,是一个以山水为主题的古典园林。
这座园林以其恢弘壮丽的景观和高雅的氛围而闻名,也成为了后来很多园林的模仿对象。
四、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明代的圆明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圆明园以其精心设计的建筑和布局,成为了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而清代的颐和园更是催生了古典园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颐和园以其奇山异水、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园艺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五、现代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现代古典园林的发展注重传承和创新。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古典园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古典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新机遇。
以中山公园为例,这座园林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将传统古典园林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园林景区。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起源、南北朝时期、唐代兴盛、明清时期和现代传承和发展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和创新成果。
古典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智慧,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代表。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公认的建筑艺术奇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园囿和葬陵造园。
古代中国人对园林的建造追求极致的艺术和审美追求,这在《诗经》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之句,可见一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演变汉代的园林建筑以寺观园林为主,注重与宇宙天地的和谐。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规模和造园技术上得到了迅速发展,隋朝的江都大雁塔和唐代的大明宫都是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代表。
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注重意境和艺术表现,如太湖园和拙政园等。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颐和园、拙政园等。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以自然为模型,追求自然,最大限度地展现自然美。
园林建筑注重景致的合理搭配和展示,强调意境和美学意味的表现。
古典园林建筑更强调以意蕴和修身养性为宗旨,通过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筑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在艺术和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希望你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希望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欣赏园林建筑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始于公元前3世纪。
当时,贵族和统治阶级对私家园林、花园和湖泊开始了创作和建筑,以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从最初的园林形式,渐渐发展为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
在古代,园林有三种形式:宫殿园林、江南园林和游园。
宫殿园林是由皇宫居住者建造的,它有助于展示皇室的辉煌,为皇室的领导者提供活动的空间。
江南园林是以水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园林,以实现园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游园是一种专门为官员、贵族等服务的古典园林,它们有多种景观,比如林荫小道、长廊、假山、小池塘、庭院、亭台和楼台等。
从古代到民国,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保留了由原始的园林到现代园林的历史文化底蕴。
《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古典园林文献之一,它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
《园林学》是继《礼记》之后出现的古典园林经典之作,它提供了更多关于园林艺术和设计的思想。
从《园林学》到《清代园林史》,再到近现代民国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在文化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精致的发展历程。
这其中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举例来说,明代的清漪园,清代的北海公园,以及汉族的南山园等等,它们均凝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人民自然认知的完美高度。
经过几个世纪,把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特色考虑进去,今天的园林也尝试进行创新,力图发挥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传统,加强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交互,实现美好的园林景观。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仍在不断地被发展和演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地域,借助艺术、建筑、景观设计以及其它各种手段,将多元文化因素融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美感、文化和理念。
无论是宫殿园林、江南园林还是游园,它们的诞生都滋养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起源,也载脉了中国优美的园林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可见最初的园林叫“囿”,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
商晚周初即有之。
秦汉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汉武帝的“上林苑”,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略表汉苑之规模和水平;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班固的《西都赋》描述得更为详细。
而上林苑中的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营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
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
“华林园”(即芳林园),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时隔许久,晋简文帝游乐时还赞扬说:会心处不心在远,翛然林木,便有濠濮闲趣。
隋炀帝“亲自看天下山水图,求胜地造宫苑”。
迁都洛阳之后,“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都运到洛阳去充实各园苑,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芳华神都苑”、“西苑”等宫苑都穷极豪华。
隋炀帝除了在首都兴建园苑外,还到处建筑行宫别院。
他三下扬州看琼花,最后被缢死在江都宫的花园里。
初唐盛唐时期的“禁殿苑”、“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等,都旖旎空前。
唐太宗当年在西安骊山所建的“汤泉宫”,后来被唐玄宗改作“华清宫”,宫室殿宇楼阁,“连接成城”,唐王在里面“缓歌慢舞凝丝竹,尽且君王看不足”(杜甫)。
宋代园林建筑没有唐朝的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却更为秀丽、精巧,富于变化。
这期间,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宋徽宗对绘画有相当造诣,尤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
他先在苏州、杭州设置了“造作局” ,后来又在苏州添设“应奉局”,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开封建造宫苑。
“寿山艮岳”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
此外,还有“琼华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园。
宋代的平江(今苏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
造园之风大盛,特别是利用太湖石堆砌假山。
宋代在平江专为宋徽宗主办“化石纲”的朱勔,在城内营建园林,取名石筑山、点景。
苏舜卿所筑的沧浪亭、蒋希鲁所筑的隐圃登耶都应用了不少湖石,从此,叠石遂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技艺,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叠山家及有关著作。
苏州名园狮子林,是元朝天如和尚与大画家倪瓒合作建造的。
倪瓒在我国绘画史上是有名的山水画大师,出于他手的造园艺术品自然不同凡响,清乾隆南巡到苏州时,看了也称赞不已。
狮子林虽经多次修葺,迄今仍景象奇异。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明清时期在园林与园林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在园林的数量和质量上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据《苏州府志》的记载,苏州园林在明代共有271处,清代有130处之多,解放初期,尚留有大小园林100多处。
保存至今比较著名的如: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怡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等。
第二,园林与园林建筑在民族风格基础上依据地区的特点所逐步形成的地方特色日益鲜
明,它们汇集成了中国园林色彩斑斓、丰富多姿的面貌。
江南园林是我国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长江下游苏州、扬州一带的私家园林,一般都位于城区近郊住宅之旁,作为日常生活起居的延续和扩大。
规模一般都较小,多数是在平地开池堆上,种植花木,创造园林景观。
在布局上,运用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的设计手法,使园林景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获得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
虽然是咫尺园林,但由于平面安排紧凑,造园素材设计精巧,常给人以景色丰富、变幻的感受。
在意趣方面,特别是叠山的意趣方面,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概括和提炼,从理论到实践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各种石料的组合、变化,塑造峰峦洞壑、峭壁危径的种种形象,表达出雄奇、峭拔、幽深、平原的这种意境。
苏州的环秀山庄、扬州的个园、南京的瞻园都是优秀的实例。
在园林建筑方面,类型十分丰富:厅、堂、馆、轩、楼、阁、榭、舫、亭、廊等建筑形式很少雷同,布置上讲究因地制宜及与周围环境的结合,造型上巧雅玲珑,虚实相间,十分生动。
第三,产生了一批造园方面的理论著作。
其中重要的著作有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
其他如清代李渔(笠翁)的《闲情偶记》(即《一家言》)、明代陈淏子的《花镜》、林有麟的《景园石谱》等。
《园冶》全书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地、选石、借景等专题。
在相地之前还列有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总论,阐明了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其中提出的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精辟独到的见解。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园林艺术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认的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