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c.ppt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它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本质、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最初的语文教育萌芽,到现 代的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理念,不断 发展和完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的研究重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对学生语文素 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段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整合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注重与其他学 科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跨学科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 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式创新
语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 探究式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水平。
教育研究
开展语文教学研究,探 索语文教学规律,为教 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05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未来 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
语文课程与教学将更加注重多元 化,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满足不同
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技术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语文课程与教 学将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
专业道德
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为 人师表,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 生。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持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 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 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pt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2学时) 1.识记:三百千千、四书、五经、语文、“红领巾”教学法 2. 理解: 古代、近现代、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古代语文 教育经验、近现代语文教育思想、“工具说”理论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 理解古代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继承优良传统;了解近 现代复杂多变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 2.难点:有许多问题至今难有公认的结论。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内涵。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课程目标是_____________。
4.简述: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新课程理念内容;语文课程目标重建 的表现及其重建后的特点。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历经: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 学 法 和 语 文 教 学 论 —— 语 文 教 育 学 ——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课程 课程论 教学 教学论 2. 课程问题是 _______ 和 _______ 的问题;教学问题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的问题。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从 ______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 《教育学》起,经历了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等阶段。 4.什么是语文教学现象?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1912年,第一个正式名称:“国文”。
1920年,小学设“国语”,教白话文;中学设“国文”,教 文言文。中国教育史上,现代文第一次进入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PPT课件

王宗海 主编 肖晓燕 陆华山 副主编
.
1
内容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低年级语文学段目标与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材 低年级语文教学 中年级语文学段目标与内容 中年级语文教材 中年级语文教学 高年级语文学段目标与内容 高年级语文教材 高年级语文教学
.
2
绪论
历史变迁 小学语文课程的形象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特点
.
3
A.古代童蒙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 B.两汉唐宋开始重视儿童的识字教学和句读训练。 C. 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肇始于1904年1月颁布的《奏定 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部经政府正式颁布后并在全国 实行的新型学制,史称“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设 “中国文字”课,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设“中国文学”课 程,并在全国推行。 D.直到193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至此,一个完整显示 语文学科自身体系的法定文件正式确定。
(三年级开始单行),字体较大,且富变
化,行距清晰
•
2.以单元方式组合课文,或与识字
单元交叉呈现,或与识字课文一同组元
•
3.选文类型的呈现体现出差异性
B.区分低、中、高各段小学生发展的差 异,结合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 教学方法。
.
6
• (二)名“语文” A. 综合性、实践性(学习语言文字运
用)
B. 工具性(课文形式)、人文性(课 文内容)
语文教学在言中得意,在意中求言
.
7
• (三)字“运用”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指理解能力和表达 能力的统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探讨语文教学评估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的创新
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探索运用新技术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引入创意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来自总结语文教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的展望
探讨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1
语文教育的历史
从传统文化积淀到现代语文教学模式的演变。
2
语文教育的现状
探讨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语文教育的方法
语文教学的方法论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交互式沟通。
语文教学的策略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语文教学的实践
语文教学的环节
系统介绍语文教学的准备、导入、呈现和巩固环节。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2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语文教育的性质
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 化素养。
语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语文教育应包括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文学艺术 的欣赏与创作。
语文教育的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探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帮助教师提升语文 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概述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
探索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 教学资源。
课程形式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 估方式。
语文教育的意义
1 语文教育的目的
语文课程教学论电子课件(共12张PPT)

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章思考题
课程与课程论的含义 语文课程的性质
结合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说说如何注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我国语文课程的设置
我国古代社会语文课程的设置 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设置
五四运动后30年间语文课程设置
建国后的语文课程设置
国外语文课程的设置
外国语文课程设置概要 美、俄、英、德、日五国语性质的争议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
第一章:语文课程
教学目的:了解课程的含义与语文的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语文课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
了解语文课程及教学的基本原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 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
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本课程学习的参考书目
倪文锦 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倪文锦 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版
何更生 主编《语文学习和教学设计·中学分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出版
区培民 主编《语文课程和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 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 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讨论
上海教课育出程版社与200学4年出科版 有何异同?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1章】语文课程性质 教学PPT课件

(1)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学习领域。它包含了 “识字与写 字”“阅读”“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2)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语文课外活动。例如,结合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组织参 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 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2. “文”即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
“语文”的“文”分别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 (1) 语文的“文”指文字。 (2) 语文的“文”指文章。 (3) 语文的“文”指文学。 (4) 语文的“文”指文化。
3. “语”和“文”的关系
(1)从渊源关系来看,“文本于语”。语言是从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开始的。书 面语言是记录口头语言的。可见,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
口头语言能力是听和说,书面语言能力是读和写。读和写都要借助于文字(汉字),而 且要包含文章学、文学、文化的知识,所以说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的内容,也都是“语文” 二字的含义。
一、 “语文”辨析
(二) 对“语文”的辨析
1. “语”即语言与言语
“语文”的“语”指的是语言与言语。1962年我国语言学家已把这两者区分开 来:“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一、 “语文”辨析
(一) 对“语文”的解释
(1)“语言文字”说。即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这里的“语言”指口 头言语,这里的“文字”指书面言语。
(2)“语言文章”说。1950年6月出版的《初中语文》的“编辑大意”中说:“说 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 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二、 语文学科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

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信念 动手能力 公德 美的感受与技能 劳动态度与技能 自主创造 搜集利用信息
健康
校长(%) 74 46 19 17 15 3 3 3 2
1
教师(%) 62 33 17 12
11 8 3 4 4 3
50%
40%
30%
20%
10%
0%
校长
教师
基础知识与技能 公德 政治信念 分析解决问题 健康 劳动态度与技能 自主创造 动手能力 美的态度表现 搜集利用信息
10
第一,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诸 方面的选项目标中,“基础知识与技能”是 校长与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最好的目 标,选择该项的人数分别达到50%和35%。 相比之下,认为学生“公德”与“政治信念” 较好的人数只有20%左右。至于健康、劳动 态度与习惯、美的感受与表现,认为在学生 身上体现较好的人数仅约10%。
13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
60% 50% 40% 30% 20% 10%
0% 1
知识与技能 解题技巧 智力发展 创造性 情感态度 个性发展
14
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 校长和教师认为
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
100% 90%
79% 50%
0% 小学
初中
15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 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 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 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 提高国民素质,应答未来的挑战。
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 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 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1、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其语文教学理论素养;•2、用以指导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其初步的语文教学技能。
(三)学习语文教学论的意义1、是高等师范院校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2、是中文师范生的立身之本。
❖3、是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二、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一1918)(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一1924)(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一39)(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一1978)(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 时期(1978一89)(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一1997)(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年至今)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三者的不同点☐“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或称之为应用技术。
☐“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和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是运用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特定的侧面,用特定的方法,来完成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育人任务。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总体说:•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具体说:三大方面:•1、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研究语文教学的本质论和目的论,即为什么教语文?•2、什么内容和如何组织内容才符合目标的要求?研究语文教学内容观,即教什么样的语文?•3、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最好地实现目标?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即怎样教语文?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第一节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义及理解☐一、学科名称的涵义☐(一)语文名称的演变:☐1、语文学科独立设科:称中国文字、中国文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法)课件

第七阶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至今 课程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 “为什么教学”和“教 学什么”, 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是什么”和“怎 么教学”, 二者是目的与手段、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是不可 分离的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 教学发展演变
第一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古代国语课程与教学内容 古代语文教材分为蒙学教材、经学教材、文选教材三
1、学会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 会共同生活”(或译作“学会共处”)与学会 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四大支 柱,认为这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2、合作学习中的多向交流 多向交流、平等参与、教学相长。 第三、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过程,探究学习
大类。 蒙学教材流行比较广的是《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千家诗》。 经学教材“四书”“五经”。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 最早的是《昭明文选》。
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 (一)识字教学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2、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3、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4、联系日常生活 5、激发儿童兴趣 (二)阅读教学 1、熟读、精思、博览 2、评点法
语文课程与 教学论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绪论
一、课程名称
最早始见于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设立师馆(师范 学院)学科管理和各科教学法,中文这门课程 分可建立约在1911年前后。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材教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论、语文教学方法论 中学语文教学新论、中学语文教育学 中学语文教学通论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PPT课件

让我们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
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
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
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激情,
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
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
——王崧舟
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精神之父
——孙立权
优秀的语文教师,必有四大支柱
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 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 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
教育科学中分科教学法的一个门类,是一门应用 性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 重点课,
1、有很强的理论性 2、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目标 1、任务
慧指引下的道路通往教师的专业成长,
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教师
要唤醒教师的教学智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建构自己的 教学哲学,
教师的教学哲学——即教师用来看待教学活动,并解释教学 活动的基本主,
首先应该认识自我: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明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爱好 、特长及优点、教学能力以及不足之处,还包括如何看待学 生、看待同事等方面的自我审视,
奠定三个基础: A、智能基础: B、 理论基础 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C、思想感情基础 热爱语文教学
2、目标
A、比较深入地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尤 其要把握其基本理念,
B、 了解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新观点、新经验、 新方法、新趋势,
C、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特点把 握教学——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 D、注意融合现代技术, 多媒体等的使用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要点演示精品PPT课件

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中学语文教师是完成中学语文教学任务的 关键
学习要点: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28
知识教养 读写、语法修辞、文学、文言 能力培养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
际、综合实践
智慧开发 观察、记忆、思维、想像 观念影响 思想、情感 情操陶冶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心理培养 非智力品质
19
依据: 学校开设的各门功课都负有德育
的任务 依据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语文教学应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
20
特点: 情感熏陶与观念并存 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共存
内容: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
21
依据: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
的核心 重视智力的开发已经成为世人共
同关心的课题
22
特点: 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知识又是发展智
6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语文教育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即 母语教育
学习要点: 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7
设立于1903年
早期的中国文学课
后来的国语国文课
1949年定名语文课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叶圣陶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材的主体
课本结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
作业系统、助读系统
16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必须从 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注意挖掘语文教 材中的教育因素,陶冶学生,塑造学生,有效 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要点 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中学语文教学与各种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一、教学目标:
(6学时)
1.识记: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目标。
2.了解:语文单独设科以来关于课程性质的争论。
3.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新课标 中体现的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的教育新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2.难点: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语文单独设科以来 一直争论的问题。
第三节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语文学科的定名
语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二、“红领巾”教学法
即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启发性的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理解、 掌握和运用。其核心是启发式与谈话法
三、“工具说”理论的确立
四、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特点
内部活跃、东西方教育思想碰撞激烈、教学改革 层出不穷
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三大经验) 识字教学:集中识字;韵文化;正确处理“文道”
关系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熟读,精思,博览;评点法 写作教学:注重基本功;多读多写多改;模仿入
手 先放后收
三、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弊端
三大问题(p.23.) 1.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科举考试 2.教学内容——识字、读古文、作古文 3.教学方法——记诵、模仿
理论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古代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继承优良传 统;了解近、现代复杂多变的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实
践。
2.难点:有许多问题至今难有公认的结论。
第一节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基本特点: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后学“四 书”、“五经”儒家经典;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 作范本。/ “三、百、千、千”、“五经、四书”
一、基本性质。课程与课程论 教学与教学论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包括语文课程与 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问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等。
基本任务: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 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
四大弊端: 脱离语言实际 脱离应用实际
育 忽视知识教育
忽视文学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一、语文单独设科 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名为“中国文学”。 1912年,第一个正式名称:“国文”。 1920年,小学设“国语”,教白话文;中学设
“国文”,教文言文。中国教育史上,现代文第 一次进入语文教材。 二、现代文教学的初步研究 教学方法的研究:讲解内容、理解和掌握文章的 内容技巧、精读和泛读结合、指导自学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内涵。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课程目标是_____________。 4.简述: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新课程理念内容;语文
课程目标重建的表现及其重建后的特点。 6.简述语文课程目标在语文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7.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五个领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分为哪几项表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朱绍禹 主编 (共54学时,其中理论学习40学时,
课堂练习14学时)
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
任务和发展演变
(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比较:语文课程发展史上人们对语文课程性质 的不同认识和历史发展。
2.明确: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难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新课程理念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重建
1.目标重建的表现:确立新的知识观、学生观, 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语文课程目标重建后的主要特点:确立三个维 度和五个领域、存在明确性和模糊性、重视连 续性和阶段性。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
第三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一、总目标
思考与练习:(自行转换题型;各章均此。)
1.解释:“三百千千”: 语文:
“红领巾”教学法:
2.简述:1.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三大问 题和四大弊端;2.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特 点。
3.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最突 出的三件大事是____ 、____ 、____。
4.论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的背景和意义,历史、 现状和改革方向。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一、语文课程名称的歧义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学 语言文章 语体文 语言文化 言语 华语 二、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内涵有二) 语文教育的四次转型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
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
历经: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 法——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课程 课程论 教学 教学论
2.课程问题是_______和_______的问题;教学问题是 ________和________的问题。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从______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 师范馆开设《教育学》起,经历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阶段。
4.什么是语文教学现象?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2学时)
1.识记:三百千千、四书、五经、语文、“红领巾” 教学法
2.理解:古代、近现代、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古代语文教育经验、近现代语文教育思想、“工具说
共10项。前5项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 与方法”,后5项侧重“知识与能力” 二、阶段目标(学段) 每一个目标都是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交叉点
第四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方面获
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