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通用课件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通 用课件
目录
• 杜甫简介与背景 • 杜甫的成长经历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社会活动与影响 •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 总结与评价
01
杜甫简介与背景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杜甫的生平跨越了盛唐和中唐两 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 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
杜甫的遗嘱影响
他的遗嘱对后人对他的了 解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
杜甫的遗产与纪念
杜甫的遗产
杜甫的遗产包括他的作品、他对唐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他对后世文 学的影响。
杜甫的纪念方式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人们设立了杜甫奖,建造了杜甫纪念馆 和杜甫陵园。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 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贬谪生涯
文化活动与创作
杜甫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01
对当时政治的反映
02
对社会现象的揭示
03
对文化的贡献
04
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描写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对社会现象的启示与反思
05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杜甫的逝世
01
02
03
杜甫的逝世
杜甫在五十九岁时去世, 死因一直是个谜。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深远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历史意义
杜甫的历史贡献和文化价值,不 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目录
• 杜甫简介与背景 • 杜甫的成长经历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社会活动与影响 •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 总结与评价
01
杜甫简介与背景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杜甫的生平跨越了盛唐和中唐两 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 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
杜甫的遗嘱影响
他的遗嘱对后人对他的了 解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
杜甫的遗产与纪念
杜甫的遗产
杜甫的遗产包括他的作品、他对唐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他对后世文 学的影响。
杜甫的纪念方式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人们设立了杜甫奖,建造了杜甫纪念馆 和杜甫陵园。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 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贬谪生涯
文化活动与创作
杜甫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01
对当时政治的反映
02
对社会现象的揭示
03
对文化的贡献
04
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描写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对社会现象的启示与反思
05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杜甫的逝世
01
02
03
杜甫的逝世
杜甫在五十九岁时去世, 死因一直是个谜。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深远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历史意义
杜甫的历史贡献和文化价值,不 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ppt课件
30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
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
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
《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行考
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
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
李白对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9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0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 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的一些 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 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 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 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 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 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 级的罪恶。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 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但 他至死也未忘记心系家国天下。
23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4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 亲友
34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
生活。
❖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 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 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 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 ,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 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 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 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 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
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
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
《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行考
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
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
李白对杜甫???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9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0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 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的一些 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 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 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 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 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 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 级的罪恶。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 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 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但 他至死也未忘记心系家国天下。
23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4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 亲友
34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
生活。
❖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 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 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 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 ,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 下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 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 广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 候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通用课件
详细描述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杜甫的诗歌逐渐被世界其他地 区的读者所认识和欣赏。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 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2023
PART 04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REPORTING
杜甫的历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01
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 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023
PART 02
杜甫的诗歌风格
REPORTING
杜甫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01
02
03
关注社会现实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 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社 会矛盾,反映了唐代社会 的真实面貌。
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 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 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 任感。
历史思考与反思
杜甫的诗歌中经常涉及到 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对 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表达 他对社会和政治的见解。
2023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通 用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杜甫的生平简介 • 杜甫的诗歌风格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2023
PART 01
杜甫的生平简介
REPORTING
杜甫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诗歌的影响和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 峰之作,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 的地位,被视为唐诗的代表和典 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和启迪。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杜甫的诗歌逐渐被世界其他地 区的读者所认识和欣赏。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 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2023
PART 04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REPORTING
杜甫的历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01
杜甫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 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进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023
PART 02
杜甫的诗歌风格
REPORTING
杜甫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01
02
03
关注社会现实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 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社 会矛盾,反映了唐代社会 的真实面貌。
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国 家和人民的关心和忧虑, 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 任感。
历史思考与反思
杜甫的诗歌中经常涉及到 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对 历史的反思和评价,表达 他对社会和政治的见解。
2023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通 用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杜甫的生平简介 • 杜甫的诗歌风格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历史评价和影响
2023
PART 01
杜甫的生平简介
REPORTING
杜甫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 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诗歌的影响和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 峰之作,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 的地位,被视为唐诗的代表和典 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和启迪。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精品PPT课件
杜诗与盛唐诗歌的区别
盛唐诗歌
内容上: 歌颂理想
杜诗
抨击现实、揭露黑暗
创作上:表现天才的艺术创造力
锤炼语言
基调上:明快、乐观、高昂
沉郁、低回、委婉
“诗圣”
1、忠君爱国,矢志不渝。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葵藿倾太阳,自性固莫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读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之死
有四种说法: 1、溺水而死。 2、自沉而死。 3、食牛肉白酒醉饱而死。 4、老衰病死。
放荡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诗人 旅食京华:对浪漫主义诗坛的游离 陷贼与为官:动乱时代的历史画卷 漂泊西南: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
“诗圣”
2、关注国事,知本察隐。
“主将位益崇,气骄陵上都。”(《后出塞五首》)
பைடு நூலகம்
兵车行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有作成一囊。”逐步确立“致君尧舜上,
再使民风淳”的理想。
731年,19岁的杜甫走出家乡,开始了
他“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
活。735年,杜甫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
落败。随后前往齐赵漫游。
表现了青年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群山的气概和雄 心,承盛唐余韵。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诗圣杜甫课件
•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 •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 • 赴长安应试
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 野无遗贤 • 投赠干谒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 • 献三篇《大礼赋》 • 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XXX。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 迁家鄜州 • 灵武投效 • 陷贼居京 • 奔赴凤翔 • 拜左拾遗 • 贬华州司功参军 • 弃官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身经离乱的杜甫,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诗 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到达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二百多首诗篇,大部分是 杜诗中的杰作。如《春望》《月夜》《哀江头》 《悲陈陶》《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 等不朽的史诗,从诗人浸满忧患的笔下不绝涌出。
“诗圣”杜甫
杜甫没有做过大官,也没有建功立业,但他在 格方面超凡人圣,到达了后人公认的圣贤的高度。
战血流仍旧,军声动至今。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一百余首,其中《兵车 行》《美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是 不朽的名篇。
主要特征: 严肃的写实精神; 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 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评; 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 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 • 赴长安应试
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 野无遗贤 • 投赠干谒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 • 献三篇《大礼赋》 • 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XXX。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 迁家鄜州 • 灵武投效 • 陷贼居京 • 奔赴凤翔 • 拜左拾遗 • 贬华州司功参军 • 弃官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身经离乱的杜甫,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诗 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到达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二百多首诗篇,大部分是 杜诗中的杰作。如《春望》《月夜》《哀江头》 《悲陈陶》《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 等不朽的史诗,从诗人浸满忧患的笔下不绝涌出。
“诗圣”杜甫
杜甫没有做过大官,也没有建功立业,但他在 格方面超凡人圣,到达了后人公认的圣贤的高度。
战血流仍旧,军声动至今。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一百余首,其中《兵车 行》《美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是 不朽的名篇。
主要特征: 严肃的写实精神; 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 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评; 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 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
唐代诗人杜甫介绍PPT模板
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
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
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
屋漏床湿,彻夜难眠
第四节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 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 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 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 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公开)
(喝止不住)
归来倚杖自叹息。
课文解释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 (像墨一样黑) (阴沉迷蒙的样子)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被子)
(睡相不好) (被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初识课文
请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如果把这首诗当作一个故事来读, 你怎样讲这个故事,试一试。
初识课文
诗歌描写了四个精彩画面,请你发 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这几 个画面,并用四字小标题概括画面内 容。
读准字音
怒号 háo
突兀 wù
挂罥 长林梢 庇护
juàn
cháng
布衾 三重茅 沉塘坳
体裁介绍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 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学习目标
• 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 大意。 • 2、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概括诗人表达的 思想感情。 • 3、通过反复诵读,能准确流利并入情入境 地朗读全诗。
中国古代名人之杜甫生平介绍PPT,24页
人物评价
唐代元稹: ①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叙诗寄乐天 书》) ②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 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酬李甫见 赠》) 北宋司马光: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 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 人之体。(《续诗话》)
04 人物评价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 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 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诗人名人介绍人物PPT模板
PPT TEMPLAT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S AND CELEBRITIES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3 主要成就
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 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 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法家了。 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 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03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 《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 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 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01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3] 杜甫与唐 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 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 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 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 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 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唐代元稹: ①杜诗浩荡津涯,处处臻到。(《叙诗寄乐天 书》) ②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 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酬李甫见 赠》) 北宋司马光: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 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 人之体。(《续诗话》)
04 人物评价
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 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 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诗人名人介绍人物PPT模板
PPT TEMPLAT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S AND CELEBRITIES
YOUR LOGO
A UNIVERSITY
03 主要成就
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 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 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法家了。 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 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03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 《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 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 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01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3] 杜甫与唐 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 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 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 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 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 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以及他的作品介绍ppt课件
15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6 被驱不异犬与鸡。
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 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 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 样的不幸。
18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 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 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 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 实。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
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
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6 被驱不异犬与鸡。
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 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 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 样的不幸。
18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 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 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 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 实。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
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
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
杜甫个人简介PPT课件
战乱流离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 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 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 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 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 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 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 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仕途不顺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 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 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 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 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 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 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西南漂泊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 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 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 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 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生平及作品ppt课件
1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 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 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 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 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 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 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 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 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 (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 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 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9
❖ 杜甫,若说千百年后他的诗作不一定会流传 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时代将 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10
一、背景简介
旅夜抒怀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到成都,入 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 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
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11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朗诵
天地一沙鸥。
1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 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 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 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 桅杆。
4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 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 识.天宝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 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 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 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 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 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 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 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 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 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 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 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 (间歇﹑转折);也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 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 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9
❖ 杜甫,若说千百年后他的诗作不一定会流传 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时代将 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10
一、背景简介
旅夜抒怀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到成都,入 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 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
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11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朗诵
天地一沙鸥。
1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 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 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 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 桅杆。
4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 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 识.天宝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 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 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 识.
《杜甫生平》PPT课件
17
• 又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一个“垂”字,便显出了夜间平野的广 阔,用一个“涌”字便显出了月光如水和浩浩大 江的气派。
• 再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 用四个动词,把送别者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心 理、动作,刻画得多么生动。
• 杜甫诗中还善于引用俗语、方言,这主要表现 在一些古体诗中。如《新安吏》:“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兵 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都很接近当时的口 语,读起来非常朴素生动。
16
五、杜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
• 杜甫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凝炼含蓄,就是词约义丰,言简义赅。 •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概括出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 •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包含有九层可悲的意思,
这些都是语言凝炼含蓄的典型。 • 杜诗的语言还非常准确生动,“暮投石壕村”,一个“投”字就非常准确生动。
(, 与思 增 而
钟体 扬, 悲 莫
嵘沉 雄不 ” 违
《郁 书能 ( ”
诗之 从经 陆
品幽 取年 机
12
关于顿挫的解释
• “顿挫”的基本意蕴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 “箴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 亦即曲折之意,后又派生出一系列的引伸义,有:
• 1、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 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
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 又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一个“垂”字,便显出了夜间平野的广 阔,用一个“涌”字便显出了月光如水和浩浩大 江的气派。
• 再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 用四个动词,把送别者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心 理、动作,刻画得多么生动。
• 杜甫诗中还善于引用俗语、方言,这主要表现 在一些古体诗中。如《新安吏》:“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兵 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都很接近当时的口 语,读起来非常朴素生动。
16
五、杜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
• 杜甫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凝炼含蓄,就是词约义丰,言简义赅。 •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概括出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 •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包含有九层可悲的意思,
这些都是语言凝炼含蓄的典型。 • 杜诗的语言还非常准确生动,“暮投石壕村”,一个“投”字就非常准确生动。
(, 与思 增 而
钟体 扬, 悲 莫
嵘沉 雄不 ” 违
《郁 书能 ( ”
诗之 从经 陆
品幽 取年 机
12
关于顿挫的解释
• “顿挫”的基本意蕴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 “箴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 亦即曲折之意,后又派生出一系列的引伸义,有:
• 1、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 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
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杜甫诗三首 课件(杜甫生平概述)
• 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 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 ,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 ,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 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 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 待人民的态度。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 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 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 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 自读全诗,思考作者是从 哪三方面入手劝吴郎的?
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 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 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 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
自叙以前事 以启发吴郎
委婉劝吴郎 指出其不妥 民苦的根源
• 这一方面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 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 、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 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 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 ,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 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 ,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杜 甫 草 堂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 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 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 几里路远的东村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 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 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 《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 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 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 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千 古 七 律 第 一
杜甫之死
公元770年,杜甫五十九岁,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湘江上的 一条小船上。 一个对中国诗歌有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就这样凄凉地消失了。 没有人为他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远鸣 奏着他诗中诉不尽的悲愤。
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 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飞扬跋扈, 挥金如土,一副豪客形象;杜甫是 儒,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 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心忧天 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 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有人将唐王朝比作一座山,安 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记, 而这条分界线把诗人李白与杜 甫隔在山顶的两侧:
蜀道难
李白(701-762年)盛唐
杜甫诗三首 杜甫(712-770年)由盛转衰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72-846年)中唐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813-858年)晚唐
锦瑟
马嵬(其二)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 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 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 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 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1、读书壮游时期(35岁以前)
自幼聪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 成一囊。
逐步确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731年,19岁的杜甫走出家乡,开始了漫游生活。 735年,杜甫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落败。 736年开始齐赵之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快意
唐玄宗后期,社会衰败,政治混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 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灾难,给唐诗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杜甫的生平 ①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放荡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诗人 ②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仕途失意,关注民生的中年人 ③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厌恶战争,同情百姓的伤心人 ④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感慨命运,忧国忧民的失意人
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作品:《望岳》
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十年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747年应科举,因宰相李林甫怕贤才入选威胁己位,制造了一场“野 无遗贤”的闹剧,这一年无一人及第,杜甫黜落。
751年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待选,却仍未获一官半职 。 755年被任命为河西尉,改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正八品下。 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卖药都市,寄食友朋,仕途失意。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 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 而心胸开阔,歌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放;
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 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 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 歌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 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 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 望而不可及。
杜甫是盛唐步入中唐的代表 诗人,他心怀忠君爱国、痛 斥祸乱、心系百姓之思,但 一生却坎坷艰辛:仕途不济、 穷困潦倒、疾病缠身。
纵然如此,他却是我国古代 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穷 而后工”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这样评价杜甫: 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 一道光彩。
诗人郭沫若题联: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今天我们就走近杜甫,去聆听诗人杜甫喉咙中唱出的血泪, 去领略这颗伟大灵魂背后细腻、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
必
修
三
第
二
单 元
单 元
总
章
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 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 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 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具有极大的社会认知意义和审美价值。
杜甫生平及思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 “诗史”。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祖 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 (今属河南)。其十三世祖杜预,为西晋名 将、名儒,其祖父是初唐有名的诗人杜审言, 父亲杜闲,为兖州司马,终奉天县令。杜甫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刘 熙载曰: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 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 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 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 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唐朝大事记
618年 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公元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时期开始
759年末,杜甫到四川。 765年离成都,经嘉(乐山)、戎(宜宾)、渝(重庆)、忠(忠县)、
云安(云阳)到夔州(奉节) 768年离开夔州乘舟出峡,辗转到江陵、公安、岳州(岳阳)、潭州(长
沙) 770年病逝于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作品:《客至》、《登岳阳楼》、《登高》、《蜀相》。
作品:《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 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 戌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末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 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 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 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 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 湿声啾啾!
3、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岁)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杜甫被叛军俘获;后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天子所 在的地方),被任命为左拾遗。
因上疏营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59年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又往成都。
作品:《春望》、《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 “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
诗史数千言,一腔君国河山泪 草堂三五里,沉郁顿挫野老心
河山日月本平平, 一触此老奇趣生。